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2828A - Image-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 Google Patents

Image-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2828A
TW201202828A TW100107796A TW100107796A TW201202828A TW 201202828 A TW201202828 A TW 201202828A TW 100107796 A TW100107796 A TW 100107796A TW 100107796 A TW100107796 A TW 100107796A TW 201202828 A TW201202828 A TW 2012028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ject
unit
image
area
siz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ya Kinoshita
Yutaka Yoneda
Takashi Kamey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02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282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46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zoo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Description

20120282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尤其 係關於一種可於所需之攝像範圍内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圖 像處理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 【先前技術】 近年來’於數位相機等攝像裝置中,係於藉由檢測器檢 測到人物或面部等被攝體後,使用自動調焦(AF,Aut〇matic Focus)或自動曝光(AE,Automatic Exp0sure)等功能更佳地 對被攝體進行拍攝。 然而,作為藉由變焦操作來調整攝像範圍(視角)之攝像 裝置,有如下者:追蹤被攝體,—旦該被攝體進入攝像範 圍之邊緣之區域則縮小顯示,若進入攝像範圍之中央之區 域則放大顯示(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日本專利特開2009-33450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上述攝像裝置中 變焦操作調整攝像範圍,以 ,無法以更簡單之操作來 成為所需之攝像範圍。 藉由 例如,當拍攝時,於與被攝體之距離產生變 時,為了固定地維持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 據其距離進行微妙之變焦操作u卩便盘被揭 之情形 必'需根 之距離 152340.doc 201202828 固定,則為了使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成為所需之大 小,仍必需進行微妙之變焦操作。 尤其’近年來,伴隨著攝像裝置之小型化,用以進行變 焦操作之按鈕或撥桿亦小型化,由此,變得更難以藉由變 焦操作來調整攝像範圍。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情況而完成者,尤其係可於所需之攝 像範圍内更簡單地對被攝體進行拍攝者。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第1形態之圖像處理裝置包括:攝像機構,並 對被攝體進行拍攝;算出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斤 拍攝之攝像圖像中,算出注視之上述被攝體之區域即注視 區域與上述注視區4内所包含之上述被攝體之一部分區域 即部分區域的比;以及倍率控制機構,其根據使用者之變 焦操作,以使藉由上述算出機構所算出之上述比與特定值 相同或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於上述圖像處理裝置中,可進而設置:記憶機構,其預 先記憶上述特定值;以及判定機構,其針對每個圖框判定 藉由上述鼻出機構所算出之上述比是否與藉由上述記憶機 構所5己憶之上述特^值相同或大致相同;JL,可使上述倍 =控制機構控制上述變焦倍率,直至藉由上述判定機構判 疋為上述比與上述特定值相同或大致相同為止。 °吏上述算出機構舁出作為矩形區域之上述注視區域及 上述部分區域之高度的比。 可使上述异出機構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 I52340.doc 201202828 像中,算出作為注視之上述被攝體之人物之區域即人物區 域與上述人物區域内所包含之上述人物之面部之區域即面 部區域的比。 可使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根據上述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 使藉由上述算出機構所算出之上述比與上述特定值相同或 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變焦透鏡之驅動。 可使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根據上述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 使藉由上述算出機構所算出之上述比與上述特定值相同或 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電子放大。 於上述圖像處理裝置中,可進而設置比較機構,該比較 機構係於上述攝像圖像中,對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預先 所5又疋之目標尺寸進行比較;且,可使上述倍率控制機構 於未由上述使用者進行變焦操作之情形時,以使藉由上述 比較機構所比較之上述注視㈣之尺寸與±述目標尺寸之 差小於特定之閾值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 率 〇 可使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於以使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上 述目私尺寸之差小於上述特定之閾值的方式控制上述攝像 圖像之變焦倍率期間’當上述使用者已進行了變焦操作 時,根據上述變焦操作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且’於上述圖像處理裝置中,可進而設置設定機構,其將 上述使用者進行變焦操作後之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設定為 上述目標尺寸。 於上述圖像處理裝置中,可進而設置檢測機構,該檢測 152340.doc 201202828 機構檢測上述攝像圖像中之上述注視區域之位置;且可使 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於藉由上述檢測機構檢測出上述注視區 域之位置位於上述攝像圖像之外端區域之情形時,向廣角 側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於上述圖像處理裝置中,可進而設置提示機構,該提示 機構於藉由上述倍率控制機構之控制已使上述攝像圖像之 變焦倍率變成廣角端之情形時,提示上述被攝體自上述攝 像圖像偏離。 本發明之第1形態之圖像處理方法係如下圖像處理裝置 之圖像處理方法,該圖像處理裝置包括:攝像機構,其對 被攝體進行拍攝;算出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 攝之攝像圖像中,算出注視之上述被攝體之區域即注視區 域與上述注視區域内所包含之上述被攝體之一部分區域即 部分區域的比;以及倍率控制機構,其根據使用者之變焦 操作’以使藉由上述算出機構所算出之上述比與特定值相 同或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且’上述圖像處理方法包括:算出步驟,其係上述算出機 構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像中,算出注視之 上述被攝體之區域即注視區域與上述注視區域内所包含之 上述被攝體之一部分區域即部分區域的比;以及倍率控制 步驟,其係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根據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 使藉由上述算出步驟之處理所算出之上述比與特定值相同 或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本發明之第1形態之程式係使電腦執行包含對被攝體進 152340.doc 201202828 订拍攝之攝像機構的圖像處理裳置之圖像處理者,且 電腦執行包括如下步驟之處理:#出步驟,其係於藉由上 逃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像中,算出注視之上述被攝體 之^域即注視區域與上述注視區域内所包含之上述被攝體 ί5刀區域即部分區域的比;以及倍率控制步驟,i係 根據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使藉由上述算出步驟之處理所 算出之上述比與特定值相同或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上述 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對被攝體進行拍#㈣ 之攝像圖像中,算出注視之被攝體之區域即注視區域與包 含於注視區域之被攝體之一部分區域即部分區域的比,且 根據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使所算出之比與特定值相同或 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圖像處理裝置包括:攝像機構,其 對被攝體進行拍攝;檢測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 拍攝之攝像圖像中,藉由特定之圖像處理檢測注視之上述 被攝體之區域即注視區域;比較機構,其對藉由上述檢測 機構所檢測到之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預先所設定之目標 尺寸進行比較;以及倍率控制機構,其以使藉由上述比較 機構所比較之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上述目標尺寸之差小 於特定之閾值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圖像處理方法係如下圖像處理裝置 之圖像處理方法,該圖像處理裝置包括:攝像機構,其對 被攝體進行拍攝;檢測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 152340.doc 201202828 之上述被 述檢測機 攝之攝像圖像中,藉由特定之圖像處理檢測注視 攝體之區域即注視區域;比較機構,其對藉由上 構所檢測到之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預先所設定之目標尺 寸進行比較;以及倍率控制機構,其以使藉由上述比較機 構所比較之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上述目標尺寸之差小於 特定之閾值的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圓像之變焦倍率;且, 上述圖像處理方法包括:檢測步驟,其係於藉^上述攝像 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像巾,藉由特定之圖像處理檢測注視 之上述被攝體之區域即注視區域;比較步驟,其係對藉由 上述檢測步驟之處理所檢測到之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預 先所設定之目標尺寸進行比較;以及倍率控制步驟,其係 以使藉由上述崎㈣之處理所比較之上餘視區域之尺 寸與上述目標尺寸之差小於特定<閾值的方式,控制上述 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對被攝體進行拍攝,於所拍攝 之攝像圖像中’藉由特定之圖像處理檢測注視之被攝體之 區域即注視區域,對所檢測到之注視區域之尺寸與預先所 設定之目標尺寸進行比較,且錢所比較之注視區域之尺 寸與目標尺寸之差小於特定之閾值之方式控制攝像圖像之 變焦倍率。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第1及第2態樣,可於所需之攝像範圍内更 簡單地對被攝體進行拍攝。 【實施方式】 152340.doc 201202828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像處理裝置之構成例] 圖1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圖像處理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 構成例的圖。 圖像處理裝置11例如係設置於對動態之被攝體進行拍攝 之數位攝影機或數位靜態相機等攝像裝置中。 圖像處理裝置11包括光學系統31、成像”2、數位訊號 處理部33、顯示部34、控制部35、透鏡驅動部%、介面控 制部37及使用者介面38。 光學系統3 1係作為包含未圖示之變焦透鏡及聚焦透鏡之 光學系統而構成。入射至光學系統3丨之光係藉由以CCD CChai*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等攝像元件所構 成之成像器32而進行光電轉換。藉由成像器32進行光電轉 換後之電氣訊號(類比訊號)係藉由未圖示之A/D(Anal〇g t〇 Digital ’類比至數位)轉換部而轉換為數位訊號之圖像資 料’且供給至數位訊號處理部33。 數位訊號處理部33對來自成像器32之數位訊號(圖像資 料)實施特定之訊號處理。數位訊號處理部33包括預處理 口P 5 1、解馬赛克處理部 52、YC(Luminance Chrominance, 免度色度)生成部53、解像度轉換部54、被攝體追蹤部55 及 CODEC(Coder-DECoder,編解碼器)56。 作為預處理’預處理部5 1對來自成像器32之圖像資料實 施將R、G、B(Red、Green ' Blue,紅、綠、藍)之黑位準 定位於特定之位準之定位處理,或是r、G、B之色度通道 152340.doc 201202828 間之修正處理等。解馬賽克處理部52對藉由預處理部5 1進 行預處理後之圖像資料實施解馬赛克處理,該解馬赛克處 理係補充像素之色度成分,以使圖像資料之各像素具有 R、G、B之所有色度成分。 YC生成部53係自藉由解馬赛克處理部52進行解馬赛克 處理後之R、G、B之圖像資料生成(分離)亮度(γ)訊號及色 度(C)訊號。解像度轉換部54對於經Yc生成部53進行處理 後之圖像資料執行解像度轉換處理。 被攝體追蹤部55基於包含藉由yc生成部53所生成之亮 度訊號及色度訊號的圖像資料,檢測與圖像資料相對應之 輸入圖像(攝像圖像)中之被攝體,並執行追蹤之被攝體追 蹤處理。 此處’被攝體之檢測係於使用者已看了輸入圖像之情形 時’將被推斷為受到使用者之注視之輸入圖像上之物體, 亦即被推斷為使用者所觀察之物體檢測為被攝體。因此, 被攝體未必侷限於人物。 被攝體追縱部5 5係將經過被攝體追蹤處理之後所獲得的 關於表不輸入圖像中之包含被攝體之區域之被攝體框的資 料供給至控制部35。再者’關於被攝體追蹤部55之詳細情 況將參照圖2於下文敍述。 CODEC 56係視需要而將ye生成部53或解像度轉換部54 中所生成之圖像資料編碼’並記錄於未圖示之記憶體中, 或對、,星編碼之圖像資料進行解碼。經C〇DEc 56進行解碼 後之圖像資料、或由解像度轉換部54所獲得之圖像資料被 152340.doc 201202828 供給至顯示部34且進行顯示。顯示部34包含例如液晶顯示 器等,且按照控制部35之控制而顯示與自數位訊號處理部 33所供給之圖像資料相對應之輸入圖像(以下,亦適當地 稱為攝像圖像)。 控制部35根據自介面控制部37所供給之控制訊號,控制 圖像處理裝置丨丨之各部分。 例如’控制部3 5將各種訊號處理中所使用之參數等供給 至數位訊號處理部33,並且獲取來自數位訊號處理部33之 經各種訊號處理之後所獲得之資料,且將其供給至介面控 制部37 * 又’控制部35將用以驅動構成光學系統3〗之變焦透鏡及 聚焦透鏡、或調節光闌等之控制訊號供給至透鏡驅動部 36 »進而,控制部35亦控制成像器32之輸入圖像之攝像。 使用者介面38包括使用者對於圖像處理裝置丨丨輸入指示 時所操作之按鈕或撥桿、開關、麥克風等輸入裝置,以及 對使用者提示資訊之燈或揚聲器等輸出裝置等。 例如,若操作作為使用者介面38之按鈕,則使用者介面 3 8將對應於該操作之控制訊號經由介面控制部3 7供給至控 制部35。 [被攝體追蹤部之構成例] 其··人,參照圖2對圖1之被攝體追蹤部55之構成例進行說 明。 圖2中之被攝體追蹤部55包括被攝體映像生成抑、被 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被攝體區域選擇部加加權係 152340.doc • 11 · 201202828 數算出部74 » 一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針對輸入圖像具有之亮度或色度等 母-個特徵,生成表示輸入圖像之特定圖框之特定區域之 特徵量的特徵量映像’並將其供給至加權係數算出部74。 又,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基於所生成之特徵量映像及自加 權係數算出部74所供給之每一個特徵量之加權係數,生成 表不相纽輸人圖像中之被攝體之區域的被攝體映像。 更具體而言,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針對每一個位於相同 位置之區域而對每一個特徵之特徵量映像之各區域的資訊 (特徵量)進行加權運算而生成被攝體映像。被攝體映像生 成部71將所生成之被攝體映像供給至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 化部72 » 再者,於各特徵量映像中,資訊量更多之區域、亦即與 特徵量較多之區域相對應之輸入圖像上之區域成為包含被 攝體之可能性更高之區域,因此’可藉由各特徵量映像確 定輸入圖像中包含被攝體之區域。 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於來自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 之被攝體映像中,求出成為被攝體之候補之區域,即,被 攝體映像中之包含資訊量較多之區域的矩形區域,且將表 示該矩形區域之座標的座標資訊供給至被攝體區域選擇部 73。又,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算出在被攝體映像上 由座標資訊所表示之矩形區域之相關資訊(以下,稱為區 域資訊),並對應於座標資訊而供給至被攝體區域選擇部 152340.doc 12 201202828 被攝體區域選擇部73基於來自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 72之區域資訊而自矩形區域中選擇包含成為追蹤對象之應 注視之被攝體的矩形區域即被攝體區域,並將該被攝體區 域之座標資訊供給至控制部35(圖1)及加權係數算出部74。 加權係數算出部74係,算出對於來自被攝體映像生成部 71之特疋圖框之各特徵量映像上之、與被攝體區域相對應 之區域中之特徵量中的相對較大之特徵量所對應的下一個 圖忙之特U量映像進行加權的加權係數,並將其供給至被 攝體映像生成部71。 藉由此種構成’被攝體追縱部55可針對輸人圖像之每一 個圖框而求出表示被攝體區域之被攝體框。 [被攝體映像生成部之構成例] _其次’參照圖3對圖2之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之構成例進 行說明 圓3之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 i包括特徵量映像生成部⑴、 '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112、頻帶特徵量映像合成部⑴及 合成特徵量映像合成部114。 —特徵心像生成部111自輸人圖像之特定圖框且針對每 個特日徵里而生成表示與亮度或色度等特徵相關之資訊 (特徵量)的牲外旦占 成部112 將其供給至頻帶特徵量映像生 之量映像生成部112自來自特徵量映像生成部⑴ =^=:像中之特徵量中,僅以㈣之次數而抽選特 〜帶成分之特微晉, _ 生成表不所抽選之各個特徵量 152340.doc 201202828 之頻帶特徵量映傻,廿!w 帶特徵量映像合成部⑴加權係數算出部74及頻 頻帶特徵量映像合成部113基於來自加權係數算出部74 之加權係數且針對每—個特徵量而將來自頻帶特徵 生成部112之頻帶特徵量映像合成,藉此生成合成特徵量象 映像,並將其供給至加權係數算出部74及合成特徵 合成部114。 * 成特徵量映像合成部114基於來自加權係數算出部Μ 之力:權係數而將來自㈣特《映像合成部⑴之合:特 徵量映像合成,藉此生成被攝體映像,並將其供給至被攝 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圖2)。 此處,於以下之敍述中,將上述頻帶特徵量映像及合成 特徵量映像亦簡稱為特徵量映像。 [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之構成例] 其次,參照圖4對圖2中之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之 構成例進行說明。 圖4之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包括二值化處理部 13 1、標記處理部132、矩形區域座標算出部丨3 3及區域資 訊算出部13 4。 二值化處理部131基於特定之閾值,將自被攝體映像生 成部7 1所供給之被攝體映像中之與輸入圖像之各像素相對 應之資訊二值化為0或1之任一者之值,並將其供給至標記 處理部132。此處’於以下之敍述中,將被攝體映像中之 與輸入圖像之各像素相對應之資訊亦簡稱為像素。 152340.doc 201202828 標記處理部132於來自二值化處理部13丨之經二值化之被 攝體映像中’對於值為1之像素相鄰接之區域(以下,稱為 連結區域)作標記,並將其供給至矩形區域座標算出部 133 ° 矩形區域座標算出部133於來自標記處理部132之對連結 區域作標記後之被攝體映像中’算出包含連結區域(包圍) 之矩形區域之座標,並將表示該座標之座標資訊與被攝體 映像一併供給至區域資訊算出部134。 區域資訊算出部134算出在來自矩形區域座標算出部id 之被攝體映像上與由座標資訊所表示之矩形區域相關之資 訊即區域資訊,並與座標資訊相應地供給至被攝體區域選 擇部73(圖1)。 [被攝體區域選擇部之構成例] 其次’參照圖5對被攝體區域選擇部7 3之構成例進行說 明。 圖5之被攝體區域選擇部73包括區域資訊比較部1 5丨及被 攝體區域決定部1 52。 £域資訊比較部151對於來自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 72之各矩形區域之區域資訊與區域資訊記憶部153中所記 憶之前一個圖框之被攝體區域之區域資訊進行比較,並將 比較結果供給至被攝體區域決定部1 52。 被攝體區域決定部1 52基於來自區域資訊比較部15丨之比 較結果,將以與前一個圖框之被攝體區域之區域資訊最接 近的區域資訊所對應之座標資訊所表示的矩形區域作為被 152340.doc 201202828 攝體區域。被攝體區域決定部152將所決定之被攝體區域 之座標資訊供給至控制部35(圖1)及加權係數算出部74(圖 2),並且將被攝體區域之區域資訊供給至區域資訊記情部 153 〇 區域資訊記憶部1 53記憶來自被攝體區域決定部1 52之被 攝體區域之區域資訊。區域資訊記憶部153中所記憶之被 攝體區域之區域資訊係於後一個圖框中由區域資訊比較部 151讀出。 [被攝體追蹤處理] 以下’對圖像處理裝置11之被攝體追縱處理進行說明。 圖6係對圖像處理裝置11之被攝體追蹤處理進行說明之 流程圖。被攝體追蹤處理例如係藉由使用者對作為按鈕之 使用者介面38進行操作,而使圖像處理裝置n之動作模式 轉變為執行被攝體追蹤處理之被攝體追蹤處理模式,並且 當使用者於顯示部3 4上所顯示之輸入圖像中選擇了作為追 跟對象之被攝體之特定區域時開始進行處理。 於步驟S11中,被攝體追蹤部55之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 進行被攝體映像生成處理,生成被攝體映像,並將其供給 至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 [被攝體映像生成處理] 此處’參照圖7及圖8對被攝體映像生成處理之詳細情況 進行說明。圖7係對被攝體映像生成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 圖,圖8係表示被攝體映像生成處理之具體例之圖。 於圖7之流程圖之步驟S3 1中,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之特 152340.doc •16· 201202828 徵量映像生成部m自輸入圖像之特定圖框對於亮度或色 度等特徵(針對每個特徵量)生成特徵量映像,並將其供給 至頻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112。 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自輸入圖像200而生成表示與亮 度相關之資訊的亮度資訊映像F丨、表示與色度相關之資訊 的色度資訊映糾印、表示與邊緣相關之f訊的邊緣資 訊映像F(K+M至FM之Μ種特徵量映像。 於亮度資訊映像Flt,自輸人圖像之各像素所獲得之亮 度成分(亮度訊號)Y成為與輸入圖像之各像素相對應之資 訊,於色度資訊映像MFk中,自輸入圖像之各像素中所 獲得之色度成分(色度訊號)R、G、B成為與輸入圖像之各 像素相對應之資訊。又,於邊緣資訊映像F㈣至&中, 例如,輸入圖像之各像素之〇度、45度、9〇度及135度之方 向的邊緣強度成為與輸人圖像之各像素相對應之資訊。 再者,關於上述特徵量映像,既可將像素之R、G、B之 ^成分之值之平均值作為亮度資訊映料的資訊(特徵 二’亦可將色imCr、Cb或Lab色空間中之a*座標成分 座標成分作為色度資訊映像至FK之資訊。又’亦可 绫1 9〇度及135度以外之方向的邊緣強度作為邊 緣資訊映像ρ(κ+υ至Fm之資訊。 :步細中,頻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ιΐ2自各特徵量映 :中之特徵量Μ次抽選特定之頻帶成分之特徵量,並生 ==?各個特徵量之頻帶特徵量映像,且將其供 權係數算出部74及頻帶特徵量映像合成部113。 152340.doc •17· 201202828 具體而S,如圖8所示,自亮度資訊映像匕中之亮产 訊中抽選特定之頻帶1至頻帶N之亮度資訊,並生成表示該 各個頻帶之亮度資訊的頻t亮度資訊映像R丨丨至‘。又, 自色度資訊映像F2至之色度資訊中抽選特定之頻^至 頻帶N之色度資訊,並生成表示該各個頻帶之色度資訊的 頻帶色度資訊映像R2liR2N、.·.、〜至Rkn。進而,自邊 緣資訊映像F(K+丨)至〜中之邊緣資訊中抽選特定之頻帶!至 頻帶N之邊緣資訊,並生成表示其各個頻帶之邊緣資訊之 頻帶邊緣資訊映像R(K+ni至r(k+i)n、...、‘至R_ :如 此,頻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112生成(ΜχΝ)種頻帶特徵量 映像。 此處,對頻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丨12之處理之一例進行 說明。 例如,頻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丨12係使用各特徵量映 像,生成解像度互不相同之複數個特徵量映像,並使該等 特徵量映像成為該特徵量之稜錐圖像。例如為如下者:生 成位準L1至位準以之8個解像度之階層的稜錐圖像,且位 準L1之稜錐圖像之解像度最高,自位準^起至位準“為 止稜錐圖像之解像度依序降低。 於此情形時,藉由特徵量映像生成部1U所生成之特徵 里映像成為位準L1之稜錐圖像。又,位準Li(其中, 7)之稜錐圖像中之互相鄰接的4個像素之像素值的平 均值成為與該等像素相對應之位準L(i+1)的稜錐圖像之1個 像素的像素值。因此,位準L(i+1)之稜錐圖像成為相對於 152340.doc -18- 201202828 位準Ll之稜錐圖像縱橫減半(無法整除時捨去餘數)之圖 像。 又,頻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112選擇複數個稜錐圖像中 之卩&層互不相同之2個稜錐圖像,並求出所選擇之稜錐 圖像之差量,生成N個各特徵量之差量圖像。再者,由於 各階層之稜錐圖像各自之大小(像素數)不同,故而,於生 成差量圖像時,更小之階層之稜錐圖像配合於更大之稜錐 圖像而進行增頻轉換。 例如,頻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丨12求出各階層之特徵量 之稜錐圖像中之位準L6及位準L3、位準L7及位準L3、位 準L7及位準L4、位準L8及位準L4、以及位準L8及位準L5 之各階層之組合之稜錐圖像的差量。藉此,獲得合計5個 特徵量之差量圖像。 具體而言,例如,於生成位準L6及位準u之組合之差量 圖像之情形時,位準L6之稜錐圖像配合於位準L3之稜錐圖 像之大小而進行增頻轉換。亦即,使增頻轉換前之位準“ 之稜錐圖像之1個像素的像素值成為與該像素相對應的增 頻轉換後之位準L6之稜錐圖像的互相鄰接之幾個像素的像 素值。而且,求出位準L6之稜錐圖像之像素之像素值與位 於與該像素相同之位置的位準L3之稜錐圖像之像素之像素 值的差量,將該差量作為差量圖像之像素之像素值。 藉由如此生成差量圖像,能夠以對特徵量映像使用帶通 遽波器實施滤波器處理的方式’自特徵量映像中抽選特定 之頻帶成分之特徵量。 152340.doc 19 201202828 再者’於以上之制中,自特徵量映像中所抽選之頻帶 的寬度係由求出差量圖像時之链 稜錐圖像之各階層的組合而 決疋’該組合係任意地決定。 又,特定之頻帶成分之特徵量之抽選並残限於藉由上 述差量圖像之方法,亦可使用其他方法。 返回至圖7之流程圖,於步_3中,頻帶特徵量映像合 成部113基於來自加權係數算出部74之加權係數群針 對每-個特徵量而將來自頻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ιΐ2之頻 帶特徵量映像合成。頻帶特徵量映像合成部"3將經合成 之頻帶特徵量映像(合成特徵量映像)供給至加權係數算出 部74及合成特徵量映像合成部丨14。
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頻德其由=么—t丄,A 浓帶冗度貪訊映像Ru至R1N係 藉由來自加權係數算出部74之每—個頻帶亮度資訊映像之 加權即加權係數Wn至WlN進行加㈣算,巾求出合成特徵 量映像q »又,頻帶色度資訊映像%至^、…、丨至 rkn係藉由來自加權係數算出部74之每一個頻帶色度資訊 映像之加權即加權係數W2JW2N、.··〜至WKN進行加權 運算,而求出合成特徵量映像c2jLCK。進而,頻帶邊緣資 ^像^…至‘丨^〜丨至尺顧係藉由來自加權係 數算出部74之每一個頻帶邊緣資訊映像之加權即加權係數 W(K+丨)丨至W(K+丨)N、…、Wm丨至Wmn進行加權運算,而求出合 成特徵量映像CK+,至CM。如此,頻帶特徵量映像合成部 113生成Μ種合成特徵量映像。再者,關於加權係數群% 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但加權係數群^之各加權係 152340.doc •20- 201202828 數之值包含〇至^然 中’加權係數群…之各權人之被攝體映像生成處理 各加權係數全部設為1,且不對頻帶 特徵里映像進行加權而將其相加。 係勃t驟S34中’合成特徵量映像合成部114基於來自加權 二π出。P 74之加權係數群Wc而將來自頻帶特徵量映像 :成部⑴之合成特徵量映像合成,藉此生成被攝體映 象,並將其供給至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 體而。如圖8所不,合成特徵量映像CjCM係使用 來自加權係數算出部74之每—個頻帶亮度資訊映像之加權 即加權係數wjWM而線性結合。進而,I自線性結合之 結果中所獲得之映像之像素值乘以預先所求出之加權即被 攝體加權而歸一化,從而求出被攝體映像2〇1。再者,關 於加權係數群Wc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加權係數群 Wc之各加權係數之值包含〇至卜然而,於第!次之被攝體 映像生成處理令,加權係數群^之各加權係數全部設為 1 ’且不對合成特徵量映像進行加權而進行線性結合。 亦即,若將欲由此求出之被攝體映像上之注視的位置 (像素)作為注視位置,則使與各合成特徵量映像之注視位 置相同之位置(像素)之像素值乘以每一個合成特徵量映像 之加權係數,且將乘以加權係數後之像素值之總和作為注 視位置之像素值。進而,使如此所求出之被攝體映像之各 位置之像素值乘以對被攝體映像預先所求出之被攝體加權 而歸一化,且作為最終之被攝體映像。例如,歸一化係使 被攝體映像之各像素之像素值成為為〇至255之間的值。 152340.doc •21 - 201202828 如以上所述’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自特徵量映像生成頻 帶特徵量映像及合成特徵量映像,藉此生成被攝體映像。 返回至圖6之流程圖’於步驟S12中,被攝體候補區域矩 形化部72進行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處理,且於來自被攝 體映像生成部71之被攝體映像中,求出包含成為被攝體之 候補之區域的矩形區域。 [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處理] 此處,參照圖9及圖1〇對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處理之 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圖9係對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處理 進行說明之流程圖,圖10係表示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處 理之具體例之圖。 於圖9之流程圖之步驟S51中,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 72之二值化處理部131基於特定之閾值而將自被攝體映像 生成部71所供給之被攝體映像中的資訊二值化為〇或丨中之 任一個值’並將其供給至標記處理部丨3 2。 更具體而言,二值化處理部131對於圖1〇中之自上部起 第1個所表示之〇至255之間的值即被攝體映像2〇1之各像素 之像素值,例如,將值小於閾值127之像素值設為〇,將值 大於丨27之像素值設為1。藉此,獲得如圖10中自上部起第 2個所表示之二值化映像2〇2,於圖1〇所示之二值化映像 202中,以白色表示之部分(像素)具有像素值1,以黑色表 不之部分(像素)具有像素值〇 ^再者,此處將閾值設為 127,但亦可為其他值。 於步驟S52中,標記處理部132於來自二值化處理部η】 152340.doc -22- 201202828 ^ 值化映像202(經一值化之被攝體映像)中,例如,對夢 由形態(morphology)運算等所獲得之像素值為!的之像素相 鄰接之連結區域作標記’並將其供給至矩形區域座標算出 部 133。 更具體而言’例如’如圖10中自上部起第3個所示,於 二值化映像202中,連結區域211係以標籤r i」作標記, 連結區域212係以標籤「2」作標記。 於步驟S53中,矩形區域座標算出部133於來自標記處理 部132之二值化映像202中,算出包含連結區域(包圍)之矩 形區域的座標,並將表示該座標之座標資訊與二值化映像 202—併供給至區域資訊算出部134。 更具體而言,如圖10中自上部起第4個所示,於二值化 映像202中,檢測出自外側包圍以標籤「丨」所標記之連結 區域211的矩形框(外接框)221,求出該矩形框之例如圖中 左上及右下之頂點之座標。又,檢測出自外側包圍以標籤 「2」所標記之連結區域2丨2的矩形框222,求出該矩形框 之例如圖中左上及右下之頂點之座標。 於步驟S54中,區域資訊算出部134基於來自矩形區域座 標算出部133之座標資訊與來自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之被 攝體映像,算出關於在被攝體映像上由矩形框所包圍之矩 形區域之區域資訊。 更具體而言,區域資訊算出部134基於表示二值化映像 2〇2中之矩形框221、222之來自矩形區域座標算出部id的 座軲貝Λ,算出矩形框之尺寸及中心位置之座標作為關於 152340.doc -23· 201202828 矩形區域之區域資訊。區域資訊算出部134將算出之區域 資訊對應於來自矩形區域座標算出部133之座標資訊而供 給至被攝體區域選擇部73。 藉由上述方法,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求出被攝體 映像中包圍成為應注視之被攝體之候補之各區域的矩形 框、及表示被攝體映像上由該矩形框所包圍之區域之特徵 的區域資訊。 返回至圖6之流程圖,於步驟S13中,被攝體區域選擇部 73進行被攝體區域選擇處理,且基於來自被攝體區域選擇 部73之區域資訊而自矩形區域中選擇包含應注視之被攝體 之矩形區域即被攝體區域。 [被攝體區域選擇處理] 此處’參照圖11之流程圖對被攝體區域選擇處理之詳細 情況進行說明。 於步驟S71中’區域資訊比較部151對來自被攝體候補區 域矩形化部72之各矩形區域的區域資訊與區域資訊記憶部 153中所記憶之前一個圖框之被攝體區域的區域資訊進行 比較’並將比較結果供給至被攝體區域決定部丨52。 更具體而言,例如,區域資訊比較部i 5丨對來自被攝體 候補區域矩形化部72之包圍被攝體映像上之各矩形區域的 矩形框之尺寸與區域資訊記憶部丨53中所記憶之包圍前一 個圖框之被攝體區域的矩形框(被攝體框)之尺寸進行比 較。又,例如,區域資訊比較部〗5丨對來自被攝體候補區 域矩形化部72之包圍被攝體映像上之各矩形區域的矩形框 I52340.doc •24· 201202828 之中心位置之座標與區域資訊記憶部丨53中所記憶之包圍 前一個圖框之被攝體區域的矩形框(被攝體框)之中心位置 之座標進行比較。 於步驟S72中,被攝體區域決定部152基於來自區域資訊 比較部15 1之比較結果,將具有與包圍前一個圖框之被攝 體區域之矩形框(被攝體框)的尺寸或中心位置之座標最接 近之矩形框之尺寸或中心位置的矩形區域設為被攝體區 域。被攝體區域決定部15 2將已決定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 資訊供給至控制部35及加權係數算出部74,並且將被攝體 區域之區域資訊(被攝體框之尺寸或中心位置)供給至區域 資訊記憶部153。 然而,於第1次之被攝體區域選擇處理中,由於區域資 afl 6己憶部1 53中未記憶前一個圖框之被攝體區域之區域資 訊,故而將包含開始被攝體追蹤處理時由使用者所選擇之 被攝體之特定區域(以下,稱為初始選擇區域)的矩形區域 作為被攝體區域。 藉由以上方式,被攝體區域選擇部73自成為被攝體之候 補之矩形區域中選擇應注視之被攝體之被攝體區域。 [加權係數之算出] 返回至圖6之流程圖’於步驟S14中’加權係數算出部74 基於來自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之頻帶特徵量映像及合成特 徵里映像及來自被攝體區域選擇部73之表示被攝體區域之 座標資訊,算出圖8中所示之加權係數群Wr、Wc。 更具體而言,如圖12所示,於將特定之頻帶特徵量映像 152340.doc •25· 201202828
Rmn(l ^ m^ Μ ,ISnSN)上之與表示被攝體區域之被攝體 框23 1相對應的矩形區域内之特徵量(資訊量)之和設為被= 體區域特徵量和rmn之情形時,算出如圖丨3之上側所示 權係數群。 σ 圖13之加權係數群WR之係數之各個係與圖8中所示之力 權係數w"至wMN之各個相對應。再者,於圖13中 Max[a,...,z]係表示值a至z中之最大值。 例如,圖13之加權係數群Wr中自上部起第丨列之各係數 表示圖8中所示之關於「頻帶丨」即每一個特徵量之頻帶特 徵量映像R]!至RM丨之加權係數wι〗至Wm "如圖1 3所示,加 權係數wn至WM1係如下係數:分母為關於頻帶特徵量映像 至RM1中之各個之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rn至中之最 大值,分子為關於頻帶特徵量映像Ri!至Rmi中之各個之被 攝體區域特徵量和〜至〜丨,且取〇至1之值。 同樣地,圖13之加權係數群Wr中之自上部起第^^列之各 係數表示圖8中所示之關於「頻帶N」即每個特徵量之頻帶 特徵量映像r1n至Rmn之加權係數Win至w_。如圖13所 不,加權係數WlN至WMN係如下係數:分母為關於頻帶特徵 量映像RiN至RMN中之各個之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至 中的最大值,分子為關於頻帶特徵量映像尺^至尺_中之各 個之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riN至rMN,且取〇至1之值 即,根據加權係數Wln至WMn,於「頻帶n」即每個特徵 量之頻帶特徵量映像Rin至RMn中,對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 成為最大之特徵量的頻帶特徵量映像實施為最大值丨之加 152340.doc -26 · 201202828 權’對其他頻帶特徵量映像實施與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 應之加權。 又,於將特定之合成特徵量映像〜(1&_)上之與表 :被攝旦體區域之矩形框221相對應的矩形區域内之特徵量 (貧訊量)之和設為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之情形時,算出 如圖13之下側所示之加權係數群Wc。 圖13之加權係數群Wc中之係數之各個與圖8中所示之加 權係數wi至wM中之各個相對應。 亦即,圖13之加權係數群Wc中之各係數表示圖8中所示 之關於每一個特徵量之合成特徵量映像之加權係數
Mwm。如圖13所示’加權係數%至^係如下係數:分 母:關於合成特徵量映像C丨至〜中之各個之被攝體區域特 徵量和〜至〜中之最大值,分子為關於合成特徵量映像〇1 至CM中之各個之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q至^,且取〇至1 值。 即’根據加權係數wjWm,於每個特徵量之合成特徵量 映像C丨至CM中,對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成為最大之特徵量 的合成特徵量映像實施為最大值工之加權,對其他頻帶特 徵量映像實施與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相應之加權。 加權係數算出部74將所算出之加權係數群霄^^供給至被 攝體映像生成部7;[之頻帶特徵量映像合成部丨13,並且將 加權係數群wc供給至被攝體映像生成部71 映像合成部114。於圖6之流程圖中,於步驟二特: 關於下一個圖框之被攝體追縱處理,且針對每一個圖框反 152340.doc -27- 201202828 覆執行該處理。 根據以上處理,按照關於輸入圖像之特定之圖框的每一 個特徵量之特徵量映像中之、與以該圖框中所選擇之被攝 體區域相對應的區域之特徵量之相對大小,而決定與關於 下一個圖框之每一個特徵量之特徵量映像相應之加權係 數。因此,即便於特徵量在0框間產生變動之情形時,亦 可生成複數個特徵量中之最佳顯現被攝體之特徵量的特徵 量映像經過最大加權而得之被攝體映像,故而即便於如被 攝體之狀態產生變動之環境下,亦可更穩定地追蹤被攝 體。 又’由於被攝體區域係以包含被攝體整體之方式而決 疋,故而即便於如被攝體之一部分區域之狀態產生變動之 環境下’亦可更穩定地追蹤被攝體。 尤其,於先前之被攝體追蹤方法中,於如鑑定被攝體區 域内之任一座標(或包含該座標之一部分區域)之情形時, 無法追蹤整個被攝體,且無法準確地設定AF(Aut〇 F〇Cus) 或 AE(AUt〇 Exposure)、ACC(Auto Color Contro卜自動顏 色控制)之檢波框。又,於如鑑定在被攝體區域内特徵量 相同之相同特徵量區域之情形時,可較上述情形進—步提 向設定檢波框之精度’但相同特徵量區域大多僅占被攝體 區域之極小部分,無法獲得充分之檢波精度。 另一方面’藉由上述被攝體追蹤處理,由於可鑑定包含 整個被攝體之被攝體區域,故而可提高檢波精度,進而, 可將追蹤結果應用於各種應用程式中。 152340.doc •28- 201202828 而 規模增大 又,先前之被攝體追蹤方法中,亦有例如藉由學習人類 之整體圖像而登錄於辭典等中,從而檢測、追蹤人類之方 法’但無法追蹤未登錄於辭典中之人類以外之被攝體。進 ,由於登錄於辭典令之資訊(圖像)之量龐大,故而裝置 立另-方面,藉由上述被攝體追蹤處理,可檢測、追蹤任 意之被攝體,而且無需於辭典等中登錄龐大之量之資訊, 故而可使裝置規模小型化。 於以上之敍述中,將使用亮度成分、色度成分及邊緣方 向作為特徵量,但並不舰於此,例如,料添加動態資 :等。又’所使用之特徵量較佳為例如亮度成分與色度成 分等具有互補關係者,亦可適當地進行選擇。 又,於以上之敍4中,係對應於叫叫)種#徵量映像 而算出Mx(N+im加權係、數,但亦可藉由僅適當地算出與 -部分之特徵量映像相對應之加權係數,而抑制圖像處理 裝置U之運算量。例如’亦可僅算出與合成特徵量映像Cl 至CM之Μ種之特徵量映像相對應之加權係數%至。 進而,於以上之敍述中,區域資訊算出部134算出矩形 C之尺寸及中心位置之座標作為矩形區域之區域資訊, 亦可算出矩形區域内之像素值之積分值或蜂值(最大值)。 於此情形時’於被攝體區域選擇處理(圖11)中,將具有與 前-個圖框之被攝體區域内之像素值之積分值或峰值最接 近的區域内之像素值之積分值或峰值的矩形區域作為被攝 體區域。 152340.doc •29· 201202828 然而,可使圖像處理裝置11執行一面固定地維持攝像範 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一面對追蹤之被攝體進行拍攝的攝像 範圍調整處理,以此作為應用上述被攝體追蹤處理之追蹤 結果之應用程式之一例。 [關於攝像範圍調整處理] 此處,參照圖14之流程圖對圖像處理裝置丨丨之攝像範圍 調整處理進行說明。攝像範圍調整處理例如係於如下之情 形時開始’即,當使用者操作作為按鈕之使用者介面38, 藉此使圖像處理裝置1 1之動作模式轉變為對被攝體進行拍 攝之攝像模式,且使用者已選擇顯示部34上所顯示之輸入 圖像(攝像圖像)中的作為攝像對象之被攝體之特定區域時 開始進行該攝像範圍調整處理。 於步驟S71中’被攝體追蹤部55執行圖6之流程圖中所說 明之被攝體追蹤處理’並將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供給至 控制部3 5。 於步驟S72中’控制部35基於來自被攝體追蹤部55之被 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控制透鏡驅動部36,藉此使透鏡驅 動部36驅動光學系統3丨中所含之變焦透鏡,且執行自動變 焦調整處理。 關於控制部3 5之自動變焦調整處理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 敍述,但根據以上處理,即便與被攝體之距離產生變化, 亦可固定地維持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 [控制部之功能構成例] 此處’參照圖15對執行圖14之流程圖之步驟s72中之自 152340.doc -30- 201202828 動變焦調整處理的控制部35之功能構成例進行說明。 圖15之控制部35包括座標資訊獲取部311、目標尺寸設 定部312、操作判定部313、位置檢測部314、比較部315及 透鏡驅動控制部3 16 » 座標資訊獲取部311自被攝體追蹤部55獲取供給至輸入 圖像之每一個圖框的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並將其供給 至目標尺寸設定部312、位置檢測部314及比較部315。 又’若座標資訊獲取部3 11自被攝體追蹤部55中獲取座標 資訊,則將表示已獲取座標資訊之資訊供給至操作判定部 313。 目標尺寸設定部3 12基於來自座標資訊獲取部3丨丨之被攝 體區域之座標資訊,將關於特定之圖框之座標資訊所表示 之被攝體區域之尺寸’設定為作為用以固定地維持攝像範 圍内的被攝體之大小之目標的目標尺寸。即,控制部35以 使被攝體區域之尺寸一直近似於目標尺寸之方式,使透鏡 驅動部36驅動變焦透鏡。目標尺寸設定部312將所設定之 目標尺寸供給至比較部3 15。 若自座標資訊獲取部311供給有表示已自被攝體追縱部 55獲取座標資訊之資訊,則操作判定部313基於來自使用 者介面控制部37之控制訊號’判定作為使用者介面列之變 焦按紐(或變焦撥桿)是否被操作。操作判定部3丨3將表示判 疋之結果之資訊供給至目標尺寸設定部3丨2、位置檢測部 314及透鏡驅動控制部316。 位置檢測部3 14基於來自座標資訊獲取部3丨丨之被攝體區 152340.doc •31- 201202828 域之座標資訊,檢測攝像範園内之 攸噼體之位置,並將對 應於§玄位置之資訊供給至比較部3丨$、、法 透鏡驅動控制部3 16 及顯示部34(圖1)。 若自位置檢測部314供給有對應於被攝體之位置之資 訊,則比較部315對來自座標資訊獲取部3ιι之座標資訊所 表示之被攝體區域的尺寸與來自目標尺寸設定部312的目 標尺寸進行比較。比較部315將表示比較之結果之資訊供 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3 16。 透鏡驅動控制部316基於來自操作判定部313之表示判定 之結果的資訊、或來自比較部315之表示比較之結果的資 訊,控制透鏡驅動部36,並驅動光學系統31 (圖1}之變焦透 鏡。 [自動變焦調整處理] 其次’參照圖16及圖17之流程圖對與圖14之流程圖之步 驟S72相對應的圖1 5之控制部35之自動變焦調整處理進行 說明。 於步驟S 111中,座標資訊獲取部3 11獲取來自被攝體追 蹤部55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並將其供給至目標尺寸 設定部3 12。 於步驟S112中,座標資訊獲取部311判定是否為初始動 作’即,判定步驟S111中所獲取之座標資訊是否為開始攝 像範圍調整處理(圖14)後關於最初之圖框之被攝體區域之 座標資訊。 於步驟S112中,於判定為初始動作之情形時’座標資訊 I52340.doc •32- 201202828 獲取部3 11將表示開始攝像範圍調整處理後已獲取關於最 初之圖框之座標資訊的資訊供給至目標尺寸設定部312及 操作判定部3 13,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 113。 於步驟S113中,若自座標資訊獲取部311供給有關於最 初之圖框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則目標尺寸設定部 3 12將該座標資訊所表示之矩形區域即被攝體區域之尺寸 設定為目標尺寸。具體而言,目標尺寸設定部312將關於 最初之圖框的被攝體區域之寬度Hw(或高度Hh)設定為目 標寬度Hw—target(或目標高度Hh_target)。目標尺寸設定部 3 12將所設定之目標尺寸供給至比較部3丨5,並使處理進入 步驟S 114。 另一方面,於步驟s 112中,於判定為並非初始動作之情 形時’即’於步驟S 111中所獲取之座標資訊為座標資訊獲 取部3 11開始攝像範圍調整處理(圖1句後關於第2個之後的 圖框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之情形時,座標資訊獲取部 3 11將表示已獲取座標資訊之資訊供給至操作判定部3丨3, 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114。 於步驟S114中,若自座標資訊獲取部311供給有表示已 自被攝體追蹤部55獲取座標資訊之資訊’則操作判定部 313基於來自使用者介面控制部37之控制訊號,判定使用 者是否進行變焦操作。 於步驟sm中,於判定為❹者進行了變焦操作之情形 時’操作判定部313將來自使用者介面控制部以表示變 焦操作之内容的控制訊號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316,並 152340.doc •33· 201202828 使處理進入步驟S115。 於步驟S115中,操作判定部313將保持於内部之手動標 識開啟^手動標識係表示於針對每一個圖框執行攝像範圍 調整處理期間,在關於前一個圖框之攝像範圍調整處理之 自動變焦調整處理中使用者是否進行了變焦操作之標識。 即,在關於前一個圖框之自動變焦調整處理中,若由使用 者進行變焦操作則手動標識開啟,若未進行變焦操作則手 動標識關閉。再者’於剛開始攝像範圍調整處理(自動變 焦調整處理)後,將手動標識關閉。 於步驟S116中,透鏡驅動控制部316根據由來自操作判 定部313之控制訊號所表示之使用者之變焦操作(廣角指示 或遠攝指示),來控制透鏡驅動部36,並僅以距離Μ來驅 動光學系統3 1之變焦透鏡。距離d 1係於透鏡驅動部%執行 1個圖框之被攝體追蹤處理期間可使變焦透鏡移動之距 離。 於此情形時,無論是否於攝像範圍内追蹤被攝體,使用 者均可根據自身之愛好而調整攝像範圍(視角)。 另外,於步驟S114中判定為使用者未進行變焦操作之情 形時,在步驟S117中,操作判定部313判定保持於内部 手動標識是否開啟。 於步驟S117中判定為手動標識開啟之情形時,即,在關 於前一個圖框之自動變焦調整處理中使用者進 史仃了變焦操 作之情形時,使處理進入步驟S118。 於步驟S118中’操作判定部313將保持於内邱+ Λ η。丨之手動標 152340.doc -34· 201202828 識關閉,並將表示手動標識已關閉之資訊供給至目標尺寸 設定部3 12及位置檢測部3 14。 於步驟S119中,目標尺寸設定部312基於來自操作判定 部3 13之資訊,且基於由來自座標資訊獲取部311之、關於 此時的圖框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所表示之被攝體區域 之尺寸’來更新目標尺寸,並將其供給至比較部315。 即’於前一個圖框中’將經使用者調整之攝像範圍(視 角)内之被攝體之大小’即,被攝體區域之尺寸設定為新 的目標尺寸。 另一方面’於步驟S117中判定為手動標識未開啟之情形 時’即,於在關於前一個圖框之自動變焦調整處理中使用 者未進行變焦操作之情形時’操作判定部313將表示手動 標識已關閉之資訊供給至位置檢測部3丨4。 於步驟S120中,若自操作判定部3 13供給有表示手動標 識為關閉(或已將其關閉)之資訊,則位置檢測部3 14基於來 自座標資訊獲取部3 11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檢測攝 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位置。而且,位置檢測部314基於所 檢測到之位置,判定被攝體是否位於圖18中所示之攝像範 圍内之區域A内。 圖丨8係表示顯示部34上所顯示之攝像圖像之、對被攝體 進行拍攝之攝像範圍的圖。於圖18中,被攝體係由表示被 攝體區域之被攝體框Η包圍。又,於圖18中,由虛線表示 區域Α及區域Β。區域錢如下區域:其以包含攝像範圍之 中央部之方式設定,且較理想的是於拍攝時被攝體位於其 152340.doc •35. 201202828 内側。又,區域B係如下區域:其設定於攝像範圍之外端 區域,且於拍冑時若被攝體位於其外側則有彳㉟自攝像範 圍偏離(超出圖框)。 即,於步驟S120中,位置檢測部314判定被攝體是否位 於攝像範圍内之對攝像而言較理想之區域内。具體而言, 位置檢測部314判定表示被攝體區域之被攝體框Hi中心座 標(或4個頂點中之任一者之座標)是否存在於區域A内。 於步驟S120中判定為被攝體位於區域a内之情形時,位 置檢測部3 14將表示被攝體位於區域a内之資訊供給至比較 部3 1 5 ’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丨2 j。 於步驟S121中,若自位置檢測部314供給有表示被攝體 位於區域A内之資訊,則比較部315對由來自座標資訊獲取 部311之座標資訊所表示的被攝體區域之尺寸與來自目標 尺寸設定部312之目標尺寸進行比較。 此處,若將圖18中所示之被攝體框H之尺寸設為目標尺 寸,則比較部315對作為目標尺寸的圖18中之被攝體框Hi 目標寬度Hw一target(或目標高度Hh_target)與作為關於此時 之圖框的被攝體區域之尺寸的被攝體區域之寬度Hw(或高 度Hh)進行比較。 而且’比較部3 1 5判定被攝體區域之尺寸是否大於目標 尺寸’具體而言是判定被攝體區域之寬度Hw(或高度Hh) 是否大於目標寬度Hw_target(或目標高度Hh_target)加上特 定值後所得之值。 於步驟S121中,如圖19所示,於判定為被攝體區域之尺 152340.doc -36- 201202828 寸大於目標尺寸之情形時,比較部315將表示被攝體區域 之尺寸大於目標尺寸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316, 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122。 於步驟S122中,透鏡驅動控制部316基於來自比較部315 之資訊控制透鏡驅動部36 ,並僅以距離dl向廣角側驅動光 學系統3 1之變焦透鏡。 如此,於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大於成為目標之大 小之情形時,以使被攝體之大小近似於成為目標之大小的 方式縮小顯示。 另一方面,於步驟S121中判定為被攝體區域之尺寸不大 於目&尺寸之情形時,使處理進入步驟W23。 於步驟S123中,比較部315判定被攝體區域之尺寸是否 :於目標尺寸’具體而言是判定被攝體區域之寬度—(或 高度Hh)是否小於自目標寬度(或目標高度 Hh一target)減去特定值後所得之值。 於步驟S123中,如圖20所示,於判定為被攝體區域之尺 寸小於目標尺寸之情形時,比較部315將表示被攝體區域 尺寸小於目私尺寸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3 μ, 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124。 於步驟S124中,透鏡驅動控制部316基於來自比較部川 =訊而控制透鏡驅動部36’並僅以距離以向遠攝側驅動 光予系統31之變焦透鏡。 】52340.doc -37. 201202828 方式放大顯示。 另一方面,於步驟S123中判定為被攝體區域之尺寸不小 於目標尺寸之情形時,即,於被攝體區域之尺寸與目標尺 寸相同或大致相同之情形時’比較部3 15不進行任何操 作,因此,不對透鏡驅動控制部3 16供給任何資訊。 如此’於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與成為目標之大小 相同或大致相同之情形時,既不縮小顯示亦不放大顯示。 然而’於步驟S120中判定為被攝體不位於區域a内之情 形時’使處理進入步驟S 125 ’且位置檢測部3 14判定被攝 體是否位於區域B内《具體而言,位置檢測部314判定表示 被攝體區域之被攝體框Η之中心座標(或4個頂點之所有頂 點之座標)是否存在於區域Β之内側。 於步驟S125中判定為被攝體位於區域Β内之情形時,位 置檢測部314不進行任何操作,因此’不對透鏡驅動控制 部3 16供給任何資訊。 如此,於攝像範圍内,當被攝體位於區域Α之外側且區 域B之内側之情形時,亦既不縮小顯示亦不放大顯示。 另方面’於步驟S125中判定為被攝體不位於區域β内 之It形時位置檢測部3 14將表示被攝體不位於區域β内之 資供、’。至透鏡驅動控制部3 16 ’並使處理進入步驟 S126。 4於步驟S126中’透鏡驅動控制部316基於來自位置檢測 之貝Λ而控制透鏡驅動部3 6,並僅以距離d2向廣角 側驅動光學系統31之變焦透鏡。距離们為大於距離di之距 152340.doc -38- 201202828 離’且係於透鏡驅動部36執行丨個圖框之被攝體追蹤處理 期間可使變焦透鏡移動之距離。 藉此’即便被攝體靠近攝像範圍(視角)之邊緣,亦能夠 更迅速地進行縮小顯示,以使被攝體不超出圖框。 於步驟S127中’透鏡驅動控制部316判定透鏡驅動部36 僅以距離d2向廣角側驅動變焦透鏡之後,變焦透鏡之透鏡 位置是否為廣角端。 於步驟S127中判定為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並非廣角端之 情形時,透鏡驅動控制部3 16不進行任何操作。 另一方面’於步驟S127中判定為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為 廣角端之情形時,透鏡驅動控制部3丨6將表示變焦透鏡之 透鏡位置為廣角端之資訊供給至位置檢測部3丨4,並使處 理進入步驟S128。 於步驟S128中,若自透鏡驅動控制部316供給有資訊, 則位置檢測部314判定被攝體是否位於攝像範圍内。具體 而έ,位置檢測部3 14判定表示被攝體區域之被攝體框 中心座標(或4個頂點之任一者之座標)是否存在於攝像範圍 内且為區域B之外側。 於步驟S128中判定為被攝體位於攝像範圍内之情形時, 位置檢測部314將用以提示表示被攝體可能超出圖框之警 告的資訊供給至顯示部34’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129。 於步驟S129中,顯示部34基於來自位置檢測部314之資 訊’提示(顯示)表示被攝體可能超出圖框之警告。 例如,如圖21所示,於表示被攝體區域之被攝體框 152340.doc •39· 201202828 中心座標於顯示部34上所顯示之攝像圖像(攝像範圍)内可 能向區域B之右側超出圖框之情形時,如圖21之右上所 示’顯示部34顯示提醒使用者使攝像範圍向右側移動之箭 頭P。 藉此’使用者確認表示被攝體可能超出圖框之警告後, 使圖像處理裝置丨丨本身平移,以使被攝體不超出圖框。 另一方面,於步驟S128中判定為被攝體不位於攝像範圍 内之情形時,即,於被攝體超出圖框之情形時,位置檢測 部314將用以提示表示被攝體6超出圖框之警告之資訊供 給至顯示部34’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130。 於步驟S130中,顯示部34基於來自位置檢測部314之資 訊’提示(顯示)表示被攝體超出圖框之警告。 例如,於表示被攝體區域之被攝體框Η之中心座標於顯 示部34上所顯示之攝像圖像(攝像範圍)内,向區域β之右 側完全超出圖框之情形時,顯示部34更加強調顯示圖21之 右上所示之箭頭Ρ。 藉此,使用者確認表示被攝體已超出圖框之警告後 圖像處理裝置11本身平移,以使被攝體位於圖框内。 藉由以上處理,於被攝體區域之尺寸大於目標尺寸^ 形時,可向廣角側驅動變焦透鏡以進行縮小顯示,於本 體區域之尺寸小於目標尺寸之情形時,可向遠攝側㈣ 焦透鏡以進行放大顯示1 &,即便於當拍攝時與被击 之距離產生變化之情形時,亦可大致固定地維持攝像聋 内之被攝體之大小,而無需進行微妙之變焦操作。 152340.doc -40- 201202828 又,於使用者已進行變焦操作之情形時,由於使用者之 操作優先’故而亦可調整至使用者愛好之攝像範圍内。而 且’當使用者之變焦操作已結束後,將此時之被攝體區域 之尺寸更新為目標尺寸,故而可將目標尺寸設定為使用者 愛好之尺寸。 再者,於上述之處理中,係將初始動作時之被攝體區域 之尺寸設定為目標尺寸,但亦可例如藉由使用者之操作等 預先決定目標尺寸。 又,於上述處理中,係使顯示部34上顯示表示被攝體可 月匕超出圖框(或已超出圖框)之警告,但亦可使作為使用者 介面38之揚聲器輸出聲音,或設置包含附加有離心之&馬 之馬達的振動部,而使該振動部振動。 進而,於上述之處理中,追蹤作為被攝體之人物,且將 該人物之大小大致固定地維持於攝像範圍内,但被攝體並 不侷限於人物。又,於被攝體為人物之情形時,亦可藉由 設置檢測人物之面部之面部檢測器’而大致岐地維持 像範圍内之面部之大小。 、二之”述中,係對即便當拍攝時與被攝體之距離產 生變化之情形時,亦大致固定地維持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 之大小的自動變焦調整處理進行了說明。然而,於圖像, 理裝置U之構成中,於與被攝體之距離固^之情形時,^ 法使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成為所需之大小。即^ 被攝體為人物之情形時,攝像範圍内之人物之 1 的鏡頭)有對全身像進行拍攝之全身鏡頭㈣lsh〇t): 152340.doc -41· 201202828 半身進行拍攝之半身鏡頭(Bust ShQt)、及對面部進行拍攝 之俯拍(Up Shot)等,但無法調整攝像範圍以變成此種鏡 頭。 t»於以下之敍述中,對調整攝像範圍以使攝像範圍 内之被攝體之大小成為所需之大小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像處理裝置之另一構成例] 圖22表示調整攝像範圍以使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 成為所需之大小之圖像處理裝置的構成例。 再者,於圖22之圖像處理裝置511中,對於與圖i之圖像 處理裝置11中所設者具備相同之功能之構成,標註相同之 名稱及相同之符號’且適當省略其說明。 即,於圖22之圖像處理裝置51丨中,與圖i之圖像處理裝 置11不同之處在於:於數位訊號處理部33中新設置有面部 檢測部53 1,且設置有控制部532來代替控制部35。 面部檢測部531基於包含藉由ye生成部53所生成之亮度 s孔號及色度訊號之圖像資料,而於根據圖像資料所顯示之 輸入圖像中’自作為藉由被攝體追蹤部5 5所檢測到之被攝 體之人物的被攝體區域檢測面部,並將表示面部之區域 (以下’稱為面部區域)的座標資訊供給至控制部5 3 2。 控制部532基於來自被攝體追蹤部55之被攝體區域及面 部區域之座標資訊而控制透鏡驅動部36,藉此使透鏡驅動 部36驅動光學系統3 1中所含之變焦透鏡。 [控制部之功能構成例] 此處’參照圖23對圖22之控制部532之功能構成例進行 152340.doc •42- 201202828 說明。 圖23中之控制部532包括操作判定部551、座標資訊獲取 部552、尺寸比算出部553、尺寸比判定部554、理想尺寸 比記憶部555及透鏡驅動控制部556。 操作判定部5 5 1基於來自使用者介面控制部3 7之控制訊 號’判定作為使用者介面3 8之變焦按钮(或變焦撥桿)是否 被操作。操作判定部55 1將表示判定之結果之資訊供給至 座標資訊獲取部552及尺寸比判定部554。 座標資訊獲取部552根據來自操作判定部55丨或透鏡驅動 控制部556之資訊,而自被攝體追蹤部55及面部檢測部53 i 獲取針對每一個圖框而供給之被攝體區域及面部區域之座 標資訊,並將其供給至尺寸比算出部553。 尺寸比算出部553基於來自座標資訊獲取部5 52之被攝體 區域及面部區域之座標資訊,算出被攝體區域之尺寸與面 部區域之尺寸之比(以下,稱為尺寸比),並將其供給至尺 寸比判定部554。 尺寸比判定部554對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比與理 想尺寸比記憶部555中所記憶之理想尺寸比進行比較,並 將表示比較之結果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556。 理想尺寸比記憶部555中,記憶理想之被攝體區域之尺 寸與面部區域之尺寸之比即理想尺寸比。理想尺寸比係如 作為所拍攝之被攝體之人物成為全身鏡頭、半身鏡頭及俯 拍等適當之鏡頭的被攝體區域之尺寸與面部區域之尺寸之 比’且可由使用者㈣地進行設定。理想尺寸比記憶部 152340.doc •43· 201202828 555中所§己憶之理想尺寸比係由尺寸比判定部$54適當地讀 出。 透鏡驅動控制部5 5 6基於來自尺寸比判定部5 5 4之表示比 較之結果之資訊而控制透鏡驅動部3 6,並驅動光學系統 31(圖22)之變焦透鏡。又,透鏡驅動控制部556將表示已驅 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座標資訊獲取部5 5 2。 [面部檢測處理] 此處’參照圖24中之流程圖對圖22中之圖像處理裝置 5 11之面部檢測處理進行說明。面部檢測處理係於針對每 一個圖框所執行之被攝體追蹤部55之被攝體追蹤處理後執 行0 面部檢測部53 1基於包含藉由Yc生成部53所生成之亮度 5孔號及色度§fl號的圖像資料,而於根據圖像資料所顯示之 輸入圖像中’自作為藉由被攝體追蹤部55之被攝體追蹤處 理所檢測到之被攝體的人物之被攝體區域中檢測面部,並 將表示面部區域之座標資訊供給至控制部532。 如此,可於攝像範圍内檢測作為注視之被攝體而被追蹤 之人物之面部。 [指定變焦處理] 其次’參照圖25及圖26中之流程圖,對圖23之控制部 532之指定變焦處理進行說明。 於步驟S311中’操作判定部551基於來自使用者介面控 制部37之控制訊號’判定使用者是否已進行變焦操作。 於步驟S3 11中’反覆進行處理直至使用者進行變焦操作 152340.doc •44- 201202828 為止,且於判定為已進行變焦操作之情形時,操作判定部 551將表不已進行變焦操作之資訊供給至座標資訊獲取部 552,並且將來自使用者介面控制部37之表示變焦操作之 内谷的控制訊號供給至尺寸比判定部554,並使處理進入 步驟S3 12。 於步驟S3 12中,若自操作判定部551供給有表示使用者 已進行變焦操作之資訊,則座標資訊獲取部552獲取關於 特定之圖框的來自被攝體追蹤部55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 訊及來自面部檢測部531之面部區域之座標資訊,並將其 供給至尺寸比算出部553。 於步驟S3 13令,尺寸比算出部553基於來自座標資訊獲 取。卩552之被攝體區域及面部區域之座標資訊,算出被攝 體區域之尺寸與面部區域之尺寸之尺寸比。具體而言,尺 寸比算出部553算出被攝體區域之高度Hh(或寬度Hw)與面 部區域之高度Fh(或寬度Fw)之比Fh/Hh(或Fw/Hw)作為尺寸 比。尺寸比算出部553將所算出之尺寸比供給至尺寸比判 定部554,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14。 於步驟S3 14中,若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供給有尺寸比, 則尺寸比判定部554基於自操作判定部551所供給之來自使 用者介面控制部37之控制訊號,判定使用者之變焦操作是 否為遠攝側之變焦操作。 於步驟S314中判定為使用者之變焦操作為遠攝側之變焦 操作之情形時’使處理進入步驟S3丨5。 於步驟S3 15中,尺寸比判定部554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 152340.doc -45- 201202828 部553之尺寸比是否小於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 此處,參照圖27對理想尺寸比進行說明。 圖27概念性地表示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與輸入圖像中之 被攝體之大小的關係。 於圖27之上側表示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圖中,左端表 示廣角端,右端表示遠攝端。又,在廣角端與遠攝端之間 表示透鏡位置LP1至LP6。 又,於圖27之下側表示對作為被攝體之人物所拍攝之圖 像a至c。於圖像a至c中,分別以被攝體成為全身鏡頭、半 身鏡頭及俯拍之方式進行拍攝。 此處,若將於圖像a中拍攝全身像之被攝體的被攝體區 域Ha之高度設為Hah,將面部區域Fa之高度設為Fah,則 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以Fah/Hah表示。於圖27中表 示,該理想尺寸比Fah/Hah係於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 當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位於位置LP1至LP2之間時獲得。 又,若將於圖像b中拍攝上半身之被攝體的被攝體區域 Hb之高度設為Hbh,將面部區域Fb之高度設為Fbh,則成 為半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以Fbh/Hbh表示。於圖27中表 示,該理想尺寸比Fbh/Hbh係於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 當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位於位置LP3至LP4之間時獲得。 進而,若將於圖像c中主要拍攝面部之被攝體的被攝體 區域He之高度設為Hch,將面部區域Fc之高度設為Fch, 則成為俯拍之理想尺寸比以Fch/Hch表示。於圖27中表 示,該理想尺寸比Fch/Hch係於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 152340.doc -46- 201202828 當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位於位置LP5至Lp6之間時獲得。 即’於圖25之流程圖之步驟S3丨5中,判定來自尺寸比算 出部553之尺寸比Fh/Hh是否小於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寸 比 Fah/Hah。 再者,於對全身像進行拍攝之情形時,例如,無論於遠 處對被攝體進行拍攝,或於近處對被攝體進行拍攝,尺寸 比幾乎不變。即,於圖27之圖像a中,即便當於更遠處對 被攝體進行拍攝時,尺寸比亦為與Fah/Hah大致相同之 值。 因此’於步驟S3 15中’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 寸比Fh/Hh是否小於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Fah/Hah, 且,被攝體區域之高度Hh是否大於特定之閾值。此處,特 定之閾值當然為小於攝像圖像(攝像範圍)之高度之值,且 設為如於攝像範圍内面部區域約占被攝體區域上下之一成 的值等。 於步驟S315中判定為尺寸比小於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 寸比之情形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 鏡之透鏡位置位於廣角端與透鏡位置Lp丨之間,故而尺寸 比判定部5 5 4將表示指示向遠攝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 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16。 於步驟S3 16中,透鏡驅動控制部556基於來自尺寸比判 定部554之資訊而控制透鏡驅動部%,並僅以距離以向遠 攝側驅動光學系統31之變焦透鏡。距離dl係如上所述,設 為於透鏡驅動部36執行1個圖框之被攝體追蹤處理期間, 152340.doc •47- 201202828 可使變焦透鏡移動之距離。透鏡驅動控制部556將表示已 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座標資訊獲取部552。 於步驟S3 17中’若自透鏡驅動控制部556供給有表示已 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則座標資訊獲取部552獲取關於下 一個圖框的來自被攝體追蹤部55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 及來自面部檢測部53丨之面部區域之座標資訊,並將其供 給至尺寸比算出部553。 於步驟S318中,尺寸比算出部553基於來自座標資訊獲 取部552之被攝體區域及面部區域之座標資訊,算出被攝 體區域之尺寸與面部區域之尺寸之尺寸比Fh/Hh。尺寸比 算出部553將所算出之尺寸比供給至尺寸比判定部554,並 使處理進入步驟S3 19。 於步驟S3 19中,尺寸比判定部554判定被攝體是否變成 全身鏡頭,即,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Fh/Hh 疋否與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Fah/Hah相同或大致相 同、且被攝體區域之高度Hh是否大於特定之閾值。 於步驟S3 19中判定為被攝體未變成全身鏡頭之情形時, 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仍 位於廣角端與透鏡位置LP1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M將 表示指示向遠攝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 制部556 ’並使處理返回至步驟S316。其後,針對每一個 圖框反覆進行步驟S316至S319之處理。 而且’於步驟S3 19中判定為被攝體已變成全身鏡頭之情 形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选鏡 152340.doc -48 · 201202828 位置變為透鏡位置LP1至LP2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54 將表不指示停止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 部556 ’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20。 於步驟S320中,透鏡驅動控制部556基於來自尺寸比判 疋4 5 5 4之寊訊而控制透鏡驅動部3 6,並停止驅動光學系 統31之變焦透鏡。 藉此,即便於對位於距離使用者較遠之位置之被攝體進 行拍攝之情形時,使用者亦可僅藉由進行遠攝側之變焦操 作便可以適當之全身鏡頭進行拍攝。 另一方面,於步驟S315中判定為尺寸比不小於成為全身 鏡頭之理想尺寸比之情形時,使處理進入步驟S32丨,尺寸 比判定部554判定尺寸比是否小於成為半身鏡頭之理想尺 寸比。具體而言,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比 Fh/Hh是否小於成為半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Fbh/Hbh。 於步驟S321中判定為尺寸比小於成為半身鏡頭之理想尺 寸比之情形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 鏡之透鏡位置位於透鏡位置〇>1至〇>3之間,故而尺寸比 判定部554將表示指示向遠攝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 至透鏡驅動控制部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22。 乂驟8322至8324之處理係以與上述步驟8316至8318之處 理相同之方式進行,故而省略其說明。 而且,於步驟S325中,尺寸比判定部554判定被攝體是 否變成半身鏡頭,即,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 比Fh/Hh疋否與成為半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相同或 152340.doc -49- 201202828 大致相同。 於步驟S325中判定為被攝體未變成半身鏡頭之情形時’ 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仍 位於透鏡位置LP1至LP3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54將表 示指示向遠攝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 部556,並使處理返回至步驟S322。其後,針對每一個圖 框反覆進行步驟S322至S325之處理。 而且,於步驟S325中判定為被攝體已變成半身鏡頭之情 形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 位置變為透鏡位置LP3至LP4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54 將表不指示停止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 部556 ’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20。於步驟S320中,如上所 述停止驅動變焦透鏡。 藉此,即便為以全身鏡頭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情形,使 用者亦可僅藉由進行遠攝側之變焦操作便可以適當之半身 鏡頭進行拍攝。 另一方面,於步驟S321中判定為尺寸比不小於成為半身 鏡頭之理想尺寸比之情形時’使處理進入步驟S326,尺寸 比判定部554判定尺寸比是否小於成為俯拍之理想尺寸 比。具體而言’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比Fh/Hh 是否小於成為俯拍之理想尺寸比Fch/Hch。 於步驟S326中判定為尺寸比小於成為俯拍之理想尺寸比 之情形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 透鏡位置位於透鏡位置LP3至LP5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 152340.doc -50· 201202828 部554將表示指示向遠攝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 鏡驅動控制部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327。 步驟S327至S329之處理係以與上述步驟8316至S318及步 驟S322至S324之處理相同之方式進行,故而省略其說明。 而且,於步驟S330中’尺寸比判定部554判定被攝體是 否變成俯拍,即,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比 Fh/Hh疋否與成為俯拍之理想尺寸比Fch/Hch相同或大致相 同。 於步驟S330中判定為被攝體未變成俯拍之情形時,在圖 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仍位於 透鏡位置LP3至LP5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54將表示指 不向遠攝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 556,並使處理返回至步驟S327。其後,針對每一個圖框 反覆進行步驟S327至S329之處理。 而且於步驟S33 0中判定為被攝體變成俯拍之情形時, 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變 為透鏡位置LP5至LP6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54將表示 才曰示彳τ止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 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2(^於步驟s32〇中,如上所述 停止驅動變焦透鏡。 藉此’即冑於以半身鏡頭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情形時’ 使用者亦可僅n由進行遠攝侧之變㈣作便可以適當之俯 拍進行拍攝。 另一方面’於步驟S326中判定為尺寸比不小於成為俯拍 152340.doc -51 - 201202828 之理想尺寸比之情形時,即,於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 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位於較透鏡位置更靠近 通攝側之情料,不進行任何處理^於此情形時由於被 攝體係以俯拍或較俯拍更近(拉近)之鏡頭進行拍攝,故而 即便進行冑攝側之變焦操#,亦無需進—步進行放大顯 示〇 然而,於步驟S314中判定為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並非遠攝 側之變焦操作之情料,g卩,於狀為使用者之變焦操作 為廣角側之變焦操作之情形時,使處理進入步驟s33丄。 於步驟S331中’尺寸比判定部554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 4 553之尺寸比是否大於成為俯拍之理想尺寸比。具體而 °判疋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比Fh/Hh是否大於成 為俯拍之理想尺寸比Fch/Hch » 於步驟S331中判定為尺寸比大於成為俯拍之理想尺寸比 之It形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 透鏡位置位於遠攝端與透鏡位置Lp6之間,故而尺寸比判 疋邓554將表示指示向廣角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 透鏡驅動控制部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32。 於步驟S332中,透鏡驅動控制部556基於來自尺寸比判 定。卩554之資訊而控制透鏡驅動部36,並僅以距離dl向廣 角側驅動1學系統31之冑焦透鏡。透鏡驅動控制部556將 示已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座標資訊獲取部552。 於步驟S333中,若自透鏡驅動控制部556供給有表示已 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則座標資訊獲取部552獲取關於下 152340.doc •52- 201202828 一個圖框的來自被攝體追蹤部55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 及來自面部檢測部5 3 1之面部區域之座標資訊,並將其供 給至尺寸比算出部553。 於步驟S334中,尺寸比算出部553基於來自座標資訊獲 取部552之被攝體區域及面部區域之座標資訊,算出被攝 體區域之尺寸與面部區域之尺寸之尺寸比Fh/Hh。尺寸比 算出部5 5 3將所算出之尺寸比供給至尺寸比判定部5 5 4,並 使處理進入步驟S335。 於步驟S335中,尺寸比判定部554判定被攝體是否變成 俯拍,即,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比Fh/Hh是否 與成為俯拍之理想尺寸比Fch/Hch相同或大致相同。 於步驟S335中判定為被攝體未變成俯拍之情形時,在圖 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仍位於 遠攝端與透鏡位置LP6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 54將表示 指示向廣角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 556 ’並使處理返回至步驟S332。其後,針對每一個圖框 反覆進行步驟S332至S334之處理。 而且’於步驟S335中判定為被攝體已變成俯拍之情形 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 置變為透鏡位置LP6至LP5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54將 表示指示停止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 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20。於步驟S320中,如上所述 停止驅動變焦透鏡。 藉此’即便於對位於距離使用者極近之位置的被攝體進 152340.doc -53- 201202828 行拍攝之情形,使用者亦可僅藉由進行㈣側之變焦操作 便可以適當之俯拍進行拍攝。 另一方面,於步驟S33〗中判定為尺寸比不大於成為俯拍 之理想尺寸比之情形時,使處理進入步驟S336,尺寸比判 疋β 554判疋尺寸比是否大於成為半身鏡頭之理想尺寸 比。具體而言,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Fh/Hh 疋否大於成為半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Fbh/fjbh。 於步驟S336中判定為尺寸比大於成為半身鏡頭之理想尺 寸比之情形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 鏡之透鏡位置位於透鏡位置LP6至LP4之間,故而尺寸比 判定部554將表示指示向廣角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 至透鏡驅動控制部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37。 步驟S337至S340之處理係以與上述步驟8332至3334之處 理相同之方式進行,故而省略其說明。 而且’於步驟S340中’尺寸比判定部554判定被攝體是 否變成半身鏡頭’即’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 比Fh/Hh是否與成為半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Fbh/Hbh相同或 大致相同。 於步驟S340中判定為被攝體未變成半身鏡頭之情形時, 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仍 位於透鏡位置LP6至LP4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54將表 示指示向廣角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 部556,並使處理返回至步驟S337。其後,針對每一個圖 框反覆進行步驟S337至S340之處理。 152340.doc •54· 201202828 而且,於步驟S340中判定為被攝體變成半身鏡頭之情形 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 置變為透鏡位置LP4至LP3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54將 表示指示停止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 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20。於步驟832〇中,如上所述 停止驅動變焦透鏡。 藉此,即便於以俯拍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情形時,使用 者亦可僅藉由進行遠攝側之變焦操作便可以適當之半身鏡 頭進行拍攝。 另一方面,於步驟S336中判定為尺寸比不大於成為半身 鏡頭之理想尺寸比之情形時,使處理進入步驟S34丨,尺寸 比判定部554判定尺寸比是否大於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 寸比。具體而言’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 5 3之尺寸比 Fh/Hh是否大於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Fah/Hah。 於步驟S341中判定為尺寸比大於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 寸比之情形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 鏡之透鏡位置位於透鏡位置LP4至LP2之間,故而尺寸比 判定部554將表示指示向廣角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 至透鏡驅動控制部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42。 步驟8342至8344之處理係以與上述步驟833 2至8334及步 驟S337至S339之處理相同之方式進行,故而省略其說明。 而且’於步驟S345中,尺寸比判定部554判定被攝體是 否變成全身鏡頭,即,判定來自尺寸比算出部553之尺寸 比Fh/Hh是否與成為全身鏡頭之理想尺寸比Fah/Hah相同或 152340.doc -55- 201202828 大致相同。 於步驟S345中判定為被攝體未變成全身鏡頭之情形時, 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仍 位於透鏡位置LP4至LP2之間,故而尺寸比判定部554將表 示指示向廣角側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 部州,並使處理返回至步购42。其後,針對每_ = 框反覆進行步驟““至幻料之處理。 而且,於步驟S345中判定為被攝體變成全身鏡頭之情形 時’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驅動範圍内,變线鏡之透鏡位 置變為透鏡位置LP2至LP1之間,故而尺寸比狀部⑼將 表示指示停止驅動變焦透鏡之資訊供給至透鏡驅動控制部 556,並使處理進入步驟S32〇。於步驟s32〇中,如上所述 停止驅動變焦透鏡。 藉此,即便於以半身鏡頭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情形時, 使用者亦可僅藉由進行廣角側《變焦操倾可以適當之全 身鏡頭進行拍攝。 另一方面,於步驟S341中判定為尺寸比不大於成為全身 鏡頭之理想尺寸比之情形時,即,於在圖27之變焦透鏡之 驅動範圍内,變焦透鏡之透鏡位置位於較透鏡位置Lpi更 靠近廣角側之情形時,不進行任何處理。於此情形時,由 於被攝體係以全身鏡頭或較全身鏡頭更遠(拉遠)之鏡頭進 行拍攝,故而即便進行廣角側之變焦操作,亦無需進一步 進行縮小顯示。 根據以上處理,於已進行變焦操作時,根據變焦操作之 152340.doc •56- 201202828 内容,以使被攝體區域與面部區域之尺寸比近似於預先所 決定之理想尺寸比之方式,控制變焦透鏡之驅動。結果, 並不侷限於被攝體(人物)之鏡頭,而可根據變焦操作之内 容調整攝像範圍,以使被攝體變成全身鏡頭、半身鏡頭、 俯拍等適當之鏡頭。即,可使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 成為所需之大小,而無需進行微妙之變焦操作。 又,於上述之指定變焦處理中,係根據被攝體區域及面 部區域之尚度或寬度算出尺寸比,但如圖27之圖像&至c所 示,使用各個區域之尚度時可明顯地表現作為尺寸比之值 之變化,故而於被攝體為人物之情形時,可有效地用於與 理想尺寸比之比較、判定。 再者,於上述指定變焦處理中,係根據作為被攝體之人 物與該被攝體之一部分即面部之大小之比來調整攝像範 圍,但只要為如可分別檢測整個被攝體與其—部分之被攝 體,則可應用本發明。例如,藉由設置檢測面部之面部檢 利器、與檢測眼睛或鼻子等面部之部分之面部部分檢測 盗,能夠以使攝像範圍内之面部之大小為所需之大小之方 式’調整攝像範圍。 又,上述指定變焦處理亦可於在圖16及圖17中所說明之 自動變焦調整處理中使用者已進行變焦操作時執行。 [圖像處理裝置之又一構成例] 此處,參照圖28,對於在自動變焦調整處理中使用者已 進行焦操作時執行指定變焦處理的圖像處理裝置之構成 例進行說明。 15234〇.d〇c •57· 201202828 再者,於圖28之圖像處理裝置611中,對於與圖22之圖 像處理裝置5 11中所設者具備相同之功能之構成,標註相 同之名稱及相同之符號,且適當省略其說明。 即,於圖28之圖像處理裝置61丨中,與圖22之圖像處理 裝置5 11不同之處在於設置有控制部63丨來代替控制部 532。 [控制部之功能構成例] 此處,參照圖29對圖28中之控制部631之功能構成例進 行說明。 再者,於圖29之控制部63 1中,對於與圖15之控制部35 中所設者具備相同之功能之構成,標註相同之名稱及相同 之符號,且適當省略其說明。 即’於圖29之控制部63 1中,與圖15之控制部35不同之 處為:新設置有尺寸比算出部553、尺寸比判定部554及理 想尺寸比記憶部555,且設置有座標資訊獲取部651、操作 判定部652及透鏡驅動控制部653來代替座標資訊獲取部 311、操作判定部313及透鏡驅動控制部316。 又,於圖29之控制部631中,由於尺寸比算出部553、尺 寸比判定部554及理想尺寸比記憶部555係與圖23之控制部 532中所設置者相同,故而省略其說明。 而且,於圖29之控制部631中,座標資訊獲取部651除了 具備與圖1 5之座標資訊獲取部3 11相同之功能以外,進而 具備與圖23之座標資訊獲取部552相同之功能。 操作判定部652除了具備與圖15之操作判定部3 13相同之 152340.doc • 58- 201202828 功能以外,# & a & 進而八備與圖23之操作判定部55 1相同之功 能。 透鏡驅動控制部653除了具備與圖15之透鏡驅動控制部 3 16相同之功能以外,進而具備與圖u之透鏡驅動控制部 556相同之功能。 [自動變焦調整處理] 其·人’參照圖30及圖3 1之流程圖對圖29之控制部63 1之 自動變焦調整處理進行說明。. 再者’由於圖30、31之流程圖之步驟8411至8415、3417 至S43〇之處理與圖16、丨7之流程圖的步驟S111至S115、 SU7至S130之處理基本相同,故而省略其說明。 即,於步驟S416中,控制部63丨執行指定變焦處理。 [指定變焦處理] 其次’參照圖32及圖33之流程圖對圖29中之控制部63 1 之指定變焦處理進行說明。 於步驟S511中,若自操作判定部652供給表示使用者已 進行變焦操作之資訊,則座標資訊獲取部651獲取關於特 定之圖框之來自面部檢測部53 1之面部區域之座標資訊, 並將其供給至尺寸比算出部553。亦即,由於來自被攝體 追蹤部55之被攝體區域之座標資訊係於圖3〇之流程圖之步 驟S411中獲取,故而座標資訊獲取部65 1僅獲取面部區域 之座標資訊。 再者’由於流程圖之步驟S5 12之後的處理與圖25、26之 程圖中之步驟S 313之後的處理基本相同,故而省略其說 152340.doc -59· 201202828 明。 又,跨及複數個圖框執行指定變焦處理,直至尺寸比變 為與理想尺寸比大致相同為止。圖30、31中所示之自動變 焦調整處理基本上係針對每一個圖框執行,但於步驟s416 中,跨及複數個圖框執行指定變焦處理,並返回至自動變 焦調整處理。 根據以上處理,於被攝體區域之尺寸大於目標尺寸之情 形時,可向廣角側驅動變焦透鏡以進行縮小顯示,於被攝 體區域之尺寸小於目標尺寸之情形時’可向遠攝側驅動變 焦透鏡以進行放大顯示。因此,即便於當拍攝時與被攝體 之距離產生變化之情形時,亦可不進行微妙之變焦操作而 大致固定地維持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 又’於使用者已進行變焦操作之情形時,根據變焦操作 之内容,以使被攝體區域與面部區域之尺寸比近似於預先 所決定之理想尺寸比之方式,控制變焦透鏡之驅動。結 果’不揭限於作為被攝體之人物之鏡頭,而可根據變焦操 作之内容調整攝像範圍’以使被攝體成為全身鏡頭、半身 鏡頭、俯拍等適當之鏡頭。即’可使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 之大小為所需之大小,而無需進行微妙之變焦操作。 而且’於使用者之變焦操作結束後,由於成為所需之大 小之被攝體區域之尺寸被更新為目標尺寸,故而即便於與 被攝體之距離產生變化之情形時,亦能夠以所需之大小 (鏡頭)大致固定地維持攝像範圍内之被攝體之大小。 以如上所述’可於所需之攝像範圍内更簡單地對被攝體 152340.doc •60- 201202828 進行拍攝。 再者’於以上之敍述中,圖像處理裝置中設有對被攝體 區域進行檢測、追蹤之被攝體追蹤部55,但只要可針對每 個圖框檢測被攝體,則亦可包含其他被攝體檢測部。 又,於上述自動變焦調整處理中,藉由控制變焦透鏡之 驅動而調整所謂的光學變焦,但亦可利用圖像處理來進行 圖像之放大藉此調整所謂的電子變焦。 [控制部之又一功能構成例] 此處,參照圖34對已調整電子變焦之圖像處理裝置之控 制部之功能構成例進行說明。 再者,於圖34之控制部631中,對於與圖29之控制部631 中所設者具備相同之功能之構成,標註相同之名稱及相同 之符號,且適當省略其說明。 即,於圖34之控制部631中’與圖29之控制部631不同之 處為设置有倍率控制部73 1來代替透鏡驅動控制部653。 倍率控制部73 1包括透鏡驅動控制部653及電子變焦控制 部 751 〇 由於透鏡驅動控制部653具有與圖29之控制部631中所設 者相同之功能,故而省略其說明。 電子變焦控制部751基於來自操作判定部313之表示判定 之結果的資訊、或來自比較部315之表示比較之結果的資 。扎,控制解像度轉換部54,並根據圖像資料使顯示部34上 顯示之輸入圖像(攝像圖像)之倍率變化。又,電子變焦控 制部751基於來自尺寸比判定部554之表示比較之結果的資 152340.doc •61· 201202828 訊,控制解像度轉換部54 ,並根據圖像資料使顯示部34上 顯示之輸入圖像之倍率變化。 於圖34之控制部63 1中,亦可發揮與圖29之控制部63 1相 同之作用效果。再者,關於圆34之控制部631之自動變焦 調整處理,由於與參照圖30至圖33之流程圖中所說明的圖 29中之控制部63丨之處理基本相同,故而省略其說明。尤 其是’即便於藉由透鏡驅動控制部653之控制使變焦透鏡 之透鏡位置變為遠攝端之情形時,亦可藉由電子變焦控制 部751之控制進一步向遠攝側放大圖像,故而可擴大攝像 範圍之調整之幅度。 再者,於以上之敍述中,應用本發明之圖像處理裝置係 作為設於對動態之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數位攝影機或數位靜 態相機等攝像裝置中者進行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攝像裝 置,亦可應用於將自特定之資訊處理裝置輸入而來之動態 圖像輸出至顯示裝置等輸出裝置的圖像處理裝置中。 上述一系列之處理既可藉由硬體執行,亦可藉由軟體執 行。於藉由軟體執行一系列之處理之情形時,構成該軟體 之程式係自程式記錄媒體安裝至組裝於專用之硬體之電 腦、或藉由安裝各種程式而可執行各種功能之例如通用之 個人電腦等中。 圖35係表示利用程式執行上述一系列之處理的電腦之硬 體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於電腦中’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 元)901、R〇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9〇2、 152340.doc 62· 201202828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應六 由匯流排㈣互相連接。機存取記一係藉 匯流排904上進而連接有輸入輸出介面9〇5。於輸入。 介面905上連接有:包含鍵盤、滑鼠、麥克風等之輪出 暢;包含顯示器、揚聲器等之輸出部9〇7;包含硬 揮發性記憶體等之記憶部908;包含網路介面等之&^ _,以及驅動磁碟、光碟、磁光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可 移動媒體911之驅動器91〇。 於如上所構成之電腦中,CPU9G1例如經由輸入輸出介 面905及匯流排904而將記憶部9〇8中所記憶之程式載 RAM 9G3中並執行,藉此進行上述_系列之處理。 電腦(CPU 901)執行之程式例如係記錄於磁碟(包含軟 ^ ^^(CD-R〇M(C〇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 , ^ =光旬,卿陶tal Ver遷⑽,數位影音光碟) )磁光碟、或包含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套裝軟體媒體即 可移動媒體911中’或者’經由區域網路、網際網路、數 位衛星廣播等有線或無線之傳輸媒體而提供。 而且,程式可藉由將可移動媒體911安裝於驅動器㈣上 k由輸入輸出介面9〇5安褒於記憶部_中。又,程式可 經由有線或無線之傳輸媒體而由通訊部9〇9接收,並安 於記憶部908中。此休 _ 、 憶部_中。 卜,転式可預先安裝於醜规或記 顺庄者電腦執订之程式既可為按照本說明書中所說明之 1以時間系列進行處理之程式,亦可為並列地或於進行 152340.doc •63. 201202828 調用時等必需之時序進行處理之程式。 又’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 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内進行各種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圖像處理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 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2係表示被攝體追蹤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係表示被攝體映像生成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4係表示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之構成例之方塊 圖。 圖5係表示被攝體區域選擇部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6係對被攝體追蹤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7係對被攝體映像生成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8係表示被攝體映像生成處理之具體例之圖。 圖9係對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 圖。 圖1 〇係表示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處理之具體例之圖。 圖11係對被攝體區域選擇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12係對頻帶特徵量映像之被攝體區域特徵量和進行說 明之圖。 圖13係對加權係數進行說明之圖。 圖14係對攝像範圍調整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1 5係表示控制部之功能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6係對自動變焦調整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152340.doc • 64 · 201202828 圖17係對自動變焦調整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說明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攝像範圍之圖。 圖19係說明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攝像範圍之圖。 圖20係說明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攝像範圍之圖。 圖21係說明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攝像範圍之圖。 圖22係表示圖像處理裝置之另-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3係表㈣22之㈣部之錢構成狀方塊圖。 圖24係對面部檢測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25係對指定變焦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26係對指定變焦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27係對理想尺寸比進行說明之圖。 圖28絲示圖像處理裝置之又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9係表示圖28之控制部之功能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0係對自動變焦調整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31係對自動變焦調整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32係對指定變焦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33係對指定變焦處理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34係表示圖像處理裝置之又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5係表示電腦之硬體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 511 、 611 圖像處理裝置 31 光學系統 32 成像器 33 數位訊號處理部 I52340.doc 65- 201202828 34 顯不部 35 ' 532 ' 631 控制部 36 透鏡驅動部 37 介面控制部 38 使用者介面 51 預處理部 52 解馬赛克處理部 53 YC生成部 54 解像度轉換部 55 被攝體追蹤部 56 CODEC(編解碼器) 71 被攝體映像生成部 72 被攝體候補區域矩形化部 73 被攝體區域選擇部 74 加權係數算出部 111 特徵量映像生成部 112 頻帶特徵量映像生成部 113 頻帶特徵量映像合成部 114 合成特徵量映像合成部 131 二值化處理部 132 標記處理部 133 矩形區域座標算出部 134 區域資訊算出部 151 區域資訊比較部 152340.doc -66- 201202828 152 153 200 201 202 211 、 212 221 > 222 231 311 ' 552、651 312 313 314 315 316 ' 556 ' 653 531 551 ' 652 553 554 555 731 751 901 902 903 152340.doc 被攝體區域決定部 區域資訊記憶部 輸入圖像 被攝體映像 二值化映像 連結區域 矩形區域 被攝體框 座標資訊獲取部 目標尺寸設定部 操作判定部 位置檢測部 比較部
透鏡驅動控制部 面部檢測部 操作判定部. 尺寸比算出部 尺寸比判定部 理想尺寸比記憶部 倍率控制部 電子變焦控制部 CPU ROM RAM -67- 201202828 904 匯流排 905 輸入輸出介面 906 輸入部 907 輸出部 908 記憶部 909 通訊部 910 驅動器 911 可移動媒體 A、B 區域 a、b、c 圖像 Fa、Fb、Fc 面部區域 H 被攝體框 Ha、Hb、He 被攝體區域 LP1、LP2、LP3、 透鏡位置 LP4、LP5、LP6 152340.doc -68-

Claims (1)

  1. 201202828 七、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包括: 攝像機構’其對被攝體進行拍攝; 算出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像 中,算出注視之上述被攝體之區域的注視區域與上述注 視區域内所包含之上述被攝體之一部分區域的部分區域 的比;以及 倍率控制機構,其根據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使藉由 上述算出機構所算出之上述比與特定值相同或大致相同 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2.如請求項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進而包括: 記憶機構,其預先記憶上述特定值;以及 判定機構,其針對每個圖框判定藉由上述算出機構所 :出之上述比是否與藉由上述記憶機構所記憶之上述特 疋值相同或大致相同;且 判 止 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控制上 疋機構判定為上述比與上 述變焦倍率’直至藉由上述 述特定值相同或大致相同為 :矩形區域之上述注視區域及上述部分區域之:度: 4.如請求項】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 上述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像t,算出作為' 9由 述被攝體之人物之區域的人物區域與上述人二視之上 ,、上返人物區域内所 I52340.doc 201202828 包含之上述人物之面部之區域的面部區域的比。 5. 如清求項1之圖像處理萝罟,盆由,+. Ϋ t 私地埋褒置,其中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根 據上述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使藉由上述算出機構所算 出之上述比與上述特定值相同或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 變焦透鏡之驅動。 6. 如請求項丄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根 據上述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使藉由上述算出機構所算 出之上述比與上述特定值相同或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 上述攝像圖像之電子放大。 7·如請求項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進而包括比較機構,該 比較機構係於上述攝像圖像中,對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 與預先所設定之目標尺寸進行比較; 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於上述使用者未進行變焦操作之情 形時,以使藉由上述比較機構所比較之上述注視區域之 尺寸與上述目標尺寸之差小於特定之閾值之方式,控制 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8.如叫求項7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於 以使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上述目標尺寸之差小於上述 特定之閾值的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期間, 當上述使用者已進行變焦操作時,根據上述變焦操作控 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且 該圖像處理裝置進而包括設定機構,其將上述使用者 進行變焦操作後之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設定為上述目標 尺寸。 152340.doc 201202828 9.如請求項7之圖像處理震置,其進而包括檢測機構,該 檢測機構檢測上述攝像圖像中之上述注視區域之位置, 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於藉由上述檢測機構檢測出上述注 視區域之位置位於上述攝像圖像之外端區域之情形時, 向廣角側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A如請求項9之圖像處理裝置,其進^包括提示機構,該 提示機構於藉由上述倍率控制機構之控制而使上述攝像 圖像之變焦倍率已變成廣角端之情形時,提示上述被攝 體已自上述攝像圖像偏離。 11. -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如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 方法,該圖像處理裝置包括: 攝像機構,其對被攝體進行拍攝; 算出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像 中,算Λ注視之上述被攝H之區域的注牙見區域與上述注 品域内所包含之上述被攝體之一部分區域的部分區域 的比;以及 倍率控制機構,其根據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使藉由 上述算出機構所算出之上述比與特定值相同或大致相同 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上述圖像處理 方法包括: 算出步驟’其係由上述算出機構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 所拍攝之攝像圖像中’算出注視之上述被攝體之區域的 /主視區域與上述注視區域内所包含之上述被攝體之一部 h區域的部分區域的比;以及 I52340.doc 201202828 倍率控制步驟,其係由上述倍率控制機構根據使用者 之變焦操作’以使藉由上述算出步驟之處理所算出之上 述比與特定值相同或A致㈣之方式,㈣上述攝像圖 像之變焦倍率。 種程式#係使電腦執行包含對被攝體進行拍攝之攝 像機構的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者,且其使電腦執行 包括如下步驟之處理: 算出步驟,其係·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 像中算出/主視之上述被攝體之區域的注視區域與上述 注視區域内所包含之上述被攝體之__部分區域的部分區 域的比;以及 倍率控制步驟,其係根據使用者之變焦操作,以使藉 由上述算出步驟之處理所算出之上述比與特定值相同或 大致相同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13. —種圖像處理裝置,其包括: 攝像機構,其對被攝體進行拍攝; 檢測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像 中,藉由特定之圖像處理而檢測注視之上述被攝體之區 域的注視區域; 比較機構,其對藉由上述檢測機構所檢測到之上述注 視區域之尺寸與預先所設定之目標尺寸進行比較·以及 倍率控制機構,其以使藉由上述比較機構所比較之上 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上述目標尺寸之差小於特定之閣值 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152340.doc 201202828 14. 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如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 方法’該圖像處理裝置包括: 攝像機構,其對被攝體進行拍攝; 檢測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像 中’藉由特定之圖像處理而檢測注視之上述被攝體之區 域的注視區域; 比較機構’其對藉由上述檢測機構所檢測到之上述注 視區域之尺寸與預先所設定之目標尺寸進行比較;以及 倍率控制機構,其以使藉由上述比較機構所比較之上 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上述目標尺寸之差小於特定之閾值 的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上述圖像處理 方法包括: 檢測步驟’其係於藉由上述攝像機構所拍攝之攝像圖 像中’藉由特定之圖像處理而檢測注視之上述被攝體之 區域的注視區域; 比較步驟’其係對藉由上述檢測步驟之處理所檢測到 之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預先所設定之目標尺寸進行比 較;以及 倍率控制步驟,其係以使藉由上述比較步驟之處理所 比較之上述注視區域之尺寸與上述目標尺寸之差小於特 疋之閾值之方式,控制上述攝像圖像之變焦倍率。 152340.doc
TW100107796A 2010-03-30 2011-03-08 Image-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W20120282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9185A JP5565041B2 (ja) 2010-03-30 2010-03-30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2828A true TW201202828A (en) 2012-01-16

Family

ID=4471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7796A TW201202828A (en) 2010-03-30 2011-03-08 Image-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53388B2 (zh)
EP (2) EP2424226B1 (zh)
JP (1) JP5565041B2 (zh)
KR (1) KR101609018B1 (zh)
CN (1) CN102439966B (zh)
TW (1) TW201202828A (zh)
WO (1) WO20111223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7721B2 (ja) * 2008-08-13 2013-07-17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620142B2 (ja) * 2010-04-28 2014-11-05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US20130155305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Sony Corporation Orientation of illustration in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according to image of actual object being illustrated
IL221863A (en) * 2012-09-10 2014-01-30 Elbit Systems Ltd Digital video photography system when analyzing and displaying
JP6084026B2 (ja) * 2012-12-17 2017-02-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告知方法、告知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9253410B2 (en) * 2013-04-25 2016-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bject detec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6296801B2 (ja) * 2013-07-24 2018-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35520B2 (ja) * 2013-07-24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429454B2 (ja) * 2013-11-28 2018-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70140B2 (ja) * 2014-07-16 2018-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6277981B2 (ja) * 2015-03-13 2018-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情報コード画像表示システム、情報コード画像表示端末、情報コード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CN106296578B (zh) * 2015-05-29 2020-04-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JP6574645B2 (ja) 2015-08-28 2019-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を制御する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142254A1 (en) * 2016-05-17 2019-05-16 Kairos Co., Ltd. Endoscope device
JP6437066B2 (ja) * 2017-09-08 2018-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8024056B (zh) * 2017-11-30 2019-10-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双摄像头的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10874547B (zh) * 2018-08-30 2023-09-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从视频中识别对象的方法和设备
CN109034136B (zh) * 2018-09-06 2021-07-20 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摄像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07372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145440B2 (ja) * 2020-03-26 2022-10-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学習データ生成方法、学習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40163544A1 (en) * 2022-11-15 2024-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2852A (ja) * 1999-04-02 2000-10-20 Toshiba Corp 顔画像撮影装置
DE60045263D1 (de) 1999-09-14 2010-12-30 Toshiba Kk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Gesichtsphotographie
JP2009175744A (ja) * 1999-11-26 2009-08-06 Toshiba Corp 顔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顔画像撮影方法
US20040207743A1 (en) * 2003-04-15 2004-10-21 Nikon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system
JP4489608B2 (ja) * 2004-03-31 2010-06-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画像再生装置および顔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KR20060035198A (ko) * 2004-10-21 2006-04-26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얼굴인식 기법을 이용한 카메라 자동 줌 시스템 및 이를탑재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얼굴인식 기법을 이용한카메라 자동 줌 방법
JP2007272685A (ja) * 2006-03-31 2007-10-18 Fujifilm Corp 自動トリミ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655054B2 (ja) * 2007-02-26 2011-03-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804398B2 (ja) 2007-03-30 2011-11-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JP5159189B2 (ja) * 2007-06-29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09490B2 (ja) * 2007-07-26 2013-10-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被写体追尾ズーミング方法及び被写体追尾ズーミングプログラム
CN101453568A (zh) * 2007-12-03 2009-06-10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JP5040760B2 (ja) * 2008-03-24 2012-10-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37721B2 (ja) 2008-08-13 2013-07-17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054635B2 (ja) * 2008-08-21 2012-10-24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0147715A (ja) * 2008-12-17 2010-07-01 Hoya Corp 撮像装置
JP5219847B2 (ja) * 2009-01-09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397059B2 (ja) 2009-07-17 2014-01-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11160379A (ja) 2010-02-04 2011-08-18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1176748A (ja) 2010-02-25 2011-09-08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803058B2 (ja) 2010-03-30 2015-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09620A (ja) 2011-10-20
WO2011122335A1 (ja) 2011-10-06
JP5565041B2 (ja) 2014-08-06
KR101609018B1 (ko) 2016-04-04
KR20130008441A (ko) 2013-01-22
CN102439966A (zh) 2012-05-02
US9253388B2 (en) 2016-02-02
EP3481053B1 (en) 2020-05-27
EP3481053A1 (en) 2019-05-08
EP2424226B1 (en) 2019-02-20
US20120062769A1 (en) 2012-03-15
CN102439966B (zh) 2015-04-01
EP2424226A1 (en) 2012-02-29
EP2424226A4 (en)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02828A (en) Image-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JP4511821B2 (ja) 画像中の重要領域決定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装置
US8494301B2 (en) Refocusing images using scene captured images
JP586742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553134B2 (en) Imager processing a captured image
US8126208B2 (e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sing face detection information
JP4823970B2 (ja) 画像編集装置
US20070266312A1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face detection frame, method for displaying character information, and image-taking device
JP2004180298A (ja) アイモニタリング機能を備える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2199675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24555A (ja) 撮像装置
JP2008252711A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2008017169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9089220A (ja) 撮像装置
JP2017143354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KR101566666B1 (ko) 촬상 장치, 촬상 방법 및 촬상 프로그램
JP5530548B2 (ja) 表情データベース登録方法及び表情データベース登録装置
JP2007259004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865631B2 (ja) 撮像装置
JP2009044403A (ja) 撮像装置
JP5217843B2 (ja) 構図選択装置、構図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120600A (ja) デジタル双眼鏡
US2023030861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device
WO2021210340A1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5711296B2 (ja) 撮像方法及び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