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9661A - 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9661A
TW201319661A TW100139934A TW100139934A TW201319661A TW 201319661 A TW201319661 A TW 201319661A TW 100139934 A TW100139934 A TW 100139934A TW 100139934 A TW100139934 A TW 100139934A TW 201319661 A TW201319661 A TW 2013196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ght
transmittance control
display device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9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sien-Wei Chiang
Kuan-Hsien Wu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0139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19661A/zh
Priority to US13/661,057 priority patent/US2013010717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319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966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34Colour display without the use of colour mosaic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複數個透光度控制元件以及複數個液晶畫素元件。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設置。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別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上。透光度控制元件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至少兩透光度控制元件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各液晶畫素元件與各透光度控制元件相對設置。對應具有不同光穿透率之透光度控制元件的液晶畫素元件係用以反射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具有透光度控制元件之液晶顯示裝置,藉由透光度控制元件搭配一曝光製程以使液晶顯示裝置中各液晶畫素元件具有使部分波長的光反射並使部分波長的光透過之能力。
反射式液晶顯示器由於不需要背光模組來提供光源,因此具有薄型化、低耗電等特點。其中,膽固醇液晶由於可以選擇性地反射部分波長之入射光,同時又具有於不施加電壓時呈現雙穩態(bistable state)之特性,故適合用於反射式液晶顯示器且可更進一步達到省電之效果。
在目前常見的單層全彩膽固醇液晶顯示器技術中,一般係利用噴墨印刷(inkjet printing)或分道注入的方式將具有不同反射波長範圍的非曝光型膽固醇液晶材料分別注入面板中。然而,由於噴墨印刷方式的設備成本偏高,且分道注入法之相關額外的面板切割製程依然有許多困難需克服,因此業界亦開發出利用曝光型膽固醇液晶材料搭配不同的紫外光曝光能量來製作單層全彩膽固醇液晶顯示器之方法。關於利用曝光型膽固醇液晶材料搭配不同的紫外光曝光能量來製作單層全彩膽固醇液晶顯示器之方法請參考第1A圖與第1B圖。如第1A圖與第1B圖所示,習知的單層全彩膽固醇液晶顯示器500包括一第一基板510、一第二基板520、一第一電極530、一第二電極540、一黏著層580、複數個間隔物570以及複數個液晶畫素元件560。第一基板510具有一第一內表面511與一第一外表面512。第二基板520係與第一基板510相對設置,且第二基板520具有一第二內表面521與一第二外表面522。第二內表面521係與第一內表面511互相面對。第一電極530與第二電極540係分別設置於第一內表面511與第二內表面521之上。黏著層580係設置於第一電極530與第二電極540之間,用以黏合第一基板510與第二基板520。間隔物570係設置於第一電極530與黏著層580之間,用以形成複數個流道571。將相同之膽固醇液晶單體以及其他材料例如染色材料或旋光劑等注入於各流道571之中可形成複數個液晶畫素元件560。為了簡化液晶畫素元件560之材料注入的製程,並使相鄰之液晶畫素元件560可具有不同的反射波長範圍以達到全彩顯示的目的,習知之做法係全部先注入一已具有對特定波長範圍之光線產生反射能力之液晶材料,接著再對相鄰之液晶畫素元件560施加不同的曝光能量以改變其對光線反射之特性。如第1A圖所示,可利用一第一光罩591進行一第一曝光製程593對部分的液晶畫素元件560施加一曝光能量。接著,如第1B圖所示,再利用一第二光罩592進行一第二曝光製程594,再對於以受過第一曝光製程593的部分液晶畫素元件560再施加另一曝光能量。藉由第一曝光製程593與第二曝光製程594曝光能量的控制,即可使相鄰之液晶畫素元件560具有對光線可產生不同的反射波長範圍之性質,進而可利用各相鄰之液晶畫素元件560進行混色以達到全彩顯示的目的。然而,上述之習知的單層全彩膽固醇液晶顯示器之製作方法由於需經過多次的曝光製程,不僅使製作時間加長,且光罩的需求也使成本提高。再者,由於曝光時光罩與基板的距離以及基板的透光狀況之差異易對曝光之光線產生影響而造成對曝光製程調整的困難度增加,因此如何簡化及改善上述製程乃目前重要的課題之一。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利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中設置透光度控制元件並搭配一曝光製程以使各液晶畫素元件具有可使不同波長範圍的光反射之能力,而形成一反射式全彩顯示效果。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複數個透光度控制元件以及複數個液晶畫素元件。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內表面與一第一外表面。第二基板係與第一基板相對設置。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內表面與一第二外表面,且第二內表面係與第一內表面互相面對。第一電極係設置於第一基板之第一內表面上,且第二電極係設置於第二基板之第二內表面上。透光度控制元件係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至少兩透光度控制元件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light transmission)。液晶畫素元件係設置於透光度控制元件與第二電極之間,且各液晶畫素元件係與各透光度控制元件相對設置。對應具有不同光穿透率之該等透光度控制元件的該等液晶畫素元件係用以反射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
在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係利用透光度控制元件取代習之技術中的光罩來進行曝光製程以使各液晶畫素元件可反射之光線的波長範圍得以改變。同時藉由各透光度控制元件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的設計,使得各液晶畫素元件具有可形成不同顏色之反射光的能力,進而使液晶顯示裝置可提供全彩的顯示效果。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之各圖式僅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發明,其詳細的比例可依照設計的需求進行調整。如第2圖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00包括一第一基板110、一第二基板120、一第一電極130、一第二電極140、複數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複數個液晶畫素元件160以及複數個間隔物170。各液晶畫素元件160係用以使部分波長的光反射以及使部分波長的光透過,而使液晶顯示裝置100具有一反射式之顯示效果。第一基板110具有一第一內表面111與一第一外表面112。第二基板120係與第一基板110相對設置。第二基板120具有一第二內表面121與一第二外表面122,且第二內表面121係與第一內表面111互相面對。本實施例之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可包括玻璃基板、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板、聚苯醚碸(polyethersulfone,PES)基板或聚亞醯胺(polyimide,PI)基板,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選用其他適合材料之基板。此外,第一電極130係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第一內表面111上,且第二電極140係設置於第二基板120之第二內表面121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30與第二電極140可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AZO)、氧化鋅(zinc oxide,ZnO)以及氧化錫(tin oxide),但並不以此為限。透光度控制元件150係設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透光度控制元件150較佳係設置於第一電極13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亦可視需要將透光度控制元件15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一電極130之間以降低液晶畫素元件160之驅動電壓。間隔物170係設置於第一電極13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以形成複數個流道171。在本實施例中,間隔物170可包括環氧化物(epoxy)材料、壓克力(acrylic)材料或其他適合之介質材料,而間隔物170的形成方式可包括印刷製程、曝光微影製程或其他適合之製作方式,但並不以此為限。另外,各間隔物170之較佳高度大體上係小於或等於30微米(micrometers)以控制各流道171的空間高度大小,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各透光度控制元件150係設置於各流道171之中,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使各透光度控制元件150部分設置於間隔物170與第一電極130之間。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至少兩透光度控制元件150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light transmission)。液晶畫素元件160係設置於透光度控制元件15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且各液晶畫素元件160係與各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相對設置。對應具有不同光穿透率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的液晶畫素元件160係用以反射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更明確地說,在本實施例中,透光度控制元件150包括至少一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至少一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以及至少一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液晶畫素元件160包括至少一第一液晶畫素元件160A、至少一第二液晶畫素元件160B以及至少一第三液晶畫素元件160C分別對應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以及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以及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分別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而第一液晶畫素元件160A、第二液晶畫素元件160B以及第三液晶畫素元件160C係分別用以反射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但請注意本發明並不以上述狀況為限而可視需要調整各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的光穿透率變化及搭配,例如亦可採用兩種或四種以上具有不同光穿透率之透光度控制元件以獲得所需之可反射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的液晶畫素元件160。在本實施例中,形成液晶畫素元件160的材料可包括液晶單體、染色材料、旋光劑或高分子混合物,但並不以此為限。上述之液晶單體可包括向列相液晶、膽固醇液晶或其他具有可將部分波長範圍的光線反射之特性的液晶材料。此外,上述之旋光劑可包括氰基(Cyano)系列旋光劑、膽固醇壬酸酯(cholesteryl nonanoate)旋光劑、非消旋性(nonracemic)旋光劑、大分子螺旋性(macromolecular helicity)旋光劑、偶氮苯(azobenzenes)旋光劑、ZLI系列旋光劑、聯二萘(binaphthalene)旋光劑、二極性(dipolar)旋光劑、SPE系列旋光劑或其他適合之旋光劑。上述之高分子混合物可具有光固化特性或熱固化特性,而高分子混合物的成分可包括單官能基分子單體、多官能基分子單體、單官能基寡聚合物、多官能基寡聚合物、起始劑、硬化劑或其他適合之材料以使高分子混合物具有光固化特性或熱固化特性。此外,值得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各液晶畫素元件160係設置於各流道171之中,也就是說各間隔物170係設置於相鄰之兩液晶畫素元件160之間。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係藉由於各流道171中灌入相同之用以形成液晶畫素元件160所需之材料,以於流道171中形成液晶畫素元件160,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利用其他製作方式例如分別於各流道171中灌入不同成分之材料來形成液晶畫素元件160。另外,如第2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液晶顯示裝置100可另包括一黏著層180,設置於第二電極140與液晶畫素元件160之間,用以黏合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黏著層180可包括環氧化物(epoxy)材料、壓克力(acrylic)材料或其他適合之具有黏著性的透明材料。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例係藉由透光度控制元件150配合一曝光製程152來使各液晶畫素元件160可反射之光線的波長範圍得以改變。更明確地說,對液晶畫素元件160施加不同能量之光線照射後會使液晶畫素元件160可反射之光線的波長範圍有所改變,因此當各透光度控制元件150與相鄰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時,其對應之相鄰兩液晶畫素元件160經過曝光製程152後可具有對不同波長範圍的光線反射之能力。也就是說,藉由本實施例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的設計,可僅需一次的曝光製程152即可使各液晶畫素元件160具有可對不同波長範圍的光線反射之能力。因此本發明除了簡化了製程步驟外亦同時節省了光罩的費用,故可有效地達到成本降低的效果。此外,於液晶顯示裝置中設置透光度控制元件150亦可避免於曝光時因為光罩與基板的距離以及基板的透光狀況之差異對曝光之光線產生影響,故亦有助於曝光製程152的成功率,減少為調整曝光製程152所需付出之資源。此外,值得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各透光度控制元件150包括一遮光圖案151,而用以形成遮光圖案151之材料可包括有機材料、無機材料、有機無機混合材料或其他適合之材料。藉由各遮光圖案151的圖形變化即可控制對應之各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的光穿透率。如前所述,本實施例之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以及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係分別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而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包括一第一遮光圖案151A,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包括一第二遮光圖案151B,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包括一第三遮光圖案151C。第一遮光圖案151A、第二遮光圖案151B以及第三遮光圖案151C彼此不相同以分別使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以及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之光穿透率大於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與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之光穿透率,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之光穿透率大於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之光穿透率,而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之光穿透率大體上係為零,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視需要調整各透光度控制元件150之穿透率大小與搭配方式。藉由上述具有不同光穿透率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的設置,經過曝光製程152後可使對應之第一液晶畫素元件160A、第二液晶畫素元件160B以及第三液晶畫素元件160C具有可使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反射之能力。舉例來說,當灌入各流道171中形成液晶畫素元件160之材料原本即具有可對一波長範圍例如藍色可見光波長範圍反射之能力,藉由第一遮光圖案151A、第二遮光圖案151B與第三遮光圖案151C不同之設計,可使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以及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C分別具有較高之光穿透率、較低之光穿透率以及大體上完全不透光等不同特性。因此,經過曝光製程152之後,第一液晶畫素元件160A、第二液晶畫素元件160B以及第三液晶畫素元件160C可分別具有對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例如紅色可見光、綠色可見光以及藍色可見光反射之能力。換句話說,本發明可依據液晶畫素元件160的成分特性來調整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的光穿透率狀況,再搭配曝光製程152的能量大小調整,即可有效地利用較簡化之曝光製程使各液晶畫素元件160具有對不同波長範圍的光線反射之能力,進而達到全彩反射式之顯示效果。
請參考第4A圖與第4B圖,並請一併參考第2圖。第4A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部分上視示意圖。第4B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樣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部分上視示意圖。如第4A圖所示,第一遮光圖案151A與第二遮光圖案151B可為複數個條狀圖案,藉由各條狀圖案的寬度或間距的調整即可使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與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具有不同的光穿透率,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彈性地調整各遮光圖案151的形狀以形成所需之光穿透率。舉例來說,本發明亦可藉由各具有不同總面積之遮光圖案,使得各透光度控制元件可使光線穿透之面積大小不同,進而使得各透光度控制元件可具有不同的光穿透率。此外,如第4B圖所示,在本實施樣態中,第一遮光圖案151A與第二遮光圖案151B可為複數個塊狀圖案,藉由各塊狀圖案的面積大小與間距的調整即可使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A與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B具有不同的光穿透率。
下文將針對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不同實施樣態進行說明,且為簡化說明,以下說明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不同之處進行詳述,而不再對相同之處作重覆贅述。此外,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中相同之元件係以相同之標號進行標示,以利於各實施例間互相對照。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200與上述之液晶顯示裝置100的不同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包括一光吸收材料,藉由對光吸收材料濃度的調整來形成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進而可搭配曝光製程來使各液晶畫素元件160具有對不同波長範圍的光線反射之能力。更明確地說,在本實施例中,透光度控制元件150包括至少一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D、至少一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E以及至少一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F。液晶畫素元件160包括至少一第一液晶畫素元件160D、至少一第二液晶畫素元件160E以及至少一第三液晶畫素元件160F分別對應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D、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E以及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F。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D、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E以及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F之光吸收材料的濃度彼此相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D之光吸收材料的濃度大體上小於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E之光吸收材料的濃度,而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F之光吸收材料的濃度大體上大於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E之光吸收材料的濃度,但並不以此為限。藉由上述具有不同光穿透率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的設置,經過曝光製程152後可使對應之第一液晶畫素元件160D、第二液晶畫素元件160E以及第三液晶畫素元件160F具有可使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反射之能力。在本實施例中,用以形成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的材料可包括鉻(chromium)、氧化鉻(chromium oxide,CrOx)、矽化鉬(molybdenum silicon,MoSi)或其他具有阻擋光線性質之材料。藉由上述材料成分比例的調整可調整透光度控制元件150至所需之光穿透率。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200除了透光度控制元件150之外,其餘各部件之特徵與材料特性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故在此並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201與上述之液晶顯示裝置200的不同處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D、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E以及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F之光吸收材料的濃度彼此相同,藉由對各透光度控制元件150厚度的調整來形成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更明確地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D具有一厚度H1、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E具有一厚度H2,而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F具有一厚度H3。藉由使厚度H1、厚度H2、厚度H3彼此相異之設計,例如使厚度H1小於厚度H2以及使厚度H2小於厚度H3,可使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150D之光穿透率大於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E之光穿透率,且使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150E之光穿透率大於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150F之光穿透率。藉由上述具有不同光穿透率之透光度控制元件150的設置,經過曝光製程152後可使對應之第一液晶畫素元件160D、第二液晶畫素元件160E以及第三液晶畫素元件160F具有可使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反射之能力。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201除了透光度控制元件150外,其餘各部件之特徵與材料特性與上述第二較佳實施例相似,故在此並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300與上述之液晶顯示裝置100的不同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間隔物170可包括一黏著性材料,以黏合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因此,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300可節省黏著層的設置,達到結構以及製作方法簡化之效果。此外,本實施例之其餘各部件之特徵與材料特性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在此並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如第8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400與上述之液晶顯示裝置100的不同處在於,液晶顯示裝置400更包括一光吸收層19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第一外表面112之上。本實施例之光吸收層190可用以吸收穿過各液晶畫素元件160之光線,避免上述光線影響到各液晶畫素元件160形成之反射顯示效果,因此可提升液晶顯示裝置400的顯示品質。除了光吸收層190之外,本實施例之其餘各部件之特徵與材料特性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在此並不再贅述。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利用設置具有不同光穿透率之透光度控制元件,並搭配一曝光製程以使各液晶畫素元件具有可形成不同顏色之反射光的能力,以達到全彩的反射式顯示效果。而將透光度控制元件直接設置於液晶顯示裝置中除可節省一般光罩的成本,亦可簡化曝光製程與改善曝光效果,進而達到成本降低及品質提升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液晶顯示裝置
110...第一基板
111...第一內表面
112...第一外表面
120...第二基板
121...第二內表面
122...第二外表面
130...第一電極
140...第二電極
150...透光度控制元件
150A...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
150B...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
150C...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
150D...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
150E...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
150F...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
151...遮光圖案
151A...第一遮光圖案
151B...第二遮光圖案
151C...第三遮光圖案
152...曝光製程
160...液晶畫素元件
160A...第一液晶畫素元件
160B...第二液晶畫素元件
160C...第三液晶畫素元件
160D...第一液晶畫素元件
160E...第二液晶畫素元件
160F...第三液晶畫素元件
170...間隔物
171...流道
180...黏著層
190...光吸收層
200...液晶顯示裝置
201...液晶顯示裝置
300...液晶顯示裝置
400...液晶顯示裝置
500...液晶顯示裝置
510...第一基板
511...第一內表面
512...第一外表面
520...第二基板
521...第二內表面
522...第二外表面
530...第一電極
540...第二電極
560...液晶畫素元件
570...間隔物
571...流道
580...黏著層
591...第一光罩
592...第二光罩
593...第一曝光製程
594...第二曝光製程
H1...厚度
H2...厚度
H3...厚度
第1A圖與第1B圖繪示了習知之單層全彩膽固醇液晶顯示器的製作方法示意圖。
第2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第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示意圖。
第4A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部分上視示意圖。
第4B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樣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部分上視示意圖。
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第8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100...液晶顯示裝置
110...第一基板
111...第一內表面
112...第一外表面
120...第二基板
121...第二內表面
122...第二外表面
130...第一電極
140...第二電極
150...透光度控制元件
150A...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
150B...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
150C...第三透光度控制元件
151...遮光圖案
151A...第一遮光圖案
151B...第二遮光圖案
151C...第三遮光圖案
152...曝光製程
160...液晶畫素元件
160A...第一液晶畫素元件
160B...第二液晶畫素元件
160C...第三液晶畫素元件
170...間隔物
171...流道
180...黏著層

Claims (14)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內表面與一第一外表面;一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相對設置,且該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內表面與一第二外表面,該第二內表面係與該第一內表面互相面對;一第一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一內表面上;一第二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該第二內表面上;複數個透光度控制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至少兩該等透光度控制元件具有不同之光穿透率(light transmission);以及複數個液晶畫素元件,設置於該等透光度控制元件與該第二電極之間,各該液晶畫素元件係與各該透光度控制元件相對設置,其中對應具有不同光穿透率之該等透光度控制元件的該等液晶畫素元件係用以反射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至少一該透光度控制元件之光穿透率大體上係為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透光度控制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以及至少一第二遮光度控制元件,該等液晶畫素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一液晶畫素元件以及至少一第二液晶畫素元件,該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係與該第一液晶畫素元件對應,且該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係與該第二液晶畫素元件對應。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之光穿透率相異於該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之光穿透率,且該第一液晶畫素元件與該第二液晶畫素元件係用以反射不同波長範圍之光線。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透光度控制元件包括一遮光圖案。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具有一第一遮光圖案,該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具有一第二遮光圖案,且該第一遮光圖案不同於該第二遮光圖案。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透光度控制元件包括一光吸收材料。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之該光吸收材料的一濃度相異於該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之該光吸收材料的一濃度。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度控制元件之一厚度相異於該第二透光度控制元件之一厚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另包括一光吸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一外表面之上。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另包括複數個間隔物,設置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且各該間隔物係設置於相鄰之該兩液晶畫素元件之間。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另包括一黏著層,設置於該第二電極與該等液晶畫素元件之間。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各該液晶畫素元件包括液晶單體、染色材料、旋光劑或高分子混合物。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單體包括向列相液晶或膽固醇液晶。
TW100139934A 2011-11-02 2011-11-02 液晶顯示裝置 TW2013196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9934A TW201319661A (zh) 2011-11-02 2011-11-02 液晶顯示裝置
US13/661,057 US20130107178A1 (en) 2011-11-02 2012-10-26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9934A TW201319661A (zh) 2011-11-02 2011-11-02 液晶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9661A true TW201319661A (zh) 2013-05-16

Family

ID=48172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9934A TW201319661A (zh) 2011-11-02 2011-11-02 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07178A1 (zh)
TW (1) TW20131966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4610A (zh) * 2018-08-02 2020-0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
CN111522165B (zh) * 2019-02-01 2022-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制作方法、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9708B (en) * 2002-12-25 2007-11-1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interference type color display
TWI337679B (en) * 2003-02-04 2011-02-21 Sipix Imaging Inc Novel compositions and assembly proces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3897011B2 (ja) * 2003-09-19 2007-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663798B2 (en) * 2006-12-19 2014-03-0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07178A1 (en)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71060A1 (zh) Pdlc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液晶显示装置
US855317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7024613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898230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1095407A (ja) 表示素子
JP20070256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570461B2 (en) 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3215342A (ja) 反射板、反射板の製造方法、液晶装置、電子機器
US9772531B2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20052342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26661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08963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058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位相差層の製造方法
US9395579B2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KR20120063680A (ko) 반사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319661A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2011000725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substrate
CN10310570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10040167A (ko)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9048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TW201321869A (zh) 反射式液晶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JP201401042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17618B (zh) 液晶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
WO2021093049A1 (zh)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JP2007264102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