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7253A - 鏡頭機構、鏡頭蓋及應用其之鏡頭組 - Google Patents
鏡頭機構、鏡頭蓋及應用其之鏡頭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07253A TW201407253A TW101128044A TW101128044A TW201407253A TW 201407253 A TW201407253 A TW 201407253A TW 101128044 A TW101128044 A TW 101128044A TW 101128044 A TW101128044 A TW 101128044A TW 201407253 A TW201407253 A TW 20140725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base
- guide surface
- movable member
- lens cov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鏡頭機構、鏡頭蓋及應用其之鏡頭組。鏡頭蓋選擇性地蓋住鏡頭機構。鏡頭機構包括殼體及套筒。殼體具有第一導角面,第一導角面的延伸面與光軸斜交。套筒設於殼體內。鏡頭蓋包括基座及可動件,可動件相對基座沿徑向可動地設於基座上且具有第二導角面,第二導角面的延伸面與光軸斜交。當鏡頭蓋蓋住鏡頭機構時,第二導角面抵觸於第一導角面。由於第一導角面與第二導角面的幾何輪廓相配合,使第一導角面與第二導角面接觸面積增大。在套筒沿光軸方向推動基座的過程中,第二導角面沿徑向及光軸方向脫離第一導角面。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鏡頭機構、鏡頭蓋及包含鏡頭機構與鏡頭蓋的鏡頭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省力卸下鏡頭蓋的鏡頭機構、鏡頭蓋及包含鏡頭機構與鏡頭蓋的鏡頭組。
傳統鏡頭機構的鏡頭蓋可蓋住鏡頭機構的鏡片,以保護外界雜質污染到鏡片。一般而言,當鏡頭蓋蓋住鏡頭機構時,需要手動直接把鏡頭蓋取下,此一動作需要一些時間,可能會導致無法即時開機或按下快門,或因為使用者忘了取下鏡頭蓋而錯過擷取美景的時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鏡頭機構、鏡頭蓋及應用其之鏡頭組,一實施例中,鏡頭蓋可省力地脫離自鏡頭機構,以快速擷取影像。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鏡頭機構。一鏡頭蓋選擇性地套設於鏡頭機構。鏡頭蓋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動件,可動件相對基座沿一徑向可動地設於基座上且具有一第二導角面,第二導角面的延伸面與一光軸相交。鏡頭機構包括一殼體及一套筒。殼體具有一第一導角面,第一導角面的延伸面與光軸相交。套筒設於殼體內。其中,當鏡
頭蓋蓋住鏡頭機構時,第二導角面抵觸於第一導角面;在套筒沿光軸方向推動基座的過程中,第二導角面沿第二導角面的幾何輪廓脫離該第一導角面。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鏡頭組。鏡頭組包括一鏡頭機構及一鏡頭蓋。鏡頭機構包括一殼體及一套筒。殼體具有一第一導角面,套筒設於殼體內。鏡頭蓋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動件,可動件相對基座可動地設於基座上,且可動件具有一第二導角面。其中,鏡頭機構及鏡頭蓋藉由第一導角面及第二導角面相互卡合,且藉由套筒推動基座以使第二導角面脫離第一導角面。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鏡頭組。鏡頭組包括一鏡頭機構及一鏡頭蓋。鏡頭機構包括一殼體及一套筒,殼體具有一第一導角面,套筒設於殼體內。鏡頭蓋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動件,可動件相對基座可-動地設於基座上,且可動件具有一第二導角面。其中,鏡頭蓋藉由套筒推動基座,使得第二導角面由抵接第一導角面脫離第一導角面。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鏡頭組。鏡頭組包括一鏡頭機構及一鏡頭蓋。鏡頭機構包括一殼體,殼體具有一第一導角面,第一導角面的延伸面與光軸相交。鏡頭蓋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動件,可動件相對基座可動地設於基座上,且可動件具有一第二導角面,第二導角面的延伸面與一光軸相交。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鏡頭蓋。鏡頭蓋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動件。可動件相對基座沿一徑向可動地
設於基座上,可動件具有一第二導角面,第二導角面的延伸面與一鏡頭機構的一光軸相交。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的外觀圖。影像擷取裝置100例如是照相機、攝影機或其它具有影像擷取功能的裝置,其至少包括鏡頭組10,鏡頭組10具有光軸並包括鏡頭蓋110及鏡頭機構120,其中鏡頭蓋110可套蓋住鏡頭機構120,以保護鏡頭機構120內的光學元件(未繪示),如透鏡,避免落塵、刮傷或液體噴濺等意外。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第1圖之鏡頭蓋的分解圖。鏡頭蓋110具有中心軸(未繪示)並包括基座111、二可動件112、二彈性元件113、二可撓件114及承載座115。於一實施例中,中心軸可與光軸重合。
二可動件112相對基座111可動地設於基座111上,且二可動件112相對配置,即二可動件112以一直線排列,或之間夾實質上180度圓心角。另一例中,可僅使用一可動件112或至少二可動件112。
彈性元件113設置於承載座115與對應之可動件112之間,使可動件112相對承載座115可動,並提供可動件112一彈性回復力。本例中,彈性元件113之二端分別連接於承載座115及可動件112;然另一例中,彈性元件113
僅一端連接於承載座115與可動件112之一者,而其另一端可懸空(即不連接於承載座115與可動件112)。此外,彈性元件113例如是彈簧。雖然本例的彈性元件113以多個為例說明,然另一例中,彈性元件113的數量亦可為單個,其直接連接二可動件112,在此設計下,可選擇性地省略承載座115,或於承載座115形成一貫孔,彈性元件113通過此貫孔設置於二可動件112之間,且兩端可分別與二可動件112相連接。當鏡頭蓋110蓋住鏡頭機構120時,彈性元件113處於自由長度狀態,在此狀態下,當可動件112欲進行徑向S2運動時,其必須克服彈性元件113的彈性力方能進行徑向運動。
可撓件114連接承載座115與對應之可動件112。可撓件114具有一彎曲結構,此彎曲結構實現了可撓性。由於可撓件114的可撓性,使可動件112相對可撓件114係可動。此外,可動件112、彈性元件113與可撓件114可在組裝完成後,再一起裝設於基座111上,組裝後,可動件112沿徑向S2相對基座111係可動的。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第1圖中沿方向3-3’的剖視圖。各可動件112具有第二導角面112s,第二導角面112s的延伸面與鏡頭組10的光軸S1相交,例如是與光軸S1夾有10度至80度夾角的斜交,然此角度範圍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實施例。第二導角面112s朝向鏡頭機構120之外,進一步地說,第二導角面112s係面向遠離光軸S1的方向。當鏡頭蓋110蓋住鏡頭機構120時,可動件112之第二導角面112s抵觸於鏡頭機構120之第一導角面121s,使鏡頭
蓋110不易脫離鏡頭機構120。
鏡頭機構120具有中心軸(未繪示)包括殼體121及套筒122,其中殼體121具有第一導角面121s,第一導角面121s的延伸面與鏡頭組10的光軸S1及中心軸相交,例如是分別與光軸S1及中心軸夾有10度至80度夾角的斜交,然此角度範圍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實施例。第一導角面121s朝向鏡頭機構120之內,進一步地說,第一導角面121s係面向接近光軸S1的方向。其中,第一導角面121s及第二導角面112s可分別與光軸S1呈45度相交,第一導角面121s與第二導角面112s的幾何輪廓可相互配合,且鏡頭機構與鏡頭蓋可藉由第一導角面121s與第二導角面112s相互卡合,且藉由套筒122推動基座111以使第二導角面112s脫離第一導角面121s。一實施例中,鏡頭蓋110是藉由套筒122推動基座111,使得第二導角面112s由抵接第一導角面121s的狀態轉換至脫離第一導角面121s的狀態。此外,中心軸可與光軸S1重合或彼此錯開一預設距離或與光軸S1夾有一偏差角度。
第一導角面121s與光軸S1的夾角實質上等於第二導角面112s與光軸S1的夾角,使第一導角面121s與第二導角面112s的接觸面積增大,如此可降低第一導角面121s及第二導角面112s的承受應力及磨損量。第一導角面121s例如是由平面、曲面或其組合所組成,其中曲面例如是圓柱面、橢圓柱面、圓球面或其它合適曲面。第一導角面121s可以是光滑面或粗糙面,實際粗糙度可視所需推力而定,本實施例不加以限制。上述第二導角面112s的幾何輪廓及
/或粗糙度可相似於第一導角面121s。
由於第一導角面121s及第二導角面112s的設計,使套筒122沿光軸S1的方向前進時,可省力地推開鏡頭蓋110。詳細而言,當拍攝者發現美景時,不用手動取下鏡頭蓋110,可直接開機或按下快門,讓套筒122自動推開鏡頭蓋110,如此可避免錯過欲拍攝的景色。
套筒122沿光軸S1方向可動地設於殼體121內。鏡頭機構120更包含光學系統(未繪示),其設於套筒122內,且由至少一對焦鏡群組成,用以在對焦過程中調整成像焦距。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第1圖中沿方向4-4’的剖視圖。基座111具有肋條1111,肋條1111比第二導角面112s(第3圖)更接近鏡頭機構120之套筒122,亦即,肋條1111之端面位於第二導角面112s與鏡頭機構120之套筒122之間。詳細來說,肋條1111之端面相距套筒122的距離小於第二導角面112s相距套筒122的距離,使套筒122沿光軸S1方向行進時,會先接觸到基座111之肋條1111,進而帶動可動件112沿徑向S2及光軸S1方向脫離鏡頭機構120。
請參照第5圖,其繪示第1圖之鏡頭蓋脫離鏡頭機構之過程的剖視圖。套筒122實質上沿光軸S1方向推動基座111的過程中,可動件112的第二導角面112s作用一力量在殼體121之第一導角面121s上,第5圖之第一分力F1及第二分力F2係該力量作用於第一導角面121s的反作用力,其中第一分力F1係沿光軸S1方向的分力,而第二分力F2係沿徑向S2的分力。只要第二分力F2大於上述彈性
元件113的彈性力R,可動件112之第二導角面112s便可沿第二導角面112s脫離第一導角面121s,例如是沿第一導角面112s的幾何輪廓脫離第一導角面121s。在第二導角面112s脫離第一導角面121s的過程中,第二導角面112s與第一導角面121s完全或部分接觸。一實施例中,可動件112之第二導角面112s沿徑向S2及光軸S1方向脫離第一導角面121s。一實施例中,第一導角面121s及第二導角面112s的延伸面與鏡頭組10的光軸S1斜交約45度時,套筒122的軸向推力僅需約350~450公克就能推出鏡頭蓋110,使鏡頭蓋110與鏡頭機構120分離。相較於第一導角面121s及第二導角面112s的延伸面與鏡頭組10的光軸S1相交90度(亦即無第一導角面121s及第二導角面112s的設置)時,使用者至少需要大於1700公克的軸向力才能分離鏡頭蓋110與鏡頭機構120;甚至,習知為使鏡頭蓋穩固地裝設在鏡頭機構上,常會另設有卡勾結構,因而使用者不能僅憑藉平行施予光軸S1的拉力/推力而將鏡頭蓋自鏡頭機構上分離,本實施例之套筒122推動基座111所需軸向推力降低(省力)至少約40%,但此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第1圖之鏡頭蓋已脫離鏡頭機構的剖視圖。當第5圖之套筒122持續推動基座111,直到鏡頭蓋110之第二導角面112s完全脫離第一導角面121s,則鏡頭蓋110脫離自鏡頭機構120。此外,影像擷取裝置100更包括一套繩(未繪示),其連接鏡頭機構120與鏡頭蓋110,避免鏡頭蓋110脫離鏡頭機構120後,直接掉至地面而遺失或沾染塵土,然此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實施例。
請參照第7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的剖視圖。影像擷取裝置100包括鏡頭蓋110與鏡頭機構120,其中鏡頭蓋110樞接於鏡頭機構120之殼體121上。當鏡頭蓋110脫離鏡頭機構120後,鏡頭蓋110相對樞接處轉動,使套筒122得以露出。影像擷取裝置100更包括樞接部130,其連接鏡頭蓋110與殼體121,當鏡頭蓋110蓋住鏡頭機構120,彈性元件113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當鏡頭蓋110脫離殼體121後,彈性元件113釋放彈性位能,驅使鏡頭蓋110相對樞接部130轉動而位於垂直方位,然亦可位於水平與垂直方位之間的任意方位。本例中,鏡頭蓋110樞接於殼體121的下緣,故鏡頭蓋110相對樞接部130轉動後不致遮住影像擷取裝置100之閃光燈140而影響閃光燈140的運作。然而,只要鏡頭蓋110不影響影像擷取裝置100之閃光燈140的閃光功效,也不影響入射至光學系統的入射光束等前提下,鏡頭蓋110可樞接於殼體121的周緣,而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鏡頭組
100‧‧‧影像擷取裝置
110‧‧‧鏡頭蓋
111‧‧‧基座
1111‧‧‧肋條
112‧‧‧可動件
112s‧‧‧第二導角面
113‧‧‧彈性元件
114‧‧‧可撓件
115‧‧‧承載座
120‧‧‧鏡頭機構
121‧‧‧殼體
122‧‧‧套筒
121s‧‧‧第一導角面
130‧‧‧樞接部
140‧‧‧閃光燈
R‧‧‧彈性力
S1‧‧‧光軸
S2‧‧‧徑向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的外觀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之鏡頭蓋的分解圖。
第3圖繪示第1圖中沿方向3-3’的剖視圖。
第4圖繪示第1圖中沿方向4-4’的剖視圖。
第5圖繪示第1圖之鏡頭蓋脫離鏡頭機構之過程的剖視圖。
第6圖繪示第1圖之鏡頭蓋已脫離鏡頭機構的剖視圖。
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的剖視圖。
100‧‧‧影像擷取裝置
110‧‧‧鏡頭蓋
111‧‧‧基座
112‧‧‧可動件
112s‧‧‧第二導角面
113‧‧‧彈性元件
120‧‧‧鏡頭機構
121‧‧‧殼體
122‧‧‧套筒
121s‧‧‧第一導角面
S1‧‧‧光軸
S2‧‧‧徑向
Claims (12)
- 一種鏡頭機構,一鏡頭蓋選擇性地套設於該鏡頭機構,該鏡頭蓋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動件,該可動件相對該基座沿一徑向可動地設於該基座上且具有一第二導角面,該第二導角面的延伸面與一光軸相交,該鏡頭機構包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導角面,該第一導角面的延伸面與該光軸相交;以及一套筒,設於該殼體內;其中,當該鏡頭蓋蓋住該鏡頭機構時,該第二導角面抵觸於該第一導角面;在該套筒沿該光軸方向推動該基座的過程中,該第二導角面沿該第一導角面的幾何輪廓脫離該第一導角面。
- 一種鏡頭組,包括:一鏡頭機構,包括一殼體及一套筒,該殼體具有一第一導角面,該套筒設於該殼體內;以及一鏡頭蓋,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動件,該可動件相對該基座可動地設於該基座上,且該可動件具有一第二導角面;其中,該鏡頭機構及該鏡頭蓋藉由該第一導角面及該第二導角面相互卡合,且藉由該套筒推動該基座以使該第二導角面脫離該第一導角面。
- 一種鏡頭組,包括:一鏡頭機構,包括一殼體及一套筒,該殼體具有一第一導角面,該套筒設於該殼體內;以及 一鏡頭蓋,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動件,該可動件相對該基座可動地設於該基座上,且該可動件具有一第二導角面;其中,該鏡頭蓋藉由該套筒推動該基座,使得該第二導角面由抵接該第一導角面至脫離該第一導角面。
- 一種鏡頭組,具有一光軸,該鏡頭組包括:一鏡頭機構,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第一導角面,該第一導角面的延伸面與該光軸相交;以及一鏡頭蓋,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動件,該可動件相對該基座可動地設於該基座上,且該可動件具有一第二導角面,該第二導角面的延伸面與該光軸相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鏡頭組,其中該第一導角面的延伸面及第二導角面的延伸面各與該光軸呈45度相交。
- 一種鏡頭蓋,包括:一基座;以及至少一可動件,相對該基座沿一徑向可動地設於該基座上,該可動件具有一第二導角面,該第二導角面的延伸面與一中心軸相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鏡頭蓋,其中該鏡頭蓋應用於一鏡頭機構,該鏡頭機構包括一套筒且具有一第一導角面,其中當該鏡頭蓋套設於該鏡頭機構上時,該第 二導角面抵接該第一導角面;當該套筒沿該中心軸相對於該鏡頭機構移動時,該套筒係推動該第二導角面脫離該第一導角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鏡頭蓋,其中該鏡頭蓋應用於一鏡頭機構,該鏡頭機構包括一套筒,該基座具有一肋條,該肋條之端面位於該第二導角面與該鏡頭機構之該套筒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鏡頭蓋,更包括一可撓件,該可撓件連接該可動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鏡頭蓋,更包括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設於該可動件與該可撓件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鏡頭蓋,其中該第二導角面由平面、曲面或其組合所組成,且該第一導角面的幾何輪廓與該第二導角面的幾何輪廓係相配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鏡頭蓋,其中該第二導角面朝向該鏡頭機構之內,而該第一導角面朝向該鏡頭機構之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28044A TWI554820B (zh) | 2012-08-03 | 2012-08-03 | 鏡頭機構、鏡頭蓋及應用其之鏡頭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28044A TWI554820B (zh) | 2012-08-03 | 2012-08-03 | 鏡頭機構、鏡頭蓋及應用其之鏡頭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7253A true TW201407253A (zh) | 2014-02-16 |
TWI554820B TWI554820B (zh) | 2016-10-21 |
Family
ID=50550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8044A TWI554820B (zh) | 2012-08-03 | 2012-08-03 | 鏡頭機構、鏡頭蓋及應用其之鏡頭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5482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43016B (zh) * | 2018-02-07 | 2018-12-01 |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遮蔽模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9484B (zh) * | 2018-01-05 | 2019-12-11 |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鏡頭裝置(二)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45117A (en) * | 1976-04-23 | 1977-08-30 | Jack Lerner | Combined camera lens cap and lens shade |
TW200813599A (en) * | 2006-09-13 | 2008-03-16 | Benq Corp | Lens barrier blades module |
-
2012
- 2012-08-03 TW TW101128044A patent/TWI554820B/zh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43016B (zh) * | 2018-02-07 | 2018-12-01 |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遮蔽模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54820B (zh) | 2016-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15360B2 (en) | Lens barrel and lens barrel system | |
US8928996B2 (en) | Lens barrel assembly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103576421A (zh) | 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 | |
US20070196102A1 (en)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
TWI695217B (zh) |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 |
JP2005173413A5 (zh) | ||
TWI554820B (zh) | 鏡頭機構、鏡頭蓋及應用其之鏡頭組 | |
RU2006121399A (ru) | Линзовый объектив с изменяемым расстоянием для работы в ик-области спектра | |
JP2001356400A (ja) | バヨネット連結装置 | |
US9971938B2 (en) | Camera module | |
US10845564B2 (en) |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
US10036868B2 (en) |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apparatus | |
TWM506977U (zh) | 能更換鏡片及調整鏡片角度之相機鏡具 | |
US11693206B2 (en) |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
TWI440918B (zh) |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鏡頭模組 | |
JP2500892B2 (ja) | 補助光学系装着用アダプタ | |
TW201535005A (zh) | 鏡頭模組 | |
TWI491946B (zh) | 光學裝置及其構件的穩定方法 | |
JP2022065957A5 (zh) | ||
TWI494634B (zh) | 鏡頭機構及其對焦模組 | |
JP6021634B2 (ja)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
TWI509309B (zh) | Telescopic lens module | |
JP2004054044A (ja) | レンズフード装置 | |
TWI491949B (zh) | 變焦鏡頭 | |
TWI425268B (zh) | 鏡頭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