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0574A - 分頁模式之傳訊方法(一) - Google Patents

分頁模式之傳訊方法(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0574A
TW201330574A TW102110648A TW102110648A TW201330574A TW 201330574 A TW201330574 A TW 201330574A TW 102110648 A TW102110648 A TW 102110648A TW 102110648 A TW102110648 A TW 102110648A TW 201330574 A TW201330574 A TW 2013305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mode
conversation
response
dialo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0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1044B (en
Inventor
Leppisaari Arto
Mutikainen Jari
Kuure Pekka
Haruna Adamu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477842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33057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Corp filed Critical Noki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0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0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1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10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8Commands or executabl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提供之分頁模式傳訊方法,其係使用對話模式傳訊機制傳送帶有指示之訊息,該指示係指出為分頁類型訊息之對話模式。為回應該指示,即使訊息係以對話模式接收,接收方仍將所接收之訊息視為分頁模式訊息。

Description

分頁模式之傳訊方法(一)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傳訊之方法,尤其係關於分頁模式傳訊方法,亦即所謂之單發傳訊方法。
發明背景
通訊技術之發展,尤其是以IP為基礎之通訊技術與終端用戶之終端裝置,採用不同之服務並且使多功能通訊之可能性得以實現。有越來越多之服務係使用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對話初始協定)提供之原語而實施,而這些原語係並未被垂直整合於通訊系統中反而係作為建置多媒體架構之工具。更精確來說,SIP係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工程任務小組)所定義而用以和一個或多個參與者產生對話、變更對話及終止對話之應用層控制(傳訊)協定。這些對話包括例如網際網路電話呼叫、多媒體分配、多媒體會議及PoC(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一按通手機對講)等之對話。為傳訊服務,SIMPLE(SIP for 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Leveraging Extensions;即時傳訊與現狀資訊延伸之SIP)使用SIP及現有之SIP實施方法以提供如IETF定義之現狀資訊與即時傳訊服務。OMA(Open Mobile Alliance;開放行動聯盟)亦根據SIP/SIMPLE協定而定義IM(Instant Messaging;即時傳訊)賦能器。SIMPLE定義兩種即時訊息交換模式:分頁模式與對話模式。分頁模式係藉由使用SIP MESSAGE方法傳送分頁模式即時訊息,並且由於其位協定層中,故隨後之即時訊息係與前一個即時訊息無關;換言之,即使是回應先前訊息之每個即時訊息亦係被當作獨立之異動。因此,SIP MESSAGE重新組合傳統之電子郵件或短訊息服務。對話模式係使用SIP以傳訊及建立對話,並於建立對話後使用 MSRP(Message Session Relay Protocol;訊息對話中繼協定)以傳輸連續之即時訊息。這種組合於本發明中簡稱為MSRP機制。換言之,MSRP機制提供聊天類型(chat-type)之傳訊,故被稱為對話模式傳訊。
當用戶欲傳送大量之分頁模式訊息時會產生問題。SIP MESSAGE方法可使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使用者資料封包協定)或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定)傳送。TCP提供穩定之傳送方法並適於大量訊息時使用,但是於SIP MESSAGE方法中並未保證皆以TCP傳送。假如使用UDP以傳送大量訊息,大於UDP最大大小之封包則被片段處理並且可能不會以正確之次序到達接收方。此外,即使可保證以TCP傳送,關於擁擠控制之問題依然存在。由於SIP MESSAGE方法為SIP對話控制傳訊之一部份,其訊息之傳送與接收就如同於SIP傳訊一般,使用幾乎相同之資源。對用戶終端裝置而言,此代表實際之SIP傳訊可因用戶終端裝置傳送或接收大量訊息而被阻塞。上述提及之SIP傳訊資源可例如為一般用途之PDP(Packet Data Protocol;封包資料協定)上下文或假使為GERAN(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SM/EDGE無線存取網路)及/或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MTS地面無線存取網路)系統之專屬傳訊PDP上下文等。於其他系統,資源可例如為以傳訊目的而被保留及/或專屬頻寬等。除了SIP傳訊被阻塞之外,也會產生關於SIP代理器之負載之問題。傳統上由於分頁模式訊息係使用SIP MESSAGE方法,而所有使用SIP MESSAGE方法之訊息係透過SIP代理器傳送。所以,透過SIP代理器傳送之大大小分頁模式訊息可引起SIP代理器之服務效能降低,從而導致所有SIP傳訊之阻塞結果及降低SIP網路之總體效能。因此,SIP MESSAGE方法並不適於大大小訊息使用。
當訊息大小達到某種程度之界限時,可使用MSRP機制取代SIP MESSAGE方法以作為一種解決方案。然而,MSRP機制係用於對話模式傳訊服務,並非用於分頁模式傳訊。此外,所接收之訊息分頁模式訊息可能會延緩並被儲存於訊息收件匣,以供用戶於方便時刻讀取,但是於對話模式傳訊,所接收之訊息係由用戶終端裝置所開啟並顯示於用戶以使對話容易進行。因此,以接收方之角度來說,當使用MSRP機制時係不會 接收到分頁模式之訊息。
發明概要
本發明之目的乃在提供解決上述所提及問題之方法及實施該方法之設備。本發明之目的可藉於本發明之獨立項申請專利範圍所敘述之方法、用戶終端裝置及伺服器而達成。本發明之實施例亦揭露於本發明之獨立項申請專利範圍。
本發明係根據瞭解問題之癥結並藉由指出使用對話模式(聊天類型)傳訊機制傳送之訊息是否為分頁模式訊息並且當訊息回應為分頁模式訊息時,做出猶如係使用分頁模式機制或者係依專為此分頁模式訊息特別定義之操作指示接收該訊息,而解決問題。所謂藉由對話模式係指使用例如MSRP之協定以交換連續之訊息。所謂藉由分頁模式係指每一個訊息為於協定層中之獨立異動,換言之,協定層中隨後之即時訊息係與前一個即時訊息無關。
本發明之優點為藉由使用指示,即使分頁模式訊息係以對話模式訊息傳送,其仍可被當作分頁模式訊息接收。另一個優點為可避免由於大量訊息而產生之SIP傳訊阻塞。
1‧‧‧通訊系統
2、2’‧‧‧用戶終端裝置
3‧‧‧網路
21‧‧‧使用者介面
22‧‧‧應用程式
23‧‧‧記憶體
24‧‧‧資料收發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顯示為簡化之系統架構;圖2為圖示說明依本發明實施例之用戶終端裝置於傳送模式之功能之流程圖;圖3及圖4為圖示說明依本發明實施例之用戶終端裝置於接收模式之功能之流程圖;圖5A至5D為圖示說明依本發明實施例之SIP INVITE之範例;圖6、圖7、圖8及圖9為圖示說明依本發明實施例之傳訊。
茲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
本發明中所提出實施例乃係示範例。雖然本發明中可能會參考〝某一〞,〝一個〞或〝一些〞實施例,然而並未代表其皆參考相同之實施例、或代表其特點只適用於單一實施例。亦可結合不同實施例之單一特點,進而成為另外之實施例。
本發明係適用於任何之用戶終端裝置、伺服器及/或任何之通訊系統,或可被用戶終端裝置使用與提供傳訊服務(亦即,自一實體至另一實體間,使用訊息格式以近似即時方式傳送資料或傳送至郵件信箱)之任何不同通訊系統之組合。其訊息格式與資料類型係沒有界限。資料可為文字、聲音、視訊剪輯及多媒體等。通訊系統可為固定式通訊系統、或無線通訊系統、或同時使用固定式網路與無線網路之通訊系統等。通訊系統及終端裝置之規格中所使用之協定,尤其是使用於無線通訊之協定,可說是發展快速。這些發展可能需要對本發明做額外之變更。因此,本發明中所有之用詞與表達必須是被廣泛地解讀,並且其係用以闡述本發明,不該因其字面上之意義而對本發明有所侷限。
接下來對於本發明之敘述,將以使用SIP及MSRP之非常簡化之系統環境,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系統環境範例,然而本發明並未侷限於此系統環境。此外,對於通訊系統、及例如代理器之中間節點、及其他使用SIP與MSRP之上一級或下一級之協定或相等之協定,與本實際發明並未相關,需有適切之瞭解與認知。因此,本發明無須對其加以詳述。本發明主要係關於在應用層上傳送之訊息。
圖1為高度簡化之系統架構,其只顯示通訊系統1,兩個用戶終端裝置UT 2、2’,網路3。對於熟練本技術之人來說,該系統顯而易見亦包含其他裝置、例如即時傳訊伺服器之系統實體、功能、與結構。然而此處無須對其加以詳述。
用戶終端裝置2、2’乃係使用戶得以直接或經由電腦系統與通訊系統互動之一個設備或裝置。用戶終端裝置係向用戶呈現資訊並使用戶得以輸入資訊,亦即,用戶終端裝置為特定通訊之終止點。換言之,用戶終端裝置2、2’可為支援傳訊之節點或主機並且當有存取網路(未顯示於圖1)時可經由此存取網路與網路系統通訊。用戶終端裝置2、2’可為例 如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之非行動裝置,而經由無線或固定連線連接至網路3。用戶終端裝置2、2’可例如為支援傳訊之無線行動終端裝置、作為服務平台及支援載入與執行不同服務相關功能之多重服務終端裝置、可連接至網路(經由可能之存取網路)之膝上型PC、可連接至網路(經由可能之存取網路)之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器)之類等。
用戶終端裝置2包含至少一個可使用戶產生及/或讀取訊息之UI(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21、一個或多個傳訊Appl(Application;應用程式)22、至少可用以暫時儲存所接收之分頁模式類型訊息之Mem(Memory;記憶體)23(或者用戶終端裝置被安排必須存取記憶體)、用以傳送與接收通訊訊息之TRx(Transceiver;資料收發器)24。
傳訊應用程式22可為組構之軟體應用程式,以實施依本發明所提出之功能。舉例而言,可藉由更新相等之傳訊應用程式,或藉由在終端裝置增加新傳訊應用程式實現其功能。
圖2之流程圖,為依本發明實施例圖示說明於傳送模式之用戶終端裝置之功能。於圖2之範例中,係假設用戶總是以相似之方法產生分頁模式訊息,並係假用戶終端裝置在關於訊息方面係選擇使用該方法/機制。
圖2始於當用戶已經產生分頁模式訊息時,經由使用者介面提出向接收器傳送訊息之指示(步驟201)。換言之,於步驟201,用戶終端裝置接收到〝傳送訊息至此位址〞之指令。為回應該指令,於步驟202,用戶終端裝置決定訊息之大小。於步驟203,用戶終端裝置檢查訊息之大小是否超過預定之大小界限。舉例而言,預定之大小界限係可由使用之服務協定、用戶、或操作者定義,或者可在終端裝置預先組構該預定之大小界限。最好該預定之大小界限係對應於符合傳輸協定訊息之大小。然而,對於本發明來說,此預定之大小界限之數值及其設定之方法乃係無足輕重。於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甚至有可能使用MSRP機制或相等之機制傳送所有分頁模式訊息而不管其分頁模式訊息大小。舉例而言,可因操作者不被允許使用分頁模式之故,用戶終端裝置可預先組構為總是使用對話模式。
假如訊息之大小未達到界限(步驟203),於步驟204,用戶終端裝置使用SIP MESSAGE方法傳送內容。
依本發明,假如訊息之大小達到界限(步驟203),於步驟205,用戶終端裝置使用MSRP機制傳送帶有分頁模式指示器之訊息。根據所實施之方式不同,用戶終端裝置於MSRP所傳送之分頁模式訊息,可增加或不增加資訊於實際訊息大小上。實際傳送訊息之流程將於圖6、圖7及圖8做更進一步之圖示說明。
於本發明之某一實施例,用戶必須從下列3個選項中選擇其一:小型之分頁模式訊息(其大小係較小於或等於預定之大小界限)、其他分頁模式訊息、對話(聊天)訊息,並且當用戶選擇其他分頁模式訊息時,則使用對話模式傳訊機制傳送帶有分頁模式指示器之訊息。
圖3之流程圖,為依本發明實施例圖示說明於接收模式之用戶終端裝置之功能。於圖3之範例,係假設不傳送訊息實際大小之資訊。為清楚表達此範例之故,另外所做之假設為用戶終端裝置具有足夠之閒置記憶體以供接收訊息之用,及假設用戶終端裝置係被組構為接收分頁模式訊息。至於當訊息大於閒置記憶體時將會如何乃係根據接收方之終端裝置之實施方法而定,其與本發明無關。舉例而言,當終端裝置無足夠之閒置記憶體時可拒絕對話之請求,或者可接受對話之請求但當記憶體用完時則終止對話。
為回應接收SIP INVITE(MSRP)(步驟301),於步驟302,用戶終端裝置檢查SIP INVITE(MSRP)之目的是否為了分頁模式訊息。假如係為分頁模式訊息,於步驟303,用戶終端裝置建立對話;於步驟304,用戶終端裝置接收訊息;於步驟305,用戶終端裝置儲存訊息;於步驟306,用戶終端裝置釋放對話。隨後或同時,於步驟307,用戶終端裝置通知用戶已經完成訊息之接收。用戶則可於稍後讀取訊息。換言之,用戶終端裝置對用戶之作用乃係使訊息猶如透過SIP MESSAGE方法而接收。
假如SIP INVITE(MSRP)之目的係為了聊天(亦即,為了對話模式傳訊)而非為了分頁模式訊息(步驟302),於步驟308,用戶終端裝置建立對話;於步驟309,用戶終端裝置顯示對話直到對話結束為止。
接收方之用戶終端裝置可被組構拒絕所有分頁模式訊息,如此一來則不會建立對話,而傳送拒絕以取代步驟303至步驟307。
接收方之用戶終端裝置可被組構例如轉送分頁模式訊息之請求至另一終端裝置、或至網路電子郵件收件匣之類等,如此一來則不會建立對話,而轉送請求以取代步驟303至步驟307。此狀況之範例將於圖7及圖8做圖示說明。即使所有分頁模式訊息被轉送並儲存於別處,以及用戶必須藉由其他終端裝置讀取訊息,負責轉送之終端裝置仍須提供分頁模式訊息傳訊。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於接收訊息之後才執行檢查(亦即,步驟302係於步驟304之後執行,並且於檢查之後繼續步驟305或步驟308流程)。
圖4之流程圖,為依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圖示說明於接收模式之用戶終端裝置之功能。於圖4之範例,係假設於訊息實際大小中已有資訊存在。如同與上述圖3一般,為清楚表達此範例之故,另外所做之假設為用戶終端裝置具有足夠之閒置記憶體以供接收訊息之用,及假設用戶終端裝置係被組構為接收分頁模式訊息。其解釋與上述圖3亦相同故無須重複說明。
為回應接收SIP INVITE(MSRP)(步驟401),於步驟402,用戶終端裝置檢查SIP INVITE(MSRP)之目的是否為了分頁模式訊息。假如係為分頁模式訊息,於步驟403,用戶終端裝置通知用戶有關訊息之大小。假如用戶接受訊息(步驟404),於步驟405,用戶終端裝置建立對話;於步驟406,用戶終端裝置接收訊息;於步驟407,用戶終端裝置儲存訊息;用戶則可於稍後讀取訊息。接下來,於步驟408,用戶終端裝置釋放對話。換言之,用戶終端裝置對用戶之作用乃係使訊息猶如透過SIP MESSAGE方法而接收。於此範例,因為係假設用戶藉由接受訊息之傳送即表示收到有關訊息之通知,故用戶終端裝置並未通知用戶有關訊息之接收。然而,於另一實施例中,用戶裝置亦可被組構為向用戶通知訊息之接收。
假如用戶不接受訊息(步驟404),於步驟409,用戶終端裝置拒絕對話之建立。於另一實施例中,用戶終端裝置可轉送對話之建立以 取代拒絕,因此訊息係被儲存於網路並可於稍後再取回。此狀況之範例將於圖7及圖8做圖示說明。
假如SIP INVITE(MSRP)係為了聊天(亦即,為了對話模式傳訊)而非為分頁模式訊息(步驟402),於步驟410,用戶終端裝置建立對話;於步驟411,用戶終端裝置顯示對話直到對話結束為止。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用戶終端裝置係被組構為接受未超過預定之大小界限之訊息,以取代詢問用戶是否接受訊息(亦即,取代步驟403)。舉例而言,預定之大小界限可由操作者、用戶終端裝置製造商、及/或用戶定義。
接下來,將於圖5至圖8以範例對傳訊做更進一步之圖示說明,該傳訊係使用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對話描述協定)初始對話並於TCP之上使用MSRP以傳送實際之內容,然而本發明並未侷限於此些範例。另外有關於此些範例所做之假設為接收方之用戶終端裝置係不能拒絕訊息。假如有需要,可參考附於此處之http://www.ietf.org/intemet-drafts/draft-ietf-simple-message-sessions-10.txt網頁,找到更進一步之資訊。然而使用何種協定於本發明來說乃係無足輕重,而上述所提之協定僅為舉例。例如,可使用其他提議/應答(offer-answer)機制協定以取代SDP,亦可使用其他如SCTP(Signaling Common Transport Protocol;傳訊之公共傳輸協定)等受壅塞控制(congestion-controlled)之協定以取代TCP。
圖5A至5D為圖示說明對話模式之訊息如何指示其對話模式邀請之目的係為了分頁模式訊息。
於圖5A之實施例,係藉由m列與參數5-2 a=max-size之組合以指示分頁模式之訊息。其中m列含有新分頁模式指示器5-1(m=message 9 msrp page-mode),而參數5-2 a=max-size係指出訊息之實際大小(a=max-size:actual size)。
於圖5B之實施例,係藉由m列與參數5-3 a=actual-size之組合以指示分頁模式之訊息。其中m列含有新分頁模式指示器5-1(m=message 9 msrp page-mode),而參數5-3 a=actual-size係指出訊息之實 際大小(a=actual-size:actual size)。於此實施例中,參數a=max-size係指示訊息大小之最大值。
於圖5C之實施例,係藉由參數5-3 a=actual-size以指出訊息之實際大小(a=actual-size:actual size)。當參數之數值非為0時,其係暗指訊息為分頁模式之訊息,或反之亦然。於此實施例中,m列之資訊係指示使用MSRP,而參數a=max-size係指示訊息大小之最大值。
於圖5D之實施例,係藉由含有新分頁模式指示器5-1之m列以指示分頁模式之訊息(m=message 9 msrp page-mode)。於此實施例中,參數a=max-size係指示訊息大小之最大值,並且不需要額外之參數a。
於圖6之傳訊圖解表中,雖然有一個或多個中繼點涉及傳訊,但僅顯示2個終端點間之傳訊。圖6係圖示說明當接收方(或更精確來說,正於接收方之用戶終端設備上通信中之客戶)接受訊息之傳訊。圖6始於Alice欲傳送訊息至Bob之時間點。於時間點6-1,Alice端之用戶終端設備UT1(或更精確來說,正於UT1上通信中之客戶)檢測分頁模式訊息已經被使用對話模式機制傳送(於圖2中已將時間點6-1予以詳述)。因此,UT1傳送帶有PMI(Page-Mode Indication;分頁模式指示)之對話邀請訊息6-2至Bob端之用戶終端設備UT2。訊息6-2最好係為如圖5A至5D中所圖示說明之任一訊息。為回應訊息6-2之接收,於時間點6-3,UT2檢測訊息乃係為了分頁模式訊息之對話模式邀請訊息,然後UT2藉由傳送訊息6-4表示接受邀請。UT1藉由傳送訊息6-5表示確認訊息6-4之接收,然後UT1以對話模式訊息6-6傳送分頁模式訊息之實際內容。為回應內容之接收,於時間點6-7,UT2儲存該內容,故Bob可於稍後讀取。如圖3及圖4所述,UT2亦可通知Bob有關於內容之接收。為回應內容之接收,UT2亦藉由傳送對話模式確認之訊息6-8,以確認其接收。於圖6之實施例中,為回應訊息6-8接收之確認,傳送方之用戶終端設備UT1係被組構藉由傳送訊息6-9至UT2以終止對話,然後UT2則傳送訊息6-10以確認其對話之終止。
於圖7之傳訊圖解表中,雖然有一個或多個中繼點涉及傳訊,但僅顯示於2個終端點間透過接收方終端點及時傳訊伺服器之傳訊。圖7係圖示說明當接收方(或更精確來說,正於接收方之用戶終端設備上通 信中之客戶)並未接受訊息但要求儲存訊息於網路以便於稍後取回之傳訊。圖7始於Alice欲傳送訊息至Bob之時間點。於時間點7-1,Alice端之用戶終端設備UT1(或更精確來說,正於UT1上通信中之客戶)檢測分頁模式訊息已經被使用對話模式機制傳送(於圖2中已將時間點7-1予以詳述)。因此,UT1透過伺服器傳送帶有PMI之對話邀請訊息7-2至Bob端之用戶終端設備UT2。訊息7-2最好係為如圖5A至5D中所圖示說明之任一訊息。為回應訊息7-2之接收,於時間點7-3,UT2檢測訊息乃係為了分頁模式訊息之對話模式邀請訊息。基於某些理由,UT2並未接受分頁模式訊息但傳送重新導向訊息7-4至伺服器。重新導向訊息之其中一個範例為可含有如何處理訊息之資訊之SIP 302〝Moved Temporarily〞訊息。然而有關如何執行重新導向、執行重新導向所使用之何種協定、及所被授與之指令/資訊係與本發明無關。其他之範例包括使用例如SIP PUBLISH、SIP OPTION之類等SIP協定(亦即,所謂之SIP REGISTER能力),或使用XCAP(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Configuration Access Protocol;XML配置存取協定)之獨立異動利用。如圖3及圖4所述,UT2亦可通知Bob有關於訊息之接收。
於此實施例中,伺服器(或更精確來說,back-to-back用戶代理器)接受替代服務之提議,並因而伺服器假設其本身為終端點對話及藉由傳送訊息7-5表示接受初始邀請。UT1藉由傳送訊息7-6至伺服器表示確認訊息7-5之接收,然後UT1以對話模式訊息7-7傳送分頁模式訊息之實際內容至伺服器。為回應內容之接收,於時間點7-8,伺服器儲存該內容,故Bob可於稍後讀取。為回應內容之接收,伺服器亦藉由傳送對話模式確認之訊息7-9,以確認其接收。於圖7之實施例中,為回應訊息7-9接收之確認,傳送方之用戶終端設備UT1係被組構藉由傳送訊息7-10至伺服器以終止對話,然後伺服器則傳送訊息7-11以確認其對話之終止。然後,Bob可於稍後讀取訊息內容,但有關讀取之實施係與本發明無關故不在此處詳述。
於圖8之傳訊圖解表中,雖然有一個或多個中繼點涉及傳訊,但僅顯示於2個終端點間透過接收方終端點及時傳訊伺服器之傳訊。圖8係圖示說明當接收方(或更精確來說,正於接收方之用戶終端設備上通信中之客戶)並未接受訊息但要求於網路上之GW(Gateway;閘道器)儲存 訊息以便於稍後取回之傳訊。圖8始於Alice欲傳送訊息至Bob之時間點。於時間點8-1,Alice端之用戶終端設備UT1(或更精確來說,正於UT1上通信中之客戶)檢測分頁模式訊息已經被使用對話模式機制傳送(於圖2中已將時間點8-1予以詳述)。因此,UT1透過伺服器傳送帶有PMI之對話邀請訊息8-2至Bob端之用戶終端設備UT2。訊息8-2最好係為如圖5A至5D中所圖示說明之任一訊息。為回應訊息8-2之接收,於時間點8-3,UT2檢測訊息乃係為了分頁模式訊息之對話模式邀請訊息。基於某些理由,UT2並未接受分頁模式訊息但傳送重新導向訊息8-4至伺服器,該傳送重新導向訊息則會指出應該轉送訊息至GW(於圖7中已將重新導向訊息予以詳述)。如圖3及圖4所述,UT2亦可通知Bob有關於訊息之接收。
於此實施例中,伺服器(或更精確來說,back-to-back用戶代理器)根據訊息8-4之指示產生向GW之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統一資源識別符)之新請求,並於訊息7-5中傳送該請求。請求最好係為不帶有PMI之對話模式邀請。GW藉由傳送訊息8-6表示接受初始邀請。UT1藉由傳送訊息8-7至GW表示確認訊息8-6之接收,然後UT1以對話模式訊息8-8傳送分頁模式訊息之實際內容至GW。為回應內容之接收,於時間點8-9,GW儲存該內容,故Bob可於稍後讀取。為回應內容之接收,GW亦藉由傳送對話模式確認之訊息8-10,以確認其接收。於圖8之實施例中,為回應訊息8-10接收之確認,傳送方之用戶終端設備UT1係被組構藉由傳送訊息8-11至GW以終止對話,然後GW則傳送訊息8-12以確認其對話之終止。然後,Bob可於稍後讀取訊息內容,但有關讀取之實施係與本發明無關故不在此處詳述。
圖9係為依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傳訊圖示說明,於此實施例中,及時傳訊伺服器亦被組構為可檢測指示。及時傳訊伺服器可為獨立伺服器,或可為位於包含一個或多個伺服器組件之網路節點中之某個伺服器組件。於圖9所示之實施例中,係假設接收方(UT2)位於無法到達之範圍,或假設根據哪一個接收方之分頁模式訊息該被儲存於接收方網路電子郵件收件匣(於本範例,其係位於伺服器)之組態已經完成。此組態亦可係為網路組態。於圖9之傳訊圖解表中,雖然有一個或多個中繼點涉及傳訊,但僅 顯示傳送方終端點UT1與接收方終端點之及時傳訊伺服器間之傳訊。圖9始於Alice欲傳送訊息至Bob之時間點。於時間點9-1,Alice端之用戶終端設備UT1(或更精確來說,正於UT1上通信中之客戶)檢測分頁模式訊息已經被使用對話模式機制傳送(於圖2中已將時間點9-1予以詳述)。因此,UT1透過伺服器傳送帶有PMI之對話邀請訊息9-2至Bob端之用戶終端設備UT2。訊息9-2最好係為如圖5A至5D中所圖示說明之任一訊息。為回應訊息9-2之接收,於時間點9-3,伺服器(或更精確來說,back-to-back用戶代理器)檢測訊息乃係為了分頁模式訊息之對話模式邀請訊息,並且從而檢查Bob端(亦即UT2)分頁模式訊息之組態。由於該組態顯示分頁模式訊息係被儲存以供稍後取回,故伺服器假設其本身為終端點對話及藉由傳送訊息9-4表示接受邀請。UT1藉由傳送訊息9-5至伺服器表示確認訊息9-4之接收,然後UT1以對話模式訊息9-6傳送分頁模式訊息之實際內容至伺服器。為回應內容之接收,於時間點9-7,伺服器儲存該內容,故Bob可於稍後讀取。於本發明之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訊息可被儲存於另外之網路節點或遠端之資料庫、或轉送至GW。為回應內容之接收,伺服器亦藉由傳送對話模式確認之訊息9-8,以確認其接收。於圖9之實施例中,為回應訊息9-8接收之確認,傳送方之用戶終端設備UT1係被組構藉由傳送訊息9-9至伺服器以終止對話,然後伺服器則傳送訊息9-10以確認其對話之終止。然後,Bob可於稍後讀取訊息內容,但有關讀取之實施係與本發明無關故不在此處詳述。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接收方之及時傳訊伺服器係用於決定是否需轉送對話請求,或於訊息大小、接收方終端裝置能力、及/或網路承載之立場上,假設其本身為終端點。
依據圖9之另一實施例,用戶可擁有根據何種使用對話模式機制傳送之分頁模式訊息該被儲存於網路電子郵件收件匣並通知用戶,而將使用分頁模式機制傳送之分頁模式訊息轉送給用戶之組態。
於圖2、3、4、6、7、8、及9所顯示之步驟、時間點、及傳訊之訊息,並非絕對依時間先後排列順序並且一些步驟/時間點可被同時地執行,或以不同於所提供之順序而執行。此外,亦可執行另外之功能於 不同步驟/時間點之間,或於某一步驟/時間點中。亦可省略執行一些步驟/時間點,或步驟/時間點之某一部分。於本發明所顯示之傳訊訊息僅係為範例,甚至為了傳送相同資訊其可包含數個獨立之訊息。此外,訊息亦可含有其他資訊。訊息及步驟/時間點亦可自由組合或分割成數個部分。另外,名稱、類型、使用之協定、及/或訊息之內容亦可與本發明之敘述不同。
儘管本發明對於通訊(亦即,檔案傳送及呼叫)提出其係為一對一通訊之假設,然而對熟悉本領域之人員來說通訊之定義亦可為一對多通訊。
上述所提之實施例或其部分係可組合以產生本發明更好之實施例。
執行本發明功能之用戶終端裝置、其他相等之裝置及/或伺服器或相等之伺服器組件,不僅包括先前技術之裝置亦包括以前述方法傳送及/或接收分頁模式訊息之裝置。現行之網路節點與包含處理器及記憶體係之用戶終端裝置,係可依本發明而利用其功能。為實施本發明而需要之所有修改與組態,係可當作例行程序執行。該例行程序可以新增或更新後之軟體例行程序、應用電路(ASIC)、及/或可程式化電路實施。
為技術之發展,對熟悉本領域之人員來說本發明所提之概念可依不同方式實施。然而,本發明及其實施例並未侷限於上述所提之範例,故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範圍內仍可作諸多變更及修飾。
6-1‧‧‧使用對話模式傳送之分頁模式訊息
6-3‧‧‧檢測分頁模式訊息
6-7‧‧‧儲存

Claims (58)

  1. 一種用於分頁模式訊息之傳送方法,該方法包含:藉由一裝置使用一對話模式傳訊機制傳送帶有指示之分頁模式訊息,其中該指示指出一對話模式係供作該分頁模式訊息;藉由訊息對話中繼協定建立用以攜載該分頁模式訊息之一對話。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傳送步驟包含該裝置回應該分頁模式訊息超出一預定界限之一大小而傳送該分頁模式訊息。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對話初始協定產生該對話。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該裝置傳送一邀請訊息,其中指出該訊息作為一分頁模式訊息之該指示係被插入該邀請訊息之標頭。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邀請訊息包含具有一提議之一請求訊息。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提議包含一對話描述協定提議。
  7. 如請求項4之方法,進一步包含:接收對該邀請訊息之一回應,其中該回應包含一200”OK”訊息。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回應包含一應答。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於該應答中包含一對話描述協定應答。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該裝置傳送在一對話模式訊息中之該分頁模式訊息的內容。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建立該對話作為一非聊天對話。
  1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對話在訊息傳遞一完成後被釋 出。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傳送一SIP BYE請求以終止該對話。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一接收到該SIP BYE請求之回應後釋放該對話。
  15. 一種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及至少一包括用於一或多個程式之電腦程式碼之記憶體,該至少一處理器、該至少一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被組配來致使該裝置去進行至少以下步驟:使用一對話模式傳訊機制傳送帶有一指示之訊息,其中該訊息指出一對話模式係供作分頁模式訊息;藉由訊息對話中繼協定建立用以攜載該分頁模式訊息之一對話。
  1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裝置回應該分頁模式訊息之大小超出一預定界限而傳送該分頁模式訊息。
  17. 如請求項15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使用對話初始協定建立該對話。
  18.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致使該裝置進一步來傳送一邀請訊息,其中指出作為一分頁模式之該訊息之該指示係被插入該邀請訊息之一標頭。
  19. 如請求項18之裝置,其中該邀請訊息包含具有一提議之一請求訊息。
  20. 如請求項19之裝置,其中該提議包含一對話描述協定提議。
  21. 如請求項18之裝置,其中致使該裝置係進一步去接收對該邀請訊息之一回應,其中該回應係一200”OK”。
  22.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該回應包含一應答。
  23. 如請求項22之裝置,其中該應答包含一對話描述協定應答。
  24.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去傳送在一對話模式訊息中之該分頁模式訊息的內容。
  25.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去建立該對話作為一非聊天對話。
  2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對話在該訊息傳遞一完成後被釋出。
  27. 如請求項26之裝置,其中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去傳送一SIP BYE訊息以終止該對話。
  28. 如請求項27之裝置,其中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在一接收到對該SIP BYE訊息之一回應後去釋放該對話。
  29. 一種用以接收一分頁模式訊息之方法,該方法包含:藉由一裝置接收包含一對話模式請求訊息之一請求;驗證該對話模式請求訊息,包括一指出一對話模式係供作一分頁模式訊息之指示;建立一對話去接收該分頁模式訊息,或拒絕該請求。
  30.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分頁模式訊息包含一大容量訊息。
  31.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因未有足夠資源而拒絕該請求。
  32.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傳送一回應訊息作為該請求之一回應。
  33. 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中該回應訊息包含一200“OK”訊息。
  34. 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中該回應包含一對話描述協定應答。
  35.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對話模式請求訊息包含一邀請訊息。
  36. 如請求項35之方法,進一步包含:接收一對話描述協定提議。
  37.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在該對話期間接收該 分頁模式訊息之內容。
  38. 如請求項37之方法,其中該內容係被插入於一訊息之一標頭中。
  39.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該訊息包含一訊息對話中繼協定訊息。
  40. 如請求項39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傳送一回應訊息確認接收到該訊息對話中繼協定訊息,其中該回應訊息包含一200 OK訊息。
  41.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建立一非聊天對話。
  42. 如請求項29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在一接收到一釋放請求訊息後釋放該對話。
  43. 如請求項42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傳送一200 OK訊息以釋放該對話。
  44. 一種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及至少一包括用於一或多個程式之電腦程式碼之記憶體,該至少一處理器、該至少一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被組配來致使該裝置去進行至少以下步驟:接收包含一對話模式請求訊息之一請求;驗證該對話模式請求訊息,包括一指出一對話模式係供作一分頁模式訊息之指示;建立一對話去接收該分頁模式訊息,或拒絕該請求。
  45. 如請求項44之裝置,其中該分頁模式訊息包含一大容量訊息。
  46. 如請求項44之裝置,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因未有足夠資源而拒絕該請求。
  47. 如請求項44之裝置,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去傳送一回應訊息回應該請求。
  48. 如請求項47之裝置,其中該回應訊息包含一200“OK”訊息。
  49. 如請求項47之裝置,其中該回應包含一對話描述協定應答。
  50. 如請求項44之裝置,其中該對話模式請求訊息包含一邀請訊息。
  51. 如請求項50之裝置,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去接收一對話描述協定提議。
  52. 如請求項44之裝置,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在該對話期間去接收該分頁模式訊息之該內容。
  53. 如請求項52之裝置,其中該內容係被插入於一訊息之一標頭中。
  54. 如請求項53之裝置,其中該訊息包含一訊息對話中繼協定訊息。
  55. 如請求項53之裝置,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去發送一回應確認接收到該訊息,其中該回應訊息係200 OK訊息。
  56. 如請求項44之裝置,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去建立一非聊天對話。
  57. 如請求項44之裝置,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在一接收到一釋放請求訊息後釋放該對話。
  58. 如請求項57之裝置,致使該裝置進一步去傳送一200 OK訊息及釋放該對話。
TW102110648A 2005-06-06 2006-06-01 Page-mode messaging TWI56104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55288A FI20055288A0 (fi) 2005-06-06 2005-06-06 Yksittäinen sanomanvälity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574A true TW201330574A (zh) 2013-07-16
TWI561044B TWI561044B (en) 2016-12-01

Family

ID=347784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9321A TWI397298B (zh) 2005-06-06 2006-06-01 分頁模式之傳訊方法
TW102110648A TWI561044B (en) 2005-06-06 2006-06-01 Page-mode messaging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9321A TWI397298B (zh) 2005-06-06 2006-06-01 分頁模式之傳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3) US7835345B2 (zh)
EP (2) EP1889424B1 (zh)
JP (3) JP4733181B2 (zh)
KR (1) KR100938826B1 (zh)
CN (2) CN103023868B (zh)
AU (1) AU2006256687B2 (zh)
BR (1) BRPI0612048A8 (zh)
CA (1) CA2609958C (zh)
ES (1) ES2657498T3 (zh)
FI (1) FI20055288A0 (zh)
IL (2) IL187751A (zh)
MX (1) MX2007015286A (zh)
MY (1) MY144805A (zh)
PL (1) PL1889424T3 (zh)
RU (1) RU2410843C2 (zh)
TW (2) TWI397298B (zh)
UA (1) UA90144C2 (zh)
WO (1) WO2006131597A1 (zh)
ZA (1) ZA200710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055288A0 (fi) 2005-06-06 2005-06-06 Nokia Corp Yksittäinen sanomanvälitys
CN1794722B (zh) * 2005-09-19 201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离线消息发送方法以及即时消息服务器
TW200733754A (en) * 2006-02-27 2007-09-01 Benq Corp Method f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phone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070286361A1 (en) * 2006-05-26 2007-12-13 Whaleback Systems Corporation Sending A Page
CN101207577B (zh) * 2006-12-19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系统间的互连方法及消息互连网关
US8386616B2 (en) 2007-11-16 2013-0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retrieving information from a notifying node of SIP/IMS network to a watcher client
FR2936386B1 (fr) * 2008-09-25 2011-09-16 Alcatel Lucent Procede pour commander au moins une fonction d'un client de messagerie instantanee
US9712467B2 (en) * 2014-02-28 2017-07-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terative method to successfully send large electronic messages
EP3235189B1 (en) * 2014-12-19 2019-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gotiation of message chunk size for message session relay protocol se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228859T2 (de) * 1991-12-12 1999-08-26 Nec Corp Mobiles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zentraler Funkrufstation zum Anruf von mobilen Teilnehmern durch Basisstationen
US6564261B1 (en) * 1999-05-10 2003-05-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tributed system to intelligently establish sessions between anonymous users over various networks
US6430604B1 (en) * 1999-08-03 2002-08-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chnique for enabling messaging systems to use alternative message delivery mechanisms
DE60041240D1 (de) * 2000-01-26 2009-02-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Server und Anordnung in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
GB0006464D0 (en) * 2000-03-18 2000-05-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p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30016639A1 (en) 2001-07-19 2003-01-23 Ericsson Inc.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messages to a mobile terminal in data mode
US7043266B2 (en) * 2002-02-04 2006-05-09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ly reducing call-setup latency through management of paging frequency
US7260601B1 (en) * 2002-06-28 2007-08-21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edia programs
US7020440B2 (en) * 2002-12-13 2006-03-28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SIP based paging scheme
US7894377B2 (en) * 2002-12-31 2011-02-22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oup communications
US7366780B2 (en) * 2002-12-31 2008-04-29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sessions between endpoint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888426B1 (ko) * 2003-05-10 2009-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멀티미디어 방송/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를 위한 제어 메시지 송수신방법
JP2005045587A (ja) * 2003-07-23 2005-02-17 Nec Saitama Ltd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おける表示制御方法
TWI225740B (en) * 2003-10-06 2004-12-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High-speed separating H.323 packet method
AU2003304676A1 (en) * 2003-12-05 2005-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two terminals
GB0328906D0 (en) 2003-12-12 2004-01-14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Chemical compounds
US7672255B2 (en) * 2004-04-05 2010-03-02 Oomble, Inc.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conferencing method and system
US20060069986A1 (en) 2004-09-30 2006-03-30 William Sandov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editor
SE0402396D0 (sv) * 2004-10-05 2004-10-0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efresh of cached terminal capabilities data
US7725553B2 (en) * 2004-11-16 2010-05-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ixed massaging mode for multiple points of presence
WO2006056239A1 (en) * 2004-11-29 2006-06-01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denial of service situations
FI20055288A0 (fi) 2005-06-06 2005-06-06 Nokia Corp Yksittäinen sanomanvälity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A90144C2 (ru) 2010-04-12
KR100938826B1 (ko) 2010-01-26
JP4733181B2 (ja) 2011-07-27
EP1889424B1 (en) 2017-11-15
EP3300313A1 (en) 2018-03-28
AU2006256687B2 (en) 2010-08-26
US8351423B2 (en) 2013-01-08
KR20080025382A (ko) 2008-03-20
US20060274728A1 (en) 2006-12-07
IL187751A (en) 2012-01-31
TWI561044B (en) 2016-12-01
BRPI0612048A2 (pt) 2010-10-13
RU2410843C2 (ru) 2011-01-27
EP3300313B1 (en) 2021-01-20
TWI397298B (zh) 2013-05-21
ES2657498T3 (es) 2018-03-05
JP2008546335A (ja) 2008-12-18
FI20055288A0 (fi) 2005-06-06
JP2011109682A (ja) 2011-06-02
PL1889424T3 (pl) 2018-03-30
JP2013012230A (ja) 2013-01-17
IL187751A0 (en) 2008-04-13
US7835345B2 (en) 2010-11-16
CA2609958A1 (en) 2006-12-14
US20130094503A1 (en) 2013-04-18
MX2007015286A (es) 2008-02-22
US20110110365A1 (en) 2011-05-12
BRPI0612048A8 (pt) 2016-04-12
CN101223746A (zh) 2008-07-16
MY144805A (en) 2011-11-15
EP1889424A1 (en) 2008-02-20
EP1889424A4 (en) 2013-10-23
TW200708017A (en) 2007-02-16
US9288174B2 (en) 2016-03-15
RU2007144490A (ru) 2009-07-20
JP5135421B2 (ja) 2013-02-06
IL216991A0 (en) 2012-01-31
CA2609958C (en) 2015-01-20
ZA200710540B (en) 2008-10-29
WO2006131597A1 (en) 2006-12-14
CN103023868A (zh) 2013-04-03
JP5504315B2 (ja) 2014-05-28
CN101223746B (zh) 2012-11-28
CN103023868B (zh) 2016-06-22
AU2006256687A1 (en) 2006-12-14
IL216991A (en) 2015-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04315B2 (ja) ページモードメッセージング
US7805532B2 (en) Platform for interoperability
USRE45671E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session for mess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nverged IP messaging service client and short messaging service client
US71070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pport services in push to talk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US79918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instant message disposition notification request and response in a converged-IP messaging service and system thereof
US20100077057A1 (en) File Transfer in Conference Services
US9426108B2 (en) Method for storing conversation upon user's request in CPM system, and system thereof
KR20120117979A (ko) 대화 중에 복수의 통신 양식을 전송하는 것
EP216005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essaging
US20090168778A1 (en) Extend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WO200902895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plified exchange of mess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