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0828A -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 Google Patents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00828A TW201300828A TW101133623A TW101133623A TW201300828A TW 201300828 A TW201300828 A TW 201300828A TW 101133623 A TW101133623 A TW 101133623A TW 101133623 A TW101133623 A TW 101133623A TW 201300828 A TW201300828 A TW 20130082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axis
- image side
- optical system
- object s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3331 infrared ima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38 somato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029634 rs199798127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及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及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上述配置可使系統具有較長的後焦距,有利於降低鏡組光線入射感光元件的CRA,以獲得更佳的感光響應,並有利於設置其他光學元件,更適用於紅外線等成像系統。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特別是關於一種可應用於紅外線或是可見光波段之電子產品的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近幾年來,攝像鏡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電腦網路相機、車用鏡頭、安全影像監控及電子娛樂等產業。一般小型化攝影鏡頭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帶動小型化攝影鏡頭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對於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可見光波長範圍約介於400奈米(nm)至700奈米之間,紅外線波長範圍介於700奈米至2000奈米之間又稱為近紅外線(Near Infra-red,NIR)波段,其為人類肉眼所無法直接感應。由於近紅外線具有抗干擾、低成本、低耗電以及人眼不易察覺的高隱密等特性,並可藉由與電子技術之結合,發展出許多相關的電子產品,如遙控裝置、紅外線監視器、紅外線偵測系統等。再者,動態捕捉技術的問世,應用於智慧型電視或體感遊戲機等,亦擴張了小型化攝影鏡頭的應用,其最大特色是使用者直覺式操作,直接藉由紅外線
攝影機捕捉使用者的動作,將體感操作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因此使用紅外線波段的攝影鏡頭需求也隨之提高,若同時具備廣視場角特性則更可以擴張攝影機動態捕捉的範圍以增加應用面。
有鑑於此,產業中急需一種適用於可攜式電子產品上的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具有較長後焦距可有利於降低鏡組光線入射感光元件的主光線角(Chief Ray Angle,CRA),以獲得更佳的感光響應,且其較充足後焦距的特性有利於依需求設置濾光元件或特定波長選擇器,除可應用於一般廣視角、大光圈、高畫質等攝影需求,同時可於應用於特定波段(如紅外線)光線之攝影需求,於光線不足或夜間場合偵測紅外線影像或使用於動態捕捉等特殊應用。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及-1.5<R4/f<0。
再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上的點與該像側面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該DDsag42具有至少一次正負變號;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
該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75;-1.5<R4/f<0;及0.80<(N1*N2)/(N3*N4)<1.2。
又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係使用於波長780nm~950nm之紅外線波長範圍;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N1*N2)/(N3*N4)<1.20。
該第一透鏡具負屈折力,係有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係有助於調整系統視場角與避免像差過大。
該第二透鏡具正屈折力,可與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配置為逆焦式(Retrofocus)使系統具有較長的後焦,並可提供系統的主要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有助於修正像散。
該第三透鏡具正屈折力,有利於降低系統敏感度,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面形設計可有助於減少歪曲的產生。
該第四透鏡具正屈折力,可有利於配合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以加強逆焦式(Retrofocus)設計,使系統具有較長的後焦距,以有利於降低光線入射感光元件的入射角度,使感測元件獲得更佳的響應效率,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有利於修正像散,當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時,可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而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上述配置可使系統具有較長的後焦距,有利於降低鏡組光線入射感光元件的主光線入射角度(CRA),以獲得更佳的感光響應,且具有較充足的後焦距有利於設置其他光學元件(如濾光元件或波長選擇器等),因此更適用於特定波段(如紅外線等)的光學系統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
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
當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時,透鏡的間隔距離較為合適,有助於鏡片組裝以增加成品良率;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2<T12/T23<0.40。
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80<(N1*N2)/(N3*N4)<1.20時,可有利於提升系統修正像差的能力;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90<(N1*N2)/(N3*N4)<1.14。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f/f3|+|f/f4|<0.80時,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屈折力配制可加強逆焦式(Retrofocus)設計,使系統具有較長的後焦距。
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80<
R4/f<0時,有助於調整第二透鏡屈折力,使正屈折力配置平衡。
該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R5-R6)/(R5+R6)|<0.25時,該第三透鏡的曲率較為合適,有利於補正系統的像散。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進一步設有一光圈,該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若前述距離朝物側方向,SD定義為負值,若朝像側方向,SD則定義為正值,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較佳地,當前述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D/TD<0.90時,有利於該光學透鏡組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特性中取得平衡。
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20<CT3/CT1<2.0時,可使鏡片厚度配置較為合適,不僅有助於鏡片在塑膠射出成型時的成型性與均質性,且可避免增加組裝困難度。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較佳地係使用於780nm~950nm之紅外線波長範圍,使得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適合於紅外線波段的應用。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
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及-1.5<R4/f<0。
當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時,透鏡的間隔距離較為合適,有助於鏡片組裝以增加成品良率。
當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5<R4/f<0時,有助於調整第二透鏡屈折力,使正屈折力配置平衡;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R4/f<0。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f/f3|+|f/f4|<0.80時,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屈折力配制可加強逆焦式(Retrofocus)設計,使系統具有較長的後焦距。
該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R5-R6)/(R5+R6)|<0.25時,該第三透鏡的曲率較為合適,有利於補正系統的像散。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較佳地係使用於780nm~950nm之紅外線波長範圍,使得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適合於紅外線波段的應用。
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20<CT3/CT1<2.0時,可使鏡片厚度配置較為合適,不僅有助於鏡片在塑膠射出成型時的成型性與均質性,且可避免增加組裝困難度。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進一步設有一光圈,該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若前述距離朝物側方向,SD定義為負值,若朝像側方向,SD則定義為正值,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較佳地,當前述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D/TD<0.90時,有利於該光學透鏡組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特性中取得平衡。
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80<(N1*N2)/(N3*N4)<1.20時,可有利於提升系統修正像差的能力。
再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
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上的點與該像側面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且該DDsag42具有至少一次正負變號;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75;-1.5<R4/f<0;及0.80<(N1*N2)/(N3*N4)<1.2。
當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75時,透鏡的間隔距離較為合適,有助於鏡片組裝以增加成品良率。
當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5<R4/f<0時,有助於調整第二透鏡屈折力,使正屈折力配置平衡。
當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80<(N1*N2)/(N3*N4)<1.2時,可有利於提升系統修正像差的能力;更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90<(N1*N2)/(N3*N4)<1.14。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進一步設有一光圈,該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第四透鏡的像
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若前述距離朝物側方向,SD定義為負值,若朝像側方向,SD則定義為正值,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較佳地,當前述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D/TD<0.90時,有利於該光學透鏡組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特性中取得平衡。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f/f3|+|f/f4|<0.80時,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屈折力配制可加強逆焦式(Retrofocus)設計,使系統具有較長的後焦距。
該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R5-R6)/(R5+R6)|<0.25時,該第三透鏡的曲率較為合適,有利於補正系統的像散。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較佳地係使用於780nm~950nm之紅外線波長範圍,使得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適合於紅外線波段的應用。
又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
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係使用於波長780nm~950nm之紅外線波長範圍;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N1*N2)/(N3*N4)<1.20。
當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80<(N1*N2)/(N3*N4)<1.20時,可有利於提升系統修正像差的能力。
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時,透鏡的間隔距離較為合適,有助於鏡片組裝以增加成品良率。
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20<CT3/CT1<2.0時,可使鏡片厚度配置較為合適,不僅有助於鏡片在塑膠射出成型時的成型性與均質性,且可避免增加組裝困難度。
該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R5-R6)/(R5+R6)|<0.25時,該第三透鏡的曲率較為合適,有利於補正系統的像散。
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進一步設有一光圈,該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第四透鏡的像
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若前述距離朝物側方向,SD定義為負值,若朝像側方向,SD則定義為正值,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較佳地,當前述攝影光學系統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D/TD<0.90時,有利於該光學透鏡組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特性中取得平衡。
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上的點與該像側面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較佳地,當該DDsag42具有至少一次正負變號時,將更可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較佳地,當其滿足下列關係式:-0.80<R4/f<0時,有助於調整第二透鏡屈折力,使正屈折力配置平衡。
本發明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總長度。
本發明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可至少設置一光闌,如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以減少雜
散光,有助於提昇影像品質。
本發明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光圈配置可為前置或中置,前置光圈可使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出射瞳(Exit Pupil)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使之具有遠心(Telecentric)效果,可增加影像感測元件如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中置光圈則有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使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具有廣角鏡頭之優勢。
本發明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本發明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若透鏡表面具有反曲點,則表示該透鏡表面的二次微分值,具有一次正負變號。
本發明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與變焦之光學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之特色可多方面應用於3D(三維)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等電子影像系統中。
請參考第九圖,該第三透鏡(930)的像側面(932)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901)投影到光軸上的點(902)比該第三透鏡(930)的物側面(931)在光軸上的交點(903)更靠近物側。
本發明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A圖,第一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請參閱第一B圖,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一C圖;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
組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0),其物側面(1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20),其物側面(1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0),其物側面(1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132)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比其物側面(131)在光軸上的交點更靠近物側;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40),其物側面(1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142)上的點與該像側面(142)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142)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該DDsag42具有一次正負變號;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100)於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之間;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150)及一保護玻璃(Cover-glass)(160)依序置於該第四透鏡(140)的像側面(142)與一成像面(170)之間;該濾光元件(150)及該保護玻璃(16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
距。
第一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所示,該第四透鏡(140)的像側面(142)特性數據如表三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上述之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
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距離;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Ai:第i階非球面係數;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其數值為:f=6.16(毫米)。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光圈值為Fno,其數值為:Fno=2.45。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數值為:HFOV=34.5(度)。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120)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130)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140)的折射率為N4,其數值為:(N1*N2)/(N3*N4)=0.96。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該第三透鏡(13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一透鏡(1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其數值為:CT3/CT1=1.61。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120)與該第三透鏡(13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其數值為:T12/T23=0.30。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該第二透鏡(120)的像側面(122)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
距為f,其數值為:R4/f=-0.47。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該第三透鏡(130)的物側面(131)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面(132)的曲率半徑為R6,其數值為:|(R5-R6)/(R5+R6)|=0.13。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其數值為:|f/f3|+|f/f4|=0.38。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其數值為:|f/f3|+|f/f4|=0.38。
第一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進一步設有一光圈(100),該光圈(100)至該第四透鏡(140)的像側面(14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若前述距離朝物側方向,SD定義為負值,若朝像側方向,SD則定義為正值,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面(111)至該第四透鏡(140)的像側面(14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數值為:SD/TD=0.85。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二A圖,第二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請參閱第二B圖,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二C圖;第二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10),其物側面(211)於近光
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20),其物側面(2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2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230),其物側面(2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2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230)的物側面(231)及像側面(232)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232)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比其物側面(231)在光軸上的交點更靠近物側;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240),其物側面(2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242)上的點與該像側面(242)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242)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該DDsag42具有三次正負變號;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200)於該第一透鏡(210)與該第二透鏡(220)之間;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250)及一保護玻璃(Cover-glass)(260)依序置於該第四透鏡(240)的像側面(242)與一成像面(270)之間;該濾光元件(250)及該保護玻璃(26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
第二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四所示,其非球面數
據如表五所示,該第四透鏡(240)的像側面(242)特性數據如表六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七中所列。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三A圖,第三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請參閱第三B圖,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三C圖;第三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10),其物側面(3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20),其物側面(3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30),其物側面(3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332)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比其物側面(331)在光軸上的交點更靠近物側;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340),其物側面(3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342)上的點與該像側面(342)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342)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該DDsag42具有一次正負變號;
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300)於該第一透鏡(310)與該第二透鏡(320)之間;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350)及一保護玻璃(Cover-glass)(360)依序置於該第四透鏡(340)的像側面(342)與一成像面(370)之間;該濾光元件(350)及該保護玻璃(36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
第三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八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九所示,該第四透鏡(340)的像側面(342)特性數據如表十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一中所列。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四A圖,第四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請參閱第四B圖,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四C圖;第四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410),其物側面(4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410)的物側面(411)及像側面(41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420),其物側面(4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430),其物側面(4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432)上最大光學有效
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比其物側面(431)在光軸上的交點更靠近物側;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440),其物側面(4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442)上的點與該像側面(442)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442)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該DDsag42具有一次正負變號;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400)於該第一透鏡(410)與該第二透鏡(420)之間;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450)置於該第四透鏡(440)的像側面(442)與一成像面(470)之間;該濾光元件(4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
第四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二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三所示,該第四透鏡(440)的像側面(442)特性數據如表十四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四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五中所列。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請參閱第五A圖,第五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請參閱第五B圖,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五C圖;第五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10),其物側面(5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20),其物側面(521)於近光
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5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玻璃,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30),其物側面(5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5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532)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比其物側面(531)在光軸上的交點更靠近物側;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540),其物側面(5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542)上的點與該像側面(542)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542)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該DDsag42具有一次正負變號;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500)於該第一透鏡(510)與該第二透鏡(520)之間;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550)及一保護玻璃(Cover-glass)(560)依序置於該第四透鏡(540)的像側面(542)與一成像面(570)之間;該濾光元件(550)及該保護玻璃(56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
第五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六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七所示,該第四透鏡(540)的像側面(542)特性數據如表十八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五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九中所列。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請參閱第六A圖,第六實施例之第
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請參閱第六B圖,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六C圖;第六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610),其物側面(6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620),其物側面(6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630),其物側面(6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632)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比其物側面(631)在光軸上的交點更靠近物側;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640),其物側面(6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642)上的點與該像側面(642)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642)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該DDsag42具有一次正負變號;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600)於該第一透鏡(610)與該第二透鏡(620)之間;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650)及一保護玻璃
(Cover-glass)(660)依序置於該第四透鏡(640)的像側面(642)與一成像面(670)之間;該濾光元件(650)及該保護玻璃(66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
第六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一所示,該第四透鏡(640)的像側面(642)特性數據如表二十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六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三中所列。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請參閱第七A圖,第七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請參閱第七B圖,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七C圖;第七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710),其物側面(7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720),其物側面(7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730),其物側面(7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732)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比其物側面(731)在光軸上的交點更靠近物側;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740),其物側面(7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742)
上的點與該像側面(742)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742)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該DDsag42不具有正負變號;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700)於該第一透鏡(710)與該第二透鏡(720)之間;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750)及一保護玻璃(Cover-glass)(760)依序置於該第四透鏡(740)的像側面(742)與一成像面(770)之間;該濾光元件(750)及該保護玻璃(76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
第七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四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五所示,該第四透鏡(740)的像側面(742)特性數據如表二十六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七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七中所列。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請參閱第八A圖,第八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請參閱第八B圖,第八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八C圖;第八實施例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810),其物側面(8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820),其物側面(8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8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830),其物側面(831)於近光
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8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832)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比其物側面(831)在光軸上的交點更靠近物側;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840),其物側面(8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其像側面(842)上的點與該像側面(842)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像側面(842)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為Y,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離軸高度Y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該DDsag42具有一次正負變號;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800)於該第一透鏡(810)與該第二透鏡(820)之間;另包含有一濾光元件(850)及一保護玻璃(Cover-glass)(860)依序置於該第四透鏡(840)的像側面(842)與一成像面(870)之間;該濾光元件(850)及該保護玻璃(86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
第八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八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九所示,該第四透鏡(840)的像側面(842)特性數據如表三十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八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三十一中所列。
表一至表三十一所示為本發明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的及圖式僅
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物側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像側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物側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像側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物側面
132、322、332、432、532、632、732、832、932‧‧‧像側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物側面
142、422、342、442、542、642、742、842‧‧‧像側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濾光元件
160、260、360、560、660、760、860‧‧‧保護玻璃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成像面
901‧‧‧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
902‧‧‧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
903‧‧‧第三透鏡的物側面在光軸上的交點
f‧‧‧為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
f3‧‧‧為第三透鏡的焦距
f4‧‧‧為第四透鏡的焦距
CT1‧‧‧為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3‧‧‧為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R4‧‧‧為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R5‧‧‧為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
R6‧‧‧為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T12‧‧‧為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T23‧‧‧為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N1‧‧‧為第一透鏡的折射率
N2‧‧‧為第二透鏡的折射率
N3‧‧‧為第三透鏡的折射率
N4‧‧‧為第四透鏡的折射率
SD‧‧‧為光圈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D‧‧‧為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HFOV‧‧‧為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最大視角的一半
Sag42‧‧‧為第四透鏡之像側面上的點與像側面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
Y‧‧‧為第四透鏡之像側面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
Dsag42‧‧‧為Sag42對Y的一次微分值
DDsag42‧‧‧為Sag42對Y的二次微分值
第一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一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圖。
第一C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圖。
第二C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三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三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圖。
第三C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四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四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圖。
第四C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五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五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圖。
第五C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六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六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圖。
第六C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七A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七B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圖。
第七C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八A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八B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特性曲線圖。
第八C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九圖係描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與其物側面於光軸上交點在光軸上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面
112‧‧‧像側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面
122‧‧‧像側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面
132‧‧‧像側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面
142‧‧‧像側面
150‧‧‧濾光元件
160‧‧‧保護玻璃
170‧‧‧成像面
Claims (34)
- 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N1*N2)/(N3*N4)<1.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 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90<(N1*N2)/(N3*N4)<1.14。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f/f3|+|f/f4|<0.8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R4/f<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R5-R6)/(R5+R6)|<0.2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設有一光圈,該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D/TD<0.9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0.20<CT3/CT1<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上最大光學有效徑位置投影到光軸上的點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面在光軸上的交點更靠近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2<T12/T23<0.4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係使用於波長780nm~950nm之紅外線波長範圍。
- 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T2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及-1.5<R4/f<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R4/f<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f/f3|+|f/f4|<0.8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R5-R6)/(R5+R6)|<0.2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係使用於波長780nm~950nm之紅外線波長範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0<CT3/CT1<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設有一光圈,該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D/TD<0.9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N1*N2)/(N3*N4)<1.20。
- 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上的點與該像側面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像側面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且該DDsag42具有至少一次正負變號;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 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75;-1.5<R4/f<0;及0.80<(N1*N2)/(N3*N4)<1.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設有一光圈,該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D/TD<0.9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f/f3|+|f/f4|<0.8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90<(N1*N2)/(N3*N4)<1.14。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R5-R6)/(R5+R6)|<0.2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係使用於波長780nm~950nm之紅外線波長範圍。
- 一種攝影光學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而於周邊處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具屈折力之透鏡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其中,該攝影光學系統鏡組係使用於波長780nm~950nm之紅外線波長範圍;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N1*N2)/(N3*N4)<1.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 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12/T23<0.5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0<CT3/CT1<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R5-R6)/(R5+R6)|<0.2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設有一光圈,該光圈置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SD/TD<0.9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上的點與該像側面於光軸交點間之水平位移距離為Sag42,該水平位移距離Sag42對該像側面上的點與光軸間之離軸高度的二次微分值為DDsag42,且該DDsag42具有至少一次正負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該攝影光 學系統鏡組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R4/f<0。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3623A TWI472793B (zh) | 2012-09-14 | 2012-09-14 |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
CN2012205712066U CN202837663U (zh) | 2012-09-14 | 2012-11-01 | 摄影光学系统镜组 |
CN201210430487.8A CN103676099B (zh) | 2012-09-14 | 2012-11-01 | 摄影光学系统镜组 |
US13/692,246 US9442276B2 (en) | 2012-09-14 | 2012-12-03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3623A TWI472793B (zh) | 2012-09-14 | 2012-09-14 |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00828A true TW201300828A (zh) | 2013-01-01 |
TWI472793B TWI472793B (zh) | 2015-02-11 |
Family
ID=47949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33623A TWI472793B (zh) | 2012-09-14 | 2012-09-14 |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42276B2 (zh) |
CN (2) | CN202837663U (zh) |
TW (1) | TWI472793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69809A (zh) * | 2013-12-30 | 2014-08-0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US9217846B2 (en) | 2013-11-29 | 2015-12-22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US9405097B2 (en) | 2013-12-30 | 2016-08-02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US9513534B2 (en) | 2013-11-29 | 2016-12-06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Mobil device and optical imaging lens having four lens elements thereof |
TWI609196B (zh) * | 2016-09-29 | 2017-12-21 |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71587B (zh) * | 2012-08-27 | 2015-02-0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Four-piece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
TWI472793B (zh) * | 2012-09-14 | 2015-02-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
US9864168B2 (en) * | 2014-06-23 | 2018-01-09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Near-infrared lens for cameras in mobile devices |
CN105068225A (zh) * | 2015-07-27 | 2015-11-18 | 山东大学(威海) | 远心光学镜头 |
US10725207B2 (en) | 2015-08-19 | 2020-07-28 | Young Optics Inc. |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material |
WO2019114189A1 (zh) | 2017-12-11 | 2019-06-2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0737074A (zh) * | 2019-10-30 | 2020-01-31 |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像素红外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摄像模组 |
TWI730517B (zh) | 2019-11-29 | 2021-06-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透鏡系統及電子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38552B2 (ja) | 2003-03-31 | 2008-08-27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KR100703469B1 (ko) * | 2005-07-07 | 2007-04-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촬상용 광학계 |
JP2007322656A (ja) * | 2006-05-31 | 2007-12-13 | Fujinon Corp | 広角撮像レンズ |
TWI424189B (zh) * | 2009-09-15 | 2014-01-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光學鏡頭 |
CN102122056B (zh) * | 2010-01-07 | 2012-07-2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光学镜头 |
CN102253470B (zh) * | 2010-05-18 | 2013-03-27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影光学镜头 |
TWI421560B (zh) * | 2010-10-26 | 2014-01-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透鏡組 |
CN102478701B (zh) * | 2010-11-22 | 2014-06-04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透镜组 |
TWI414812B (zh) * | 2010-12-09 | 2013-11-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廣視角光學鏡組 |
US8369031B2 (en) * | 2010-12-21 | 2013-02-05 |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 Single focus wide-angle lens module |
US9459431B2 (en) | 2010-12-28 | 2016-10-04 | Konica Minolta, Inc. | Wide angle lens, imaging optical device and digital equipment |
TWI443405B (zh) * | 2010-12-29 | 2014-07-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擷取光學系統 |
TWI485464B (zh) * | 2010-12-30 | 2015-05-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用光學鏡片組 |
TWI436124B (zh) * | 2011-01-12 | 2014-05-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用光學鏡頭組 |
TWI432821B (zh) * | 2011-01-20 | 2014-04-01 | Largan Precision Co |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 |
TWI472793B (zh) * | 2012-09-14 | 2015-02-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
-
2012
- 2012-09-14 TW TW101133623A patent/TWI472793B/zh active
- 2012-11-01 CN CN2012205712066U patent/CN20283766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11-01 CN CN201210430487.8A patent/CN103676099B/zh active Active
- 2012-12-03 US US13/692,246 patent/US9442276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17846B2 (en) | 2013-11-29 | 2015-12-22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US9513534B2 (en) | 2013-11-29 | 2016-12-06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Mobil device and optical imaging lens having four lens elements thereof |
CN103969809A (zh) * | 2013-12-30 | 2014-08-0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US9405097B2 (en) | 2013-12-30 | 2016-08-02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US9432557B2 (en) | 2013-12-30 | 2016-08-30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CN103969809B (zh) * | 2013-12-30 | 2016-08-3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TWI609196B (zh) * | 2016-09-29 | 2017-12-21 |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37663U (zh) | 2013-03-27 |
CN103676099A (zh) | 2014-03-26 |
US9442276B2 (en) | 2016-09-13 |
US20140078581A1 (en) | 2014-03-20 |
TWI472793B (zh) | 2015-02-11 |
CN103676099B (zh) | 2016-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72793B (zh) |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 |
TWI467220B (zh) | 成像系統鏡頭組 | |
TWI451123B (zh) | 光學攝影系統組 | |
TWI585455B (zh) |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447428B (zh) | 攝像鏡頭 | |
TWI451120B (zh) | 拾像系統鏡頭組 | |
TWI443371B (zh) | 取像系統鏡頭組 | |
TWI612326B (zh) | 微型取像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449948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組 | |
TWI477806B (zh) | 光學攝像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
TWI467224B (zh) | 光學拾像鏡片系統 | |
TWI593999B (zh) |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 | |
TWI452330B (zh) | 廣視角攝像鏡組 | |
TWI443409B (zh) | 影像拾取光學鏡頭 | |
TWI439754B (zh) | 結像系統鏡頭組 | |
TWI414812B (zh) | 廣視角光學鏡組 | |
TWI472825B (zh) |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
TWI435106B (zh) | 攝像鏡頭組 | |
TWI447470B (zh) | 光學鏡頭 | |
TWI506332B (zh) | 拾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
TWI468724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組 | |
TWI537589B (zh) | 光學取像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1344235A (zh) | 影像擷取系統鏡片組 | |
TWI457593B (zh) | 拾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 |
TW201721220A (zh) |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