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2325A - 電源模組固定機構 - Google Patents

電源模組固定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2325A
TW201312325A TW100134663A TW100134663A TW201312325A TW 201312325 A TW201312325 A TW 201312325A TW 100134663 A TW100134663 A TW 100134663A TW 100134663 A TW100134663 A TW 100134663A TW 201312325 A TW201312325 A TW 2013123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fixing mechanism
front cover
main side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4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0719B (zh
Inventor
Dai Li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12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2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0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0719B/zh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包括:一電源模組本體及一操作桿。電源模組本體包括一前蓋及一相鄰前蓋之上蓋。操作桿至少樞設於上蓋之一側,其中當操作桿位於一第一位置時,操作桿貼合於前蓋。

Description

電源模組固定機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源模組固定機構,特別係關於一種便於使用者操作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
一般而言,電子設備都必須依靠電源模組(power supply module)以維持電子設備的運作。舉例而言,電源轉換器(adaptor)即為常見的電源模組之一,其將輸入電壓轉換為其運作所需之各種工作電壓。
請參見第1圖,傳統的電源模組為了方便其拆卸,一般都設計有一拆卸裝置10。拆卸裝置10包括一手柄11;及一卡勾15。手柄11設置於電源模組本體5之前蓋6,以供使用者握持。卡勾15通常為一Z字型彈片,卡勾15的一端凸出於電源模組本體5之前蓋6,卡勾15的另一端設置於電源模組本體5之內部,並包括一凸塊16卡合於電源模組本體5之上蓋7的穿孔18。在使用者欲自電子設備取出電源模組本體5時,一手指往下壓卡勾15的一端,使凸塊16退出穿孔18,並利用一手指扣住手柄11,以將電源模組本體5自電子設備退出。
上述結構中,手柄11與卡勾15皆凸出於電源模組本體5之前蓋6,造成空間浪費,使得運輸成本增加。並且,當卡勾15失去彈性時,凸塊16將無法牢靠的連結於穿孔18內,電源模組本體5因此無法穩定供電於電子設備。又,礙於電源模組5自身的尺寸限制,當手柄11尺寸較小時,將不利於手指較粗大的使用者操作,產生使用上的不便。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減少電源模組的體積,利用操作桿貼合電源模組前蓋的設計,避免拆卸裝置凸出於電源模組本體。本發明又一目的在於優化電源模組取出機制,透過操作桿的結構設計,令使用者便於操作。本發明另一目的在於提升應用電源模組之電子設備之安全性,避免電源模組在電子設備運作中脫離電子設備。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包括:一電源模組本體及一操作桿。電源模組本體包括一前蓋及一相鄰前蓋之上蓋。操作桿至少樞設於上蓋之一側,其中當操作桿位於一第一位置時,操作桿貼合於前蓋。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中,電源模組本體之上蓋包括一結合部,且操作桿包括一主側桿、一把手、一副側桿及一結合件。主側桿樞設於電源模組本體的上蓋,其中結合件設置於主側桿。把手連結於主側桿,且副側桿樞設於電源模組本體之上蓋相異於主側桿所樞設的一側。其中,當操作桿位於第一位置時,把手貼合前蓋且結合件連結於結合部。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中,結合部為一穿孔。結合件設置於主側桿之末端並包括一頂板、一凸塊及一側板。頂板連結於主側桿,且凸塊設置於頂板。相對於頂板連結主側桿之一側,側板連結於頂板。其中當操作桿位於第一位置時,凸塊位於穿孔內。一彈簧設置於側板與主側桿之間,彈簧之一端連結於主側桿,彈簧之另一端連結於電源模組本體之前蓋。一鉚釘穿過主側桿、彈簧及側板,使主側桿樞設於電源模組本體之一上蓋。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中,把手貼合於前蓋遠離上蓋之區域,且把手與前蓋貼合之一側之形狀係互補於前蓋之形狀。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中,電源模組本體之前蓋包括一插座用以連結一插頭,操作桿位於第一位置時,操作桿貼合於插座遠離上蓋之一側,其中操作桿更包括一抵靠件,抵靠於插頭。
利用本發明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電源模組本體將更穩定的供電於電子設備。另一方面,利用操作桿的結構特徵,更可簡化移出或置入電源模組本體的程序。
茲配合圖式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請參閱第2、3圖,第2圖顯示本發明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100連結一插頭50之示意圖,其中操作桿120位於一第一位置;第3圖中,電源模組本體110內部之電子元件省略繪製,在此先予指明。
本發明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100包括一電源模組本體110、一操作桿120、一插座130及一風扇構件140。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電源模組本體110為一矩形結構,包括一前蓋112、二側蓋114及115及一上蓋116。二側蓋114及115分別相鄰於前蓋112之左右兩側,且彼此相對。上蓋116相鄰前蓋112及二側蓋114及115,並利用螺絲80鎖固的方式連結於前蓋112與二側蓋114及115。相對於側蓋114及115,上蓋116的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凸緣116a及116b,平行於二側蓋114及115,其中凸緣116a及116b分別包括一設置孔1161。一結合部1163形成於上蓋116鄰近凸緣116a之表面。在此實施例中,結合部1163為一穿孔,但不應限定於此,結合部1163可為任何可固定操作桿120之機構(以下說明中,結合部將以穿孔表示之)。值得注意的是,形成於凸緣116a的設置孔1161較穿孔1163鄰近於前蓋112。
插座130設置於前蓋112,用以連結一插頭50以供應電源模組本體110所需之電力。風扇構件140包括一框架142,利用螺絲144鎖固的方式,設置於前蓋112相鄰插座130之區域。
請同時參閱第3、4圖,操作桿120樞設於上蓋116,且包括:一把手122、一固定件123、一主側桿124、一連結件125、一副側桿126、一彈簧127、一結合件128及一抵靠件129。
把手122連結於主側桿124及副側桿126之間。當操作桿120位於第一位置時(第2圖)把手122貼合於前蓋112,其中把手122的側邊122a的形狀係互補於前蓋112表面的形狀。詳而言之,對應於風扇構件140鎖附螺絲144的位置,把手122的側邊122a具有複數個凹槽,用以容納螺絲144於其中,藉此減少把手122凸出於前蓋112的體積。另一方面,抵靠件129相對於插座130凸出於把手122之表面。如第2圖所示般,當操作桿120位於第一位置時,抵靠件129抵靠於插頭50之外側,以防止插頭50脫離電源模組本體110。
主側桿124樞設於凸緣116a的內側,亦即凸緣116a相反於側蓋114的一側。主側桿124具有一穿孔1241相對於凸緣116a的設置孔1161。結合件128形成於主側桿124之末端,且包括一頂板1281、一凸塊1283及一側板1285。頂板1281連結於主側桿124,且凸塊1283相對於上蓋116的穿孔1163設置於頂板1281之表面。相對於頂板1281連結主側桿124之一側,側板1285連結於頂板1281。相對於主側桿124的穿孔1241,側板1285具有一穿孔1287。
連結件125的一端固定於穿孔1287,連結件125的另一端固定於穿孔1241及上蓋116的設置孔1161。彈簧127設置於主側桿124與側板1285之間,並圍繞於連結件125。在此實施例中,連結件125為一鉚釘,但並不限制於此。彈簧127的一端127a連結於主側桿124,且彈簧127的另一端127b連結於前蓋112,藉此當操作桿120相對於電源模組本體110樞轉時,彈簧127提供一回饋力道,使操作桿120回覆至第一位置(如第2圖所示)。
固定件123穿過凸緣116b的穿孔(未圖示於第3圖)以及副側桿126之穿孔1261,使副側桿126樞設於上蓋116的凸緣116b相反於側蓋115之一側。
本發明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100的操作方式說明如下:請參閱第2、5圖,第5圖顯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100應用於一電子設備20且位於第一位置時之側面視圖。
當電子設備20於運作時,電源模組固定機構100之操作桿120位於第一位置,此時結合件128的凸塊1283設置於上蓋116之穿孔1163內並抵靠電子設備20之卡槽25。如此,電源模組固定機構100即可牢靠的固定於電子設備20當中。並且,如第2圖所示般,操作桿120的抵靠件129抵靠於插頭50,故操作桿120之把手122貼合於前蓋112,無法相對於電源模組本體110樞轉。
請參見第2、6圖,第6圖顯示顯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100應用於一電子設備20且位於第二位置時之側面視圖。在移出電源模組固定機構100於電子設備20時,使用者首先必須自插座130拔除插頭50,使操作桿120的抵靠件129不再抵靠於插頭50。接著,握持把手122,並施予操作桿120一向上(Y方向)的拉力,使操作桿120相對於電源模組本體110樞轉。如第6圖所示般,當操作桿120位於第二位置時,結合件128的凸塊1283自上蓋116之穿孔1163以及電子設備20之卡槽25脫離,且彈簧127因外力而被壓縮。此時,使用者持續握持把手122,並施予操作桿120一朝外(X方向)的拉力,使電源模組固定機構100移出電子設備20。使用者所施加之外力移除後,操作桿120因彈簧127的回饋力道,將自動回復至第一位置(如第5圖所示)。
操作桿120的形式並不受上述實施例所限制。如第7圖所示般,相較於第4圖所示之操作桿120,操作桿120’省略副側桿126的設置,但仍然可達到本發明所欲完成之功效。另一方面,當插座(未圖示於第7圖)位置有所改變時,抵靠件129的位置也可作對應地調整。
本發明的電源模組固定結構的操作桿提供使用者較便利的握持方式,簡化自電子設備移出電源模組本體的程序。另外,利用操作桿與插座間相對的配置關係,更提供電子設備較安全的不斷電機制。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於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電源模組本體
6...前蓋
7...上蓋
10...拆卸裝置
11...手柄
15...卡勾
16...凸塊
18...穿孔
20...電子設備
50...插頭
80...螺絲
100...電源模組固定機構
110...電源模組本體
112...前蓋
114、115...側蓋
116...上蓋
116a、116b...凸緣
1161...設置孔
1163...結合部(穿孔)
120...操作桿
122...把手
122a...側邊
123...固定件
124...主側桿
1241...穿孔
125...連結件(鉚釘)
126...副側桿
1261...穿孔
127...彈簧
127a、127b...彈簧端部
128...結合件
1281...頂板
1283...凸塊
1285...側板
1287...穿孔
129...抵靠件
130...插座
140...風扇構件
142...框架
144...螺絲
第1圖顯示習知技術電源模組固定結構之示意圖;
第2 圖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電源模組固定結構連結一插頭之示意圖;
第3圖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電源模組固定結構連結一插頭之元件分解圖;
第4 圖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操作桿之元件分解圖;
第5圖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電源模組固定結構應用於一電子設備且操作桿位於第一位置時之透視圖;以及
第6圖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電源模組固定結構應用於一電子設備且操作桿於第二位置時之透視圖;以及
第7 圖顯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操作桿之元件分解圖。
50...插頭
80...螺絲
100...電源模組固定機構
110...電源模組本體
112...前蓋
114、115...側蓋
116...上蓋
116a、116b...凸緣
1161...設置孔
1163...穿孔
120...操作桿
122...把手
122a...側邊
123...固定件
124...主側桿
125...連結件
126...副側桿
127...彈簧
128...結合件
129...抵靠件
130...插座
140...風扇構件
142...框架
144...螺絲

Claims (12)

  1. 一種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包括:
    一電源模組本體,包括一前蓋及一相鄰該前蓋之上蓋;以及
    一操作桿,至少樞設於該上蓋之一側,其中當該操作桿位於一第一位置時,該操作桿貼合於該前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電源模組本體之上蓋包括一結合部,且該操作桿包括一結合件,其中當該操作桿位於一第一位置時,該結合件連結於該結合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操作桿更包括:
    一主側桿,樞設於該電源模組本體之上蓋,其中該結合件設置於該主側桿;以及
    一把手,連結於該主側桿,其中當該操作桿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把手貼合該前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結合件設置於該主側桿之末端並包括一凸塊,當該操作桿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凸塊位於該上蓋的穿孔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結合件更包括:
    一頂板,連結於該主側桿,其中該凸塊設置於該頂板;以及
    一側板,相對於該頂板連結該主側桿之一側,該側板連結於該頂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操作桿更包括一彈簧設置於該側板與該主側桿之間,該彈簧之一端連結於該主側桿,且該彈簧之另一端連結於該電源模組本體之前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更包括一連結件,穿過該主側桿、該彈簧及該側板,使該主側桿樞設於該電源模組本體之上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操作桿更包括一副側桿,樞設於該電源模組本體之上蓋相異於該主側桿樞設之一側,且該把手連結於主側桿與該副側桿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把手貼合於該前蓋遠離該上蓋之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把手與該前蓋貼合之一側之形狀係互補於該前蓋之形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電源模組本體之前蓋包括一插座用以連結一插頭,該操作桿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操作桿貼合於該插座遠離該上蓋之一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源模組固定機構,其中該操作桿包括一抵靠件,抵靠於該插頭。
TW100134663A 2011-09-13 2011-09-26 電源模組固定機構 TWI480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9271.3A CN103002687B (zh) 2011-09-13 2011-09-13 电源模块固定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2325A true TW201312325A (zh) 2013-03-16
TWI480719B TWI480719B (zh) 2015-04-11

Family

ID=47930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4663A TWI480719B (zh) 2011-09-13 2011-09-26 電源模組固定機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02687B (zh)
TW (1) TWI4807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2031B (zh) * 2014-01-23 2015-07-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供應器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3696B (zh) * 2017-04-12 2019-07-05 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多次组装拆卸的智能型电力仪表
JP2020123655A (ja) * 2019-01-30 2020-08-13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3125Y (zh) * 1999-04-08 2000-06-14 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分离机构
CN2722568Y (zh) * 2004-07-27 2005-08-31 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电器面板快速拆装结构
TWM279892U (en) * 2005-05-27 2005-11-01 Spi Electronic Co Ltd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power supply and electric appliance
CN2874991Y (zh) * 2005-06-08 2007-02-28 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与电气装置的结合构造
TWM279902U (en) * 2005-07-04 2005-11-01 Spi Electronic Co Ltd Fixing structure of power supply
TWI280700B (en) * 2006-01-04 2007-05-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Extrac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handle latching structure
CN201611797U (zh) * 2010-03-02 2010-10-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冗余电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2031B (zh) * 2014-01-23 2015-07-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供應器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2687B (zh) 2016-08-03
CN103002687A (zh) 2013-03-27
TWI480719B (zh) 2015-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4833B (zh) 電子設備及其解鎖裝置
US8764457B2 (en) Circuit board device and a combin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card assembly
TWI548331B (zh) 可用來拆裝擴充卡模組的固定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CN101952694B (zh) 用于称重装置的防风罩
TW201431469A (zh) 固定裝置
TWI480719B (zh) 電源模組固定機構
US11360506B2 (en) Mounting assemblies for peripheral modules
WO2018119724A1 (zh) 云台的电源模组、电池组件及云台
WO2019062888A1 (zh) 一种可免工具拆装的pcie结构
CN106157470B (zh) 扩充基座
TW201402046A (zh) 支撐裝置
TW201309165A (zh) 電源供應器固定裝置
US20130112825A1 (en) Expansion card retaining structure
TW201325395A (zh) 鎖扣結構與應用其之伺服器
US20050044674A1 (en) Unlocking mechanism
TWM480837U (zh) 機殼及具有該機殼的伺服器
US9247669B2 (en) Add-in card fixing frame
CN106919265B (zh) 外接式键盘装置
JP2014236023A (ja) 筺体ユニット
TW201406274A (zh) 風扇模組固定裝置
TWM419371U (en) Shell of computer apparatus and latch thereof
CN106468296B (zh) 滑动扣接结构及滑动扣接结构组合件
CN209572268U (zh) 网络通信面板
CN210725744U (zh) 自动锁止抽拉模块及视频控制器阵列
TWI437747B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