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6429A - 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 Google Patents

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6429A
TW201406429A TW101129073A TW101129073A TW201406429A TW 201406429 A TW201406429 A TW 201406429A TW 101129073 A TW101129073 A TW 101129073A TW 101129073 A TW101129073 A TW 101129073A TW 201406429 A TW201406429 A TW 2014064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tness
field communication
handheld devic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9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8203B (zh
Inventor
Zhe-Wei Su
zhong-jie Chen
Wei-Lo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ycling & Health Tech Ind R&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ycling & Health Tech Ind R&D filed Critical Cycling & Health Tech Ind R&D
Priority to TW101129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06429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6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8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8203B/zh

Links

Abstract

一種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包含有: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其內安裝有一教練程式,且具有一近場通訊模組以及一身份辨識資料;至少一種健身器材,具有一主控單元、一對應近場通訊模組以及一置放台;該主控單元具有一器材辨識資料;以及一伺服器,內部儲存有複數運動處方,用以供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下載並供其教練程式使用;其中,於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置放於一該健身器材的置放台後,即以近場通訊技術與該至少一健身器材構成連線,並且相互辨識,接著即自動執行該教練程式使用對應的運動處方來指示使用者進行運動。

Description

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本發明係與健身器材有關,特別是指以智慧型手機搭配健身器材來進行健身運動課程的一種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在健身房中,使用者使用健身器材時,通常會依照教練所建議的課程來依序使用對應的健身器材,藉以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及效果。
然而,大多數的使用者並沒有足夠的財力去雇用一位個人教練來隨時指導,而是雇用一位教練指導課程後,即自行找尋對應的健身器材進行操作。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在某個運動器材上有沒有完成對應的運動,例如運動時間是否足夠、操作次數是否足夠以及操作是否達到預定強度等,均是由使用者自行判斷或依其意願來操作,有時若使用者想偷懶或想要快些結束,就有可能減少運動的次數或時間,進而達不到運動的目的及效果,或效果上達不到預期。
美國第US 7,722,502號專利,其主要係在運動裝置裡安裝軟體來辨識使用者身份以及蒐集使用者在運動裝置上的表現,其指定第一識別器給使用者,以及指定第二識別器給運動裝置,並將使用者的運動參數儲存於一可存取的記憶體內。然而,此案乃是一種使用RFID的識別系統, 其並沒有配合使用者的個人手持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的機制,因此並不是屬於個人教練的技術概念。
另外,美國第US 7,846,067號專利,也是使用RFID或晶片卡、磁感應等方式來蒐集使用者運動數據並傳送到資料庫的技術。但仍無法配合使用者的個人手持裝置。
上述之先前技術,僅提供了將使用者的狀態及使用健身器材的狀況傳送至資料庫的技術,並不能像個健身教練一樣的主動對使用者進行建議或提醒。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其可藉由一個人手持裝置執行一教練程式,指示使用者使用對應的健身器材,讓使用者得以如同有個個人專屬健身教練指導一樣,而可以正確的完成健身課程。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包含有: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其內安裝有一教練程式以及一器材參數設定程式,且該個人手持裝置具有一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組以及一身份辨識資料;至少一種健身器材,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具有一主控單元、連接於該主控單元的一對應近場通訊模組、一置放台以及連接於該主控單元的至少一感測器;該主控單元具有一器材辨識資料;該置放台用以供一該個人手持裝置置放;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具有一近場通訊感應器設於該置放台;該至少一感測器係用以 感測使用者操作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的歷程;以及一伺服器,藉由一網路系統連接於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該伺服器內部儲存有複數運動處方,用以供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下載並供其教練程式使用;其中,於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置放於一該健身器材的置放台後,該近場通訊模組即與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構成連線,並且藉由該器材辨識資料辨識出目前的健身器材種類,該健身器材也同時藉由該身份辦識資料辦識出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即自動執行該教練程式使用對應的運動處方來指示使用者進行運動。藉此,可藉由該個人手持裝置執行教練程式,指示使用者使用對應的健身器材,讓使用者得以如同有個個人專屬健身教練指導一樣,進而能夠正確的完成健身課程。
另外,欲達成前述目的,該伺服器亦可不藉由一網路系統連接於該個人手持裝置,而改為連接於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該伺服器內部儲存有複數運動處方,用以經由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傳送至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並供其教練程式使用。
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構造及特點所在,茲舉以下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其中:
如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10,主要由至少一 個人手持裝置11、至少一種健身器材21以及一伺服器31所組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11,於本實施例在數量上以一為例,其內安裝有一教練程式12以及一器材參數設定程式14,且該個人手持裝置11具有一近場通訊模組16以及一身份辨識資料18。於本實施例中,該個人手持裝置11可為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而以智慧型手機為例。該近場通訊模組16,在現在具有Android 4.0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上均已內建此通訊模組。
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21,於本實施例中係以多種健身器材21為例,其可為跑步機、擴胸機或飛輪自行車等等,而且每一種健身器材21具有多台,不同種的健身器材21在健身功能上不同。該多種健身器材21係分別具有一主控單元22、連接於該主控單元22的一對應近場通訊模組24、一置放台26以及連接於該主控單元22的至少一感測器28。該主控單元22具有一器材辨識資料221。該置放台26用以供一該個人手持裝置11置放於上。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24具有一近場通訊感應器241設於該置放台26,用以感應是否有具有近場通訊模組的裝置置放於該置放台26。該至少一感測器28,於本實施例中係以複數為例,用以感測使用者操作該多種健身器材21的歷程。
本實施例中之該置放台26表面更設有一緩衝止滑墊261,具有緩衝及止滑的效果,藉此,當該個人手持裝置11置於該置放台26上時,即是置放於該緩衝止滑墊261 上,其緩衝功能可以提供對該個人手持裝置11的保護,而其止滑效果則可以防止該個人手持裝置11由該置放台26上滑落。然而,該緩衝止滑墊261僅係提供額外功能之元件,其並非必要,在不需要緩衝止滑功能的情況下,可選擇不設置該緩衝止滑墊261。
該伺服器31,藉由一網路系統91連接於該個人手持裝置11,該伺服器31內部儲存有複數運動處方32,用以供該個人手持裝置11下載並供其教練程式12使用,且每個運動處方32中具有至少一個運動課程。本實施例中,該網路系統可為一區域網路或網際網路。
其中,於該個人手持裝置11置放於一該健身器材21的置放台26後,該近場通訊模組16即與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24構成連線,該個人手持裝置11並且藉由該器材辨識資料221辨識出目前的健身器材21種類,該健身器材21也同時藉由該身份辨識資料18辨識出該個人手持裝置11,該個人手持裝置11即自動執行該教練程式12使用對應的運動處方32來指示使用者進行運動。此外,使用者操作該多種健身器材21之歷程,係藉由該等感測器28所感測,並經由各該健身器材21的主控單元22藉由該近場通訊模組16以及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24的連線關係來傳送至該個人手持裝置11,再由該個人手持裝置11傳送至該伺服器31。藉此,該個人手持裝置11以及該伺服器31均可將使用者的運動歷程加以儲存,而萬一發生該個人手持裝置11未連線至該伺服器31的狀況時,該教練程式12 仍然可以藉由該運動歷程來安排運動處方32中接下來的運動課程。除了藉由該伺服器31儲存使用者的運動歷程外,使用者還可以藉由該個人手持裝置11來自行得知運動歷程。
以上說明了本第一實施例之架構,接下來說明本第一實施例之操作狀態。
在操作前,使用者的個人手持裝置11內已安裝了該教練程式12以及該器材參數設定程式14,且使用者先將該個人手持裝置11透過網路連線由該伺服器31下載其所要的運動處方32來供該教練程式12使用。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在操作時,使用者係先將自己的個人手持裝置11(以智慧型手機為例)置於一健身器材21的置放台26上。接著,該個人手持裝置11以及該健身器材21的近場通訊模組16以及對應近場通訊模組24即自動連線,此時,該個人手持裝置11即辨識出目前要使用的健身器材21的類型,而該健身器材21也辨識出該個人手持裝置11。
接著,該教練程式12即自動被執行,而開始依目前的運動處方32來指示使用者應至何種健身器材進行運動,若目前的健身器材21就是應進行運動的器材,則使用者即可依該教練程式12的指示針對目前的健身器材21進行運動。若是該運動處方32包含了複數種類的健身器材21的運動課程,則在使用者完成第一個健身器材21的運動課程後,該教練程式12即會指示使用者到另一種健身器材21 進行下一個運動課程。使用者可利用該個人手持裝置11執行該器材參數設定程式14,藉以設定所對應的健身器材的相關參數,例如荷重、速度或次數等等。
由於本實施例係使用近場通訊技術,其通訊距離僅約10公分而已,因此在使用者將該個人手持裝置11移離該置放台26後(即超過其通訊距離),連線即會中斷。而在使用者將個人手持裝置11放至另一個健身器材21的置放台26上時,該個人手持裝置11又會藉由近場通訊的技術而與新的健身器材21建立連線,並辨識出目前的健身器材21是否為該教練程式12所執行的運動處方32中所對應的健身器材21,該教練程式12即會依狀況來發出對應的指示。
由上可知,本第一實施例藉由一個人手持裝置11執行一教練程式12,指示使用者使用對應的健身器材21,讓使用者得以如同有個個人專屬健身教練指導一樣,而可以正確的完成健身課程。
請再參閱第五圖,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440,主要概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
該伺服器61,並非如同第一實施例經由該網路系統91與該個人手持裝置連接,而是經由網路系統91與該等健身器材51連接。而該伺服器61內部儲存的複數運動處方62,係在該個人手持裝置41置放於該健身器材51的置放台56而構成近場通訊的連線後,經由該健身器材51傳送 至該個人手持裝置41並供其教練程式42使用。
此外,使用者操作健身器材51的歷程,除了由該健身器材51的主控單元藉由近場通訊的連線關係來傳送至該個人手持裝置41之外,並且也藉由該網路系統91傳送至該伺服器61。藉此,該伺服器61以及該個人手持裝置41雙方都記錄了使用者的運動歷程。
本第二實施例之其餘架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均概同於前揭第一實施例,容不贅述。
10‧‧‧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11‧‧‧個人手持裝置
12‧‧‧教練程式
14‧‧‧器材參數設定程式
16‧‧‧近場通訊模組
18‧‧‧身份辨識資料
21‧‧‧健身器材
22‧‧‧主控單元
221‧‧‧器材辨識資料
24‧‧‧對應近場通訊模組
241‧‧‧近場通訊感應器
26‧‧‧置放台
261‧‧‧緩衝止滑墊
28‧‧‧感測器
31‧‧‧伺服器
32‧‧‧運動處方
40‧‧‧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41‧‧‧個人手持裝置
42‧‧‧教練程式
51‧‧‧健身器材
56‧‧‧置放台
61‧‧‧伺服器
62‧‧‧運動處方
91‧‧‧網路系統
第一圖係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元件架構示意圖,顯示個人手持裝置之架構。
第三圖係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元件架構示意圖,顯示健身器材之架構。
第四圖係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元件架構示意圖,顯示伺服器之架構。
第五圖係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架構示意圖。
10‧‧‧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11‧‧‧個人手持裝置
21‧‧‧健身器材
26‧‧‧置放台
261‧‧‧緩衝止滑墊
31‧‧‧伺服器
91‧‧‧網路系統

Claims (10)

  1. 一種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包含有: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其內安裝有一教練程式以及一器材參數設定程式,且該個人手持裝置具有一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組以及一身份辨識資料;至少一種健身器材,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具有一主控單元、連接於該主控單元的一對應近場通訊模組、一置放台以及連接於該主控單元的至少一感測器;該主控單元具有一器材辨識資料;該置放台用以供一該個人手持裝置置放;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具有一近場通訊感應器設於該置放台;該至少一感測器係用以感測使用者操作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的歷程;以及一伺服器,藉由一網路系統連接於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該伺服器內部儲存有複數運動處方,用以供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下載並供其教練程式使用;其中,於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置放於一該健身器材的置放台後,該近場通訊模組即與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構成連線,並且藉由該器材辨識資料辨識出目前的健身器材種類,該健身器材也同時藉由該身份辦識資料辦識出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即自動執行該教練程式使用對應的運動處方來指示使用者進行運動。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其中:該複數種健身器材,每一種具有一台 以上的健身器材,不同種的健身器材在在健身功能上不同。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之置放台的表面更設有一緩衝止滑墊,具有緩衝及止滑的效果;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的近場通訊感應器係位於該緩衝止滑墊的下方。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其中:使用者操作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之歷程,係藉由該至少一感測器所感測,並經由該主控單元藉由該近場通訊模組以及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的連線關係來傳送至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再由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傳送至該伺服器。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係為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
  6. 一種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包含有: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其內安裝有一教練程式以及一器材參數設定程式,且該個人手持裝置具有一近場通訊模組以及一身份辨識資料;至少一種健身器材,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具有一主控單元、連接於該主控單元的一對應近場通訊模組、一置放台以及連接於該主控單元的至少一感測器;該主控單元具有一器材辨識資料;該置放台用以供一該個人手持裝置置放;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具有一近場通訊感應器設於該置 放台;該至少一感測器係用以感測使用者操作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的歷程;以及一伺服器,藉由一網路系統連接於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該伺服器內部儲存有複數運動處方,用以經由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傳送至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並供其教練程式使用;其中,於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置放於一該健身器材的置放台後,該近場通訊模組即與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構成連線,並且藉由該器材辨識資料辨識出目前的健身器材種類,該健身器材也同時藉由該身份辦識資料辦識出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即自動執行該教練程式使用對應的運動處方來指示使用者進行運動。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其中:該複數種健身器材,每一種具有一台以上的健身器材,不同種的健身器材在在健身功能上不同。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之置放台的表面更設有一緩衝止滑墊,具有緩衝及止滑的效果;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的近場通訊感應器係位於該緩衝止滑墊的下方。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其中:使用者操作該至少一種健身器材之歷程,係藉由該至少一感測器所感測,並經由該主控單元藉由該近場通訊模組以及該對應近場通訊模組的連線關係來 傳送至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並且也藉由該網路系統傳送至該伺服器。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人手持裝置係為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
TW101129073A 2012-08-10 2012-08-10 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TW2014064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9073A TW201406429A (zh) 2012-08-10 2012-08-10 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9073A TW201406429A (zh) 2012-08-10 2012-08-10 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429A true TW201406429A (zh) 2014-02-16
TWI468203B TWI468203B (zh) 2015-01-11

Family

ID=50550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9073A TW201406429A (zh) 2012-08-10 2012-08-10 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0642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9059A1 (en) * 2006-03-17 2007-09-20 Schwartz Mark H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training of exercise
WO2008030484A2 (en) * 2006-09-07 2008-03-13 Nike, Inc. Athletic performance sensing and/or track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W201208735A (en) * 2010-08-27 2012-03-01 zhong-zhi Lin System with functions of body function indicator analysis and fitness equipment exercise mode recommend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68203B (zh) 2015-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54304B2 (ja) フィットネスモニタリング方法、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製品及びそ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TWI582701B (zh) 健身記錄裝置及相關健身記錄系統
US79885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server and an article of fitness equipment
US20150133748A1 (en) Interactive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assist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of a user within a gym environment
US20170007886A1 (en) Gymnastic machine,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easily controlling the training of a user on a gymnastic machine
US20190179412A1 (en) Method for using fingers to interact with a smart glove worn on a hand
WO2010117616A3 (en) Exercise activity recording system
EP3304953B1 (en) Transmitting athletic data using non-connected state of discovery signal
Guo et al. ARMStrokes: a mobile app for everyday stroke rehabilitation
GB201301138D0 (en) Interactive sporting apparatus
WO2023040449A1 (zh) 利用健身动作触发客户端操作指令
US8744605B2 (en) Handheld device workout coach system
Zhang et al. RehabPhone: a software-defined tool using 3D printing and smartphones for personalized home-based rehabilitation
US2024005490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transferring of sensation to guide physical motor training
TW201406429A (zh) 個人手持裝置之健身教練系統
KR101663091B1 (ko) 운동센터 등재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70028516A (ko) 헬스장 이용자를 위한 운동 관리 시스템, 방법 및 기록매체
TW201325661A (zh) 結合身份辨識功能與個人裝置之健身課程導引系統
JP6774582B1 (ja) 測定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6811349B1 (ja)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21137539A (ja) 測定システム、方法、プログラム
KR20160008380A (ko) 운동센터 관리 시스템의 운동센터 등재 관리 방법
KR101658835B1 (ko) 운동 관리 서버의 운동센터 등재 관리 방법
KR101658836B1 (ko) 운동 관리 서버
TWM500575U (zh) 無線上肢復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