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0325A -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0325A
TW201320325A TW100140980A TW100140980A TW201320325A TW 201320325 A TW201320325 A TW 201320325A TW 100140980 A TW100140980 A TW 100140980A TW 100140980 A TW100140980 A TW 100140980A TW 201320325 A TW201320325 A TW 2013203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light
layer
organic light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ong-Ru Guo
Cheng-Chung Yang
Chun-Yu Chen
Liang-Lu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himei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mei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Chimei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100140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2032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20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0325A/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具有複數個畫素,其中至少一畫素包括一有機發光元件、一反射層以及一光感測元件。有機發光元件具有一有機發光層,並發出一光線。反射層係反射光線。光感測元件係接收反射層反射之光線,並產生一感測訊號,感測訊號用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亮度,光感測元件具有一感光層,感光層及有機發光層係為同一種材料。本發明可改善顯示裝置因發光亮度的問題所產生的顯示畫面瑕疵。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特別關於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發光、高亮度、高對比、體積輕薄、低耗電及反應速度快等優點,因此,已逐漸應用於各類顯示影像系統,例如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依其驅動方式區分為被動矩陣式(Passive-Matrix)與主動矩陣式(Active-Matrix)等兩種。然而,被動矩陣式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受限於驅動模式,因此有壽命較短與無法大面積化等缺點。而主動矩陣式有機發光顯示裝置雖然成本較昂貴、製程較複雜,但適用於大尺寸、高解析度之高資訊容量的全彩化顯示,因此,已成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主流。
傳統主動矩陣式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畫素的等效電路中,一般是具有二個薄膜電晶體、一個電容以及一個有機發光元件。二個電晶體中,其中之一的電晶體係作為選擇開關,其閘極可接收一掃描訊號,而其汲極可接收一資料訊號。另一的電晶體可作為一驅動元件以控制一電流驅動有機發光元件發光。
然而,由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每個畫素之電晶體的元件特性可能不一致,間接使得每個畫素之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特性可能不同而產生亮度不均勻的現象,例如Mura現象。另外,每個畫素之電晶體也會因元件的遲滯(Hysteresis)現象而影響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特性,間接使顯示畫面造成影像殘留(Image retention)的問題。此外,因有機發光元件的亮度也會隨著操作時間的增加而持續衰減,且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材料的亮度衰減程度也不盡相同,因而也會導致影像烙印(Image sticking)的問題。這些,都會造成顯示裝置顯示畫面時的瑕疵。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可改善因有機發光元件之發光亮度的問題所產生的顯示畫面瑕疵,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可改善有機發光元件之發光亮度的問題所產生的顯示畫面瑕疵之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顯示裝置具有複數個畫素,其中至少一畫素包括一有機發光元件、一反射層以及一光感測元件。有機發光元件具有一有機發光層,並發出一光線。反射層係反射光線。光感測元件係接收反射層反射之光線,並產生一感測訊號,感測訊號用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亮度,光感測元件具有一感光層,感光層及有機發光層係為同一種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元件更具有一第一電極層及一第二電極層,光感測元件更具有一第三電極層及一第四電極層,第一電極層與第三電極層為同一種材料,第二電極層與第四電極層為同一種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層與第三電極層係電性不連接,第二電極層與第四電極層係電性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畫素更包括一驅動電晶體,其係控制有機發光元件發出光線。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層與驅動電晶體之閘極、源極或汲極為同一種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畫素更包括一儲能元件,其係與光感測元件電性連接,儲能元件預充一儲存電壓。
在一實施例中,當光感測元件接收光線時,儲能元件係依據感測訊號改變儲存電壓。
在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更包括一控制單元,其係依據感測訊號或儲存電壓的改變,以及驅動驅動電晶體之一第一資料訊號產生一第二資料訊號,驅動電晶體係依據第二資料訊號控制有機發光元件發光。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資料訊號於一圖框時間輸入驅動電晶體之閘極,第二資料訊號於下一圖框時間輸入驅動電晶體之閘極,以分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發光。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層與光感測元件係完全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層與光感測元件係部分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層的面積不小於光感測元件的面積。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於基板之上分別形成一驅動電晶體及一反射層;以及於基板之上分別形成一有機發光元件及一光感測元件,其中有機發光元件之一有機發光層與光感測元件之一感光層係為同一種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製造方法更包括:分別形成有機發光元件之一第一電極層及光感測元件之一第三電極層,其中第一電極層與第三電極層係為同一種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層與第三電極層係電性不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製造方法更包括:分別形成有機發光元件之一第二電極層及光感測元件之一第四電極層,其中第二電極層與第四電極層係為同一種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電極層與第四電極層係電性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層與驅動電晶體之閘極、源極或汲極係為同一種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層與光感測元件係完全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層與光感測元件係部分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反射層的面積不小於光感測元件的面積。
承上所述,因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反射層係反射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光線,而光感測元件係接收反射層反射之光線,並產生感測訊號,感測訊號用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亮度。其中,光感測元件之感光層與有機發光層為同一種材料。因此,本發明可藉由光感測元件之感光層感測有機發光元件所發出之光線,並根據每個畫素之亮度的差異(感測訊號的不同)而分別計算出各個畫素需要補償的灰階電壓值,以驅動有機發光元件發出經灰階補償後對應的光線,藉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亮度。故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可改善因有機發光元件之發光亮度的問題所產生的顯示畫面瑕疵的問題。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請參照圖1A及圖1B所示,其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2的結構示意圖及一個畫素P的電路示意圖。先說明的是,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係為一主動矩陣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2具有複數個畫素P,於此,至少一畫素P包含一有機發光元件21、一反射層22以及一光感測元件23,且有機發光元件21、反射層22以及光感測元件23係設置於一基板Z之上。在本實施例中,係以每一個畫素P都有一個光感測元件23為例,當然也可以只有部份區域的畫素P具有光感測元件23。
先說明的是,如圖1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B為緩衝層(buffer layer)、M1為第一金屬層(閘極G)、GI為絕緣層、AL為主動層、ESL為保護層、M2為第二金屬層(源極S、汲極D)、PAS為鈍化層(passivation layer)、PLN為平坦層(flatness layer)、PDL為畫素定義層(pixel definition layer)。
有機發光元件21具有一有機發光層211,並可發出一光線。另外,有機發光元件21更可具有一第一電極層212及一第二電極層213,而有機發光層211係夾設於第一電極層212及第二電極層213之間,當於第一電極層212及第二電極層213之間建立電壓差時可使有機發光層211發出光線。在本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元件21係以向下發光之有機發光元件為例,但於另一實施例,亦可為向上發光之有機發光元件。另外,第一電極層212可為一透明導電層,且為有機發光元件21之陽極。其中,透明導電層例如可為銦錫氧化物(indium-tin oxide,ITO)或銦鎵鋅氧化物(InGaZnO,IGZO)。於此,並不加以限制。而第二電極層213係為一導電層,且為有機發光元件21之陰極,並與一電壓Vss電連接。
反射層22係可反射有機發光元件21所發出的光線。反射層22可為一金屬層,且可與製造畫素P之薄膜電晶體的閘極材料(第一金屬層M1)、源極或汲極材料(第二金屬層M2)是同一種金屬材料,並可藉由同一製程形成。但於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使用與閘極材料(第一金屬層M1)、源極或汲極材料(第二金屬層M2)不同之金屬材料。當藉由同一製程形成時,可於形成畫素P之薄膜電晶體之閘極製程時,使用第一金屬層M1製造閘極G及反射層22,或者可於形成畫素P之薄膜電晶體的源極G或汲極D製程時,使用第二金屬層M2製造源極S、汲極D以及反射層22。在本實施例中,係於形成薄膜電晶體的源極S或汲極D製程時,使用第二金屬層M2製造反射層22為例。
請參照圖1C、圖1D及圖1E所示,其分別為畫素P之俯視示意圖。於此來說明本發明之反射層22的尺寸及面積。
如圖1C所示,假設有機發光元件21與光感測元件23之間的距離為a,光感測元件23的長度為b,光感測元件23的寬度為c,有機發光元件21的寬度為d,其中,光感測元件23與反射層22係完全重疊。因此,反射層22的面積為b×c。
另外,如圖1D所示,假設有機發光元件21與光感測元件23之間的距離為a,光感測元件23的長度為b,光感測元件23的寬度為c,有機發光元件21的寬度為d,其中,光感測元件23係重疊於反射層22之上。因此,反射層22的長度為(a+b),而其寬度亦為d,故反射層22的面積為(a+b)×d。因此,本發明之反射層22的較佳面積係可介於b×c與(a+b)×d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之反射層22的面積只要不小於(大於或等於)光感測元件23之面積即可,且反射層22可與光感測元件23僅為部份重疊,亦即光感測元件23並不會全部落入反射層22之範圍內。如圖1E所示,反射層22與光感測元件23僅為部份重疊,且重疊的寬度為e,故反射層22的面積為(a+e)×c,且(a+e)×c係大於b×c。
請再參照圖1B所示,光感測元件23係接收反射層22反射之光線,並產生一感測訊號SS,感測訊號SS可用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21的發光亮度。於此,光感測元件23可例如但不限定為一光二極體(photo diode),接收反射層22反射之有機發光元件21所發出的光線後並產生感測訊號SS(例如一電流訊號),而感測訊號SS可於後(例如下一圖框時間(frame time))控制有機發光元件21的發光亮度。其中,光感測元件23具有一感光層231,感光層231與有機發光元件21之有機發光層211係為同一種有機材料,並可藉由同一製程形成。換言之,係於製造有機發光層211時,可以相同的有機材料製造感光層231。
另外,光感測元件23更可具有一第三電極層232及一第四電極層233。第三電極層232係為光感測元件23的陽極,第四電極層233係為光感測元件23的陰極,並與電壓Vss電連接,而感光層231係夾設於第三電極層232及第四電極層233之間。其中,感光層231感測到光線時,光感測元件23可於第三電極層232及第四電極層233輸出一電流訊號。
在本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元件21之第一電極層212及光感測元件23之第三電極層232係為同一種電極層材料,並可藉由同一製程形成。而有機發光元件21之第二電極層213及光感測元件23之第四電極層233係為同一種電極材料,並可藉由同一製程形成。其中,如圖1A所示,第一電極層212與第三電極層232係為電性不連接,而第二電極層213與第四電極層233係為電性連接。
另外,請參照圖1A及圖1B所示,畫素P更可包括一驅動電晶體24、一第一開關電晶體25及一電容26。其中,驅動電晶體24係作為有機發光元件21之驅動元件。驅動電晶體24之源極S係與一電壓Vdd電性連接,而驅動電晶體24之汲極D係與有機發光元件21之第一電極層212電性連接。
另外,第一開關電晶體25之閘極係與一掃描線SLn電性連接以接收掃描訊號,其汲極係與一資料線DLn電性連接以接收資料訊號(例如灰階電壓),而其源極係與電容26之一端及驅動電晶體24之閘極電性連接。其中,第一開關電晶體25係接收掃描線SLn的掃描訊號,以使驅動訊號藉由資料線DLn輸入驅動電晶體24之閘極,以控制電壓Vdd所提供之電流驅動有機發光元件21發光。
此外,畫素P更可包括一第二開關電晶體27,第二開關電晶體27之閘極與掃描線SLn電性連接,其汲極係與光感測元件23之第三電極層232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當掃描線SLn接收掃描訊號並輸入第二開關電晶體27之閘極時,可導通第二開關電晶體27,並使光感測單元23感測之感測訊號SS輸出。
請同時參照圖1B及圖1F所示,其中,圖1F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如圖1F所示,顯示裝置2可包括一有機發光面板T、一資料驅動電路及一掃描驅動電路。有機發光面板T具有基板Z(圖未顯示)及複數畫素P,而資料驅動電路係與有機發光面板T電性連接,並藉由該等資料線DL傳送資料訊號至有機發光面板T之該等畫素P。另外,掃描驅動電路係與有機發光面板T電性連接,並藉由該等掃描線SL傳送掃描訊號至有機發光面板T之該等畫素P。藉由該等掃描線SL傳送掃描訊號及該等資料線DL傳送資料訊號,可使畫素P之有機發光元件21發出光線而使有機發光面板T顯示影像。
另外,顯示裝置2更可包括一控制單元28,控制單元28係依據感測訊號SS以及驅動驅動電晶體24之一第一資料訊號D1(例如灰階電壓)而產生一第二資料訊號D2(另一灰階電壓),且第二資料訊號D2係輸入資料驅動電路,而資料驅動電路藉由資料線DLn將第二資料訊號D2輸入畫素P,而驅動電晶體24可依據第二資料訊號D2來控制有機發光元件21發光。其中,控制單元28例如可為顯示裝置2之時序控制電路(T-Con)。
詳而言之,畫素P之有機發光元件21所產生的光線亮度係與驅動電晶體24之驅動電流成正比,而第一資料訊號D1及第二資料訊號D2為驅動畫素P之灰階電壓訊號,且可由資料線DLn傳送至畫素P之驅動電晶體24之汲極,以分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21發出對應的光線亮度。其中,當有機發光元件21於某一圖框時間時因第一資料訊號D1輸入驅動電晶體24之閘極而發光時,光感測元件23可感測有機發光元件21之發光亮度而產生對應的感測訊號SS,藉由第二開關電晶體27導通而輸出後可輸入控制單元28,而控制單元28可依據感測訊號SS以及原先驅動畫素P之有機發光元件21的第一資料訊號D1(灰階電壓)進行補償灰階的運算,並產生對應補償之第二資料訊號D2,並於例如下一圖框時間時將第二資料訊號D2輸入畫素P,以驅動有機發光元件21發出經灰階補償後對應之光線亮度。
承上,由於畫素P之有機發光元件21所產生的光線亮度係與驅動電晶體24之驅動電流成正比,因此,當畫素P之光感測元件23感測有機發光元件21發出之光線(第一資料訊號D1驅動驅動電晶體24),並產生對應的感測訊號SS(電流訊號)時,控制單元28可根據每個畫素P之亮度的差異(感測訊號SS的不同)而分別計算出各個畫素P需要補償的灰階電壓值,並例如於下一圖框時間時分別輸出第二資料訊號D2至對應的畫素P,以驅動有機發光元件21發出經灰階補償後對應的光線,藉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21的發光亮度。藉此,可改善顯示裝置2因有機發光元件21之發光亮度的問題所產生的顯示畫面瑕疵的問題(例如Mura現象、影像殘留及影像烙印等問題)。
另外,請同時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其中,圖2A為本發明另一態樣之畫素Pa的電路示意圖,而圖2B為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顯示裝置2a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畫素Pa與畫素P主要的不同在於,有機發光面板Ta的畫素Pa之第二開關電晶體27的閘極與掃描線SLn+2電性連接。不過,特別說明的是,第二開關電晶體27的閘極也可與其它條掃描線電性連接,例如掃描線SLn+1、掃描線SLn+3或其它。於此,並不加以限制。
另外,畫素Pa更可包括一第三開關電晶體29,第三開關電晶體29之閘極與一掃描線SLn-1電性連接,其源極與一定電壓V電性連接,而其汲極與光感測元件23之第三電極層232(陽極)電性連接。當然,第三開關電晶體29之閘極也可與其它掃描線SLn-1電性連接,例如掃描線SLn-2
另外,畫素Pa更可包括一儲能元件C,儲能元件C係與光感測元件23電性連接。於此,儲能元件C係為一電容,且其一端與第三開關電晶體29之汲極、光感測元件23之第三電極層232及第二開關電晶體27之汲極電性連接,而其另一端係與一接地端E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當掃描線SLn-1接受掃描訊號而使第三開關電晶體29導通時(此時掃描線SLn未接受掃描訊號),電壓V將對儲能元件C充電而使端點P1可充電至儲存電壓Vp。因此,儲能元件C於有機發光元件21發光前先預充電至一儲存電壓Vp。
再者,當掃描線SLn接受掃描訊號而使第一開關電晶體25導通時,由資料線DLn輸入之第一資料訊號D1驅動有機發光元件21發光,此時,光感測元件23感測反射層22反射之光線而產生對應之感測訊號SS,而儲能元件C係依據感測訊號SS而改變儲存電壓Vp。換言之,如圖2A所示,於掃描線SLn-1接收掃描訊號而導通第三開關電晶體29時,儲能元件C係預充至儲存電壓Vp。當掃描線SLn接收掃描訊號而導通第一開關電晶體25,資料線DLn輸入之第一資料訊號D1可驅動有機發光元件21發光,此時光感測元件23可感測反射層22反射之光線而產生感測訊號SS,感測訊號SS可使儲能元件C放電,進而改變端點P1之電壓值(改變儲能元件C之儲存電壓Vp),並例如於掃描線SLn+2接收掃描訊號時導通第二開關電晶體27,以讀出儲存電壓Vp之改變(電壓ΔVp)。
另外,如圖2B所示,控制單元28係依據儲存電壓Vp的改變(電壓ΔVp)以及驅動驅動電晶體24之第一資料訊號D1而產生補償後之第二資料訊號D2,且驅動電晶體24係依據第二資料訊號D2控制有機發光元件21發出對應亮度的光。因此,當畫素Pa之光感測元件23感測有機發光元件21之光線而產生感測訊號SS(電流訊號),以改變儲能元件C之儲存電壓Vp時,控制單元28可根據每個畫素Pa之亮度的差異(儲存電壓Vp的改變;即電壓ΔVp)而分別計算出各個畫素Pa需要補償的灰階電壓值,並例如於下一圖框時間分別輸出第二資料訊號D2至對應的畫素Pa,以驅動有機發光元件21發出經灰階補償後對應的光線亮度。
另外,請參照圖2C所示,其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2a)的示意圖。
顯示裝置2(2a)具有一有機發光面板T(Ta)及一對向基板Y。其中,有機發光面板T(Ta)係具有上述之基板Z及複數畫素P(Pa)(圖2C未顯示),且畫素P(Pa)係設置於基板Z上。而對向基板Y可為一封蓋,用以保護有機發光面板T(Ta)而設。
另外,請分別參照圖3及圖4A~圖4C所示,以說明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的製造方法。其中,圖3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的製造方法流程圖,而圖4A、圖4B及圖4C分別為本發明顯示裝置2之製造過程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的製造方法包括步驟S01至S03。
步驟S01為:如圖4A所示,提供一基板Z。
步驟S02為:如圖4B所示,於基板Z之上分別形成一驅動電晶體24及一反射層22。其中,反射層22與驅動電晶體24之閘極G、源極S或汲極D係為同一種材料。在本實施例中,反射層22係與驅動電晶體24之源極S或汲極D係為同一種材料,並可藉由同一製程形成。
步驟S03為:如圖4C所示,於基板Z之上分別形成一有機發光元件21及一光感測元件23。其中,有機發光元件21之一有機發光層211與光感測元件23之一感光層231係為同一種有機材料。其中,有機發光層211與感光層231可藉由同一製程形成。另外,反射層22可反射有機發光元件21所發出的光線,且被光感測元件23所接收。
在形成有機發光元件21之有機發光層211及光感測元件23之感光層231之前,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更可包括:分別形成有機發光元件21之一第一電極層212及光感測元件23之一第三電極層232。其中,第一電極層212及第三電極層232係為同一種材料,並可藉由同一製程形成。
另外,在形成有機發光元件21之有機發光層211及光感測元件23之感光層231之後,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更可包括:分別形成有機發光元件21之一第二電極層213及光感測元件23之一第四電極層233。其中,第二電極層213及第四電極層233係為同一種材料,並可藉由同一製程形成。於此,有機發光層211係夾設於第一電極層212及第二電極層213之間,以於第一電極層212(陽極)及第二電極層213(陰極)之間建立電壓差時可使有機發光層211發出光線。另外,感光層231係夾設於第三電極層232及第四電極層233之間,以使感光層231感測到光線時,可於第三電極層232(陽極)與第四電極層233(陰極)之間輸出電流訊號。其中,第一電極層212與第三電極層232係電性不連接,而第二電極層213與第四電極層233係電性連接。藉此,可形成顯示裝置2(2a)之有機發光面板T(Ta)。
另外,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之製造方法更可包括:設置一對向基板Y與有機發光面板T(Ta)相對而設,如圖2C所示。
此外,顯示裝置2之製造方法的其它技術特徵已於上述中詳述,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因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反射層係反射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光線,而光感測元件係接收反射層反射之光線,並產生感測訊號,感測訊號用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亮度。其中,光感測元件之感光層與有機發光層為同一種材料。因此,本發明可藉由光感測元件之感光層感測有機發光元件所發出之光線,並根據每個畫素之亮度的差異(感測訊號的不同)而分別計算出各個畫素需要補償的灰階電壓值,以驅動有機發光元件發出經灰階補償後對應的光線,藉以控制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亮度。故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可改善因有機發光元件之發光亮度的問題所產生的顯示畫面瑕疵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2、2a...顯示裝置
21...有機發光元件
211...有機發光層
212...第一電極層
213...第二電極層
22...反射層
23...光感測元件
231...感光層
232...第三電極層
233...第四電極層
24...驅動電晶體
25...第一開關電晶體
26...電容
27...第二開關電晶體
28...控制單元
29...第三開關電晶體
a...距離
AL...主動層
b...長度
B...緩衝層
c、d、e...寬度
C...儲能元件
D...汲極
D1...第一資料訊號
D2...第二資料訊號
DL、DLn...資料線
E...接地端
ESL...保護層
G...閘極
GI...絕緣層
M1...第一金屬層
M2...第二金屬層
P、Pa...畫素
P1...端點
PAS...鈍化層
PDL...畫素定義層
PLN...平坦層
S...源極
S01~S03...步驟
SL、SLn-1、SLn、SLn+1、SLn+2、SLn+3...掃描線
SS...感測訊號
T、Ta...有機發光面板
V、Vdd、Vss、ΔVp...電壓
Vp...儲存電壓
Y...對向基板
Z...基板
圖1A及圖1B分別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2的結構示意圖及一個畫素P的電路示意圖;
圖1C、圖1D及圖1E分別為畫素P之俯視示意圖;
圖1F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另一態樣之畫素Pa的電路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另一態樣之顯示裝置2a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圖2C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2a)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2的製造方法流程圖;以及
圖4A、圖4B及圖4C分別為本發明顯示裝置2之製造過程的結構示意圖。
2...顯示裝置
21...有機發光元件
211...有機發光層
212...第一電極層
213...第二電極層
22...反射層
23...光感測元件
231...感光層
232...第三電極層
233...第四電極層
24...驅動電晶體
AL...主動層
B...緩衝層
D...汲極
ESL...保護層
G...閘極
GI...絕緣層
M1...第一金屬層
M2...第二金屬層
PAS...鈍化層
PDL...畫素定義層
PLN...平坦層
S...源極
Z...基板

Claims (19)

  1. 一種顯示裝置,具有複數個畫素,其中至少一畫素包括:一有機發光元件,具有一有機發光層,並發出一光線;一反射層,係反射該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該光線;以及一光感測元件,係接收該反射層反射之該光線,並產生一感測訊號,該感測訊號用以控制該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亮度,該光感測元件具有一感光層,該感光層與該有機發光層係為同一種材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有機發光元件更具有一第一電極層及一第二電極層,該光感測元件更具有一第三電極層及一第四電極層,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三電極層為同一種材料,該第二電極層與該第四電極層為同一種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三電極層係電性不連接,該第二電極層與該第四電極層係電性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更包括:一驅動電晶體,係控制該有機發光元件發出該光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層與該驅動電晶體之閘極、源極或汲極為同一種材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更包括:一儲能元件,係與該光感測元件電性連接,該儲能元件預充一儲存電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當該光感測元件接收該光線時,該儲能元件係依據該感測訊號改變該儲存電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控制單元,係依據該感測訊號或該儲存電壓的改變,以及驅動該驅動電晶體之一第一資料訊號產生一第二資料訊號,該驅動電晶體係依據該第二資料訊號控制該有機發光元件發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資料訊號於一圖框時間輸入該驅動電晶體之閘極,該第二資料訊號於下一圖框時間輸入該驅動電晶體之閘極,以分別控制該有機發光元件發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層與該光感測元件係完全重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層與該光感測元件係部分重疊。
  12. 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於該基板之上分別形成一驅動電晶體及一反射層;以及於該基板之上分別形成一有機發光元件及一光感測元件,其中該有機發光元件之一有機發光層與該光感測元件之一感光層係為同一種材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更包括:分別形成該有機發光元件之一第一電極層及該光感測元件之一第三電極層,其中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三電極層係為同一種材料。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三電極層係電性不連接。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更包括:分別形成該有機發光元件之一第二電極層及該光感測元件之一第四電極層,其中該第二電極層與該第四電極層係為同一種材料。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電極層與該第四電極層係電性連接。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反射層與該驅動電晶體之閘極、源極或汲極係為同一種材料。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層與該光感測元件係完全重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層與該光感測元件係部分重疊。
TW100140980A 2011-11-09 2011-11-09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1320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0980A TW201320325A (zh) 2011-11-09 2011-11-09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0980A TW201320325A (zh) 2011-11-09 2011-11-09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0325A true TW201320325A (zh) 2013-05-16

Family

ID=48872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980A TW201320325A (zh) 2011-11-09 2011-11-09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2032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1607A (zh) * 2013-06-03 2014-01-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与其的制造方法
TWI567950B (zh) * 2015-01-08 2017-01-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12582447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创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校正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1607A (zh) * 2013-06-03 2014-01-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与其的制造方法
TWI567950B (zh) * 2015-01-08 2017-01-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12582447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创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校正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5797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OLED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OL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11302760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388273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装置
US867496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touch display
US8368677B2 (en) Optical sensor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optical sensor device
US1072047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121390A1 (en) Foldable display pannel, display device, imag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image compensation device
US1097684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ouch sensor
US7808164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86138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CN109147693B (zh) 具有红外识别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US11238803B2 (en) Pixe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US1129615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4930441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操作方法
JP2009283676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1084537A (zh) 光源
TW201320325A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10078853A (ja) 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及び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の表示方法
JP2005141062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KR101383456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20220058714A (ko) 표시 장치
JP2010231187A (ja) 駆動回路アレイ基板及び駆動回路アレイ基板の検査方法
KR20180062251A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와,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 및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CN114512097B (zh) 显示装置
US202401448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s of electron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