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0231A -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Google Patent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0231A
TW201210231A TW100118725A TW100118725A TW201210231A TW 201210231 A TW201210231 A TW 201210231A TW 100118725 A TW100118725 A TW 100118725A TW 100118725 A TW100118725 A TW 100118725A TW 201210231 A TW201210231 A TW 2012102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st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station device
downlink control
physical up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8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9235B (zh
Inventor
Shoichi Suzuki
Yosuke Akimoto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10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0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2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Description

20121023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基地台裝置、移動台 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 【先前技術】 • 蜂巢式移動通訊之無線存取方式及無線網路之進化(以 下,稱為「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LTE)」、或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進通用陸 地無線存取(EUTRA)」)正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3GPP)中進行研究。於LTE 中,使用作為多載波發送之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OFDM)方式來作為自基 地台裝置至移動台裝置之無線通訊(下行鏈路)之通訊方 式。又,使用作為單載波發送之SC_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單載波分頻多工存 取)方式來作為自移動台裝置至基地台裝置之無線通訊(上 行鏈路)之通訊方式。 於LTE中,基地台裝置使用以PDCCH(Physical Downlink . Control Channel,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之下行鏈路 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DCI)對移動台裝 置指示上行鍵路資料(或稱為「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 鏈路共用通道):UL-SCH」)發送用之通道即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實體上行键路共用通道) 之初始發送或重新發送。MLTE中,移動台裝置使用1個發 156517.doc 201210231 送天線埠來發送PUSCH。 於 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進階長期演 進)中,正研究於PUSCH中使用SU(single user,單用戶)-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輸入多輸出), 以提高上行鏈路之頻率利用效率。藉由使用SU-MIMO, 移動台裝置可使用複數個天線埠而於1個PUSCH中對複數 個上行鏈路資料進行空間多工而發送。於LTE中,係使用 MU(multi user,多用戶)-MIMO,該 MU(multi user)-MIMO 係如下技術,即,複數個移動台裝置於同一時刻,以同一 頻率發送資料,且基地台裝置於接收時將各移動台裝置所 發送之1個以上之序列之資料分離,藉此提高頻率利用效 率,而於LTE-A中正研討擴展MU-MIMO之功能。 於LTE中,在為推斷與PUSCH—併發送之傳播路徑而使 用之參照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調參考信 號):DMRS)中導入有循環移位,以降低干涉。於非專利 文獻1中,記載有為於進行SU-MIMO或MU-MIMO時進一 步降低DMRS之干涉,而於DMRS中導入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覆蓋碼)。又,於非專利文獻1中,記載 有將對於PUSCH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所包含之與DMRS 中所使用之循環移相位關之資訊、與DMRS中所使用之 OCC建立關聯之内容。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OCC and CS for UL DMRS in SU/MU- 156517.doc 201210231 ΜΙΜΟ」,3GPP TSG RAN WGl Meeting #60,Rl-101267, February 22-26,2010 °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先前之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於基地台裝置 變得無法識別移動台裝置係作為LTE進行動作而於DMRS 中使用OCC、抑或移動台裝置係作為LTE-A進行動作而於 DMRS中未使用OCC之情形時,基地台裝置無法根據移動 台裝置所發送之DMRS來正確地推斷傳播路徑,而變得無 法接收PUSCH。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方面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 於DMRS中使用OCC之無線通訊系統中,基地台裝置可正 確地接收PUSCH之移動台裝置、基地台裝置、無線通訊系 統、無線通訊方法及積體電路。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1)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如下手段。即,本發 明之移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 者,且,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 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若設定在將預先決定 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的第1模式、或者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 temporary C-RNTI(temporary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Her,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情形時,將 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 156517.doc 201210231 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於將實體上 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 制資訊解碼時,若設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 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 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而使用temporary C-RNTI以夕卜之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情 形時,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 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 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2)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temporary C-RNTI以外之 RNTI為 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或SPS C-RNTI(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半持續性排程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 (3)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之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為用以對以單一之天線埠發送之實體上 行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4)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根據自上述基地 台裝置接收到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資源控 制)信號來設定上述第1模式或上述第2模式。 (5)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根據自上述基地台 裝置接收到之RRC信號來設定上述第1模式或上述第2模式。 (6)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在自上述基地台 156517.doc 201210231 裝置接收上述RRC信號之前設定上述第1模式。 (7)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在自上述基地台 裝置接收上述RRC信號之前設定上述第1模式。 (8)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temporary C-RNTI係包含於含有上述移動台裝置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 置之隨機存取前置識別符(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entifier)的隨機存取響應(Random access response)中。 (9)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temporary C-RNTI係包含於含有上述移動台裝置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 置之隨機存取前置識別符的隨機存取響應中。 (10)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將包含上述 temporary C-RNTI以外之RNTI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自共通 搜索區域及/或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進行解碼,將包 含上述temporary C-RNTI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自共通搜索 區域進行解碼。 (11)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將包含上述 temporary C-RNTI以外之RNTI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自共通 搜索區域及/或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進行解碼,將包 含上述temporary C-RNTI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自共通搜索 區域進行解碼。 (12)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共通搜索區 域為包含預先決定之特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上述移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為包含基於上述temporary C-RNTI 以外之RNTI即C-RNTI而決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156517.doc 201210231 (π)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共通搜索區 域為包含預先決定之特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上述移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為包含基於上述temp〇rary C_RNTI 以外之RNTI即C-RNTI而決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14)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於將上述特定格 式以外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 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將基於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 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 碼乘以藉由上述敎格式以外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15)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於將上述特定格 式以外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 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解碼時’將基於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 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 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16)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以 外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為用㈣以複數個天線淳發 送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17) 又’如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以 外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為用以對以複數個天線埠發 送之實體上行璉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⑽又’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與基地 台裝置進行通訊者’且,基於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 156517.doc -8 · 201210231 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所使 用的RNT卜將聽決定之正交碼㈣藉由上述下行鍵路 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 號,或者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吨 而=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鍵路控”訊進行排程 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19) 又,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與基地 台裝置進行通訊者’且設定第丨模式,該第丨模式係於根據 自基地台裝置接收到之RRC信號,將以單—之天線淳發送 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之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解碼時,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 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 參照信號;或者第2模式,該第2模式係於將以單一之天線埠 發送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_所使用之格式之下 行鍵路控制-貝訊解碼時,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 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鍵路控制 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20) 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與移動 台裝置進行通訊者,且,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 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 動台裝置時,若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 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 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丨模式、或者 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temporary c_RNTI 156517.doc -9- 201210231 之情形時’自上述移動台裝置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 經乘以上述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 解調參照信號;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 用之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 時,若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 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 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 資訊而使用temporary C—RNTI以外之RNTIi情形時,自上 述移動台裝置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之上 述貫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21)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temp〇rary c_ RNTI以外之 RNTI為 C-RNTI 或 SPS C-RNTI。 (22)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之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為用以對以單一之天線埠發送之實體上 行鍵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23)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將表示上述第工 模式或上述第2模式之RRC信號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 (24)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將表示上述第i 模式或上述第2模式之RRC信號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 (25)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在對上述移動台 裝置發送上述RRC信號之前’視為上述移動台裝置心 上述第1模式。 156517.doc -10· 201210231 (26)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在對上述移動台 裝置發送上述RRC信號之前,視為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 上述第1模式。 (27)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temporary C-RNTI係包含於含有上述移動台裝置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 置之隨機存取前置識別符的隨機存取響應中。 (2 8)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temporary C-RNTI係包含於含有上述移動台裝置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 置之隨機存取前置識別符的隨機存取響應中。 (29)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將包含上述 temporary C-RNTI以外之RNTI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於共通 搜索區域及/或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内進行發送,將 包含上述temporary C-RNTI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於共通搜 索區域内進行發送。 (30)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將包含上述 temporary C-RNTI以外之RNTI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於共通 搜索區域及/或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内進行發送,將 包含上述temporary C-RNTI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於共通搜 索區域内進行發送。 (31)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共通搜索區 域為包含預先決定之特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上述移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為包含基於上述temporary C-RNTI 以外之RNTI即C-RN1TI而決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32)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共通搜索區 156517.doc • 11 - 201210231 域為包含預先決定之特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上述移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為包含基於上述temp〇rary crnti 以外之RNTI即C-RNTI而決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33)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於將上述特定格 式以外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 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接收藉由 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式之 下行鍵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的正交碼、且 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進行排 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34)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於將上述特定格 式以外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 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接收藉由 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式之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的正交碼、且 藉由上述特定格式料之格式之下行祕控制資訊進行排 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35)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以 外之格式之下賴路控㈣訊為心對以複數個天線淳發 送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36) 又,如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以 外之格式之下行鍵路控㈣訊為用以對以複數個天線淳發 送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37) 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與移動 1565I7.doc -12· 201210231 台裝置進行通訊者,且’根據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 程中所使用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所使用的 RNTI,而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預先決定之 正交碼、且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 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或者接收藉由上述移動 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 資訊而決定的正交碼、且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 排程之貫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3 8)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與移動 台裝置進行通訊者,且,於根據發送至移動台裝置之rrc 信號所表示之模式,將以單一之天線埠發送之實體上行鏈 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發 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 以預先決疋之正交碼、且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 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㈣道之解調參照信號;或者於將 以單-之天線痒發送之實體上行鍵路共料道之排程中所 使用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㈣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 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行鍵路 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的正交碼、且藉由上述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解 調參照信號。 (39)又’本發明之無線通訊“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移 動台裝置與基地台農置進行通訊者;上述移動台裝置係於 將實體上行麟共料道之排程中所制之特定格式之下 156517.doc •13· 201210231 資訊解碼時,若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 捕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訊進行排程之實體 =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m &者於上 以下订鍵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 形時,將預先決定夕nr— KiNii之度 、替+… 、 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 上述解調參照㈣:㈣實體上行料共料道之排
Si用之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若設 2 、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 =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進 ^程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上述解調參照信號的第 ,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訊而使用temporary Γ而以外之RNTI之情料,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 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 鍵路共用通道之上述解調參照信號;且將上述實體上行鏈 路共用通道之上述解調參照信號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述基地。裝置係於將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 使用之特定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 置時’若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 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 灯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模式、或者於上述 下行鍵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temporary C-RNTI之情形 時’自上述移動台裝置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 上述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 照信號;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 156517.doc 14 201210231 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若 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 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 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 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 使用temporary C-RNTI以外之RNTI之情形時,自上述移動 台裝置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之上述實體 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40)又,本發明之無線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於與 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移動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於將 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式之下行 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若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 上述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丨模式、 或者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temp〇rary RNTI之情形時,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 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 照仏號,於將貫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 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若設定在將基於上述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 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 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使用ternp0rary C-RNTI以 外之RNTI之情形時,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 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 I56517.doc -15- 201210231 訊進行排程之㈣上⑽路共料道之㈣參照信號。 (41)又,本發明之無線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於與 移動台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其控制 上述基地台裝置之處理,即,於將實體上行键路共用通道 之排程巾所使狀敎料之下㈣路控㈣訊發送至上 述移動。裝置時,若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 正交碼乘W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 程之實體上行料共㈣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丨模式、 或者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temP〇rary C_ RNTI之情形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上述 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 號’於將實體上行键路共用通道之排程巾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若上述 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 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 h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使用 temP〇rary C_RNTI以外之RNTIi情形時,接收藉由上述移 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 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 調參照信號。 (42)又’本發明之積體電路之特徵在於:其係於與基地 台裝置進行通訊之移動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於將實體 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 156517.doc 201210231
控制資訊解碼時,若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 實體上行鏈路共㈣道之解财照錢的^模式、或者 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靠之發送巾使用tempos C.RNTI 之障形時’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鍵路控 制資訊進打排程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 號’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_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_,若贱在將基於上述下行 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 實體上行鏈路共料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模式 '且為 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使用temporary C-RNTI以外 之RNTI之情形時,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 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 訊進行排程H行祕共料道之解财照信號。
(43)又,本發明之積體電路之特徵在於:其係於與移動 台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其控制上述 基地台裝置之處理’即’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 程中所使用之特^^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 動口裝置時’若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 "'乘、藉由上述特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 實體上行料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模式、或者 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巾制temp咖y C_RNTI 之晴形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上述預先決 疋之正乂碼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於 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式之下 156517.doc •17· 201210231 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於上述移動台 裝置》又疋使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 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 戒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 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使用temp〇rag C-RNTI以外之RNTIi情形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 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 決定之正交碼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 號。 '、、°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於DMRS中使用0CC之無線通訊系統中, 基地台裝置可正確地接收PUSCH。 【實施方式】 (第1實施形態)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第丨實施形態進行 詳細說明。 首先’對本發明之實體通道進行說明。 圖1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余 圖。於圖11中,無線通訊系統具備移動台裝置1A〜lc、及 基地台裝置3。圖11表示於自基地台裝置3至移動台事置 1A〜1C之無線通訊(下/f亍鍵路)中,分配同步^號 (Synchronization signal : SS)、下行鏈路參照卢 „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 DL RS)、實體報生、s · 1:1通道 制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實體下行鍵路控 156517.doc 18 201210231 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PDCCH)、實體 下行鍵路共用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實體群播通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 PMCH)、實體控制格式指示通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 PCFICH)、實體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通道 (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 PHICH) 〇 又,圖11表示於自移動台裝置1A~ 1C至基地台裝置3之 無線通訊(上行鏈路)中,分配上行鏈路參照信號(Uplink Reference Signal : UL RS)、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實體上行鏈 路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 PUSCH)、實 體隨機存取通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 PRACH)。以下,將移動台裝置1A〜1C稱為移動台裝置1。 同步信號係移動台裝置1為取得下行鏈路之頻率區域及 時間區域之同步而使用之信號。下行鏈路參照信號係移動 台裝置1為取得下行鏈路之頻率區域及時間區域之同步而 使用、或移動台裝置1為測定下行鏈路之接收品質而使 用、或移動台裝置1為進行PDSCH或PDCCH之傳播路徑修 正而使用之信號。PBCH係為報告於移動台裝置1中共通地 使用之控制參數(系統資訊)(Br〇adcast Channel(報告通 道):BCH)而使用之實體通道。PBCH係以40 ms間隔進行 發送。40 ms間隔之時間點係於移動台裝置1中進行盲檢測 (blind detection) 〇 156517.doc -19- 201210231 PDCCH係為發送下行鍵路分派(d〇wniink assignment, 或亦稱為downlink grant(下行鏈路授予或上行鏈路授予 (uplink grant)等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〇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DCI)而使用之實體通道。下行鏈路分派包含 與對於PDSCH之调變方式及編碼率相關之資訊(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調變編碼方式):MCS)、表示無線資源 之分配之資訊等。上行鏈路授予包含與對於PUSCH之調變 方式及編碼率相關之資訊、表示無線資源之分配之資訊 等。 於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使用複數個格式》將下行鏈路控 制資訊之格式稱為DCI格式(DCI format)。例如,上行鍵路 授予之DCI格式係準備移動台裝置1以1個發送天線璋發送 PUSCH之情形時所使用之DCI格式0、移動台裝置1於在 PUSCH 中使用 ΜΙΜΟ SM(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patial Multiplexing,多輸入多輸出空間多工)而發送複數 個上行鏈路資料之情形時所使用之DCI格式0A等。移動台 裝置1對PDCCH同時監控DCI格式0與DCI格式0A,於檢測 有DCI格式0之情形時使用1個發送天線埠發送PUSCH,於 檢測有DCI格式0A之情形時使用複數個發送天線埠(ΜΙΜΟ SM)發送PUSCH。 所謂ΜΙΜΟ SM,係指如下技術:相對於藉由複數個發 送天線埠及複數個接收天線埠而實現之複數個空間次元之 通道對複數個信號進行多工而進行收發。此處,所謂天線 埠,係表示信號處理中所使用之邏輯性天線,1個天線埠 156517.doc • 20- 201210231 既可藉由1根實體性天線構成,亦可藉由複數根實體性天 線構成。於使用ΜΙΜΟ SM之發送侧,對複數個信號進行 用以形成適當之空間通道之處理(稱為預編碼 (precoding)),並使用複數根發送天線發送經進行預編碼之 處理的複數個信號。於使用ΜΙΜΟ SM之接收側’對使用 複數根接收天線而接收之複數個信號進行用以適當地分離 於空間次元之通道中經進行多工之信號的處理。 例如,DCI格式0Α中包含表示PUSCH之無線資源之分配 的資訊(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資源區塊分配)、 PUSCH之發送功率控制中所使用之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傳輸功率控制)命令、為決定與PUSCH進 行時間多工之上行鏈路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而使 用的資訊(以下,稱為循環移位資訊)(Cyclic shift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用於解調參考信號之循環 移位)、指示進行空間多工之序列之數量與對該序列進行 之預編碼的資訊(precoding information,預編碼資訊)、與 調變方式、編碼方式及冗餘版本相關之資訊(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 version : MCS&RV) ' 及表示上行鏈路資料之初始發送或重新發送之資訊(New Data Indicator新資料指示符):NDI)。冗餘版本係表示移 動台裝置1以PUSCH發送對上行鏈路資料進行編碼後之位 元序列中之哪一部分的資訊。 DCI格式0A中所包含之MCS & RV與NDI係針對由DCI格 式0A控制之複數個上行鏈路資料之每一個而準備。亦即, 156517.doc -21 - 201210231 基地台裝置3藉由使用DCI格式0A,可針對以同一 PUSCH 發送之上行鏈路資料之每一個設定傳輸區塊尺寸、調變方 式、編碼率,且可對移動台裝置1指示針對上行鏈路資料 之每一個進行初始發送或重新發送。 對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編碼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基地 台裝置 3將以 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對以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為基礎所生 成之循環冗餘檢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碼進 行拌碼(scramble)所得之序列附加至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移動台裝置1根據以哪一個RNTI對循環冗餘檢查碼進行拌 碼而變更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解釋。 例如,移動台裝置1係於本裝置以自基地台裝置3分配之 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小區無線 網路臨時識別符)對循環冗餘檢查碼進行拌碼之情形時, 判斷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表示發送至本裝置之無線資源, 於本裝置以自基地台裝置3分配之SPS(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續性排程)C-RNTI對循環冗餘檢查碼進行 拌碼之情形時,判斷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表示發送至本裝 置之永久性(週期性)無線資源之分配、或永久性無線資源 之釋放、或以永久性無線資源所發送之PUSCH之重傳。 移動台裝置1於在隨機存取訊息2中以對本裝置發送之隨 機存取前置碼所分配之T(Temporary,臨時)C-RNTI對循環 冗餘檢查碼進行拌碼之情形時,判斷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表示本裝置所發送之隨機存取訊息3之重傳用之無線資 156517.doc •22- 201210231 源。關於隨機存取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 以下,將對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附加有以RNTI進行拌碼 後之循環冗餘檢查碼之情況僅表達為於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中包含RNTI、或於PDCCH中包含RNTI。 移動台裝置1於對PDCCH進行解碼處理,且以本裝置所 記憶之RNTI對相當於以RNTI進行拌碼後之循環冗餘檢查 碼之序列進行解拌(descramble),並基於經解拌之循環冗 餘檢查碼檢測出不存在誤碼之情形時,判斷為成功取得了 PDCCH。將該處理稱為盲解碼(blind decoding) 〇 PDSCH係為發送尋呼資訊(Paging Channel(尋呼通道): PCH)或PBCH中未報告、亦即BCH以外之系統資訊或下行 鏈路資料(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鍵路共用通道): DL-SCH)而使用之實體通道。PMCH係為發送與MBMS (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多媒體廣播 與群播服務)相關之資訊(Multicast Channel(群播通道): MCH)而使用之實體通道。PCFICH係為發送表示配置 PDCCH之區域的資訊而使用之實體通道》PHICH係為發送 表示基地台裝置3所接收之上行鏈路資料之解碼成功與否 的HARQ指示符而使用之實體通道。 於基地台裝置3成功將PUSCH中所包含之所有上行鏈 路資料解碼之情形時,HARQ指示符表示ACK (ACKnowledgement,肯定回應),於基地台裝置3將PUSCH 中所包含之至少1個上行鏈路資料解碼時失敗之情形時, HARQ指示符表示 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 156517.doc -23- 201210231 定回應)。再者,亦可為如下構成:以複數個PHICH發送 表示同一 PUSCH中所包含之複數個上行鏈路資料之每一個 之解碼成功與否的複數個HARQ指示符。 上行鏈路參照信號係基地台裝置3為取得上行鏈路之時 間區域之同步而使用、或基地台裝置3為測定上行鏈路之 接收品質而使用、或基地台裝置3為進行PUSCH或PUCCH 之傳播路徑修正而使用之信號。上行鏈路參照信號係於假 定SC-FDMA而分割之無線資源中,進行使用CAZAC (Constant 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等幅零自 相關)序列之編碼擴散。 所謂CAZAC序列,係於時間區域及頻率區域内固定振幅 且自相關特性優異之序列。由於在時間區域内為固定振 幅,故而可將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功 率對平均功率比)抑制地較低。對於DMRS,於時間區域内 應用循環延遲。將該時間區域内之循環延遲稱為循環移 位。再者,循環移位相當於在頻率區域内以副載波單位對 CAZAC序列進行相位旋轉。 上行键路參照信號中有: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其係與PUSCH或PUCCH進行時間多工而發送且 使用於PUSCH與PUCCH之傳播路徑補償中;及SRS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測參考信號),其係與 PUSCH及PUCCH獨立發送且使用於基地台裝置3推斷上行 鏈路之傳播路徑之狀況。於DMRS中,不僅使用循環移 位,而且亦使用 OCC(Orthogonal Cover Code)。OCC係以 156517.doc -24- 201210231 時間區域之SC-FDMA符號單位對頻率區域之CAZAC序列 進行編碼擴散之序列(擴散碼)。再者’亦可於生成SC-FDMA符號後以OCC對時間區域之SC-FDMA符號進行編碼 擴散。 DMRS中所使用之OCC係使用上行键路授予中所包含之 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移位 量係由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循環移位資訊、自基地台 裝置報告之基地台裝置固有之參數、及設為基地台裝置所 管理之小區輸入自網路分配之實體小區識別符(Physical Cell ID)等之亂數來決定。 PUCCH係為發送表示下行鏈路之通道品質之通道品質資 訊(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表示上行鏈路之無線資 源之分配之請求的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 : SR)、表 示移動台裝置1所接收之下行鏈路資料之解碼成功與否的 ACK/NACK等、及通訊之控制中所使用之資訊即上行鏈路 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而使用之實體 通道。 PUSCH係為發送上行鏈路資料或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而使 用之實體通道。PRACH係為發送隨機存取前置碼而使用之 實體通道。PRACH之最大目的在於使移動台裝置1與基地 台裝置3取得時間區域之同步,此外,PRACH用於初始存 取、切換、再連接請求、及上行鏈路之無線資源之分配之 請求中。 以下,對本發明之隨機存取進行說明。 156517.doc -25- 201210231 隨機存取中有基於競爭之隨機存取(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與基於非競爭之隨機存取(Non-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之2種存取方法。基於競爭之隨機存 取係可能於移動台裝置1間發生衝突之存取方法,且係通 常所進行之隨機存取。基於非競爭之隨機存取係於移動台 裝置1間不發生衝突之存取方法,且係為迅速地取得移動 台裝置1與基地台裝置3間之同步而於切換等特別之情形時 以基地台裝置3為主導所進行之隨機存取。 於隨機存取中,為取得同步而移動台裝置1僅發送前置 碼。前置碼包含表示資訊之信號圖案即簽名,且可準備數 十種簽名而表達多位元之資訊。由於移動台裝置1使用前 置碼而發送6位元之資訊,故而準備64種簽名。 若基地台裝置3接收自移動台裝置1發送之前置碼,則根 據前置碼算出移動台裝置1與基地台裝置3間之同步時間點 之偏差,且進行移動台裝置1用以發送訊息3之排程。繼 而,基地台裝置3對已發送過前置碼之移動台裝置1分配 TC-RNTI,使與接收有前置碼之PRACH相對應之RA-RNTI (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er » 隨機 存取-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包含於PDCCH而進行配置,且 以表示該PDCCH中所包含之無線資源分配的PDSCH發送 同步時間點之偏差資訊、排程資訊、包含TC-RNTI及所接 收之前置碼之簽名之編號(亦稱為隨機ID、或前置ID)的隨 機存取響應(訊息2)。 若移動台裝置1確認所檢測之PDCCH中包含RA-RNTI, 156517.doc •26· 201210231 則確認配置於表示PDCCH中所包含之無線資源分配之 PDSCH的隨機存取響應之内容。移動台裝置1擷取包含本 裝置所發送之前置碼之簽名之編號的回應,修正同步時間 點之偏差,並以所分配之PUSCH之無線資源與發送格式發 送包含預先自基地台裝置3通知之C-RNTI、或連接請求之 訊息(RRC Connection Request message)、或連接重設請求 之訊息(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quest message) 的訊息3。 若基地台裝置3接收來自移動台裝置1之訊息3,則使用 所接收之訊息3中所包含之C-RNTI、連接請求之訊息、或 連接重設請求之訊息中所包含的識別移動台裝置1之資訊 而將用以判斷於移動台裝置1間是否產生有衝突之競爭解 決(Contention Resolution)(訊息4)發送至移動台裝置1。基 地台裝置3於訊息3之解碼失敗之情形時,使用與解碼失敗 之訊息3相對應之包含TC-RNTI之DCI格式〇而對移動台裝 置1指示訊息3之重傳。 上行鏈路資料(UL-SCH)及下行鏈路資料(DL-SCH)等為 傳輸通道。以PUSCH發送上行鏈路資料之單位及以PDSCH 發送下行键路資料之單位係稱為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傳輸區塊係於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體存 取控制)層進行處理之單位,且針對每一個傳輸區塊進行 HARQ(重新發送)之控制。 於實體層中,傳輸區塊係與碼字建立關聯,且針對每一 個碼字進行編碼等信號處理。傳輸區塊尺寸為傳輸區塊之 27· 156517.doc 201210231 位元數#動。裝置㈠艮據由表示上行键路授予或下行鍵 路分派中所包含之無線資源分配的資訊所表示之實體資源 區塊(Physical Resource m〇ck : pRB)之數量與 mcs (MCS&RV)來識別傳輸區塊尺寸。 以下,對本發明之無線訊框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下行鏈路之無線訊框之構成之一例 的概略圖。於圖12中,橫軸為時間區域,縱轴為頻率區 域。如圖12所示,下行鏈路之無線訊框包含複數個下行鏈 路之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 PRB)對(例 如’圖12之以虛線所包圍之區域)。該下行鏈路之實體資 源區塊對為無線資源之分配等之單位,且包含預先決定之 寬度之頻帶(PRB頻寬;180 kHz)及時間段(2個時槽=1個子 訊框;1 ms)。 1個下行鏈路之實體資源區塊對包含在時間區域内連續 之2個下行鏈路之實體資源區塊(PRB頻寬X時槽)。1個下行 鏈路之實體資源區塊(於圖丨2中,以粗實線所包圍之單位) 於頻率區域内包含12個副載波(15 kHz),於時間區域内包 3 7個 〇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符號(71 μ$)。 於時間區域内’有包含7個OFDM符號(71 μδ)之時槽(0.5 ms)、包含2個時槽之子訊框(1 ms)、及包含1〇個子訊框之 無線訊框(10 ms)。將與子訊框相同之時間間隔即丨ms亦稱 為發送時間間隔(Transmit Time Interval : TTI)。於頻率區· 域内’根據下行鏈路之頻寬而配置複數個下行鏈路之實體 156517.doc -28· 201210231 資源區塊。再者,將包含1個副載波與1個OFDM符號之單 元稱為下行鏈路資源要素。 以下,對分配於下行鏈路之實體通道之配置進行說明。 於下行鏈路之各子訊框中配置PDCCH、PCFICH、 PHICH、PDSCH、及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等。PDCCH係由子 訊框之前端之OFDM符號(於圖12中,以斜線形成陰影之區 域)配置。配置PDCCH之OFDM符號之數量根據每一個子 訊框而不同,且表示配置PDCCH之OFDM符號之數量之資 訊係由PCFICH報告。於各子訊框中,對複數個PDCCH進 行頻率多工及時間多工。 PCFICH係配置於子訊框之前端之OFDM符號,且與 PDCCH進行頻率多工。PHICH係於與PDCCH相同之OFDM 符號内進行頻率多工(於圖12中,以網狀之線形成陰影之 區域)。PHICH既可僅配置於子訊框之前端之OFDM符號, 亦可分散並配置於配置PDCCH之複數個OFDM符號。於各 子訊框中,對複數個PHICH進行頻率多工及編碼多工。 移動台裝置1以於發送PUSCH後經過特定時間後(例如, 4 ms後、4子訊框後、4TTI後)之下行鏈路之子訊框之 PHICH接收對於該PUSCH之HARQ反饋。將對於PUSCH之 HARQ指示符配置於下行鏈路之子訊框内之哪一個 PHICH,係由如下資訊決定:用以於分配給該PUSCH之實 體資源區塊中,決定編號最小之(頻率最低之區域之)實體 資源區塊之編號、及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與PUSCH進 行時間多工之上行鏈路參照信號中所使用的循環移位。 156517.doc -29- 201210231 DSCH係配置於子訊框之配置pDccH及pchch及 phICH的OFDM符號以外之〇fdm符號(於圖12中無影線 之區域)。PDSCH之無線資源係使用下行鍵路分派而進行 刀配。PDSCH之無線資源係於時間區域内,配置於與包含 i PDSCH之刀配中所使用之下行鏈路分派的相同 之下行鍵路之子讯框中。於各子訊框中,對複數個PDSCH 進饤頻率多工及空間多工。關於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為使 說明簡化而於圖12中省略圖示,但下行鏈路參照信號係分 散並配置於頻率區域與時間區域内。 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上行鏈路之無線訊框之構成之一例 的概略圖。於圖13中’橫軸為時間區域,縱軸為頻率區 域。如圖13所示,上行鏈路之無線訊框包含複數個上行鏈 路之實體資源區塊對(例如,圖13之以虛線所包圍之區 域)。該上行鏈路之實體資源區塊對為無線資源之分配等 之單位,且包含預先決定之寬度之頻帶(pRB頻寬;18〇 kHz)及時間段(2個時槽=1個子訊框;1 ms)。 1個上行鏈路之實體資源區塊對包含在時間區域内連續 之2個上行鏈路之實體資源區塊(pRB頻寬χ時槽)。丨個上行 键路之貫體資源區塊(於圖13中,以粗實線所包圍之單位) 於頻率區域内包含12個副載波(15 kHz),於時間區域内包 含 7個 SC-FDMA符號(71 pS)。 於時間區域内,有包含7個SC_FDMA(Single Can>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符號(71 pS)之時槽(0.5 ms)、包含2個時槽之子訊框(丨ms)、及包含1〇個子訊框之 156517.doc •30· 201210231 無線訊框(1 0 ms)。將與子訊框相同之時間間隔即1 ms亦稱 為發送時間間隔(Transmit Time Interval : TTI)。於頻率區 域内,根據上行鏈路之頻寬而配置複數個上行鏈路之實體 資源區塊。再者,將包含1個副載波與1個SC-FDMA符號 之單元稱為上行鏈路資源要素。 以下,對分配於上行鏈路之無線訊框内之實體通道進行 說明。於上行鏈路之各子訊框中,配置PUCCH、 PUSCH、PRACH及上行鏈路參照信號等。PUCCH係配置 於上行鏈路之頻帶之兩端之上行鏈路之實體資源區塊(以 斜線形成陰影之區域)中。於各子訊框中,對複數個 PUCCH進行頻率多工及編碼多工。 PUSCH係配置於配置PUCCH之上行鏈路之實體資源區 塊以外的上行鏈路之實體資源區塊對(無影線之區域)中。 PUSCH之無線資源係配置於自使用上行鏈路授予而分配、 且配置有包含該上行鏈路授予之PDCCH的下行鏈路之子訊 框起經過特定之時間後(例如,4 ms後、4子訊框後、4TTI 後)之上行鏈路之子訊框中。於各子訊框中,對複數個 PUSCH進行頻率多工及空間多工。 表示配置PRACH之子訊框及上行鏈路之實體資源區塊的 資訊係由基地台裝置報告。上行鏈路參照信號係與PUCCH 或PUSCH進行時間多工。例如,與PUSCH進行時間多工之 DMRS係配置於子訊框内之第4號與第11號之SC-FDMA符 號。 以下,對本發明之裝置構成進行說明。 156517.doc •31 - 201210231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1之構成的概略方塊圖β 如圖所示,移動台裝置1係包含上位層處理部101、控制部 103、接收部1〇5、發送部1〇7、及收發天線1〇9而構成。 又’上位層處理部係包含無線資源控制部1011、判定 部1013而構成。又,接收部105係包含解碼部1051、解調 部1053、多工分離部1〇55、無線接收部1〇57及通道測定部 1059而構成。又,發送部1〇7係包含編碼部1〇71、調變部 1073、多工部1〇75、無線發送部1〇77及上行鏈路參照信號 生成部1079而構成。 上位層處理部1〇1將藉由使用者之操作等而生成之上行 键路資料輸出至發送部107。又,上位層處理部ι〇1進行媒 體存取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層、封包資料 聚合協疋(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 PDCP)層、 無線鍵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 : RLC)層、無線資源控 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 : RRC)層之處理。又,上位層 處理部101為基於以PDCCH所接收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4 ’進行接收部105、及發送部1 〇7之控制而生成控制資 訊,並輸出至控制部103。 上位層處理部101所包含之無線資源控制部1011進行本 裝置之各種設定資訊之管理。例如,無線資源控制部丨〇 i i 進行C-RNTI等RNTI或下述上行鏈路發送模式之管理β 又,無線資源控制部1011生成配置於上行鏈路之各通道之 資訊,並輸出至發送部107。 上位層處理部101所包含之判定部1〇丨3使用由無線資源 156517.doc -32· 201210231 控制部1011管理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或RNTI等,而判定上 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循環移位資訊是否與應用於DMRS 之Ο C C相對應。又,判定部10.13基於上述判定結果,根據 循環移位資訊決定應用於DMRS之循環移位及〇CC,且為 將發送部107所決定之循環移位及OCC應用於DMRS而,並 輸出至控制部103。 控制部103基於來自上位層處理部1〇1之控制資訊,而生 成進行接收部105、及發送部107之控制的控制信號。控制 部103將所生成之控制信號輸出至接收部105及發送部 107,而進行接收部105及發送部1〇7之控制。接收部1〇5按 照自控制部103輸入之控制信號,將經由收發天線1 〇9而將 自基地台裝置3接收到之接收信號分離、解調、解碼,並 將經解碼之資訊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i 〇 i。 無線接收部1057將經由收發天線1〇9而接收到之下行鍵 路之信號變換為中頻(下轉換:down convert),去除不需 要之頻率成分,且控制放大位準以適當地維持信號位準, 並基於所接收之信號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進行正交解 調’將經正交解調之類比信號變換為數位信號。無線接收 部1057自經變換之數位信號中去除相當於保護區間…仙以 Interval : GI)之部分,並對去除保護區間後之信號進行高 速傅立葉變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 : FFT),而梅取頻率 區域之信號。 多工分離部1055將所擷取之信號分別分離為phich、 PDCCH、PDSCH、及下行鏈路參照信號。再者,該分離 156517.doc •33- 201210231 係基於下行鏈路分派中所通知之無線資源之分配資訊等而 進行。又,多工分離部1055根據自通道測定部1059輸入之 傳播路徑之推斷值,進行PHICH、PDCCH及PDSCH之傳播 路徑之補償。又,多工分離部1055將經分離之下行鏈路參 照信號輸出至通道測定部1059。 解調部1053對PHICH乘以相對應之碼而進行合成,並對 經合成之信號進行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元 相移鍵控)調變方式之解調,而輸出至解碼部1051。解碼 部1051將發送至本裝置之PHICH解碼,並將經解碼之 HARQ指示符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101。解調部1053對 PDCCH 進行 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 位鍵控)調變方式之解調,而輸出至解碼部1051。解碼部 1051嘗試進行PDCCH之盲解碼,於盲解碼成功之情形時, 將經解碼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與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所包 含之RNTI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101 » 解調部 1053 對 PDSCH 進行 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 調幅)、64QAM等下行鏈路分派中所通知之調變方式之解 調,而輸出至解碼部1051。解碼部1051基於與下行鏈路控 制資訊中所通知之編碼率相關之資訊進行解碼,並將經解 碼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區塊)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101。 通道測定部1059根據自多工分離部1055輸入之下行鏈路 參照信號測定下行鏈路之路徑損耗(path loss)或通道之狀 態,並將所測定之路徑損耗或通道之狀態輸出至上位層處 156517.doc -34- 201210231 理部101。又,通道測定部1059根據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算 出下行鏈路之傳播路徑之推斷值,並輸出至多工分離部 1055。 發送部107按照自控制部1 〇3輸入之控制信號,而生成上 行鏈路參照信號’並對自上位層處理部1 〇丨輸入之上行鍵 路資料(傳輸區塊)進行編碼及調變,且對PUCCH、 PUSCH、及所生成之上行鏈路參照信號進行多工,而經由 收發天線109發送至基地台裝置3。編碼部1 〇71對自上位層 處理部101輸入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回旋編碼、區塊 編碼等編碼’且基於與上行鏈路授予中所通知之編碼率相 關之資訊對上行鏈路資料進行渦輪編碼。 調變部 1073 以 BPSK、QPSK、16QAM、64QAM等下行鍵 路控制資訊中所通知之調變方式、或針對每一個通道預先 所決定之調變方式對自編碼部1071輸入之編碼位元進行調 變。調變部1073基於指示上行鏈路授予中所通知之進行空 間多工之序列之數量、與對該序列進行之預編碼的資訊, 藉由使用ΜΙΜΟ SM而將以同一 PUSCH發送之複數個上行 鏈路資料之調變符號之序列映射至多於以同一 PUSch發送 之上行鍵路資料之數量的複數個序列,並對該序列進行預 編碼(precoding)。 上行鍵路參照信號生成部1079生成以基於用以識別基地 台裝置3之實體小區識別符(phySicai ceu identity : PCI, 稱為Cell ID等)、配置上行鏈路參照信號之頻寬、上行鏈 路授予中所通知之循環移位等而預先規定之規則所求出之 156517.doc •35· 201210231 基地台裝置3既知之序列。多工部1075按照自控制部103輸 入之控制信號,於對PUSCH之調變符號並列地進行重排序 後進行離散傅立葉變換(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 DFT),並針對每一個發送天線埠對PUCCH與PUSCH之信 號及所生成之上行鏈路參照信號進行多工。 無線發送部1 077對經進行多工之信號進行逆高速傅立葉 變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 IFFT),而進行 SC-FDMA方式之調變,且對經SC-FDMA調變之SC-FDMA符號 附加保護區間,而生成基頻之數位信號,並將基頻之數位 信號變換為類比信號,而根據類比信號生成中頻之同相成 分及正交成分,去除對於中頻帶多餘之頻率成分,而將中 頻之信號變換為高頻之信號(上轉換:up convert),並去除 多餘之頻率成分,進行功率放大,且輸出至收發天線109 而發送。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3之構成的概略方塊圖。 如圖所示,基地台裝置3係包含上位層處理部301、控制部 303、接收部305、發送部307、及收發天線309而構成。 又,上位層處理部301係包含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下行 鏈路控制資訊生成部3013而構成。又,接收部305係包含 解碼部3051、解調部3053、多工分離部3055、無線接收部 3057及通道測定部3059而構成。又,發送部307係包含編 碼部3071、調變部3073、多工部3075、無線發送部3077及 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3079而構成。 上位層處理部301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 : Medium 156517.doc -36- 201210231
Access Control)層、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 PDCP)層、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 : RLC)層、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 : RRC)層之處理。又,上位層處理部301為進行接 收部305、及發送部307之控制而生成控制資訊,並輸出至 控制部303。 上位層處理部301中所包含之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生成 配置於下行鏈路之PDSCH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區塊)、 RRC信號、MACCE(Control Element,控制要素),或者自 上位節點取得,而輸出至發送部307。又,無線資源控制 部3011進行移動台裝置1之各者之各種設定資訊之管理。 例如,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進行對移動台裝置1分配C-RNTI等RNTI之管理或設定於移動台裝置1之上行鏈路發送 模式之管理等。 上位層處理部301中所包含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生成部 3013生成以PDCCH發送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下行鏈路控 制資訊生成部3013生成包含與DMRS中所使用之OCC相對 應之循環移位資訊的上行鏈路授予、及包含不與DMRS中 所使用之OCC相對應之循環移位資訊的上行鏈路授予。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生成部3013根據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 所管理之設定於移動台裝置1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或者 根據上行鏈路授予表示永久性之PUSCH之無線資源、或表 示僅1個子訊框之PUSCH之無線資源、或上行鏈路授予表 示訊息3之重新發送等來決定生成哪一個上行鏈路授予。 156517.doc -37- 201210231 控制部303基於來自上位層處理部3〇1之控制資訊,而生 成進行接收部305、及發送部3〇7之控制的控制信號。控制 部303將所生成之控制信號輸出至接收部3〇5、及發送部 307而進行接收部305、及發送部307之控制。 接收部305按照自控制部303輸入之控制信號,將經由收 發天線3 09而自移動台裝置1接收之接收信號分離、解調、 解碼’並將經解碼之資訊輸出至上位層處理部3〇1。無線 接收部3057將經由收發天線3〇9而接收之上行鏈路之信號 變換為中頻(下轉換:down convert),去除不需要之頻率 成分,且控制放大位準以適當地維持信號位準,並基於所 接收之信號之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進行正交解調,而將 經正交解調之類比信號變換為數位信號。 無線接收部3057自經變換之數位信號中去除相當於保護 區間(Guard Interval : GI)之部分。無線接收部3〇57對去除 保護區間後之信號進行高速傅立葉變換(Fast F〇urier
Transform : FFT) ’並擷取頻率區域之信號而輸出至多工 分離部3055。 多工分離部3055將自無線接收部3〇57輸入之信號分離為 PUCCH、PUSCH、上行鏈路參照信號等信號。再者,該 分離係預先基地台裝置3基於由無線資源控制部3〇1丨決 定、且通知給各移動台裝置1之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 無線資源之分配資訊而進行。又,多工分離部3〇55根據自 通道測定部305 9輸入之傳播路徑之推斷值,進行puccH與 PUSCH之傳播路徑之補償。又,多工分離部3〇55將分離所 156517.doc -38- 201210231 得之上行鏈路參照信號輸出至通道測定部3059。 解調部3053對PUSCH進行逆離散傅立葉變換(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而取得調變符號,並 使用 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16QAM、 64QAM等預先所規定、或本裝置對於移動台裝置1之各者 於上行鏈路授予中預先所通知之調變方式對PUCCH與 PUSCH之調變符號之各者進行接收信號之解調。解調部 3053基於對於移動台裝置1之各者於上行鏈路授予中預先 所通知之進行空間多工之序列的數量、及指示對該序列進 行之預編碼的資訊,藉由使用ΜΙΜΟ SM而將以同一 PUSCH發送之複數個上行鏈路資料之調變符號分離。 解碼部3051以預先所規定之編碼方式之預先所規定、或 本裝置對於移動台裝置1於上行鏈路授予中預先所通知之 編碼率對經解調之PUCCH與PUSCH之編碼位元進行解 碼,並將經解碼之上行鏈路資料、與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輸 出至上位層處理部301。於PUSCH進行重新發送之情形 時,解碼部3051使用保持於自上位層處理部301輸入之 HARQ緩衝之編碼位元、與經解調之編碼位元而進行解 碼。通道測定部3059根據自多工分離部3055輸入之上行鏈 路參照信號來測定傳播路徑之推斷值、通道之品質等,並 輸出至多工分離部3055及上位層處理部301。 發送部307按照自控制部303輸入之控制信號,生成下行 鏈路參照信號,並對自上位層處理部301輸入之HARQ指示 符、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下行鏈路資料進行編碼及調變, 156517.doc -39- 201210231 且對PHICH、PDCCH、PDSCH、及下行鏈路參照信號進行 多工,而經由收發天線309將信號發送至移動台裝置1。 編碼部3071對自上位層處理部301輸入之HARQ指示符、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下行鏈路資料,使用區塊編碼、回 旋編碼、渦輪編碼等預先所規定之編碼方式進行編碼,或 使用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所決定之編碼方式進行編碼。調 變部 3073 以 BPSK、QPSK、16QAM、64QAM 等預先所規 定、或無線資源控制部3011所決定之調變方式對自編碼部 3071輸入之編碼位元進行調變。 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3079生成以基於用以識別基地 台裝置3之實體小區識別符(PCI)等而預先規定之規則所求 出、且移動台裝置1既知之序列來作為下行鏈路參照信 號。多工部3075對經調變之各通道之調變符號與所生成之 下行鏈路參照信號進行多工。 無線發送部3077對經進行多工之調變符號等進行逆高速 傅立葉變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 IFFT),而進 行OFDM方式之調變,且對經OFDM調變之OFDM符號附加 保護區間,而生成基頻之數位信號,並將基頻之數位信號 變換為類比信號,根據類比信號生成中頻之同相成分及正 交成分,而去除對於中頻帶多餘之頻率成分,且將中頻之 信號變換(上轉換:up convert)為高頻之信號,而去除多餘 之頻率成分,進行功率放大,並輸出至收發天線309而發 送。 圖3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DMRS之生成方法的概略圖。於 156517.doc •40- 201210231 圖3中’橫軸為時間區域。首先,移動台裝置1對所生成之 CAZAC序列應用循環移位(步驟S100)。其次,將應用有循 環移位之CAZAC序列複製為2個(步驟S101),並乘以 OCC(步驟 S102)。 其次,將乘以OCC後之CAZAC序列映射至分配有 PUSCH之實體資源區塊,並進行逆高速傅立葉變換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 IFFT)而生成 SC-FDMA符 號(步驟S103)。所生成之SC-FDMA符號係作為子訊框内之 第4號與第11號之SC-FDMA符號而映射。再者,乘以 之OCC相當於DMRS中未應用OCC(省略步驟S102)。又, 未應用OCC(省略步驟S102)相當於乘以[1,1]之OCC。 以下,對本發明之搜索區域(search space)進行說明。 圖4係表示配置本發明之PDCCH之搜索區域之構成之一 例的概略圖。於圖4中,橫轴為識別控制通道要素(c〇ntr〇i Channel Element : CCE)之編號。於圖4中以粗實線所包圍 之單位為包含複數個連續之編號之控制通道要素、且配置 PDCCH之候補(以下,稱為「PDCCH候補(PDCCH candidate)」)。於圖4中以斜線形成陰影之PDCCH候補為 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UE-specific Search Space : USS) 之PDCCH候補。於圖4中以網狀形成陰影之PDCCH候補為 共通搜索區域(Common Search Space: CSS)之PDCCH 候 補。 共通搜索區域係於複數個移動台裝置1間共通之區域,. 且係配置對於複數個移動台裝置1之PDCCH及/或對於特定 156517.doc -41· 201210231 之移動台裝置1之PDCCH的區域。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 域係配置對於特定之移動台裝置1之PDCCH的區域,且係 針對每一個移動台裝置1所構成之區域。 搜索區域為PDCCH候補(candidate)之集合。PDCCH候補 包含複數個控制通道要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 : CCE)。1個控制通道要素包含分散於同一子訊框内之配置 PDCCH之OFDM符號内之頻率區域及時間區域的複數個資 源要素。 搜索區域係構成針對構成PDCCH候補之控制通道要素之 數量的每一個而不同之搜索區域。於圖4中,構成對於包 含4個控制通道要素之PDCCH候補、與包含8個控制通道要 素之PDCCH候補而不同之共通搜索區域。關於移動台裝置 固有搜索區域,構成對於包含1個控制通道要素之PDCCH 候補、包含2個控制通道要素之PDCCH候補、包含4個控制 通道要素之PDCCH候補、及包含8個控制通道要素之 PDCCH候補而不同之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 共通搜索區域包含0號至15號之控制通道要素。構成移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之PDCCH候補之數量及控制通道要 素之數量係預先決定,且構成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之 控制通道要素之編號係根據設為移動台裝置1輸入自基地 台裝置3分配之C-RNTI的雜湊函數(hashing function)來決 定。又,由針對每一個子訊框而不同之控制通道要素構成 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 再者,對於不同之移動台裝置1的不同移動台裝置固有 156517.doc -42· 201210231 搜索區域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重疊。再者,由對於同一移 動台裝置1之不同控制通道要素之數量所構成之複數個移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及複數個共通搜索區域既可包含相 同之控制通道要素,亦可包含不同之控制通道要素。亦 即’構成不同之複數個搜索區域的PDCCH候補之一部分或 全部亦可重疊。 以下’對本發明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進行說明。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上行鏈路授予與應用於DMRS之OCC 之關係的圖。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1包含於與PUSCH進行 時間多工之DMRS中未使用OCC之模式1、及於與PUSCH進 行時間多工之DMRS中使用OCC之模式2來作為上行鏈路發 送模式。移動台裝置1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係由基地台裝 置3s史定。基地台裝置3以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 號等將表示所設定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之資訊通知給移動 台裝置1。RRC信號為以PDSCH發送之無線資源之控制中 所使用之資訊。 移動台裝置1於上行鏈路發送模式之模式1下,於共通搜 索區域内進行包含C-RNTI之DCI格式0、包含SPS C-RNTI 之DCI格式〇、及包含TC-RNTI之DCI格式0之盲解碼,於移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内進行包含C-RNTI之DCI格式0、 與包含SPS C-RNTI之DCI格式0之盲解碼。 模式1之移動台裝置1無論DCI格式0包含哪一個RNTI, 0CC均無效。所謂0CC無效,係指不使上行鏈路授予中所 包含之循環移位資訊與使用於DMRS之0CC建立關聯。所 156517.doc •43· 201210231 謂OCC有效,係指將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循環移位資 訊與使用於DMRS之OCC建立關聯。 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於共通搜索區域内進行包含C-RNTI之DCI格式0、包含SPS C-RNTI之DCI格式0、及包含 TC-RNTI之DCI格式0之盲解碼,於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 域内進行包含C-RNTI之DCI格式0及DCI格式0A、與包含 SPS C-RNTI之DCI格式0及DCI格式0A之盲解碼。 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根據上行鏈路授予(DCI格式0及 DCI格式0A)包含哪一個RNTI ’來判斷OCC有效或無效》 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於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C-RNTI之情 形時,判斷為OCC有效。 又,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於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SPS C-RNTI,且該上行鏈路授予指示永久性地分配之PUSCH之 重新發送之情形時,判斷為OCC有效。模式2之移動台裝 置1於包含SPS C-RNTI之上行鏈路授予不指示重新發送之 情形時,判斷為OCC無效。 於包含SPS C-RNTI之上行鏈路授予指示永久性地分配之 PUSCH之重新發送之情形時,該上行鏈路授予之NDI之值 係設置為1。於包含SPS C-RNTI之上行鏈路授予指示對永 久性地分配之PUSCH之分配進行活化(activate或initiate)或 重設或釋放(release)之情形時’該上行鏈路授予之NDI之 值係設置為〇。 又,於包含SPS C-RNTI之上行鏈路授予未指示重新發 送、亦即NDI之值為0之情形時,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 156517.doc .44- 201210231 循環移位資訊係設置為特定之碼點(c〇de p〇int)(例如, 000 )。再者,永久地分配於移動台裝置【之puscH之無線 資源之週期等係藉由RRC信號事先自基地台裝置3通知給 移動台裝置1。 TC-RNTI係為對移動台裝置i指示隨機存取之訊息3之重 新發送而使用。然而,由於基地台裝置3於包含用以識別 移動台裝置1之資訊的訊息3之解碼時失敗,故而基地台裝 置3無法識別哪一個移動台裝置丨發送了訊息3。 若模式1之移動台裝置1使occ無效而進行訊息3之重新 發送,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使〇cc有效而發送訊息3,則 基地台裝置3無法判斷是否於與訊息3之pusCH進行時間多 工而發送之DMRS中應用有〇cc,故而存在如下問題:無 法正確地進行PUSCH之傳播路徑補償,而於接收訊息3時 失敗。 因此,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i係於DCI格式〇中包含TC_ Rnti之情形時判斷為occ無效,於進行訊息3之重新發送 時於DMRS中不應用0CC而發送。又,移動台裝置丨於對於 本裝置所發送之隨機存取前置碼以隨機存取響應中所分配 之無線資源進行訊息3之初始發送時,亦於DMRS中不應用 . 〇CC而發送。藉此,基地台裝置3藉由判斷為對訊息3未必 使用OCC,而可正確地接收訊息3。 再者,於對於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丨之移動台裝置固有搜 索區域内,亦可僅配置DCI格式〇、或僅配置DCI格式〇八來 作為上行鏈路授予。再者,亦可於共通搜索區域及/或移 156517.doc .45· 201210231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内配置圖5中所示之DCI格式以外之 DCI格式,且亦可配置包含圖5中所示之rnTI以外之RNO 的DCI格式。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1判斷為〇cc無效之情形 之循環移位資訊與應用於DMRS之循環移位之關係的圖。 移動台裝置1於判斷為OCC無效之情形時,自循環移位資 訊中僅選擇用以決定應用於DMRS之循環移位的參數。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1判斷為〇cc有效之情形 之循環移位資訊與應用於DMRS之循環移位之關係的圖。 移動台裝置1於判斷為OCC有效之情形時,自循環移位資 訊中選擇用以決定應用於DMRS之循環移位之參數與應用 於DMRS之 OCC。 再者,於基地台裝置3變更移動台裝置丨之上行鏈路發送 模式之設定,且以RRC信號通知給移動台裝置丨以變更上 行鏈路發送模式之設定之情形時,移動台裝置丨於接收該 職信號後經過一定程度之時其㈣更上行鍵路發送 模式。於變更上行料發㈣式後,移動Μ 41將通知 已完成上行鏈路發送模式之變更之情況的訊息通知給基地 台裝置3。 土 基地台裝置3於以麗信號通知給移動台裝置以進行上 行鏈路發送模式之變更後,“移動台裝以接收通知已 完成上行祕發送模式之較之情㈣訊息為止之期間, 由於無法瞭解移動台裝置i何時變更了上行鍵路發送模 式’故而產生無法把握移動台裝置i之上行鍵路發送模式 156517.doc • 46· 201210231 之期間。 如此’於基地台裝置3無法把握移動台裝置丨之上行鏈路 發送模式之期間’基地台裝置3於〇(:1格式中包含與dMRS 與使occ無效時相同之[n^iocc相對應之值之循環移位 資讯,而發送至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i。於圖7中,「〇〇〇」、 〇01」'「011」、「110 J之值之循環移位資訊與[1,1]之 0CC相對應。 藉此,於基地台裝置3無法把握移動台裝置1之上行鏈路 發送模式之期間,即便移動台裝置i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 為模式2且使〇CC有效,移動台裝置1亦僅使用DMRS與使 〇CC無效時相同之[M]之OCC,故而基地台裝置3可無關 於移動台裝置1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藉由假定移動台裝 置1未使用OCC而進行PUSCH之接收處理,從而正確地接 收PUSCH。 再者,於移動台裝置1對基地台裝置3進行初始存取時, 若基地台裝置3未知移動台裝置丨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則 基地台裝置3無法正確地接收移動台裝置丨所發送之 PUSCH,故而必須決定預設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於本發 明中,將移動台裝置1對基地台裝置3進行初始存取時之移 動〇裝置1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設定為DMRS之發送處理簡 單之模式1。 以下’對本發明之裝置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丨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 圖。移動台裝置1設定自基地台裝置3通知之上行鏈路發^ 156517.doc • 47- 201210231 模式(步驟S200)。移動台裝置1進行上行鏈路授予之盲解 碼,而檢測上行鏈路授予(步驟S201)。移動台裝置1判定 本裝置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為模式1或模式2(步驟S202)。 於移動台裝置1判定為本裝置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為模式2 之情形時,根據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RNTI來決定是 否於DMRS中應用OCC(步驟S203)。 移動台裝置1於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分配給本裝置之SPS C-RNTI且指示重新發送之情形時,及於上行鏈路授予中 包含分配給本裝置之C-RNTI之情形時,基於上行鏈路授 予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應用於DMRS之OCC與循環移 位(步驟S204)。 移動台裝置1於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分配給本裝置之SPS C-RNTI且未指示重新發送之情形時,及於上行鏈路授予 中包含與隨機存取之訊息3相對應之TC-RNTI之情形時, 基於上行鏈路授予之循環移位資訊,而僅決定應用於 DMRS之循環移位(步驟S205)。 移動台裝置1於在步驟S202中判定為本裝置之上行鏈路 發送模式為模式1之情形時,進入步驟S205。移動台裝置1 將步驟S204或步驟S205中所決定之循環移位及視需要而決 定之OCC應用於DMRS,並對DMRS與PUSCH進行時間多 工而發送(步驟S206)。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3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 圖。基地台裝置3使用RRC信號等將對移動台裝置1設定之 發送模式通知給移動台裝置1(步驟S300)。 156517.doc -48- 201210231 基地台裝置3進行PUSCH之排程,且對移動台裝置1發送 表示經進行排程之PUSCH之無線資源的上行鏈路授予(步 驟S301)。基地台裝置3於對於設定為模式1之移動台裝置1 的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僅與用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 環移位之參數相對應的循環移位資訊。基地台裝置3於分 配包含TC-RNTI之訊息3之重傳用之PUSCH之無線資源的 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僅與用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環 移位之參數相對應的循環移位資訊。 基地台裝置3於對於設定為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的包含 C-RNTI之上行鏈路授予中包含與用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 之循環移位之參數及DMRS中所使用之OCC相對應的循環 移位資訊。基地台裝置3於對於設定為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 1的包含SPS C-RNTI且指示PUSCH之重新發送之上行鏈路 授予中包含與用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 及DMRS中所使用之OCC相對應的循環移位資訊。 基地台裝置3於對於設定為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的包含 SPS C-RNTI且未指示PUSCH之重新發送之上行鏈路授予 中包含僅與用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相 對應的循環移位資訊。基地台裝置3按照步驟S301中發送 至移動台裝置1之上行鏈路授予而接收PUSCH與DMRS, 且使用DMRS進行PUSCH之傳播路徑之補償,從而進行 PUSCH之解碼處理(步驟S302)。 如此,根據本發明,基地台裝置3與移動台裝置1於進行 無線通訊之無線通訊系統中,基地台裝置3於上行鏈路授 156517.doc •49· 201210231 予(第1控制資訊)與上行鏈路授予(第2控制資訊)中包含不 同之RNTI(識別符)而發送,上述上行鏈路授予(第1控制資 訊)包含與用以決定移動台裝置1與PUSCH(資料通道)進行 時間多工而發送之DMRS(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 之參數相對應的循環移位資訊,上述上行鏈路授予(第2控 制資訊)包含與用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 及DMRS中所使用之OCC(擴散碼)相對應的上述循環移位 資訊。 繼而,移動台裝置1根據所檢測之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 含之RNTI,判定所檢測之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循環 移位資訊係與用以決定與PUSCH進行時間多工之DMRS中 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及DMRS中所使用之OCC相對 應,抑或僅與用以決定與PUSCH進行時間多工之DMRS中 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相對應。 藉此,基地台裝置3可正確地識別移動台裝置1是否於與 PUSCH進行時間多工之DMRS中應用有OCC,故而可使用 DMRS正確地進行PUSCH之傳播路徑之補償,從而可將 PUSCH解碼。 (第2實施形態)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 詳細說明。 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基地台裝置3將包含僅與用 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相對應之循環移 位資訊的上行鏈路授予(第1控制資訊)配置於共通搜索區域 156517.doc -50- 201210231 (第1搜索區域),且將包含與用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 環移位之參數及DMRS中所使用之OCC相對應之循環移位 資訊的上行鏈路授予(第2控制資訊)配置於移動台裝置固有 搜索區域(第2搜索區域)。 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移動台裝置1根據於共通搜 索區域與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之哪一者中檢測上行鏈 路授予,而辨別所檢測之上行鏈路授予中所包含之循環移 位資訊係僅與用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 相對應,抑或與用以決定DMRS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 數及DMRS中所使用之OCC相對應。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上行鏈路授予與應 用於DMRS之OCC之關係的圖。第2實施形態之移動台裝置 1包含於與PUSCH進行時間多工之DMRS中未使用0cc之模 式1、及於與PUSCH進行時間多工之DMRS中使用〇CC之模 式2來作為上行鏈路發送模式。 移動台裝置1於上行鏈路發送模式之模式1下’於共通搜 索區域内進行包含C-RNTI之DCI格式0、包含SPS C-RNTI 之DCI格式0、及包含TC-RNT1之DCI格式〇之盲解碼’於移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内進行包含C-RNTI之DCI格式0、 與包含SPS C-RNTI之DCI格式0之盲解碼。於模式1中,無 論於哪一個搜索區域内檢測DCI格式0,OCC均無效。 於上行鏈路發送模式之模式2下,移動台裝置1於共通搜 索區域内進行包含C-RNTI之DCI格式0、包含SPS C-RNTI 之DCI格式0、及包含TC-RNTI之DCI格式0之盲解碼,於移 156517.doc -51- 201210231 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内進行包含C-RNTI之DCI格式0及 DCI格式0Α、與包含SPS C-RNTI之DCI格式〇及DCI格式0Α 之盲解碼。 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根據於共通搜索區域與移動台裝置 固有搜索區域之哪一者中檢測DCI格式0及DCI格式0Α,來 判斷OCC為有效或無效。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於在共通搜 索區域内檢測有DCI格式0之情形時判斷為OCC無效。模式 2之移動台裝置1於在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内檢測有包 含C-RNTI之DCI格式0及DCI格式0Α之情形時,判斷為 OCC有效。由於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僅於移動台裝置固有 搜索區域内監控DCI格式0Α,故而DCI格式0Α中OCC—直 有效。 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於在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内檢 測有指示重新發送且包含SPS C-RNTI之DCI格式0及DCI格 式0Α之情形時,判斷為OCC有效。模式2之移動台裝置1於 在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内檢測有包含SPS C-RNTI且不 指示重新發送之DCI格式〇及DCI格式0Α之情形時’判斷為 OCC無效。 再者,存在如下問題:於共通搜索區域與移動台裝置固 有搜索區域之至少一部分重疊之情形時’移動台裝置1無 法判定於重疊之區域内所檢測之DCI格式〇係對共通搜索區 域所配置者且OCC無效,抑或係對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 域所配置者且OCC有效。 再者,所謂共通搜索區域與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重 156517.doc •52- 201210231 疊’係構成共通搜索區域之pdcch候神與構成移動台裝置 固有搜索區域之PDCCH候補全部包含相同之控制通道要 素。於圖4中,包含第8至15之控制通道要素之PDCCH候補 為共通搜索區域與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重疊之區域。 因此’於本發明中,對共通搜索區域與移動台裝置固有 搜索區域之兩者所配置之DCI格式0於配置於共通搜索區域 與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重疊之區域之情形時,預先決 定係作為對於哪一個搜索區域之DCI格式0而配置。移動台 裝置1於在共通搜索區域與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重疊 之區域内檢測有對共通搜索區域與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 域之兩者所配置之DCI格式0之情形時,判定為係對於預先 決定之搜索區域的DCI格式。 例如’於在共通搜索區域與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重 疊之區域内檢測有DCI格式0之情形時,預先決定移動台裝 置1判定為DCI格式0係對於共通搜索區域者且〇cc無效。 藉此,於基地台裝置3對移動台裝置丨發送指示上行鏈路 發送模式之變更之RRC信號後,至自移動台裝置丨接收通 知已完成上行鏈路發送模式之變更之情況的訊息為止之無 法把握移動台裝置1之上行鏈路發送模式之期間,藉由使 用配置於共通搜索區域之DCI格式〇,而不侷限於上行鏈路 發送模式,移動台裝置1判定為OCC一直無效,故而移動 台裝置1可正確地識別是否於與PUSCH進行時間多工之 DMRS中應用有〇cc。 再者,由於基地台裝置3可藉由在上述期間内使用共通 156517.doc •53· 201210231 搜索區域之包含C-RNTI之上行鍵路授予而與移動台裝置1 進行無線通訊’故而亦可使共通搜索區域之包含C-RNTI之上行鏈路授予之OCC有效。 又,本發明亦可採用如下態樣。即,本發明之無線通訊 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使基地台裝置與移動台裝置進行無 線通訊者;上述基地台裝置於第1控制資訊中包含與用以 決定自上述移動台裝置發送之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 位之參數相對應的循環移位資訊,於第2控制資訊中包含 與用以決定上述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及上 述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擴散碼相對應的上述循環移位資 訊,且將上述第1控制資訊或上述第2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 移動台裝置;上述移動台裝置於檢測有上述第丨控制資訊 時在上述參照號中僅應用循環移位,於檢測有上述第2 控制資訊時在上述參照信號中應用循環移位及擴散碼,且 發送上述參照信號。 又如本發明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上述基地台裝置於 上述第1控制資訊中包含第丨RNTI,於上述第2控制資訊中 _第RNTI上述移動台裝置根據於所檢測之上述控制 資訊中包含上述^ RNTI或上述“RNTI,而辨別上述所 檢測之控制資訊為上述第丨控制資訊或上述第2控制資訊。 又如本發明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上述基地台裝置對 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使上述移動台裝置僅監控上述第1控 制資訊之第1模式、或使上述移動台裝置至少監控上述第2 控制資汛之第2模& ’且於將上述設定通知給上述移動台 156517.doc •54· 201210231 裝置後至自上述移動台褒置接收通知已完成上述設定之情 況的訊息為止之期間’於上述第2控制資訊中僅包含與 [ι,ι]之擴散碼相對應之上述循環移位資訊而發送。 又,如本發明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上述基地台裝置將 上述第1控制資訊配置於第丨搜索區域,將上述第2控制資 訊配置於第2搜索區域;上述移動台裝置根據於第1搜衾區 域與第2搜索區域之哪一者中檢測有上述控制資訊 而辨 別上述㈣狀控制資訊為上述第資訊或上述第2控 制資訊。 又,如本發明之無線通訊系統,其中上述基地台裝置於 上述第1搜索區域與上述第2搜索區域重疊之區域内僅配置 上述第1控制資訊或上述第2控制資訊;上述移動台裝置於 在上述重叠之區域内檢測有i述控%資訊之情%時,判斷 為檢測有上述第1控制資訊或上述第2控制資訊。 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與移動台裝 置進行無線通訊者;於第丨控制資訊中包含與用以決定上 述移動台裝置發送之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 相對應的循環移位資訊,於第2控制資訊中包含與用以決 定上述參照《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及上述參照信 號中所使用之擴散碼相對應的上述循環移位資訊,且將上 述第1控制資訊或上述第2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 置。 又’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與基地台裝 置進行無線通訊者,於檢測有第丨控制資訊時在上述參照 156517.doc .55· 201210231 信號中僅應用循環移位,上述第〗控制資訊包含與用以決 定本裝置發送之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相對 應的循環移位資訊;於檢測有第2控制資訊時在上述參照 信號中應用循環移位及擴散碼,上述第2控制資訊包含與 用以決定上述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及上述 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擴散碼相對應的上述循環移位資訊; 且發送上述參照信號。 又,本發明之無線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於與移動 台裝置進行無線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其包括 如下步驟:於第1控制資訊中包含與用以決定上述移動台 裝置發送之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相對應的 循環移位資訊;於第2控制資訊中包含與用以決定上述參 照k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及上述參照信號令所使 用之擴散碼相對應的上述循環移位資訊;及將上述第1控 制資訊或上述第2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無線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於與基地 台裝置進行無線通訊之移動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其包括 如下步驟:於檢測有第1控制資訊時在上述參照信號中僅 應用循環移位,上述第1控制資訊包含與用以決定本裝置 發送之參照#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相對應的循環 移位資訊;於檢測有第2控制資訊時在上述參照信號中應 用循環移位及擴散碼’上述第2控制資訊包含與用以決定 上述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及上述參照信號 中所使用之擴散碼相對應的上述循環移位資訊;及發送上 156517.doc •56· 201210231 述參照信號。 又二本發明之積體電路之特徵在於:其係於與移動台裝 置進仃無線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其具備如下 功能:於第丨控制資訊中包含與用以決定上述移動台裝置 發送之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相對應的循環 移位資訊;於第2控制資訊中包含與用以決定上述參照信 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及上述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 擴散碼相對應的上述循環移位資訊;及將上述第丨控制資 sfl或上述第2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積體電路之特徵在於:其係於與基地台裴 置進行無線通訊之移動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其具備如下 功能:於檢測有第1控制資訊時在上述參照信號中僅應用 循環移位,上述第1控制資訊包含與用以決定本裝置發送 之參照信號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相對應的循環移位 資訊;於檢測有第2控制資訊時在上述參照信號中應用循 環移位及擴散碼’上述第2控制資訊包含與用以決定上述 參照仏说中所使用之循環移位之參數及上述參照信號中所 使用之擴散碼相對應的上述循環移位資訊;及發送上述參 照信號。 於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3'及移動台裝置丨中執行動作之 程式亦可為控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 元)等之程式(使電腦發揮功能之程式),以實現本發明之上 述實施形態之功能。繼而,於該等裝置中執行處理之資訊 係於其處理時暫時儲存至RAM(Random Access Memory, 156517.doc -57- 201210231 隨機存取記憶體)’其後,儲存至Flash Roj^Read Only Memory ’唯獨記憶體快閃唯讀記憶體)等各種R〇M或 HDD(Hard Disk Drive ’硬碟驅動器)中,且視需要由cpu 讀出’並進行修正、寫入。 再者,亦可藉由電腦實現上述實施形態中之移動台裝置 1、基地台裝置3之一部分。於此情形時,亦可藉由將用以 實現該控制功能之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中, 並使電腦系統讀入、執行該記錄媒體中所記錄之程式而實 現。 再者,此處所謂之「電腦系統」,係内置於移動台裝置 1、或基地台裝置3之電腦系統,且係設為包含〇s (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統)或周邊機器等硬體者。又, 所謂「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指軟碟、磁光碟、 ROM、CD-ROM(Compact Disc-Read 〇nly M_ry,緊致 光碟-唯讀記憶體)等移動媒體、内置於電腦系統之硬碟等 記憶裝置。 ^ 進而,所謂「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亦可包含如下 者:如經由網際網路等網路或電話線路等通訊線路^發送 程式之情形之通訊線般短時間、動態地保持程式者;如成 為該情形之伺服器或用戶端之電腦系統内部之揮發性記憶 體般將程式保持-^時間者。又,上述程式亦 '上述功能之一部分者’進而亦可為能夠以與電腦系統中 已記錄之程式之組合實現上述功能者。 又,亦可將上述實施形態中之移動台裝置卜基地台裝 156517.doc -58- 201210231 置3之一部分或全部作為典型之積體電路即Scai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而實現’且亦可作為晶片組而 實現。移動台裝置1、基地台裝置3之各功能區塊既可個別 地晶片化,亦可對一部分或全部進行積體而晶片化。又, 積體電路化之方法並不限定於LSI,亦可藉由專用電路或 通用處理器來實現。又,於藉由半導體技術之進步而出現 代替LSI之積體電路化之技術之情形時,亦可使用該技術 之積體電路。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說 明,但具體之構成並不限定於上述者,可於不脫離本發明 之主旨之範圍内進行各種設計變更等。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丨之構成的概略方塊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3之構成的概略方塊圖。 圖3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DMRS2生成方法的概略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配置PDCCH之搜索區域之構成之一 例的概略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上行鏈路授予與應用於DMRS之〇cc 之關係的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循環移位資訊與應用於dmRS之循環 移位之關係的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循環移位資訊與應用於〇 μ r s之循環 移位及0CC之關係的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移動台裝置i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 156517.doc -59· 201210231 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3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 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上行鏈路授予與應 用於DMRS之〇CC之關係的圖。 圖1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念 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下行鏈路之無線訊框之構成之一例 的概略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上行鏈路之無線訊框之構成之一例 的概略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A、IB、1C) 移動台裝置 3 基地台裝置 101 上位層處理部 103 控制部 105 接收部 107 發送部 109 收發天線 301 上位層處理部 303 控制部 305 接收部 307 發送部 309 收發天線 doc -60- 201210231 1011 無線資源控制部 1013 判定部 1051 解碼部 1053 解調部 1055 多工分離部 1057 無線接收部 1059 通道測定部 1071 編碼部 1073 調變部 1075 多工部 1077 無線發送部 1079 上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 3011 無線資源控制部 3013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生成部 3051 解碼部 3053 解調部 3055 多工分離部 3057 無線接收部 3059 通道測定部 3071 編碼部 3073 調變部 3075 多工部 3077 無線發送部 3079 下行鏈路參照信號生成部 S300〜S302 步驟 156517.doc • 61 ·

Claims (1)

  1. 20121023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移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 通訊者,且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若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鏈路 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1模式、或者於上述下行 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 符(temporary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temporary C-RNTI)之情形時,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 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 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若設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 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 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 資訊而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 路臨時識別符(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RNTI)之情形時,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 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 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 號。 2. 如請求項1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路 156517.doc 201210231 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為小區無線網路 臨時識別符(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C-RNTI)或半持績性排程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SPS C-RNTI)。 3. 如請求項1或2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 键路控制資訊為用以對以單一之天線埠發送之實體上行 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4. 如請求項1或2之移動台裝置,其中根據自上述基地台裝 置接收到之無線資源控制(Radi〇 Res〇urce c〇ntrol, RRC)信號來設定上述第丨模式或上述第2模式。 5. 如請求項3之移動台裝置,其中根據自上述基地台裝置 接收到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來設定上述第1模式或上述 第2模式。 6. 如請求項4之移動台裝置,其中在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 收上述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之前設定上述第1模式。 7. 如請求項5之移動台裝置,其中在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 收上述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之前設定上述第丨模式。 8·如請求項“戈2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 路臨時識別符係包含於含有上述移動台裝置發送至上述 基地台裝置之隨機存取前置識別符的隨機存取響應中。 9·如請求項3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路 臨時識別符係、包含於含有上述移動台裝置發送至上述基 地台裝置之隨機存取前置識別符的隨機存取響應中。 156517.doc 201210231 10.如請求項丨或2之移動台裝置,其中將包含上述臨時小區 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下行 鍵路控制資訊自共通搜索區域及/或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 區域進行解碼’將包含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 符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自共通搜索區域進行解碼。 如叫求項3之移動台裝置,其中將包含上述臨時小區無 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自共通搜索區域及/或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 域.進行解碼,將包含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 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自共通搜索區域進行解碼。 12. 如請求項10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共通搜索區域為包 含預先決定之特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上述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域為包含基於上述臨時小 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即小 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而決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13. 如哨求項"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共通搜索區域為包 含預先決定之特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上述移動σ裝置固有搜索區域為包含基於上述臨時小 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即小 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而決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14·如請求項1或2之移動台裝置,其中於將上述特定格式以 外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所使用之格式之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將基於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式之下行键路控制資訊 156517.doc 201210231 内之循環移位眘14 a 式…格式 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實體上仃 15 之移動台裝置,其中於將上述特定格式以外 仃料共㈣道之排料所制之格式之下 灯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内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3=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 外之格式之下行料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 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16·如請求項14之㈣台裝置’其中上述料格式以外之格 f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為用以對以複數個天線埠發送之 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17.如請求項15之移動台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為用以對以複數個天料發送之 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18· -種移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 通訊者,且 、基於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令所使用的無線網路臨時 識別符,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 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 遽’或者 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 156517.doc 201210231 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 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19.種移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與基地台裝置進行 通訊者,且設定: 第1模式’該第1模式係於根據自基地台裝置接收到之 無線資源控制信號,將以單一之天線埠發送之實體上行 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制之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 訊解碼時,將誠衫之正交碼細藉由上述下行鍵路 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㈣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 號;或者 第2模式,該第2模式係於將以單一之天線埠發送之實 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之下行鏈路 =制資訊解碼時,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 2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 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 號。 種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與移動台裝置進行 通訊者,且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 若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 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 打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1模式、或者於上 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 156517.doc 201210231 時識別符之情形時,自上述移動台裝置接收藉由上述移 動台裝置而經乘以上述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之實體上行鏈 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於將實體上行祕共用通道之排財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 若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 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細藉由上述特定 m*F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 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鍵 路控制資訊而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 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情形時,自上述移動台裝置接收 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㈣路控制資 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衫之正交碼之上述實體上行鍵 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2 1 ·如請求項20之基地台裝置,其 、中上述時小區無線網路 匕時識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為小區無線網路 臨時識別符或半持續性排程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 22. 如請求項20或21之基地台梦署 σ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之下 行鏈路控制資訊為用以對 用以對以早一之天線埠發送之實體上 行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上 23. 如請求項20或21之基地台號 -t ^ V 'f ^ 置,其中將表示上述第1模 式或上述第2模式之益維咨 台裝置。 ‘"、線資源控制信號發送至上述移動 24.如請求項22之基地台褒置, 其中將表示上述第1模式或 156517.doc 201210231 上述第2模式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 置。 25.如請求項23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在對上述移動台裝置發 送上述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之前,視為上述移動台裝置設 定在上述第1模式。 26·如請求項24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在對上述移動台裝置發 送上述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之前,視為上述移動台裝置設 定在上述第1模式。 27. 如請求項20或21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臨時小區無線 網路臨時識別符係包含於含有上述移動台裝置發送至上 述基地台裝置之隨機存取前置識別符的隨機存取響應 中。 28. 如請求項22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路 臨時識別符係包含於含有上述移動台裝置發送至上述基 地台裝置之隨機存取前置識別符的隨機存取響應中。 29. 如請求項20或21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將包含上述臨時小 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下 行鏈路控制資訊於共通搜索區域及/或移動台裝置固有搜 索區域内進行發送,將包含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 識別符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於共通搜索區域内進行發 送。 3〇.如請求項22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將包含上述臨時小區無 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於共通搜索區域及/或移動台裝置固有搜索區 156517.doc 201210231 域内進行發送’將包含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 符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於共通搜索區域内進行發送。 31.如請求項29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共通搜索區域為包 含預先決定之特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上述移動台 裝置固有搜索區域為包含基於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 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即小區無線網路臨 時識別符而決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32.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共通搜索區域為包 含預先決定之特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上述移動台 裝置固有搜索區域為包含基於上述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 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即小區無線網路臨 時識別符而決定之控制通道要素的區域。 33. 如請求項20或21之基地台裝置,其中於將上述特定格式 以外之、貫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 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 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 以外之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 疋的正交碼、且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式之下行鍵 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 34.如請求項22之基地台裝置,其中於將上述特定格式以外 之、實體上行鏈路共㈣道之排程巾所㈣之格式 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 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特定格式 156517.doc 201210231 以外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 定的正交碼、且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式之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 照信號。 35. 36. 37. 38. 如請求項33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特定格式以外之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為用以對以複數個天線埠發送之 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如請求項34之基地台裝置’其中上述敎格式以外之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為用以對以複數個天線埠發送之 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進行排程之資訊。 種基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與移動台裝置進行 通訊者,且 根據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下行鍵 控制資訊之發送中所使用的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而 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縣決定之正交碼、 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 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或者 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行鏈路 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的正交碼、且藉由上 述下仃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 之解調參照信號。 厂種基地台|置,錢徵在於:其係與移動台裝置進行 ;據發送至移動台裝置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所表示 156517.doc 201210231 之模式’將以單一之天線埠發送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 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 述移動台裝置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預 先決定之正交碼、且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 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或者 於將以單一之天線埠發送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 排程中所使用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 動台裝置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 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 碼、且藉由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 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39· -種無線通㈣統,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移動台裝置與 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者; 上述移動台裝置係 於將實體上行料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若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式 之下行鍵特㈣料行㈣之㈣上㈣路共用通道 ^解調參照信號的第1模式、或者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 ^訊之發送中❹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 :之::先決定之正交-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鍵路共二 道之上述解調參照信號;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丘用报、皆+ μ 式 ,、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仃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I56517.doc 201210231 _若叹疋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 資讯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 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上述解調 參3L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時】、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路臨 時識別符之情形時,將基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訊内之 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鍵路共 用通道之上述解調參照信號;且 將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上述解調參照信號發 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上述基地台裝置係 於將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2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 右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 /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 仃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模式、或者於上 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㈣時小區無線網路臨 ::別符之情形時’自上述移動台裝置接收藉由上述移 ::置而經乘以上述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之實體上行鏈 路一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❹之特㈣ ,之下订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自台裳置時, ^上^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 。内之#環移位資訊而衫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 156517.doc 201210231 格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鍵路共用 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鍵 路控制資訊而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 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情形時,自上述移動台裝置接收 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 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之上述實體上行鍵 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 40 ―種無線㈣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於與基地台裝置 進行通訊之移動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令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若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鍵路 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㈣的第m者於上述下行 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賴時小區無線職臨時識別 符之情形時,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 照信號;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令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ψ 若設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訊内之猶環移位 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 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 資訊而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益線網 路臨時識別符之情形時,將基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訊 156517.doc -12- 201210231 以藉由上述下行鍵 共用通道之解調參 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 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
    ,其特徵在於:其係於與移動台裝置 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 其控制上述基地台裝置之處理,即, 於將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 —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 由上述特疋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 订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模式、或者於上 述下行鍵路㈣資訊之發送中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 時識別符之情形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 上述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 參照信號·;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 若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 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 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 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 路控制=貝訊而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 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情形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 置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 156517.doc •13- 201210231 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 參照信號。 42. —種積體電路,其特徵在於:其係於與基地台裝置進行 通訊之移動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若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鏈路 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1模式、或者於上述下行 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 符之情形時,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 照信號; 於將貫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鍵路控制資訊解碼時, 右设定在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 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 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控制 資訊而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線網 路臨時識別符之情形時,將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 照信號^ 43. —種積體電路,其特徵在於:其係於與移動台裝置進行 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中所使用者,且 156517.doc -14· 201210231 其控制上述基地台裝置之處理,即, 於將實體上行鍵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 若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在將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 由上述特定格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 行鍵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模式、或者於上 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發送中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 時識別符之情形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而經乘以 上述預先決定之正交碼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 參照信號; 於將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排程中所使用之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台裝置時, 於上述移動台裝置設定使基於上述下行鍵路控制資訊 内之循環移位資訊而決定之正交碼乘以藉由上述特定格 式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進行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 道之解調參照信號的第2模式、且為發送上述下行鏈路 控制=貝訊而使用臨時小區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以外之無 線網路臨時識別符之情形時,接收藉由上述移動台裝置 而經乘以基於上述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内之循環移位資訊 而決疋之正交碼之上述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解調參 照信號。 156517.doc -15-
TW100118725A 2010-05-27 2011-05-27 A terminal device, 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499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1258A JP4928621B2 (ja) 2010-05-27 2010-05-27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0231A true TW201210231A (en) 2012-03-01
TWI499235B TWI499235B (zh) 2015-09-01

Family

ID=4500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8725A TWI499235B (zh) 2010-05-27 2011-05-27 A terminal device, 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6) US8902841B2 (zh)
EP (1) EP2579661B1 (zh)
JP (1) JP4928621B2 (zh)
KR (1) KR101657740B1 (zh)
CN (1) CN102934502B (zh)
AU (1) AU2011259040B2 (zh)
BR (1) BR112012030130B1 (zh)
CA (1) CA2800819C (zh)
EA (1) EA027151B1 (zh)
MY (1) MY163873A (zh)
TW (1) TWI499235B (zh)
WO (1) WO20111488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5361A2 (ko) * 2011-02-21 2012-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노드를 위한 검색 영역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3034948A1 (en) * 2011-09-09 2013-03-14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implementation
CN102439870B (zh) * 2011-10-17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微波多输入多输出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30128821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rrangement For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ception
US9686110B2 (en) 2012-02-20 2017-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01790B2 (en) 2012-02-20 2016-07-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37450B (zh) 2012-02-20 2017-12-12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JP5379255B2 (ja) * 2012-03-14 2013-1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314779B2 (ja) 2012-03-14 2013-10-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379254B2 (ja) * 2012-03-14 2013-1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379256B2 (ja) 2012-03-14 2013-1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045843B2 (ja) * 2012-07-31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3781177B (zh) * 2012-10-19 2018-10-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GB2507531B (en) * 2012-11-02 2015-05-06 Broadcom Corp Common search space configuration of a carrier
JP5883403B2 (ja) * 2013-01-31 2016-03-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4142603A1 (ko) * 2013-03-15 2014-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205736A1 (en) * 2013-06-27 2014-12-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b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ue, and method and ue for handl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9479298B2 (en) 2013-07-08 2016-10-25 Intel IP Corporatio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DMRS)for side information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KR102470913B1 (ko) * 2014-01-29 2022-11-28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커버리지 향상 무선 송신을 위한 액세스 및 링크 적응 방법
US10708015B2 (en) * 2014-02-10 2020-07-07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JP6723150B2 (ja) * 2014-03-20 2020-07-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6122242A2 (ko) * 2015-01-29 2016-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05991245A (zh) * 2015-01-30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BR112017008059B1 (pt) * 2015-02-06 2024-01-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ispositivo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US10757664B2 (en) * 2015-05-14 2020-08-25 Apple Inc. Contention free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ontrol channel (PUSCH) transmission using listen before talk
JP6607625B2 (ja) * 2015-08-13 2019-11-20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アップリンク参照信号送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CN108293246B (zh) * 2015-09-24 2022-06-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下行链路控制的技术
WO2017078185A1 (ko) * 2015-11-02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연결 기반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419173B2 (en) * 2015-11-23 2019-09-1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using a short transmit time interval
JP6290852B2 (ja) * 2015-12-24 2018-03-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信号構成装置、信号構成システム、信号構成方法、および信号構成用プログラム
CN112910607A (zh) * 2016-01-11 2021-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295624B (zh) * 2016-03-30 2021-11-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节点同步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节点
KR102096504B1 (ko) 2016-04-01 2020-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sps에 따른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11395325B2 (en) 2016-04-01 2022-07-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sidelink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JP2019517182A (ja) 2016-04-20 2019-06-20 コンヴィーダ ワイヤレス, エルエルシー ダウンリンク同期
EP3446515B1 (en) 2016-04-20 2020-12-02 Convida Wireless, LLC System information provisioning
WO2017184865A1 (en) 2016-04-20 2017-10-26 Convida Wireless, Llc Configurable reference signals
EP3446425B1 (en) 2016-04-20 2024-02-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hysical channels in new radio
KR20220141916A (ko) 2016-05-11 2022-10-20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새로운 라디오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
US20190190660A1 (en) * 2016-05-12 2019-06-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7218785A1 (en) 2016-06-15 2017-12-21 Convida Wireless, Llc Grant-less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new radio
WO2017218794A1 (en) 2016-06-15 2017-12-21 Convida Wireless, Llc Up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new radio
US10306671B2 (en) 2016-06-15 2019-05-28 Convida Wireless, Llc Grant-less operations
WO2017059720A2 (en) * 2016-07-20 2017-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random access, network nod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7689857A (zh) * 2016-08-06 2018-02-1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及配置
CN107708209B (zh) * 2016-08-09 2023-10-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重传数据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8031875A1 (en) 2016-08-11 2018-02-15 Convida Wireless, Llc Beamforming sweeping and training in a flexible frame structure for new radio
US11343849B2 (en) 2016-10-21 2022-05-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ention-based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which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is applied
US10708938B2 (en) * 2016-10-31 2020-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L control channels with dynamic structures
CN109891772B (zh) 2016-11-03 2022-10-04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Nr中的帧结构
CN113890719A (zh) * 2017-01-22 2022-01-0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880062B2 (en) * 2017-06-29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protection for information delivered i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DMRS)
AR112995A1 (es) * 2017-09-07 2020-01-15 Sharp Kk Equipos de usuario, estaciones base y métodos
US11196602B2 (en) * 2017-09-29 2021-12-07 Ntt Docomo, Inc.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reception device
JP7234139B2 (ja) * 2018-01-11 2023-03-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0098892B (zh) * 2018-01-30 2020-09-0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A3092296A1 (en) * 2018-02-28 2019-09-0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351809B (zh) 2018-04-04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消息冗余版本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0742353B2 (en) * 2018-04-09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correlation reduction for control signals
EP3830970A1 (en) * 2018-07-30 2021-06-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of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dmrs with cross-polarization antenna
CN110831230B (zh) * 2018-08-10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219283B2 (ja) * 2018-09-21 2023-02-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WO2020068251A1 (en) 2018-09-27 2020-04-02 Convida Wireless, Llc Sub-band opera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s of new radio
BR112021016047A2 (pt) * 2019-02-13 2021-10-05 Idac Holdings, Inc. Unidade de transmissão/recepção sem fio, e, método implementado por uma unidade de transmissão/recepção sem fio
WO2020202482A1 (ja) * 2019-04-02 2020-10-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11490957B (zh) * 2020-03-10 2023-06-16 北京睿信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生成前导序列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68286B (zh) * 2021-02-03 2021-06-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哈希算法的低papr高安全光传输方法
WO2023178091A1 (en) * 2022-03-15 2023-09-21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8158B2 (ja) * 2005-03-31 2009-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割当方法
MX2009009245A (es) * 2007-03-01 2009-09-08 Ntt Docomo Inc Dispositivo de estacion de base y metod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
JP5024533B2 (ja) * 2007-06-19 2012-09-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ファレンス信号系列の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344259B2 (en) * 2007-06-20 2016-05-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Control channel provisioning and signaling
EP2056515B1 (en) * 2007-10-30 2019-06-12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Llc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JP2009171025A (ja) 2008-01-11 2009-07-30 Panasonic Corp 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654623B2 (en) 2008-06-25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under an extended 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 space
KR20100014091A (ko) * 2008-08-01 2010-0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588150B2 (en) * 2008-08-07 2013-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NTI-dependent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KR100956828B1 (ko) * 2008-11-13 2010-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半)-지속적 스케줄링의 비활성화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US9215035B2 (en) * 2008-12-08 2015-12-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67999B2 (en) * 2009-01-26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s
US20100254329A1 (en) * 2009-03-13 2010-10-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grant, downlink assignment and search sp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8380135B2 (en) * 2009-05-04 2013-02-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40676B2 (en) * 2009-06-25 2012-12-25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ntrol and data signaling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5526229B2 (ja) * 2009-07-10 2014-06-1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シングルユーザ空間多重化送信方式の基準信号のシグナリング
US9232462B2 (en) * 2009-10-15 2016-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ross-cell coordination and signaling
JP5087061B2 (ja) 2009-10-30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522096A2 (en) * 2010-01-08 2012-11-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resource mapp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489869B1 (ko) * 2010-01-08 2015-02-05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무선 통신의 복조 기준 신호 멀티플렉싱 이용 방법 및 장치
US9258160B2 (en) * 2010-01-11 201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827444B (zh) 2010-03-31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信令配置系统及方法
WO2011121774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627171B2 (en) * 2010-05-03 2014-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chniques for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encod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1259040A1 (en) 2013-01-10
US11516794B2 (en) 2022-11-29
CA2800819C (en) 2018-03-06
EA201291290A1 (ru) 2013-05-30
US9516643B2 (en) 2016-12-06
US20130148593A1 (en) 2013-06-13
MY163873A (en) 2017-10-31
US9271285B2 (en) 2016-02-23
JP2011250139A (ja) 2011-12-08
TWI499235B (zh) 2015-09-01
CA2800819A1 (en) 2011-12-01
US20150063272A1 (en) 2015-03-05
BR112012030130B1 (pt) 2022-06-07
CN102934502A (zh) 2013-02-13
EA027151B1 (ru) 2017-06-30
KR101657740B1 (ko) 2016-09-19
US8902841B2 (en) 2014-12-02
EP2579661B1 (en) 2018-07-25
US20210084627A1 (en) 2021-03-18
EP2579661A1 (en) 2013-04-10
US20170048834A1 (en) 2017-02-16
CN102934502B (zh) 2016-01-20
JP4928621B2 (ja) 2012-05-09
US20160135153A1 (en) 2016-05-12
AU2011259040B2 (en) 2015-09-10
KR20130111955A (ko) 2013-10-11
US20180092074A1 (en) 2018-03-29
BR112012030130A2 (pt) 2020-09-01
US10856279B2 (en) 2020-12-01
US9867179B2 (en) 2018-01-09
WO2011148876A1 (ja) 2011-12-01
EP2579661A4 (en)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6794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438929B2 (en)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JP6863990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705481B2 (en) Mobile st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ircuit device
JP5856810B2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240976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041295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16961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206512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212976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46977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415572B2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034946B2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