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7870A - 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7870A
TW201337870A TW101106925A TW101106925A TW201337870A TW 201337870 A TW201337870 A TW 201337870A TW 101106925 A TW101106925 A TW 101106925A TW 101106925 A TW101106925 A TW 101106925A TW 201337870 A TW201337870 A TW 2013378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6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g-Yua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TW101106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37870A/zh
Priority to US13/463,488 priority patent/US20130229828A1/en
Priority to JP2012116238A priority patent/JP2013182273A/ja
Priority to CN2012101742090A priority patent/CN10329547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37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787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6Stacked 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are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duce indicia, symbols, text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light sources to drivers, circuit board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發光模組、一第二發光模組以及一電路板。電路板平行於第一發光模組以及第二發光模組,且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伸出於第一發光模組與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之一間隙,使得第一發光模組以及第二發光模組所產生之一第一光束以及一第二光束被電路板之第一側阻擋。

Description

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可顯示不同圖案之顯示裝置。
現代的電子設備上通常具有設置於殼體上之顯示裝置,以提供一提示功能,讓使用者可根據顯示裝置所顯示之不同圖案而得知該電子設備之目前狀態。一般而言,顯示裝置包括有發光元件以及顯示面板,當發光元件產生光束且光束被投射進入顯示面板時,顯示面板因應光束之通過而顯示複數發光圖案於其上。
接下來說明習知顯示裝置之結構,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顯示裝置之內部結構爆炸示意圖。習知顯示裝置1包括一背光模組10以及一顯示面板11,且背光模組10設置於顯示面板之下方(亦即圖1之右方),其中顯示面板11係一扭轉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顯示面板。背光模組10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未顯示於圖中)以及一導光板101,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且投射至導光板101,且導光板101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投射至顯示面板11。
顯示面板11包括一第一偏振濾光片111、一第一玻璃板112、複數液晶分子113、一第二玻璃板114以及一第二偏振濾光片115,第一偏振濾光片111設置於第一玻璃板112之上方(亦即圖1之左方),且第一偏振濾光片111係為垂直方向之濾光片,其用以過濾投射進入習知顯示面板1之光束且僅允許沿著垂直方向行進之光束通過。第一玻璃板112設置於第一偏振濾光片111與複數液晶分子113之間,其具有第一透明導電膜1121,被塗抹於第一玻璃板112之表面上而作為電極之用,且第一透明導電膜1121係被設置為數字8之形狀。而第二玻璃板114設置於第二玻璃板114與第二偏振濾光片115之間,其具有第二透明導電膜(圖1中未顯示),被塗抹於第二玻璃板114之表面上而作為電極之用,其中第一透明導電膜1121與第二透明導電膜皆以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所製成,且第一透明導電膜112與第二透明導電膜連接於一控制電路(圖1中未顯示)。
複數液晶分子113係設置於第一玻璃板112與第二玻璃板114之間,且其複數液晶分子可因其排列狀態而將光束之行進方向旋轉,其中光束行進方向之旋轉角度為0至90度,且其旋轉角度係因應複數液晶分子之排列狀態而變更。
第一玻璃板112中,其第一玻璃板112之表面上更鍍有一第一表面配向劑(圖1中未顯示),其用以使複數液晶分子113沿著垂直方向且平行於第一玻璃板112之表面排列。第二玻璃板114之表面上更鍍有一第二表面配向劑(圖1中未顯示),其用以使複數液晶分子沿著水平方向且平行於第二玻璃板114之表面排列。而第二偏振濾光片115設置於第二玻璃板114之下方(亦即圖1之右方),且第二偏振濾光片115係為水平方向之濾光片,其用以過濾投射進入習知顯示面板1之光束且僅允許沿著水平方向行進之光束通過。
當背光模組10產生至少一光束且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顯示面板11中時,該至少一光束進入第二偏振濾光片115,且該至少一光束中之沿著水平方向行進之部分光束通過第二偏振濾光片115,而其餘光束則被過濾。接下來通過第二偏振濾光片115之部分光束進入第二玻璃板114,且部分光束可通過第二玻璃板114上水平排列之複數液晶分子113間之間隙。於複數液晶分子113中之部分光束因應複數液晶分子113之排列而被旋轉90度,使得被旋轉之該部分光束得以沿著垂直方向且穿過垂直排列之複數液晶分子113間之間隙而離開複數液晶分子113。接下來該部分光束依序通過第一玻璃板112以及第一偏振濾光片111。由於該部分光束係沿著垂直方向行進,故該部分光束可通過第一偏振濾光片111。其中當光束通過第一玻璃板112之第一透明導電膜1121時,其第一透明導電膜1121會顯示為亮色,而光束不通過時,其第一透明導電膜1121則顯示為暗色,藉此數字可被顯示於顯示面板11上。
其中,複數液晶分子113之排列狀態係因應電場之變化而變更,且其電場變化係因應第一透明導電膜1121以及第二透明導電膜所連接之控制電路而控制,其控制電路用以變更電場而控制複數液晶分子113之排列。因應複數液晶分子之不同排列,其光束可通過不同位置之第一透明導電膜1121,使得顯示面板11得以顯示不同數字。習知顯示裝置1不僅可顯示數字,其第一玻璃板112上之第一透明導電膜1121可設計為不同形狀,習知顯示裝置1則可顯示數字或英文字母。
然而,習知顯示裝置1之顯示面板11必須層層堆疊才可運作,其厚度無法降低,造成其顯示面板11必須佔用較大之空間才可被設置於習知顯示裝置1內,其不利於習知顯示裝置1之輕薄化。另外,習知顯示裝置1必須設置有控制電路而控制複數液晶分子之排列,以顯示不同之圖案,由於其控制電路以及複雜的顯示面板是必須的,其造成習知顯示裝置1之成本無法降低。另外,顯示不同圖案之高階顯示裝置並非符合所有使用者之需求,市面上亦有使用者需要僅可顯示單純圖案或單純字樣之簡易顯示裝置。因此,需要一種可顯示不同圖案之簡易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較輕薄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有簡易顯示功能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該電子設備具有一殼體,且該顯示裝置設置於該殼體之下方,該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發光模組,具有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且因應該第一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以及一第二發光模組,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之下方且具有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且因應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以及一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且該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伸出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之一間隙而阻擋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殼體更包括一保護層,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之上方,用以保護該第一發光模組,且該保護層包括一遮光區域以及一透光區域,該遮光區域環繞於該透光區域,且該遮光區域用以遮蔽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該透光區域用以因應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且該透光區域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不顯示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透光區域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遮蔽一外來光線,使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不被顯示,其中該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一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且位於該第一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二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二導光板,該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二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二光束;而該第二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且位於該第二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二光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導光板包括至少一第一開孔,而該第二導光板包括至少一第二開孔,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且每一第二開孔對準於每一該第一開孔,該殼體更包括至少一定位柱,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孔,用以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孔而固定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於該殼體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二發光元件皆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該電路板係平行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導光板係以聚碳酸脂材質或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導光板係以聚碳酸脂材質或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上,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以及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皆係藉由複數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上表面與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係一平坦表面時,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係採用硬質之聚碳酸脂材質或硬質之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厚度約為1微米(mm);而當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上表面與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係一彎曲表面時,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係採用軟質可彎曲之聚碳酸脂材質或軟質之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厚度約為0.2至0.4微米。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電路板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用以反射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白色亮面阻焊油墨係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電子設備係一滑鼠、一充電座、一碎紙機、一藍芽耳機或一無線鍵盤。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該電子設備具有一殼體,且該顯示裝置設置於該殼體之下方,該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發光模組,具有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且因應該第一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以及一第二發光模組,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之下方且具有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且因應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以及一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以及一遮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且位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用以阻擋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殼體更包括一保護層,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之上方,用以保護該第一發光模組,且該保護層包括一遮光區域以及一透光區域,該遮光區域環繞於該透光區域,且該遮光區域用以遮蔽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該透光區域用以因應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且該透光區域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透光區域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遮蔽一外來光線,使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不被顯示,其中該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一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且位於該第一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二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二導光板,該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二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二光束;而該第二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且位於該第二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二光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導光板包括至少一第一開孔,而該第二導光板包括至少一第二開孔,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且每一第二開孔對準於每一該第一開孔,該殼體更包括至少一定位柱,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孔,用以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孔而固定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於該殼體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二發光元件皆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該電路板係平行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導光板係以聚碳酸脂材質或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或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導光板係以聚碳酸脂材質或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或一下表面上,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以及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皆係藉由複數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上表面與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係一平坦表面時,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係採用硬質之聚碳酸脂材質或硬質之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厚度約為1微米;而當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上表面與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係一彎曲表面時,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係採用軟質可彎曲之聚碳酸脂材質或軟質之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厚度約為0.2至0.4微米。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遮光元件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下表面上或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且該遮光元件係以塗抹方式、噴灑方式、印刷方式或黏貼方式形成於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下表面上或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上之遮光材料。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遮光元件係一塑膠薄片、一海綿或一遮光板,其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之間之一間隙中且位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側。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電路板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用以反射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白色亮面阻焊油墨係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電子設備係一滑鼠、一充電座、一碎紙機、一藍芽耳機或一無線鍵盤。
鑑於習知技術之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請同時參閱圖2以及圖3,圖2係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而圖3則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圖2顯示一電子設備2,且電子設備2具有一殼體20以及一顯示裝置21,殼體20包括一保護層201,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電子設備2係一碎紙機,且保護層201係與殼體20一體成型。圖3中,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21包括一第一發光模組212、一第二發光模組213以及一電路板214。其由下而上依序為第二發光模組213、電路板214、第一發光模組212以及保護層201。
顯示裝置21中,第一發光模組212包含一第一發光元件2121以及一第一導光板2122,第一發光元件2121設置於電路板214之一第一面2141上,其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未顯示於圖中),而第一導光板2122疊置於電路板214之第一面2141上且位於第一發光元件2121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第一光束。第一導光板2122具有複數第一發光圖案2122A,其設置於第一導光板2122之一下表面2122B。也就是說,當第一發光元件2121產生第一光束時,第一導光板2122上之第一發光圖案2122A被顯示。
另一方面,第二發光模組213包含一第二發光元件2131以及一第二導光板2132,第二發光元件2131設置於電路板214之一第二面2142上,其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未顯示於圖中),而第二導光板2132設置於電路板214之第二面2142上且位於第二發光元件2131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第二光束。第二導光板2132具有複數第二發光圖案2132A,其設置於第二導光板2132之一下表面2132B。也就是說,當第二發光元件2131產生第二光束時,第二導光板2132上之第二發光圖案2132A被顯示。於本較佳實施例中,每一第一發光圖案2122A以及每一第二發光圖案2132A係藉由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且微導光結構可採用密集排列之微結構(例如微透鏡、V型切口)或密集排列之網點。形成發光圖案之微導光結構係用以影響第一導光板2122或第二導光板2132內局部光線的入射角,破壞其全反射路徑而讓光線折射穿透第一導光板2122或第二導光板2132,使微導光結構位置上方透出光線而呈現第一發光圖案2122A或第二發光圖案2132A。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2122與第二導光板2132皆以聚碳酸脂(PC)材質所製成,而複數第一發光圖案2122A係設置於第一導光板2122之下表面2122B上,複數第二發光圖案2132A則設置於第二導光板2132之下表面2132B上。於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與第二導光板可採用壓克力(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質所製成,且複數第一發光圖案亦可設置於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同樣地,複數第二發光圖案則可設置於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
圖3中,保護層201設置於第一發光模組212之上方,保護層201用以保護第一發光模組212。保護層201包括一透光區域2011以及一遮光區域2012,遮光區域2012環繞於透光區域2011(請參照圖5),且遮光區域2012用以遮蔽第一光束、第二光束或外來光線。透光區域2011用以因應第一光束或第二光束而顯示第一發光圖案2122A或第二發光圖案2132A,且透光區域2011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電路板214設置於第一發光模組21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213之一側,且電路板214係平行於第一導光板2122以及第二導光板2132。
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另一視角之結構側視示意圖。第一導光板2122更包括至少一第一開孔2122C,而第二導光板2132更包括至少一第二開孔2132C,其對應於至少一第一開孔2122C,且每一第二開孔2132C對準於每一第一開孔2122C。而殼體20更包括至少一定位柱202,對應於至少一第一開孔2122C以及至少一第二開孔2132C,定位柱202用以穿過相對應之第一開孔2122C以及第二開孔2132C而固定第一導光板2122與第二導光板2132於殼體20上。
於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於第一導光板2122與殼體20之間更可設置一雙面膠帶,其可黏合第一導光板2122以及殼體20,使第一導光板2122可穩固地被固定於殼體20上,以加強第一導光板2122與殼體20之間的結合。
接下來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之第一發光元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設置於電路板上之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電路板214具有一第一金屬接點2143以及一第二金屬接點2144,第一金屬接點2143係設置於電路板214之第一面2141上,而第二金屬接點2144則設置於電路板214之第二面2142上。第一發光元件2121係設置於電路板214之第一面2141上,且第一發光元件2121係以一焊接元件215透過焊接方式而連接於位於其第一面2141上之第一金屬接點2143,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焊接元件215係為錫金屬。而第二發光元件2131則設置於電路板214之第二面2142上,且第二發光元件2131同樣係以焊接元件215透過焊接方式而連接於其第二面2142上之第二金屬接點2144。由圖5可知,第一發光元件2121以及第二發光元件2131皆為側向式發光二極體。另外,電路板214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2146,用以反射第一光束或第二光束,且其白色亮面阻焊油墨2146係於電路板214之第一面2141以及第二面2142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需特別說明的是,圖3中,第一發光模組21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213之間具有一間隙G,且電路板214之一第一側2145伸出於該間隙G中,使得第一發光元件2121所產生之第一光束可被電路板214之第一側2145阻擋,而避免第一光束通過該間隙G以影響第二發光模組213。同理,第二發光元件2131所產生之第二光束亦被電路板214之第一側2145阻擋,因此第二光束不通過該間隙G以影響第一發光模組212。
當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21之第一發光模組21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213未被驅動時,第一發光模組21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213不產生光束,故顯示裝置21不顯示第一發光圖案2122A以及第二發光圖案2132A。詳細地說,雖然第一發光元件2121以及第二發光元件2131皆不產生光束,但其周邊環境所產生之微弱外來光線會進入保護層201之透光區域2011中,並由於其透光區域2011之預定遮光率為75~80%,使得進入其透光區域2011之微弱光線有75%~80%會被透光區域2011吸收,其餘20~25%之光線則進入第一導光板2122。當其餘20~25%之光線抵達第一導光板2122之下表面2122B上之微導光結構時,由於不同方向之光線入射至微導光結構時之入射角度不同,約有一半之光線會經折射而繼續往第一導光板2122之下方前進,因此僅剩約10%之光線會被反射而往保護層201之方向行進。於光線被反射之過程中,透光區域2011再次吸收光線,使得僅剩約2%之光線透出透光區域2011,且無法呈現第一發光圖案2122A以及第二發光圖案2132A,亦即使用者不會看見第一發光圖案2122A以及第二發光圖案2132A。
請參閱圖6,其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顯示第一發光圖案之外觀示意圖。當第一發光模組212被啟動而開啟第一發光元件2121時,大量的第一光束從側邊進入第一導光板2122,且部分第一光束被電路板214之第一側2145阻擋並被電路板214表面上之白色亮面阻焊油墨2146反射而再次進入第一導光板2122。當進入第一導光板2122之第一光束經過微導光結構所組成之第一發光圖案2122A時,其第一光束因全反射路徑被微導光結構破壞而往第一導光板2122之上方行進。其第一光束進入保護層201之透光區域2011時,大約有75~80%之第一光束會被透光區域2011吸收,使得約20~25%之第一光束得以通過而呈現發光之第一發光圖案2122A,且其發光之第一發光圖案2122A可被使用者看見,如圖6所示。
關於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21之第二發光模組213被啟動之運作情形係與上述第一發光模組2132為同理,而不再多加說明。綜言之,當其第二發光模組213被啟動時,其發光之第二發光圖案2132A可被使用者看見,如圖7所示。由圖6以及圖7可知,複數第一發光圖案2122A係排列為,例如,一品牌商標圖樣「PRIMAX」,而複數第二發光圖案2132A係排列為,例如,「卡紙」之字樣。也就是說,當其複數第一發光圖案2122A會顯示於殼體20上時,其表示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21正處於使用狀態,而當其複數第二發光圖案2132A會顯示於殼體20上時,其表示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21正處於卡紙狀態,而當其複數第一發光圖案2122A以及其複數第二發光圖案2132A皆未顯示於殼體20上時,其表示電子設備2停止運作或處於休眠狀態。藉此可供使用者得知其電子設備2之運作狀態。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電子設備2之殼體20係為一平坦表面,且第一導光板2122與第二導光板2132相對應地亦為平坦表面,如圖3所示。故第一導光板2122與第二導光板2132係採用硬質不可彎曲之聚碳酸脂材質所製成,且第一導光板2122與第二導光板2132之厚度約為1微米(mm)。
根據上述可知,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21之總厚度係為電路板214、第一導光板2122以及第二導光板2132之厚度的總和,而第一導光板2122之厚度約與習知背光模組10之導光板101之厚度相同,比較可知,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21之厚度小於習知顯示裝置1(包括顯示面板11)之總厚度,因此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21之輕薄化可實現。另外,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不但不需設置控制電路控制所顯示之發光圖案,亦不需設置顯示面板於其中,故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具有低成本的優勢。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8,其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圖8顯示一電子設備3,且電子設備3具有一殼體30以及一顯示裝置31,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電子設備3係一無線鍵盤,且其殼體30係為一平坦表面。而其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31之結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完全相同而不再贅述。顯示裝置31用以顯示無線鍵盤3之品牌商標圖樣或無線鍵盤3之與其無線訊號接收器(未顯示於圖中)之配對狀態,例如,其複數第一發光圖案係排列為品牌商標圖樣「PRIMAX」,而複數第二發光圖案則排列為進行配對中「PAIRING」之字樣。而當複數第一發光圖案與複數第二發光圖案皆未顯示時,表示其電子設備3停止運作。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同時參閱圖9以及圖10,圖9係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而圖10係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電子設備4具有一殼體40以及一顯示裝置41,殼體40包括一保護層401,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電子設備4係一藍芽耳機。圖9中,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41包括一第一發光模組412、一第二發光模組413、一電路板414、一第一遮光元件415以及一第二遮光元件416。其由下而上依序為第二發光模組413、第二遮光元件416、電路板414、第一遮光元件415、第一發光模組412以及保護層401。
第一發光模組412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4121以及一第一導光板4122,且第一導光板4122具有複數第一發光圖案4122A。第二發光模組413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4131以及一第二導光板4132,且第二導光板4132具有複數第二發光圖案4132A。而保護層401設置於第一發光模組412之上方,保護層401用以保護第一發光模組412,且保護層401包括一透光區域4011以及一遮光區域4012。
本較佳實施例中之各元件皆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上相同,其結構以及功能則不再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有三點,第一,本較佳實施例之電路板414之一第一側4145不伸出於第一發光模組412以及第二發光模組413之間之間隙G’。第二,本較佳實施例額外設置第一遮光元件415以及第二遮光元件416,第一遮光元件415係用以阻擋第一發光元件4121所產生之第一光束,而避免其第一光束通過其間隙G’以影響第二發光模組413。而第二遮光元件416則係用以阻擋第二發光元件4131所產生之第二光束,而避免其第二光束通過其間隙G’以影響第一發光模組412。第三,本較佳實施例之殼體40係為一彎曲表面,且第一導光板4122與第二導光板4132相對應地亦為彎曲表面,如圖10所示。故第一導光板4122與第二導光板4132係採用軟質可彎曲之聚碳酸脂材質所製成,使第一導光板4122與第二導光板4132可配合其殼體40之彎曲表面而相對應地彎曲,且第一導光板4122與第二導光板4132之厚度分別約為0.2至0.4微米。
需特別說明的是,第一遮光元件415係設置於第一導光板4122之一下表面4122B上,且第一遮光元件415可以塗抹方式、噴灑方式、印刷方式或黏貼方式形成於第一導光板4122之下表面4122B上之遮光材料。而第二遮光元件416係設置於第二導光板4132之一上表面4132C上,且第二遮光元件416可以塗抹方式、噴灑方式、印刷方式或黏貼方式形成於第二導光板4132之上表面4132C上之遮光材料。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遮光元件415係以遮光油墨塗抹於第一導光板4122之下表面4122B上而形成之遮光層,而第二遮光元件416係以黏貼方式被固定於第二導光板4132之上表面4132C上之遮光膠帶。
本較佳實施例之電子設備4係為藍芽耳機,因此其顯示裝置41用以顯示藍芽耳機4之品牌商標字樣或藍芽耳機4所連接之播音設備(例如隨身聽、CD播放器等音樂撥放器)之播放狀態,例如,其複數第一發光圖案4122A係排列為品牌商標圖樣「PRIMAX」,而複數第二發光圖案4132A係排列為播放中(PLAYING)之字樣或符號。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一第四較佳實施例。請同時參閱圖11以及圖12,圖11係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而圖12係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圖11顯示一電子設備5,且電子設備5具有一殼體50以及一顯示裝置51,殼體50包括一保護層501,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電子設備5係一無線滑鼠,且其殼體50之底面係為一平坦表面。圖12中,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51包括一第一發光模組512、一第二發光模組513、一電路板514以及一遮光元件515。其由下而上依序為第二發光模組513、電路板514(或遮光元件515)、第一發光模組512以及保護層501。
第一發光模組512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5121以及一第一導光板5122,且第一導光板5122具有複數第一發光圖案5122A。第二發光模組513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5131以及一第二導光板5132,且第二導光板5132具有複數第二發光圖案5132A。而保護層501設置於第一發光模組512之上方,保護層501用以保護第一發光模組512,且保護層501包括一透光區域5011以及一遮光區域5012。
其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51之結構與第三較佳實施例大致上相同,其結構以及功能則不再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本較佳實施例之遮光元件515係設置於第一導光板5122以及第二導光板5132之間之一間隙G*中且其位於電路板514之一第一側5145,且遮光元件515可採用一塑膠薄片、一海綿或一遮光板。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遮光元件515係為塑膠薄片,且遮光元件515包括一另一透光區域5151以及一另一遮光區域5152,另一透光區域5151之位置係相對於複數第一發光圖案5122A以及複數第二發光圖案5132A,使複數第一發光圖案5122A以及複數第二發光圖案5132A得以顯示,而另一透光區域5151係位於電路板514之第一側5145,用以係用以阻擋第一發光元件5121以及第二發光元件5131所產生之第一光束以及第二光束,以避免第一光束以及第二光束通過其間隙G*而影響第二發光模組513以及第一發光模組512。顯示裝置51用以顯示無線滑鼠5之一位移感測器52之解析度狀態,例如,其複數第一發光圖案係排列為高解析度「HIGH」之字樣,而複數第二發光圖案則排列為低解析度「LOW」之字樣。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五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13,其為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圖13顯示一電子設備6,且電子設備6具有一殼體60以及一顯示裝置61,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電子設備6係一充電座,且其殼體60係為一彎曲表面。而其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61之結構與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上相同,其結構以及功能則不再贅述。顯示裝置61用以顯示充電座6之品牌商標圖樣或充電座6之充電狀態,例如其複數第一發光圖案係排列為品牌商標圖樣「PRIMAX」之字樣,而複數第二發光圖案則排列為充電中(CHARGING)之字樣。而當複數第一發光圖案與複數第二發光圖案皆未顯示時,其表示電子設備6停止充電或充電完成。
需特別說明的是,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31之結構雖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完全相同,但其顯示裝置31亦可採用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顯示裝置41之結構。同理,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51之結構雖與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上相同,但其顯示裝置51亦可採用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顯示裝置21之結構。而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61之結構雖與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上相同,但其顯示裝置61亦可採用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顯示裝置21之結構。
根據上述各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僅利用發光元件以及至少二導光板而可顯示至少兩種不同發光圖案,而不需設置液晶面板以及控制電路於其中,故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不但具有較小之厚度,更可以較低之成本製造。另外,為了避免二導光板上之發光圖案互相干擾,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利用電路板或遮光元件進行遮光,以使每一導光板可分別清楚地顯示位於其上之發光圖案。當然,當其電路板之第一側伸出於第一導光板以及第二導光板之間之間隙時,其電路板之第一側可阻擋第一光束以及第二光束,而不需額外設置遮光元件,因此可更進一步地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21、31、41、51、61...顯示裝置
2、3、4、5、6...電子設備
10...背光模組
11...顯示面板
20、30、40、50、60...殼體
52...位移感測器
101...導光板
111...第一偏振濾光片
112...第一玻璃板
113...液晶分子
114...第二玻璃板
115...第二偏振濾光片
201、401、501...保護層
202...定位柱
212、412、512...第一發光模組
213、413、513...第二發光模組
214、414、514...電路板
215...焊接元件
415...第一遮光元件
416...第二遮光元件
515...遮光元件
1121...第一透明導電膜
1141...第二透明導電膜
2011、4011、5011...透光區域
2022、4012、5012...遮光區域
2121、4121、5121...第一發光元件
2122、4122、5122...第一導光板
2131、4131、5131...第二發光元件
2132、4132、5132...第二導光板
2141...電路板之第一面
2142...電路板之第一面
2143...第一金屬接點
2144...第二金屬接點
2145、4145、5145...電路板之第一側
2146...白色亮面阻焊油墨
5151...另一透光區域
5152...另一遮光區域
2122A、4122A、5122A...第一發光圖案
2122B、4122B...第一導光板之下表面
2122C...第一開孔
2132A、4132A、5132A...第二發光圖案
2132B...第二導光板之下表面
2132C...第二開孔
4132C...第二導光板之上表面
G、G’、G*...間隙
圖1係習知顯示裝置之內部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另一視角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之第一發光元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設置於電路板上之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顯示第一發光圖案之外觀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顯示第二發光圖案之外觀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11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
圖12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13係本發明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設備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示意圖。
20...殼體
21...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201...保護層
212...第一發光模組
213...第二發光模組
214...電路板
2011...透光區域
2012...遮光區域
2121...第一發光元件
2122...第一導光板
2131...第二發光元件
2132...第二導光板
2141...電路板之第一面
2142...電路板之第二面
2145...電路板之第一側
2122A...第一發光圖案
2122B...第一導光板之下表面
2132A...第二發光圖案
2132B...第二導光板之下表面
G...間隙

Claims (22)

  1. 一種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該電子設備具有一殼體,且該顯示裝置設置於該殼體之下方,該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發光模組,具有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且因應該第一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以及一第二發光模組,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之下方且具有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且因應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以及一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且該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伸出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之一間隙而阻擋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殼體更包括一保護層,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之上方,用以保護該第一發光模組,且該保護層包括一遮光區域以及一透光區域,該遮光區域環繞於該透光區域,且該遮光區域用以遮蔽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該透光區域用以因應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且該透光區域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不顯示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透光區域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遮蔽一外來光線,使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不被顯示,其中該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一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且位於該第一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二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二導光板,該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二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二光束;而該第二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且位於該第二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二光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導光板包括至少一第一開孔,而該第二導光板包括至少一第二開孔,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且每一第二開孔對準於每一該第一開孔,該殼體更包括至少一定位柱,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孔,用以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孔而固定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於該殼體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二發光元件皆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該電路板係平行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導光板係以聚碳酸脂(PC)材質或壓克力(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質所製成,且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導光板係以聚碳酸脂材質或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上,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以及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皆係藉由複數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上表面與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係一平坦表面時,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係採用硬質之聚碳酸脂材質或硬質之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厚度約為1微米(mm);而當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上表面與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係一彎曲表面時,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係採用軟質可彎曲之聚碳酸脂材質或軟質之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厚度約為0.2至0.4微米。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板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用以反射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白色亮面阻焊油墨係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設備係一滑鼠、一充電座、一碎紙機、一藍芽耳機或一無線鍵盤。
  11. 一種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該電子設備具有一殼體,且該顯示裝置設置於該殼體之下方,該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發光模組,具有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一光束且因應該第一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以及一第二發光模組,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之下方且具有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用以產生一第二光束且因應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以及一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以及一遮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側且位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以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用以阻擋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殼體更包括一保護層,設置於該第一發光模組之上方,用以保護該第一發光模組,且該保護層包括一遮光區域以及一透光區域,該遮光區域環繞於該透光區域,且該遮光區域用以遮蔽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該透光區域用以因應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而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且該透光區域具有一預定遮光率;其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第一發光模組或該第二發光模組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不顯示該第一發光圖案或該第二發光圖案。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未被產生時,該透光區域因應該預定遮光率而遮蔽一外來光線,使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不被顯示,其中該預定遮光率係介於75%~80%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一導光板,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一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面上且位於該第一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一光束;而該第二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二導光板,該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二面上,用以產生該第二光束;而該第二導光板疊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二面上且位於該第二發光元件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第二光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導光板包括至少一第一開孔,而該第二導光板包括至少一第二開孔,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且每一第二開孔對準於每一該第一開孔,該殼體更包括至少一定位柱,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孔,用以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開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孔而固定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於該殼體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二發光元件皆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該電路板係平行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導光板係以聚碳酸脂材質或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或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導光板係以聚碳酸脂材質或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係設置於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或一下表面上,該至少一第一發光圖案以及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圖案皆係藉由複數微導光結構密集排列而成。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上表面與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係一平坦表面時,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係採用硬質之聚碳酸脂材質或硬質之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厚度約為1微米(mm);而當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上表面與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係一彎曲表面時,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係採用軟質可彎曲之聚碳酸脂材質或軟質之壓克力材質所製成,且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厚度約為0.2至0.4微米。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係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之一下表面上或該第二導光板之一上表面上,且該遮光元件係以塗抹方式、噴灑方式、印刷方式或黏貼方式形成於該第一導光板之該下表面上或該第二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上之遮光材料。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係一塑膠薄片、一海綿或一遮光板,其設置於該第一導光板以及該第二導光板之間之一間隙中且位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側。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板更包括一白色亮面阻焊油墨,用以反射該第一光束或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白色亮面阻焊油墨係於該電路板之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上藉由印刷技術而形成。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設備係一滑鼠、一充電座、一碎紙機、一藍芽耳機或一無線鍵盤。
TW101106925A 2012-03-02 2012-03-02 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TW2013378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6925A TW201337870A (zh) 2012-03-02 2012-03-02 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US13/463,488 US20130229828A1 (en) 2012-03-02 2012-05-03 Display devic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JP2012116238A JP2013182273A (ja) 2012-03-02 2012-05-22 電子設備に応用される表示装置
CN2012101742090A CN103295475A (zh) 2012-03-02 2012-05-30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6925A TW201337870A (zh) 2012-03-02 2012-03-02 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7870A true TW201337870A (zh) 2013-09-16

Family

ID=49042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6925A TW201337870A (zh) 2012-03-02 2012-03-02 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29828A1 (zh)
JP (1) JP2013182273A (zh)
CN (1) CN103295475A (zh)
TW (1) TW20133787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4653B (zh) * 2013-06-26 2015-08-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US9753204B2 (en) * 2015-08-26 2017-09-05 Wistr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508368B1 (ko) * 2015-12-29 2023-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무안경 3d 표시장치
CN109212656B (zh) 2017-07-03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9021457A (ja) * 2017-07-14 2019-02-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7631213A (zh) * 2017-10-10 2018-01-2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KR102435182B1 (ko) * 2017-11-29 2022-08-23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램프
CN210035343U (zh) * 2018-12-12 2020-02-07 Sl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TWI775300B (zh) * 2021-02-02 2022-08-21 誠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8239B (en) * 2002-10-25 2009-04-0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Light module and flat panel display including the light module
JP2007095555A (ja) * 2005-09-29 2007-04-12 Nippon Seiki Co Ltd 発光装置
JP2008070697A (ja) * 2006-09-15 2008-03-27 Toyoda Gosei Co Ltd 表示装置
US20080117635A1 (en) * 2006-11-17 2008-05-22 Ko-Ju Chen Multi-Layer Light Gui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4520494B2 (ja) * 2007-08-20 2010-08-04 明拓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1493604A (zh) * 2008-01-21 2009-07-29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1533120B (zh) * 2008-03-14 2011-07-27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JP5115284B2 (ja) * 2008-04-02 2013-01-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カッフプレート
US8025434B2 (en) * 2008-06-03 2011-09-27 Nokia Corporation Two-sided illumination device
TWI409677B (zh) * 2008-11-28 2013-09-21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發光觸控板模組及其發光裝置
KR101248468B1 (ko) * 2009-04-01 2013-03-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00259485A1 (en) * 2009-04-08 2010-10-14 Cheng-Yen Chuang Touch keyboard input device enabling pattern switching
TWI414975B (zh) * 2009-11-26 2013-11-11 Ichia Tech Inc 控制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TWI393961B (zh) * 2009-11-27 2013-04-21 Au Optronics Corp 具雙面顯示功能之顯示裝置、其背光模組及製造方法
KR100976975B1 (ko) * 2010-04-01 2010-08-23 주식회사 유스테크 오버랩 키패드
CN102880353A (zh) * 2011-07-12 2013-01-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层发光图案的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2273A (ja) 2013-09-12
US20130229828A1 (en) 2013-09-05
CN103295475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37870A (zh) 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JP6038193B2 (ja) 指向性バックライトを使用したベゼルフリー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936069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stack assembly
JP353417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を備えた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073471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14061572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203101779U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4171189A1 (ja) 表示装置
JP2008096797A (ja) 光学素子、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954407A (zh) 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31743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JP596194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8203875A (ja) 液晶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75075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790439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7073469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3823197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1013893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6452804B2 (ja) 携帯端末
CN10830238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TWI438665B (zh) 具有多層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CN108169843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JP2010085549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50142337A (ko) 정전기 방전구조를 가진 액정표시소자
TWI499949B (zh) 觸控顯示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