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05700A - Electrochromic conjugated polymers - Google Patents

Electrochromic conjugated polym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05700A
TW201105700A TW098136536A TW98136536A TW201105700A TW 201105700 A TW201105700 A TW 201105700A TW 098136536 A TW098136536 A TW 098136536A TW 98136536 A TW98136536 A TW 98136536A TW 201105700 A TW201105700 A TW 2011057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dot
formula
electrochromic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6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Guey Wu
Ming-Hsuan Ho
Pei-Fang Tsai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Centr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Central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Central
Priority to TW098136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105700A/zh
Priority to US12/617,726 priority patent/US20110040055A1/en
Priority to JP2010022766A priority patent/JP2011038070A/ja
Publication of TW201105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570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8/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bond to sulfur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sulfur
    • C08F228/06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bond to sulfur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sulfu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sulfu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Description

20110570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共軛高分子材料,且特 於一種具有電致變色(electrochromic)性質的共軛古=關 料。 间为子材 【先前技術】 節能減碳及開發再生能源是地球永續發 作,而由電致變色材料製作成的電致變色元件^=要工 興的節能技術。目前由於材料與技術的限::種新 法達到«化雜濟要求,但相錢著科技的 的永續發展需要,是否具有經濟效益不再是判,= 準,而持續開發更好的電致變色材料也是重要:研究 一由於共輛高分子具應答速率快、光學對比與著色效率 :、結構㈣容易及樣品製備方便等優勢,因此在電致變 =料中的研究受_目。利用共輛高分子作為電致變色 =的另-個好處是,可簡由修飾高分子的結構來改變 ^隙的大小’進而使高分子呈現不同的顏色。例如在共 效ill的主鏈ΐ或ί鏈上加入不同的取代基,藉由立體
電子效應來控,高分子的能階大小,而進一步 控制共軛高分子的顏色。或者,A 如形成共聚物)來控制高分子_°藉由主鏈上的修飾(例 著色效率、高穩定性、應答迷率。但尋找加卫容易、! 分子材料,以加速電致變色*顯不RGB三原色的尚 牛商業化的腳步,一直是科 201105700 學家持續努力的目標。 此外,已知共軛高分子為一種P-型半導體材料,其與 η-型半導體如C60或C7〇混合後,亦可組裝成高分子太陽能 電池。由於這些共軛高分子可吸收不同波長的電磁波,範 圍從可見光到紅外光。因此,將不同比例的高分子與C60 或C7〇混合後所組裝的電池元件可能具有不錯的光電轉換 效率。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共軛高分子材 料。由於此共輛•高分子材料可溶於一般有機溶劑,因此具 有可旋轉塗佈加工成膜的特性。而且,藉由適當的結構設 計,可顯現出紅綠藍三原色或黑色,並具有高著色效率與 高電化學穩定性。 依據上述,提供一種具有電致變色性質的共輛高分子 材料,其化學結構通式如式(1)所示:
其中 m 為 1-4,p 為 0-3,η 為 3-10000 ;
Rl 及 R2 分別為-Η、-CaH2a+i、-0CaH2a+i、-SCaH2a+i、 -叫(:32出)2或-[0((^1^)2]1)(&=1-15^=1-5);以及 X為一種不飽和基團,其化學結構式如以下式(2)-式 (27)其中之一所示。 201105700
(2)
(6) ⑶ (4) (5)
6 201105700 其中Y為0、S或Se;以及 R3-R42 分別表不-Η、,CcH2c+l、_〇CcH2c+l、-SCcH2c+l、 -N(CcH2c+1)2 或-[0(CcH2c)2]d (C=l-15,d= 1-5)其中之一。 上述之共軛高分子具有下述優點: 1. 良好的加工性與電化學穩定性。 2. 可表現出包含紅綠藍三原色及黑色之不同顏色。 3. 具有較好的著色效率。 φ 4.具有較低的顏色轉換電位。 5.可應用於電致變色元件與高分子太陽能電池上。 【實施方式】 實例一 實例一欲合成之共軛高分子如式(28)所示:
(28) 與式(1)比對可知,式(1)中之I與R2皆為-C8H17,X 為式(2),m與p皆為1。式(2)中之Y為S,R3為-Η,R4 為-C8H17。式(28)t 之 η 為 24。 式(28)之合成流程如流程1Α-1Β所示,其中THF表示 201105700 四氫呋喃,DMF表示二曱基甲醯胺,EG表示二乙醇,及 ether表示乙趟。 流程1A :合成DTMSnDOCPDT單體。
Br HO H 0 n-BuLi HCOOCH3 fyl dry THF 产 3-ΒΓ DTOH
molecular sieves PCC dry CH2CI2 s DT-ketone TMSO OSMT TMSOTf
2V1HCI stir
Cu powder DMF, reflux
D-BuLi _h_ dry ether dry CH2C12
Dl-di〇)〇3lane s s,di〇)〇)lane
ΝΗζΝΗ〗 EG, reflux KOH
流程IB :合成共聚物PDOCPDT-OT
201105700 首先先準備。成流程lA中之dt〇h :用满〇 雙 頸圓底瓶(其中一頸加裝抽氣閱)稱取30g的3-BT,注入300 mi的無水己烧,通入氬氣再插真空,重複來回做三次以去 除水氣。接著降溫到~78 °C後,將73·6 ml的„_BuLi (2.5M) 注入前述之雙翻底瓶中,再〜3Qmi的無水四氮咬喃, 授摔15分鐘。在維持_7以下,將5_2g的腳OCH3與 SOndTHmUx較瓶顿加人(紐鑛),約1〇_ 15分鐘完成’滴完後持_拌3小時。回到室溫,加入15〇 ml的飽和ΝΗ4(:1(2(〇終止反應,攪拌分鐘。 用乙醚萃取產物數次,吹集之有機溶液用MgS〇4除水 後過濾’迴旋濃縮除去滤液中的有機溶劑。接著用體積比 25 . 1之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當沖提液,通過24〇_4〇〇 篩孔之矽膠管柱進行純化,可得到16 45 g的DT〇H白色 固體,產率約91 %。 接著’準備合成流程1A中之DT-ketone :用500 ml 圓底瓶稱取16.45 g的DTOH,注入250 ml的無水二氯甲 烷,再加入10 g磨碎的分子篩以吸收反應所產生之水份。 另取一樣品瓶稱取27.965 g的氣鉻酸吡啶鹽(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 PCC),在0 〇C下,將PCC加入前述之圓 底瓶中。待回至室溫’授摔至少1 〇小時後,加入2〇〇 ml 的無水乙醚。 取100 ml燒杯加入重量比為1 : 1的矽藻土(celite)和 矽膠(silica),再加入乙醚為溶劑,在矽藻土_矽膠_乙醚混合 物呈現凝膠態時倒入白瓷漏斗中,以抽氣過濾濾掉多餘的 乙醚°接著’將上述圓底瓶中之混合物倒入上述白瓷漏斗 中,取得之濾液以MgS〇4除水後過濾,再迴旋濃縮除去織 201105700 液中之有機溶劑。 使用體積比50 : 1之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當沖提 液,通過240-400篩孔之矽膠管柱進行純化,可得到13.8 g 之DT-ketone白色固體。收集到的產物可溶於CHC13,產 率約85 °/〇。 再來,準備合成流程1A中之dioxolane :用1000 ml 有手圓底瓶稱取13.8 g的DT-ketone,注入250 ml的無水 CH2C12,抽灌三次氬氣。在0 °C下,將30.22 g的 l,2-Bis-trimethylsilanyloxyethane緩慢加入上述之有手圓底 ® 瓶中’隨即再注入3.5 ml的催化劑trimethylsilyltri· fluoromethanesulfonate,回至室溫,攪拌 3 小時。 加入3 ml的無水吡啶去淬熄反應,再加入250 ml飽 和NaHCO^a^ ’用乙醚萃取產物數次,合併的有機溶液再 用NafO3與NaJO4 (重量比為1 : 1)除水後過濾,迴旋濃 縮除去遽液中的有機溶劑。使用體積比5〇 : 1之己院:乙 酸乙Ss混合溶液當沖提液,通過240-400篩孔之石夕膠管柱 將產物純化,可得到11.9 g的dioxolane白色固體,產率約 • 70 %。 接著,準備合成流程1A中之DI-diox〇lane :用250 ml 有手圓底瓶稱取11.9 g的di〇x〇lane,注入125ml的益水乙 驗。在-78 °C下,將42 的《-BuLi (2.5 M)緩緩注I有手 圓底瓶中,胁1〇分鐘内回至室溫。帛5〇〇…有手圓底 瓶稱取25.81 g的l2,溶於1〇 ml的無水乙峻,以橋針將 d1〇x〇lane溶液轉移至5〇〇 ml有手圓底瓶之碘溶液中,於 ,下授拌3小時’再將卿ml的純水加入反應瓶中終止反 201105700 用乙醚萃取產物數次,所得之有機溶液依序以40 ml 的30 % Na2S2〇3(aq)及40 mi純水去除雜質後,再以MgS〇4 除水後過濾,迴旋濃縮除去濾液中之大部分的有機溶劑, 在高真空下抽乾剩餘之溶劑後得到Dl-dioxolane 〇 接著’準備合成程序1Α中之CDT :在上述收集到的 DI-dioxolane (置於500 ml之圓底瓶)中加入9.5304 g銅 粉與150 ml DMF,迴流15小時。停止加熱,待反應物冷 卻至室溫後’將瓶中混合物進行抽氣過濾(可用少量dmf 或乙謎沖洗)。所得濾液中再加入2M的HCl(a(1)250 ml,授 • 拌4-5小時進行去保護反應,以乙醚萃取產物數次,合併 的有機溶液,依序以2M的HCl(aq)、飽和NaHC03(aq)及純 水萃取清洗之。再以MgS04除水後過濾,迴旋濃縮除去遽 液中的有機溶劑。使用體積比50 : 1之己烷:乙酸乙酯混 合溶液當沖提液,通過240-400篩孔之矽膠管柱將之純化, 可得到5.8 g的CDT紫色固體,產率約22 %。 接著,準備合成程序1A中之CPDT :用250 ml雙頸 圓底瓶稱取5.8 g的CDT,溶於100 ml的二乙醇(ethylene • glycol; EG)中。通入氮氣,接上迴流管並加熱至180 0c, 此時反應物會變成紅色溶液。再緩慢將10.2 ml的水合聯氨 (hydrazine hydrate)注入,迴流1小時(溫度約維持在180 °C),此時紅色的溶液會變成橙色。緩慢加入5.8 g的KOH (小心突沸),將溫度升溫至210 °C,繼續迴流8小時。 冷卻至室溫後,以1.2 Μ的HCl(aq)進行中和,用乙醚 萃取產物,所得有機溶液依序用蒸健水、飽和食鹽水及飽 和的NH4Cl(aq)各清洗3次,再以MgS〇4除水後過遽,迴旋 濃縮除去濾液尹的有機溶劑。使用己烷沖提,通過240-40(^ 201105700 篩孔之矽膠管柱層析純化產物,可得到3.82 g的CPDT淡 黃色固體,產率約71 %。 接著’合成程序1A中之DOCPDT :用250 ml的雙頸 圓底瓶稱取3.82 g的CPDT,將之溶於25 ml的DMF中》 加入0.38 g的KI與1.29 g的NaH,在0 °C及氬氣下反應 2小時。再注入9.36 ml C8H17Br反應8小時。加入蒸餾水 終止反應’以乙醚萃取產物數次,收集的有機溶液先後以 蒸餾水、飽和食鹽水與飽和NH4Cl(ac〇清洗,再以MgS04 除水後過濾,迴旋濃縮除去濾液中的有機溶劑。使用己烷 ® 沖提’通過梦膠管柱層析純化反應產物,可得到4.9 g的 DOCPDT淡黃色油狀物,產率約57 %。 最後,準備合成程序1A中之DTMSnDOCPDT :用50 ml的有手圓摩瓶稱取〇.5 g的DOCPDT並加入約20 ml的 無水四氫吱喃,通入氬氣再抽真空,重複來回做三次,以 去除水氟。在-78 °C下’注入1.23 ml 2.5 Μ的《-BuLi,回 至室溫下反應2小時。再降至-78 0C下,注入0.57 g的 Me:jSnCl (溶於4 ml無水四氫吱喃中),回至室溫下反應1〇 • 小時。 加蒸餾水終止反應,並以CH2C12萃取產物。所得有機 溶液以蒸餾水、飽和食鹽水與飽和NH4Cl(aq)清洗,再以 MgS04除水後過濾,迴旋濃縮除去濾液中的有機溶劑,得 DTMSnDOCPDT。測其1H-NMR 光譜(300 ΜΗζ,δΗ/ρριη in CDC13),得到化學位移 δ 為:0.35 (18H,s)、0.84 (6H,t)、 1.13 (24H,m)、1.81 (4H,m)、6.91 (2H,s)。 再來,進行程序IB中之共聚反應合成pdocpdt-ot: 將0.63 g的DTMSnDOCPDT和0.30 g的2,5-雙溴3-辛基专 12 201105700 吩與磁石置於100 ml有手圓底瓶中並加入50 ml的DMF。 混合均勻後將混合物降溫至-7 8 ° C ’待混合溶液完全凝固後 抽真空。待其回到室溫’讓瓶十的固體完全溶解後再通氬 氣,反覆此動作四次。 取0.02 g的Pd(PPh3)4催化劑先用極少量的無水THF 溶解,在氬氣環境下注入反應瓶中’並加熱至120 °C迴流 反應3天。待反應結束後’將溫度冷卻至室溫’用濾紙過 濾,所得濾液再加入500 ml的曱醇後靜置沈澱數小時。此 時溶液會有混濁的現象產生,用旋轉離心的方式將沈澱物 ® 全部收集,將沈澱物集中於濾紙筒中,再置入脂肪萃取器 (soxhlet extrator)中分別用曱醇、乙醇及丙酮清洗沈澱物數 天,最後用己烷萃取產物。將由己烷萃取出之溶液旋轉濃 縮除去溶劑後,可得到PDOCPDT-OT深紅色粉末。測其 hNMR 光譜(3〇〇MHz,SH/ppminCDCl3),所得化學位移 δ 為:0·85(6Η)、1.17(24H)、1.82(4H)、2.78(2H)、7.01(4H)。 實例二 • 實例二欲合成之共軛高分子如式(29)所示:
(29)
與式(1)比對可知,式(1)中之R〗與R2皆為-C8H17,X 13 201105700 為式(2),m為1,p皆為2。式(2)中之Y為S,R3為_H, R4為-C8H17。式(29)中之 η 為 50。 式(29)之合成流程如下流程2A_2C所示,其中THF表 示四氫呋喃,DMF表示二曱基曱醯胺,EG表示二乙醇, 及ether表示乙醚。
流程 2A :合成 DTMSnDOCPDT
h„c·、ά,
DOCPDT 2.1 eq. n-BuLi 23 eq. MejSnCl ΤΗΓ
DTMSnDOCPDT 流程2B :合成DOCPDT-DOT單體。
H”C·、
s Sn
DTMSnDOCPDT
CiH1? Br s
PdiPPh^/THF DMF, reflux
HI7Cbh17Cb>s<^bhi?C>H1t
DOCPDT-DOT 流程2C :合成PDOCPDT-DOT共聚物。
H1?CbH1?CBn CbHi?cbH1? H^C riLrC xvJnv s s s s DOCPDT-DOT CHC13 —Γ s s s s PDOCPDT-DOT 201105700 首先,先合成流程2A中之DTMSnDOCPDT:用50ml 的有手圓底瓶稱取0.5 g的DOCPDT (其合成方法請參考流 程1A),並加入約20 ml的無水四氫呋喃,通氬氣後再抽真 空,來回重複做三次以去除水氣。在-78。(:下,注入1.23 ml 2_5 Μ的《-BuLi,回至室溫後,反應2小時。再降至-78 °C, 注入0.57 g的Me3SnCl (溶於4 ml無水THF),回至室溫下 反應10小時。加蒸餾水終止反應,並以CH2C12萃取產物。 ^ 所得有機溶液以蒸餾水、飽和食鹽水與飽和NH4Cl(a(〇清 洗’再以MgS〇4除水後過濾後’以迴旋濃縮除去濾液中的 有機溶劑,得DTMSnDOCPDT。 接著’合成流程2B中之DOCPDT-DOT單體:用250 ml 有手圓底瓶稱取1.64 g的DTMSnDOCPDT與1.24 g的 Br-OT並置入磁石,再注入40 ml的DMF,檀拌至兩反應 物均勻溶解。將混合物降溫至-78 °C,待混合溶液完全凝固 後抽真空’混合溶液回至室溫再通氬氣,待瓶中的固體完 • 全溶解後’再降溫至°C並抽真空,此動作反覆四次。 在室溫、通氬氣環境下’注入0.052 g的Pd(PPh3)4(溶於20 ml的THF),迴流(約150 °C)72小時,停止加熱。待反應 瓶冷卻至室溫後,加入50 ml的飽和NH4C1(aq)終止反應。 以CHzCl2萃取產物數次’再將收集的有機溶液用去離 子水萃取清洗6-7次(可將DMF移除)。有機溶液以MgS〇4 除水後抽氣過濾,再迴旋濃縮除去濾液中的有機溶劑。用 己烷當沖提液,通過240-400筛孔之矽膠管柱將產物純化, 可得到0.58 g的DOCPDT-DOT橘紅色液體,產率約65 0/〇。 201105700 測其1H-NMR 光譜(300 MHz,δΗ/PPm in CDC13) ’ 所得化 學位移 δ 為:0.88 (6H,t)、1.2 (20H,m)、1.72 (4H,t)、1.82 (4H,t)、2.78 (4H,t)、6.93 (2H, d)、6.96 (2H,s)、7.15 (2H, d)。 接著,合成流程2C中之共聚物PDOCPDT-DOT:用 250 ml有手圓底瓶稱取〇·58 g的DOCPDT-DOT並置入磁 石,加入0.83 g的FeCl3後,抽真空,再通入氬氣,再抽 真空,重覆三次。在氬氣下注入50 ml無水CHCI3,授拌 φ 72小時。加入大量曱醇終止反應並且靜置沈澱。 過濾後將沈澱物置於濾紙筒中,再置入脂肪萃取器 (soxhletextrator)依序以曱醇、乙醇及丙酿|為溶劑,洗'淨雜 質。再依序以己烷、CHCI3及THF為溶劑萃取產物。將萃 取得到的溶液,迴旋濃縮除去有機溶劑,並抽真空乾燥, 即可得到PDOCPDT-DOT紅黑色固體。測其ih_nmr光古普 (300 ΜΗζ,δΗ/ρριη in CDC13),所得化學位移 δ 為:〇 88 (6H # t)、1·2 (20Η,m)、1·70 (4Η, s)、1.84 (4Η,s)、2.78 (4Η s)、 6.99 (4H,s)。 電致變色性質之量測-方法一 接著’說明共輛尚分子的電致變色特性(光學對比、應 答時間、著色效率…等)之測量方式,並以上述… PDOCPDT-DOT的電致變色特性與習知之共軛高分子 致變色特性做比較。 16 201105700 所謂電致變色,是當一物質得到或失去一個電子時, 它的吸收光譜因而改變。因為吸收光譜改變,其本身的顏 色也就產生變化。共軛高分子也具有此種特性,而且可以 隨著化學結構的不同,或隨著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可從 著色態變成去著色態,也可能是從去著色態變成著色態 共軛高分子的光學對比、應答時間、著色效率等的測 量方式是使用連結UV-Vis光譜儀(Cary 5E)及電化學電位 儀(AutoLab potentiostat/ galvanostat,PGSTAT30)的系統來 進行測量。共軛高分子測量系統中之工作電極(Work ® electrode)為鍍有共軛高分子膜之ITO玻璃,參考電極 (Reference electrode)是 Ag/Ag+,而相對電極(Counter electrode)是白金片,電解液是o.i Μ的LiC104/CH3CN溶 液。上述之ITO玻璃的面積為4cm X 4cm,而高分子膜塗 佈的面積是2 cm X 1 cm。 當電化學電位儀系統供應工作電極不同電位時,使鍍 在ITO上之共軛高分子膜產生氧化/還原反應並伴隨著顏色 的變化。電化學電位儀紀錄電位供應時間及系統產生氧化/ ❿還原電流的大小,而UV-ViS光譜儀則同步觀察共軛高分子 材料的吸收光譜變化。然後再由式M及式丨_2分別算出 材料之光學對比(Δ%Τ)及著色效率。而電致變色材料之 應答時間是指當施加一電位時,材料產生95%最大光學對 比改變時所需要的時間。 △% T = Tb - Tc (1_1) △% T .光學對比 Tb:去著色態的穿透率 17 201105700 TC :著色態的穿透率 η (cm2/C) - (A〇D) / Qd = log[Tb/Tc] / Qd (1-2) W :著色效率 ΔΟϋ = log[Tb/Tc]
Qd :單位面積電子電洞的注入量(C/cm2) PDOCPDT-DOT之電致變色特性測量結果如表1所 示。在表1中除了列出PDOCPDT-DOT之電致變色特性測 量結果以外’也列出習知共軛高分子PMeT、PHexT及POcT 之電致變色特性測量結果(Pang,Y.; Li,X.; Ding,H.; Shi, G.; Jin,L. jEVecirocAzwncfljciiz. 2007,52,6172-6177)。 表一:一些共軛高分子之電致變色特性參數 共軛高分子 red/oxa 電位(V) Xmax (nm) Δ%Τ r(s)b V (cm2/C) 顏色 (red/〇x)a PDOCPDT-DOT 0.45/0.19 523 61/59 0.9 400 紅/淡藍 PMeT 0.83/0.43 500 46/44 1.1 250 兜紅/亮 藍 PHexT 0.96/0.74 460 45/42 1.4 220 橘紅/藍 POcT 0.95/0.78 440 39/33 1.9 230 橘黃/深 藍 ared表示為還原態,ox表示為氧化態。 2〇ll〇57〇〇 T(s)表示應答時間。 的電 可知’本發明實例二之PDOCPDT-DOT高分子 笈時門變色特性較習知之高分子好’因為其具有較短的應 8較好的著色效率及具有較低的顏色轉換電位。 由此可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共軛高分子因具有下述 (3〇)所示之特殊雙噻吩基團,因此具有較習知之電致變 色共扼向分子更優異的電致變色特性,如此則有利於將本 鲁 發明之共輕高分子應用於電致變色元件時,可得到較短的 應答時間及較高的光學對比與著色效率。
電致變色性質之量測·方法二 在此又利用快速連續交叉供應電位的方式,來測試共 軛高分子的電化學/光學穩定性。 請參考第1圖,其係繪示本發明實例二之PD0CPDT_ DOT共軛高分子膜在三電極系統中經1〇⑼次的氧化/還原 反應時,PDOCPDT-DOT膜最大吸收波長的穿透度變化。 由第1圖可看出經過1000次的氧化/還原反應(或是著色/ 去著色置換)後,PDOCPDT-DOT膜的穿透度並沒有明顯的 變化,顯示PDOCPDT-DOT膜有良好的電化學及光學穩定 19 201105700 性,適合應用在各式的電致變色元件上。 由上述本發明實施方式可知,應用本發明具有下列優 點: 1.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中之共軛高分子皆具有上式(30) 所示之雙噻吩基團,所以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與電化學穩定 性。 2. 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中之共軛高分子皆由式(3〇)所示 之雙噻吩基團與上述式(2)至式(27)其中之一所形成之共聚 物’因此可藉由不同化學結構之單體組合,表現出包含紅 綠藍三原色及黑色之不同顏色。 3. 本發明實施例中之共軛高分子具有較好的著色效 率及較低的顏色轉換電位。 4. 本發明實施例中之共軛高分子可應用於電致變色 元件與尚分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材料上。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 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 範圍内,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 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 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繪示本發明實例二之pD〇CpDT_D〇T共耗高 分子膜在二電極系統中經1 〇〇〇次的氧化/還原反應時’ CPDT.DOT臈最大吸收波長的穿透度變化。 20

Claims (1)

  1. 20110570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其中 m 為 1·4 ’ ρ 為 0-3,η 為 3-10000 ; _ Rl 及 R2 分別為-Η、-CaH2a+1、_0CaH2a+l、_SCaH2a+i、 N(CaH2a+i)2 或-[0(CaH2a)2]b ’ 其中 a=l-15,b= 1-5 ;以及 X為不飽和基團。
    2·如請求項1所述之共軛高分子,其中χ之化學結 構式為下式(2)-式(27)其中之一所示: '°
    (11)
    21 201105700
    下: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共軛高分子,其化學結構式如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共軛高分子,其化學結構式如 201105700
    H17CbH1?CB ^/°·Η17
    PDOCPDT-DOT 5. —種電致變色材料,其係包含如請求項1-4之任 一項所述之共輛高分子。 • 6. —種可應用於高分子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材 料,其係包含如請求項1-4之任一項所述之共輛高分子。
    23
TW098136536A 2009-08-13 2009-10-28 Electrochromic conjugated polymers TW201105700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36536A TW201105700A (en) 2009-08-13 2009-10-28 Electrochromic conjugated polymers
US12/617,726 US20110040055A1 (en) 2009-08-13 2009-11-13 Electrochromic conjugated polymers
JP2010022766A JP2011038070A (ja) 2009-08-13 2010-02-04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機能を備えた複合ポリマー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7270 2009-08-13
TW098136536A TW201105700A (en) 2009-08-13 2009-10-28 Electrochromic conjugated polym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5700A true TW201105700A (en) 2011-02-16

Family

ID=4358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6536A TW201105700A (en) 2009-08-13 2009-10-28 Electrochromic conjugated polymer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40055A1 (zh)
JP (1) JP2011038070A (zh)
TW (1) TW20110570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9508A (zh) * 2013-04-25 2014-10-2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环戊烷并二噻吩单元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81673B2 (en) * 2005-07-14 2010-08-24 Konarka Technologies, Inc. Polymers with low band gaps and high charge mobility
US7951902B2 (en) * 2008-01-21 2011-05-31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Conjugated polymers from substituted 3,4-propylenedioxythiophene, compositions, method of making, and us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40055A1 (en) 2011-02-17
JP2011038070A (ja) 2011-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5490B (zh) 一种以环戊双噻吩衍生物为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电池
CN103319378A (zh) 两性离子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7353243B (zh) 一种三苯胺衍生物及其掺杂的薄膜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05306A (zh) 六氟代喹喔啉化合物和六氟代喹喔啉类共聚物及应用
CN109666033A (zh) 基于九并稠杂环类共轭小分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031245B (zh) 一种聚合物光伏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6188506A (zh) 一类含8‑羟基喹啉衍生物合Cu(II)的聚合金属配合物染料敏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6035B (zh) 四种以邻菲罗啉衍生物为配体的聚合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3360397B (zh) 二噻吩基吡咯并吡咯二酮-萘基共轭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94778A (zh) 一种多臂结构有机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192083B (zh) 含三氟甲基的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65687A (zh) 含有大体积支化烷氧基侧链的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304568B (zh) 三聚吲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232431A (zh) 一种基于咪唑型离子液体修饰的三苯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800556A (zh) 一种立体的三苯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结构、合成及应用
TW201105700A (en) Electrochromic conjugated polymers
CN107286177A (zh) 一种引达省并二噻吩类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00039A (zh) 氟代吡啶[3,4‑b]吡嗪化合物及氟代吡啶[3,4‑b]吡嗪基共聚物材料和应用
CN104130304B (zh) 一种具有强溶剂诱导变色的[Ag6Au6(炔孕酮)12]发光簇合物及制备
JP2008274082A (ja) 含ケイ素置換基を有する色素、該色素を用いた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CN106221280A (zh) 一种新型含bodipy类共轭单元有机染料敏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5349B (zh) 并吡咯二酮-酞菁共轭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02545B (zh) 一种由芴链接的共轭三苯胺双锚固纯有机染料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CN102504210B (zh) 主链中含有金属配合物的窄带隙有机共轭高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27088B (zh) 氟代喹喔啉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