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5978A - 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5978A
TW201305978A TW100127097A TW100127097A TW201305978A TW 201305978 A TW201305978 A TW 201305978A TW 100127097 A TW100127097 A TW 100127097A TW 100127097 A TW100127097 A TW 100127097A TW 201305978 A TW201305978 A TW 2013059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nsor
storage unit
messag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7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ang-Tse Lin
Original Assignee
Liang-Tse Lin
San Der Saving Energ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Tse Lin, San Der Saving Energy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Liang-Tse Lin
Priority to TW100127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05978A/zh
Priority to CN2012102621318A priority patent/CN102904924A/zh
Priority to KR1020120082597A priority patent/KR20130014424A/ko
Priority to US13/562,234 priority patent/US2013003127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305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597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其中資料儲存系統包含感測器單元、儲存單元以及資料交換器。資料儲存系統之資料交換器可藉由與感測器單元及儲存單元之連接,傳輸自感測器單元之資料訊息至儲存單元,其可讓資料交換器不必事前得知各感測器單元及儲存單元之網路位址,也能成功的轉傳資料訊息至欲接收訊息之儲存單元。

Description

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用於中央監控之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感測器系統是由感測器將感測之資訊,透過通訊方法如串序列傳輸方式傳遞給一資料儲存單元或傳遞給另一控制器或儲存裝置。感測器系統在中央監控應用相當普遍,且亦應用在能源管理、數位家庭、及醫療照護等領域。因此,感測器系統之資料儲存就顯得相當重要。
以能源管理及節能之應用為例,隨著人口的進展使各個都市擴大,各種設備也隨著被擴大使用而使能源的使用量也極大幅度地上升,如何有效節能也成為各大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上的重要關鍵。故此,該些大小企業多半藉由擺設各種感測器於所欲進行節能的設備中,以便能監控該些設備、收集其設備之各種資料,以及針對所收集的資料進一步分析以供設計更有效的節能方法。然而,以目前傳統設備資料收集之方法而言,實施傳統的資料收集方法需花費大量的成本及時間建設節能監控系統。
圖1A為傳統中央監控系統之資料儲存系統10,如圖1A所示,資料儲存系統10包含複數個感測器20、中央監控主機30以及儲存裝置40。傳統的資料儲存系統10之感測器20通常係根據各個中央監控系統設備系統專用設定、訂做或撰寫各種程式。若需於別處建設另一設備系統,則需重新設計另一適合該場所之設備系統,並另訂做符合該場所設備系統之感測器。另外,在傳統的資料儲存系統10中,複數個感測器20係藉由連接線35,以串序列通訊方式與中央監控主機30電性連接,而由於儲存裝置40也係藉由連接線36以實體的串序列通訊方式與中央監控主機30連接,儲存裝置40的擺設位置係限於中央監控主機附近設置。以大小企業以及節能資料分析的角度來看,當有設備需建設節能監控系統時,則需事先準備龐大的資金才能付得起訂做的專用監控系統。此外,中央監控主機30係藉由串序列通訊方式與各個感測器20連接,而由於牽拉串序列通訊線算係一種大工程,系統建設日後,若有需求擴大資料儲存系統10,很難再變更感測器20的數目。
如圖1A所示,傳統資料儲存系統10之中央監控主機30進一步包含資料儲存模組32,其作用在於提供中央監控主機30空間儲存來自複數個感測器20之資料,並在達到一定的儲存量後傳輸至儲存裝置40,以便儲存裝置40儲存備份該些資料。然而,若資料儲存系統10有太多感測器20時,所有自該些感測器20之資料會集中於中央監控主機30,當大量的資料集中於中央監控主機30中,而同時資料儲存模組32的容量不變時,中央監控主機30會時時刻刻的傳輸儲存模組32內的資料至儲存裝置40作備份。此舉動會使中央監控主機30的負擔更加沉重。而另一方面,以分析儲存裝置40資料之節能角度來看,由於資料儲存系統10所有來自複數個感測器20之資料最終係集中於儲存裝置40中,使用者需分析所有的資料才有辦法開始設計新的節能方法,換言之,使用者無法只針對某些感測器20之資料進行分析,而需要分析所有的資料才能得知結果。對於使用者而言,在分析過程中,此情況會浪費很多時間與精神,而且也無法分配資料分析工作給其他節能專家以便達成多人能同時分析資料之不同部分。
圖1B為藉由網路通訊的傳統監控系統之資料儲存系統50,如圖1B所示,資料儲存系統50包含複數個感測器60、中央監控主機70以及儲存裝置80,其中央監控主機70進一步包含資料儲存模組72。如上所述之儲存系統10,中央監控主機70同樣也係把龐大的資料集中並儲存於儲存裝置80中;不同於上述的是,中央監控主機70分別藉由網路通訊75及網路通訊76與複數個感測器60及儲存裝置80連接。由於藉由網路通訊,中央監控主機70及儲存裝置80之實際擺設位置可根據設計需求決定。在此傳統資料儲存系統50中,中央監控主機70必須有預設固定網路位址(簡稱固定網際網路協定位址、固定IP),以便複數個感測器60可找得到中央監控主機70,以傳輸資料至中央監控主機70中。相同的,儲存裝置80必需預設有固定IP以便中央監控主機70有預設的網路位址可傳輸儲存模組72之資料到儲存裝置80。在此模式下,中央監控主機70必需儲存儲存裝置80的固定IP才能進行資料傳輸動作。以分析資料而言,除了上述提到的資料儲存模組之容量有限之問題外,為能提高資料分析的效率及便利性、降低中央監控主機的負擔、以及提高資料儲存系統的資料儲存便利性,勢必需有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料儲存系統,可自由擴大資料儲存容量。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料儲存系統,藉由網際網路使複數個具有浮動網路位址之感測器單元,透過一具有固定網路位址之資料交換器,與複數個具有浮動網路位址之儲存單元連接提供一種任何時候可以增加減少感測器單元或儲存單元數目之開放式系統。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料儲存系統,其利用複數個儲存單元,讓使用者可選擇性傳送或分配並儲存資料,以便提高資料分析之效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料儲存系統,透過增加感測器單元及儲存單元數量可讓使用者簡單快速的建立起資料儲存系統,以便進行資料分析。
本發明之另一個目的在於提供資料儲存系統之操作方法,讓使用者能以簡單、快速又直覺地操作,使得系統可傳輸資料至複數個儲存單元,以克服儲存容量有限及資料集中儲存之問題。
本發明之資料儲存系統包含:感測器單元、儲存單元、以及資料交換器,其中感測器單元用以產生感測器連接訊息及資料訊息,感測器連接訊息包含感測器識別碼;儲存單元,用以儲存資料訊息及產生儲存單元連接訊息,儲存單元連接訊息包含請求感測器識別碼;資料交換器,用以接收感測器連接訊息及儲存單元連接訊息,其中當請求感測器識別碼符合感測器識別碼時,資料交換器將資料訊息傳輸至儲存單元。
本發明之資料儲存系統包含感測器單元、儲存單元、以及資料交換器,其操作方法包含:產生資料訊息於感測器單元,其中資料訊息共儲存單元接收;產生感測器連接訊息及儲存單元連接訊息,並據感測器連接訊息及儲存單元連接訊息使資料交換器與感測器單元及儲存單元產生並維持通訊連接,其中感測器連接訊息包含感測器識別碼,儲存單元連接訊息包含請求感測器識別碼;比較感測器識別碼及請求感測器識別碼,並當請求感測器識別碼符合感測器識別碼時傳輸資料訊息;儲存資料訊息於儲存單元。
本發明提供一種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在能源管理、數位家庭、醫療照護等領域,或在公司、廠商等場所或其他地方需節能的場景下,透過本發明使用者也能輕鬆、迅速、簡單的看到公司或廠商等場所的現場資料,並對此資料進行分析以設計新的節能方案。
圖2A所示為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100之一較佳實施例,在最基本的情況下,資料儲存系統100包含至少一感測器單元110、至少一儲存單元130、以及一資料交換器120。感測器單元110係包含為溫度感測器、電壓感測器、氣壓感測器等具有感測功能之電子裝置。具體而言,感測器單元110具可為溫度、聲音、濕度、光度、電壓、電流、電阻、頻率、加速度、電容、電感、電導度、酸鹼值等電子訊號或其組合之感測器。儲存單元130係包含任何可儲存資料之儲存裝置。而資料交換器120較佳為一伺服器裝置,供與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通訊之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係透過網際網路與資料交換器120通訊連接,其中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各具有一浮動網路位址(亦即浮動Internet Protocol、簡稱浮動IP),而資料交換器120則具有一固定網路位址(亦即固定Internet Protocol、簡稱固定IP)。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100之特點在於,即使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之浮動網路位址事先未記錄於資料交換器120內,資料交換器120還是能藉由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主動告知其浮動網路位址給資料交換器120,並藉由資料交換器120提供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互相間接之通訊連接方法。以下將更詳細描述上述之連接方式。
圖2B所示為圖2A之實施例中,感測器單元110、資料交換器120以及儲存單元130之間的通訊方式之一較佳實施例。如圖2A及2B所示,感測器單元110係用以產生一感測器連接訊息R1及一資料訊息D1,其中感測器連接訊息R1包含一感測器識別碼,如AAA、1234、A1B2C等文字/數字號碼,但不僅限於此;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感測器識別碼可包含其他語言或特殊數字等識別碼。儲存單元130係用以儲存資料訊息D1以及產生一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其中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包含一請求感測器識別碼。請求感測器識別碼較佳相對應於一個感測器識別碼。在較佳實施例中,資料交換器120係藉由網路與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通訊。在本實施例中,資料交換器120具有固定網路位址(簡稱固定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位址、固定IP位址),而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之網路位址係為浮動IP位址,其中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內記錄有資料交換器120的固定IP位址,其作用在於能使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透過網路主動與資料交換器120連繫。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之網路位址亦可為固定IP位址
如圖2B所示,感測器單元110會事先透過網路傳輸感測器連接訊息R1至資料交換器120,而如上述所言,感測器連接訊息R1內包含感測器識別碼(如AAA)。當資料交換器120接收到感測器連接訊息R1時,資料交換器120會先檢查感測器連接訊息R1的感測器識別碼,並檢查在此時刻,資料交換器120是否與具有符合感測器識別碼之請求感測器識別碼的儲存單元130通訊連接,若無的話,如圖2B所示,資料交換器120會處於等待狀態,並等待一預設等待時間dT1之時間。若於預設等待時間dT1內未接收到具有與感測器連接訊息R1之感測器識別碼符合的請求感測器識別碼之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資料交換器120將不會與感測器單元110維持連接狀態。相反的,若資料交換器120於預設等待時間dT1內接收到相對應之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及感測器連接訊息R1時,如圖2B所示,資料交換器120將會與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於一預設維持連接時間cT維持連接狀態,並傳輸自感測器單元110之資料訊息D1至儲存單元130,以便儲存單元130可進行儲存動作。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資料訊息D1內也可包含與感測器連接訊息R1之感測器識別碼相同之感測器資料識別碼。當資料交換器120係處於預設維持連接時間cT時(亦即當資料交換器120於預設等待時間dT1時間內接收到感測器連接訊息R1及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後),如圖2B所示,資料交換器120將會先傳輸一請求資料訊息I至感測器單元110。感測器單元110接收到請求資料訊息I後會將資料訊息D1傳輸至資料交換器120,而當資料交換器120接收到資料訊息D1並確認資料訊息D1之感測器資料識別碼符合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之請求感測器識別碼後,將會把資料訊息D1轉送至儲存單元130。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資料交換器120未必需要傳輸請求資料訊息I。如圖2B所示,感測器單元110亦可於一預設固定時間dR,固定傳輸感測器連接訊息R1至資料交換器120,其中在此不同實施例中,感測器連接訊息R1包含資料訊息D1。換言之,感測器單元110會自動、主動地及固定隔間地一併傳輸感測器連接訊息R1及資料訊息D1至資料交換器120。在此實施例中,預設固定時間dR之時間較佳係小於預設維持連接時間cT。
圖2C所示為圖2A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如圖2A及2C所示,資料交換器120可分別針對接收到感測器連接訊息R1或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時,決定與感測器單元110或儲存單元130維持連接狀態。舉例而言,如圖2C所示,當資料交換器120接收到來自儲存單元130的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後,資料交換器120將會與儲存單元130於一第二預設連接時間cT2維持通訊連接狀態。而相對的,當資料交換器120接收到感測器單元110的感測器連接訊息R1時,資料交換器120將會與感測器單元110於一第一預設連接時間cT1維持通訊連接狀態。如圖2C所示,當資料交換器120已與儲存單元130維持通訊連接的狀態下接收感測器110之感測器連接訊息R1時,資料交換器120會先確認感測器連接訊息R1之感測器識別碼是否符合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之請求感測器識別碼,再傳輸請求資料訊息I至感測器單元110。當感測器單元110接收到請求資料訊息I時,感測器單元110將會回傳資料訊息D1給資料交換器120,而資料交換器120確認感測器識別碼後,將會把資料訊息D1轉送至儲存單元130。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感測器連接訊息R1亦可包含資料訊息D1。如圖2C所示,當資料交換器120係於第二預設連接時間cT2時間與儲存單元130維持通訊連接的狀態下接收感測器單元110之感測器連接訊息R1時,由於感測器連接訊息R1包含資料訊息D1,資料交換器120確認感測器識別碼後將會直接轉送資料訊息D1至儲存單元130。
圖2D為圖2A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如圖2D所示,資料交換器120進一步包含一緩衝器/記憶體122(buffer/memory),其作用在於提供資料交換器120一暫時的資料儲存空間。藉由緩衝器/記憶體122的使用,調整第一預設連接時間cT1及第二預設連接時間cT2,以便藉由減少資料交換器120與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的連接時間節省資料儲存系統100整體之能源使用量。
圖2E所示為圖2D之感測器單元110、資料交換器120以及儲存單元130之間的通訊方式之一較佳實施例。如圖2D及2E所示,當資料交換器120自感測器單元110接收感測器連接訊息R1時,資料交換器120將會於第一預設連接時間cT1內與感測器單元110維持通訊連接狀態,而在此第一預設連接時間cT1時間內,資料交換器120將會自感測器單元110接收資料訊息D1。如圖2E所示,當第一預設連接時間cT1之連接時間到期時,資料交換器120還未接收儲存單元130之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此時,資料交換器120將會把資料訊息D1暫時儲存於緩衝器/記憶體122中,其儲存時間係根據一預設緩衝時間bT儲存保留。若資料交換器120於預設緩衝時間bT時間內接收儲存單元130之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資料交換器120將會傳輸儲存於緩衝器/記憶體122中的資料訊息D1至儲存單元130。
到目前為止所提到的實施例,僅在描述資料儲存系統100於一對一(單一感測器單元110對單一儲存單元130)的情況下所演變出來的各種實施例。以下將會描述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100之其他較佳實施例。需注意的是,以下描述的實施例係可以搭配上述所提之實施例技術進行;但不僅限於此,以下實施例可以別種通訊方式搭配進行。
圖3所示係為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100之一對多之一較佳實施例。所謂一對多係指單一感測器單元110相對應於複數個儲存單元130。如圖3所示,資料儲存系統100包含單一感測器單元110,以透過資料交換器120與複數個儲存單元130透過網路通訊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舉例而言,若感測器單元110的感測器識別碼係為“AAA”,複數個儲存單元130(儲存單元1至3)可以指定請求感測器識別碼為“AAA”,並透過傳送儲存單元連接訊息R2至資料換器120,以請求接收感測器識別碼“AAA”的感測器單元110之資料訊息D1。換言之,在同一個時間點,感測器單元110之資料訊息D1可以被傳送到複數個儲存單元130。以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此傳送方式可供多個使用者分享相同的資料訊息D1,而且由於資料交換器120係透過網路與該些複數個儲存單元130通訊連接,每個使用者之實際位置不必限於資料交換器120附近。於此之優點在,資料儲存系統100可以供多個使用者利用相同的資料進行資料分析。同時,儲存資料訊息D1於複數個儲存單元130也相當於備份資料訊息D1複數次,而可降低遺失或不小心刪除資料訊息D1的可能性。舉例而言,若資料儲存系統100係用於一節能監控系統裡,而感測器單元110之資料訊息D1的資料量係相當地大,多個節能資料分析者(使用者)可藉由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100的一對多資料傳輸功能收到同樣的資料訊息D1,以便多個節能資料分析者可同時對資料訊息D1進行分析。若有需要增加多幾位資料分析者進行資料分析,僅需要再增加儲存單元130的數量,並針對增加的該些儲存單元130設定與感測器單元110之感測器識別碼相同的請求感測器識別碼,即可自感測器單元110接收到資料訊息D1
圖4所示係為資料儲存系統100之多對一之較佳實施例。如圖4所示,資料儲存系統100包含複數個感測器單元110。複數感測器單元110所提供相同或不相同的感測資料於此例不同,例如,第一個感測器單元110的感測器識別碼係為“AAA”,資料訊息為25C;第二個感測器單元110的感測器識別碼係為“BBB”,資料訊息為20A;以及第三個感測器單元110的感測器識別碼係為“CCC”,資料訊息為200psi。在本實施例中,儲存單元130之請求感測器識別碼可同時指定多個感測器單元130。舉例而言,如圖4所示,儲存單元130的請求感測器識別碼可為“AAABBBCCC”(亦即,請求感測器單元AAA、感測器單元BBB及感測器單元CCC的資料訊息)。當資料交換器120接收到儲存單元130之請求感測器識別碼時,資料交換器120會分別與具有感測器識別碼AAA、BBB、及CCC的感測器單元110通訊連接,並自該些感測器單元110接收複數個資料訊息(如圖4所示,25C、20A、200psi)。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100之資料交換器120接著會結合該些複數個資料訊息為一綜合資料訊息,並傳輸至儲存單元130。換言之,如圖4所示,若儲存單元130之請求感測器識別碼係為“AAABBBCCC”,資料交換器120會將自AAA、BBB及CCC的感測器單元110的資料訊息結合為“25C 20A 200psi”,並傳輸至儲存單元130。若資料儲存系統100係用於一節能監控系統裡,於複數個不同的感測器單元110當中,使用者(節能資料分析者)可選擇性地要求複數個感測器單元110當中的其中幾個感測器單元110之資料訊息D1。此處之優點在於,使用者可縮小需分析的資料範圍,同時也可以傳送不同資料給相同使用者進行資料分析,以便縮短所有感測器單元110之資料所需分析的時間。
圖5所示係為資料儲存系統100之多對多之一較佳實施例。本較佳實施例綜合圖2A、2D、3及4之實施例之功能。如圖5所示,資料儲存系統100可藉由資料交換器120傳輸自單一感測器單元110之資料訊息D1至複數個儲存單元130,亦可將多個感測器單元110之資料訊息D1傳給一個儲存單元130,或可針對相應之感測器識別碼及請求感測器識別碼將資料訊息D1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或多對多之方式傳送。以圖5來說明,儲存單元2及3與感測器單元BBB係形成一對多的型態以及儲存單元,儲存單元1與感測器單元AAA、BBB及CCC係形成多對一的型態,而感測器單元AAA、BBB及CCC與儲存單元1-4係形成多對多的型態。本實施例之優點在於,每個儲存單元130可針對資料儲存系統100的部分感測器單元通訊交流。
圖6為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之操作方法流程圖之較佳實施例。如圖6所示,本發明之操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步驟210包含產生一資料訊息於該感測器單元,其中該資料訊息供該儲存單元接收,在較佳實施例中,資料訊息係透過網際網路,並藉由該資料交換器傳輸至該儲存單元,感測器單元可為為溫度、聲音、濕度、光度、電壓、電流、電阻、頻率、加速度、電容、電感、電導度、酸鹼值等電子訊號或其組合之感測器,而資料訊息可為上述感測器之所產生之電子訊息;步驟220包含產生一感測器連接訊息及一儲存單元連接訊息,並據該感測器連接訊息及該儲存單元連接訊息使該資料交換器與該感測器單元及該儲存單元產生並維持通訊連接,其中該感測器連接訊息包含一感測器識別碼,該儲存單元連接訊息包含一請求感測器識別碼,具體而言,感測器連接訊息係於該感測器單元產生,並透過網路傳輸至該資料交換器,其作用在於通知該資料交換器該感測器單元的網路位址,並請求資料交換器與該感測器單元維持彼此之間的通訊連接,以便感測器單元無需再次通知資料交換器其感測器單元的網路位址,相同的,儲存單元連接訊息係產生於該儲存單元,並具有與上述感測器連接訊息相同功能,該感測器識別碼及請求感測器識別碼可為文字/數字或其組合;步驟230包含比較該感測器識別碼及該請求感測器識別碼,並當該請求感測器識別碼符合該感測器識別碼時傳輸該資料訊息,具體而言,資料交換器將會比較該請求感測器識別碼及該感測器識別碼,並判斷兩者是否具有相同內容,若判斷是相同內容,資料交換器將會把資料訊息自該具有符合該請求感測器識別碼之感測器單元傳送至該儲存單元,然而在其梯不同實施例中,步驟230亦可進一步包含結合自複數個感測器單元之資料訊息為一綜合資料訊息,並傳輸至該儲存單元;以及步驟240包含儲存該資料訊息於該儲存單元,在本實施例中,當接收到該資料訊息時,該儲存單元將會把該資料訊息儲存起來,其中。
綜上所述,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100具有以下優點:首先,由於本發明之資料儲存系統100係藉由網路通訊連繫,感測器單元110、資料交換器120及儲存單元130之擺設位置可實際上為不同場所;僅需要插上網路線或透過無線網路方式連上網路,即可與資料儲存系統100進行通訊連繫。此處優點在於,不必限制資料交換器120及儲存單元130之擺設位置於感測器單元110附近,儲存單元130之擺設位子也不必限於資料交換器120附近;第二個優點在於,由於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有記錄資料交換器120的固定IP位址,即使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係處於網路防火牆內,也能簡單快速的與資料交換器120連繫,以便於使用者不必為設定防火牆讓感測器單元110或儲存單元130通過而煩惱。簡單來講,本發明之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僅要插上網路線或透過無線網路連接至網路上,即可簡單快速的與資料交換器120形成資料儲存系統100;第三個優點在於,由於資料交換器120不會事先記錄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的網路位址,而係藉由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記錄資料交換器120的固定IP位址,並主動與資料交換器120通訊連繫,因此若需更改資料儲存系統100的構造,使用者即可不必擔心需要重新設定各個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與資料交換器120的連繫設定,也可以簡單快速的增加或減少感測器單元110或儲存單元130的數量。舉例而言,在一位使用者A已事前建立好一個資料儲存系統100的情況下,當另一位使用者B有欲使用不同條件擷取該資料儲存系統100的某些感測器單元110之資料訊息時,使用者B只需要於該資料儲存系統100增加一個或多個儲存單元130,並於該些儲存單元130內,設定欲擷取資料之感測器單元110對象即可;第四個優點在於,由於資料交換器120不必長期記錄所有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的網路位址,也不必儲存來自複數個感測器單元110之過多的資料,因此,與前案技術相較之下,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100對於資料交換器120的負擔較少,故此可使資料儲存系統100提高儲存速度與效率,並且可以增加更多感測器單元110及儲存單元130也不會對資料交換器120產生負面的影響。
對於此領域中的熟習技藝者而言,顯而易見的是,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與範圍的前提下,對本發明之資料儲存系統及其相關操作方法還有進行許多不同修改及變更的可能性。因此,本發明將涵蓋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範圍內的所有修改與變更。
10...資料儲存系統
20...感測器
30...中央監控主機
32...資料儲存模組
35、36...連接線
40...儲存裝置
50...資料儲存系統
60...感測器
70...中央監控主機
72...儲存模組
75、76...網路通訊
80...儲存裝置
100...資料儲存系統
110...感測器單元
120...資料交換器
122...緩衝器/記憶體
130...儲存單元
dR...預設固定時間
R1...感測器連接訊息
R2...儲存單元連接訊息
I...請求資料訊息
D1...資料訊息
dT1...預設等待時間
cT...預設維持連接時間
cT1...第一預設連接時間
cT2...第二預設連接時間
bT...預設緩衝時間
圖1A係為習知的資料儲存系統;
圖1B係為習知的網路資料儲存系統;
圖2A係為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之一對一之較佳實施例;
圖2B係為圖2A之通訊方式之一較佳實施例;
圖2C係為圖2B之另一較佳實施例;
圖2D係為圖2A之另一較佳實施例;
圖2E係為圖2D之通訊方式之一較佳實施例;
圖3係為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之一對多之較佳實施例;
圖4係為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之多對一之較佳實施例;
圖5係為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之多對多之較佳實施例;以及
圖6係為本發明資料儲存系統之操作方法之流程表。
100...資料儲存系統
110...感測器單元
120...資料交換器
130...儲存單元

Claims (14)

  1. 一種資料儲存系統,包含:至少一感測器單元,用以產生一感測器連接訊息及一資料訊息,該感測器連接訊息包含一感測器識別碼;至少一儲存單元,用以儲存該資料訊息及產生一儲存單元連接訊息,該儲存單元連接訊息包含一請求感測器識別碼;以及一資料交換器,用以接收該感測器連接訊息及該儲存單元連接訊息,其中當該請求感測器識別碼符合該感測器識別碼時,該資料交換器將該資料訊息傳輸至該儲存單元。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儲存系統,其中該感測器連接訊息進一步包含一感測器位址訊息,該儲存單元連接訊息進一步包含一儲存單元位址訊息,該資料交換器根據該感測器位址訊息及該儲存單元位址訊息與該感測器單元及該儲存單元維持連接狀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儲存系統,其中該資料交換器於一第一預設連接時間內與該感測器單元維持連接狀態,該資料交換器於一第二預設連接時間內與該儲存單元維持連接狀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儲存系統,其中該資料交換器與該感測器單元及該儲存單元之通訊連接方式係為網際通訊或串序列通訊等方式。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儲存系統,其中該感測器單元為溫度、聲音、濕度、光度、電壓、電流、電阻、頻率、加速度、電容、電感、電導度、酸鹼值等電子訊號或其組合之感測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儲存系統,其中該資料交換器將自複數個感測器之資料訊息結合為一綜合資料訊息。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儲存系統,其中該儲存單元為具備一電子訊號儲存功能之資料儲存裝置。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資料儲存系統,其中該電子訊號為數位編碼之連續性電壓、電流訊號。
  9. 一種資料儲存系統之操作方法,該資料儲存系統包含至少一感測器單元、至少一儲存單元以及一資料交換器,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產生一資料訊息於該感測器單元,其中該資料訊息供該儲存單元接收;產生一感測器連接訊息及一儲存單元連接訊息,並據該感測器連接訊息及該儲存單元連接訊息使該資料交換器與該感測器單元及該儲存單元產生並維持通訊連接,其中該感測器連接訊息包含一感測器識別碼,該儲存單元連接訊息包含一請求感測器識別碼;比較該感測器識別碼及該請求感測器識別碼,並當該請求感測器識別碼符合該感測器識別碼時傳輸該資料訊息;以及儲存該資料訊息於該儲存單元。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操作方法,其中該感測器連接訊息進一步包含一感測器位址訊息,該儲存單元連接訊息進一步包含一儲存單元位址訊息,該資料交換器根據該感測器位址訊息及該儲存單元位址訊息與該感測器單元及該儲存單元維持通訊連接狀態。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操作方法,其中該感測器單元之資料訊息可以來自量測電子訊號之資料、記憶區之資料。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操作方法,其中該資料交換器於一第一預設時間內與該感測器單元維持連接狀態,該資料交換器於一第二預設時間內與該儲存單元維持連接狀態。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操作方法,其中該操作方法進一步包含結合自複數個感測器單元之資料訊息為一綜合資料訊息。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操作方法,其中該資料交換器與該感測器單元及該儲存單元之通訊連接為網際通訊或串序列通訊等方式。
TW100127097A 2011-07-29 2011-07-29 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TW2013059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7097A TW201305978A (zh) 2011-07-29 2011-07-29 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CN2012102621318A CN102904924A (zh) 2011-07-29 2012-07-26 数据储存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KR1020120082597A KR20130014424A (ko) 2011-07-29 2012-07-27 자료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조작 방법
US13/562,234 US20130031278A1 (en) 2011-07-29 2012-07-30 Data storage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7097A TW201305978A (zh) 2011-07-29 2011-07-29 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5978A true TW201305978A (zh) 2013-02-01

Family

ID=4757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7097A TW201305978A (zh) 2011-07-29 2011-07-29 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31278A1 (zh)
KR (1) KR20130014424A (zh)
CN (1) CN102904924A (zh)
TW (1) TW20130597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6595B2 (ja) * 2013-06-04 2017-05-3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アクチュエータ制御装置
CN104738959B (zh) * 2015-04-02 2018-09-28 东莞港电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烫发器的制冷装置及其烫发器
CN106209930A (zh) * 2015-04-30 2016-12-07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网络系统、其方法与节点
US10178447B2 (en) * 2015-07-23 2019-01-08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ensor network system
CN105160845A (zh) * 2015-08-21 2015-12-16 湖北中科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内外融合的闸道器系统
US10250955B2 (en) 2016-11-15 2019-04-02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Wireless building sensor system
CN108198005A (zh) * 2018-02-02 2018-06-22 上海众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供智能优惠策略的应用于账单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4081B2 (ja) * 2003-02-21 2007-04-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方法およびこれによ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0366019C (zh) * 2006-03-07 2008-01-30 南京澳帝姆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与网关之间的通信方法
US7690569B2 (en) * 2006-05-16 2010-04-06 Datafleet, Inc. Wireless data log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085686B2 (en) * 2007-09-27 2011-12-27 Cisco Technology, Inc. Aggreg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sensor data within neighbor discovery messages in a tree-based ad hoc network
US8228954B2 (en) * 2007-11-13 2012-07-24 Cisco Technology, Inc. Routing operations using sensor data
CN101771728B (zh) * 2008-12-29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924A (zh) 2013-01-30
US20130031278A1 (en) 2013-01-31
KR20130014424A (ko) 201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05978A (zh) 資料儲存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CN108063817B (zh) 一种基于双服务器的私有数据云存储系统及方法
EP195675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recognizing a connection of a device to a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O2015176389A1 (zh) 一种设备信息的采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US20140074994A1 (en) Gateway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gateway apparatus, node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node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0534029A5 (zh)
WO2011076011A1 (zh) 一种m2m平台定义消息的方法、系统和m2m平台
JP2019036939A (ja) 運用データを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から決定する方法、及び運用データを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へ送信する方法
CN102158685A (zh) 系统、系统构筑方法、管理终端、程序
RU2011149088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JP2023516417A (ja) ログ取得方法、端末及びサーバ
JP6042243B2 (ja) 監視システム、監視サーバ及び監視方法
CN105162899A (zh) 用于在网络中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
JP2004086729A (ja)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表示システム
KR101024075B1 (ko)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상에서 에너지를 관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5015562A1 (ja) 無線式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式データ収集方法
JP2006085372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5023584A (ja) 通信アダプタ、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536782B (zh) 提供多重介面連線之方法及裝置
KR101380416B1 (ko) 시리얼 통신과 ip 통신을 지원하는 통신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CN111988435A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数据采集及管理系统
JP5135422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JP5308649B2 (ja) 情報収集・管理システム
JP2009225481A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6314000A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