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6148A - 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6148A
TW201406148A TW101127662A TW101127662A TW201406148A TW 201406148 A TW201406148 A TW 201406148A TW 101127662 A TW101127662 A TW 101127662A TW 101127662 A TW101127662 A TW 101127662A TW 201406148 A TW201406148 A TW 2014061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ris lens
value
brightness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7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6070B (zh
Inventor
ya-hui Zhang
Guo-Wei Wu
Original Assignee
Everfocus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focus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Everfocus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27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60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6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6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6070B/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種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主要是使用能精準控制光圈開關大小的自動鏡頭來搭配適當的影像統計分析及回饋控制,使能動態地進行控制光圈大小及調配適當影像處理,如快門時間(Shutter Tim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等等,讓光圈鏡頭(Iris Lens)能停在光學特性較佳的位置,同時也能用於低照度或是強光的環境,達到適當的補光效果者。

Description

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尤指一種能有效率的進行影像分析,且能將過亮光源視為雜訊並將之濾除,使光圈鏡頭(Iris Lens)能停在光學特性較佳的位置,並具有強光、前光或背光等補償作用,而適用於相機、監視器、攝影機或類似之攝像裝置者。
  近年來用於攝錄影像之光學鏡頭(Lens)的解析度越來越高,因此除了光學鏡頭(Lens)的高解析度外,其影像畫質也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不管是近拍或遠拍時都希望其影像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
  然而,目前常用的光學鏡頭(Lens)有固定式鏡頭(Fix Lens)、手動鏡頭(Manual Lens)或是自動鏡頭(Audio iris: DC iris or Video Iris)等,對於光圈的放大或縮小之控制有者不同的使用限制,因此無法精準地控制出良好的影像品質。
  因此,本發明人有鑑於上述缺失,期能提出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的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以降低硬體的負擔,讓攝像裝置運行更為流暢,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以提供消費大眾使用。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透過對該張靜態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最亮點亮度、平均亮度及亮度區塊分佈之資訊,再根據根據影像分析步驟、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步驟和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步驟來綜合進行判斷亮度是否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且將過亮光源視為雜訊並將之濾除,當判斷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時,即透過控制邏輯程式進行影像處理器(ISP)之控制調整或馬達驅動電路之控制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能停在光學特性較佳的位置,同時也能用於低照度或是強光的環境,達到適當的補光效果,進而增加整體之實用性及優異性者。
  本發明之次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係包括有一光圈鏡頭(Iris Lens)、一馬達驅動電路、一影像感測器、一影像處理器(ISP)及一作動控制器之設計,讓作動控制器係與影像處理器(ISP)及馬達驅動電路連接,以能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內之光學資訊及馬達所在位置,而該作動控制器內設有影像分析程式及控制邏輯程式,透過影像分析程式來將影像感測器之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並依影像分析結果來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且將過亮光源視為雜訊以濾除,再透過控制邏輯程式來進行影像處理器(ISP)之控制調整及馬達驅動電路之控制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及影像處理器(ISP)能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之效果,進而增加整體之操作性及穩定性者。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其主要步驟係包括:影像攝錄:該光圈鏡頭(Iris Lens)係採用馬達驅動,而馬達係以馬達驅動電路進行驅動,且以光圈鏡頭(Iris Lens)攝錄影像並傳輸到影像感測器中;取得一張影像:該影像感測器係連接至影像處理器(ISP),而影像處理器(ISP)再與作動控制器連接,而該作動控制器內係設有影像分析程式及控制邏輯程式,且影像分析程式係從影像感測器中擷取出一張靜態影像;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而作動控制器於影像處理器(ISP)中取得影像處理器(ISP)內之資訊;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而作動控制器於光圈鏡頭(Iris Lens)內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之光學資訊及馬達所在位置;影像分析:當從影像感測器中擷取出一張靜態影像後即對該張靜態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最亮點亮度、平均亮度及亮度區塊分佈之資訊;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根據上述之影像分析步驟、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步驟和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步驟來綜合進行判斷亮度是否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以及光圈鏡頭(Iris Lens)作動:當經由上述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步驟判斷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時,即透過控制邏輯程式進行影像處理器(ISP)之控制調整或馬達驅動電路之控制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及影像處理器(ISP)能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者。
  本發明之其他特點及具體實施例,可於以下列配合附圖之詳細說明中,進一步瞭解。

  請參考第1~5圖所示,係為本發明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之方法流程示意圖及架構示意圖。而本發明之控制方法主要步驟係包括:
  步驟S100影像攝錄:該光圈鏡頭(Iris Lens)10係採用馬達驅動,而馬達係以馬達驅動電路20進行驅動,且以光圈鏡頭(Iris Lens)10攝錄影像並傳輸到影像感測器30中;
  步驟S110取得一張影像:該影像感測器30係連接至影像處理器(ISP)40,而影像處理器(ISP)40再與作動控制器50連接,而該作動控制器50內係設有影像分析程式51及控制邏輯程式52,且影像分析程式51係從影像感測器30中擷取出一張靜態影像;
  步驟S120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而作動控制器50於影像處理器(ISP)40中取得影像處理器(ISP)40內之資訊;
  步驟S130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而作動控制器50於光圈鏡頭(Iris Lens)10內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10之光學資訊及馬達所在位置;
  步驟S140影像分析:當從影像感測器30中擷取出一張靜態影像後即對該張靜態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步驟S141最亮點亮度、步驟S142平均亮度及亮度區塊分佈之資訊;
  步驟S150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根據上述之步驟S140影像分析步驟、步驟S120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步驟和步驟S130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步驟來綜合進行判斷亮度是否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以及
  步驟S160光圈鏡頭(Iris Lens)作動:當經由上述步驟S150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步驟判斷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時,即透過控制邏輯程式52進行影像處理器(ISP)40之控制調整或馬達驅動電路20之控制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10及影像處理器(ISP)40能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者。
  另本發明之該控制系統係包括:一光圈鏡頭(Iris Lens)10,該光圈鏡頭10係採用馬達驅動;一馬達驅動電路20,該馬達驅動電路20係與光圈鏡頭(Iris Lens)10連接以驅動馬達;一影像感測器30,該影像感測器30係與光圈鏡頭10連接,以能攝錄影像;一影像處理器(ISP)40,該影像處理器(ISP)40係與影像感測器30連接;以及一作動控制器50,該作動控制器50係與影像處理器(ISP)40及馬達驅動電路20連接,以能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10內之光學資訊及馬達所在位置,而該作動控制器50內設有影像分析程式51及控制邏輯程式52,透過影像分析程式51來將影像感測器30之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並依影像分析結果來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且將過亮光源視為雜訊以濾除,再透過控制邏輯程式52來進行影像處理器(ISP)40之控制調整及馬達驅動電路20之控制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10及影像處理器(ISP)40能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者。
  其中該步驟S140影像分析中步驟S141最亮點亮度係進一步設有下列步驟:步驟S1411取得灰階資訊:於影像中進行擷取Y值來顯示其灰階值,並切割成複數個子區塊;步驟S1412進行統計:將子區塊之灰階值分成複數個灰階區間,再統計子區塊內每個灰階區間之像素總數(N);步驟S1413搜尋最亮點:向灰階值比較小之灰階區間搜尋最亮點;以及步驟S1414進行臨界值之判斷:進行判斷該灰階區間之像素總數(N1)是否大於臨界值(Th1),當像素總數(N1)大於臨界值(Th1)即為最亮點,若像素總數(N1)小於臨界值(Th1)則回到上一步驟搜尋最亮點進行重新搜尋;另該步驟S140影像分析中之步驟S142平均亮度係進一步設有下列步驟:步驟S1421取得灰階資訊:於影像中進行擷取Y值來顯示其灰階值;步驟S1422加總灰階值:加總影像中每個像素之灰階值令其為X;以及步驟S1423取平均亮度:將加總灰階值X除以影像中像素總數即取得平均亮度;另該步驟S150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中之過度曝光係進一步設有下列步驟:步驟S151取得灰階資訊:於影像中進行擷取Y值來顯示其灰階值,並切割成複數個子區塊;步驟S152比對是否大於臨界值:該子區塊之平均灰階值減去整體畫面平均灰階值來判斷是否大於臨界值(Th2),若大於臨界值(Th2)時即將該子區塊視為雜訊區塊不列入考慮;步驟S153進行統計:若比對小於臨界值(Th2),則統計該子區塊內其灰階值大於臨界值(Th3)之像素總數(N2);以及步驟S154判斷是否為過度曝光區塊:當像素總數(N2)大於臨界值(Th4)時該子區塊則為過度曝光區塊,而當像素總數(N2)小於臨界值(Th4)時該子區塊則為非過度曝光區塊;另該步驟S160光圈鏡頭(Iris Lens)作動中係進一步設為當判斷影像亮度不適當時,即透過作動控制器50之控制邏輯程式52來調整影像處理器(ISP)40的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極限值,並確認是否達到最小極限(MIN Value)或最大極限(MAX Value)之狀態,當在極限值內時其自動模式(AUTO Mode)即保持光圈鏡頭(Iris Lens)10在預定位置上,而達到極限值且可以調整時即修正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使用範圍相關參數,以使影像亮度能適當;另該自動模式(AUTO Mode)係進一步達到極限值且無法調整時,即將自動模式(AUTO Mode)切換成手動控制模式,以能改變光圈鏡頭(Iris Lens)10的開啟或關閉狀態,並手動控制快門時間(Shutter Time)及增益值(Gain Value)來決定馬達移動速度並防止光圈鏡頭(Iris Lens)10震盪者。
  請參考第1~5圖所示,係為本發明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之方法流程示意圖及架構示意圖。本發明最佳操作原理係為應用在使用馬達的光圈鏡頭(Iris Lens)10上,透過以程式之方式來準確地控制光圈大小,使能停在影像品質較佳之位置,且能依環境光源的變化適當地進行光圈鏡頭(Iris Lens)10的放大或縮小,且搭配影像資料之統計分析以優化光源補償機制;因此,本發明之光圈控制系統(如第5圖所示)係包括有一光圈鏡頭(Iris Lens)10、一馬達驅動電路20、一影像感測器30、及一影像處理器(ISP)40、一作動控制器50之設計,其中該光圈鏡頭(Iris Lens)10係採用馬達來驅動,而該馬達係採步進達、直流馬達或是其它能傳動之馬達者,且該光圈鏡頭(Iris Lens)10係連接馬達驅動電路20以能驅動馬達作動,而馬達驅動電路20內設有控制IC以能精準地進行微調之作動,或是用其他方式的馬達驅動加上其它原件用來確認光圈位置,例如直流馬達加入光學尺或編碼器等,另該光圈鏡頭(Iris Lens)10亦連接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30(如CCD Sensor或CMOS Sensor)以能攝錄影像,而該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30係根據光圈鏡頭(Iris Lens)10傳來的圖像亮度的強弱轉變為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30的數位電壓信號(即光信號轉為電信號),另該影像感測器與影像處理器(ISP)40連接,其中該影像處理器(ISP)40也能與影像感測器30設計在一起或是與作動控制器50設計在一起,以能將影像在不同的光學條件下還原出攝錄之現場細節,其中該影像處理器(ISP)40主要功能有自動白平衡(AWB)、自動曝光(AE)及自動聚焦(AF),藉以調整光圈鏡頭(Iris Lens)10之大小及改變入光量,且影像感測器30的快門時間(Shutter Time)及影像處理器(ISP)40及增益值(Gain Value)也能調整,再者,該影像處理器(ISP)40及馬達驅動電路20皆與一作動控制器(controller)50連接,以能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10內之光學資訊及馬達所在位置,而該作動控制器50內設有影像分析程式51及控制邏輯程式52,使該影像分析程式51能將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30之影像進行影像分析,其中該影像分析係為取得最亮點亮度、平均亮度及亮度區塊分布之資訊,並根據上述之影像分析、取得影像處理器(ISP)40資訊和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10資訊及位置來綜合進行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且將過亮光源視為雜訊以濾除,當經由上述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判斷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時,即透過控制邏輯程式52來進行影像處理器(ISP)40之控制調整或馬達驅動電路20之控制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10及影像處理器(ISP)40能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其中該作動控制器50中之影像分析結果為判斷影像亮度不適當時即進一步透過作動控制器50之控制邏輯程式52來調整影像處理器(ISP)40的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極限值,並確認是否達到最小極限(MIN Value)或最大極限(MAX Value)之狀態,當在極限值內時其自動模式(AUTO Mode)即保持光圈鏡頭(Iris Lens)10在預定位置上,而達到極限值且可以調整時即修正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使用範圍相關參數,以使影像亮度能適當,另該自動模式(AUTO Mode)係進一步達到極限值且無法調整時,即將自動模式(AUTO Mode)切換成手動控制模式,以能改變光圈鏡頭(Iris Lens)10的開啟或關閉狀態,並手動控制快門時間(Shutter Time)及增益值(Gain Value)來決定馬達移動速度並防止光圈鏡頭(Iris Lens)10震盪者。
  另透過本發明之光圈控制方法(如第1圖所示)能有效率地進行影像分析,並同時做去雜訊等影像處理,以達到強光、前光、背光等補償作用,首先進行步驟S100影像攝錄:該光圈鏡頭(Iris Lens)10係採用馬達驅動,而馬達係以馬達驅動電路進行驅動,且以光圈鏡頭(Iris Lens)10攝錄影像並傳輸到影像感測器中30;其中該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30能根據光圈鏡頭(Iris Lens)10傳來的圖像亮度的強弱轉變為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30的數位電壓信號(即光信號轉為電信號),而完成步驟S100影像攝錄後再進行下一步驟。
  下一步驟為步驟S110取得一張影像:該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30係連接至影像處理器(ISP)40,而影像處理器(ISP)40再與作動控制器(controller)50連接,而該作動控制器(controller)50內係設有影像分析程式51及控制邏輯程式52,且影像分析程式51係從影像感測器30中擷取出一張靜態影像,藉此,讓影像分析程式51能開始進行後續分析流程,而完成步驟S110取得一張影像後再進入下一步驟中。
  下一步驟為該步驟S120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而作動控制器50於影像處理器(ISP)40中取得影像處理器(ISP)40內之資訊;藉此,讓影像在不同的光學條件下還原出攝錄之現場細節,其中該影像處理器(ISP)40主要功能有自動白平衡(AWB)、自動曝光(AE)及自動聚焦(AF),藉以能進行光圈鏡頭(Iris Lens)10之快門時間(Shutter Time)的調整,另能在進行分析流程時,能提供該張靜態影像攝錄時的光圈鏡頭(Iris Lens)10之大小、影像感測器的快門時間(Shutter Time)及影像處理器(ISP)增益值(Gain Value)的數值供判斷使用,而完成步驟S120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後再進行下一步驟。
  下一步驟為該步驟S130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而作動控制器50於光圈鏡頭(Iris Lens)10內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之光學資訊及馬達所在位置;藉此,能在進行分析流程時,能提供該張靜態影像攝錄時的光圈鏡頭(Iris Lens)10的調制轉換函數(MTF)及景深(DOF)等光學資訊與現在馬達所在位置的相對關係,還有使用者預期的光圈目標位置及使用者預期達到的亮度值來提供判斷使用,而完成步驟S130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後再進行下一步驟。
  下一步驟為該步驟S140影像分析:當從影像感測器30中擷取出一張靜態影像後即對該張靜態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步驟S141亮點亮度、步驟S142平均亮度及亮度區塊分佈之資訊;藉此,本步驟S140影像分析主要是利用變異數之觀念,也就是團體中資料分散情形為統計數,亦即用來表示個別差異大小的指標,簡而言之,若單體之值與整體平均值差異愈大,則為雜訊之機率愈高,因此,本步驟S140影像分析乃是利用一種可以將過亮光源視為雜訊並將之濾處的演算法,其中該步驟S140影像分析中之步驟S141最亮點亮度(如第2圖所示)含有下列步驟以能取得最亮點亮度資訊,首先進行步驟S1411取得灰階資訊:於影像中進行擷取Y值來顯示其灰階值,並切割成複數個子區塊;再進行步驟S1412進行統計:將子區塊之灰階值分成複數個灰階區間,再統計子區塊內每個灰階區間之像素總數(N);再進行步驟S1413搜尋最亮點:向灰階值比較小之灰階區間搜尋最亮點;以及步驟S1414進行臨界值之判斷:進行判斷該灰階區間之像素總數(N1)是否大於臨界值(Th1),當像素總數(N1)大於臨界值(Th1)即為最亮點,若像素總數(N1)小於臨界值(Th1)則回到上一步驟S1413搜尋最亮點進行重新搜尋;另該步驟S142平均亮度含有下列步驟(如第3圖所示),首先步驟S1421取得灰階資訊:於影像中進行擷取Y值來顯示其灰階值;再進行步驟S1422加總灰階值:加總影像中每個像素之灰階值令其為X;以及步驟S1423取平均亮度:將加總灰階值X除以影像中像素總數即取得平均亮度;藉此,完成步驟S140影像分析結果後再進行下一步驟。
  下一步驟為該步驟S150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根據上述之步驟S140影像分析、步驟S120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和步驟S130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來綜合進行判斷亮度是否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藉此,能綜合判斷亮度是否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以能進行後續之調整作動,其中該步驟S150判斷亮度是否適當中之過度曝光係進一步含有下列步驟(如第4圖所示),步驟S151取得灰階資訊:於影像中進行擷取Y值來顯示其灰階值,並切割成複數個子區塊;再進行步驟S152比對是否大於臨界值:該子區塊之平均灰階值減去整體畫面平均灰階值來判斷是否大於臨界值(Th2),若大於臨界值(Th2)時即將該子區塊視為雜訊區塊不列入考慮;再進行步驟S153進行統計:若比對小於臨界值(Th2),則統計該子區塊內其灰階值大於臨界值(Th3)之像素總數(N2);以及步驟S154判斷是否為過度曝光區塊:當像素總數(N2)大於臨界值(Th4)時該子區塊則為過度曝光區塊,而當像素總數(N2)小於臨界值(Th4)時該子區塊則為非過度曝光區塊;以能將大於臨界值的子區塊視為雜訊區塊不列考慮,其餘再進行該子區塊判斷為過度曝光區塊或非過度曝光區塊,以能進行後續之調整作動,而完成步驟S150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後再進行下一步驟。
  下一步驟為該步驟S160光圈鏡頭(Iris Lens)作動:當經由上述步驟S150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中判斷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時,即透過控制邏輯程式52進行影像處理器(ISP)40之控制調整或馬達驅動電路20之控制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10及影像處理器(ISP)40能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者;藉此,當判斷影像亮度不適當時,即透過作動控制器50之控制邏輯程式51來調整影像處理器(ISP)40的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極限值,並確認是否達到最小極限(MIN Value)或最大極限(MAX Value)之狀態,當在極限值內時其自動模式(AUTO Mode)即保持光圈鏡頭(Iris Lens)10在預定位置上,而達到極限值且可以調整時即修正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使用範圍相關參數,以使影像亮度能適當;另該自動模式(AUTO Mode)係進一步達到極限值且無法調整時,即將自動模式(AUTO Mode)切換成手動控制模式,以能改變光圈鏡頭(Iris Lens)10的開啟或關閉狀態,並手動控制快門時間(Shutter Time)及增益值(Gain Value)來決定馬達移動速度並防止光圈鏡頭(Iris Lens)10震盪者,因此,不管影像亮度是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皆能透過作動控制器(controller)50來啟動對影像處理器(ISP)40進行快門時間(Shutter Time)及增益值(Gain Value)調整,或啟動馬達驅動電路20對馬達進行速度快慢之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10能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
  由以上可知,本發明之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及其方法,具有如下之優點:
  1、 能準確地操控光圈鏡頭(Iris Lens)放大或縮小,來停在影像品質較佳位置者。
  2、 配合環境光源的變化,能適時地調整光圈鏡頭(Iris Lens)放大或縮小者。
  3、 透過影像資料統計分析,使能優化光源補償機制者。
  藉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發明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光圈鏡頭(Iris Lens)
20...馬達驅動電路
30...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
40...影像處理器(ISP)
50...作動控制器(controller)
51...影像分析程式
52...控制邏輯程式
步驟S100...影像攝錄
步驟S110...取得一張影像
步驟S120...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
步驟S130...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
步驟S140...影像分析
步驟S141...最亮點亮度
步驟S1411...取得灰階資訊
步驟S1412...進行統計
步驟S1413...搜尋最亮點
步驟S1414...進行臨界值之判斷
步驟S142...平均亮度
步驟S1421...取得灰階資訊
步驟S1422...加總灰階值
步驟S1423...取平均亮度
步驟S150...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
步驟S151...取得灰階資訊
步驟S152...比對是否大於臨界值
步驟S153...進行統計
步驟S154...判斷是否為過度曝光區塊
步驟S160...光圈鏡頭(Iris Lens)作動
第1圖為本發明之主要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之最亮點亮度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之平均亮度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之判斷是否為過度曝光區塊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之控制系統架構示意圖。

步驟S100...影像攝錄
步驟S110...取得一張影像
步驟S120...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
步驟S130...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
步驟S140...影像分析
步驟S150...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
步驟S160...光圈鏡頭(Iris Lens)作動

Claims (10)

  1. 一種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主要步驟係包括:
      影像攝錄:該光圈鏡頭(Iris Lens)係採用馬達驅動,而馬達係以馬達驅動電路進行驅動,且以光圈鏡頭(Iris Lens)攝錄影像並傳輸到影像感測器中;
      取得一張影像:該影像感測器係連接至影像處理器(ISP),而影像處理器(ISP)再與作動控制器連接,而該作動控制器內係設有影像分析程式及控制邏輯程式,且影像分析程式係從影像感測器中擷取出一張靜態影像;
      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而作動控制器於影像處理器(ISP)中取得影像處理器(ISP)內之資訊;
      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而作動控制器於光圈鏡頭(Iris Lens)內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之光學資訊及馬達所在位置;
      影像分析:當從影像感測器中擷取出一張靜態影像後即對該張靜態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以取得最亮點亮度、平均亮度及亮度區塊分佈之資訊;
      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根據上述之影像分析步驟、取得影像處理器(ISP)資訊步驟和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資訊及位置步驟來綜合進行判斷亮度是否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以及
      光圈鏡頭(Iris Lens)作動:當經由上述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步驟判斷出過度曝光、過亮或過暗時,即透過控制邏輯程式進行影像處理器(ISP)之控制調整或馬達驅動電路之控制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及影像處理器(ISP)能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方法,其中該影像分析步驟中之最亮點亮度係進一步設有下列步驟:
      取得灰階資訊:於影像中進行擷取Y值來顯示其灰階值,並切割成複數個子區塊;
      進行統計:將子區塊之灰階值分成複數個灰階區間,再統計子區塊內每個灰階區間之像素總數(N1);
      搜尋最亮點:向灰階值比較小之灰階區間搜尋最亮點;以及
      進行臨界值之判斷:進行判斷該灰階區間之像素總數(N1)是否大於臨界值(Th1),當像素總數(N1)大於臨界值(Th1)即為最亮點,若像素總數(N1)小於臨界值(Th1)則回到上一步驟搜尋最亮點進行重新搜尋者。
  3.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方法,其中該影像分析步驟中之平均亮度係進一步設有下列步驟:
      取得灰階資訊:於影像中進行擷取Y值來顯示其灰階值;
      加總灰階值:加總影像中每個像素之灰階值令其為X;以及
      取平均亮度:將加總灰階值X除以影像中像素總數即取得平均亮度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方法,其中該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步驟中之過度曝光係進一步設有下列步驟:
      取得灰階資訊:於影像中進行擷取Y值來顯示其灰階值,並切割成複數個子區塊;
      比對是否大於臨界值:該子區塊之平均灰階值減去整體畫面平均灰階值來判斷是否大於臨界值(Th2),若大於臨界值(Th2)時即將該子區塊視為雜訊區塊不列入考慮;
      進行統計:若比對小於臨界值(Th2),則統計該子區塊內其灰階值大於臨界值(Th3)之像素總數(N2);以及
      判斷是否為過度曝光區塊:當像素總數(N2)大於臨界值(Th4)時該子區塊則為過度曝光區塊,而當像素總數(N2)小於臨界值(Th4)時該子區塊則為非過度曝光區塊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方法,其中該光圈鏡頭(Iris Lens)作動步驟中係進一步設為當判斷影像亮度不適當時,即透過作動控制器之控制邏輯程式來調整影像處理器(ISP)的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極限值,並確認是否達到最小極限(MIN Value)或最大極限(MAX Value)之狀態,當在極限值內時其自動模式(AUTO Mode)即保持光圈鏡頭(Iris Lens)在預定位置上,而達到極限值且可以調整時即修正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使用範圍相關參數,以使影像亮度能適當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方法,其中該自動模式(AUTO Mode) 係進一步達到極限值且無法調整時,即將自動模式(AUTO Mode)切換成手動控制模式,以能改變光圈鏡頭(Iris Lens)的開啟或關閉狀態,並手動控制快門時間(Shutter Time)及增益值(Gain Value)來決定馬達移動速度並防止光圈鏡頭(Iris Lens)震盪者。
  7. 一種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係包括:
      一光圈鏡頭(Iris Lens),該光圈鏡頭係採用馬達驅動;
      一馬達驅動電路,該馬達驅動電路係與光圈鏡頭(Iris Lens)連接以驅動馬達;
      一影像感測器,該影像感測器係與光圈鏡頭連接,以能攝錄影像;
      一影像處理器(ISP),該影像處理器(ISP)係與影像感測器連接;以及
      一作動控制器,該作動控制器係與影像處理器(ISP)及馬達驅動電路連接,以能取得光圈鏡頭(Iris Lens)內之光學資訊及馬達所在位置,而該作動控制器內設有影像分析程式及控制邏輯程式,透過影像分析程式來將影像感測器之影像進行影像分析,並依影像分析結果來判斷影像亮度是否適當,且將過亮光源視為雜訊以濾除,再透過控制邏輯程式來進行影像處理器(ISP)之控制調整及馬達驅動電路之控制調整,讓光圈鏡頭(Iris Lens)及影像處理器(ISP)能精準調整至最佳狀態來進行影像攝錄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其中該影像分析係進一步為取得最亮點亮度、平均亮度及亮度區塊分布之資訊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其中該作動控制器中之影像分析結果為判斷影像亮度不適當時即進一步透過作動控制器之控制邏輯程式來調整影像處理器(ISP)的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極限值,並確認是否達到最小極限(MIN Value)或最大極限(MAX Value)之狀態,當在極限值內時其自動模式(AUTO Mode)即保持光圈鏡頭(Iris Lens)在預定位置上,而達到極限值且可以調整時即修正自動模式(AUTO Mode)的自動曝光(AE)及自動增益控制(AGC)使用範圍相關參數,以使影像亮度能適當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攝像裝置之光圈控制系統,其中該自動模式(AUTO Mode)係進一步達到極限值且無法調整時,即將自動模式(AUTO Mode)切換成手動控制模式,以能改變光圈鏡頭(Iris Lens)的開啟或關閉狀態,並手動控制快門時間(Shutter Time)及增益值(Gain Value)來決定馬達移動速度並防止光圈鏡頭(Iris Lens)震盪者。







TW101127662A 2012-07-31 2012-07-31 An aperture control system for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a method thereof TWI526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7662A TWI526070B (zh) 2012-07-31 2012-07-31 An aperture control system for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a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7662A TWI526070B (zh) 2012-07-31 2012-07-31 An aperture control system for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a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148A true TW201406148A (zh) 2014-02-01
TWI526070B TWI526070B (zh) 2016-03-11

Family

ID=50550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7662A TWI526070B (zh) 2012-07-31 2012-07-31 An aperture control system for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a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26070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6070B (zh) 2016-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285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ttings of an imaging operation
US8106965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which corrects a target luminance, based on which an exposure condition is determined
JP595433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8937677B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956501A (zh) 透镜位置调整装置、透镜位置调整方法和记录介质
JP2010183190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91082A5 (zh)
WO2011056994A2 (en) Adaptive automatic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gital images
JP2012156807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371719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36334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20130222632A1 (en) Electronic camera
JP2004309739A (ja) 焦点検出装置
CN103581564B (zh) 摄像装置的光圈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KR101971535B1 (ko) 이미지 촬영 장치에서 자동 초점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JP562133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画像撮像装置
KR101101484B1 (ko) 자동 초점 보조광을 이용한 촬상 장치 및 방법
TWI526070B (zh) An aperture control system for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a method thereof
JP2010183461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271227A (ja) 撮像装置
JP478977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5803873B2 (ja) 露出装置、露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25815B2 (en)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to control light emission
JP5451918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312057A (ja) 撮影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