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3474A - 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3474A
TW201403474A TW102109594A TW102109594A TW201403474A TW 201403474 A TW201403474 A TW 201403474A TW 102109594 A TW102109594 A TW 102109594A TW 102109594 A TW102109594 A TW 102109594A TW 201403474 A TW201403474 A TW 2014034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mode
user
detecting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9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regory A Dunko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03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347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ans, e.g. RF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種用以與裝置互動之系統及方法,其中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代表系統包括電子裝置,用以選擇性地操作於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其中電子裝置具有裝置偵測系統以及模組選擇系統,裝置偵測系統用以偵測第二裝置之存在以及模組選擇系統用以至少部分依據偵測到第二裝置之存在,自動地將電子裝置之操作從第一模式改變至第二模式。

Description

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
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電話,舉例來說,能夠呈現多種的操作模式。每一模式係與通常由應用程式所提供的不同使用者介面相關。舉例來說,智慧型手機可呈現與音樂播放相關的模式,其可顯示關於播放中的歌曲的資訊。於另一模式中,智慧型手機可顯示對應於智慧型手機的位置的地圖。非常遺憾地,每一種模式必須相應於相關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活動來加以啟動。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裝置互動能力之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系統,包括一電子裝置,用以選擇性地操作於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其中電子裝置具有裝置偵測系統以及模組選擇系統,裝置偵測系統用以偵測第二裝置之存在以及模組選擇系統用以至少部分依據偵測到第二裝置之存在,自動地將電子裝置之操作從第一模式改變至第二模式。
本發明實施例另提供一種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電子裝置操作於第一模式,其中第一使用者介面係顯示於第一模式;於電子裝置上,偵測第二裝置之存在;以及至少部分依據偵測到第二裝置之存在,自動地將電子裝置之操作改變至第二模式,致使第二使用者介面係顯示於第二模式。
本發明實施例另提供一種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電子裝置操作於第一模式;於電子裝置上,偵測第二裝置之存在;以及至少部分依據偵測到第二裝置之存在,自動地將電子裝置之操作改變至一第二模式。
100‧‧‧系統
102‧‧‧第二裝置
104‧‧‧電子裝置
106‧‧‧裝置偵測系統
108‧‧‧模式選擇系統
110‧‧‧裝置資訊
122、124、126‧‧‧執行步驟
130‧‧‧系統
132‧‧‧第二裝置
134‧‧‧電子裝置
136‧‧‧傳送器
138‧‧‧裝置資訊
140‧‧‧產生器
142‧‧‧接收器
144‧‧‧裝置偵測系統
146‧‧‧模式選擇系統
152‧‧‧處理裝置
154‧‧‧輸入/輸出介面單元
156‧‧‧顯示裝置
158‧‧‧觸控螢幕介面單元
160‧‧‧記憶體
162‧‧‧作業系統
164‧‧‧網路/通訊介面單元
166‧‧‧大量儲存裝置
166‧‧‧資料匯流排
168‧‧‧資料匯流排
200‧‧‧電子裝置
202‧‧‧使用者
204‧‧‧第一模式
206‧‧‧第二模式
210‧‧‧第二裝置
216‧‧‧第三模式
220‧‧‧第二裝置
230、232、234、238、240、242、244、246、248‧‧‧執行步驟
第1圖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涉及裝置互動之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可由第1圖之系統來執行之方法的流程圖。
第3圖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涉及裝置互動之系統的示意圖。
第4圖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第3圖之電子裝置之一種可能實作方式的細節的示意圖。
第5圖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系統的示意圖,用以顯示電子裝置的模式改變。
第6圖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可由另一系統實施例來執行之功能的流程圖。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注意的是,雖然揭露書係依所附圖式進行說明,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涉及裝置互動(device interaction)之系統與方法。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裝置(secondary device)(亦即:無生命物件)可提供刺激來改變(alter)電子裝置的操作模式(mode of operation),其可經由第二裝置傳遞可通知其存在的資訊至電子裝置來實現。相應於此資訊,電子裝置可改變目前的操作模式。於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操作模式可改變為裝置所提供的補充功能。舉例來說,第二裝置可為腳踏車,且電子裝置的模式可改變為腳踏車騎士所想要的顯示移動地圖之功能。於一些實施例中,改變後的模式可為使用者先前於與第二裝置關聯時所選定的模式。
第1圖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含裝置互動之系統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系統100包括第二裝置102以及電子裝置104。電子裝置104,可為各種組態的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包含裝置偵測系統106以及模式選擇系統108。第二裝置102包含裝置資訊110。
於操作時,第二裝置102提供裝置資訊110,其係輸入至裝置偵測系統106。裝置偵測系統106解譯裝置資訊 110,並且可與模式選擇系統108互動以有助於改變電子裝置104的操作模式。於此實施例中,裝置偵測系統106將嘗試從裝置資訊110中辨識第二裝置的屬性,因此可致能電子裝置的適當操作模式的選擇。
模式選擇系統108可相應於裝置偵測系統106所提供的資訊來改變電子裝置104的操作模式。於一些實施例中,前述改變電子裝置104的操作模式可包含啟動直覺地與裝置相關的一個應用程式。舉例來說,若第二裝置為滑板時,則模式選擇系統108可啟動音樂播放器應用程式,使得使用者可在進行滑板運動時聽音樂。此外,或擇一地,此新模式可具有簡化的使用者介面(UI),此簡化的使用者介面係最佳化來提供踩在滑板上的使用者使用。另外,於一些實施例中,可由使用者來預先決定要啟動的應用程式為何者。
第2圖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方法的流程圖,此方法可由第1圖的實施例來執行。如第2圖所示,此方法首先於步驟122中使電子裝置操作於第一模式。於步驟124,電子裝置偵測第二裝置之存在(presence)。舉例來說,可在電子裝置上接收到與第二裝置相關的裝置資訊。接著,如步驟126所示,電子裝置的操作係至少部分依據裝置資訊,自動地改變至第二模式。
第3圖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系統的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系統130包括第二裝置132以及電子裝置134。第二裝置132包括傳送器136、裝置資訊138以及產生器140。產生器140用以提供電性輸出,此電性輸出可用以供電至傳送器136與 任何可用來傳送裝置資訊的其他元件。舉例來說,前述供電可包括供電至可控制傳送器136的操作的相關微處理器(未繪示)與記憶體(未繪示)。
於此實施例中,產生器140可轉換第二裝置的使用者所提供的機械輸入(例如:踩腳踏板(pedaling))為電力(例如:5.5伏特)。舉例來說,產生器的旋轉軸可機械地耦接至第二裝置的旋轉元件(例如:軸心)上。
轉換的電力係轉送至傳送裝置資訊的傳送器。請注意,傳送器可被組態以各種方式傳送裝置資訊。於此實施例中,傳送器可以是藍牙(Bluetooth)傳送器。於其他實施例中,傳送器可以支援近場通訊(NFC)、無線保真(WiFi)、乙太網路(Ethernet)以及/或其他傳輸通訊協定。
電子裝置134包含接收器142、裝置偵測系統144以及模式選擇系統146。接收器142,於此實施例中為一藍牙接收器,係用以接收裝置資訊138。裝置偵測系統144解譯裝置資訊138,並且可與模式選擇系統146互動以有助於改變電子裝置134的操作模式。請注意,本實施例中的裝置資訊(例如:裝置的類型、款式以及可能的藍牙識別碼或序號)可唯一地辨別出第二裝置。因此,裝置偵測系統144聯結所辨識的第二裝置與電子裝置的適當操作模式。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裝置132與電子裝置134可進行配對以進行後續通訊或整合。請注意,前述配對可由第二裝置132發起或由電子裝置134所發起。
模式選擇系統146可相應於裝置偵測系統144所提供的資訊來改變電子裝置134的操作模式。請注意,於一些實 施例中,例如,當電子裝置為智慧型手機且手機使用者處於通話中的情況下,改變電子裝置134的目前操作模式可能並不太適當。然而,假設能適當地考量,模式選擇系統146便可改變操作的模式。注意的是,操作模式可包含適合在使用第二裝置時用於互動操作的使用者介面變化模式。舉例來說,在一腳踏車上,使用者介面可使用較大的字型、以橫向方式(landscape)操作、關掉自動螢幕關閉功能等等。其中,當操作模式變化包括播放音樂時,可進一步啟動使用者自訂的內容(例如:騎腳踏車時的專屬音樂)。
第4圖顯示第3圖之電子裝置134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電子裝置134包括處理裝置(處理器)152、輸入/輸出介面單元154、顯示裝置156、觸控螢幕介面單元158、記憶體160、作業系統162、網路/通訊介面單元164、以及大量儲存裝置166,其中各單元可透過區域資料匯流排168來進行通訊。另外,電子裝置134包含裝置偵測系統144以及模式選擇系統146。
處理裝置152可以是客製化或市售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CPU)、或與電子裝置140相關之數個處理器的輔助處理器、半導體為基礎的微處理器(以微晶片形式)、一或多個應用特殊整合電路(ASIC)、複數個適當設定的數位邏輯閘、以及其它電子設定包括分散的元件同時個別的且以各種組合方式來完成系統的整體操作。
記憶體160可包括揮發性記憶體元件之組合的任何一者(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例如DRAM以及SRAM等 等))以及非揮發性記憶體元件。記憶體160通常包括原始作業系統162、一或多個原始應用程式、模擬系統、或各種作業系統之任意一者的模擬應用程式以及/或模擬硬體平台、模擬作業系統等等。舉例來說,應用程式可包括應用程式特定軟體,其可包括電子裝置134的部份或全部元件。於一些實施例中,這些元件是儲存於記憶體160中且由處理裝置150所執行。請注意,雖然前述實施例中裝置偵測系統144以及模式選擇系統146係描述為不在記憶體160中,裝置偵測系統144以及模式選擇系統146也可能儲存於記憶體160中。
觸控螢幕介面單元158用以偵測顯示裝置156之顯示區域裡的觸碰,並提供可允許使用者藉由觸碰方式來導覽使用者介面的功能,例如螢幕上按鈕、選單、鍵盤、軟體按鍵等等的功能。
熟悉此技藝人士可知記憶體160可以且通常包括其他的必要元件,其細節不在此贅述。注意的是,於本發明揭露書內容中,一個非瞬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儲存一或多個程式,其可被使用於或相連接於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請再參見第4圖,網路/通訊介面單元164包括用以在網路的環境中傳送及/或接收資料的各種元件,例如第3圖所示的接收器142。舉例來說,這類元件可包括無線通訊介面。當這類元件被實施為應用程式時,前述一或多個元件可儲存於非瞬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中且由處理裝置152所執行。
第5圖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系統的示意圖,用以顯示電子裝置的模式改變。如第5圖所示,使用者202正在操 作一電子裝置200。於此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為智慧型手機。
於第一種情境(A)中,使用者帶著電子裝置200散步,使得電子裝置200操作於第一模式204,其中顯示預設使用者介面給使用者。
於第二種情境(B)中,使用者係位於第二裝置210的近處。此處,第二裝置210假設為滑板且使用者正在踩著滑板前進。於情境(B)中,裝置資訊(未繪示)係從第二裝置210傳送至電子裝置200。相應於此裝置資訊,電子裝置200改變操作,致使第二模式206呈現。於此例中,第二模式206係相關於音樂應用程式的執行。尤其,如果這是電子裝置200第一次偵測到第二裝置210(或者類似類型的第二裝置)時,可提供與此第二裝置相關的操作模式給使用者,使得電子裝置200將相應於偵測到第二裝置而操作於預先選定的模式。其中,電子裝置200可儲存對應於第二裝置以及選定模式的資訊。
於此實施例中,第二裝置210係用以相應於操作,例如相應於裝置的移動來傳送裝置資訊,其可導致內建產生器來供電至相關的傳送器。
於第三種情境(C)中,電子裝置200的操作變回模式204(亦即:於情境(A)中呈現的模式)。電子裝置200係相應於裝置資訊的接收的中止呈現這樣的行為。
注意的是,於此實施例中,裝置資訊只有在裝置被用來產生電力的方式下才會傳送。於此例中,裝置係被使用者所攜帶,因此,內建產生器不會產生任何電力。於其他實施例中,例如在操作期間無需使用連續地傳送裝置資訊而偵測到 存在的例子中,操作模式的改變可能是電子裝置不再偵測到第二裝置(例如:電子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的通訊中止)所產生的結果。
於第四種情境(D)中,電子裝置200的模式改變至與不同的第二裝置相關的第三模式216。特別來說,第二裝置220為腳踏車,其係用以傳送對應的裝置資訊。相應於接收到與腳踏車相關的裝置資訊,電子裝置200改變操作的模式,用以顯示地圖以及速度指示。舉例來說,在腳踏車上,一些選項可包括但不限於此:自動應答、自動使用文字轉語音(Text-to-speech)與語音轉文字(Speech-to-text)功能、簡化的使用者介面等等。
請注意,第5圖的例子中所呈現的電子裝置200的一或多個模式也可由使用者來選擇。舉例來說,使用者可能想要關聯特定操作模式與特定第二裝置(或特定類別的第二裝置)。這類實施例的功能係顯示於第6圖。
第6圖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可由另一系統實施例來執行之功能的流程圖。如第6圖所示,此功能(或方法)首先於步驟230中接收到對應於一或多個使用者選定模式的資訊。於一些實施例中,前述資訊可包括可辨識第二裝置的資訊以及相應於偵測到第二裝置時所欲呈現的操作模式的資訊。
於步驟232,使電子裝置操作於一第一模式,其中第一模式可以是使用者選定模式,也可以不是使用者選定模式。於步驟234,偵測第二裝置之存在(例如:可與第二裝置建立通訊連線)。舉例來說,第二裝置可包含電子標籤(tag),此電子標籤可發射資訊以及/或可被電子裝置所感應。接著,判 斷是否需要改變電子裝置的目前操作模式(步驟238)。請注意,前述判斷可包括判斷電子裝置目前使用的模式是否呈現相較於與新接收到的裝置資訊相關的模式較高的優先權。舉例來說,如果使用者目前正使用電子裝置的某個特定功能時,在此特定功能使用完畢之前,使用者可能不會想要改變操作的模式。若於步驟238中判定模式可改變,繼續執行步驟240。反之,若於步驟238中判定模式不可改變,則返回步驟238執行。
於步驟240,判斷所偵測到的第二裝置是否與使用者選定模式相對應。舉例來說,若在電子裝置上接收到的裝置資訊對應於使用者選定模式,繼續執行步驟242,將電子裝置的操作改變至使用者選定模式。反之,若在電子裝置上接收到的裝置資訊並非對應於使用者選定模式,執行步驟244,將電子裝置的操作改變至第二模式。須提醒的是,第二模式的選擇可至少部分依據裝置資訊中所含的資訊(例如:裝置的身分以及/或屬性)來執行。
於步驟244或步驟242執行完畢之後,接著執行步驟246,判斷是否仍可偵測到第二裝置存在。舉例來說,電子裝置可於裝置資訊的傳送已停止或電子裝置已經移出接收範圍時判定裝置資訊已經中止。
不管用任何方法判定裝置資訊已經中止時,於步驟248,相應於電子裝置不再偵測到第二裝置的存在,將電子裝置之操作改變回第一模式。反之,若仍可偵測到第二裝置的存在時,則返回步驟246繼續執行,致使電子裝置呈現第二操作模式。
當本發明之方法,或特定型態或其部份以軟體實施時,第4圖的流程圖或任何其他流程圖中所表示的每個步驟表示一模組、程式段落或部分的程式碼,包括儲存在非瞬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中的程式指令以實現特定邏輯功能。因此,程式指令可被實作於原始碼形式,其包括以程式語言撰寫的語句,或包括可由一適當執行系統所識別的機器碼,機器碼可由原始碼轉換而得等等。當以硬體實施時,每一區塊可表示一電路或一些互連的電路以實現特定邏輯功能。另外,雖然前述流程圖顯示特定的執行順序,然可理解的是,其可具有不同的執行順序。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2、124、126‧‧‧執行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用以與一第二裝置互動之系統,包括:一電子裝置,選擇性地操作於一第一模式以及一第二模式,其中上述電子裝置具有一裝置偵測系統以及一模組選擇系統,上述裝置偵測系統用以偵測上述第二裝置之存在,以及上述模組選擇系統用以至少部分依據偵測到上述第二裝置之存在,自動地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從上述第一模式改變至上述第二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系統,其中上述電子裝置更用以接收用以指定上述第二模式,且關聯上述第二模式與上述第二裝置之一使用者輸入,致使上述模組選擇系統相應於偵測到上述第二裝置之存在,自動地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從上述第一模式改變至上述第二模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系統,其中上述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藍牙接收器,用以接收對應於上述第二裝置之裝置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互動系統,其中上述電子裝置為一智慧型手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互動系統,其中:上述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顯示裝置,用以顯示一使用者介面;且於上述第一模式時所顯示的上述使用者介面係不同於於上述第二模式時所顯示的上述使用者介面。
  6. 一種用以與一第二裝置互動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將一電子裝置操作於一第一模式,其中一第一使用者介面係顯示於上述第一模式;於上述電子裝置上,偵測上述第二裝置之存在;以及至少部分依據偵測到上述第二裝置之存在,自動地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改變至一第二模式,致使一第二使用者介面係顯示於上述第二模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相應於上述電子裝置不再偵測到上述第二裝置,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改回上述第一模式。
  8. 一種用以與一第二裝置互動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一電子裝置操作於一第一模式;於上述電子裝置上,偵測上述第二裝置之存在;以及至少部分依據偵測到上述第二裝置之存在,自動地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改變至一第二模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電子裝置為一智慧型手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將電子裝置操作於上述第一模式之步驟更包括將上述電子裝置操作於上述第二裝置之一近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將電子裝置操作於上述第一模式之步驟更包括接收用以辨識上述第二裝置之一裝置資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接收上述裝置資訊之步驟更包括透過無線通訊來接收上述裝置資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自動地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改變至上述第二模式之步驟係至少部分依據上述第二裝置之一身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相應於上述電子裝置不再接收到上述裝置資訊,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改回上述第一模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自動地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改變至上述第二模式之步驟包括自動地開啟在上述電子裝置上之一應用程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自動地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改變至上述第二模式之步驟更包括自動地改變上述電子裝置之一使用者介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使上述電子裝置之一使用者能夠關聯一使用者可選擇的操作模式與上述電子裝置,致使上述第二模式為使用者可選擇的。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改回上述第一模式。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將上述電子裝置之操作變回上述第一模式之步驟係相應於上述電子裝置不再偵測到上述第二裝置之存在來執行。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至少部份透過與上述第二裝置之使用者互動,供電給上述電子裝置之必要電子元件。
TW102109594A 2012-07-13 2013-03-19 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系統及其方法 TW2014034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548,512 US20140018058A1 (en) 2012-07-13 2012-07-13 Systems and methods involving device interac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3474A true TW201403474A (zh) 2014-01-16

Family

ID=49914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9594A TW201403474A (zh) 2012-07-13 2013-03-19 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18058A1 (zh)
CN (1) CN103543900A (zh)
TW (1) TW20140347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35422B2 (en) * 2013-03-13 2016-01-1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Electronic device mode de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1007B2 (ja) * 1998-03-18 2008-08-27 俊雄 築城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KR100598463B1 (ko) * 2005-05-16 2006-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tty 터미널 및 ctm 컨버터자동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JP5031588B2 (ja) * 2008-01-07 2012-09-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00321399A1 (en) * 2009-06-18 2010-12-23 Patrik Ellren Maps from Sparse Geospatial Data Tiles
US8750850B2 (en) * 2010-01-18 2014-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xt-aware mobile incorporating presence of other mobiles into context
US8869263B2 (en) * 2010-02-26 2014-10-21 Blackberry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mobile device authentication bypass based upon user-wearable security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2519453A (zh) * 2011-12-31 2012-06-27 陕西科技大学 景区自行车导航定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18058A1 (en) 2014-01-16
CN103543900A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981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notifications and textual data associated with applications
KR102447438B1 (ko) 알림 장치 및 알림 장치가 물건의 위치를 알려주는 방법
US1022296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apable of performing an initial setting
US2019019668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KR102390647B1 (ko) 전자장치 및 전자장치의 객체 제어 방법
KR20140077015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원격 제어 장치 및 그들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US942660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airing i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40013257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File Processing Based on User Interface
US986464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layer agnostic programming interface for use with smartphones
KR20080091598A (ko) 디지털 기기 간의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방법
KR20150046765A (ko) 문자를 선택하는 방법, 장치, 단말기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US2014029576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ar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788152B1 (en) Proximity-based configuration of a device
KR20140137081A (ko) 상태 전환 제어와 기능 실행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기기
CA3022320A1 (en) Remote control by way of sequences of keyboard codes
KR102353498B1 (ko) 기능 제공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102257772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WO2015014138A1 (zh) 一种显示框显示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KR101876394B1 (ko) 단말기에 미디어 데이터를 재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05080A1 (zh) 网页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391742B (zh) 应用优化方法和装置
TW201403474A (zh) 用以與第二裝置互動之系統及其方法
US20150102670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boot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KR101557727B1 (ko) 단말 장치 및 그의 배경화면 변경 시스템
WO2019132409A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