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6815A - 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6815A
TW201316815A TW101135749A TW101135749A TW201316815A TW 201316815 A TW201316815 A TW 201316815A TW 101135749 A TW101135749 A TW 101135749A TW 101135749 A TW101135749 A TW 101135749A TW 201316815 A TW201316815 A TW 2013168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teway
base station
relay
user equipment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5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Chiang Wu
Kan-Chei Loa
Shu-Tsz Liu
Hsien-Tsung Hsu
Original Assignee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TW201316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681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Abstract

一種用於一網路系統之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網路系統包含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一第一中繼閘道器、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一第一服務閘道器、一第一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形成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基地台包含一第二中繼閘道器、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一第二服務閘道器及一第二基地台模組。第二基地台模組根據一換手請求訊號而與一中繼台進行一換手程序。網路系統亦進行傳輸路徑之建立程序,以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形成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

Description

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所提供之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係處理換手後之站台之傳輸路徑。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無線通訊技術已廣泛地被應用於各種不同的環境。為了提供更大的服務範圍,主要的無線通訊技術皆已具備中繼的技術,針對移動中的站台提供換手機制,並針對換手後之站台之傳輸路徑進行相應之處理。然而,對於高速移動中的站台,習知的處理機制卻有所不足。茲以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簡稱「LTE」)為例,說明在高速移動的環境下,習知處理機制的不足處。
在LTE架構中,中繼台(Relay Node)可被佈建於高速移動的列車車廂,以便服務車廂內的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隨著列車的快速移動,中繼台勢必不斷地換手至其他的基地台(Donor eNode B)。在LTE的架構中,每一基地台包含一中繼閘道器(Relay Gateway)、一基地台模組(eNode B)、一服務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及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在初始階段,中繼台與一初始基地台連線,並透過初始基地台之服務閘道器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隨著列車的移動,中繼台換手至目標基地台,之後便透過目標基地台的基地台模組及初始基地台的服務閘道器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又或者,中繼台換手至目標基地台後,透過目標基地台的基地台模組及服務閘道器與初始基地台的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然而,不論採用何種方式,習知技術皆需透過初始基地台的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因此,隨著列車不斷地移動,目標基地台與初始基地台的距離越長,將導致資料傳輸的路徑隨之變長,造成傳輸遲延的發生。
有鑑於此,針對高速移動之站台,如何使其換手後能以較有效率的方式進行資料傳輸,仍是本領域亟待解決的課題。
為解決前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
本發明所提供之基地台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含該基地台、一中繼台、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User Equipment Serving GateWay;UE-SGW)、一第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Relay Nod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RN-MME)、一第一中繼閘道器(Relay Gateway)、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一第一服務閘道器(Serving GateWay;S-GW)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E-UTRAN Node B;eNode B)。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PDN Connection)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一服務閘道器、該第一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該中繼台透過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該基地台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組、一第二中繼閘道器、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第二服務閘道器。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根據一換手請求訊號而與該中繼台進行一換手程序。於該換手程序後,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建立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與該第二中繼閘道器建立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進行一連線建立程序,且與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建立連線。
於該換手程序後,該中繼台能透過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
本發明所提供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適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基地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基地台、一中繼台、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一第一中繼閘道器、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一第一服務閘道器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一服務閘道器、該第一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該中繼台透過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該基地台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組、一第二中繼閘道器、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第二服務閘道器。
該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由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根據一換手請求訊號而與該中繼台進行一換手程序;於該換手程序後,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間建立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與該第二中繼閘道器間建立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間進行一連線建立程序;以及於該換手程序後,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第二基地台模組間建立連線。
該中繼台於該換手程序後,能透過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其中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發明之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在中繼台換手由基地台服務後,會為該中繼台建立一新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因此,無論列車即使中繼台因移動而導致與初始基地台的距離過長,中繼台仍能透過新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進行資料傳輸。如此一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數據封包網路連線的傳輸路徑越來越長的問題,並進一步增進資料傳輸的效率。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目的、技術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係以較佳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所提供之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然而,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環境、應用或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發明。需説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示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
請參考第1A及1B圖,其係描繪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第1A圖為第一實施例之網路系統1之示意圖,而第1B圖為網路系統1所包含之站台之功能方塊圖。網路系統1包含多個基地台10、20、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User Equipment Serving GateWay)40、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Relay Nod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RN-MME)、一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User Equipment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UE-MME)以及一中繼台RN。基地台10、20分別具有訊號範圍A1、A2。
基地台10包含一中繼閘道器11、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一服務閘道器15及一基地台模組17,而基地台20則包含一中繼閘道器21、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一服務閘道器25及一基地台模組27。
中繼台RN係建置於高速移動的環境,例如:列車車廂。當列車移動時,中繼台RN亦隨著列車移動。初始時,中繼台RN位於訊號範圍A1中之位置P1,故其由基地台10服務;具體而言,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PDN Connection)C0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1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服務閘道器15、基地台模組17及中繼台RN之間,中繼台RN位於訊號範圍A1內時,便透過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0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進行資料傳輸。
中繼台RN由位置P1往訊號範圍A2內之位置P2移動,當中繼台RN進入訊號範圍A2後,基地台模組27便會根據一換手請求訊號而與中繼台RN進行一換手程序,基地台20會進行資料傳輸路徑之建置程序,以使中繼台RN能由基地台20服務。因此,於本實施例中,基地台10可視為初始基地台(亦即,中繼台RN於初始時所連線之基地台)及來源基地台(亦即,中繼台RN目前所連線之基地台),而基地台20則可視為目標基地台(亦即,中繼台RN即將連線之基地台)。
具體而言,基地台模組27根據換手請求訊號而與中繼台RN及基地台10進行換手程序。於換手程序後,中繼閘道器21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之間會建立連線,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與中繼閘道器21之間會建立連線,服務閘道器25與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之間會進行一連線建立程序(例如:代理配對更新程序(Proxy Binding Update Procedure)或建立關係程序(Create Session Procedure)),服務閘道器25亦與基地台模組27之間會建立連線。
透過前述程序,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2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27及中繼台RN之間。因此,於換手程序後,若中繼台RN及其服務的使用者設備有新的連線需求時,便能透過此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進行資料傳輸。
至於初始建立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0,其亦會被加以調整。基地台模組27會傳送一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以使基地台模組27、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17、服務閘道器15、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及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間據以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透過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初始建立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0會被變更為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1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27及中繼台RN之間,如第1B圖所繪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1。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亦為網路系統1,然而,此網路系統1符合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簡稱「LTE」)標準,此時,基地台10、20可為一Doner E-UTRAN NodeB(DeNB)。第2A、2B圖係描繪第二實施例之訊號傳遞示意圖。
首先,請先參考第2A圖,其訊號S1~S8係描繪符合LTE標準之網路系統1所進行之換手程序。基地台10(亦即,來源基地台)會先設定中繼台RN需要回報訊號狀況的週期以及訊號的種類,且其基地台模組17會傳送一量測控制訊號(Measurement Control Message)S1給中繼台RN。中繼台RN便據以量測附近基地台的訊號強度,並傳送一量測回報訊號(Measurement Reports)S2至基地台10之基地台模組17。基地台10則根據量測回報訊號S2,決定要將中繼台RN換手到基地台20(亦即,目標基地台)。
接著,基地台10之基地台模組17傳送一換手請求訊號S3(Handover Request)至基地台20之基地台模組27。此換手請求訊號S3所載有的訊息包含通知基地台20要換手過去的設備是中繼台之一訊息,並包含與中繼台RN及中繼台RN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的相關訊息(Context)。基地台20根據換手請求訊號S3,判斷自己所具有的資源能滿足中繼台RN及中繼台RN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因此其基地台模組27回傳一換手請求確認訊號S4(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ment)至基地台10之基地台模組17。換手請求確認訊號S4至少載有一子框架分配指令及分配給中繼台RN之一換手隨機存取辨識碼。
之後,基地台10之基地台模組17傳送一無線資源控制重分配訊息(Radio Resource Control Reconfiguration Message;RRC Reconfiguration Message)S5給中繼台RN,中繼台RN於收到無線資源控制重分配訊息S5後,切換為隨機存取模式(Random Access Mode)。接著,中繼台RN透過相應於換手隨機存取辨識碼之一頻道,將一同步化訊息S6(Synchronization message)傳送至基地台20之基地台模組27。隨後,基地台模組27回傳一分配訊號(Allocation signal)S7給中繼台RN,此分配訊號S7包含一上行鏈分配允許訊號(Uplink Allocation Grant Message)及一時序校正命令(Timing Advanced command)。中繼台RN根據分配訊號S7傳送一無線資源控制重分配完成訊息S8(Radio Resource Control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給基地台模組27。
接著說明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基地台模組27、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17、服務閘道器15以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如何透過訊號S9~S17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藉此調整於初始建立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0。
首先,基地台模組27傳送一路徑切換請求訊號(Path Switch Request)S9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之後,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傳送一建立關係請求訊號(Create Session Request)S10至服務閘道器25。之後,服務閘道器25傳送一連結更新訊號(Connection Update signal)S11至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基地台10會根據連結更新訊號S11更新其相關資訊(Context)欄位。之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回覆一連結更新確認訊號(Connection Update Acknowledgement)S12至服務閘道器25。
若網路系統1採用代理行動網際網路協定(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PMIP)協定,則連結更新訊號S11及連結更新確認訊號S12分別為一代理配對更新訊號(Proxy Binding Update)及一代理配對回覆訊號(Proxy Binding Acknowledgement);若網路系統1使用LTE標準自訂的GTP(GPRS Tunnelling Protocol)協定,連結更新訊號S11及連結更新確認訊號S12分別為一更改連線要求(Modify Bearer Request)及一更改連線回覆訊號(Modify Bearer Response)。
服務閘道器25於接收連結更新確認訊號S12後,回應一建立關係回覆訊號(Create Session Response)S13給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則回應一路徑切換確認訊號(Path Switch Request Acknowledgement)S14給基地台模組27。接著,基地台模組27傳送一使用者設備相關資訊釋放訊息(UE Context Release Message)S15給基地台模組17,俾基地台10藉由使用者設備相關資訊釋放訊息S15將與中繼台RN相關之資訊(Context)刪除。接著,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發送一刪除關係請求訊號S16至服務閘道器25,服務閘道器25再回應一刪除關係回覆訊號S17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
由上述說明可知,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基地台模組27、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17、服務閘道器15以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透過訊號S9~S17進行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後,初始建立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0會被變更為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1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27及中繼台RN之間,如第1B圖所繪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1。
接著說明如何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與中繼台RN間建立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亦即,新建立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使中繼台RN位於基地台20之訊號範圍A2時,若中繼台RN及其服務的使用者設備有新的資料傳輸需求時,能透過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進行資料傳輸。
首先,基地台模組27利用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所具有之一存取點名稱(Access Point Name;APN),於中繼台RN及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間中繼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要求訊號。具體而言,基地台20之基地台模組27利用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RRC Message)S18將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所具有之存取點名稱傳送給中繼台RN,中繼台RN則傳送含有此存取點名稱的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要求訊號(PDN Connectivity Request Message)S19至基地台模組27,使基地台模組27中繼此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要求訊號S19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
接著,服務閘道器25與數據網路封包閘道器23間進行連線建立程序。具體而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傳送一建立關係要求訊號(Create Session Request)S20至服務閘道器25,服務閘道器25再傳送一建立關係要求訊號S21給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再回應一建立關係回覆訊號S22給服務閘道器25,服務閘道器25再回應一建立關係回覆訊號(Create Session Response)S23給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
接著,基地台模組27與中繼台RN及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進行一演進數據封包系統承載(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 Bearer)建立程序。具體而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傳送一啟動預設演進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資訊請求訊號(Activate Default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S24至中繼台RN,藉此將建立好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預設為當中繼台RN位於訊號範圍A2時,其所服務之使用者設備的預設傳輸路徑。然後,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傳送一啟動專用演進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資訊請求訊號(Activate Dedicated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S25給中繼台RN,啟動專用演進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資訊請求訊號S25可指定一條以上的專用演進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之後,中繼台RN於啟動專用演進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資訊請求訊號S25中指定該一條以上的專用演進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中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然後回應一啟動專用演進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資訊接收訊號(Activate Dedicated EPS Bearer Context Accept Message)S26。
透過前述訊號S18~S26,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便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2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27及中繼台RN之間。此後,當中繼台RN仍位於訊號範圍A2內時,若其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要建立新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中繼台RN會以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來傳輸使用者設備的資料。
除了前述之步驟外,第二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一實施例之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二實施例如何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不贅言。
請參考第3A、3B、3C及3D圖,其係描繪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第3A圖為第三實施例之網路系統3之示意圖,第3B圖為網路系統3所包含之站台之功能方塊圖,而第3C及3D圖則為本實施例之訊號傳遞示意圖。
網路系統3除包含網路系統1所包含之所有裝置及站台外,更包含一基地台30。此外,網路系統3符合LTE標準。基地台30具有一訊號範圍A3,並包含一中繼閘道器31、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33、一服務閘道器35以及一基地台模組37。同樣地,基地台30所包含之各裝置及模組與基地台10、20所包含之各裝置及模組具有相同之功能,並能進行相同之運作。
本實施例中,中繼台RN由位置P1移動至位置P2,再由位置P2移動至訊號範圍A3內之位置P3。由於中繼台RN自位置P1移動至位置P2所需進行之程序已描述於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以下將僅針對中繼台RN自位置P2移動至位置P3時所需進行之程序進行說明。
中繼台RN於位置P2時,中繼台RN與其所服務之使用者設備使用如第1B圖所繪示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1、C2,其中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1係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1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服務閘道器25及基地台模組27之間,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則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2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27及中繼台RN之間。
當中繼台RN自位置P2移動至位置P3時,基地台10、20、30可分別視為初始基地台、來源基地台及目標基地台。由於基地台30為目標基地台,因此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目標基地台(亦即,基地台20)所執行之運作於本實施例係由基地台30所執行。
請參考第3C及3D圖之訊號傳遞示意圖。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訊號代碼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訊號代碼相同,因此對於訊號代碼相同者,於此不再贅述。以下僅針對本實施例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不同處進行說明。
請先參考第3C圖。首先,透過訊號S1~S8,基地台模組37與中繼台RN及基地台20之間進行一換手程序。具體而言,基地台20之基地台模組27先傳送一量測控制訊號S1給中繼台RN,中繼台RN再回傳一量測回報訊號S2至基地台模組27,基地台20則根據量測回報訊號S2決定要換手到基地台30。
接著,基地台20之基地台模組27傳送一換手請求訊號S3至基地台30之基地台模組37。基地台30根據換手請求訊號S3之內容,判斷可以與中繼台RN進行一換手程序,因此其基地台模組37回傳一換手請求確認訊號S4至基地台模組27。
之後,基地台模組27傳送一無線資源控制重分配訊息S5給中繼台RN,使中繼台RN據以切換為隨機存取模式。接著,中繼台RN透過相應於換手隨機存取辨識碼之一頻道將一同步化訊息S6傳送至基地台模組37。隨後,基地台模組37回傳一分配訊號S7給中繼台RN,中繼台RN再傳送一無線資源控制重分配完成訊息S8給基地台模組37。
接著說明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基地台模組37、服務閘道器35、基地台模組27、服務閘道器25以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如何透過訊號S9~S17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藉此調整於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1。
首先,基地台模組37傳送一路徑切換請求訊號S9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再傳送一建立關係請求訊號S10至服務閘道器35。接著,服務閘道器35傳送一連結更新訊號S11至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再回覆一連結更新確認訊號S12給服務閘道器35。
之後,服務閘道器35回應一建立關係回覆訊號S13給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再回應一路徑切換確認訊號S14給基地台模組37。接著,基地台模組37再傳送一使用者設備相關資訊釋放訊息S15給基地台模組27。接著,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發送一刪除關係請求訊號S16至服務閘道器25,服務閘道器25再回應一刪除關係回覆訊號S17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
由上述說明可知,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基地台模組37、服務閘道器35、基地台模組27、服務閘道器25以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透過訊號S9~S17進行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1會被變更為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1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服務閘道器35、基地台模組37及中繼台RN之間,如第3B圖所繪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3。
如此一來,當中繼台RN由位置P2移動至位置P3時,原使用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1之資料傳輸,將變更為由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3進行資料傳輸。至於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本實施例亦會透過與前述雷同之流程加以變更,茲不贅言。
此外,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與中繼台RN間還會建立一新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4,如第3D圖所示。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4之建立方式請參考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敘述與第2C圖之訊號傳遞。關於建立新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4的運作,本實施例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差異在於,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4係由中繼台RN、基地台30以及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進行傳輸路徑之建立,其所使用的訊號S18~S26皆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此後,若中繼台RN於訊號範圍A3內,其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要建立新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中繼台RN會以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4來傳輸使用者設備的資料。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請參考第1A、1B、4A及4B圖。第四實施例亦適用於第1A圖所描繪之網路系統1。第四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不同處在於如何變更舊有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例如: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0)。簡言之,第二實施例並未變更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0所使用的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但本實施例將會一併變更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0所使用的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
請參考第4A圖,本實施例同樣地會透過訊號S1~S8進行一換手程序,訊號S1~S8的執行與第二實施例所示相同,茲不贅言。
接著,說明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基地台模組17、服務閘道器15、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基地台模組27、服務閘道器25、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以及中繼台RN如何透過訊號S27~S45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
首先,基地台模組27傳送一路徑切換請求訊號S27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此路徑切換請求訊號S27包含了內嵌在基地台20中的服務閘道器25的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以下簡稱「IP」)位址。之後,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傳送一建立關係請求訊號S28至服務閘道器25,服務閘道器25再傳送一建立關係請求S29至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接著,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會配給一新的IP位址給中繼台RN,該新的IP位址會被放在一建立關係回覆訊號S30,並由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將建立關係回覆訊號S30傳送至服務閘道器25。透過訊號S29~S30,便能於服務閘道器25與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間完成一連線建立程序。
接著,服務閘道器25會傳送載有中繼台RN的新IP位址之一建立關係回覆訊號S31給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此時,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會將中繼台RN的新IP位址傳送給中繼台RN,敘述如下。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會透過使用者設備相關資訊更改請求訊息(S1 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 Message),傳送載有一非存取層協定(Non-access Stratum;以下簡稱「NAS」)訊號之一使用者裝置相關資訊更改請求訊號S32至基地台模組27,此NAS訊號載有一啟動預設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資訊請求訊號。基地台模組27再將載有啟動預設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資訊請求訊號之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分配訊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Message)S33傳送給中繼台RN。
接下來,中繼台RN傳送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分配完成訊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S34給基地台模組27,訊息S34載有一非存取層協定訊號之一啟動預設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資訊接收訊號(Activate Default EPS Bearer Context Accept)。之後,基地台模組27傳送載有啟動預設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資訊接收訊號之一使用者設備相關資訊更改回覆訊號S35給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完成了將中繼台RN的新IP位址送給中繼台RN之後,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回應一路徑切換請求確認S36給基地台模組27,基地台模組27再發送一使用者設備相關資訊釋放訊號(UE context release message)S37給基地台模組17,使基地台10據以將中繼台RN之相關資訊刪除。
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接著發送一刪除關係請求訊號S38給服務閘道器15,以使基地台10根據刪除關係請求訊號S38刪除為中繼台RN所建立的相關資訊以及數據封包網路連線。此外,服務閘道器15會傳送一刪除關係請求S39給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以使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刪除為中繼台RN所建立的相關資訊以及數據封包網路連線。然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再傳送一刪除關係回覆S40給服務閘道器15,服務閘道器15再回應一刪除關係回覆訊號S41給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
之後,中繼閘道器21更與中繼台RN、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及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之間進行一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詳述於下。
中繼台RN透過並經由中繼閘道器21傳送包含一群組辨識碼(Group ID)之一路徑切換請求訊號S42給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隨後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傳送一更改連線要求S43給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再根據更改連線要求所載的群組辨識碼來決定要將哪些中繼台RN的使用者設備之連線路徑由基地台10切換到基地台20。之後,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傳送一更改連線要求確認訊號(Modify Bearer Request Acknowledgement)S44給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最後,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會在最後送出的資料裡加入一個結束標誌(End Marker),並停止再送出與中繼台RN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相關的資料給基地台10。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收到更改連線要求確認訊號S44之後,便透過並經由中繼閘道器21回應一路徑切換請求確認訊號S45給中繼台RN。
須特別說明者,使用者設備相關資訊釋放訊號S37可於路徑切換請求確認S36後進行傳輸,或是於路徑切換請求確認訊號S45後才進行傳輸。
透過上述程序,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0已被變更為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2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27及中繼台RN之間,如第1B圖所繪示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5。中繼台RN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便透過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5進行資料傳輸。
須特別說明者,由於本實施例變更了舊有數據封包網路連線的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因此中繼台RN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皆須更換使用者設備辨識碼,將為核心網路帶來大量的訊令數目,造成核心網路壅塞。本發明亦針對此現象提供解決方案,亦即,以群組方式(以群組辨識碼替代使用者設備辨識碼)為使用者設備進行路徑變更,此群組辨識碼載於前述路徑切換請求訊號S42中。以下針對群組辨識碼之二種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第一種方式係以中繼台辨識碼(Relay Node ID)作為群組辨識碼,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之資料庫62會儲存使用者設備辨識碼及其相應之中繼台辨識碼之索引(Index)。因此,當執行路徑切換請求訊號S42時,只需根據中繼台辨識碼便能同時針對中繼台RN所服務的所有使用者設備進行路徑切換。換言之,不需透過使用者設備辨識碼一筆一筆進行路徑切換。
第二種方式則是以中繼台辨識碼(Relay Node ID)及位元地圖作為群組辨識碼,如此便可僅針對中繼台RN的部分使用者設備進行路徑切換。若採用此種方式,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之資料庫62則需記錄中繼台辨識碼(Relay Node ID)及使用者設備辨識碼,第4B圖為其中一種記錄方式。
假設網路系統包含二個中繼台RN1、RN2。中繼台RN1服務五個使用者設備,中繼台RN1將之分別編號為1~5;中繼台RN2亦服務5個使用者設備,中繼台RN2亦將之分別編號為1~5。第4B圖係繪示該等序號與資料庫62之索引值之對應關係,亦即,資料庫62將索引值1~5分別對應至中繼台RN1所服務的5個使用者設備1~5,並將索引值6~10分別對應至中繼台RN2所服務的5個使用者設備1~5。
舉例而言,若目前需要變更路徑的為中繼台RN1所服務之使用者設備2、4及5,則前述路徑切換請求訊號S42所載有的群組辨識碼須包含中繼台RN1的中繼台辨識碼及一位元地圖,此位元地圖用以表示中繼台RN1所服務之使用者設備2、4及5於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之資料庫62中所代表之序號,亦即2、4及5。如此,透過傳送中繼台辨識碼及一位元地圖便能僅針對特定的使用者設備進行路徑切換,進而改進先前技術需於訊息中大量載入使用者設備辨識碼,造成訊息過於冗長,資料過大的情形。
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請參考第1B、3A、3B、及5圖。第五實施例亦適用於第3A圖所描繪之網路系統3。第五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不同處在於如何變更舊有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簡言之,第三實施例並未變更舊有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所使用的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但本實施例將會一併變更數據封包網路連線所使用的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
本實施例中,中繼台RN由位置P1移動至位置P2,再由P2移動至位置P3。由於中繼台RN自位置P1移動至位置P2所需進行之程序已描述於第四實施例,以下將僅針對中繼台RN自位置P2移動至位置P3時所需進行之程序進行說明。因此,基地台10、20、30可分別視為初始基地台、來源基地台及目標基地台。
中繼台RN於位置P2時,中繼台RN與其所服務之使用者設備使用如第1B圖所繪示之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C5,二者皆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2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服務閘道器25、基地台模組27及中繼台RN之間。
請參考第5圖,如第三實施例所示之訊號S1~S8,本實施例同樣地會透過訊號S1~S8進行一換手程序,茲不贅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60、服務閘道器15、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13、基地台模組37、服務閘道器35、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33、基地台模組27以及中繼台RN係透過訊號S27至S45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於本實施例中,訊號S27~S36係將於第四實施例中,以基地台20為主體之部份,變更為以基地台30為主體,其餘皆相同,故不再贅述。
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相關資訊釋放訊號S37係由基地台30之基地台模組37傳送至基地台20之基地台模組27,刪除關係請求訊號S38係由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傳送至服務閘道器25,接著,中繼閘道器25將刪除關係請求S39傳送至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之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23回傳刪除關係回覆S40至中繼閘道器25,中繼閘道器25隨後回覆刪除關係回覆訊號S41給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50,其中訊號S38~S41之功能與第四實施例中之訊號S38~S41相同,故不贅述。此外,訊號S42~S45因與第4A圖所示相同,因此未另予敘述,亦未繪示於第5圖。
透過訊號S1~S8及S27~S45之執行,便能將舊有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2、C5變更為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40、中繼閘道器31、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33、服務閘道器35、基地台模組37及中繼台RN之間的數據封包網路連線C6。
需說明者,前述第一至第五實施例,更可由目標基地台(基地台20、30)或中繼台RN進行一追蹤範圍更新程序(Track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亦即,可由目標基地台或中繼台RN來確認中繼台RN目前在哪個基地台的訊號範圍內。
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為一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其流程圖係描繪於第6圖。此傳輸路徑建立方法適用於一作為目標基地台之基地台。網路系統包含一目標基地台、一中繼台、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及一初始基地台(亦作為來源基地台)。初始基地台包含一第一中繼閘道器、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一第一服務閘道器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一中繼閘道器、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一服務閘道器、第一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之間。中繼台原先透過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目標基地台則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組、一第二中繼閘道器、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第二服務閘道器。
首先,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執行步驟100,由第二基地台模組根據一換手請求訊號而與中繼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例如前述實施例中的訊號S1至S8)。接著,執行步驟105,由第二基地台模組利用一存取點名稱,於中繼台及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間中繼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要求訊號。之後,執行步驟110,在第二中繼閘道器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間建立連線。再來,執行步驟120,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與第二中繼閘道器間建立連線。接下來,執行步驟130,在第二服務閘道器與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間進行一連線建立程序。之後,執行步驟140,在第二服務閘道器與第二基地台模組間建立連線。接著,執行步驟145,在該第二基地台模組、該中繼台及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進行一演進數據封包系統承載建立程序。於此特別說明,當網路系統符合LTE標準時,步驟105~145可藉由第二實施例中之訊號S18至S26來完成。
於執行步驟145後,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便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二中繼閘道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之間,俾中繼台於換手程序後,能透過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此外,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執行步驟150,即由第二基地台模組傳送一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再根據此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於第二基地台模組、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一基地台模組、第一服務閘道器、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及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間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如此,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被變更為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一中繼閘道器、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之間。於此特別說明,當網路系統符合LTE標準時,步驟150可藉由執行第二實施例中之訊號S9至S17來完成。
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亦為一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其流程圖同樣參考第6圖。此傳輸路徑建立方法亦適用於一作為目標基地台之基地台,但所應用之情境中,來源基地台與初始基地台為不同的基地台。
網路系統包含一目標基地台、一中繼台、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一初始基地台及一來源基地台。初始基地台包含一第一中繼閘道器及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來源基地台包含一第一服務閘道器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一中繼閘道器、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一服務閘道器、第一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之間具有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中繼台原先係透過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此外,目標基地台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組、一第二中繼閘道器、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第二服務閘道器。
本實施例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之步驟100~145與第六實施例所示者相同。於執行步驟145後,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二中繼閘道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之間具有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俾中繼台於換手程序後,透過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此外,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執行步驟150,由第二基地台模組傳送一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再根據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於第二基地台模組、第二服務閘道器、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第一基地台模組、第一服務閘道器以及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間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須特別說明者,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被變更為形成於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初始基地台所包含之第一中繼閘道器、初始基地台所包含之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之間。於此特別說明,當網路系統符合LTE標準時,步驟150可藉由執行第三實施例中之訊號S9至S17來完成。
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為一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其流程圖係描繪於第7圖。此傳輸路徑建立方法適用於一作為目標基地台之基地台。網路系統包含目標基地台、一中繼台、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一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以及一初始基地台(亦作為來源基地台)。初始基地台包含一第一中繼閘道器、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一第一服務閘道器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一中繼閘道器、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一服務閘道器、第一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之間具有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中繼台原先係透過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目標基地台包含一第二中繼閘道器、一第二基地台模組、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第二服務閘道器。
本實施例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先執行步驟100~145,該等步驟與第六及第七實施例所示者相同,故不贅言。於執行步驟145後,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二中繼閘道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之間形成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俾中繼台於換手程序後,透過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此外,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執行步驟160,由第二基地台模組傳送一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再根據此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於第二基地台模組、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中繼閘道器、第一基地台模組、第一服務閘道器、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一中繼閘道器、中繼台、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及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間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以將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變更為由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二中繼閘道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所形成。
進一步言,中繼台可服務複數個使用者設備,該等使用者設備原先透過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第一服務閘道器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須說明者,於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所使用之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已變更為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故須調整中繼台所服務之使用者設備之資料傳輸路徑。具體而言,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執行步驟170,根據一載有一中繼台辨識碼之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要求,於目標基地台、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中繼台及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間進行一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藉由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該等使用者裝置改為透過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此外,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要求更可載有一位元地圖,俾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得知需要進行路徑切換之各別使用者設備之序號。舉例而言,中繼台服務第一使用者設備及第二使用者設備,如僅需對第一使用者設備進行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則可藉由位元地圖傳遞第一使用者設備相應之一序號。於此特別說明,當網路系統符合LTE標準時,步驟100~145、160及步驟170可藉由執行第四實施例中的訊號S1至S45來完成。
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亦為一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其流程圖請參考第8圖。此傳輸路徑建立方法適用於一作為目標基地台之基地台。網路系統包含目標基地台、一中繼台、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一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一初始基地台及一來源基地台。初始基地台包含一第一中繼閘道器及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而來源基地台包含一第一服務閘道器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
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一中繼閘道器、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一服務閘道器、第一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間具有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中繼台原先係透過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目標基地台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組、一第二中繼閘道器、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第二服務閘道器。
本實施例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亦先執行步驟100~145,該等步驟與第六、第七及第八實施例所示者相同,故不贅言。之後,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二中繼閘道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形成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俾中繼台於換手程序後,透過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此外,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執行步驟165,由第二基地台模組傳送一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至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再根據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於第二基地台模組、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中繼閘道器、第一基地台模組,第一服務閘道器、來源基地台之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來源基地台之一中繼閘道器、中繼台、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及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間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透過步驟165便將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變更為由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第二中繼閘道器、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第二服務閘道器、第二基地台模組及中繼台所形成。
進一步言,中繼台可服務複數個使用者設備,該等使用者設備原先透過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第一服務閘道器與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須說明者,於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所使用之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已變更為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故須調整中繼台所服務之使用者設備之資料傳輸路徑。具體而言,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執行步驟170,根據一載有一中繼台辨識碼之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要求,於目標基地台、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中繼台及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間進行一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藉由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該等使用者裝置改為透過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另需說明者,當網路系統符合LTE標準時,步驟100~145、165及170可藉由執行第五實施例之訊號S1~S45來完成。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能對連線路徑進行最小化,避免於高速移動之情況下,隨著與初始基地台的遠離,連線路徑亦跟著越來越長的情形。透過本發明所提供之方式,即便在高速移動之環境中,資訊亦可以較有效率的方式、較短之傳輸路徑進行傳輸。
惟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3...網路系統
10、20、30...基地台
40...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
50...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
60...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
RN...中繼台
11、21、31...中繼閘道器
13、23、33...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
15、25、35...服務閘道器
17、27、37...基地台模組
P1、P2、P3...位置
A1、A2、A3...訊號範圍
CO、C1、C2、C3、C4、C5、C6...數據封包網路連線
UE1、UE2、UE3...使用者設備
DB1、DB2、62...資料庫
S1~S45...訊號
第1A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網路系統1之示意圖;
第1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網路系統1之功能方塊圖;
第2A、2B圖係描繪第二實施例之訊號傳遞示意圖;
第3A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網路系統3之示意圖;
第3B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網路系統3之功能方塊圖;
第3C、3D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訊號傳遞示意圖;
第4A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訊號傳遞示意圖;
第4B圖係描繪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所儲存之資料與中繼台辨識碼及使用者設備辨識碼之對應關係示意圖;
第5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訊號傳遞示意圖;
第6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第六及第七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7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之流程圖;以及
第8圖係描繪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之流程圖。

Claims (16)

  1. 一種用於一網路系統之基地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基地台、一中繼台、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User Equipment Serving GateWay;UE-SGW)、一第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Relay Nod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RN-MME)、一第一中繼閘道器(Relay Gateway)、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一第一服務閘道器(Serving GateWay;S-GW)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E-UTRAN Node B;eNode B),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PDN Connection)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一服務閘道器、該第一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該中繼台透過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該基地台包含:
      一第二基地台模組,根據一換手請求訊號而與該中繼台進行一換手程序;
      一第二中繼閘道器,於該換手程序後,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建立連線;
      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於該換手程序後,與該第二中繼閘道器建立連線;以及
      一第二服務閘道器,於該換手程序後,與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進行一連線建立程序,且與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建立連線,俾該中繼台於該換手程序後,能透過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其中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初始基地台,該初始基地台包含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一服務閘道器及該第一基地台模組;
      其中,該換手請求訊號係來自該初始基地台,且該換手程序更進行於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初始基地台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初始基地台及一來源基地台,該初始基地台包含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來源基地台包含該第一服務閘道器及該第一基地台模組;
      其中,該換手請求訊號係來自該來源基地台,且該換手程序更進行於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來源基地台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具有一存取點名稱(Access Point Name;APN),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更於該換手程序後,利用該存取點名稱於該中繼台及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間中繼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要求訊號,俾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進行該連線建立程序,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更於該連線建立程序後,與該中繼台及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進行一演進數據封包系統承載(Evolved Packet System Bearer)建立程序。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更傳送一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至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該第二基地台模組、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及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更根據該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以將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變更為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更傳送一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至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該第二基地台模組、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中繼台、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及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間更根據該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以將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變更為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User Equipment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UE-MME),該中繼台服務複數個使用者設備,該等使用者設備係透過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第一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該第二中繼閘道器更根據一載有一中繼台辨識碼之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要求而與該中繼台、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及該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進行一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俾該等使用者設備改為透過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該中繼台服務一第一使用者設備及一第二使用者設備,該第一使用者設備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係透過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第一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該第二中繼閘道器更根據一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要求而與該中繼台、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及該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進行一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俾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改為透過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要求載有一中繼台辨識碼及相應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之一位元地圖。
  9. 一種傳輸路徑建立方法,適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基地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基地台、一中繼台、一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一第一中繼閘道器、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一第一服務閘道器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一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一服務閘道器、該第一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該中繼台透過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該基地台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組、一第二中繼閘道器、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第二服務閘道器,該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由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根據一換手請求訊號而與該中繼台進行一換手程序;
      於該換手程序後,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間建立連線;
      於該換手程序後,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與該第二中繼閘道器間建立連線;
      於該換手程序後,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間進行一連線建立程序;以及
      於該換手程序後,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第二基地台模組間建立連線,俾該中繼台於該換手程序後,能透過一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其中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連線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中繼台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初始基地台,該初始基地台包含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一服務閘道器及該第一基地台模組;
      其中,該換手請求訊號係來自該初始基地台,且該換手程序更進行於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初始基地台之間。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初始基地台及一來源基地台,該初始基地台包含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來源基地台包含該第一服務閘道器及該第一基地台模組;
      其中,該換手請求訊號係來自該來源基地台,且該換手程序更進行於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及該來源基地台之間。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其中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具有一存取點名稱,該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於該換手程序後,利用該存取點名稱,於該中繼台及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間中繼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要求訊號,俾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進行該連線建立程序;以及
      於該連線建立程序後,在該 第二基地台模組、該中繼台及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進行一演進數據封包系統承載建立程序。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由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傳送一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至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以及
      根據該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於 該第二基地台模組、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及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間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以將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變更為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及該第二基地台模組之間。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由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傳送一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至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以及
      根據該連線路徑切換請求訊號,於 該第二基地台模組、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中繼台、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及該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間進行一中繼台路徑切換程序,以將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連線變更為形成於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第二服務閘道器及該第二基地台模組之間。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該中繼台服務複數個使用者設備,該等使用者設備係透過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第一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該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根據一載有一中繼台辨識碼之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要求,於該基地台、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中繼台及該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間進行一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俾該等使用者設備改為透過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傳輸路徑建立方法,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該中繼台服務一第一使用者設備及一第二使用者設備,該第一使用者設備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係透過該第一中繼閘道器、該第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第一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該傳輸路徑建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根據一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要求,於該基地台、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該中繼台及該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間進行一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程序,俾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改為透過該第二中繼閘道器、該第二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第二服務閘道器與該使用者設備服務閘道器進行資料傳輸,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路徑切換要求載有一中繼台辨識碼及相應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之一位元地圖。
TW101135749A 2011-10-01 2012-09-28 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 TW2013168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42154P 2011-10-01 2011-10-01
US201261606505P 2012-03-05 2012-03-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6815A true TW201316815A (zh) 2013-04-16

Family

ID=47074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5749A TW201316815A (zh) 2011-10-01 2012-09-28 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83721A1 (zh)
EP (1) EP2575393A2 (zh)
CN (1) CN103037548A (zh)
TW (1) TW20131681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2304B1 (en) 2015-06-24 2016-12-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ost-authenticating user equipment, controller and network system
TWI631867B (zh) * 2016-12-07 2018-08-0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跨網域換手方法、系統及中繼閘道裝置
US10142903B2 (en) 2016-12-07 2018-11-27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Inter-domain handov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equipment and relay gatew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010410D0 (en) * 2010-06-22 2010-08-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laying communications
CN103326770B (zh) * 2012-03-19 2016-04-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移动中继站和固定中继站共存的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US9497682B2 (en) * 2013-06-07 2016-11-15 Intel Corporation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an LTE network
US9936533B2 (en) * 2013-07-09 2018-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lay on basis of proximity service and device therefor
EP3021633B1 (en) * 2013-07-11 2023-08-30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multiple gtp-u tunnels
JP6510167B2 (ja) * 2013-10-30 2019-05-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464179B2 (ja) * 2014-03-06 2019-02-0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ハンドオーバ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TWI573426B (zh) * 2015-02-12 2017-03-01 達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照明系統、網路設備及其操作方法
TWI562661B (en) * 2015-08-27 2016-12-11 Ind Tech Res Inst Cell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ndwidth management of backhaul network of cell
DE112016004595T5 (de) 2015-10-09 2018-07-19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zeingeleitete paketdatennetzverbindung
CN108029053B (zh) * 2015-10-29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边缘平台确定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JP6856117B2 (ja) * 2017-03-23 2021-04-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18173461A1 (ja) * 2017-03-23 2018-09-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無線中継局、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N111669763B (zh) * 2020-05-22 2023-04-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站间距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747516B (zh) * 2020-05-27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3238B2 (ja) * 2004-12-15 2011-06-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網制御装置、無線lan中継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
CN101400156B (zh) * 2007-09-29 2012-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s1切换的下行及上行数据包转发方法
KR20100035088A (ko) * 2008-09-25 2010-04-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협력 통신 방법 및 그 기지국
JP5164939B2 (ja) * 2009-07-04 2013-03-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098725B (zh) * 2009-12-15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网关与中继终端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2304B1 (en) 2015-06-24 2016-12-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ost-authenticating user equipment, controller and network system
TWI580224B (zh) * 2015-06-24 2017-04-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延後認證用戶設備的方法、控制器及網路系統
TWI631867B (zh) * 2016-12-07 2018-08-0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跨網域換手方法、系統及中繼閘道裝置
US10142903B2 (en) 2016-12-07 2018-11-27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Inter-domain handov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equipment and relay gatew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5393A2 (en) 2013-04-03
US20130083721A1 (en) 2013-04-04
CN103037548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16815A (zh) 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
JP6177428B2 (ja) 小セルラー基地局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を実現する方法
US953845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relay packet gateway relocation for path optimization
US114776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on basis of local are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911726B (zh) 一种用户平面承载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US9807667B2 (en) Method for relocating gateway, mobile management entity and host base station
CN103096404B (zh) 支持组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WO2008095936A9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CN102378273A (zh) 获取邻接基站/中继节点接口信息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
US849823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45230B2 (en) Data exchange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4026560A1 (zh) 一种本地网关地址更新方法及装置
WO2015085730A1 (zh) 一种实现本地网关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连接设备
JP2023535969A (ja) 論理チャネルlch設定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3582075B (zh) 一种rn支持多种无线接入系统的方法
WO2014177083A1 (zh)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接入网网元
WO2011020413A1 (zh) 一种应用于无线中继的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US2020010030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gtp transmission channe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582161A (zh) 一种基于lte系统中继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
WO2016107144A1 (zh) 用户面路径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161785A1 (zh) 跨MeNB切换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1998549A (zh) 中继接入系统为用户数据配置数据承载通道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113330A1 (zh) 一种业务通路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N103874046A (zh) 一种过程消息的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04350809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