TW201409201A - 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 - Google Patents

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9201A
TW201409201A TW101130785A TW101130785A TW201409201A TW 201409201 A TW201409201 A TW 201409201A TW 101130785 A TW101130785 A TW 101130785A TW 101130785 A TW101130785 A TW 101130785A TW 201409201 A TW201409201 A TW 2014092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onductive
clamping portion
hollow cylinder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5552B (zh
Inventor
Jung-Hui Hsu
Original Assignee
Powertech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tech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tech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30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5552B/zh
Priority to CN201210323864.8A priority patent/CN103633482B/zh
Priority to US13/845,331 priority patent/US892634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09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9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5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55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7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003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coupling part being secured only to wir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08Modular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7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01R24/7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電源供應器,包括第一導電模組、第二導電模組以及複數個中空筒體,第一導電模組連接第二導電模組。第一導電模組與第二導電模組分別具有複數個第一夾持部與第二夾持部,且每一第二夾持部的設置位置對應這些第一夾持部其中之一。中空筒體可轉地套設第一導電模組與第二導電模組。每一中空筒體具有至少一插孔組,且至少覆蓋這些第一夾持部其中之一及對應此第一夾持部之第二夾持部。於轉動中空筒體時,插孔組選擇性地疊合中空筒體所對應之第一夾持部或第二夾持部,使插頭的複數個鰭片穿透插孔組並插接至第一夾持部或第二夾持部。

Description

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電源供應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
傳統的具有複數個插孔之電源插座,其每個插孔係並設在電源插座的正面。於一般的使用情況下,傳統的電源插座上的多個插孔皆能被有效地使用,使得複數個插頭皆能同時插接於此電源插座的各個插孔中。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電器產品往往搭配有對應的整流變壓器,藉此來轉換來自市電電源的交流電成為符合使用規格的直流電,讓電器產品可以正常運作。另外,不同類型的電器產品所搭配使用的整流變壓器除了不具有統一的輸出規格外,整流變壓器的體積與形狀也會有不小的差異。
因此,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來看,當使用者將整流變壓器插接於傳統的電源插座時,體積較大的整流變壓器往往會覆蓋到隔壁插座的插孔,導致被覆蓋的插孔位置無法再讓其他電源插頭或整流變壓器插接,進而減少此電源插座的使用率。儘管目前已有可增加電源插座使用率的旋轉插座之設計,然而旋轉插座受到插頭的接地導片的結構限制,而只能將旋轉插座設計為兩孔式的插孔,使得三導片式的插頭無法插接於旋轉插座上。
另外,由於傳統的電源插座的插孔皆為外露式設計,使得傳統的電源插座無法將未使用的插孔進行遮蓋或絕緣動作,不僅無法防塵而降低了使用壽命,更增加了 因誤碰而觸電的發生機率。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此電源供應器是由複數個中空筒體套設在已相連接的至少二導電模組所組成,使用者可藉由轉動所述多個中空筒體的其中之一,使得此中空筒體上所設置的至少一插孔組對應地疊合於所述至少二導電模組的其中之一或所述至少二導電模組之間,據以改變插頭於此電源供應器上的插接方向。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此電源供應器包括第一導電模組、第二導電模組以及複數個中空筒體,且第一導電模組與第二導電模組相連接。第一導電模組具有複數個第一夾持部。第二導電模組具有複數個第二夾持部,且每一個第二夾持部的設置位置對應所述多個第一夾持部的其中之一。所述多個中空筒體可轉動地套設第一導電模組與該第二導電模組。每一個中空筒體至少覆蓋所述多個第一夾持部的其中之一以及對應此第一夾持部之第二夾持部,且每一個中空筒體具有至少一插孔組。其中,於轉動所述多個中空筒體的其中之一時,此中空筒體的插孔組選擇性地疊合此中空筒體所對應之第一夾持部或第二夾持部,使插頭的複數個鰭片穿透此插孔組並插接至此第一夾持部或此第二夾持部。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此電源供應器透過複數個導電模組 的相連接而形成一種具有多面向夾持部的導體,藉由轉動套接於此導電結構的中空筒體,使得中空筒體上的插孔組可以對應地移動至所欲使用的夾持部之上,而使得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可以穿透此插孔組以插接至夾持部中。因此,本發明之電源供應器除了可改變插頭插接的方向之外,又因為內部的導體結構的設計簡單,而具有外部殼體動而內部導體不動的特性,使得此電源供應器的可靠度更加的提升,同時又不需要增加太多製造成本。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係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電源供應器之一實施例〕
請一併參照圖1A與圖2,圖1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爆炸圖;圖2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立體示意圖。如圖1A與圖2所示,電源供應器1包括導電模組12a與12b以及複數個中空筒體14a~14f。以下分別就電源供應器1之各部元件作詳細的說明。
導電模組12a(第一導電模組)與12b(第二導電模組)分別皆具有複數個夾持部120a與120b,用以卡持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所述多個夾持部120a(第一夾持部)與120b(第二夾持部)分別與各自的夾持部互相串連而形 成導體122a與122b,使得由導電模組12a與12b的上表面看下來,所述多個夾持部120a有間隔地曝露於導電模組12a的上表面,而導體122a實質上隱藏在導電模組12a之上表面的下方。所述多個夾持部120b亦有間隔地曝露於導電模組12b的上表面,而導體122b實質上隱藏在導電模組12b之上表面的下方,且每一個夾持部120b的設置位置以及間距皆對應於所述多個夾持部120a的設置方式。
此外,導電模組12a可以與導電模組12b相連接,使得所述多個中空筒體14a~14f可以套設已互相連接的導電模組12a與12b,於所述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更可將導電模組12a與導電模組12b設計為可拆卸的連接結構,故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導電模組12a與12b的連接方式。
一般來說,導電模組12b內部的結構設置與間隔長度皆相同於導電模組12a。然而,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可視實際的使用情況,逕行設計導電模組12a與12b的整體長度與內部的結構設置或是夾持部120a與120b的間隔長度與數量,使得導電模組12a與12b不一定要完全相同,故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於實務上,導體122a與122b可以為一種金屬導電片,使得插接於夾持部120a或120b的插頭之複數個導電鰭片,得以電性連接至市電電源的火線、中性線以及接地線。另外,導體122a與122b可以互相連接共用,舉例來說,由於導體122a與122b皆分別電性連接市電電源的火線、中性線以及接地線,則導體122a與122b 其連接火線的金屬導電片可以互相連接共用,而連接中性線的金屬導電片以及連接接地線的金屬導電片亦可以互相連接共用,使得導體122a與122b實質上為一種物理連接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如圖1A所示的導體122a與122b係分別被設置在導電模組12a與12b的內部,但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導體122a與122b的設置方式與位置。請參照圖1B,圖1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另一爆炸圖。如圖1B所示,導電模組12a’與12b’亦分別具有複數個夾持部120a’與120b’,且所述多個夾持部120a’與120b’分別與各自的夾持部互相串連而形成導體122a’與122b’。然而,由導電模組12a’與12b’的上表面看下來的話,導體122a’與122b’均分別曝露於導電模組12a’與12b’的上表面,且所述多個夾持部120a’與120b’分別有間隔地設置於導體122a’與122b’之中。
所述多個中空筒體14a~14f其橫向剖面的直徑長度約略大於已相連接的導電模組12a與12b的最大橫向剖面長度,使得所述多個中空筒體14a~14f可轉動地套設在導電模組12a以及導電模組12b上,且所述多個中空筒體14a~14f的排列方向平行於導體122a與122b的延伸方向。藉此,每一個中空筒體14a~14f至少覆蓋所述多個夾持部120a的其中之一以及對應此夾持部120a之夾持部120b。另外,每一個中空筒體14a~14f上皆具有至少一個插孔組140,且插孔組140的孔洞設計對應於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的型態,以提供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欲插設於導電模組12a或導電模組12b時的穿透 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於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更可視電源供應器1的實際使用情況,而將所述多個中空筒體14a~14f中的插孔組140設計為不同的規格。舉例來說,可將所述多個中空筒體14a~14f中的插孔組140選擇性地設計為兩孔式插孔或三孔式插孔,並將導電模組12a與12b(或12a’與12b’)中的夾持部120a與120b(或120a’與120b’)分別對應地設計為符合兩孔式插孔或三孔式插孔的結構設置。
以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如圖1與圖2所示可以看出,中空筒體14a~14f的各個插孔組140皆疊合在導電模組12a的每一個夾持部120a之上。換句話說,導電模組12a的夾持部120a是透過中空筒體14a~14f的各個插孔組140的孔洞開口,而得以連通。此時,導電模組12b的各個夾持部120b皆被中空筒體14a~14f所遮罩。因此,圖2狀態的電源供應器1皆只能將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插接至夾持部120a,使得插頭的插接方向皆為同一方向。
請參照圖3,圖3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之立體示意圖。如圖3所示,當中空筒體14b與14e被轉動時,可以使中空筒體14b與14e各自的插孔組140恰好地疊合在各自對應的夾持部120b之上,如此一來,插頭的插接方向即可被改變。換句話說,透過轉動任一個中空筒體,此中空筒體的插孔組140可以選擇性地疊合此中空筒體所對應的夾持部120a或夾持部120b,使得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可以穿 透此中空筒體的插孔組140,並插接至夾持部120a或夾持部120b。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之電源供應器1是透過將所述多個中空筒體14a~14f套設於已相連接的導電模組12a與12b,當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透過任一個中空筒體之插孔組140而插接至此中空筒體所對應的夾持部中時,此時此中空筒體會因為已插接了插頭,而無法進行轉動。因此,若欲改變此中空筒體的插孔組140所欲對應的方向時,則需要先將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拔離夾持部,方可轉動此中空筒體。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本發明之電源供應器1為一種外部殼體動而內部導體不動的結構。
此外,雖然本發明實施例所繪示的夾持部120a與120b均為三孔式的插孔,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夾持部120a與120b也可以為兩孔式的插孔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連接埠。另外,本發明在此亦不加以限制導電模組的設置數量、導電模組上的夾持部數量與間距,於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視使用需求逕行設計。舉例來說,可將電源供應器1的導電模組12a與12b分別設計為僅具有一個夾持部120a與120b,並將一個中空筒體14套設於以互相連接的導電模組12a與12b,使得中空筒體14的插孔組140可以選擇性地疊合夾持部120a或120b。
〔電源供應器之另一實施例〕
請一併參照圖4與圖5,圖4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爆炸圖;圖5係繪示依據本發 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立體示意圖。如圖4與圖5所示,電源供應器1’包括基柱10、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複數個中空筒體14a~14f以及底座16。由於,本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1’之大部份的各部元件與前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1相同,故本實施例在此不予贅述其元件功能與作動。
與前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1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1’更具有一根基柱10以固設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使得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可拆卸地連接在基柱10的表面上。於實務上,基柱10為一種多面柱體並在欲連接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的上表面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連接單元100,且此連接單元100對應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之設計,以連接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
舉例來說,若連接單元100為一種凸起結構,則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對應要連接在基柱10上的位置則為一種凹陷結構;反之,若連接單元100為一種凹陷結構,則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對應要連接在基柱10上的位置則為一種凸起結構。藉此,使得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可拆卸地連接於基柱10的不同側面。
另外,基柱10的相對兩端更設置有卡合部102a與102b,以對應地卡接於底座16的卡合部160a與160b,並藉由底座16的固定蓋162a與162b將基柱10固設於底座16上。換句話說,底座16用以固設已連接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且被所述多個中空筒體14a~14f套 設住的基柱10,透過將基柱10的卡合部102a與102b對應地放置於底座16的卡合部160a與160b的位置上,並使固定蓋162a與162b對應地卡接底座16的卡合部160a與160b,據以形成電源供應器1’,如圖5所示。
於實務上,基柱10的卡合部102a與102b可以為一種穿透基柱10相對兩面的孔洞結構,而底座16的卡合部160a與160b以及固定蓋162a與162b則對應地具有柱狀結構,使得底座16的卡合部160a與160b以及固定蓋162a與162b可以穿設基柱10的卡合部102a與102b而連接,據以將基柱10固設於底座16上。但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基柱10的固設方式,於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亦可以將基柱10的卡合部102a與102b設計為一種凸起結構,而將底座16的卡合部160a與160b以及固定蓋162a與162b對應地設計為可以容置此凸起結構的卡槽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之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的表面上更分別具有複數個定位單元124a、124b以及124c(124c未繪示於圖4),每一個定位單元124a、124b以及124c分別地設置在每一個夾持部120a、120b以及120c所曝露的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的表面上,以使套設於基柱10與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上的中空筒體14a~14f可以有階段性地轉動。
承接所述,若欲使中空筒體14a~14f可以有階段性地轉動,則中空筒體14a~14f亦需要設置對應於定位單元124a、124b以及124c的卡持結構。請參照圖6,圖6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沿AA線之 剖面示意圖。如圖6所示,中空筒體14c的內壁包括複數個卡持單元142a~142h,這些卡持單元142a~142h彼此有間隔地形成於中空筒體14c的內壁,且每一個卡持單元142的結構對應導電模組12a、12b與12c的表面上的定位單元124a、124b與124c。
於實際的應用上,導電模組12a、12b與12c的表面上的定位單元124a、124b與124c可以為一種凸起點,而中空筒體14a~14f內壁的卡持單元142a~142h則是對應地為一種凹槽。藉此,使得中空筒體14a~14f有阻力地卡持於定位單元124a、124b與124c。當欲改變中空筒體14之插座孔140所對應之方向時,需要由外力轉動中空筒體14,使得插座孔140可以調整至所欲使用的方向。
一般來說,中空筒體14c的內壁至少需要有四個卡持單元(142a~142d),以使中空筒體14c的這四個卡持單元(142a~142d)有階段性地卡持定位單元124a、124b與124c。另外,中空筒體14c的內壁的卡持單元142a~142d之間更可以包括卡持單元142e~142h,使得每個卡持單元與相鄰卡持單元的夾角呈現四十五度。
另外,本發明在此並不限制導電模組12a、12b以及12c的表面上是否皆需要分別具有複數個定位單元124a、124b以及124c。舉例來說,若僅有導電模組12b的表面具有複數個定位單元124b,而導電模組12a以及12c則為一平滑表面,亦可透過中空筒體14內壁所形成的卡持單元142a~142h,使得定位單元124b可以選擇性地卡持中空筒體14a~14f的卡持單元142a~142h,亦使得 插座孔140可以調整至所欲使用的方向。
為了更加清楚說明中空筒體轉動時,各個中空筒體的卡持單元142a~142h與導電模組12a、12b與12c上的定位單元124a、124b與124c的相對關係,請參照圖7,圖7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之立體示意圖。
如圖7所示,在實際的操作中,中空筒體14a~14f可隨意地調整插孔組140所疊合的位置,例如中空筒體14c與14f的插孔組140皆是疊合在導電模組12b對應的夾持部120b之上;中空筒體14a與14d的插孔組140是疊合在導電模組12c對應的夾持部120c之上。藉此,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可以穿透上述的插孔組140,而插接至插孔組140所對應的夾持部中。
承接上述,中空筒體14b與14e的插孔組140是疊合在導電模組12b與12c之間。藉此,中空筒體14b與14e的插孔組140無法與任一個導電模組12的夾持部120形成連通的空間關係,使得插頭無法插接至中空筒體14b與14e所遮罩住的夾持部120中。
為了更加清楚明白於使用狀態時電源供應器1’的內部結構之作動關係,請一併參照圖8A與圖8B,圖8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時的沿BB線之剖面示意圖;圖8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時的沿CC線之剖面示意圖。
如圖8A所示,此時中空筒體14d的插孔組140是疊合在導電模組12c的夾持部120c之上,從橫向剖面來 看,中空筒體14f的卡持單元142d、142a與142b分別地卡持於導電模組12a、12b與12c上的定位單元124a、124b與124c之中,使得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可以穿透插孔組140並插接至導電模組12c的夾持部120c之中。當然,此時更可將中空筒體14d順時針轉動九十度,使得中空筒體14d的卡持單元142a、142b與142c分別地卡持於導電模組12a、12b與12c上的定位單元124a、124b與124c之中(例如為圖6所示),使得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可以穿透插孔組140並插接至導電模組12b的夾持部120b之中。
如圖8B所示,此時中空筒體14b的插孔組140是疊合在導電模組12b與12c之間,從橫向剖面來看,中空筒體14b的卡持單元142h、142e與142f分別地卡持於導電模組12a、12b與12c上的定位單元124a、124b與124c之中。此時,若將中空筒體14b順時針轉動四十五度,則使得中空筒體14b的卡持單元142a、142b與142c分別地卡持於導電模組12a、12b與12c上的定位單元124a、124b與124c之中(例如為圖6所示),而使得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無法插接至夾持部120a、120b或120c之中。
於實際的應用上,為了因應三鰭片式插頭的規格,通常會在基柱10內設置有接地導電片,使得當插頭插接於任意一個導電模組的任意一個夾持部時,此插頭的接地鰭片可接觸到此接地導電片。此外,本發明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1’在此並不限制定位單元124以及卡持單元142所需設置的數量,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 以視每一次轉動中空筒體14時所欲轉動的角度,而逕行設計出符合此需求的電源供應器1’。
〔電源供應器之再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9,圖9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之立體示意圖。如圖9所示,電源供應器1”與前一實施例的電源供應器1’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1”的底座16’是設計為支撐中空筒體14a~14f橫向剖面的設計。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1”之基柱10的延伸方向係垂直於底座16’所放置之平面,使得中空筒體14a~14f的轉動方向平行於此平面。而前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1’之基柱10的延伸方向係平行於底座16所放置之平面,使得中空筒體14a~14f的轉動方向垂直於此平面。
另外,由於本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1”的底座16’之設計,使得插頭的插接方向不會受到底座16’所放置之平面的阻隔而無法插接,因此,可以在基柱10的每一側面皆連接上導電模組,使得插頭的插接方向更加地靈活。為了更加善用電源供應器1”之插接方向之限制,更可以將每一個中空筒體設計具有兩個插孔組的雙插孔組結構,請參照圖10A,圖10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中空筒體之雙插孔組結構示意圖。如圖10A所示,中空筒體14’除了具有原先的插孔組140外,更具有另一插孔組14’,且插孔組140與140’於中空筒體14’上的位置彼此相對。
接著,請參照圖10B,圖10B係繪示依據圖10A之中空筒體於一使用狀態之立體示意圖。如圖10B所示, 每一個中空筒體14a’~14f’皆具有插孔組140與140’,使得電源供應器1”不僅能視插頭所需插接方向進行調整外,更能將多一倍的插頭插接至此電源供應器1”,而有效地使用此電源供應器1”。
除此之外,本發明在此亦不限制插孔組140與140’於中空筒體14’上的設置位置,所屬技術領域據通常知識者可以依據基柱的橫向截面之大小,進行適當地改變。舉例來說,若基柱的橫向截面面積足夠大時,使得兩個插頭插接於相鄰兩個導電模組,且兩個插頭的導電鰭片不會互相觸碰而造成短路時,則可以將中空筒體14’上的插孔組140與140’對應至相鄰兩個導電模組的夾持部的位置。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此電源供應器透過複數個導電模組的相連接而形成一種具有多面向夾持部的導體,藉由轉動套接於此導電結構的中空筒體,使得中空筒體上的插孔組可以對應地移動至所欲使用的夾持部之上,而使得插頭的複數個導電鰭片可以穿透此插孔組以插接至夾持部中。因此,本發明之電源供應器除了可改變插頭插接的方向之外,又因為內部的導體結構的設計簡單,而具有外部殼體動而內部導體不動的特性,使得此電源供應器的可靠度更加的提升,同時又不需要增加太多製造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發 明之專利範圍。
1、1’、1”‧‧‧電源供應器
10‧‧‧基柱
102a、102b、160a、160b‧‧‧卡合部
100‧‧‧連接單元
12a、12b、12c、12a’、12b’‧‧‧導電模組
120a、120b、120c、120a’、120b’‧‧‧夾持部
122a、122b、122c、122a’、122b’‧‧‧導體
124a、124b、124c‧‧‧定位單元
14a~14f、14’‧‧‧中空筒體
140、140’‧‧‧插孔組
142a~142h‧‧‧卡持單元
16、16’‧‧‧底座
162a、162b‧‧‧固定蓋
圖1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爆炸圖。
圖1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另一爆炸圖。
圖2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立體示意圖。
圖3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之立體示意圖。
圖4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爆炸圖。
圖5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之立體示意圖。
圖6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沿AA線之剖面示意圖。
圖7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之立體示意圖。
圖8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時的沿BB線之剖面示意圖。
圖8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時的沿CC線之剖面示意圖。
圖9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電源供應器於一使用狀態之立體示意圖。
圖10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中空筒體之雙插 孔組結構示意圖。
圖10B係繪示依據圖10A之中空筒體於一使用狀態之立體示意圖。
1‧‧‧電源供應器
12a、12b‧‧‧導電模組
120a、120b‧‧‧夾持部
122a、122b‧‧‧導體
14a~14f‧‧‧中空筒體
140‧‧‧插孔組

Claims (10)

  1. 一種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包括:一第一導電模組,具有複數個第一夾持部;一第二導電模組,連接該第一導電模組,具有複數個第二夾持部,且每一該第二夾持部的設置位置對應該些第一夾持部其中之一;以及複數個中空筒體,可轉動地套設該第一導電模組與該第二導電模組,每一該中空筒體至少覆蓋該些第一夾持部其中之一及對應該第一夾持部之該第二夾持部,且每一該中空筒體具有至少一插孔組,於轉動該中空筒體時,該插孔組選擇性地疊合該中空筒體所對應之該第一夾持部或該第二夾持部,使一插頭的複數個鰭片穿透該插孔組並插接至該第一夾持部或該第二夾持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第一導電模組與該第二導電模組分別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單元與至少一第二定位單元,於轉動該中空筒體且卡持於該第一定位單元時,該插孔組疊合該第一夾持部,於轉動該中空筒體且卡持於該第二定位單元時,該插孔組疊合該第二夾持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其中每一該中空筒體的內壁包括至少一第一卡持單元與至少一第二卡持單元,該第一卡持單元的結構對應該第一定位單元,該第二卡持單元的結構對應該第二定位單元,使該中空筒體階段性地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 源供應器,其中每一該中空筒體的該第一卡持單元與該第二卡持單元之間更包括至少一第三卡持單元,該第三卡持單元的結構對應該第一定位單元與該第二定位單元,於轉動該中空筒體且該第三卡持單元卡持於該第一定位單元或該第二定位單元時,該插孔組移動至該中空筒體所對應之該第一夾持部與該第二夾持部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其中每一該第一夾持部電性連接至少一第一導電片,每一該第二夾持部電性連接至少一第二導電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些中空筒體的排列方向平行於該第一導電片與該第二導電片的延伸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其中所述之電源供應器更包括為多面柱體的一基柱,該第一導電模組與該第二導電模組可拆卸地連接該基柱的不同側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基柱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對應地卡接於一底座的至少一第二卡合部,使該基柱固設於該底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底座設置於一平面上,當該基柱的延伸方向垂直於該平面時,該中空筒體的轉動方向平行於該平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 源供應器,其中該底座設置於一平面上,當該基柱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平面時,該中空筒體的轉動方向垂直於該平面。
TW101130785A 2012-08-24 2012-08-24 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 TWI4855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0785A TWI485552B (zh) 2012-08-24 2012-08-24 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
CN201210323864.8A CN103633482B (zh) 2012-08-24 2012-09-04 可改变插头插接方向的电源供应器
US13/845,331 US8926346B2 (en) 2012-08-24 2013-03-18 Power supply with adjustable plug insertion dire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0785A TWI485552B (zh) 2012-08-24 2012-08-24 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9201A true TW201409201A (zh) 2014-03-01
TWI485552B TWI485552B (zh) 2015-05-21

Family

ID=50148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785A TWI485552B (zh) 2012-08-24 2012-08-24 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26346B2 (zh)
CN (1) CN103633482B (zh)
TW (1) TWI4855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62399B1 (en) * 2011-04-27 2012-09-11 Quirky Incorporated Reconfigurable plug strip
US9590371B2 (en) * 2014-03-31 2017-03-07 Eaton Corporation Assemblies for selectable mounting of power input cable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18202342B4 (de) * 2018-02-15 2020-09-2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dosen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teckdosenvorrichtung
US10608395B1 (en) * 2019-01-31 2020-03-31 Shenzhen Anhaoruihe Electronics Co., Ltd Rotary socket
JP6975821B2 (ja) * 2020-04-23 2021-12-01 エレコム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機器
US11728601B2 (en) * 2020-11-05 2023-08-15 ReVert Technologies, Inc. Modular power source
TWM620702U (zh) * 2021-08-20 2021-12-01 訊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無螺絲夾持連接器結構之有線電視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4430A (en) * 1985-04-08 1986-04-22 Belknap Lewis J Safety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ver plate
US5866846A (en) * 1997-09-18 1999-02-02 Huag; Shun-Feng Safety electrical outlet
US6780038B1 (en) * 2003-07-14 2004-08-24 Atom Technology Inc. Multiple socket having rotatable receptacles
CN2686159Y (zh) * 2003-12-12 2005-03-16 慧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套轴式转向插座
TWM267717U (en) * 2004-11-04 2005-06-11 Powertech Ind Co Ltd Assembly of rotatable receptacles
CN2742636Y (zh) * 2004-11-11 2005-11-23 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插座组合
US7500854B2 (en) * 2005-11-02 2009-03-10 Gottstein M Peter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apparatus having a rotatable socket
TWM323745U (en) * 2007-05-31 2007-12-11 Tz-Chiang Mei Series-connected rotational socket
CN201466447U (zh) * 2009-07-02 2010-05-12 岑雪君 一种旋转插座
TWI456851B (zh) * 2009-12-31 2014-10-11 Powertech Ind Ltd 可部份轉動的電源插座
CN201773995U (zh) * 2010-06-21 2011-03-23 严江兴 一种双面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57488A1 (en) 2014-02-27
CN103633482A (zh) 2014-03-12
US8926346B2 (en) 2015-01-06
CN103633482B (zh) 2016-03-30
TWI485552B (zh)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5552B (zh) 可改變插頭插接方向之電源供應器
TWI527325B (zh) 具有可移動的插座模組的電源延長線
US927636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US20150038019A1 (en) Triple extension adaptor
CN203747206U (zh) 一种立体旋转多向插座
TWI558036B (zh) 電源擴充裝置
TW201323734A (zh) 架體接桿結構
WO2016165048A1 (zh) 中心环绕式内侧插自然集中收线防尘插座
JP3211990U (ja) マルチタイプの収容コネクタ
WO2017219218A1 (zh) 接口和转接线
TWI508398B (zh) Triple connection with extension cable socket
TW201351816A (zh) 插座擴展裝置
TWM613233U (zh) 可換向之延長線結構
CN203607655U (zh) 双向旋转二脚插头
KR20130096612A (ko) Usb 포트와 애플용 포트에 호환 가능하게 접속되는 아이포트 및 아이포트 전용 케이블
CN216850502U (zh) 一种多功能模块插排
CN207819006U (zh) 电视盒装置
TWM468829U (zh) 具有多種插孔型式之電源延長插座
TWI487855B (zh) 電纜線護管之鏈片結構改良
CN211126211U (zh) 一种新型魔方结构电插排
TWM606986U (zh) 斜出線插頭
CN203367603U (zh) 一种嵌入式插座
TWM450877U (zh) 中心針偏轉的電連接器
CN204130862U (zh) 一种积木式插座
TWM459586U (zh) 延長線插座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