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8910A -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 Google Patents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8910A
TW201408910A TW101130285A TW101130285A TW201408910A TW 201408910 A TW201408910 A TW 201408910A TW 101130285 A TW101130285 A TW 101130285A TW 101130285 A TW101130285 A TW 101130285A TW 201408910 A TW201408910 A TW 2014089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gear
planetary
gear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1493B (zh
Inventor
Zhi-Zong Gao
Original Assignee
Chen zheng h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zheng he filed Critical Chen zheng he
Priority to TW101130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08910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8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8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1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1493B/zh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包括:一第一環齒輪、一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以及複數個以中心軸線並列設置之次級行星齒輪系統。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所設之第一行星齒輪與相連動之第一傳動齒輪係分別與該第一太陽齒輪以及該第一環齒輪以軸相交之方式相嚙合,而次級行星齒輪系統之次級行星齒輪亦以軸相交之方式與次級太陽齒輪相嚙合。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與次級行星齒輪系統間並藉由複數個耦接總成相耦接,用以將該第一行星齒輪之轉動傳遞至相鄰之次級行星齒輪;其中,該第一太陽齒輪與該次級太陽齒輪可選擇性地被限制轉動,藉以達成齒比變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齒輪傳動機構,尤其是關於一種利用複數個行星齒輪系統所組合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關於動能之傳遞,無論在工業技術領域或是日常生活設施中最常見者就是利用齒輪。齒輪傳動除可依其齒數配置而有輸入與輸出速度比之增減外,其扭矩增加之功能亦常利用於需耗費較多功之輸入端上,用以減輕所應施予之力量。除此之外,利用傘形齒輪等變化傳導齒輪之軸角,亦常使用於需較多自由度作功之動力傳導應用上。
目前較為普遍之齒輪應用除機械設備外,最多者即為交通工具之動力傳導機構以及變速裝置上。特別是結構相當複雜之汽車變速箱,其係利用行星齒輪之齒比變化達到多段變速之目的,惟,該等機構須結合多組行星齒輪系統,因而使整個機構龐大且複雜,在製造生產上需耗費較多的成本。此外,為因應現代人休閒之需求,自行車運動已成為最熱門之方式之一,為使騎乘者能夠克服上坡時所產生之阻力,或增加其騎乘之速度感,自行車之變速系統亦設有多種齒輪變速裝置。其中最常見者為不同齒徑大小之飛輪組合,藉由前後齒輪比,達成減速增扭或加速減扭之目的。
利用飛輪齒徑變化達到變速之目的時,為能產生多段效果,常需在前後齒盤上增設更多之鏈輪,造成車身重量之增加,反而增加實際騎乘之阻力。為此,目前市面有所謂內變速器之改良,其係將變速齒輪機構設置於後輪花轂內,藉以避免 飛輪沾染灰塵或受撞擊碰觸,影響鏈條之定位以及脫鏈等缺失。雖其亦在減少齒輪機構之體積,然而其所利用之行星齒輪系統同樣是傳統平面式的配置方式。請參閱第一圖,一般之行星齒輪系統10,包括一環齒輪11、一太陽齒輪12與複數個行星齒輪13。環齒輪11與太陽齒輪12係同軸心設置,而該些行星齒輪13則嚙合設置於環齒輪11與太陽齒輪12間之環狀空間內,且該些行星齒輪13係可轉動的設置於一行星支架14上,當行星齒輪13轉動時,將同時帶動行星支架14而使其轉動。環齒輪、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可隨意固定其一,則由某一元件輸入動力,將由另一元件輸出。一般情形下,以行星支架為輸出端時,無論係以太陽齒輪或環齒輪為輸入端,都可產生大於1的傳動比,而達到減速增扭傳動之目的。若是以行星支架為輸入端,無論以太陽齒輪或環齒輪為輸出端,都可使傳動比小於1,而達到加速減扭傳動之目的。
因此,利用該等變速器,若欲達到多段變速之目的,必需組合多組行星齒輪系統,使該等變速器不但在重量上無法減輕多少,同時因徑向上空間之需求,也使該內變速器之體積無法進一步縮小,使該等變速器存在著無法克服體積與重量減縮的缺點。
此外,變速時之頓挫感亦常存在於齒輪間或齒盤間之變換,不但使變速不夠平順,同時也減損了騎乘者騎乘時之舒適度。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特殊之行星齒輪系統組合方式,藉由複數個太陽齒輪選擇性之轉動,達到不同齒比設定之 效果。
本發明之次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特殊之行星齒輪系統組合方式,藉由複數個太陽齒輪選擇性之轉動以及不同皮帶輪輪徑之變化組合,達到更為多段變速之效果。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特殊之行星齒輪系統組合方式,利用有別於傳統之行星齒輪系統機構,將行星齒輪轉軸與太陽齒輪以軸相交之方式設置,使減少行星齒輪系統於徑向上所需之空間,進而達到減少整體行星齒輪傳動機構體積之目的。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特殊之行星齒輪系統組合方式,藉由整體行星齒輪傳動機構體積縮減之效果,可應用於較為小型之變速裝置,或是利用於交通工具之變速系統上,一方面減少其裝設空間,另一方面亦可因體積減小而達到重量減輕之目的。
本發明之復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特殊之行星齒輪系統組合方式,於數個行星齒輪系統間利用皮帶輪與皮帶傳動,藉由皮帶之撓性特性,緩衝變速時齒輪嚙合變化所產生之頓挫現象,使變速更為平順。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特殊之行星齒輪系統組合方式,藉由皮帶之撓性特性,緩衝變速時齒輪嚙合變化所產生之頓挫現象,使利用於人力車之變速系統時,讓騎乘者於變速時無感於變速之進行,增加騎乘之舒適度。
為縮小行星齒輪傳動機構之體積,並能提供不同齒比之變速效果,同時避免變速時所產生之頓挫現象,本發明將提供一種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包括:一第一環齒輪,該第一環齒輪可繞一中心軸線轉動,其循該中心軸線軸向凸設有一第一環齒; 一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其包括:一第一太陽齒輪、至少一第一行星齒輪以及至少一第一傳動齒輪,其中,該第一太陽齒輪循該中心軸線軸向凸設有一第一外齒牙,其可選擇性地被限制轉動,各該第一行星齒輪與各該第一傳動齒輪係相連動且對應設置,各該第一行星齒輪可繞一第一行星軸線轉動,而該第一行星軸線係與該中心軸線相垂直,使該第一行星齒輪與該第一傳動齒輪可分別與該第一外齒牙以及該第一環齒相嚙合;複數個次級行星齒輪系統,該些次級行星齒輪系統間以及與該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間係沿該中心軸線並列設置,各該次級行星齒輪系統包括:一次級太陽齒輪與至少一次級行星齒輪,其中,該次級太陽齒輪循該中心軸線軸向凸設有一第二外齒牙,其可選擇性地被限制轉動,各該次級行星齒輪可繞一第二行星軸線轉動,而該第二行星軸線係與該中心軸線相垂直,使該次級行星齒輪可與該第二外齒牙相嚙合;以及複數個耦接總成,各該耦接總成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與相鄰之該次級行星齒輪系統之間,以及該些相鄰次級行星齒輪系統之間,該些耦接總成可將該第一行星齒輪之轉動傳遞至相鄰次級行星齒輪系統之該次級行星齒輪。
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述該些次級行星齒輪系統軸向末端可進一步並列接設有一末級行星齒輪系統與一第二環齒輪,該第二環齒輪循該中心軸線軸向凸設有一第二環齒,而該末級行星齒輪系統則包括:一末級太陽齒輪、至少一末級行星齒輪以及至少一第二傳動齒輪,其中,該末級太陽齒輪循該中心軸線軸向凸設有一第三外齒牙,其可選擇性地被限制轉動,各該末級行星齒輪與各該第二傳動齒輪係相連動且對應設置,各該末級行星齒輪可繞一第三行星軸線轉動,而該第三行星軸線係與該中心軸線相垂直,使該末級行星齒輪與該第二傳 動齒輪可分別與該第三外齒牙以及該第二環齒相嚙合;該耦接總成並可進一步將該第一行星齒輪之轉動傳遞至相鄰之該次級行星齒輪以及該末級行星齒輪。
此外,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各該耦接總成可包括:二皮帶輪與一皮帶,其中,該二皮帶輪係分別同軸與該第一行星齒輪以及相鄰之該次級行星齒輪相接設,或分別同軸與相鄰二該次級行星齒輪相接設,或分別同軸與該次級行星齒輪以及相鄰之末級行星齒輪相接設,並可與之同步轉動,而二相鄰該皮帶輪間則繞設有該皮帶。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可進一步容設於一第一支架中,該些次級行星齒輪系統進一步分別容設於一第二支架中,而該末級行星齒輪系統則進一步容設於一第三支架中,其中各該太陽齒輪係可轉動地容置於各該所對應支架所設之一容置空間中,而各該些行星齒輪則分別藉由一軸承可轉動地固設於各該支架上,該些支架係相連結,並可因該些行星齒輪轉動之帶動而一同繞該中心軸線轉動。
藉由本發明實施例中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之軸相交方式設置,以及串列之行星齒輪系統配置模式,可克服習知為增加變速段位所產生體積龐大之缺點。同時,藉由本發明實施例中太陽齒輪選擇性的轉動組合,亦可產生更多之齒比變化,使大幅增加變速之段位,而得廣泛利用於不同之變速需求。此外,透過皮帶之撓性緩衝,本發明亦得避免習知變速時所產生之頓挫感,讓變速更為平順,使利用於人力車時提供騎乘者更為舒適的感受。
以下將配合圖式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下述所列 舉的實施例係用以闡明本發明,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請同時參閱第二、三與第四圖,該些圖分別係本發明實施例之組合示意圖與分解圖。本發明實施例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包括:一第一環齒輪20、一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30與複數個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30與複數個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係以中心軸線201為軸並列設置。
第一環齒輪20,其可繞中心軸線201轉動,其循該中心軸線201軸向凸設有一第一環齒21。第一環齒21設置方向可為軸向之兩端,而其齒牙形式可為傘形齒輪或正齒輪,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環齒輪20並可於其環周外表面設有一外螺紋22,藉以與其他構件相連接,作為動力之輸入端或輸出端。
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30則包括:一第一太陽齒輪31、至少一第一行星齒輪32以及至少一第一傳動齒輪34。其中,第一太陽齒輪31亦係以中心軸線軸201為軸轉動,其循該中心軸線201軸向凸設有一第一外齒牙311,該齒牙形式可為傘形齒輪或正齒輪,但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行星齒輪32於本實施例中相對於第一太陽齒輪31兩側共設有兩個,但其可只設一個,較佳為二個以上,當設為複數個時,並以等角分布設置為佳,藉以使其動力傳遞更為平穩,減少齒輪間齒牙之摩擦,延長齒輪使用壽命。每一第一行星齒輪32以轉軸33連接有一第一傳動齒輪34,此二者係連 動轉動。第一行星齒輪32與第一傳動齒輪34係以第一行星軸線301為軸轉動,而該第一行星軸線301係與中心軸線201相垂直,使該第一行星齒輪32係與第一太陽齒輪31之第一外齒牙311相嚙合,而第一傳動齒輪34則與第一環齒輪20之第一環齒21相嚙合。惟,前述第一行星軸線301與中心軸線201之軸角並不以此為限,60度或120度亦是應用上常使用之角度,故在60度至120度內,皆屬較佳之軸角範圍。配合軸角之變化,相嚙合之第一外齒牙311與第一行星齒輪32以及第一環齒21與第一傳動齒輪34得選用可相嚙合之任何形式齒輪。該些齒輪可為軸相交齒輪,軸角亦可為60度至120度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其中90度為最佳。此時,該齒輪形式可選用直齒傘形齒輪,利用其剛性大、體積小之特性,進一步減縮本發明實施例之體積。此外,為進一步符合低噪音、高負荷、高轉速之目的,亦可選用彎齒傘形齒輪,但不以此為限。
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可僅設置一個或複數個,當有複數個時其齒比變化將更為豐富。複數個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間或是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與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30間,係沿該中心軸線201並列設置。
各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包括:一次級太陽齒輪41與至少一次級行星齒輪42。其中,次級太陽齒輪41亦係以中心軸線201為軸轉動,其循該中心軸線201軸向凸設有一第二外齒牙411,該齒牙形式可為傘形齒輪或正齒輪,但並不以此為限。
次級行星齒輪42於本實施例中相對於次級太陽齒輪41兩側共設有兩個,但其可只設一個,較佳為二個以上,當設為複數個時,並以等角分布設置為佳,藉以使其動力傳遞更為平穩,減少齒輪間齒牙之摩擦,延長齒輪使用壽命。次級行星齒輪42以次級行星軸線401為軸轉動,而該次級行星軸線401 係與中心軸線201相垂直,使該次級行星齒輪42係與次級太陽齒輪41之第二外齒牙411相嚙合。惟,前述次級行星齒輪42與中心軸線201之軸角並不以此為限,60度或120度亦是應用上常使用之角度,故在60度至120度內,皆屬較佳之軸角範圍。配合軸角之變化,相嚙合之第二外齒牙311與次級行星齒輪42得選用可相嚙合之任何形式齒輪。該些齒輪可為軸相交齒輪,軸角亦可為60度至120度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其中90度為最佳。此時,該齒輪形式可選用直齒傘形齒輪,利用其剛性大、體積小之特性,進一步減縮本發明實施例之體積。此外,為進一步符合低噪音、高負荷、高轉速之目的,亦可選用彎齒傘形齒輪,但並不以此為限。
該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30與相鄰之該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之間,以及該些相鄰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之間係藉由複數個耦接總成50相連接傳動,而將第一行星齒輪32之轉動傳遞至相鄰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之次級行星齒輪42。
各耦接總成50包括:二皮帶輪51與一皮帶52,其中,二皮帶輪51係分別利用轉軸33、43同軸與第一行星齒輪32以及次級行星齒輪42相接設,或利用二轉軸43分別同軸與相鄰二次級行星齒輪42相接設,並可與之同步轉動,各該二皮帶輪51之間則係藉由皮帶52繞設相連接,以傳動相鄰皮帶輪之轉動。耦接總成之結構並不以此為限,其亦可將二皮帶輪置換為相嚙合之齒輪,以齒輪傳遞轉動。
本發明實施例中,進一步於該些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軸向末端並列接設有一末級行星齒輪系統70與一第二環齒輪60。耦接總成50並進一步將末級行星齒輪系統70與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相耦接,其中,二皮帶輪51係分別利用轉軸43、73同軸與次級行星齒輪42以及末級行星齒輪72相接設,並 可與之同步轉動,該二皮帶輪51之間並以皮帶52繞設相連接。第二環齒輪60,其可繞中心軸線201轉動,其循該中心軸線201軸向凸設有一第二環齒61。第二環齒61設置方向可為軸向之兩端,而其齒牙形式可為傘形齒輪或正齒輪,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二環齒輪70並可於其環周外表面設有一外螺紋62,藉以與其他構件相連接,作為動力之輸入端或輸出端。
末級行星齒輪系統70則包括:一末級太陽齒輪71、至少一末級行星齒輪72以及至少一第二傳動齒輪74。其中,末級太陽齒輪71亦係以中心軸線軸201為軸轉動,其循該中心軸線201軸向凸設有一第三外齒牙711,該齒牙形式可為傘形齒輪或正齒輪,但並不以此為限。
末級行星齒輪72於本實施例中相對於末級太陽齒輪71兩側共設有兩個,但其可只設一個,較佳為二個以上,當設為複數個時,並以等角分布設置為佳,藉以使其動力傳遞更為平穩,減少齒輪間齒牙之摩擦,延長齒輪使用壽命。每一末級行星齒輪72以轉軸73連接有一第二傳動齒輪74,此二者係連動轉動。末級行星齒輪72與第二傳動齒輪74係以末級行星軸線701為軸轉動,而該末級行星軸線701係與中心軸線201相垂直,使該末級行星齒輪72係與末級太陽齒輪71之第一外齒牙711相嚙合,而末級傳動齒輪74則與第二環齒輪60之第二環齒61相嚙合。惟,前述末級行星軸線701與中心軸線201之軸角並不以此為限,60度或120度亦是應用上常使用之角度,故在60度至120度內,皆屬較佳之軸角範圍。配合軸角之變化,相嚙合之第三外齒牙711與末級行星齒輪72以及第二環齒21與第二傳動齒輪74得選用可相嚙合之任何形式齒輪。該些齒輪可為軸相交齒輪,軸角亦可為60度至120度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其中90度為最佳。此時,該齒輪形式可 選用直齒傘形齒輪,利用其剛性大、體積小之特性,進一步減縮本發明實施例之體積。此外,為進一步符合低噪音、高負荷、高轉速之目的,亦可選用彎齒傘形齒輪但並不以此為限。
前述第一太陽齒輪31、次級太陽齒輪41與末級太陽齒輪71,係可選擇性地被限制轉動,用以產生不同之傳動比組合。其制動方式並未設有任何限制,其可如第五圖,將該些太陽齒輪套設於一控制調整桿90上,或是經由一中心軸與所設之制動件(圖中未示),或是以離合器(圖中未示),選擇性的將數太陽齒輪中其一或其二或其他任何配對,以組合制動其轉動之方式,交乘出所欲設定之傳動比範圍,進而產生所欲設定之變速段位。因此,當前述行星齒輪系統設置愈多時,其交乘出之變化也愈多,所能設定之段位也愈多,因而能達到更多變速段位設定之目的。
本發明實施例中,可進一步將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30容設於一第一支架35中,將該些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分別容設於一第二支架44中,而將該末級行星齒輪系統70容設於一第三支架75中。其中前述第一太陽齒輪31、次級太陽齒輪41與末級太陽齒輪71係可轉動地分別容置於各該所對應支架所設之一容置空間351、441與751中,而第一行星齒輪32、次級行星齒輪42與末級行星齒輪72則可分別藉由一軸承36、46與76,但並不以此為限,於裝設孔352、442與753中,可轉動地固設於各該支架上。第一支架35與第三支架75分別設有穿槽353、754,藉以讓皮帶52穿設。
第一支架35與該第三支架75分別設有複數個固定孔354與752,而該些第二支架44則分別設有複數個槽溝443。該些支架係藉由複數個與該些槽溝443以及固定孔354與752相對應之固定桿45固定而相連接。該些支架並可因該些行星齒輪 轉動之帶動而一同繞該中心軸線201轉動。
請同時參閱第五、六與第七圖,該些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中行星齒輪機構之相關示意圖。本發明實施例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可由第一環齒輪20作為動力之輸入端,當第一環齒輪20轉動時,與第一環齒21相嚙合之第一傳動齒輪34將同步轉動。第一傳動齒輪34轉動同時帶動相連接之第一行星齒輪32與皮帶輪51之轉動。第一行星齒輪32轉動時則進一步帶動相嚙合之第一太陽齒輪31。此時,除了摩擦或軸向力之損失外,輸入之動力隨第一太陽齒輪之空轉並未有差異變化。
皮帶輪51轉動後經由皮帶52接連帶動相鄰皮帶輪51之轉動,而進一步使相鄰次級行星齒輪系統40中之該些次級行星齒輪42連帶轉動,各次級行星齒輪42之轉動使各該與之相嚙合之次級太陽齒輪41也產生轉動。最後此動力,經由另一皮帶52傳遞至末級行星齒輪系統70中,帶動相連動之末級行星齒輪72與第二傳動輪74之轉動。末級行星齒輪72之轉動使相嚙合之末級太陽齒輪71轉動,而第二傳動輪74之轉動則最後將動力傳遞至第二環齒輪60上。當各該行星齒輪系統中之太陽齒輪,選擇性地被限制轉動時,該行星齒輪系統中之行星齒輪因無法再轉動該太陽齒輪,使該行星齒輪反向以軸移方式進行轉動,因而使支架緣該中心軸線產生轉動,而對輸入之動力產生傳動比之改變。因此,得藉由本發明實施例,組合多種太陽齒輪限制轉動之方式,即可產生多種齒比變換之效果,而得應用於各種變速系統中。此外,亦得改變原由第一環齒輪20為輸入端之設計方式,將第二環齒輪60或支架設定為輸入端或為輸出端,變化其傳動方式,以應用於不同之需求。
請參閱第八圖,該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本發明實施例中,亦得將該行星齒輪傳動機構應用至自行車後輪花 轂內,透過與鏈輪80以及離合器81之結合,使自行車產生多段之變速效果。離合器81上可進一步設置一螺紋811,藉以作為動力輸出端或輸入端之固定位置。
10‧‧‧行星齒輪系統
11‧‧‧環齒輪
12‧‧‧太陽齒輪
13‧‧‧行星齒輪
14‧‧‧行星支架
20‧‧‧第一環齒輪
201‧‧‧中心軸線
21‧‧‧第一環齒
22‧‧‧外螺紋
30‧‧‧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
301‧‧‧第一行星軸線
31‧‧‧第一太陽齒輪
311‧‧‧第一外齒牙
32‧‧‧第一行星齒輪
33‧‧‧轉軸
34‧‧‧第一傳動齒輪
35‧‧‧第一支架
351‧‧‧容置空間
352‧‧‧裝設孔
353‧‧‧穿槽
354‧‧‧固定孔
36‧‧‧軸承
40‧‧‧次級行星齒輪系統
401‧‧‧第二行星軸線
41‧‧‧次級太陽齒輪
411‧‧‧第二外齒牙
42‧‧‧次級行星齒輪
43‧‧‧轉軸
44‧‧‧第二支架
441‧‧‧容置空間
442‧‧‧裝設孔
443‧‧‧槽溝
45‧‧‧固定桿
46‧‧‧軸承
50‧‧‧耦接總成
51‧‧‧皮帶輪
52‧‧‧皮帶
60‧‧‧第二環齒輪
61‧‧‧第二環齒
62‧‧‧外螺紋
70‧‧‧末級行星齒輪系統
701‧‧‧第三行星軸線
71‧‧‧末級太陽齒輪
711‧‧‧第三外齒牙
72‧‧‧末級行星齒輪
73‧‧‧轉軸
74‧‧‧第二傳動齒輪
75‧‧‧第三支架
751‧‧‧容置空間
752‧‧‧固定孔
753‧‧‧裝設孔
754‧‧‧穿槽
76‧‧‧軸承
80‧‧‧鏈輪
81‧‧‧離合器
811‧‧‧螺紋
90‧‧‧控制調整桿
第一圖係習知行星齒輪系統之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實施例分解立體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實施例另一分解立體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中行星齒輪機構之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中行星齒輪機構之側視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實施例中行星齒輪機構之上視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20‧‧‧第一環齒輪
21‧‧‧第一環齒
31‧‧‧第一太陽齒輪
311‧‧‧第一外齒牙
32‧‧‧第一行星齒輪
34‧‧‧第一傳動齒輪
41‧‧‧次級太陽齒輪
411‧‧‧第二外齒牙
42‧‧‧次級行星齒輪
50‧‧‧耦接總成
51‧‧‧皮帶輪
52‧‧‧皮帶
60‧‧‧第二環齒輪
61‧‧‧第二環齒
71‧‧‧末級太陽齒輪
711‧‧‧第三外齒牙
72‧‧‧末級行星齒輪
74‧‧‧第二傳動齒輪
90‧‧‧控制調整桿

Claims (17)

  1. 一種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包括:一第一環齒輪,該第一環齒輪可繞一中心軸線轉動,其循該中心軸線軸向凸設有一第一環齒;一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其包括:一第一太陽齒輪、至少一第一行星齒輪以及至少一第一傳動齒輪,其中,該第一太陽齒輪循該中心軸線軸向凸設有一第一外齒牙,其可選擇性地被限制轉動,各該第一行星齒輪與各該第一傳動齒輪係相連動且對應設置,各該第一行星齒輪可繞一第一行星軸線轉動,而該第一行星軸線係與該中心軸線相垂直,使該第一行星齒輪與該第一傳動齒輪可分別與該第一外齒牙以及該第一環齒相嚙合;複數個次級行星齒輪系統,該些次級行星齒輪系統間以及與該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間係沿該中心軸線並列設置,各該次級行星齒輪系統包括:一次級太陽齒輪與至少一次級行星齒輪,其中,該次級太陽齒輪循該中心軸線軸向凸設有一第二外齒牙,其可選擇性地被限制轉動,各該次級行星齒輪可繞一第二行星軸線轉動,而該第二行星軸線係與該中心軸線相垂直,使該次級行星齒輪可與該第二外齒牙相嚙合;以及複數個耦接總成,各該耦接總成係分別設置於該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與相鄰之該次級行星齒輪系統之間,以及該些相鄰次級行星齒輪系統之間,該些耦接總成可將該第一行星齒輪之轉動傳遞至相鄰次級行星齒輪系統之該次級行星齒輪。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些次級行星齒輪系統軸向末端進一步並列接設有一末級行星齒輪系統與一第二環齒輪,該第二環齒輪循該中心軸線軸向 凸設有一第二環齒,而該末級行星齒輪系統則包括:一末級太陽齒輪、至少一末級行星齒輪以及至少一第二傳動齒輪,其中,該末級太陽齒輪循該中心軸線軸向凸設有一第三外齒牙,其可選擇性地被限制轉動,各該末級行星齒輪與各該第二傳動齒輪係相連動且對應設置,各該末級行星齒輪可繞一第三行星軸線轉動,而該第三行星軸線係與該中心軸線相垂直,使該末級行星齒輪與該第二傳動齒輪可分別與該第三外齒牙以及該第二環齒相嚙合;該耦接總成並可進一步將該第一行星齒輪之轉動傳遞至相鄰之該次級行星齒輪以及該末級行星齒輪。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些相對應嚙合之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係屬傘形齒輪。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些相對應嚙合之環齒輪與傳動齒輪係屬傘形齒輪。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各該耦接總成包括:二皮帶輪與一皮帶,其中,該二皮帶輪係分別同軸與該第一行星齒輪以及相鄰之該次級行星齒輪相接設,或分別同軸與相鄰二該次級行星齒輪相接設,或分別同軸與該次級行星齒輪以及相鄰之末級行星齒輪相接設,並可與之同步轉動,而二相鄰該皮帶輪間則繞設有該皮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些相對應嚙合之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係屬軸相交齒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些相對應嚙合之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間之軸角為90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些相對應嚙合之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係屬傘形齒輪。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些相對應嚙合之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係屬彎齒傘形齒輪。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各該耦接總成包括:二皮帶輪與一皮帶,其中,該二皮帶輪係分別同軸與該第一行星齒輪以及該次級行星齒輪相接設,或分別同軸與相鄰二次級行星齒輪相接設,並可與之同步轉動,而二相鄰該皮帶輪間則繞設有該皮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些相對應嚙合之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係屬傘形齒輪。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相對應嚙合之該第一太陽齒輪與該第一行星齒輪係屬傘形齒輪。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相對應嚙合之該第一環齒輪與該第一傳動齒輪係屬傘形齒輪。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進一步容設於一第一支架中,而該些次級行星齒輪系統則進一步分別容設於一第二支架中,其中各該太陽齒輪係可轉動地容置於各該所對應支架所設之一容置空間中,而各該些行星齒輪則係可轉動地固設於各該支架上,該些支架係相連結,並可因該些行星齒輪轉動之帶動而一同繞該中心軸線轉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第一級行星齒輪系統進一步容設於一第一支架中,該些次級行星齒輪系統進一步分別容設於一第二支架中,而該末級行星齒輪系統則進一步容設於一第三支架中,其中各該太陽齒輪係可轉動地容置於各該所對應支架所設之一容置空間 中,而各該些行星齒輪則係可轉動地固設於各該支架上,該些支架係相連結,並可因該些行星齒輪轉動之帶動而一同繞該中心軸線轉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三支架分別設有複數個固定孔,而該些第二支架,則分別設有複數個槽溝,該些支架係藉由複數個與該些槽溝以及固定孔相對應之固定桿固定而相連接。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其中各該固定桿之兩端係分別插置於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三支架所設相對應之該固定孔中,各該固定桿則壓卡於各該些第二支架上所設相對應之該槽溝上,而分別將該第一支架、該些第二支架與該第三支架依序相連接固定。
TW101130285A 2012-08-21 2012-08-21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TW2014089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0285A TW201408910A (zh) 2012-08-21 2012-08-21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0285A TW201408910A (zh) 2012-08-21 2012-08-21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910A true TW201408910A (zh) 2014-03-01
TWI471493B TWI471493B (zh) 2015-02-01

Family

ID=5082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285A TW201408910A (zh) 2012-08-21 2012-08-21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0891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0980B1 (de) * 1999-06-17 2004-03-17 SRAM Deutschland GmbH Schalteinrichtung für eine Mehrgangnabe für ein Fahrrad
CN2885708Y (zh) * 2006-04-06 2007-04-04 陈戈平 变速折叠自行车
CN201179951Y (zh) * 2007-12-25 2009-01-14 福斯特资产有限公司 带有行星变速机构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TW201100294A (en) * 2009-06-26 2011-01-01 sheng-chang Xie Automatic speed-change device for bicycle
DE102010062534A1 (de) * 2010-12-07 2012-06-14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otorische Antrieb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Zweirad
TWM426686U (en) * 2011-09-20 2012-04-11 Hwa Kai Entpr Co Ltd De Planetary gearbox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1493B (zh) 2015-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4828B (zh) 用於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的行星結構的多級齒輪箱
CN104514849B (zh) 多级变速器
WO2015008325A1 (ja) 駆動歯車装置
KR101286204B1 (ko) 허브 내장형 다단 변속기
JP4726932B2 (ja) 自転車用内装変速ハブ
CN108223721B (zh)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CN106958641B (zh) 行星差速变速轴
WO2015108017A1 (ja) 自動変速機
CN107339379B (zh) 一种行星变速器移动式三挡变速装置
US20200398937A1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using variable speed motor and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TW201350707A (zh) 垂直並列同軸行星變速傳動系統(2)
TW201350709A (zh) 垂直並列同軸行星變速傳動系統(4)
CN106949202B (zh) 一种双轮驱动棘爪移动式换挡多挡变速装置
TWI529091B (zh) Vertical parallel coaxial planetary transmission system (3)
CN104896041B (zh) 自动变速器
TW201350710A (zh) 垂直並列同軸行星變速傳動系統(6)
CN108194586B (zh)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TW201408908A (zh) 行星齒輪變速機構
TW201350708A (zh) 垂直並列同軸行星變速傳動系統(1)
TW201408910A (zh)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CN108223718B (zh) 四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TWI530632B (zh) Vertical side-by-side coaxial planetary transmission system (5)
KR20170036189A (ko) 자전거용 무체인 구동계
TW201408911A (zh) 變速器之動力傳輸機構
TW201408909A (zh) 變速器之齒輪傳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