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904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一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裝置,係 利用習知之拍攝裝置上,增加同步拍攝多視景3〇影像所 需軟、硬體之功能’即可透過使用多數台之拍攝裝置,以 達簡單、快速且完美拍攝㈣多视景3 D影像之功效。 【先前技術】 習知多視景3D影像之呈現,是透過視差光栅(pamllax ^ner)、或Lenticular之方式,將多視景影像分離,於適 田之位置,讓觀看者的左、右眼,可各自觀看到不同視景 之影像’最後透過人腦立體視覺之合成,讀到立體視覺 之效果(詳見巾祕國專利申請案號:觀3遍)。如圖! 戶^ ’係為習知多視景3D影像獲取之方式。一般係利用 夕數台(如五台)特殊之攝影裝置卜以取得多視景之影像 |/、中丨-1,2,3,4,5’丨為視景編號數(\^^]^1111^61*)。對於 :般使用者而言’這類特殊拍攝裝置不易取得而且價格偏 间’因此’至今仍不普及。最近市場上出現雙鏡頭之數位 相機(如畐士通產品FinePix Real 3D System),但僅止於拍 攝雙現景’無法滿足多視景拍攝之需求。另外,對於市場 上早已普及之數位相機、攝影機及行動電話,亦缺乏拍攝 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於中華民國專利案號:1243595之 專矛〗中’雖已提及同步拍攝之概念’但亦僅止於兩台之應 用’且未對同步拍攝之技術做深入討論,是以,亦無法滿 足多视景拍攝之需求。 201039048 【發明内容】 針對習知技術之不足,本發明為—種可同步拍攝多祝 景3D影像之裝置,主要係針對一般之數位相機 、攝影機 及行動電話等拍攝裝置,提出—有效拍攝多視景3D影像 之方法,亦即可將多數台之數位相機、攝影機及行動電話, 透過有線或無線等方式之連結,以傳遞必要之同步訊號與 影像資料’達到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 〇 【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係一般習知拍攝裝置系統結構之示意 圖。該習知之拍攝裝置系統5,主要係由一拍攝裝置(主 機)1〇、與一無線遙控器21所構成。該拍攝裝置10,主要 係由一光學透鏡模組(Optical Lens Module)ll、一影像感應 器(Image Sensor)12、快門(E & M Shutter)13、USB 介面 Η、 無線傳輸模組(Wireless Module,如bluetooth、wifi等標準 〇 無線傳輸方式)15、紅外線傳輸模組(IRModule)16、快門按 鍵鈕17、操作功能按鍵紐18、顯示螢幕19、記憶體(如 HDD、記憶卡等)24、及微處理器20等元件所構成。該微 . 處理器20主要係執行自動曝光(Auto Exposure)、自動白平 衡(Auto White Balance)、閃光燈設定(Flash Setting)、色彩 重現(Color Reproduction)、雜訊去除(Noise Reduction)、邊 緣強化(Edge Enhancement)、影像尺寸設定(Image Size Setting)、數位縮放(Digital Zoom)、影像傳輸(Image Transfer) 等功能。該無線搖控器21,係由操作功能按鍵鈕22、與一 4 201039048 . 無線發射模組(如IR、RF發射模組)23元件所構成。該各元 件間之光學、電氣與機械之動作關係,係為習知之技藝, 此處不再贅述。本發明為一種可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之 方法,即對上述習知拍攝之裝置,提出一種可同步拍攝多 視景3D影像之方法。本方法主要係利用習知之技藝,於習 . 知之拍攝裝置上,增加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所必需軟、 * 硬體之功能,即可透過使用多數台之拍攝裝置,以達簡單、 快速拍攝任意多視景3D影像之功效。以下以無線同步、 〇 及有線同步之方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法。 實施例一、無線同步方式 • 如圖3所示,係本發明對以無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D 影像所需增加軟硬體功能之示意圖。在硬體功能方面,係 於習知拍裱裝置之主機10上,增設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 鈕18’、及一觸控面板19’ ;於無線遙控器上21,亦增設一 組同樣之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當然,該組3D操作功 〇 能按鍵鈕18’之功能,亦可完全由該觸控面板19’以完全取 代,即在該顯示螢幕19上,顯示如該組3D操作功能按鍵 鈕18’同樣之圖形(未示於圖上),即可直接碰觸該數字圖 . 形,達到同樣之功效。在軟體功能方面,係於微處理器20 _ 元件内,增設一組3D處理軟體程序20’。 如圖4所示,係3D操作功能按鍵紐之示意圖。該一 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主要係由3D功能按鍵 鈕50、2D功能按鍵鈕5卜單位按鍵鈕52、數字按鍵鈕53、 最大容許視差線移動按鍵鈕54、影像縮放按鍵鈕55等所 5 201039048 、 構成。各按鍵鈕之用途’於下文適當處說明。 如圖5所示,係本發明可無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 像系統架構之示意圖。對於使用多數台同型之拍攝裝置(如 五台)201、202、203、204、205,以拍攝多視景3D影像(如 五視景3D影像),首先必須由使用者選擇一台(如按下如圖 四所示之3D功能按鍵鈕50),以當作主拍攝裝置(Master ' Shooting Device)201,而其他之拍攝裝置,則自動被定義為 從拍攝裝置(Slave Shooting Device) 202、203、204、205。 Ο 是以,多視景3D影像之拍攝,係透過該主拍攝裝置201、 與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間適當之互動,即可 • 達到多數台同步拍攝之目的。該互動之機制,主要係透過 • 無線傳輸之方式210,係由該主拍攝裝置201對該從拍攝 裝置202、203、204、205發射出一命令訊號Μ ;而該從拍 攝裝置202、203、204、205’則根據所接收之命令訊號Μ, 發射一適當之回覆訊號R。該命令訊號Μ、與回覆訊號R, 係由裝置於該主拍攝裝置20卜與該從拍攝裝置202、203、 Ο 204、205微處理器20内之該3D處理程序20,所產生。 如圖6所示’係本發明3D處理軟體轾序之示意圖。 該3D處理程序20’,主要係由一 3D主模式程序1 〇〇、與 -一 3D彳文拉式程序1 〇〇’所構成。 _ 該3D主模式程序100,主要係由一 3D連結程序110、 一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12〇、一同步攝影程序14〇、一多 視景景> 像合成程序15〇、及一結束程序16〇所構成。其中, δ亥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12〇,係由一 3D參數設定程序 121、與一視差調整程序13〇所構成。 6 201039048 另外,該3D從模式程序 .r , Λ η Αυ〇 ,則係由—3D遠钍斜 影對應 結束對 應程序m’…視差調整對應程序l3G,、—同 t對 程序14〇,、-多視景影像合成對應程序15〇,、及一 應程序160’所構成。 以下說明該3D主模式程序⑽、與該一 3d 序100,間互動之關係。 4、八枉 該主拍攝裝置2G1之3D功能按鍵鈕5〇被按下時 啟動該3D處理程序2〇’ ’並令其進入3D主模式程序1〇〇, 以進行3D之操作。該;3D主模式程序1〇〇首先執行該3d 連結程序no’以確認及取得該從拍攝裝置2〇2、2〇3、2〇4、 2〇5之數目與裝置編號。該3D連結程序11〇,係由該主拍 攝裝置201(令其裝置編號為i=i),發射一連結命令訊號 M(C)。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於接收到該連 結命令訊號M(C)後,即啟動3D處理程序20,、並進入3D 從模式程序100’ ,同時執行該3D連結對應程序110,。該 3D連結對應程序no’,主要係發射一回覆訊號R⑴,其中, © i-2, 3’ 4’ 5,係為從裝置編號,係代表該從拍攝裝置2〇2、 203、204、205各自之編號。該主拍攝裝置2〇1,則可根據 該從裝置編號i,以確認該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 之數目與拍攝位置,亦即可確認該從拍攝裝置202、203、 * 4 205所拍攝影像之視景編號數(view Number)。該主、 從裝置編號i,係由使用者預設於該主、從拍攝裝置内, 並根據裳置編號i大小,依次設定拍攝位置。 於連結程序110執行完畢後,該主3D模式100,即進 入該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120之執行。如圖1所示,當 201039048 . 拍攝多視景3D影像時,必須將各拍攝裝置,設置於適當 之位置、且具有適當之立體基距(Stereo Base)與匯聚角度 (Convergence Angle),方能取得自然且舒適之3D影像。對 於多視景3D影像之拍攝,如何提供一簡單且正確拍攝之 方法,以取得各視景間之最佳視差,即成為多視景攝影之 " 重要課題。 ' 如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1243595專利中所陳述,利 用一“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之方法,以拍攝最佳之3D影 〇 像。該“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之計算,係根據被拍物之大 小與遠近、拍攝器材與最終3D影像觀賞之環境,以計算 決定該“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該拍攝益材’係指拍攝裝 置上之螢幕尺寸;該最終3D影像觀賞環境,係指兩眼間 距、觀賞距離、呈現3D影像所使用螢幕之尺寸、及可容 許最大觀賞虛擬深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Le* Dvmax / (D vmax + 〇e) * Sc / sm (1) 〇 其中,Le :兩眼間距
Dvmax: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 De :觀賞距離 • Sc :數位相機螢幕尺寸 . sm :觀賞螢幕尺寸。 詳細内容與公式之推導,請參閱該1243595之專利。 此處,將上述之Le、Dvmax、De、Sc、Sm定義為3D參數。 本發明亦採用該專利之計算公式,以計算設定“可容許最大 8 201039048 拍攝視差”。另外,為了提高操作之方便性,該最隹3Ό視 差調整程序120,係提供一 3D參數設定程序121、與一視 差調整程序130,讓使用者根據“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可 簡單且正確調整出各視景間最佳之3D視差。 如圖7所示,該3D參數設定程序121,主要係提供一 簡易之視差設定操作介面225,讓使用者可簡單地輸入各 3D參數。該視差設定操作介面225,主要係在該主拍攝裝 Ο Ο 之顯不螢幕19上’顯示有兩眼間距23〇、觀賞距離 &啼^員螢幕尺寸250、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260、視景 編旒數27〇、艿-r + k 〇 田1 及可谷許最大拍攝視差280等3D參數設定之 界面。 上,亦提供 鈕18’ 時,8所不’當使用者選擇兩眼間距設定之界面230 上則顯=供另一兩眼間距輸入之次介面231。該次介面231 移動功Γ有各種兩眼間距之預設數值232,使用者可透過 者透過2按鍵紐18、22,以選定輸入適當之兩眼間距,或 232,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兩眼間距之預設數值 上,曰到兩眼間距輸入設定之目的。另外,該次介面231 空白攔233,使用者可透過3D操作功能按鍵 當之兩21上之數字按鍵鈕53(如圖4所示),直接輸入適 ^字按:間距。當然,亦可直接於該螢幕19上,顯示如該 19,,直鉍53之數字圖形(未示於圖上)’透過該觸控面板 目的。接碰觸5亥數字圖形’亦可達到兩眼間距輪入設定之 如®1 Q % - 時,則 所不’當使用者選擇觀賞距離設定之界面240 供另—觀賞距離輸入之次介面241。該次介面241 201039048 上則顯示有各種觀賞距離之預設數值242,使用者可透過 移動功能按鍵叙18、22 ’以選定輸入適當之觀賞距離,或 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觀賞距離之預設數值 242 ’達到觀賞距離輸入設定之目的。另外,該次介面241 上,亦提供一空白欄243,使用者可透過3D操作功能按鍵 鈕18,、21,上之數字按鍵鈕53(如圖4所示),直接輸入適 當之觀賞距離。當然,亦可直接於該螢幕19上,顯示如該 Ο 〇 數子按鍵鈕53之數字圖形(未示於圖上),透過該觸控面板 19’,直接碰觸該數字圖形,亦可達到觀賞距離輸入設定之 目的。 如圖10所示’當使用者選擇觀賞螢幕尺寸設定之界面 時,則提供另一觀賞螢幕尺寸輸入之次介面251。該次 介面251上則顯示有各種觀賞螢幕尺寸之預設數值252, 使,者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18、,以選定輸入適當之 ,貝榮幕尺寸,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觀 ΐϋ尺寸之預設數值252 ’達到觀賞榮幕尺寸輪入設定 使用者可251上,亦提供一空白搁253, 鈕53(如圖4呆按鏠紐18,、21,上之數字按鍵 亦可直接於該鸯幕19輸入適當之觀賞螢幕尺寸。當然, 圖形(未示於圖上 、,顯示如該數字按鍵鈕53之數字 圖形’亦可達卷19,,直接礎觸該數字 如圖11所示1 尺寸輪入設定之目的。 面261卜目為κ 工以顯示有各種可容許最大虚擬 之界面260時,^使用者選擇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設定 介面261。該次公"供另一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輸入之次 10 201039048 -深度之預設數值262,使用者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18、 22,以選定輸入適當之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或者透過觸 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之預設數 值262,達到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輸入設定之目的。另外, 該次介面261上,亦提供一空白欄263,使用者可透過3D 操作功能按鍵钮18,、21上之數字按鍵鈕53(如圖4所 示)’直接輸入適當之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當然,亦可直 接於該螢幕19上,顯示如該數字按鍵鈕53之數字圖形(未 Ο示於圖上)’透過該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該數字圖形, 亦可達到可容許最大虚擬深度輪入設定之目的。 如圖12所示,當使用者選擇視景編號數設定之界面 270時,則提供另一視景編號數輪入之次介面271。該次介 面271上則顯示有各視景編號數之預設數字272,使用者 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18、22 ’以選定輸人適當之視景編 號數,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碰觸選擇該視景編號數 272(如選擇第i台)’達到視景編號數輸人設定之目的。該 〇各視景編號數之預設數字272,係於執行該3D連結程序110 時,所取得該從拍攝裝置202、2〇3、2〇4、2〇5之從裝置编 號0 =13所不,當使用者選擇可容許最大視差設定 之界面280時,則揾供萁 ’ 八面28丨人’、 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設定之次 介面281。該次介面281 283、儲存284等操作介上則顯示有計算調整282、讀取 18、22,以敎輸人適^ °使用者可透過移動功能按肋 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之操作介面282、283、284,或 释石亚觸選擇該操作介面282、283、 η Ο 〇 201039048 284。當選擇該讀取操作介面283時 記憶體中’讀取之前所儲存之3 各選擇 作介面284時,則將目前所 广擇_射呆 ^ ^ as 之3D參數,儲存於該微 處理益20 ,己億針。當選擇該計算 入該視差調整程序130。 两時則進 如圖14所示’該視差調整程序m,主要係由一可容 許最大視差值計算程序挪、一視景影 一視差調整操作介面29〇所構成。 *序286及 該了容許最大視差值計算程序285 ’係根據使用者所 設疋之3D參數、並利用公式⑴以計算、及顯示一可料 最大視差值。該視景影像讀取程序施,如圖六所示 由該主拍攝裝置201 ’係根據使用者所輸入之該視景編號 數⑴’以發射-個別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當 該從拍攝裝置i(處於3D從模式⑽,狀態),於收到該)命令 訊號Μ⑼後’即回傳—影像回覆訊號_,該影像 訊號R⑼’即包含有置編號丨及景彡像。另外,為方便 使用者插作’該視景影像讀取程序篇,亦顯 號(i)。 7、蜗 如圖I5所示,該視差調整操作介面謂,係由_視 合成影像291、一可移動相至^ 拜、 直線撕所構成 視㉔準線綱、一可移動光軸準 .該視'7、合成影像29卜係由該視景1影像292、與視旦 i影像293所構成;或由該視景(影像观、與所視^ =象:。3所構成,並以透明及重疊之方式⑽ 12 201039048 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係根據該可容許最大視差 值,以兩條垂直線295、296之方式’顯示於該介面290上。 該兩條垂直線295、296間之距離,即為該可容許最大視差 值。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係用以輔助設置該主拍攝 裝置201與從拍攝裝置i間,最佳之立體基距(Stereo Base) Ο
與匯聚角度(Convergence Angle)之設定。一般’利用多數台 拍攝裝置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時,最佳的設置是讓所有 拍攝裝置皆具有相同之立體基距與匯聚角度,如此拍攝取 得之多視景3D影像間,才能具有相等視差之效果。是以, 利用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可輔助使用者,調整該主 拍攝裝置201、與該從拍攝裝置i間之立體基距與匯聚角 度’以正確設定該視景1影像292、與該視景i影像293間 之視差。另外’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之移動,係可透 該3D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上之最大容許視差線移動 按鍵鈕54 (如圖4所示),以同時改變該兩條垂直線295、 296之水平位置’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接同時移動診 雨條垂直線295、296之水平位置。透過此位移之動作,= 硪認該視景1影像292、與該視景i影像293,所有對應可 間之視差’皆不超過該可容許最大視差值。如此,於 時’才能提供觀賞者最舒適之3D影像。 負 該可移動妹準直線297,係由—對錢之水 與黍直線299所構成,係用以輔助該主拍攝裝置2 8 拍攝裝置i間相對幾何關係之對準 叙、從 袖校準直線297,可將該各拍攝f 多動光 年面上、並聚焦至同-點。該可移動二直線= 13 201039048 Ο ❹ 移動,係可透過移動功能按鍵鈕〗8、22,以改變該水平線 298與垂直線299直交之位置,或者透過觸控面板19,,直 接移動該水平線298與垂直線299直交之位置。另外,3d 操作功能按鍵鈕18,、21’上之影像縮放按鍵鈕55 (如圖4 所示)’係可以該水平線298與垂直線299直交位置為中 二,同時對該視景合成影像291做縮小、或放大之處'理。 當然,對於該可移動視差校準線294、及該可移動光軸校 準直線297,亦須做同倍率之縮放處理。 ’、 如圖6所示,透過上述視差調整之操作後,使用者即 可按下拍攝裝置之快門按鈕鍵17、或無線遙控器上之快 按鈕鍵,以拍攝多視景3D影像。是以,於該主拍攝妒置 2〇1上所執行的犯主模式程序剛,即進入同步攝影程序 140 ;而所有之從拍攝裝置2〇2、2〇3、2〇4、2〇5上 的3〇從模式程序100,,貝,J進入同步攝影對應程序140,。 對於多視景f彡像之減,如前述,除了㈣各視景影像間 之視差,崎佳化之難外;對_態之觀物,則須確 保各拍攝裝置快門之同步;另外,亦賴各拍攝裝置具有 相同,攝影條件’方能取得具相同亮度與純 確保多視景3D畢Μ曼之口所 η Μ 回牛摄為妒^ 疋 該主拍攝裝置201於 ”如主序140,主要係對所有之從拍攝裝置202、203、 :,2 ^發射一同步命令訊號M (S)。該同步命令訊號 〇 係包括有一攝影條件訊號M(SC)、一快門同步 及—影像編號訊號m(Sn)。該攝影條件訊號, 二放二尺寸▲、曝光設定值、白平衡設定值、焦距、數 、 、燈设定等參數所構成。是以,從拍攝裝置202、 14 201039048 -203、204、205,於皆收到該同步命令訊號M(S)後,即根 據攝影條件訊號以設定自身之攝影條件、並根據快門同步 訊號’於適當之時間,啟動快門13(如圖3所示),以達同 步攝影之目的。另外’該影像編號訊號,係用以紀錄該影 像拍攝之次序,以方便多視景影像之後續處理。 於上述同步拍攝之操作之後,如圖16所示’使用者可 選擇多視景影像預覽之界面300。是以,如圖6所示,於 該主拍攝裝置201上所執行的3D主模式程序100,即進入 〇 多視景影像合成程序150;而所有之從拍攝裝置202、203、 204、205上所執行的3D從模式程序100,,則進入多視景 影像合成對應程序150’。 該多視景影像合成程序150,主要係由一多視景影像 取得程序、及一影像合成顯示程序所構成。該多視景影像 取得程序,如圖6所示,係由該主拍攝裝置2〇1,對所有 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以發射一所有從裝置影 像取得之命令訊號M(Iall)。當該所有從拍攝裝置2〇2、203、 Ο 204、205 ’於收到該命令訊號M(Iall)後,即個自回傳一影 像回覆訊號R(I,·) ’該影像回覆訊號R(Ij),即包含有該裝置 編號i及影像。於取得所有從拍攝裝置2〇2、2〇3、2〇4、2〇5 .所拍攝之視景影像後’該影像合成程序,即以次晝素交替 排列之方式(请參考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〇97135421), 將所有視景影像’合成使之成為一多視景3D影像,並將 該多視景3D影像,顯示於該介面29〇上。 於上述同步拍攝之操作之後,如圖17所示,使用者可 選擇結束之界面301。是以,如圖6所示,於該主拍攝裝 15 201039048 , 置201上所執行的3D主模式程序loo,即進入結束裎序 160 ;而所有之從拍攝裝置2〇2、2〇3、2〇4、2〇5上所執行 的3D從模式程序1〇〇’,則進入結束對應程序16〇,。該結 束程序160,如圖6所示,係由該主拍攝襞置201,對所有 從拍攝裝置202、203、204、205,以發射一結束之命令訊 號M(Eall)。當該從拍攝裝置2〇2、2〇3、2〇4、2〇5,於收到 該命令訊號M(Eall)後,即個自回傳一結束確認回覆訊號 R(Ei)後,自動切回一般2D之模式。當該主拍攝裝置2〇卜 〇 於接收所有之結束確認回覆訊號R(E〇後,亦自動切回一般 2D之模式’結束3D之模式。 實施例二、有線同步方式 如圖18所示,係本發明對有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E)影 像所需增加軟硬體功能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二所需增加3D 硬體功能與圖3所示之實施例一之内容大致相同,唯一之 不同處’係多増設一 USB介面14,,並令原有之USB介面 © 14為Device USB;而該多增設之USB介面14, Host。是以, 该多台攝影裳置之連接,如圖19所示,係可以串接之方 式,由主拍攝裝置401之Host USB與從拍攝裝置402之 • Device USB連接,而從拍攝裝置402之Host USB*·則連接 至下一台從拍攝裝置之Device USB’如此依次類推。另外, 亦可如圖20所示,係可以並接之方式,透過一 USB分享 器(Hub)410 ’由主拍攝裝置401之Host USB與所有從拍攝 裝置 402、403、404、405 之 Device USB 連接。 此外’本實施例二所需增加3D軟體功能與圖3所示 16 201039048 - 之實施例—之内容大致相同,唯一之不同處,對以串接之 方式之本實施例二,係針對裝置於該微處理器20内之該 3D從模式程序100, ’需增設一訊號傳遞之功能,亦即將前 端傳來之命令訊號Μ,需做一裝置編號之確認,若為對後 端從裝置作用之命令,則需往後端傳遞;而後端傳來之回 .覆訊號R,則往前端傳遞。當然,以串接之方式之本實施 例一,經傳遞之快門同步訊號M(Ss),對各從拍攝裝置 灼402、403、404、405而言,會產生些許之延遲。但因目前 USB傳輸頻寬高,這延遲只有微秒(ms)之程度,對於運動 速度不快的被拍物,尚不至於破壞各多視景影像間位置對 應之一致性。 另—方面,目前一般之拍攝裝置,其所使用影像感應 器之解析度,已高至數百萬畫素、甚至上千萬畫素。對此\ 本發明實施例一所採用之無線同步拍攝之方式,如對前述 視差調整、與多視景影像合成操作下,需做視景影像傳輪 之處理時,將受制於無線頻寬之限制,而顯得無效率。相 0較於無線同步之方式,由於高USB傳輸頻寬,可高速傳遞 各從拍攝裝置之衫像至主拍攝裝置,方便如前述視差調^ 整、與多視景影像合成之操作。是以,無線與有線合用之 •方式,可更提高多視景拍攝之效率。 、 17 201039048 .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所示,係為習知多視景3D影像獲取方式之示意圖。 圖2所示,係一般習知拍攝裝置系統結構之示意圖。 圖3所示,係本發明實施例一,對以無線同步拍攝多視景 3D影像所需增加軟硬體功能之示意圖 圖4所示,係3D操作功能按鍵鈕之示意圖。 ' 圖5所示,係本發明可無線同步拍攝多視景3D影像系統 架構之示意圖。 〇 圖6所示,係本發明3D處理軟體程序之示意圖。 圖7所示,係一簡易視差設定操作介面之示意圖。 圖8所示,係一兩眼間距輸入次介面之示意圖。 圖9所示,係一觀賞距離輸入次介面之示意圖。 圖10所示,係一觀賞螢幕尺寸輸入次介面之示意圖。 圖11所示,係一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輸入次介面之示意 圖。 圖12所示,係一視景編號數輸入次介面之示意圖。 Ο 圖13所示,係一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設定次介面之示意 圖。 圖14所示,係視差調整程序構成之示意圖。 . 圖15所示,係視差調整操作介面之示意圖。 , 圖16所示,係多視景影像預覽界面之示意圖。 圖17所示,係結束界面之示意圖。 圖18所示,係本發明實施例二,對以有線同步拍攝多視景 3D影像所需增加軟硬體功能之示意圖。 圖19所示,係可以串接方式連接之本發明實施例二之示意 18 201039048 圖。 圖20所示,係可以並接方式連接之本發明實施例二之示意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Ο 〇 1 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3 14, 習知多數台(如五台)特殊之攝影裝置 習知之拍攝裝置系統 習知拍攝裝置(主機) 光學透鏡模組 影像感應器 快門 USB介面 無線傳輸模組 紅外線傳輪模組 快門按鍵鈕 習知操作功能按鍵鈕 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鈕 顯示螢幕 觸控面板 微處理器 一組3D處理軟體程序 無線遙控器 一組3D操作功能按鍵姐 習知操作功能按鍵鈕 無線發射模組 19 201039048 24 50 51 52 53 54 '55 100 O ioo, 110 110, 120 121 130 130, 140 Ο 140, 150 150, 160 160, 200 201 記憶體 3D功能按鍵钮 2D功能按鍵钮 單位按鍵纽 數字按鍵紐 最大容許視差線移動按鍵鈕 影像縮放按鍵鈕 3D主模式程序 3D從模式程序 一 3D連結程序 一 3D連結對應程序 一最佳3D視差調整程序 一 3D參數設定程序 一視差調整程序 一視差調整對應程序 一同步攝影程序 一同步攝影對應程序 一多視景影像合成程序 一多視景影像合成對應程序 一結束程序 一結束對應程序 多數台同型之拍攝裝置 主拍攝裝置 202、203、204、205從拍攝裝置 210 無線傳輸之方式 20 201039048 . 225 230 231 簡易之視差設定操作介面 兩眼間距參數設定之界面 兩眼間距輸入之次介面 232 各種兩眼間距之預設數值 233 240 '241 242 空白搁 觀賞距離參數設定之界面 觀賞距離輸入之次介面 各種觀賞距離之預設數值 Ο 243 250 251 252 空白欄 觀賞螢幕尺寸參數設定之界面 觀賞螢幕尺寸輸入之次介面 觀賞螢幕尺寸之預設數值 253 260 261 262 空白攔 寸容許最大虛擬深度參數設定之界面 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輸入之次介面 各種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之預設數值 Ο 263 270 271 272 280 281 282 283 284 空白欄 視景編號數參數設定之界面 視景編號數輸入之次介面 各視景編號數之預設數字 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參數設定之界面 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設定之次介面 計算調整之操作介面 讀取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值之操作介面 儲存可容許最大拍攝視差值之操作介面 21 201039048 285 可容許最大視差值計算程序 286 視景影像讀取程序 290 視差調整操作介面 291 視景合成影像 "292 視景1影像 ' 293 各視景i影像 294 可移動視差校準線 Ο 295 ' 296 垂直線 297 可移動光軸校準直線 298 水平線 299 垂直線 300 多視景影像預覽之界面 400 多數台之拍攝裝置 401 主拍攝裝置 402 、 403 、404、405從拍攝裝置 Ο 410 USB分享器(Hub) Vi 多視景之影像 . i 裝置編號、視景編號 Μ 命令訊號 R 回覆訊號 M(C) M(Ii) 一連結命令訊號 個別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 R(i) 一回覆訊號 22 201039048 M(S) 同步命令訊號 M(SC) 攝影條件訊號 M(Ss) 快門同步訊號 M(SN) 影像編號訊號 M(Iall) 所有從裝置影像取得之命令訊號 M(Ea„) 結束之命令訊號 R(Ei) 結束確認回覆訊號 Stereo Base 立體基距 Convergence Angle 匯聚角度 Le 兩眼間距 Dvmax 可容許最大虛擬深度 De 觀賞距離 S〇 數位相機螢幕尺寸 Sm 觀賞螢幕尺寸 〇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