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38341A - A method for signalling a precoding in a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transmission mode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for signalling a precoding in a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transmission mo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38341A
TW201138341A TW099133648A TW99133648A TW201138341A TW 201138341 A TW201138341 A TW 201138341A TW 099133648 A TW099133648 A TW 099133648A TW 99133648 A TW99133648 A TW 99133648A TW 201138341 A TW201138341 A TW 2011383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recoding
station
matrix
precoding matri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3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7936B (zh
Inventor
Timothy James Moulsley
Choo Chiap Chiau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TW201138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8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7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79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1Differential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20113834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在如一行動通信系統(例如,咖、 LTE或先進LTE)之一通信系統中的通信方法。 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波束形成,及在本 發明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使用合作式波束形成(亦即, 藉由使用來自不同小區之主要站台天線所獲得之波束形 成)之通信方法。 【先前技術】 小區内之複數個使用者終端 在一蜂巢式電信系統中 機與-主要站台通信、就蜂巢式系統之後續代而言,;達 成之資料速率已持續增加。在諸如觀丁8及咖之先進系 統中,對於自-單-小區至一行動終端機之傳輸支援被以 各種方式描述為MIM0、預編碼或波束形成之多天線傳輸/ 接收技術。由於波束形成模式之空間選擇性,此等傳輸模 式已致使能夠顯著增加可達成資料速率及通信範圍,同時 維持平均干擾位準。 一為達成該波束形成’具有—天線陣列之—典型傳輸站將 組複數係數(形成-預編碼矩陣或預編碼向量)施加至自 其之各自天線.傳輸的-信號,使得在空間上將傳輸串流導 向-接收站。然而,接收此一經波束形成之傳輸可需要在 ㈣輪站與該接收站之間通信此組複數係數。此等系統之 f施=案中;t義預編碼碼薄。可將此等預編碼碼薄視為以 -緊密方式描述頻道係數之預編碼矩陣(或預編碼向幻或 15I329.doc 201138341 預編碼權重之一方式,藉此減少用於指示該預編碼所需之 發信號量。此等碼簿亦致使使用者終端機(在㈣中定義為 -使用者設備或UE)能夠以碼薄項目之—索引形式對該網 路報告下行鏈路傳輸之-較佳預編石馬器。在此情況下,該 較佳預編碼器係待施加至基地台(在中定義 __之傳輸天線的一組複數係數。類似地,ζ基^也二 亦可使用預編碼碼薄來用信號發送用於一傳輸的預編碼: 該使用者終端機。此致使該使用者終端機能夠自共同導頻 符號導出-合適的相位/振幅參考以用於解調變 路傳輸。 -在LTE中,此發信號碼薄索引被稱為ρΜι(預編碼矩陣指 不符)。通常,相同的碼薄一方面可用於將一基地台在該 下行鏈路中實際應用的預編碼向量或矩陣用信號發送至一 端機,且另一方面用於使該使用者終端機反饋較 1的預編碼矩陣以致使能夠導出-相位/振幅參考。或 ⑷^編碼的參考符號(亦即,專用參考符號)可提供該 區it提出使用合作式波束形成’亦即使用來自多重小 多點傳 大㈣波束形成(在Comp或合作式 二描述:)。圖式1至圖式3上引入此等系統。在 正常(亦Γ單’服小區1Gla内之一使用者終端機川以 p早一小區)模式盥—主IA 波束形成模式… 0a通信。在正常 至待自J:夕:,5亥主要站台1〇〇3將一組預編碼權重施加 、專輪天線104a傳輸的信號以建立導向該使用者 151329.doc 201138341 終端機110之一空間串流105a。 在一合作式波束形成模式下,一鄰近小區1 〇 1 b中之一第 二主要站台l〇〇b使用其之天線104b之一些以一合作式方式 將與該主要站台100a所傳輸之一信號l〇5a相同的信號105b 傳輸至該使用者終端機丨10。該空間串流現在包括兩個分 量l〇5a及105b。如上文所解釋,該使用者終端機u〇需要 基於對所接收之參考符號的量測反饋一頻道狀態估計。在 此實例中,此估計係呈一碼薄索引形式之一較佳預編碼矩 陣(或向量(若僅存在一傳輸串流))的一指示。 如圖1上所繪示’可能對各合作小區報告一 pMI,亦即 使用者終端機將該伺服小區1〇la之一第一較佳預編碼矩陣 11 la之一指示發信號傳輸至該主要站台1〇〇a,且將該小區 1 0 1 b之第一較佳預編碼矩陣111 b之一指示發信號傳輸至 該主要站台100b。因此,該等基地台l〇〇a及l〇〇b可使用不 同的預名碼以具有對傳輸束之_精細調整。此意謂該使用 者終端機需反饋與合作小區一樣多的請卜此可表示大量 的發信號及附加項。 .如圖2上所不,為減少此發信號該使用者終端機“ο可 能僅傳輸一 ΡΜΙ至該等合作小區基地台胸及!_。在圖2 上,該使用者終端機110藉由對參考符號之量測對所接收 的傳輸頻道進行一估外,B读· Α & 且建立傳輸至基地台100a及100b 兩者之一 PMI 112。j;卜音it兮甘y 此意私該基地台丨00a與該基地台1〇〇b 應用相同的預編碼。因此 u ^此做法之缺點為缺乏靈活性。 此外,在兩個以上合作小區 區之情況下,可能難以獲得一有 I51329.doc 201138341 效的波束形成。 可將圖3上!會示另-方法描述為具有天線選擇之s f N。 此處,SFN係「單-頻率網路」,其暗指自—個以上小區 傳輸相同的信號。該使用者終端機11〇報告待由全部合作 小區101a及l〇lb應用之預編碼矩陣〗13a之—值。另外,卞 使用者終端機11〇用信號發送是否應關閉特定天線之又j 發信號訊息113b。此意指剩餘的天線被「選擇」。在此 術之一典型實施方案中,對於每個小區4個傳輸天線之情 況’每個小區可關閉至多一 需搜尋對於將提供pi ^ ㈣者終端機然後 -取阿貝料速率之組合的pMI與天 之可能的組合。 、卞&弹 此允許在預編碼調整中之某一較大的靈活性。然 線選擇反饋需要一此資 二貝枓。例如,在以上實例中,對一 區之天線選擇雲| 1 ' 要至父3個位元(四個不同的天線值及其中 未關閉天線之惜、、、 發信號。此外,對/必意指此導致附加項及仍然大量的 潛在的功率不平基地台,此可導致不同天線之間 天線上之剩餘旦:二此可將總共可用的功率減小至 資料速率。 手且此將影響可達成之傳輸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 作一電信系統、係提出一種緩解以上所述問題之用於操 之方法。 本發明之另〜 法,其提出發係提出一種用於操作一次要站台之方 I里與預編碼靈活性之間的一良好權衡。 151329.doc 201138341 為此,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出一種用於操作—網路 中之一次要站台的方法,該次要站台包括一收發器,該收 發器經調適用於同時自控制一第一小區之一主要站台及控 制第一小區之至少一主要站台接收傳輸的,該方法包括 該次要站台: ―⑷自該第-小區之預編崎矩陣之—主要集合中選擇該 第一小區之一第一預編碼矩陣; (b) 根據一預編碼方案,取決於該第—預編碼矩陣而自 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次要集合中選擇一子集,該 子集由該第二小區之至少—預編碼矩陣組成; (c) 自該第二小區之預狼m & & 々 貞為馬矩陣之所選子集t選擇至少 一第二小區之一第二預編碼矩陣; ⑷傳輸表示該第一預編碼矩陣之一第一指示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提出包括-收發器之一次要 站台,該收發器經調適用於同時自控制一第一小區之__主 要站台及控制一第二小區之 、一 -欠^ α ^ 一主要站台接收傳輸,該 ,广 °亥控制構件用於自該第一 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主i隹人丄 乐 χε 要集合中選擇該第-小區之一第 一預編碼矩陣,用於自該筮_ 乐 —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子隼妁 取決於該第1編碼矩陣之該第二小= ,扁碼矩陣的一子集及用於自 預 子集中選擇該第二小區之一、區之預編碼矩陣之該 經配置用於傳輸表示該第預編碼㈣,該收發器係 表示該第二預編石m /碼矩陣之—第—指示符及 矛一知不符。 151329.doc 201138341 因此:該欠要站台可用信號發送一單—的第— 陣—符且在對該第二預編碼矩陣之預㈣的選擇 -定量的靈活性。該次要站台亦可能藉由 預: 碼矩陣之—第二指示符用信號發送關於該第二預編碼:: 之請。但是,因為對㈣二預編碼矩陣之預編碼的 限於-子集’故該第二指示符所需之資料量得以減少。 此外,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該第二指示 該第二預編碼料錄於㈣—指示符的值,使得用^傳 輸:第,指示符之資料量少於用於傳輸該第一指示符的資 枓罝°該第二職碼料之值確實根㈣第—預編碼矩陣 之值而受限。因為該第二指示符之可能值限於值的—子 集’故此致使能夠使用在資料位元方面之—小型或精簡的 第-指示符。此允許靈活性而無需在資料位元方面過 額外發信號。 根據本發明之此態樣,在步驟⑼處,根據一預編碼方 案選擇預編碼矩陣之該子集。因&,可能首先選擇對於該 ,·周路之特定條件及拓樸方便之—預編碼方案(例如,該等 小區是否由一單一主要站台或由不同的主要站台伺服,或 來自該兩個小區之信號是否相同),事先發信號所選的預 扁馬^案’且然後應用此預編碼方案(根據此方案,該第 一小區之第一預編碼矩陣的—值導致該第二小區之第二預 、扁馬矩陣的-党限的子集)。,即使將該靈活性限於 :第一預編碼矩陣之值的一子集,此仍確保受限值適用於 該次要站台所經歷之情形。 151329.doc 201138341 根據該第-實施例之以上變體之一變化型式該次要站 台基於該次要站台所記錄之對選自該第—小區之—碼薄之 -預編碼矩陣與選自㈣二小區之—碼薄之—預編碼矩陣 之組合的統計而產生該所選的預編碼方案。因此,此一預 編碼方案係s周適於且適用於該次要站台所經歷之情形。其 確保有限的靈活性避免將該次要站台限於不適當的預編碼 矩陣值。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用力操作—網路中之一次要站台之方 法-玄-人要站台包括-收發器,該收發器經調適用於同時 自控制一第一小區之—主要站台及控制一第二小區之至少 一主要站台接收傳輸’該方法包括該次要站台用信號發送 表不第-小區之-第_預編碼矩陣之—第一預編碼矩陣 指示符及表示該第二小區之一第二預編碼矩陣之一第二預 編碼矩陣指示符’纟中用於該第二指示符之資料量少於用 於該第一指示符之資料量。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提出一種用於操作一網路中 主要站台的方法,該主要站台係經配置用於操作—第 :】區,该主要站台包括一第—收發器,該第一收發器經 調適與_第二小區專用之主要站台的至少一收發器合作以 用於傳送傳輸’該方法包括使該主要站台 (a) 自戎第一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主要集合中選擇該 第—小區之一第一預編碼矩陣; (b) 根據一預編碼方案,取決於該第一預編碼矩陣而自 言玄笛-,r- —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次要集合中選擇一子集,該 151329.doc 201138341 子集由S亥第二小區之至少一預編碼矩陣組成; (C)自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所選子集中選擇至少 一第一小區之一第二預編碼矩陣; (d)傳輸表示該第一預編碼矩陣一第一 _ 平心弟才曰不符至該次 要站台。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其提出包括用於操作—第— 小區之―收發器之-主要站台,該收發器係經調適與一第 二小區專用之主要站台的至少—收發器合作以用於傳送傳 輸’該主要站台係經配置 用於自該第-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_主要集合中選擇該 第一小區之一第一預編碼矩陣; 用於自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子集之一集合中選擇取 決於該第-預編碼矩陣之至少一第二小區之至少一預編碼 矩陣的—子集; 用於自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所選子集中選擇該至 少一第二小區之一第二預編碼矩陣; 且該主要站台之該收發器係經配置用於傳輸表示該第一 預編碼矩陣之—第一指示符至該次要站台。 自下文所述之實施例將易於得知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態 樣’且將參考τ文所4之實施例說明本發明t此等及其他 態樣。 八 【實施方式】
現在將參考隨附圖式’以實例方式更詳細地描述本發 明。 X 151329.doc • 11 - 201138341 本發明係關於包括複數個小區之一電信系統,各小區係 受一主要站台控制,該主要站台能夠與處於該小區内之次 要站台通信。將參考圖4上描繪之系統詳述此種系統。 如圖4上所示,含於小區4〇la内之一次要站台410與一主 要站台400a通信。在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中’此種電 糸統在UMTS規範或LTE規範下操作β因此,該主要站 台400a可為一 eNodeB,且該次要站台410係一使用者設備 (UE)。圖4上表示鄰近小區401 a之一第二小區401b。此小 區401b係受一主要站台400b控制。圖4上將該等主要站台 401 a及40 1 b表示為兩個不同的主要站台,然而,應注意的 是,一單一主要站台可能控制複數個小區(在當前網路中 通常為三個)。 為了清晰起見僅表示一次要站台,然而,複數個次要站 台可處於一小區内。 各主要站台400a及400b分別包括具有複數個天線之一天 線陣列404a及404b(在此實例中為每一小區四個天線)。根 據一合作式波束形成模式’該次要站台4 1 〇可自其之小區 的主要站台400a及自鄰近小區之主要站台(在此實例中為 自主要站台400b)接收信號。該等主要站台4〇〇a與4〇〇b藉 由使用各組各自的預編碼係數對該次要站台41 〇傳輸一各 自的資料串流4002a與4002b及參考符號4〇〇la與4001b之各 自的集合。在此合作式波束形成模式下,該等資料串流係 相同。因此,可將該兩個資料串流4002a與4002b當作一單 一聯合傳輸。在另一合作式波束形成模式下,該等資料串 151329.doc -12- 201138341 流可為不同。該次要站台410可將該等參考符號4〇〇13與 4001b用於高效地解碼該等資料串流4〇〇23與4〇〇2b。該次 要站台410基於此等參考符號4〇〇13與4〇〇11?或基於嵌入該 等主要站台400a與400b所傳輸之下行鏈路頻道中的其他參 考符號估计頻道係數以建立各自小區之一較佳的預編碼矩 陣。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該次要站台41 〇基於對該 等頻道係數之估計而在該小區4〇13之一主要碼薄中選擇一 第:車父佳的預編碼矩陣。該次要站台41()使㈣主要碼薄 來提取纟引,然後可藉由一發信號訊息41 la用信號發送 »亥索引至該第一小區4 〇 1 a。 此在此第-實施例中,該次要站台可自—次要預編 2 I薄中選擇δ亥第二小區4〇11;)之一較佳的預編碼矩陣。此 次要預編碼碼薄係—受限的碼薄,其含有預編碼矩陣之一 子集(即有限數目的預編碼矩陣(例如,1、2或2個以上預編 碼矩陣,但是切1知次㈣薄之可耗料矩陣:習 知集合的總數目))。此次要碼薄取決於該第-小區4 01 a之 預編碼矩陣的值,或取決於待在該發信號訊息川& 用U發运之索引的值。可在_上行鍵路控制頻道(如 LTE中之PUSCH或puccH)上用信號發送該等發信號訊 息。 右3於6亥次要碼薄中之項目數目大於-個,則在一發信 號訊息4llb中用信號發送該次要碼薄項目之一索引。然 而’應注意的是,在此實施例之變化型式中,此第二小區 151329.doc -13· 201138341 預編碼矩陣係由該第一小區預編碼矩陣唯一判定,且無需 用信號發送第二小區預編碼矩陣(例如其可具有相同值)。 在本發明之此第一實施例中,分別用信號發送該等發信號 訊息411a與411b至主要站台⑽以與利肋。然而,在此實施 例之-變體中,將發信號訊息4Ua與4nb兩者用信號發送 至主要站台40〇3與4〇〇b之至少一者(例如伺服小區之主要 站台’因此為主要站台彻a)。然後,該主要站台 將該發信號訊息重新傳輸至該第二主要站台4〇补,或運算 該兩個主要站台之預編碼係數,且將該等預編碼係數轉發 至該主要站台400b。另外,可將經運算的預編碼係數或關 =該等係數之資訊轉發至該次要站台。此操作可以明確發 信號形式或藉由經預編碼參考符號進行。 本發明之此實施例解決先前技術之—些問題,問題為: 自該次要站台410在該等訊息中發送多重預編碼矩陣索引 (亦即,發信號附加項)至該網路(亦即,i該主要站台 及/或4_)之位元數目;及對各小區之預編碼矩陣:引的 全部可能組合搜尋最高位元速率之在該次要站台處的運算 複雜性,或搜尋涵蓋全部合作小區之 算複雜性。 I Μ碼薄的運 亦打算以合理的運算複雜性及發信號附加項提供與如圖 2上所繪示之系統相比的在對碼薄項目之選擇中的更大 活性及可能較好的效能。 本發明之此第-實施例係基於自不同存取叫、區至一 給定次要站台之無線電頻道可能具有一些相關聯的屬性之 151329.doc -14· 201138341 5忍知°此等相關聯之屬性係藉由提供該主要碼簿之值 次要碼薄之預編石馬矩陣的子集之間的對應的預編碼方案建X 二=該等小區401a及·之主要站台知道該 =:要碼薄之間的對應,該次要站台藉由發信號訊息 C事先用㈣發送-對應矩陣。或者,可預先建立—預 編碼方案且自該主要站台與該次要以兩者事先知道該預 Γ方案。在此第—實施例之—較佳實例中,該發信號訊 心4軸-較高層發信號訊息,使得其不影響實體層上行 鏈路發信號資源。此外,可無需過於頻繁地更新此預編碼 方案’僅在該次要站台已做較大移動使得該網路之整體拓 樸已完全改變(自該次要站台之角度)時予以更新。 圖5不思地繪不主要碼薄與次要碼薄之間的對應。在此 預編碼方案中’主要碼薄值51係鏈結至該次要碼薄之三個 值52的子集。在此實例中’該子集中之可能值的數目係值 定,然而,情沉不可總是如此,且一些主要碼薄值51可鍵 結至次要碼薄值5 2之較小子集。 此外,圖5展不將以發信號訊息411a&4Ub用信號發送 之索引在此實例中,该主要碼薄5 1之索引5 11係可以圖5 中展示之碼薄大小之3個位元表示的一完整的pMI。然後, 對於用信號發送該次要碼薄索引,需要在該發信號訊息 411b中用仏唬發送一較小的碼字521(此處為兩位元,因為 預編碼矩陣之子集可具有三個值)。因此,用於傳輸該第 一指不符521之資料量少於用於傳輸該主要碼簿值511之資 料量。在此實施例之變化型式中,可作為一組合索引聯合 151329.doc -15· 201138341 傳輸該主要喝薄之索?丨及該次 主要碼薄及I满隹士 .索w,例如,若該 次-人要碼嫜t之項目數目 次要碼薄中之項目數目取決於 的冪’或该 化,則此可為更有效。 主要碼薄中的項目而變 该次要站台410亦可對該網路 待用於傳輸之空間頻道的數目 ?=(亦即, 及對頻道品皙& 專效於天線埠的數目) 貝、。口質的一指示。頻道品 符卿)指示。此通常指示^由一:員道品質指示 封包傳輸的-資料速率。纟預疋錯誤概率情況下接收 根據該第一實施例之一實 小卩、鱼—相^ 貫 3亥二人要站台對可能的合作 進仃頻道量測,且自 集合(下文為「第-华八:碼薄之預編碼矩陣之第二 繁夕猫 弟—集合」)識別適當的子集以使該主要碼 壤馆B 4 第集合(下文為「第-集合」)中的碼 4項目相關以建立圖5之 編在不同於圓5之該預 -草:: 例中,該次要站台41。之目的為自該第 =找到兩個最佳的碼薄項目以與自該第一集合之一給 ―:項目相關。用信號發送自該第二集合之兩個項目之 者將僅需要1個額外的位元。 表不用於找到良好的碼薄内容之可能方法的一種方 處1在含有適當的參考符號之各子訊框中,在步驟S圓 處:到對於來自該第—集合及來自該第二集合之碼簿項目 率。 預、扁喝矩陣之組合)的各組合之資料速 d329.doc -16 - 201138341 0然後’在步驟S1002處收集來自 s 自0亥第一集合及來自該 第一集&之碼4項目的各組合 <資枓逮率的統計(例 平均資料速率)。 丨如’ 〇及在步驟S1003處,對於來自 目°亥第—集合之各碼薄項 目,識別提供最高平均資料速率、 碼薄項目。 …第二集合之2個 因此,此允許基於一些統計而 丁向獲侍调適於該次要站台所 經歷之情形的一預編碼方案。 汁 另一種方法可為如下: 〇在含有適當的參考符號之各子訊框中 高位元速率之對於來自兮第查人 ’ ^仏最 H玄第—集合及來自該 薄項目的組合。 $ 〇對於選自該第一隼合之久ms 果口之各碼4項目,收集對選自該 -集合之該專碼薄項目夕夂4^ ^ ^ 貝目之各者的統計(例如,對於來自該 第一集合之一給定碼薄項目,4^ 5己錄一給疋碼薄項目係選自 該第二集合的次數)。 〇對於來自該第一隼人夕夂工臣雙κ 木0之各碼薄項目,識別來自該第二 集合之最頻繁選擇的碼薄項目。 —
對於任一方法,在井L 仕乂驟31〇〇4處,在被用信號發送至該 網路(較佳地作為較高層發^士 _ ,6 ^ 曰赞乜唬)之一預編碼方案中總結所 得之已提出的碼薄内容。扃牛 ^ 在步驟S 1005處,該網路然後確 «忍5亥已出的預編;5馬方安月科庙认疼炫,^ 木及對應的碼薄(較佳地經由實體 層發信號)或用信號發读α ^ ' 赞运一新的預編碼方案(較佳地經由較 南層發信號)。若該網政尤社- 、间路不指不預編碼方案或碼薄,則使 151329.doc -17- 201138341 用一固定(或預定)預編碼方案。 在此貫施例之一變介刑Λ _ 式中,該次要站台可僅對該預編 ”之。h用k號發送_推薦。該網路然後可決定該預 編碼方案之剩餘部分及對應的碼簿,或可固定或預定該等 剩餘部分。例如’該網路可用信號發送碼薄之部分的^容 且剩餘部分仙定或狀,料要站Μ後❹上文所述 之該等方法來建立其對於該碼薄之未固定部分的推薦 碼方案。 根據此第-實施例,該次要站台對該等合作小區進行頻 :量測且識別來自該第二集合之適當的子集以與該第一集 合中之碼薄項目相關。然、後將所得的碼薄設計用信號發送 至該網路。 在該網路需改變UE所做之推薦的情況下,該網路可用 信號發送對UE碼薄之確認或用信號發送一不同碼薄之内 容。 相同的原理可用於具有來自該第二碼薄之子集中的2個 以上項目的一碼薄,且可用於兩個以上的合作小區。然 而,應注意的是,若次要站台位置發生改變,則可需要更 新該碼薄。可能組態該次要站台使得在偵測到位置的一巨 大憂更(藉由接收功率之一變化,或借助於嵌入式Gps或其 他地理區域化監測器)之後’該次要站台觸發一新的預編 碼方案之建立。 根據圖6上所繪示之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該預編碼 方案可基於關於該網路之拓樸及小區内之次要站台的情形 151329.doc • 18· 201138341 的狀癌。在圖6中,一次要站台61 〇係處於一伺服小區601 a 内且與一主要站台600通信。在本發明之此第二實施例的 一貫例中’此種電信系統在UMTS規範或LTE規範下操 作°因此,該主要站台6〇〇可為一 eNodeB,且該次要站台 610係一使用者設備(UE)。圖6上表示鄰近小區6〇la之一第 一小區601b。此小區60lb受相同的主要站台600控制。 為了清晰起見僅表示一次要站台,然而,複數個次要站 台可處於一小區内。 主要站台600包括一天線陣列,該天線陣列分為每個各 自小區分別專用的兩個子陣列6〇4a及6〇4b,在此實例中為 母個小區四個天線。根據一合作式波束形成模式,該次要 站台610可自小區601a及601b專用的天線604a及604b接收 信號。 根據此實施例,一單一主要站台6〇〇伺服具有在相同方 向上對齊之天線陣列的兩個合作小區,兩個天線之傳輸波 束之大體方向係相同,如圖6上以角度α表示。 作為對此第二實施例之一更好理解的一簡單實例,吾等 考慮自相同的基地台站點6〇〇支援的該等小區及 601b(處於相同的頻率)係使用具有一自$空間/視線頻道 (L〇S)中之秩1傳輪之-致的線性天線陣列。在此情況下, 取佳的預編碼係數主要取決於相對於該天線㈣之該角度 α ’且碼薄可基於DFT係數(亦即,對於一給定的空間簽: (在此情況T為相對於該天線陣列之-唯-的方向),可經 由-離散傅立葉變換獲得對應的預編碼係數)。對於可处 151329.doc •19- 201138341 受益於C〇MP(合作式多點傳 a 該兩個小區所伺服之—人要站台61G(亦即’在 之角度可能類似。因此,1 ^目對於該兩個天線陣列 d i 右μ _人要站台對於伺服/第一小 £自石馬薄選擇最佳預編碼係數笫〗 佳係數的集合可能對應於_ j:他/第二小區之最 於該词服小區所選之巧簿首、度,且因此可根據對 候選者。例如,若根據角度排序碼薄項 ’。後取決於特定的幾何組態(例如,具有在不同 上指向的天線陣列〜6〇4b),則該第二小區之最可能 的瑪薄項目可為相同或鄰近該第一小區之碼薄項目,或處 於该碼薄中之—鏡像位置。在此情況下,該第二小區之該 相薄項目的至少—碼薄項目應與該第—小區之對應的碼 溥項目相同。 因此,可基於1亥兩個小區6〇la及601b受相同的主要站二 站點控制的狀態容易地建立一預編碼方案。可在其中天: 陣列604a及604b伺服相@的小區之—梢微不同的實施例中 應用相同的方法。此允許對4個天線設計之一媽薄用於具 有8個天線之一小區中。 對於給出的實例,可依據該第一小區60la之一碼薄索引 (例如4個位元)及一偏移(例如1或2個位元)將該次要站台所 優選的預編碼碼薄項目用信號發送至該主要站台以指示該 第二小區60lb之一碼薄索引。 對於一完全的碼薄搜尋,該次要站台可以與對該第二碼 薄之各偏移組合的來自該第一碼薄之各碼簿項目(例如, 151329.doc •20· 201138341 4 + 2 = 6位元或64種組合)估計可達成之資料速率。 此第二實施例之兩個主要的優點為與各碼薄之完全位元 數目相比之用以發信號碼薄索引的減少的位元數目及由於 搜尋較小數目之碼簿組合的減小的運算複雜性。此外,在 此實施例中’與該第一實施例相比’無需基於統計運算一 預編碼方案,因此減小該次要站台中的運算需求。 可對該網路的其他組態選擇一類似的方法。如圖7中所 繪示’一次要站台7 1 〇係處於一伺服小區7 〇 1 a内且與操作 邊飼服小區70la之一主要站台700a通信。該主要站台7〇〇a 可為一 eNodeB,且該次要站台71〇可為一使用者設備 (UE)。圖7上表示一第二小區701b(其鄰近於小區7〇lap此 小區701b受一第二主要站台700b控制。 為了清晰起見,僅表示一次要站台,然而,複數個次要 站台可處於一小區内。 基於對光束與一參照之角度α1與α2係彼此相關的認知, 可能自該網路之拓樸建立一預編碼方案。 吾等考慮自兩個基地台站點7〇〇&及7〇〇1)支援的小區7〇ia 及701b(處於相同的頻率)係使用具有一自由空間/視線頻道 (L0S)中之秩1傳輸之一致的線性天線陣列。在此情況下, 最佳的預編碼係數主要取決於相對於該天線陣列之角度d 及α2,且碼薄可基於DFT係數。對於可能受益於Comp之 一次要站台710(亦即,在兩個小區之間的邊界上),相對於 該兩個天㈣列之角度可能相_#,具有相反或鏡像 值)。若參照係鏈結該兩個基地台站點之軸,則角度^近 151329.doc •21 · 201138341 α2(右考慮㈣小區具有相同的尺寸)。因此,若咳 次要站台對於該伺服/第 k /第一小區7 〇 1 a自一碼簿選擇最佳的 T貝攝碼係數,則盆仙
At ,、他/第二小區701b之最佳係數的集合可 月b對應於—相及的备;ή: 又’且因此可根據對於該伺服小區所 薄項目判;t對於該第二小區之該碼簿中的最可能的 。例如,若根據角度排序碼薄項目,然後取決於特 疋的幾何組態,則該筮— —小區之最可能的碼薄項目可處於 该碼薄中之一鏡像位置。 拍你α丄 , 3| U此,其可由一偏移減去第一碼 厚索引之值給出。 對於處於導致該第二小區中之相同或鄰近之碼薄項目的 位置中的一次要站台(如在圖6中),可將此-預編碼方案 之一實例表示如下: 自第一碼簿之碼薄項目 自該第二集合之第二相關 項目(對於第二小區、
此意指,(例如)若對於該第—小區選擇碼薄項目5(其可 精由3個位元發信號),則碼薄項目5或6可用於該第二小區 (其可藉由1個位元發信號)。 對於處於導致該第二小區中之鏡像碼薄項目的—位置中 的-次要站台(如在圖7中)’可將此一碼薄之一實例表示如 下: 151329.doc 22- 201138341 p---- 自第一碼薄之碼簿項目 —小區) 自該第二集合之第一相關 項目(對於第二小區) 自該第二集合之第二相關 項目(對於第二小區) 1 8 _ 7~~---- 2 7 ~—-- 3 Γ 6 ^5~---- 4 5 _ 5 4 3 6 ___________ 3 "" ~~2 ~' 7 2 ~~- — 8 1 3 應注意的是’相同(的原理)適用於兩個以上合作小區。 如圖8上所示,一次要站台810自三個小區8〇la、801b或 801c(其等各自受一各自的主要站台800a、800b或800c控 制)接收合作傳輸。 如在圖7之情況下,角度αι、α2及a係彼此相關。因 此’可考慮此情況預定預編碼方案。可考慮此等關係使次 要碼薄及第三碼薄之碼薄項目偏移一常數以作為一第一近 似。 然後,根據該第二實施例,以與該第一實施例中之方式 (出於經濟原因而不重複)類似的一方式用信號發送第一預 編碼矩陣之值。此外,在存在對應於該第一預編碼矩陣值 之一個以上次要碼薄項目的情況下,可用信號發送第二預 編碼矩陣的值(如在該第—實施例中)。否則,因為該主要 站台將知道第二預編碼矩陣方案,故可省略該發信號。 關於在6玄第二實施例中用信號發送該預編碼方案,可執 行/、該第貫施例中類似的一發信號。然而,在該第二實 施例之’邊化型式中,亦可能用信號發送該次要站台正經 歷之情形,亦gp,關於該網路之拓樸及此網路中之次要站 151329.doc -23. 201138341 台的情形之狀態。此外,因為該等主要站台知道該網路之 拓樸,故該主要站台可對該次要站台用信號發送—推薦或 一預設的預編碼方案。此允許避免用信號發送一完整的預 編碼方案(其在附加項或發信號方面可為相當大)。 該第一小區之碼薄項目的第一集合與該第一小區之子集 ,集合之間的最佳關聯可能取決於部署組態及傳播環境。 可為合意的是,如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識別此關聯。一般而 言,可藉由對UE處之(可能的)合作小區之各者進行頻=量 則且將其等報告給該網路而完成此操作。然而,此可能引 起相當大的發信號附加項。 此實施例中之變化型式可能如下: -在選擇PMI中,UE考慮可選擇如施加至各小區之言 PMIt^的第—係數具有零值。對於三個小區,&需要至多 個發仏號位元以指示對於3個小區所選之零值係數組合 在又—變化型式中,其中全部第一 ° 1弟ΡΜΙ係數皆為零之情2 係不允許。在又一變化型式中, ” T王邛第一 PMI係數窄 為非令之情況係不允許。 仕選擇PMI中,UE考慮 υ J< 尸夕,J 7種v ,’其將需要至多9個發信號位元則旨示對於3個小區j :的組合。可不允許-些組合(例如,對全部3個小“ 輸,對飼服小區僅允許空間頻道與碼字之間的一啦 射): 〇 空間頻道1上之碼字1與空 空間頻道2上之碼字1與空 間頻道2上之碼字2的秩2傳輸 間頻道1上之碼字2的秩2傳輸 151329.doc -24 201138341 〇空間頻道1上之碼字1之秩1傳輸 〇空間頻道1上之碼字2之秩1傳輪 〇空間頻道2上之碼字1之秩1傳輸 〇空間頻道2上之碼字2之秩1傳輪 〇無傳輸 -在選擇漬中,UE假設秩2傳輪僅由飼服小區執行。 其他小區僅以秩1(亦即,一個空間頻道及_個碼字)傳輪。 若該卿據-些準則優選秩2傳輪,則該证假設該飼服小 區根據所選PMI的值以秩2傳輸兩個碼字。對其他小區之一 些選項為: 作 項 〇該UE假設其他小區僅傳輪 該伺服小區之秩1或秩2傳輸的 第一空間頻道。此意指來 可能性係相同:來自各合 小區之秩1傳輸或無傳輸 可使用4個位元指示此等選 〇該UE選擇哪個空間頻道及〜 久丨個碼子較佳地應由該等 其他小區之哪個小區僂輪。< w j 寻輪可以6個位元發信號各種可能 性(包含來自該伺服小區之秩丨傳輸或秩2傳輸广 空間頻道1上之碼字1之秩1傳輪 空間頻道1上之碼字2之秩1傳輸 空間頻道2上之碼字1之秩1傳輸 空間頻道2上之碼字2之秩丨傳輸 無傳輪 -該UE根據下列變化型式之—變化型式對該第一小區 選擇―刪’且選擇該等其他小區中之mi的可能修改: 151329.doc •25- 201138341 〇 一循環移位,其被施加至由該PMI所指示之矩陣/向量 以獲付對於該等其他小區之各者的預編碼矩陣/向量。 〇 一相位旋轉’待施加其以獲得對於該等其他小區之各 者的預編碼矩陣/向量。 〇 一累積相位旋轉,待施加其以獲得對於該等其他小區 之各者的預編碼矩陣/向量。此將跨該矩陣/向量施加—相 位斜率(其等效於所得之波束型樣中的—角度移位)。 = 天線組合,對其旋轉預編碼係數之相位以獲得對於 該等其他小區之各者的預編碼矩陣/向量。可固定該相位 旋轉(較佳地以180度旋轉(亦即,反相))。彳用信號發送相 位旋轉量。 在此等以上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變化型式中,該次索引 可由下列項目代替: -一循環移位,其被施加至一預編碼矩陣(例如主要的 預編碼矩陣)以獲得第二預編碼矩陣; _ —相位旋轉,其被施加至一預編碼矩陣(例如主要的 預編碼矩陣)以獲得第二預編碼矩陣; 夕紙开π π延异得施加至自天線數 一給定天線之預編碼係數的該相位旋轉以自一預編碼 (例如自該主要的預編碼矩陣)獲得該第二預編碼矩陣 天線組合,對其旋轉預編碼係數之相位以自一 碼矩陣(例如自該主要的預編碼矩陣)獲得該第二預編 陣。 在一例示性系統(如具有 根據本發明且如圖9上所表示 151329.doc •26· 201138341 eNB處之每個小區四個傳輸天線及1;£處之兩個接收天線之 LTE)中提出一種方法。 在步驟S901處,UE以類似kUMts之版本8的—方式對 伺服小區估計PMI(亦即,將提供最高資料速率之PM〗)。在 步驟902處,若該辦慮根據一些準則應包含一或多個合 作小區’則對於該伺服小區及至多兩個額外的合作小區: 在步驟S903處提供進-步資訊。此額外資訊包括較佳合作 小區(若存在)之身份、較佳的傳輸秩(其亦決定碼字數目) 及修改將如何對該等合作小區之各者解譯該pMi之額外資 訊。對於秩丄傳輸,該PMI為一向量且將在步驟s9〇4處傳 輸一碼字。該發信號係經由Pucc^pusCH之實體層發 信號。對於較高的秩,該PMI為一矩陣。在此實例中,最 大的秩為2(其暗指該eNB將在下行鏈路中傳輸兩個竭字 在步_4處,假設該網路根據該pMl及額外資訊傳輸, 該UE亦可報告一 cqi。 一通常’如LTE之系、统的規範使用術言吾「天線埠」,天線蟑 實際上為可對應於—單—實體天線或可由自—個以上實體 天線之信號的一線性組合導出之一虛擬天線。為方:: 見’吾等使用術語「天線」,但是亦可將此理解為「天線 埠」。 在非DFT碼薄(例如’對於非⑽頻道)之情況下,該第 二小區之合適的項目鄰近對該第一小區選擇之項目的情況 並非必要。在—些情況下’可能以分析方式判定合適的項 目(如在該第二實施例中)。除非如在該第-實施例中可渴 151329.doc -27- 201138341 經驗(例如,藉由對一桓糍赤 模擬或里測中之所選碼薄項目的觀 察)判定該等合適的項目,不目丨丨叮m 、叩貝目,否則可使用某一碼薄設計方法 (例如’對-良好竭薄之蠻力搜尋或遺傳演算法)。 總而言之’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c〇Mp碼薄包括該第 一小區之預編碼矩陳的一笛 ^ . 早的第—集合。對於該第二小區,存 在-第二組預編碼矩陣之一子集,該子集係與來自預編碼 矩陣之該第—集合之各矩陣相關。各子集可具有不同的成 員:該第二集合可具有與該第一集合相同的成員。且對於 第三小區及如需要之推―丧雜, v 1外的小區亦可如此。在秩1 傳輸之情況下,該等矩陣可為向量。 根據-第三實施例,一合作式波束形成中所涉及之—主 要站台亦(或僅)可使用該預編碼方案。該主要站台以與前 文所述之實施例類似的__方式選擇—第—預編碼矩陣以用 信號發送施加在-第-主要站台(例如,纟自身或該合作 式波束形成中所涉及之另—主要站台)之天線上的預編 馬--、,:後可將帛一主要站台之預編碼限於預編碼矩陣 之-子集(例如,i個、2個、3個矩陣,但是小於該第二小 區之可用預編碼矩陣的整個集合)。然後,在預編碼矩陣 之受限集合中選擇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並將其施加至該 合作式波束形成中所涉及之一主要站台。該第一主要站台 可用信號發送該第一預編碼矩陣(藉由使用一預編碼矩陣 索引)及關於该第二預編碼矩陣之可能的資訊。 不應僅將本發明理解為以上實施例,且熟習此項技術者 應清楚的是,可在本發明之各種實施方案中調適以下變體 151329.doc -28* 201138341
及實例。下文所述之以h眚始办,& iL 上貫施例的一些例示性延伸 係可能。對於一些碼薄,各項 —弋 分啰曰之矩陣/向1中的第一 數具有相同的值(例如υ。因為對於每個合作小區,此传婁 之最佳值不可能㈣,故可總是在該第二小區之子 此元素選擇為「關閉」。此可承受在該第_小區之第 薄項目中該第一係數係#「關閉」之條件。此減少用信: 發送天線選擇資訊所需的位元數目。 σ化 在秩2傳輸(或更高秩)之情況下,匹配來自全 區之兩個空間頻道之所需的預編碼可為困難。因此、 用一些限制或選項: 呢 其他小區僅傳輸— 他小區僅傳輪該第 間頻道及哪個碼字 〇秩2傳輸係僅由伺服小區執行。 個空間頻道。一些選項係UE假設其 一空間頻道或UE用信號發送哪個空 應由哪個小區傳輸。 下列可能性中發信 〇對於各小區’該次要站台 號: 秩2傳輸 一空間頻道上之碼字丨的秩〖傳輸 一空間頻道上之碼字2的秩丨傳輸 另一空間頻道上之碼字丨的秩丨傳輸 另一空間頻道上之碼字2的秩丨傳輸 無傳輸 台 應注意的是’在接收所得之下行鏈路傳輸中 將採用DRS與碼字之間的—合^關聯。 該次要站 151329.doc -29- 201138341 代替用信號發送一PMI及在各小區_被「關閉」之天線 的一組合,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類似數目的位元發信號下 列可能性: 0 4 UE可用彳g號發送該第一小區之一 PMI及待施加至由 該PMI所拓示之矩陣/向量之一循環移位以獲得對於該等其 他小區之各者的預編碼矩陣/向量。 〇該UE可用信號發送該第一小區之一pMI及待施加之一 相位旋轉以獲得對於該等其他小區之各者的預編碼矩陣/ 向量。 〇 «亥UE可用#號發送該第一小區之一 pMI及待施加之一 累積相位旋轉以獲得對於該等其他小區之各者的預編碼矩 陣/向量。此將跨該矩陣/向量施加一相位斜率(其等效於所 传之光束型樣中的一角度移位)。 〇該UE可用信號發送該第一小區之一pMI及一天線組合 (對其旋轉預編碼係數之相位)以獲得對於該等其他小區之 各者的預編碼矩陣/向量。該相位旋轉可為18〇度(亦即,反 相)。基於若一給定天線對所接收信號之貢獻對效能不利 (亦即,導致破壞性的干擾),則將在AS_SFN中「關閉」該 天線而提出此修改。然而,如此處所提出,可較佳地將相 位反相且將破壞性干擾轉換為積極的干擾。可用信號發送 相位旋轉量。 應注意的是,在全部前述實施例中,可將該預編碼矩陣 理解為一預編碼向量(如在一秩1傳輸之情況下)。 本發明可應用於使用小區之間的合作式波束形成之系統 151329.doc -30- 201138341 (可包含先進LTE)。該等小區可位於一單一基地台站點, 或位於不同站點(例如光纖無線電技術所實施之飛米小 區)。 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一元件前面的用詞 「一」並不排除存在複數個此種元件。此外,用詞「勺 括」不排除存在除所列元件或步驟以外的其他元件或步 驟。 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之括號中包含參考符號意欲幫助理解 且並非意欲限制。 冰習此項技術者將自閱讀本揭示内容而易於得知其他修 改。此等修改可涉及無線電通信技術中已知的其他特徵。 【圖式簡單說明】 圖1至圖3(已描述)係已在3GPP中論述之架構的方塊圖; 圖4係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通信系統的—方 塊圖; 圖5係用於該第一實施例中之預編碼方案的一示意表 示; 圖6係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通信系統的一方 塊圖; 圖7係根據該第二實施例之另一變體之一通信系統的一 方塊圖; 圖8係根據該第二實施例之又一變體之一通信系統的一 方塊圖; 圖9係表不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之操作一系統的 151329.doc -31 · 201138341 一方法的一流程圖;及 圖1 〇係表示根據本發明之該第一實施例之設計一預編碼 方案的一方法的一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51 主要碼薄值 52 次要碼薄值 100a 主要站台 100b 第二主要站台 101a 伺服小區 101b 鄰近小區 104a 天線 104b 天線 110 使用者終端機 111a 第一較佳預編碼矩陣 111b 第二較佳預編碼矩陣 112 預編碼矩陣指示符 113a 預編碼矩陣 113b 發信號訊息 400a 主要站台 400b 第二主要站台 401a 词服小區 401b 第二小區 410 次要站台 411a 發信號訊息 151329.doc -32- 201138341 411b 發信號訊息 411c 發信號訊息 511 索引 521 碼字 600 主要站台 601a 伺服小區 601b 第二小區 604a 天線 604b 天線 610 次要站台 700a 主要站台 700b 第二主要站台 701a 伺服小區 701b 第二小區 710 次要站台 800a 主要站台 800b 第二主要站台 800c 主要站台 801a 小區 801b 小區 801c 小區 810 次要站台 4001a 參考符號 4001b 參考符號 •33 151329.doc 201138341 4002a 4002b 資料串流 貧料串流 151329.doc •34

Claims (1)

  1. 20113834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操作一網路中之一次要站台(41〇、610、710、 810)的方法,該次要站台包括—收發器,該收發器經調 適用於同時自控制一第一小區(4〇la、6〇la、7〇la、 8〇la)之一第一主要站台(40〇a、600a、700a、800a)接收 傳輸(4002a、4002b)及自控制—第二小區(4〇lb、6〇lb、 7〇lb 8〇lb)之至少一第二主要站台(4〇〇b、、 700b、8〇〇b)接收傳輸,該方法包括該次要站台: (a) 自該第一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主要集合中選擇 該第一小區之一第一預編碼矩陣; (b) 根據一預編碼方案’取決於該第一預編碼矩陣而 自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次要集合中選擇一子 集,該子集由該第二小區之至少一預編碼矩陣組成; ⑷自預編碼矩陣之所選子集中選擇該第二小區之一 第-預編碼矩陣; (d)傳輸表示該第一預編碼矩陣之一第一逍 (411a) 示符 2. :請求項丨之方法’其中該次要站台傳輸表示該第二預 編碼矩陣之一第二指示符(41 lb)。 3. :請求項丨或2之方法’其中將該主要指示符與該次指示 付之至少-者傳輸至該第—主要站台或該至少 要站台之至少一者。 币一主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指示符所表示 預編碼矩陣係基於該第1示符之值,使㈣㈣= 151329.doc 201138341 第一指示符之資料量少於 資料 服 集係 一子 集係 自一 值所 於用於傳輸該第一指示符之 里 0 5.如請求項丨或2之方法,其 、中該第一主要站台控制伺 區’且其中該第二主要站a狄庄丨抑匕 文祕台控制一鄰近小區。 6·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φ兩从分故 、 取决於δ亥專小區之拓樸 預編碼方案之一集合,選擇該預編碼方案。' 7. 求項6之方法’其中取決於該第-小區及該第 區是否党一單一主要站台控 ) k制而選擇該預編碼方案, 8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由s t Λ 中預編碼矩陣之該所選子 包括與該第一預編碼矩陣 』疋I平相冋之一預編碼矩陣的 集。 9· 如凊求項1或2之方法,甘+ 戎之万沄其中預編碼矩陣之該所選子 ^括-預編碼矩陣的-子集’該預編碼矩陣由藉由 吊數減去表示㈣-預編碼矩陣之指示符而獲得之 指示。 10. 11.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 所記錄之關於選自該第 與選自該第二小區之一 計而產生該預編碼方案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 之至少一者: 其中該次要站台基於該次要站台 一小區之一碼簿的一預編碼矩陣 碼薄的一預編碼矩陣之組合的統 〇 其中5亥第二指示符表示下列項目 一循環移位,其被施加至一第三預編碼矩陣以獲得該 第一預編碼矩陣; 相位旋轉,其被施加至一第三預編碼矩陣以獲得該 15I329.doc 201138341 苐二預編碼矩陣; 一函數的一參數,其用於運算待施加至自天線數目之 一給定天線之預編碼係數的該相位旋轉以自— 币二預繞 碼矩陣獲得該第二預編瑪矩陣; 一天線組合,對其旋轉預編碼係數之相位以自—第二 預編碼矩陣獲得該第二預編碼矩陣。 12. 13. 14. 15. 如請求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三預編碼矩陣係 之一者: 1早 該第一預編碼矩陣; 根據該第一預編碼矩陣判定之一矩陣。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來自該第一小區及該第二小 ,之傳輸係-W傳輸,且其中預編碼矩陣係預編碼向 量0 區及該第二小區係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小 受一單一主要站台控制。 :種次要站台(410、610、71〇、81〇),其包括一收發 器,*亥收發器經調適用於同時自控制一第一小區㈠〇 1 a、 6〇la、701a、801a)之一第一主要站台(4〇〇a、_&、 70〇a、800a)及控制一第二小區(4〇lb、6〇比、、 b)之至 y 第一主要站台(400b、600b、700b、800b) 接收傳輸(4002a、4002b),該次要站台進一步包括控制 構件’該控制構件用於自該第-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 主要集合中選擇該第-小區之—第—預編碼矩陣,該控 制構件用於根據-預編碼方案’取決於該第一預編碼矩 151329. doc 201138341 陣而自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次要集合中選擇一 子集,該子集由該第二小區之至少— ^ 預編碼矩陣組成, 且該控制構件用於自該 中選擇該第二小區之一 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該子集 第一預編碼矩陣,該收發器係經 配置用於傳輸表示該第一預編碼矩陣之一第一指示符 (411a)。 16. 17. 一種用於操作一網路中之一主要站台(4〇〇a、6〇〇&、 700a 8〇〇a)的方法,δ亥主要站台係經配置用於控制一第 一小區(401a、601a、7〇ia、8〇la),該主要站台包括一 第一收發器,該第一收發器經調適用於與控制一第二小 區(401b、601b、701b、801b)之又一主要站台(4〇〇b、 600b、700b、800b)的至少一收發器合作而傳送傳輸至一 次要站台(410、610、710、810),該方法包括該主要站 台: (a) 自遠第一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主要华合中選擇 5亥第一小區之一第一預編碼矩陣; (b) 根據一預編碼方案,取決於該第一預編碼矩陣而 自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次要集合中選擇一子 集’該子集由該第二小區之至少一預編碼矩陣組成; (c) 自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所選子集中選擇至 少一第二小區之一第二預編碼矩陣; (d) 傳輸表示該第一預編碼矩陣之一第一指示符至該 次要站台。 一種主要站台(400a、600a、700a、800a),其包括用於 151329.doc -4 - 201138341 操作一第一小區(401a、601a、701a、801 a)之一收發 器’該收發器係經調適用於與一第二小區(4〇lb、6〇lb、 7011>、8011))專用之又一主要站台(;4〇〇13、6〇〇13、70〇15、 800b)的至少一收發器合作而傳送傳輸至一次要站台 (41 0、6 10、7 1 〇、8 10),該主要站台係經配置用於: 自該第一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主要集合中選擇該第 一小區之一第一預編碼矩陣, 根據一預編碼方案,取決於該第一預編碼矩陣而自該 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一次要集合中選擇一子集,該 子集由s玄第一小區之至少一預編碼矩陣組成, 自該第二小區之預編碼矩陣之所選子集中選擇至少一 第二小區之一第二預編碼矩陣, 且該主要站台之該收發器係經配置用於傳輸表示該第 一預編碼矩陣之一第一指示符至該次要站台。 18. 一種用於操作—網路巾之—次要站台⑷〇、61〇、71〇、 810)的方法,該次要站台包括—收發器,該收發器經調 適用於同時自控制-第-小區之—主要站台(4嶋' 600a、70〇a、800a)及控制_第二小區之至少一主要站台 (400b、_b、700b、8〇〇b)接收傳輸該方法包括該I 要站台用信號發送表示該第—小區之—第—預編碼矩陣 之:第―預編碼矩陣指示符⑷la)及表示該第二小區之 第一預編碼矩陣之一第二預編碼矩陣指示符(川匕), 其中用於該第二指示料之眘斗立θ | 不疳之育枓1少於用於該第一指示符 之資料量。 151329.doc
TW099133648A 2009-10-05 2010-10-01 在合作式波束形成傳輸模式下為預編碼發信號之方法 TWI497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72194 2009-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8341A true TW201138341A (en) 2011-11-01
TWI497936B TWI497936B (zh) 2015-08-21

Family

ID=4351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3648A TWI497936B (zh) 2009-10-05 2010-10-01 在合作式波束形成傳輸模式下為預編碼發信號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8634779B2 (zh)
EP (1) EP2486666B1 (zh)
JP (1) JP5675824B2 (zh)
KR (1) KR101731270B1 (zh)
CN (1) CN102577151B (zh)
RU (1) RU2559292C2 (zh)
TW (1) TWI497936B (zh)
WO (1) WO201104284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7300A4 (en) 2008-04-29 2013-05-22 Apple Inc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CELLULAR NETWORK WITH MULTI-ANTENNA BEAM FORMATION
KR101752327B1 (ko) * 2009-04-30 2017-07-11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하기 위한 방법
JP5872538B2 (ja) 2010-04-02 2016-03-0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セカンダリ局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US8599761B2 (en) * 2010-05-14 2013-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UCCH feedback in 3GPP wireless networks
BR112013003784B1 (pt) 2010-12-10 2021-12-21 Sun Patent Trust Método e aparelho de pré-codificação
US9325401B2 (en) * 2011-05-13 2016-04-26 Fujitsu Limited Beamforming from multiple transmission sites
CN102355285B (zh) * 2011-08-09 2017-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束扫描的CoMP实现方法及系统
WO2013024838A1 (ja) * 2011-08-15 2013-0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プログラム、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019849B2 (en) 2011-11-07 2015-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space division duplex (S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O2013112097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selecting precoding vectors for multi-point mimo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and related wireless terminals and radio network nodes
US9198199B2 (en) 2012-03-19 2015-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using HARQ-ACK codebooks for multi-flow communications and related wireless terminals and radio network nodes
US9407343B2 (en) * 2012-08-31 2016-08-0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downlink interference
WO2014081357A1 (en) * 2012-11-21 2014-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a precoder of a codebook
EP2965440B1 (en) * 2013-03-05 2018-08-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vertical beamforming in a multicell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5701332B2 (ja) * 2013-05-07 2015-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0266353B (zh) * 2013-07-05 2022-03-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
WO2015016962A1 (en) * 2013-08-01 2015-02-05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EP3065437B1 (en) 2013-12-09 2018-09-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WO2016021749A1 (ko) * 2014-08-06 2016-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피드백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703876B (zh) * 2014-11-25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425136B2 (en) 2015-06-19 2019-09-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939423B2 (en) * 2015-10-30 2021-03-02 Apple Inc.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TTIs) wit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 puncturing detection
CA3021325A1 (en) 2016-04-20 2017-10-26 S.C. Johnson & Son, Inc. Foaming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s
CN107707285B (zh) 2016-08-05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CN108075810B (zh) * 2016-11-11 2021-05-0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07430A1 (en) * 2016-12-15 2018-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c bits for joint decoding and verifica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using polar codes
MX2019010971A (es) * 2017-03-22 2019-12-1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etodo de comunicacion por radio.
WO2019004882A1 (en) * 2017-06-28 2019-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FIRST RADIO NODE FOR COMMUNICATING DATA USING BOOKS OF HIERARCHICAL CODES AND SELECTING MULTI-STAGE PRECODERS
CN109391436B (zh) 2017-08-12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子集限制的方法和传输装置
WO2019045704A1 (en) * 2017-08-30 2019-03-0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OMBINED BEAM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522594B2 (en) * 2018-10-11 2022-12-0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panel and/or multiple beam codebook based PUSCH transmissions
US11757855B2 (en) * 2019-05-02 2023-09-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using secret key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260735B (zh) * 2020-10-09 2022-01-28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码本确定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64496B (zh) * 2021-05-18 2022-08-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建设性干扰的多小区分布式协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0768A (en) * 1994-09-30 1998-0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a bursty signal
US8023457B2 (en) * 2006-10-02 2011-09-20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Feedback reduction for MIMO precoded system by exploiting channel correlation
WO2008069547A1 (en) * 2006-12-04 2008-06-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rray antennas
US20080233902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precoding or beamforming information to users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00284359A1 (en) * 2007-12-28 2010-1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0991794B1 (ko) * 2007-12-31 2010-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간 간섭 감소 방법
GB0800366D0 (en) * 2008-01-09 2008-02-20 Icera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0017101A2 (en) * 2008-08-05 2010-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ulti-cell cooperation techniques
US8797950B2 (en) * 2009-05-27 2014-08-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ual-layer beam form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US8711716B2 (en) * 2009-06-19 2014-04-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 CQI feedback for cellular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41291A1 (en) 2014-08-28
EP2486666B1 (en) 2019-07-03
US20110081901A1 (en) 2011-04-07
US9270428B2 (en) 2016-02-23
KR101731270B1 (ko) 2017-05-11
EP2486666A2 (en) 2012-08-15
US9276714B2 (en) 2016-03-01
CN102577151A (zh) 2012-07-11
JP2013507030A (ja) 2013-02-28
WO2011042845A3 (en) 2011-06-16
KR20120115218A (ko) 2012-10-17
US8634779B2 (en) 2014-01-21
US20140044209A1 (en) 2014-02-13
JP5675824B2 (ja) 2015-02-25
CN102577151B (zh) 2015-02-25
RU2559292C2 (ru) 2015-08-10
TWI497936B (zh) 2015-08-21
WO2011042845A2 (en) 2011-04-14
RU2012118644A (ru) 201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38341A (en) A method for signalling a precoding in a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transmission mode
US9203660B2 (en) Method of designing codebook for 3D antenna configuration
JP6411367B2 (ja) アドバンスト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ン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設計
US10110290B2 (en) Terminal for periodically transmitting CSI feedback information
KR102059125B1 (ko)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채널 상태 정보 코드워드 구성 장치 및 방법
JP540685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
KR101500026B1 (ko) 다중 안테나 빔 형성 셀룰러 네트워크의 성능 향상
US8526413B2 (en) Concatenating precoder selection for OFDMA-based multi-BS MIMO
US9935695B2 (en) Precoding a transmission from a two-dimensional antenna array using a partially reshaped codebook
CN107925455A (zh) 用于适配码本以供多个天线配置使用的系统和方法
WO2016141796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及发送端和接收端
JP2018511953A (ja) コードブックサブセット制約シグナリング
KR20110100629A (ko) 채널 정보 피드백과 상위 랭크 전용 빔 포밍을 이용한 CoΜP 공동 송신
WO2017076323A1 (zh) Csi的反馈、码本配置信令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TW201132029A (en) Beamforming using base and differential codebooks
CN10545369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2013522988A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端末、およびコードブック生成方法
KR10197877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트림 별 채널 이득 피드백을 통한 다중 스트림 mu-cqi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JP2013526119A (ja) セカンダリ局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JP5253502B2 (ja) ベクトルを符号化する方法
TW200810574A (en) Terminal and methods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WI458281B (zh) 於多重輸出入背景中的通信方法
WO2017167156A1 (zh) Dm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716859A (zh) 用户装置和基站
KR102666941B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