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7780A - 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其成型方法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其成型方法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7780A
TW201307780A TW100128471A TW100128471A TW201307780A TW 201307780 A TW201307780 A TW 201307780A TW 100128471 A TW100128471 A TW 100128471A TW 100128471 A TW100128471 A TW 100128471A TW 201307780 A TW201307780 A TW 2013077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capillary structure
composite capillary
metal mesh
thinned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8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40813B (zh
Inventor
Sin-Wei He
Jhong-Yan Chang
Yen-Che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Force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cec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ce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128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081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7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7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0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0813B/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其成型方法及其應用,其結構包括:金屬網體,由縱橫編織交錯的單元金屬線所構成的面狀網體型態;粉末燒結層,藉由金屬粉末燒結固定於金屬網體至少一側表面,該粉末燒結層厚度介於0.1mm至0.7mm之間;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總厚度為介於0.2mm至0.8mm之薄形厚度型態且具可撓曲特性;其成型方法係分別製備一金屬網體以及金屬粉末,復藉噴塗、刷塗或浸漬等手段於金屬網體表面附著一液態介質,利用該液態介質將金屬粉末均勻沾附於金屬網體表面,再透過燒結手段將該金屬粉末燒結固定,以於金屬網體表面形成粉末燒結層;藉此所構成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係特別適合應用於熱管產品結構中,並能夠達到擴增蒸氣流道空間、更利於因應管壁曲變加工以及更易於製造成型等諸多實用進步性與較佳產業利用效益。

Description

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其成型方法及其應用
本發明係涉及一種毛細組織,特別是指一種複合毛細組織的結構、成型方法及其應用之創新設計者。
按,習知熱管結構設計上,為達到較佳的熱傳導效率,係導入複合毛細組織結構型態,然而,習知複合毛細組織雖確實能夠增益熱管之熱傳導效率,但隨著熱管空間型態的不同,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點有待改善突破。
為因應目前電腦、電子設備的輕薄短小化設計發展趨勢,熱管結構相對必須隨之扁薄化與小型化,惟如此一來,原本設置於熱管內部空間中的複合毛細組織,就會因此而產生一些問題,蓋因,習知熱管中的複合毛細組織就製程面而言,其粉末燒結體的部份通常須採用一芯棒先插入熱管空間中作為一治具,然後於該芯棒與熱管管壁的間隙中填入金屬粉末再加以燒結定型,然此種習知結構型態於實際製造經驗中發現,其金屬粉末並無法達到薄型化的狀態要求,因填粉過程中若間隙過小將難以達成,且隨著熱管長度越長,亦有粉末緊實困難的問題存在,而粉末燒結體的厚度一旦過厚,就會相對造成蒸氣流道空間不足的問題,而此一問題在熱管的截面積足夠的條件下並不致突顯出來,但隨著熱管的截面積扁薄小型化至一定程度時,由於粉末燒結體所佔截面積比例相對過大,所述蒸氣流道空間不足的問題即突顯而出,且難以改善克服。
習知熱管複合毛細組織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其粉末燒結體與網體一旦被燒結固定於熱管空間後,其可撓曲性就會幾近喪失,如此當熱管須因應需求壓製成扁管或彎管型態時,其管壁曲變部位所對應的複合毛細組織往往難以產生一致性的曲變狀態,造成複合毛細組織與熱管管壁之間相互脫離的現象,而此一現象會同時導致蒸氣流道空間被阻塞、阻斷的情況,進而嚴重影響工作液汽化狀態的流動順暢性,令熱管的散熱效能大打折扣。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熱管複合毛細組織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研發出一種能夠更具理想實用性之創新設計,實係相關業界須再加以努力思索突破之目標及方向。
有鑑於此,發明人本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複合毛細組織、其成型方法及其應用,其所欲解決之問題點,係針對如何研發出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熱管複合毛細組織為目標加以創新思索突破者;本發明解決問題之技術特點,就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結構而言,主要包括:金屬網體,由縱橫編織交錯的單元金屬線所構成的面狀網體型態,該金屬網體包括有二側表面;粉末燒結層,係藉由金屬粉末燒結固定於金屬網體的至少一側表面,該粉末燒結層厚度係介於0.1mm至0.7mm之間;其中該金屬網體及粉末燒結層二者所共構形成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總厚度為介於0.2mm至0.8mm之薄形厚度型態;且該金屬網體及粉末燒結層二者所共構形成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仍具有可撓曲特性;就所述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成型方法而言,主要包括:分別製備一金屬網體以及供燒結用的金屬粉末;復藉噴塗、刷塗或浸漬等手段於金屬網體表面附著一液態介質;利用該液態介質將欲燒結的金屬粉末呈均勻分佈狀態沾附於金屬網體表面;再透過燒結手段將沾附於金屬網體表面的金屬粉末燒結固定,以於該金屬網體表面形成厚度介於0.1mm至0.7mm之間的粉末燒結層。
本發明之另一主要目的,係更提供將所述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應用於熱管之結構型態,該熱管為二端封合之中空密閉式管體型態,其內部空間中容置有工作液,以使該預先燒結有金屬粉末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係設置於該內部空間中。
藉此創新獨特設計,使本發明對照先前技術而言,大致可達到如下優點:
其一、能夠進一步擴增熱管蒸氣流道空間截面積,以增進熱管的蒸氣流動效率。
其二、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介於0.2mm至0.8mm之間的超薄形厚度型態與可撓曲特性,更利於因應管壁曲變加工,令複合毛細組織與熱管之間能夠保持極佳的結合狀態。
其三、本發明利用液態介質將金屬粉末先沾附於金屬網體表面再燒結固定的成型方法,俾可達到易於製造成型且能夠獲得薄型化粉末燒結層構造之優點。
請參閱第1、2圖所示,係本發明複合毛細組織、其成型方法及其應用之較佳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之限制;首先,就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的結構面而言,係包括下述構成:一金屬網體10,係由縱橫編織交錯的單元金屬線11所構成的面狀網體型態,該金屬網體10包括有二側表面;至少一粉末燒結層20,係藉由金屬粉末21燒結固定於該金屬網體10的至少一側表面(如第2圖所示;另第3圖所示則為二側表面均燒結有金屬粉末21之實施型態),該粉末燒結層20厚度W1係介於0.1mm至0.7mm之間(如第2圖所示);其中,如第2圖所示,該金屬網體10及粉末燒結層20二者所共構形成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總厚度係為介於0.2mm至0.8mm之薄形厚度W2型態;且其中,該金屬網體10及粉末燒結層20二者所共構形成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仍具有可撓曲特性。
接著如第4、5圖所示,就所述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之成型方法而言,係包括下述步驟:
A、製備一金屬網體10;
B、製備一供燒結用的金屬粉末21;
C、藉由噴塗或刷塗或浸漬(如第13圖所示)手段於該金屬網體的10至少一側表面附著一液態介質30;
D、利用該液態介質30將欲燒結的粉末21呈均勻分佈狀態沾附於該金屬網體10的至少一側表面;
E、透過一燒結手段將所述沾附於金屬網體10表面的金屬粉末21燒結固定於該金屬網體10表面,以於該金屬網體10至少一側表面形成厚度介於0.1mm至0.7mm之間的一粉末燒結層20。
其中,該液態介質30可選用水或者黏著液或者有機溶劑(如甲醇、乙醇、丙酮等)。
如第5圖所示,其中,進行該燒結手段時,係更輔以一利用治具40(或模具或加壓手段),藉以可增加該粉末燒結層20之結合性與平整度。
如第6圖所示,本發明所述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其應用上特別適合作為熱管03產品結構中的毛細組織,該熱管03為二端封合之中空密閉式管體型態,其內部空間032中容置有工作液,該預先燒結有金屬粉末21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則係設置於該內部空間中032。
如第7、8、9、10圖所示,其中,該熱管03管壁斷面型態可為圓形或扁形或圓形與扁形兼具之實施態樣。
如第7、8、9、10圖所示,其中,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的設置,係為分佈於該熱管03管壁031的全周區域、區段或局部區域、區段之型態。
其中,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更可與該熱管03管壁031之間呈燒結固定狀態者。
如第11、12圖所示,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A織與熱管03的結合步驟係包括下述:
A、將該熱管03其中一端先封合,另一端則留設一開口;
B、製備一導入芯棒04,以供由該開口插伸入熱管03內部空間中032;
C、將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依靠或包靠於該導入芯棒04;
D、利用該導入芯棒04插伸入熱管03內部空間032中的動作,以將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一併帶入該熱管03內部空間中032;
E、利用該導入芯棒04將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抵靠於熱管03管壁031;
F、將該導入芯棒04抽出,藉此即構成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設置於熱管03內部空間032中之狀態。
其中,所述導入芯棒將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抵靠於熱管03管壁031後,更可包括一燒結步驟,以使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A與熱管03管壁031之間結合固定。
本發明之優點:
1、本發明所揭由金屬網體與粉末燒結層所構成且總厚度介於0.2mm至0.8mm之複合毛細組織結構,由於其超薄形厚度型態與可撓曲特性,使其應用於熱管產品結構時,能夠進一步擴增熱管蒸氣流道空間截面積,以增進熱管的蒸氣流動效率。
2、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介於0.2mm至0.8mm之間的超薄形厚度型態與可撓曲特性,更利於因應管壁曲變加工,令複合毛細組織與熱管之間能夠保持極佳的結合狀態。
3、本發明利用液態介質將金屬粉末先沾附於金屬網體表面再燒結固定的成型方法,俾可達到易於製造成型且能夠獲得薄型化粉末燒結層構造之優點。
上述實施例所揭示者係藉以具體說明本發明,且文中雖透過特定的術語進行說明,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熟悉此項技術領域之人士當可在瞭解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後對其進行變更與修改而達到等效之目的,而此等變更與修改,皆應涵蓋於如后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範疇中。
A...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
03...熱管
031...管壁
032...內部空間
04...導入芯棒
10...金屬網體
11...金屬線
20...粉末燒結層
21...金屬粉末
30...液態介質
40...治具
第1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分解立體圖。
第2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實施例斷面組織結構圖。
第3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實施例斷面組織結構圖。
第4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成型方法。
第5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成型方法之示意圖。
第6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於熱管管壁之分布區域示意圖。
第7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於熱管管壁之分布區域示意圖。
第8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於熱管管壁之分布區域示意圖。
第9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於熱管管壁之分布區域示意圖。
第10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於熱管管壁之分布區域示意圖。
第11圖:本發明之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與熱管的結合步驟。
第12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與熱管之結合步驟示意圖。
第13圖:本發明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金屬粉末附著方式另一實施例圖。
A...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
10...金屬網體
11...金屬線
20...粉末燒結層
21...金屬粉末
W1、W2...厚度

Claims (10)

  1. 一種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包括:一金屬網體,係由縱橫編織交錯的單元金屬線所構成的面狀網體型態,該金屬網體包括有二側表面;至少一粉末燒結層,係藉由金屬粉末燒結固定於該金屬網體的至少一側表面,該粉末燒結層厚度係介於0.1mm至0.7mm之間;其中,該金屬網體及粉末燒結層二者所共構形成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總厚度係為介於0.2mm至0.8mm之薄形厚度型態;且其中,該金屬網體及粉末燒結層二者所共構形成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仍具有可撓曲特性。
  2. 一種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成型方法,尤指一種總厚度介於0.2mm至0.8mm之間且具有可撓曲特性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成型方法,包括:製備一金屬網體;以及製備一供燒結用的金屬粉末;藉由噴塗或刷塗或浸漬手段於該金屬網體的至少一側表面附著一液態介質;利用該液態介質將欲燒結的金屬粉末呈均勻分佈狀態沾附於該金屬網體的至少一側表面;透過一燒結手段將所述沾附於金屬網體表面的金屬粉末燒結固定,以於該金屬網體至少一側表面形成厚度介於0.1mm至0.7mm之間的一粉末燒結層。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成型方法,其中該液態介質係選用水或者黏著液或者有機溶劑。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之成型方法,其中進行該燒結手段時,係更輔以一利用治具或模具或加壓手段,以增加該粉末燒結層之結合性與平整度。
  5. 一種熱管,其結合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該熱管為二端封合之中空密閉式管體型態,其內部空間中容置有工作液,該預先燒結有金屬粉末的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係設置於該內部空間中。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熱管,其中該熱管管壁斷面型態係為圓形或扁形或圓形與扁形兼具之實施態樣。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熱管,其中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的設置,係為分佈於該熱管管壁的全周區域、區段或局部區域、區段之型態。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熱管,其中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係更與熱管管壁之間呈燒結固定狀態。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熱管,其中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與熱管的結合步驟包括:將該熱管其中一端先封合,另一端則留設一開口;製備一導入芯棒,以供由該開口插伸入熱管內部空間中;將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依靠或包靠於該導入芯棒;利用該導入芯棒插伸入熱管內部空間中的動作,以將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一併帶入該熱管內部空間中;利用該導入芯棒將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抵靠於熱管管壁;將該導入芯棒抽出,藉此即構成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設置於熱管內部空間中之狀態。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熱管,其中所述導入芯棒將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抵靠於熱管管壁後,係更包括一燒結步驟,以使該薄形化複合毛細組織與熱管管壁之間結合固定。
TW100128471A 2011-08-10 2011-08-10 Thin forming composite capillary structure, its form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WI440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8471A TWI440813B (zh) 2011-08-10 2011-08-10 Thin forming composite capillary structure, its form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8471A TWI440813B (zh) 2011-08-10 2011-08-10 Thin forming composite capillary structure, its form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780A true TW201307780A (zh) 2013-02-16
TWI440813B TWI440813B (zh) 2014-06-11

Family

ID=48169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8471A TWI440813B (zh) 2011-08-10 2011-08-10 Thin forming composite capillary structure, its form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408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9008A (zh) * 2020-07-22 2021-05-18 张明明 一种基于金属粉末纤维多孔烧结的热传导层制备工艺
CN114251965A (zh) * 2021-12-27 2022-03-29 飞荣达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功率的低热阻复合分层毛细结构及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9008A (zh) * 2020-07-22 2021-05-18 张明明 一种基于金属粉末纤维多孔烧结的热传导层制备工艺
CN114251965A (zh) * 2021-12-27 2022-03-29 飞荣达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功率的低热阻复合分层毛细结构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40813B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830B (zh) 平板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CN107764116A (zh) 超薄柔性均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73702A (zh) 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US20080142196A1 (en) Heat Pipe with Advanced Capillary Structure
US9533385B2 (en) Flat heat pip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425967A (zh) 一种薄形化复合毛细组织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
TWI440813B (zh) Thin forming composite capillary structure, its form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W200636203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eat pipe
US2014034513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at heat pipe with sectional differences
CN100561107C (zh) 具有扩大部的热管的制造方法
CN115790222A (zh) 一种柔性热管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柔性热管
CN203785501U (zh) 板状热管
TW201403016A (zh) 熱管
TWI519756B (zh) 熱管及熱管製造方法
JP5982509B2 (ja) 二重管式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及び二重管式ヒートパイプ
TW201443380A (zh) 具有限定粉末燒結區域作用之熱管結構及製法
TWI326720B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vapor chamber
CN110303298B (zh) 一种复合毛细芯热柱成形方法
TWI476359B (zh) With a compound of the flat capillary tissue forming structure and the heat pip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58930B (zh) Heat pipe construc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location of capillary structure sintering
CN103791743B (zh) 板状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TWM545890U (zh) 導熱結構
TWI612267B (zh) 導熱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201447214A (zh) 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TW201414977A (zh) 薄型化導流板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