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0582A - 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0582A
TW201330582A TW102106611A TW102106611A TW201330582A TW 201330582 A TW201330582 A TW 201330582A TW 102106611 A TW102106611 A TW 102106611A TW 102106611 A TW102106611 A TW 102106611A TW 201330582 A TW201330582 A TW 2013305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6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2417B (zh
Inventor
Kuo-Ching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Kuo-Ching Chi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790,23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080266129A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882,43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203530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889,60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614676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Kuo-Ching Chiang filed Critical Kuo-Ching Chiang
Publication of TW201330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0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2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24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02B60/50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攜式裝置及其方法。於本發明之一觀點中,本可攜式裝置包含控制單元;顯示器,其耦合至控制單元;雙無線模組,其耦合至控制單元,以用於無線資料傳輸,其中雙無線模組包含第一及第二無線資料傳輸模組,以允許使用者擇一與外部裝置進行通訊。雙無線模組還包含管理單元,用以根據策略引擎(policy engine)管理第一及第二無線資料傳輸模組。

Description

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有關於可攜式裝置,特定而言係有關於具使用者動作(user motion)控制模組及混合式記憶體之運算裝置。
行動通訊系統一般包含多個基地台以用於在不同地理傳輸區域中與行動台通訊。每一基地台提供行動台與電信網路之間之介面。目前使用或正在發展中之行動電話系統其系統地理涵蓋區域係分割成較小之獨立細胞,其透過位於細胞內之固定台與網路通訊。屬於該系統之行動電話可自由從一細胞移動至另一細胞。當於相同系統或於外部系統之用戶欲呼叫該系統內之行動用戶時,網路必須具有該行動電話之實際位置資訊。
近年來,行動電話價格大大降低,一般民眾已可負擔。一個人擁有一支以上之行動電話已相當普遍。有些人甚至以替換衣服或髮型之頻率替換其行動電話。行動電話製造商必須更加頻繁推出具有不同外觀、功能及風格之新樣式以吸引買家之注意及攻占有利之市場佔有率。此外,傳統之液晶顯示器具有許多缺點,例如液晶顯示器需要背光模組,其增加面板之厚度且並非透明。液晶材料及彩色濾光片亦為液晶顯示器之必要元件。再者,傳統之液晶顯示器需要大量薄膜電晶體陣列,製程複雜且解析度不夠高。此外,傳統裝置之天線係內嵌於裝置中,而被眾多積體電路或元件所遮蔽。因此,其信號接收受到眾多裝置及電磁屏蔽效應所中斷。此外,滑鼠對於使用者尤其是攜帶式裝置之使用者而言係為不方便。故需要一能除去或改變滑鼠裝置之設計。為了攜帶性,需要將投影機盡可能配置更為薄型化。然而,此縮減尺寸之目的卻受到上述現存因素所阻撓。
本發明之目的係為提供具混合式記憶體及高階顯示之裝置,上述 高階顯示具有較薄之透明面板,其上可形成有一透明天線以便將屏蔽效應最小化。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為提供具有使用者動作(user motion)偵測模組之運算裝置。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係為提供具有使用者動作偵測模組之指向裝置(如滑鼠)。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攜式裝置,其包含控制單元;顯示器,其耦合至控制單元;以及雙無線模組,其耦合至控制單元,以用於無線資料傳輸,其中雙無線模組包含第一及第二無線資料傳輸模組,以允許使用者擇一與外部裝置進行通訊。雙無線模組還包含管理單元,用以根據策略引擎(policy engine)管理第一及第二無線資料傳輸模組。上述第一及第二無線資料傳輸模組包含藍牙(BLUETOOTH)標準、802.11x標準、無線保真(Wi-Fi)標準、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標準、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3G)標準及其升級版本。本可攜式裝置亦包含混合式記憶體,其由非揮發性記憶體以及硬式磁碟機構成,亦或由NOR型快閃記憶體及NAND型快閃記憶體構成。
於另一觀點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攜式裝置,其包含控制單元;顯示器,其耦合至控制單元;以及混合式記憶體,其耦合至控制單元,其中混合式記憶體包含第一類型記憶體以及第二類型記憶體。本可攜式裝置還包含嵌入式系統,其耦合至控制單元以決定或分配第一類型記憶體以及第二類型記憶體之任務。上述第一類型記憶體包含硬式磁碟機,以及上述第二類型記憶體包含非揮發性記憶體。另則,上述第一類型記憶體包含NOR型快閃記憶體,以及上述第二類型記憶體包含NAND型快閃記憶體,其中第一類型記憶體以及第二類型記憶體共享位址解碼器。
於又一觀點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攜式裝置,其包含控制單元;記憶體,其耦合至控制單元以儲存資料;以及大體上透明面板以將電磁屏蔽效應最小化,其中大體上透明面板包含第一基板,其具有一耦合至控制單元之透明電極,堆疊閘,其形成於第一基板上且形成鄰近於射極,第二基板,其具有螢光物質且與第一基板相隔開,其中當射極所發射之電子接觸螢光物質時,螢光物質將發出綠色、藍色或紅色之光。本可攜式裝置還包含天線,其位 於對應至大體上透明面板之位置以將電磁屏蔽效應最小化,藉以改善信號接收/傳輸之效能。另則,本可攜式裝置還包含至少一透明天線,其裝附於大體上透明面板上以將電磁屏蔽效應最小化。
於再另一觀點中,本發明係揭露一種運算裝置,其包含顯示器;偵測裝置,用以偵測使用者之動作;移動資訊產生模組,其響應上述偵測以產生輸出信號,藉以產生移動資訊;以及游標控制模組,其響應上述移動資訊以驅動顯示器上之游標使其對應移動資訊。本運算裝置還包含觸控螢幕模組,其耦合至控制單元以產生伴隨游標之至少一按鍵圖形於該顯示器上。另則,本運算裝置還包含輸入介面,以允許使用者啟動點擊動作。本運算裝置包含但不限於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及其等同或類似裝置。
於又另一觀點中,本發明係揭露一種數位相機,其包含控制單元以及顯示器;偵測裝置,用以偵測被拍攝之使用者之動作;移動資訊產生模組,其響應上述偵測以產生輸出信號,藉以產生移動資訊;以及指示器控制模組,其響應上述移動資訊以驅動顯示器上之臉部指示器使其對應移動資訊。本數位相機還包含無線資料傳輸模組,其耦合至控制單元以用於與外部裝置進行資料傳輸。
於再另一觀點中,本發明係揭露一種用於電子裝置中藉由使用者動作控制虛擬物件之方法,其包含藉由偵測裝置偵測使用者動作;產生控制信號以響應上述使用者動作偵測;以及控制顯示於顯示器上之虛擬物件以響應控制信號。上述使用者動作得由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或觸控感測器陣列所偵測。上述使用者動作包含臉部動作、眼球動作或手指動作。本方法還包含於產生控制信號之前分析使用者動作之步驟。上述分析包含使用者動作之影像改變分析。另則,本發明係揭露一種用於電子裝置中藉由使用者活動指示虛擬物件之方法,其包含藉由偵測裝置偵測使用者活動;產生控制信號以響應上述使用者活動偵測;以及控制顯示於顯示器上之虛擬物件以響應控制信號以執行指令。
於又另一觀點中,本發明係揭露一種用於瀏覽電子裝置之顯示器上之網頁、檔案、電子郵件或影像之方法,其包含顯示上述顯示器上之網頁、檔案、電子郵件或影像之第一部分,上述顯示器提供感測器陣列於其上;判斷 是否使用者正觸碰感測器陣列;基於使用者之觸碰判斷使用者動作;基於使用者動作產生控制信號;以及基於控制信號顯示顯示器上之網頁、檔案、電子郵件或影像之第二部分,其中控制信號指示使用者所欲瀏覽之處。上述使用者動作包含至少一手指動作。上述第一部分不重疊上述第二部分。另則,上述第一部分至少部分重疊上述第二部分。
於再另一觀點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電子裝置之指向裝置(滑鼠為一例示),其包含外殼,用以容納元件於其中;使用者動作偵測裝置,其裝附於外殼上以用於偵測使用者手指之動作;以及控制器,其收藏於外殼中,用以產生控制信號以響應使用者動作偵測。上述使用者動作偵測裝置包含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或觸控感測器陣列。上述使用者動作包含手指動作。
本指向裝置亦包含通訊介面,其耦合至控制器。上述通訊介面包含通用序列匯流排(USB)、IEEE1394、火線(Firewire)、IEEE 802.11x、無線保真(Wi-Fi)、紅外線(IR)、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或藍牙(BLUETOOTH)。本指向裝置還包含電源供應,其耦合至控制器。上述電源供應得藉由有線、無線、電池或太陽能所提供。
於又另一觀點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電子裝置之指向裝置,其包含外殼,用以容納元件於其中;顯示器,其裝附於外殼上以用於顯示,其中顯示器包含影像圖示以實施預定功能;使用者動作偵測裝置,其裝附於顯示器上以用於偵測使用者手指之動作;以及控制器,其收藏於外殼中,用以產生控制信號以響應使用者動作偵測。
上述使用者動作偵測裝置包含觸控感測器陣列。本指向裝置亦包含通訊介面,其耦合至控制器。上述通訊介面包含通用序列匯流排(USB)、IEEE1394、火線(Firewire)、IEEE 802.11x、無線保真(Wi-Fi)、紅外線(IR)、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或藍牙(BLUETOOTH)。本指向裝置還包含電源供應,其耦合至控制器,上述電源供應得藉由有線、無線、電池或太陽能所提供。上述顯示器包含液晶顯示器(LCD)、場發射顯示器(F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LED)、電激發光顯示器(ELD)、電子墨水(electronic inks)或電子紙(electronic paper)。上述使用者動作偵測裝置係基於電容感測、電阻感測、表面聲波感測或 熱感測。
10‧‧‧可攜式裝置
20‧‧‧可攜式裝置
100‧‧‧控制單元
145‧‧‧作業系統
150‧‧‧輸出入單元
155‧‧‧記憶體
165‧‧‧混合式記憶體
185‧‧‧動作控制模組
190‧‧‧無線射頻模組
195‧‧‧揚聲器/麥克風
220‧‧‧無線資料傳輸/接收模組
230‧‧‧微型投射模組
300‧‧‧控制單元
320‧‧‧磁碟模組
330‧‧‧非揮發性記憶體
340‧‧‧記憶體控制器
350‧‧‧應用程式
370‧‧‧嵌入式系統
380‧‧‧唯讀記憶體
400‧‧‧NAND型快閃記憶體
410‧‧‧NOR型快閃記憶體
500‧‧‧基板
500a‧‧‧面板
510‧‧‧堆疊閘
520‧‧‧透明電線
540‧‧‧遮罩層
550‧‧‧前面板(基板)
560‧‧‧射極
580‧‧‧螢光層
600‧‧‧透明基板
610‧‧‧透明電極
620‧‧‧螢光膜或粉末
630‧‧‧上部透明電極
640‧‧‧第二透明基板
700a‧‧‧第一無線模組
700b‧‧‧第二無線模組
710‧‧‧管理單元
720‧‧‧策略引擎
802‧‧‧控制單元
804‧‧‧顯示器
806‧‧‧影像擷取元件
808‧‧‧混合式記憶體
810‧‧‧透鏡
1310‧‧‧可攜式電子裝置
1320‧‧‧感測器陣列
1330‧‧‧顯示器
1340‧‧‧轉譯控制器
1400‧‧‧方法
1422‧‧‧方塊
1424‧‧‧方塊
1428‧‧‧方塊
1430‧‧‧方塊
1432‧‧‧方塊
1600‧‧‧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
1610‧‧‧外部裝置
1620‧‧‧感測器陣列
1630‧‧‧顯示器
1640‧‧‧轉譯控制器
1650‧‧‧按鍵圖形
1660‧‧‧通訊介面
1670‧‧‧電源供應
1680‧‧‧記憶體
18500‧‧‧使用者動作控制模組
18505‧‧‧偵測源
18510‧‧‧感測器
18515‧‧‧控制單元
18520‧‧‧游標控制模組
18525‧‧‧觸控螢幕模組
18530‧‧‧游標
18535‧‧‧按鍵圖形
18540‧‧‧輸入介面
18545‧‧‧臉部指示模組(臉部指示器)
18550‧‧‧捲軸控制模組
18555‧‧‧捲軸
18560‧‧‧應用軟體
18570‧‧‧功能模
本發明可藉由說明書中若干較佳實施例及詳細敘述以及後附圖式得以瞭解。然而,此領域之技藝者應得以領會所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係用以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其中:第一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可攜式裝置之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混合式記憶體之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混合式記憶體之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場發射裝置之示意圖。
第六圖係根據本發明之電激發光(EL)之示意圖。
第七圖係根據本發明之雙無線模組之示意圖。
第八圖係根據本發明之數位相機之示意圖。
第九圖至第十二圖係根據本發明之使用者動作控制模組之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根據本發明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根據本發明之操作方法之流程圖。
第十五圖至第十五之二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流程示意圖。
第十六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指向裝置之示意圖。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有關於運算裝置或可攜式裝置。本裝置包含但不限於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媒體播放器(MP3或MP4)、定位裝置(GPS)及其等同或類似裝置。
第一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說明可攜式通訊裝置之主要元件之示意圖,上述可攜式通訊裝置係利用具有發射器及透明基板之面板。於本實施例中,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可攜式裝置20包含無線射頻(RF)模組190。如此領域之技藝者所熟知,無線射頻(RF)模組190包含天線。上述天線係連接至一收發器,其用以接收及傳送信號。如此領域之技藝者所熟知,無線射頻(RF)模組190還包含編解碼器(codec)、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及類比數位(A/D) 轉換器。由於無線射頻(RF)模組190並非本發明之技術特徵,故省略其詳細敘述。可攜式裝置10及可攜式裝置20間之其他主要元件係為相似,故相同元件符號係意指相似元件,然而其版本、等級及效能可有所不同。本發明包含控制單元100、輸出入(I/O)單元150、作業系統145、混合式記憶體165以及動作偵測模組185(如眼球、手指動作)。可攜式裝置10或可攜式裝置20可包含其他之記憶體155例如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及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無線射頻(RF)模組190可實施信號傳輸及接收、頻率合成、基頻處理及數位信號處理之功能。若可攜式裝置為行動電話,則可能具備用戶識別模組(SIM)卡硬體介面以用於接受用戶識別模組(SIM)卡。最後,信號係傳送至終端致動器,即揚聲器及麥克風195或輸出入(I/O)單元150。
本發明更包含無線資料傳輸/接收模組220,其耦合至控制單元100。無線資料傳輸/接收模組220係相容於藍牙(BLUETOOTH)標準、無線射頻(RF)標準、家庭無線網路(Home-RF)標準、802.11x(x=a、b、g、n)標準、無線保真(Wi-Fi)標準、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標準、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3G)標準或其更高階版本。其傳輸範圍(空氣)不安全,故得於無線傳輸網路中加密。於一實施例中,無線傳輸網路之每一鄰近無線網路裝置之間經過成對(pair-wise)之加密/解密係此領域中為人熟知。資料框架自無線傳輸網路之一端從一無線裝置離開至同一網路之另一端,在到達其最後終點之前可能需要若干加密及解密。微型投射模組230可合併入可攜式裝置中,微型投射模組230可參照本案發明人之美國專利申請第7,178,735號。
如第三圖所示,本發明亦可選擇性提供於一單一單元中合併有快閃記憶體之硬式磁碟機,以具有二者之優點。硬式磁碟機包含控制單元300,其耦合至具有軸驅動器、讀寫頭機制等之磁碟模組320。因為此領域之已知技術故省略其詳細敘述。記憶體控制器340係耦合至控制單元300,而非揮發性記憶體330係耦合至記憶體控制器340。應用程式350係耦合至控制單元300以執行指令。混合式硬式磁碟機將快閃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330整合併入裝置中以產生高速存取及低功率消耗之優點。硬式磁碟機可併入可攜式媒體播放器、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PDA)中。記憶體控制器340係連接至非揮發性記憶體(快閃記憶體)330以根據指令或命令操作模式。上述模式包含讀取模 式、寫入模式、抹除模式以及編程模式。此外,記憶體控制器340可依照積體電路之知識及技術整合入控制單元300中。嵌入式系統370係選擇性儲存於可抹除/可編程之儲存媒體,例如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ROM)或硬碟中。其可為應用程式、軟體或電腦可執行指令串列。另則,唯讀記憶體(ROM)380可內嵌於控制單元300中。被編入唯讀記憶體(ROM)380中之資料將不會被使用者抹除。嵌入式系統370可供用於使電腦或裝置執行預定功能,例如操作若干應用程式、開啟裝置、自動備份或自動執行檔案。一般而言,於開啟裝置之電源後,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將於調用作業系統(OS)之前執行啟動順序。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係存放於唯讀記憶體(ROM)380中。程式器或指令可存放於嵌入式系統370中可決定何種類型之資料將儲存入何種類型之儲存裝置,例如快閃記憶體或硬碟。亦可利用不同類型具有NOR型快閃記憶體410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400之揮發性記憶體,如第四圖所示。上述NOR型快閃記憶體410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400在一實施例中可共享一位址解碼器,如第四圖所示。此結構下,運算裝置例如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可省略硬式磁碟機。此方案利用NOR型快閃記憶體裝置410扮演及替代硬碟之角色以儲存作業系統並產生高速運算及低功率消耗之優點,而資料係儲存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400。當然,只具備單一快閃記憶體型態替代硬碟亦可。如此,運算速度將較利用硬碟快速。於一實施例中,嵌入式系統370係耦合至控制單元300以決定或分配磁碟模組320及非揮發性記憶體330之任務。快閃記憶體330(非揮發性記憶體)有利於高速表現、低功率消耗,而硬式磁碟機則產生較低成本及高容量之效果。此儲存架構稱為互補式儲存裝置(Complementary Storage Device;CSD)。此互補式儲存裝置(CSD)具有二種類記憶體之優點。其製程可藉由將此二種類記憶體以快閃記憶體及磁性記憶體間最佳記憶體比率合併而減少成本並增加效能。
傳統上,幾乎所有裝置均包含天線,其通常位於裝置內。上述裝置之護罩、電路、電路板及其他元件所產生之電磁屏蔽效應常造成信號接收表現微弱。若天線到信號之間係為透明,則其表現將受到改善。因此,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係提供位於大體上透明面板上之天線,以將電磁屏蔽效應最小化,藉此改善信號接收/傳輸表現。至少一透明天線最好係裝附於大體上透明面板上以將電磁屏蔽效應最小化。本發明之實施例係如第五圖所示,其係為根據本發明 之場發射裝置之橫切面示意圖。如第五圖所示,透明之基板500係予以提供,而透明電線520係形成於透明之基板500上。基板500之材料可為矽、玻璃、石英等。透明電線520可由氧化銦錫(ITO)、導電高分子或奈米碳管製成,且可用作為發射電極。堆疊閘510係形成於基板500上,上述堆疊閘510覆蓋一部分之透明電線520。發射電子之射極560係形成於一部分之透明電線520上。每一堆疊閘510包含遮罩層540,其覆蓋一部分之透明電線520,且係藉由紫外線光蝕刻遮罩而形成。遮罩層540最好對於可見光係為透明,但對於紫外線係不透明,且可由非晶矽層製成。含矽層當其厚度足夠薄時將會係透明。堆疊閘510之結構包含第一絕緣層、閘極、第二絕緣層、聚焦閘極依序形成於基板500上。閘絕緣層最好為厚度2.mu.m或以上之氧化矽薄膜,而閘極係由鉻製成且厚度約0.25.mu.m。閘極係用以從射極560吸引出電子束。聚焦閘極係作為收集器,用以收集射極560所發射之電子,藉此電子可到達設置於射極560上方之螢光層580。若裝置係用作為顯示器,則基板500可為矽基板或透明基板。參照第五圖,前面板(基板)550係設置於堆疊閘510之上方。若干視覺影像係顯示於基板550上。螢光層580係附於基板550之底表面上,上述底表面係面對堆疊閘510,而直流電壓係應用於螢光層580以利於發射用於顯示之顏色光。若螢光層具有紅色、綠色及藍色之螢光物質,則藉由混合所激發之光,螢光物質可發射出顏色光。當螢光物質被平均分布於螢光層580上之電子束激發時,最好係發射出紅色、綠色及藍色之可見光。將基板550與堆疊閘510分離之間隔物係為黑色矩陣層,且為避免模糊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未圖示。由於上述薄膜顯示器係以較薄之厚度形成,且功率消耗係低於液晶顯示器,故本發明提供較小尺寸、重量較輕之裝置。電池壽命亦可延長。場發射裝置並不需要液晶顯示器所需之複雜且消耗功率之背光及濾光片。此外,場發射裝置不需大量之薄膜電晶體陣列,故主動矩陣液晶顯示器之高成本及產率問題之主要原因亦消失。本裝置之解析度可利用聚焦柵極使從微小尖端吸引而來之電子平行化而受到改善。射極560最好包含碳奈米管射極以進一步減少裝置尺寸。再者,本顯示器可省略液晶材料。另外,場發射顯示器不需要液晶顯示器之薄膜電晶體所需之源極/汲極區域。
於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顯示器係如第六圖所示。上述顯示器包含於透明基板600上之透明電極610。螢光膜或粉末620係附於下部之透明電 極610之上表面上。螢光物質較佳為發射出顏色光。本發明包含三此裝置,分別以紅原色、綠原色及藍原色顯示影像。每一裝置發散出單一顏色光。不同粉末將發射出不同顏色。上部透明電極630係形成於螢光膜或粉末620上。第二透明基板640係形成於上部透明電極630上。偏壓係應用於電極上以注入電洞及電子,藉此利用電子及電洞之結合激發螢光物質以根據螢光物質之化合物發射出紅色、綠色或藍色可見光。元件可參照有機或電激發光顯示器。
於另一實施例中,無線資料傳輸/接收模組220包含雙無線模組。請參照第七圖,於一實施例中,無線資料傳輸/接收模組220包含第一及第二無線資料傳輸模組700a及700b,以用於無線傳輸。雙模組700a及700b係耦合至管理單元710以根據策略引擎720中所存放之策略管理雙模組。例如,策略引擎720中之策略包含至少傳輸優先策略以決定哪一模組為接收/傳輸資料之預設模組。策略引擎720亦包含切換條件用以於雙模組間切換。例如,信號強度係為用於切換條件中之因素之一。其亦允許使用者透過使用者介面設定或修改條件。第一及第二無線模組700a及700b可為藍牙(BLUETOOTH)標準、無線射頻(RF)標準、家庭無線網路(Home-RF)標準、802.11x(x=a、b、g、n)標準、無線保真(Wi-Fi)標準、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標準、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3G)標準或其更高階(升級)版本。第一無線模組700a較佳為無線保真(Wi-Fi)標準,而第二無線模組700b較佳為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標準。故本發明可產生二者之優點。例如,無線保真(Wi-Fi)標準之存取距離較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標準為短,但其消耗較低功率。若於辦公區域,無線保真(Wi-Fi)之無線基地台(AP)可用以防止辦公室以外之他人存取辦公室之伺服器。於另一觀點中,若使用者欲存取或遠端遙控位於若干英里之外之終端裝置,則可選擇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標準。無線保真(Wi-Fi)標準有利於安全性、低功率消耗,而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標準則產生長距離及高頻寬之效果。此模組結構稱為雙無線模組(Dual wireless module;DWM)。雙無線模組(DWM)具有二種類型模組之優點。第一無線模組700a係相容於第一通訊協定,而第二無線模組700b係相容於第二通訊協定。其製程可藉由將此二類型無線模組以最佳組態合併而增加其效能。上述協定可適用於無線區域網路(WLAN)或無線都會網路(WMAN)。
如上所述,厚且複雜之液晶顯示面板可加以移除,藉此減少可攜 式裝置之厚度,且許多元件例如彩色濾光片、液晶材料、背光模組亦可從本發明中去除。再者,由於基板500、550可利用玻璃、石英等形成,故本發明可提供無法預期且有趣之視覺效果。當本裝置於休眠模式、待機模式或關閉狀態時,由於面板大體上為透明,故面板可作為數位相框(Digital photo frame or album)。此外,使用者可更改當裝置於休眠模式或關閉狀態時顯示於面板上之顏色、影像樣式。使用者可決定面板蓋之樣式及顏色。再者,透明天線可裝附於透明面板上以提供較佳之信號傳輸,乃因當天線不設置於裝置內時天線之電磁屏蔽效應將會最小。於此實施例中,天線可由包含金屬或合金之氧化物之材料製成,其中上述金屬較佳為從以下選出一或多金屬:金、鋅、銀、鈀、鉑、銠、釕、銅、鐵、鎳、鈷、錫、鈦、銦、鋁、鉭、鎵、鍺及銻。部分透明材料包含摻有三氧化鋁之鋅氧化物。
此外,參照第八圖,無線資料傳輸/接收模組220及混合式記憶體808可應用於數位相機或數位攝影機。本裝置較佳為包含一主體,其具有控制單元802;顯示器804,其形成於上述主體上且耦合至控制單元802;影像擷取元件806,其形成於主體內且耦合至控制單元802;混合式記憶體808,其耦合至控制單元802;透鏡810,其形成於主體之上且耦合至控制單元802並與影像擷取元件806對應;以及無線資料傳輸/接收模組220,其耦合至控制單元802,用以與外部裝置進行資料傳輸。
若本發明應用於媒體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MP4播放器,則播放器包含類比數位(A/D)轉換器,以用於將類比音訊信號轉換成數位音訊信號。類比音訊信號可來自於與播放器耦合之音源。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或音訊及/或視訊驅動模組,例如MP3、MP4編解碼器,係耦合至類比數位(A/D)轉換器以接收數位音訊信號。於一實施例中,MP3或MP4編解碼器係執行包含MPEG音訊層(例如MP3、MP2或二者)編解碼器或視訊編解碼器(例如MP4)之韌體,而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係執行包含不同類型音訊編解碼器(例如WMA、ACC或二者)之韌體。於一實施例中,用於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之韌體亦包含視訊編解碼器以用於編碼及解碼視訊(例如MPEG-4第1版/第2版/第3版,DivX 3.11版/4.0版/5.0版,XviD,AVI/ASF,或任何其結合)。MP3(或MP4)編解碼器及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係耦合至非揮發性記憶體,其儲存經壓縮之音訊資料。使用者 可從非揮發性記憶體中選擇音訊檔案。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係耦合至一音訊處理器,其根據預設設定或使用者指令處理數位音訊信號。音訊處理器係耦合至數位類比(D/A)轉換器,其為使用者將數位音訊信號轉換成類比音訊信號。
本發明亦提供使用者動作偵測或控制模組,以控制游標而無需滑鼠或觸控板。本運算裝置包含顯示器及偵測裝置以用於偵測使用者之動作。移動資訊產生裝置係響應上述偵測而產生輸出信號,藉此產生移動資訊。游標控制模組係響應上述移動資訊而驅動顯示器上之游標使其對應上述移動資訊。現在請參照第九圖至第十二圖,其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顯示整合有眼球控制模組(或肢體控制模組)之使用者動作控制模組18500之基本元件概要示意圖。本發明包含偵測使用者動作之步驟。偵測部位可為眼球、臉部、肢體等。於此將採眼球偵測作為一實例以說明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受試者之臉部或眼球係位於與感測器18510相對之位置,藉此受試者之目光係沿著中心線朝瞳孔激源及注視目標對準。使用者動作控制模組18500包含感測器18510及控制單元18515以偵測眼球動作及產生控制信號。臉部動作亦可用於實施本發明。偵測源18505係予以提供,而眼球之瞳孔係由偵測源18505,例如紅外線(IR)或發光二極體(LED)所照射。較佳為雙或以上射源發光二極體(LED),用以於受試者之瞳孔上投射二空間上分離之光點。雙射源發光二極體(LED)係藉由將二發光二極體(LED)並列放置於可攜式裝置之面板500a上而構成。從受試者眼球返回之光線係由感測器18510所直接偵測或經過其他光學鏡或透鏡後再行偵測。另一方法係為藉由感測器18510偵測使用者之臉、手部動作或影像。感測器18510可為光學感測器例如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或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感測器18510之輸出係輸入至處理器或控制單元18515以產生控制信號至游標控制模組18520,用以控制顯示器或面板上之游標18530。眼球偵測方法可參照美國專利申請第7,130,447號及第5,943,754號,其轉讓給波音公司(Boeing Company(Chicago,IL));以及美國專利申請第5,422,690號,其揭露眼球辨識及眨眼偵測系統。偵測源18505或其等同較佳為掃描眼球瞳孔之位置。於此步驟,瞳孔係由偵測源18505所照射,藉此瞳孔之幾何形狀可清楚描繪於感測器18510上。另則,使用者之影像(臉部)改變可由本發明所偵測。藉由影像處理,瞳孔位置資訊係經過估算以決定眼球注視顯示器之位置。控制信號可藉由游標控制模 組18520驅動游標18530使其到達眼球所注視之位置。按鍵圖形(或按鍵影像)18535可藉由影像產生器伴隨游標18530產生。於一實施例中,影像產生器可為觸控螢幕模組18525,其可透過已知觸控螢幕技術產生觸控螢幕影像,藉此使用者可藉由點擊觸控螢幕而點選虛擬按鍵以便輸入命令。另則,點擊信號可從輸入介面18540輸入,例如迷你鍵盤之左右按鍵、透過麥克風聲控,或透過感測器18510之眼球動作。於聲控之實施例中,可能需要另一軟體或硬體以透過聲音辨別硬體及/或軟體處理物件選擇之步驟。例如,闔上左眼之動作意指點擊左鍵,而闔上右眼之動作意指點擊右鍵。若兩眼均闔上,則可意指從清單中選擇一項目。上述預設功能可利用程式或軟體實施。此領域之技藝者應得以領會,上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係用以說明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此領域之技藝者可做其聯想得到之修改。於本發明所揭露之方法下,使用者可自動移動游標18530而可省略滑鼠。同樣地,如第十一圖所示,當閱讀螢幕上所顯示之文件時,控制信號可用以驅動捲軸18555使其向上或向下移動,而無需點擊捲軸18555。因此,控制單元18515所產生之控制信號將提供至捲軸控制模組18550以驅動顯示器上之捲軸18555使其向上或向下移動,而可省略滑鼠或鍵盤。眼球可控制螢幕指示器係予以提供。眼球追蹤信號係於處理器或控制單元18515內之處理工具所進行之運算中施行,以於螢幕上產生游標18530。
感測器18510係透過線路電性耦合至控制單元18515。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8515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或晶片,其經配置以接收、解譯及處理電子信號並提供輸出電子信號。控制單元18515之輸出信號包含表示眼球移動之信號,其移動係朝向與使用者所欲之實際顯示器上游標移動方向相對應之方向。本實施例考量到使用者可能遇到之拖曳情況。有時某些使用者需要從螢幕之一區域拖曳圖示或其他物件至另一區域。於某些電腦上為達成此目的,使用者必須保持按住左鍵並同時控制指向裝置。若指向裝置為觸控板且必須將物件橫跨螢幕拖曳一長段距離,則有時使用者之手指可能會到達觸控板之邊緣。此樣情況可由本發明所簡易處理。於此樣情況下,控制單元18515可重複發送命令,例如當拖曳時點選左鍵,直到使用者之手指離開鍵盤之按鍵,亦即停止按壓按鍵。如此即便使用者之手指離開觸控板後仍允許實施拖曳。轉讓給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Redmond,WA))之美國專利申請第7,165,225 號係揭露「用於在多層圖形使用者介面階層中游標追蹤之方法及系統」。轉讓給微軟公司之美國專利申請第7,137,068號係揭露「用於在一控制中自動定位游標之裝置及方法」。
因此,本發明提供用於將標記例如螢幕上之游標18530、捲軸18555指向之方法。本方法包含偵測使用者之動作(例如眼球、臉部、肢體動作),而感測器18510遂響應上述眼球偵測而產生輸出信號,藉此產生眼球移動資訊。游標控制模組18520遂響應上述使用者移動資訊以驅動顯示器上之游標18530使其對應至上述移動資訊。
同樣地,上述方法可用於數位相機或數位攝影機領域中之臉部追蹤,以追蹤受試者之臉部。藉由幾乎相同之結構,臉部指示(或標示)模組18545係響應上述控制信號以標示臉部於螢幕上,藉此為數位相機追蹤使用者之臉部。數位相機包含控制單元及顯示器;偵測源18505,以用於偵測被拍照之使用者之眼球;感測器18510,其響應自眼球返回之偵測光線以產生輸出信號,藉此產生眼球移動資訊;游標控制模組18520,其響應上述眼球移動資訊以驅動顯示器上之臉部指示模組(臉部指示器)18545使其對應眼球移動資訊。數位相機還包含無線資料傳輸/接收模組,其耦合至控制單元以用於與外部裝置進行資料傳輸。
如上所述,本發明揭露用於電腦或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動作控制(或偵測)模組18500。本模組可併入鄰近迷你鍵盤或鍵盤區域之裝置內。藉此,其可偵測使用者之影像動作以移動游標18530。於若干實施例中,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或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可用以偵測使用者動作,包含臉部表情、臉部動作,或手指動作。於此類應用中,感測器18510可擷取影像,而控制器可分析影像改變,藉此決定游標18530之移動。亦可用於監視及響應使用者之臉部表情,例如使用者動作可利用相機或攝影機監視。其與傳統筆記型電腦用之軌跡球、控制面板不同。控制面板之靈敏度、解析度及操控性並不佳。此領域之技藝者應注意,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動作偵測模組係可以設置於鄰近筆記型電腦之迷你鍵盤或個人電腦之鍵盤。使用者動作偵測模組係利用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以上述方法偵測使用者之影像動作。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之解析度可上達幾百萬像素以上。其可精確反映出使用者之手指或臉部 動作。
另則,電腦之游標18530或項目或功能(例如開啟檔案、關閉檔案、複製、剪下、貼上檔案等)可由使用者活動所控制,例如透過測量人腦活動。腦波儀(EEG)係記錄腦部之電壓波動,其可利用貼附於頭皮上之電極片而測得。腦波(EEG)信號係來自於大腦皮質,其為一層若干公分厚之高度盤旋神經元組織。若使用者專注於簡單之精神隔離動作如闔上眼睛,則大腦可能產生阿伐(Alpha)波(8-13赫茲)。貝他(Beta)波(14-30赫茲)係有關於精神上之警覺狀態。西他(Theta)波(4-7赫茲)通常係與睡眠狀態之初期及挫折或失望有關。而得爾他(Delta)波(3.5赫茲以下)則係有關於深度睡眠。肌電圖(EMG)感測器可貼附於人體皮膚上以感測及轉譯肌肉衝動。此外,眼電(EOG)信號可從眼球移動所感測得。轉讓給喬治華盛頓大學之美國專利申請第7,153,279號係揭露腦部收縮感測器。轉讓給日本光電公司之美國專利申請第7,171,262號係揭露生命跡象顯示監視器。第十二圖係為上述發明之示例實施例之示意圖。神經活動係由神經活動偵測裝置所追蹤。受追蹤之神經活動較佳為包含腦波(EEG)、眼電(EOG)、肌電(EMG)活動。表示神經活動之電子信號係透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傳輸至控制單元。若預定信號由偵測裝置所感測得,則可監測到同樣之腦波儀(EEG)讀數。例如,若使用者專注於某些動作,則可產生阿伐(Alpha)波(8-13赫茲)。因此,若偵測到專注模式,系統則響應上述信號並發出指令以進行「開啟檔案」、「關閉檔案」、「複製檔案」、「點擊」、「貼上」、「刪除」、「空隔」或「輸入文字」等之動作。此領域之技藝者應注意,於利用本系統前,可先監測得潛在使用者之狀態模式。控制單元18515係耦合至信號接收器(未圖示),其藉由天線或有線方式接收來自於感測器18510之神經信號。作業系統藉中央處理器(CPU)運行、進行操控並用以協調系統各元件及應用軟體18560之任務,進而控制功能模組18570。此類程式包含用於將接收到之神經電子信號轉換成顯示器螢幕上之電腦動作之程式。利用上述裝置,使用者可藉由透過感測器18510輸入神經資訊至本系統而控制電腦動作。以下將根據本發明敘述上述程式之設置,以讓使用者利用感測得之神經信號控制電腦。上述程式係安裝於電腦中以利用電子信號控制電腦功能及/或由電腦控制之功能。一程序步驟係予以提供以用於預先決定表示使用者專注程度之神經活動等級(或模式)。一感測器18510係予以提供以用於監測使用者之神 經活動,用以決定何時達到預定神經活動等級。藉此,使用者之腦波(EEG)模式係決定。使用者之神經活動係轉換成電子信號,以便給予指令執行軟體功能。於使用者腦波(EEG)模式決定之前,採用影像感測器(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或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監視使用者之臉部動作(或眼球動作)以決定使用者所注視螢幕之處。
是故,本發明係揭露藉由使用者動作控制運算裝置之游標之方法,其包含藉由偵測裝置偵測使用者動作;產生控制信號以響應上述使用者動作偵測;以及控制顯示器上所顯示之游標以響應上述控制信號。使用者動作係藉由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或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所偵測,且使用者動作包含臉部動作、眼球動作或手指動作。本方法還包含於產生控制信號之前分析使用者動作之步驟。上述分析包含分析使用者動作之影像改變。
藉由使用者活動指示運算裝置之物件之方法包含藉由偵測裝置偵測使用者活動;產生控制信號以響應上述使用者活動偵測;以及控制顯示器上所顯示之物件以響應上述控制信號,以便執行指令。使用者活動係藉由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或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所偵測,且使用者活動包含臉部動作、眼球動作或手指動作。本方法還包含於產生控制信號之前分析使用者活動之步驟。上述分析包含分析使用者活動之影像改變。另則,使用者活動係藉由腦波(EEG)、肌電(EMG)、眼電(EOG)感測器所偵測。控制信號包含游標移動、文字輸入以及軟體應用指令。
藉由使用者活動指示運算裝置之物件之方法包含藉由偵測裝置例如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或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偵測使用者活動;產生控制信號以響應上述使用者活動偵測;控制顯示器上所顯示之物件以響應上述控制信號;以及藉由腦波(EEG)、肌電(EMG)、眼電(EOG)感測器偵測腦波(EEG)、肌電(EMG)、眼電(EOG)模式以執行指令。
第十三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之簡化示意圖。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例如可為手持式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媒體播放器及定位裝置(GPS),或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Tablet PCs)及遊戲機。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係於顯示器1330上裝配有感測器 陣列1320。裝配感測器陣列1320係用以偵測目標出現例如手指,以及其位置及手指或手掌於面板表面上所施壓力。於一實施例中,感測器陣列1320可以電容感測、電阻感測、表面聲波感測、熱感測及/或其等同為基礎。感測器陣列1320更可以壓力感測例如應變計(strain gauges)、力敏電阻器(force sensitive resisters)、荷重元(load cells)、壓力板(pressure plates)、壓電轉換器(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或其等同為基礎。
如第十三圖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包含外殼以及顯示器1330,其位於外殼之前表面內。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亦包含感測器陣列1320,其位於顯示器1330上。第十三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之透視圖。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包含外殼,其將不同之電子元件包含積體電路晶片等容納於其中。於一實施例中,外殼可內含微處理器(例如中央處理器(CPU))、記憶體(例如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電源供應(例如電池)、印刷電路板(PCB)、硬式磁碟機或其他記憶體(例如快閃記憶體)及/或不同之輸出入(I/O)支援電路。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亦包含顯示器1330,其設置於外殼中且可透過外殼之開孔觀看之。顯示器1330一般係置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之前表面上。顯示器1330以文字、符號或圖樣之形式提供視覺資訊。於一實施例中,顯示器1330可為液晶顯示器(LCD)、場發射顯示器(F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LED)、電激發光顯示器(ELD)或基於電子墨水(electronic inks)、電子紙(electronic paper)之顯示器。
為產生使用者輸入,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可包含感測器陣列1320,其係為位於顯示器1330前方之透明輸入面板上。當目標例如手指從位於感測器陣列1320上特定位置之物件橫跨感測器陣列1320之表面進行移動例如呈線性、放射狀、旋轉式等移動及/或藉由手指輕擊感測器陣列1320時,感測器陣列1320產生輸入信號。大多數之情況下,感測器陣列1320允許使用者藉由透過手指簡單觸碰顯示螢幕而初始圖形使用者介面(GUI)中之移動。例如,感測器陣列1320辨識於顯示器1330上之觸碰及觸碰位置,而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之轉譯控制器1340將上述觸碰轉譯,之後基於上述觸碰事件實施動作。根據一實施例,感測器陣列1320可為多點觸碰感測裝置,其具有同一時間感測多個接觸點並將多點觸碰通報至手持式電子裝置之轉譯控制器1340之功能。於一實作 中,感測器陣列1320係為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其分割成若干獨立且空間上可區分之感測點、節點或區域遍佈於顯示器1330上。一般為透明之感測點係散佈於感測器陣列1320之周圍,每一感測點代表不同之顯示器表面位置。感測點可設置於柵極或像素陣列中,其中每一像素化之感測點可產生一信號。每當一物體置於一感測點上之位置時遂產生信號。當物體係置於多個感測點上或當物體於多個感測點之間或之上移動,則產生多個信號。感測點通常係將觸控螢幕平面映射成座標系統,例如卡氏座標系統(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或極座標系統(Polar coordinate system)。
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可加以設計以辨識應用至感測器陣列1320之手勢,並基於上述手勢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之虛擬物件方位。上述手勢可透過各樣特定手指動作所形成。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可包含手勢作業程式,其可為作業系統之一部份或為獨立之應用程式。
於一實施例中,感測輸入裝置係映射至顯示器上。當進行映射時,感測輸入裝置上之點與顯示器上之點重疊,即具有相同座標(x及y)。因此,當使用者觸碰感測輸入裝置之表面時,就如同使用者正觸碰顯示器之相同位置之影像。如圖所示,感測器陣列1320係分割成若干獨立且空間上可區分之感測點(或區域),其設置於個別之元件中。感測點通常係散佈於個別之元件周圍,每一感測點代表不同之元件及可攜式裝置10之表面位置。感測點可設置於柵極或像素陣列中,其中每一像素化之感測點可產生一信號。感測點之數目及配置可加以廣泛變化。感測點之數目及配置通常取決於觸控表面之期望解析度,且可橫跨顯示器每塊均不同,以達到任何期望之成本與功能間之折衷物。於此實施例中,每當手指置於一感測點上之位置時遂產生信號。當手指係置於多個感測點上或當手指於多個感測點之間或之上移動,則產生多個信號。如此領域之技藝者應得以領會,於一已知時段中信號之數目、組合及頻率可指示於裝置表面上之手指或手掌之尺寸、位置、方向、速度、加速度及壓力。於一實例中,控制系統可為位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310外殼內之微控制器。
產生於感測點之信號可用以決定使用者欲如何移動顯示器上所顯示之網頁。於一實例中,與裝置接觸之手之每一部分均產生一接觸塊區。每一接觸塊區均覆蓋若干感測點,藉此產生若干信號。若干信號可加以聚集以形 成代表使用者如何移動網頁之信號。於一實施例中,目前之信號與前次手部信號之差異可表示使用者欲實施移動網頁之功能。顯著差異表示使用者欲實施一功能。接觸塊區間之變化更可表示特定之移動信號。於映射中,觸控表面係分割成一或多代表裝置區域之按鈕區,當按鈕區被選擇時裝置區域係實施與按鈕區相關連之特定按鈕功能。具有第一及第二手部信號間變化最顯著之接觸塊區之按鈕區係為一般會實施之區域。按鈕區之位置及尺寸亦可客製化,例如上一頁、下一頁等。客製化可經由使用者及/或裝置所實施。乃因,如第十五圖所示,可攜式裝置之顯示器過小而無法視得及由顯示器顯示整個網頁(或檔案、影像)。個人電腦之顯示器可瀏覽幾乎整個網頁資訊頁面,然而其無法達到可攜式裝置具有小螢幕之目的。如第十五圖所示,由於可攜式裝置顯示器尺寸之限制,使用者只能瀏覽實際網頁之一部分,而非整個網頁資訊頁面。使用者無法觀看於第十五圖表示之實際顯示窗以外之區域。傳統上,使用者必須點擊捲軸或按鍵以來回上下左右捲動網頁(或檔案、影像、電子郵件)。其對於使用者而言相當不便,傳統方法並非親人性設計(user friendly design)。然而,本發明提供其解決方案。使用者可於螢幕上移動其手指以引入使用者(或手指)移動資訊,用以指示使用者所欲觀看之處。例如,如第十五之一圖所示,使用者可移動其手指,而移動係如箭頭所表示從區域A通過區域B至區域C,以瀏覽部分(區域C)之網頁。是故,如第十五之一圖及第十五之二圖所示,當顯示器過小時,尤其係可攜式裝置,使用者可於顯示器上移動其手指以檢視任何部分之網頁(影像或檔案)。
第十四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操作方法之示意圖。本方法1400通常初始於方塊1422,其中裝置係於待機狀態。待機通常係意味裝置係於準備就緒狀態,等待事件發生,亦即使用者藉其初始一動作。接續方塊1422,步驟繼續至方塊1424,於其中使用者是否正觸碰裝置係經過判斷。其一般係以觸碰感測裝置實施,當手接近裝置時觸碰感測裝置可產生信號,而控制系統係予以配置以監測觸碰感測裝置之活動。若判斷出使用者並未觸碰裝置,則接著步驟繼續至方塊1422,藉此保持裝置於待機狀態。若判斷出使用者正在觸碰裝置,則接著步驟繼續至方塊1426,其中使用者已經過確定。
於一實施例中,一旦第二位置係經確定,步驟則繼續至方塊1428,其中至少二感測點信號係由控制器所偵測。接續方塊1428,步驟繼續至 方塊1430,其中觸碰事件係經監測,控制信號係基於上述觸碰事件而產生。接續方塊1430,步驟繼續至方塊1432,其中控制信號用以通知裝置內之應用軟體移動螢幕上所顯示之網頁,以替代利用按鍵、游標或觸控筆點擊捲軸而移動網頁。
上述處理器可實施於單晶片、多晶片或多個電子元件上。例如,不同結構可利用於處理器上,包含專用或嵌入式處理器、單一目的處理器、控制器、特殊用途積體電路(ASIC)等。於大多數之情況下,處理器與作業系統一同操作以執行計算機碼及產生並利用資料。作業系統可為已知之作業系統,例如OS/2、DOS、Unix、Linux及Palm OS。記憶體係提供儲存計算機碼之空間。記憶體可包含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硬式磁碟機、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及/或其等同。顯示器通常係予以配置以顯示圖形使用者介面,其提供電子裝置之使用者與作業系統或其上運行之應用程式之間之簡易使用介面。電子裝置亦包含觸控螢幕,其係操作上耦合至處理器。觸控螢幕係予以配置以從外部傳輸資料至裝置內。電子裝置亦包含感測裝置,其係操作上耦合至處理器。感測裝置亦可用以發出網頁移動指令。
手持式裝置之實例包含個人數位助理(PDAs)、行動電話、媒體播放器、遊戲機、攝影機、定位裝置接收器以及其等同。因此,使用者可藉由直接於感測器陣列上移動手指而移動顯示於顯示器上之網頁、影像或文件。使用者可直接藉由其手或手指移動顯示於顯示器上之網頁、檔案、影像、圖示。此亦可運用於一般個人電腦。
從以上敘述並參照後附圖式,以下本發明將揭露替代應用,其中將說明若干本發明之示例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得以許多不同之形式實施,且不應視為受限於此處所提出之實施例。此類裝置較佳為可利用例如藍牙(BLUETOOTH)標準、無線射頻(RF)標準、家庭無線網路(Home-RF)標準、802.11x(x=a、b、g、n)標準、無線保真(Wi-Fi)標準、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標準、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3G)標準等規格而操作於無線技術模式下。週邊設備可與可攜式電腦或個人電腦中之整合無線技術相通訊。其亦可包含安全裝置例如生物特徵裝置如指紋掃描器。第十六圖係根據本發明之一示例實施例之相對薄型指向裝置(滑鼠為例示)之概要示意圖。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1600係為 平面或摺疊結構,且可收納於攜帶型電腦中之插槽或連接埠內。此特徵係提供方便收藏及充電。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1600可包含主體部,其可容納電子零件及功能區域以用於選擇電腦中之功能,例如左鍵及右鍵、滾輪功能。由於可安裝於插槽或連接埠之裝置一般只能為3至10公釐高。此領域之技藝者應注意,本發明並非光學滑鼠或機械式滑鼠以偵測桌面表面之改變。本發明係為使用者動作偵測結構。其與傳統方法不同。
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滑鼠為例示)1600之上表面包含偵測器(觸控面板為例示)。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1600係配置有感測器陣列1620於裝置上。感測器陣列1620係予以配置以偵測物體出現例如手指,及其位置或手指或手掌於面板表面上所施壓力。於一實施例中,感測器陣列1620可以電容感測、電阻感測、表面聲波感測、熱感測及/或其等同為基礎。感測器陣列1620更可以壓力感測例如應變計(strain gauges)、力敏電阻器(force sensitive resisters)、荷重元(load cells)、壓力板(pressure plates)、壓電轉換器(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影像感測器或其等同為基礎。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滑鼠)1600亦可包含顯示器1630,其設置於外殼中且可透過外殼之開孔觀看之。顯示器1630以文字、符號或圖樣之形式提供視覺資訊。於一實施例中,顯示器1630可為液晶顯示器(LCD)、場發射顯示器(F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LED)、電激發光顯示器(ELD)或基於電子墨水(electronic inks)、電子紙(electronic paper)之顯示器。
為產生使用者輸入,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1600可包含感測器陣列1620,其係為位於顯示器1630前方之透明輸入面板。當目標例如手指從位於感測器陣列1620上特定位置之物件橫跨感測器陣列1620之表面進行移動例如呈線性、放射狀、旋轉式等移動及/或藉由手指輕擊感測器陣列1620時,感測器陣列1620產生輸入信號。大多數之情況下,感測器陣列1620允許使用者藉由透過手指簡單觸碰顯示螢幕而初始圖形使用者介面(GUI)中之移動。例如,感測器陣列1620辨識於顯示器1630上之觸碰及觸碰位置,而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1600之轉譯控制器1640將上述觸碰轉譯,之後基於上述觸碰事件實施動作。根據一實施例,感測器陣列1620可為多點觸碰或影像感測裝置,其具有同一時間感測多個接觸點並將多點觸碰通報至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1600 之轉譯控制器1640之能力。於一實作中,感測器陣列1620係為多點電容式觸控螢幕,其分割成若干獨立且空間上可區分之感測點、節點或區域遍佈於顯示器1630上。一般為透明之感測點係散佈於感測器陣列1620之周圍,每一感測點代表不同之顯示器表面位置。
感測點可設置於柵極或像素陣列中,其中每一像素化之感測點可產生一信號。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1600可加以設計以辨識應用至感測器陣列1620之手勢,並基於上述手勢控制外部裝置1610例如電腦之虛擬物件例如游標、圖示。上述手勢可透過各樣特定手指動作所形成。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1600可包含手勢作業程式,其可為作業系統之一部份或為獨立之應用程式。
顯示器1630可包含虛擬按鍵圖形1650以作用為傳統實體按鍵之左鍵及右鍵功能,以用於選擇、點擊電腦顯示器上之虛擬圖形或實施某些功能。雖然第十六圖說明本發明之指向裝置之基本特徵,然而本發明可為使用者提供額外之特徵。上述虛擬圖形可包含虛擬中鍵,其提供「中鍵/滾輪」類型之功能。虛擬滾輪亦可予以提供,其包含當施予向下力時觸發按鍵之能力,以產生類似於來回移動滾輪之功能。亦可採用光學偵測自不待言。其亦可提供捲動功能(例如於電腦螢幕上),其可持續直到釋放觸碰為止。所有虛擬按鍵均可發揮與傳統標準滑鼠上之按鍵相同之功能。輕擊虛擬按鍵區可提供額外之功能。通訊介面1660係耦合至轉譯控制器1640以傳送信號至外部裝置1610例如電腦。轉譯控制器1640可為晶片、處理器或積體電路。通訊介面1660可為有線介面例如通用序列匯流排(USB)、IEEE1394或火線(Firewire),亦或無線介面例如IEEE 802.11x(x=a、b、g、n)、無線保真(Wi-Fi)、紅外線(IR)、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藍牙(BLUETOOTH)。電源供應1670係耦合至轉譯控制器1640,且可藉由有線、無線、電池或太陽能所提供。
本指向裝置之另一實施例係利用半導體裝置,其以例如每秒1,500張之速度擷取手指影像以取代觸碰感測陣列。例如,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擷取手指之動作,而感測器將每張影像傳送至可偵測影像中型樣改變之數位信號處理器(DSP)。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亦可用以處理此功能。處理器基於影像序列上之型樣改變決定手指已於指向裝置表面上移動多遠距離,並傳送其座標至外部裝置1610例如電腦,而外部裝置1610則基 於上述從指向裝置接收得之座標移動游標或影像。因此,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指向裝置可提供改良之追蹤解析度,無需移動部件,且可適用於多種不同表面上以執行上述各實施例所有之功能。
此領域之技藝者應得以領會,此類指向裝置可為單獨裝置或整合入電子裝置例如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鍵盤、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媒體播放器等。再者,本發明可包含記憶體1680,其耦合至顯示器1630及/或控制器1640以儲存資料、應用程式(軟體)或資訊。若應用程式為媒體播放器,則其可播放音效(例如MP3)或視訊(例如MP4)格式檔案。若應用程式為數位相片播放器或數位相簿,則其可顯示相片或視訊。若記憶體1680包含非揮發性記憶體,則其可作用為快閃碟(flash drive)。記憶體1680可內建於指向裝置(如滑鼠)內或為從記憶卡插槽插入並藉記憶體連接器耦合之記憶卡1680。使用者可從記憶卡1680存取檔案或開啟檔案。是故,其可用作為相片顯示器或數位備忘錄。本方法亦可應用於鍵盤。
上述敘述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此領域之技藝者應得以領會其係用以說明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所主張之專利權利範圍。其專利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領域而定。凡熟悉此領域之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專利精神或範圍內,所作之更動或潤飾,均屬於本發明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設計,且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可攜式裝置
100‧‧‧控制單元
145‧‧‧作業系統
150‧‧‧輸出入單元
155‧‧‧記憶體
165‧‧‧混合式記憶體
185‧‧‧動作控制模組
220‧‧‧無線資料傳輸/接收模組
230‧‧‧微型投射模組
500‧‧‧基板
500a‧‧‧面板
560‧‧‧射極
580‧‧‧螢光層
550‧‧‧前面板(基板)

Claims (11)

  1. 一種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包含:透明基板;透明電線,位於該透明基板之上;透明顯示裝置,位於該透明基板之上,以利於形成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其中該透明基板包含由矽、玻璃、石英或以上之任意組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其中更包含透明天線形成於該透明基板之上,以降低電磁屏蔽效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其中該透明電線包含由氧化銦錫、導電高分子、奈米碳管或以上之任意組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其中該透明顯示器包含場放射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其中該場放射元件包含奈米碳管射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其中該透明顯示器包含有機發光物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其中該透明顯示器包含液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更包含感測器陣列裝配用以偵測手指或手掌;其中該感測器陣列為電容感測、電阻感測、表面聲波感測、熱感測或以上組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其中該透明顯示器包含場放射元件、有機發光物質或液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置,其中該場放射元件包含奈米碳管射極。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的透明可攜式通訊裝,更包含CMOS或CCD 影像感測裝置,以利於影像辨識輸入指令。
TW102106611A 2007-04-24 2008-04-02 可攜式通訊裝置 TWI602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790,238 US20080266129A1 (en) 2007-04-24 2007-04-24 Advanced computing device with hybrid memory and eye control module
US11/882,436 US8203530B2 (en) 2007-04-24 2007-08-01 Method of controlling virtual object by user's figure or finger mo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11/889,602 US8614676B2 (en) 2007-04-24 2007-08-15 User motion detection mou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582A true TW201330582A (zh) 2013-07-16
TWI602417B TWI602417B (zh) 2017-10-11

Family

ID=4482227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611A TWI602417B (zh) 2007-04-24 2008-04-02 可攜式通訊裝置
TW100130834A TWI510062B (zh) 2007-04-24 2008-04-02 一種具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之可攜式裝置、運算裝置及其方法
TW98137474A TW201025993A (en) 2007-04-24 2008-04-02 Digital image capturing device
TW97112054A TW200843453A (en) 2007-04-24 2008-04-02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the same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0834A TWI510062B (zh) 2007-04-24 2008-04-02 一種具使用者動作偵測指向裝置之可攜式裝置、運算裝置及其方法
TW98137474A TW201025993A (en) 2007-04-24 2008-04-02 Digital image capturing device
TW97112054A TW200843453A (en) 2007-04-24 2008-04-02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4) TWI60241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9554B2 (en) 2013-08-02 2017-09-12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Application specific, dual mode pro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WI647626B (zh) * 2017-11-09 2019-01-11 慧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telligent image information and big data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US11048119B2 (en) 2018-10-17 2021-06-29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mited Keyboard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7852B (zh) * 2008-11-12 2013-06-01 Htc Corp 功能選擇系統及方法,及其機器可讀取媒體
TWI425384B (zh) * 2008-12-19 2014-02-01 Chi Mei Comm Systems Inc 攜帶型電子裝置
US8121601B2 (en) * 2009-04-01 2012-02-21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integrating cell measurement procedures of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TWI565289B (zh) * 2009-04-14 2017-01-01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Mobile phone control method
TWI447637B (zh) * 2009-04-24 2014-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加/解密系統及方法
TWI423182B (zh) * 2009-10-21 2014-01-11 Top Victory Invest Ltd 可作筆記的電子書閱讀器
TWI420076B (zh) * 2010-07-21 2013-12-21 Mitac Int Corp 可提供行動電子地圖之個人導航裝置及相關導航方法
TWI398805B (zh) * 2010-07-29 2013-06-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具遙控功能的可擕式電子裝置
KR101669967B1 (ko) * 2010-08-23 2016-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8593558B2 (en) * 2010-09-08 2013-11-26 Apple Inc. Camera-based orientation fix from portrait to landscape
TWI425446B (zh) * 2010-10-29 2014-02-01 Univ Nat Chiao Tung 日夜環境物件偵測方法
TWI474097B (zh) * 2011-06-22 2015-02-21 Htc Corp 影像擷取方法與影像擷取系統
TW201328330A (zh) * 2011-12-27 2013-07-01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可無線傳送畫面之手持式電子設備及其組成之多媒體系統
EP2709350B1 (en) * 2012-09-14 2015-06-03 Axis AB Configuration of image capturing settings
TWI507762B (zh) * 2013-05-31 2015-11-11 Pixart Imaging Inc 眼球追跡裝置及其光學組件
TWI582448B (zh) * 2016-01-29 2017-05-11 Wireless device proximity detection method
CN111290569B (zh) 2018-12-07 2023-09-29 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方法与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TWI730461B (zh) * 2019-10-18 2021-06-1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動力輔助裝置之驅動控制系統
TWI733377B (zh) * 2020-03-17 2021-07-11 建國科技大學 一種具有髮型系統之多功能美髮鏡台
TWI824671B (zh) * 2022-08-19 2023-12-01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紋採集裝置、加密式指紋採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0880B (en) * 2001-03-09 2002-06-1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nted-on-display antenna installed on the display of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6815877B2 (en) * 2002-07-11 2004-11-0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 with gradient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DE10252457A1 (de) * 2002-11-12 2004-05-27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Spracheingabe-Interface
KR100862655B1 (ko) * 2003-08-12 2008-10-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탄소나노튜브 에미터를 구비하는 전계 방출 디스플레이 및그 제조 방법
US20070291325A1 (en) * 2004-04-19 2007-12-20 Yoshiaki Toyota Combined Image Pickup-Display Device
EP1731953A1 (en) * 2005-06-07 2006-12-1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Improved Visibility Display Device using an Index-Matching Schem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9554B2 (en) 2013-08-02 2017-09-12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Application specific, dual mode pro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WI647626B (zh) * 2017-11-09 2019-01-11 慧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telligent image information and big data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US11048119B2 (en) 2018-10-17 2021-06-29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mited Keyboard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3453A (en) 2008-11-01
TW201025993A (en) 2010-07-01
TWI510062B (zh) 2015-11-21
TWI602417B (zh) 2017-10-11
TW201230752A (en) 2012-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2417B (zh) 可攜式通訊裝置
US8842071B2 (en) Portable phone with eve motion detection
US8203530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virtual object by user's figure or finger mo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878796B2 (en) Finger motion virtual object indicator with dual image sens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1074735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based on touch input
CN109313519B (zh) 包括力传感器的电子设备
KR102517354B1 (ko) 센서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운용 방법
EP290567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1016251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gesture to control functions
KR102330829B1 (ko) 전자 장치에서 증강현실 기능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EP2711825B1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a user interface for use by portable and other devices
CN101295993B (zh) 可携式装置
KR102519800B1 (ko) 전자 장치
KR20170112494A (ko) 안테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288974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user interface thereof
US20150172453A1 (en) Portable device with dynamic ranking module
US20170077593A1 (en) Portable Device with Rear Charging Antenna
KR20140105331A (ko) 터치 스크린 상에서 객체 디스플레이를 제어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방법
KR20140134940A (ko) 터치 스크린을 제어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US20130128118A1 (en) Smart TV with Multiple Sub-Display Windows and the Method of the Same
US20150138129A1 (en) Portable device with an array of capacitors on a rear surface of a display
US11934651B2 (en) Mobile terminal with multiple screens and mapped coordinates
KR20190000522A (ko) 복수의 전극을 연결하는 도전성 배선 및 노이즈 신호를 차폐하기 위한 도전 영역을 포함하는 도전층이 형성된 터치 패널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673700B (zh) 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2339147A (zh) 一种运算装置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