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9372A -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ual mode devices for data-over-cable applications - Google Patent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ual mode devices for data-over-cable applicatio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29372A
TW201029372A TW098134811A TW98134811A TW201029372A TW 201029372 A TW201029372 A TW 201029372A TW 098134811 A TW098134811 A TW 098134811A TW 98134811 A TW98134811 A TW 98134811A TW 201029372 A TW201029372 A TW 2010293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data
frame
wlan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4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ao-Jun Ma
zhi-gang Zhang
Lin-Xiang Cheng
yan-feng Zhang
xian-lei Wang
Original Assignee
Thomson Licens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son Licensing filed Critical Thomson Licensing
Publication of TW201029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937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1Broadband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58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L12/2861Point-to-multipoint connection from the data network to the subscri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98Subscriber equip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47Synchronisation among TDM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61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04J3/0664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unidirectional time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73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modification of a received timestamp before further transmission to the next packet node, e.g. including internal delay time or residence time into the pac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102937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資料傳輸技術’且特定而言係關於用於改 善使用分時多工協定之纜線系統中之上行鏈路可存取性的 方法。 【先前技術】 存在定義關於纔線資料傳冑系統之通信及操作支援介面 要求的-些現有規格。此等規格中之—者城線資料傳輸 服務介面規格(D〇CSIS),^准許將高速資㈣送添加至 現有有線電視(CATV)系統且由許多有線電視業者使用以經 由其現有混合式光纖同純線(HFC)基礎架構提供網際網 路存取的國際標準。 基於諸如職SIS之解決方案㈣線數據機為昂貴的, 且不適合於提供㈣線網路中之㈣音訊通信及視訊串流 服務敏感的服務品質(QoS)。需要開發一種用以透過Μ” 規線存取網路來傳輸資料的新系統,其可保證良好服務品 質(QoS)且以合理成本善用 現有標準協定。在纜線資料系 統中亦需要在現有CATV系絲μ接从. 統上操作且提供資料服務(諸 如’對網際網路協定網路之盏 « ¥ ^ ^ <無線連接性)的使用者終端機 结心而“ 數據機中’尋求支援纜線介面及無 線介面兩者之合理機會,以 % AS. ^ ^ 出於良好品質之使用者體驗之 目的確保足夠頻寬可用性。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針對向一數據機/站A菩 13 /裝置知供充足機會與無 143854.doc 201029372 本置通l以經由一鏡線存取網路將資料服務提供給使用 者的方法及裝置。在一雙模式數據機裝置中,丨中該裝置 存取模式或一無線存取模式操作,增加通信之機 會轉化成使用者無線裝置之增加的輸送量。在本發明之一 心樣中,-雙模式裝置經由-境線介©接收同步資訊,且 使用該資訊計算在分時多H線介面未將資訊發送至該數 據機或自該數據機接收資訊時與無線使用者裝置無線通信 的機會。#由將該數據機自—規線介面模式/分時多工模 式/分時功能模式切換至一無、線介面模式/無線區域網路模 式來實現無線模式操作之機會。該纜線介面使用一分時多 工協定操作且該無線模式使用標準無線協定操作。資料之 一些訊框格式用於該分時多工模式及該無線模式兩者中。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用於增加之可用性之方法對應於無 線介面模式之增加之時間。對於一數據機/站台/裝置,—
方法包括藉由一數據機在一纜線網路上接收同步資訊該 同步資訊具有用於使用一分時多工協定之該裝置之操作的 時槽配置號碼’該分時多工協定併有在一規線網路上傳 輸之無線協定訊框,該數據機包括使用該分時多工協定之 —欖線介面及一無線介面。基於該時槽配置號碼計算用以 操作該無線介面之時間。該數據機或站台接著基於該計算 出之操作無線介面之時間自一分時多工協定模式切換至_ 無線模式。 在一實施例中,該數據機或站台包括用於使用一分時多 工協定傳送數位資訊之一纜線介面。該纜線介面連接至_ 143854.doc 201029372 規線網路,該境線網路提供對一資料網路之存取。該站台 亦包括用於使用-無線協定與無線裝置通信的一無線區域 網路介面、用於判定一用於該無線區域網路介面之操作之 時間的-處理器及將該數據機之操作自使用該分時多工協 定之-第-模式改變至使用該無線存取協定之一第二模式 的一切換功能。該切換功能以兮银 ^ , 力能以5亥第二模式操作該數據機, 同時該規線網路將資料下載至連接至該規線網路之另一數 據機。該鏡線、欖線介面及境線網路可容納任一形式之缆 線,諸如,光纖、同軸規線或其他實體地連接之通信媒 體。 本發明之額外特徵及優點將自下文參看隨附圖式進行之 說明性實施例之詳細描述變得顯而 【實施方式】 一般描述 如本文中所使用’「/」表示相同或類似組件或結構之替 :名稱:亦即,如本文中所使用’可將、視為意謂 或」。早播傳輸係在單一發送器/傳輸器與單一接收器之 間發生。廣播傳輸係在單—發送器/傳輸器與傳輸器之接 收範圍内之所有接收器之間發生。多播傳輸係在卜發送 器/傳輸器與傳輸器之接收範圍内之接收器之子集之間發 生’其中傳輸器之接收範圍内的接收器之子集可為整個集 合。亦即’如本文中所使用,多播可包括廣播且因此為:: 廣播廣泛之術語。資料/内容係以封包或訊框傳輸。為了 經由現有同軸纜線有線電視系統(CATV)提供資料服務”,至 143854.doc 201029372 少一項實施方案在欖線存取網路中部署符合分時功能 (TDF)協定之存取點(AP)及站台(STA)。Ap及STa經由耦接 器以階層式樹狀結構連接。以此方式,家中之使用者可經 由纜線存取網路存取遠端網際網路協定(IP)核心網路。使 用者之對IP核心之存取開啟諸如(但不限於)網際網路存 取、數位電話存取(例如,網路電話)及有線電視節目的服 務。在圖1中說明一實例網路架構100。 ©圖1描繪存取一 IP核心之網路105之一實施例。IP核心可 為使用網際網路協定或等效數位資料傳送協定的任一數位 網路。在圖1之實例實施例中,符合分時功能(TDF;)協定之 存取點(AP) 110具有與ip核心網路1〇5連接之網路介面 116(諸如,有線LAN或光學介面)及與纜線存取網路連接之 織線介面112。許多此等存取點可連接至ιρ核心網路。ap 110之纜線存取介面112可為任一形式之纜線,諸如,光 纖、同轴纜線或其他實體地連接之通信媒體。因而,該纜 ❹ 線網路可包括任一形式之纜線,諸如,光纖、同軸纜線或 其他實體地連接之通信媒體。該魔線網路可包括一信號轉 接器115(需要時)及諸如互連纜線117及119之分配媒體。雖 . 然在圖1中僅展示兩個此等分配纜線,但應理解大量此等 . 分配連接為可能的。
在圖1之實例中,該等分配緵線117及119分別經由纜線 介面122及142連接至符合TDF協定之站台(STA)12〇、 140。STA纜線介面122及142亦可存取諸如光纖、同轴纜 線或其他實體地連接之通信媒體之任一形式之纜線。STA 143854.doc 201029372 120及140為符合TDF的且充當可藉由用於一使用者之大量 介面與纜線存取網路連接之使用者終端機。此等介面包括 (但不限於)習知實體區域網路(LAN)及無線區域網路 (WLAN)兩者。一實例LAN為符合乙太網路之網路。_實 例無線網路為IEEE 802.11相容無線網路。 圖1將站台1數據機120及站台N數據機140描繪為具有類 似介面。然而,此表達僅為例示性的,因為具有不同能力 之站台可附接至纔線網路,只要該等站台在通信方面符八 AP 110。舉例而言,站台數據機可具有在圖1中展示之所 _ 有使用者介面或僅具有一選定子集。在圖,站台1經組 態以支援一 LAN介面124,該LAN介面124驅動對具有接線 桿130a、130b及130c之實體有線LAN 130的LAN連接121。 該等接線桿支援符合LAN之裝置,諸如,用於電視及其他 服務之視訊轉換器13 2、用於諸如網際網路服務之網路服 務之個人電腦(PC)134及可包括支援任一類型之數位服務 之裝置的其他符合LAN之裝置136’該數位服務提供諸如 視訊、音訊、電話及資料之多媒體服務。此等符合LAN之❹ 裝置136包括(但不限於)傳真機、印表機、數位電話、伺服 器等。圖1將站台120描繪為亦經由WLAN射頻(RF)琿126提 供無線服務以驅動天線125。所得無線傳輸123可由符合 WLAN之裝置138使用以將包括多媒艘語音、音訊、電話 及資料中之任一者之服務提供給使用者。雖然僅展示一個 無線震置138,但可使用大量此等無線裝置。同樣地,站 台N亦包括LAN介面144以驅動用於具有接線桿15〇a、15〇b 143854.doc 201029372 及l5〇C之實體LAN 150的LAN連接141。此等接線桿支援與 諸如視訊轉換器152、PC 154及其他裝置156之此等LAN相 容裝置之通信。WLAN RF埠146支援提供用於與WLAN裝 置158之通信之鏈路143的天線145。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 解,關於圖1中之網路介面116、纜線介面112、122、 142、有線 LAN介面 124、144及 WLAN RF介面 126、146 中 之每一者存在適當介面驅動器。 在網路100之一實施例中,根據IEEE 802.11系列規格, 符合TDF之AP及STA兩者在邏輯地鏈接之控制子層、MAC 子層及實體層中獨立地實施一協定堆疊。然而,在該 MAC子層中,TDF AP及STA以TDF訊框/訊息/信號傳輸 實體替換IEEE 802.1 1訊框傳輸實體。因此,用於TDF AP及STA之MAC子層包括IEEE 802.11訊框封裝/解封裝 (encapsulation/decapsulation)實體及 TDF 訊框傳輸實體, 而用於符合IEEE 802.11之AP及STA之MAC子層包括符合 IEEE 802.11之訊框封裝/解封裝實體及IEEE 8〇2.11訊框傳 輸實體。對於整合式AP及STA ’ TDF訊框傳輸實體及IEEE 802.11訊框傳輸實體可同時共存以提供IEEE 802.11及TDF 功能性兩者。可藉由手動或動態組態實現該兩種模式之間 的切換。 TDF協定介紹 圖1之AP 110及STA 120及140利用TDF協定在纜線媒體 上通信。在TDF協定之一實施例中,IEEE 802.ii訊框係經 由纜線媒體傳輸而非透過空中傳輸。利用IEEE 802.11機制 143854.doc -9- 201029372 之目的為利用IEEE 802_11協定堆疊之成熟硬體及軟體實施 方案。因此,使用IEEE 802.11訊框之TDF作為AP與其相關 聯STA之間的通信標準用於圖1之纜線網路中。 TDF之一特徵為其用於傳輸IEEE 802.11資料訊框之唯一 媒體存取控制方法。在一實施例中,TDF不利用習知IEEE 802.1 1 DCF(分散式協調功能)或PCF(集中式協調功能)機制 來交換MAC訊框,MAC訊框包括MSDU(MAC服務資料單 元)及MMPDU(MAC管理協定資料單元)。實情為,TDF使 用分時存取方法來傳輸MAC訊框/訊息/信號。因此TDF為 定義位於MAC子層中之訊框傳輸實體之詳細實施方案的存 取方法。 圖2說明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中之標準IEEE 802.11 MAC子層協定。相比而言,圖3說明用於OSI參考 模型中之TDF協定的訊框傳輸實體之細節。 在一實施例中,諸如STA 120及STA 140之站台以兩種通 信模式操作。一模式為標準IEEE 802.11操作模式’其遵守 IEEE 802.11系列標準中定義之訊框結構及傳輸機制。另一 模式為TDF操作模式。在一實施例中,在圖4中指示當起 動STA時進入哪種操作模式之判定。一旦一 STA自一 AP接 收到同步訊框/訊息/信號’該STA即進入TDF模式。若在一 預設定逾時内未接收到同步訊框,則該STA保持或變為 IEEE 802.11模式。在本文中呈現其他模式判定。 TDF協定功能描述: 存取方法 143854.doc -10- 201029372 TDF站台中之實體層可具有多個資料傳送速率能力,其 允許若干實施方案以改善效能及裝置維護為目標執行動態 速率切換。在一實施例中,一站台可支援至少三種類型之 為料速率· 54 Mbps、1 8. Mbps及6 Mbps。資料服務可主要 以54 Mbps資料速率提供。若對於STA而言支援M Mbps資 料傳輸存在問題,則STA可暫時切換至18 Mbps資料速 率。出於網路維護及站台除錯之目的而設計6 Mbps資料速 率操作模式。
e 資料速率可在TDF站台進入TDF通信程序之前靜態地組 態,且在整個通信處理程序期間保持相同。另一方面, TDF站台亦可在服務期間支援動態資料速率切換。用於資 料速率切換之準則可係基於頻道信號品質及其他因素。 TDF協疋之基本存取方法為分時多重存取(tdMA),其 允許多個使用者藉由將同一頻道劃分成多個不同時槽而共 用同帛道。STA對於上行鏈路訊務__個接—個相繼快速 地傳輸,其中每-STA使用其自身由Ap在而超訊框内指 派之時槽。對於下行鍵路訊務,該等似共用該頻道,且 藉由比較訊框中之目的地位址資訊與該等STA之位址而選 擇目標為該等STA之資料訊框/訊息/信號或管理訊框/訊息/ 信號。將下行鏈路訊務定義為自APJLSTA之資料之輸送。 下行鏈路訊務之實例包括所請求之數位内容,^ 如’由使用者請求之音訊或視訊。下行鏈路資料可經肩 播、廣播或多播。將上行鍵路訊務定義為自STA至AP之f 料之輸送。上行鏈路訊務之實例包括對數位資料/内容4 143854.doc • II · 201029372 使用者請求或指示AP執行某一功能之命令。上行鏈路資料 一般經單播。 圖5說明TDF超訊框結構及在存在m個STA時的一典型 TDF超訊框之時槽配置的實例。如圖5中展示,每TDF超訊 框存在固定數目個(tdfTotalTimeSlotNumber)時槽,其包 括:用於將時脈同步資訊自一 AP發送至一或多個STA之一個 同步時槽;用於發送對上行鏈路時槽配置之註冊請求之一個 競爭時槽;由已註冊之STA使用以將資料及一些管理訊框一 個接一個地發送至一 AP之多個(tdfUplinkTimeSlotNumber) 上行鏈路時槽;及由該AP使用以將資料及註冊回應管理訊 框傳輸至該等STA之多個(tdfDownlinkTimeSlotNumber)下 行鏈路時槽。除了同步時槽之外,被表示為共同時槽之所 有其他時槽具有長度等於tdfCommonTimeSlotDuration之相 同持續時間。tdfCommonTimeSlotDuration之值經定義以允 許至少一個最大IEEE 802.11 PLCP(實體層聚合協定)協定 資料單元(PPDU)關於最高資料速率模式在一正常時槽中傳 輸。同步時槽之持續時間(tdfSyncTimeSlotDuration)比共 同時槽之持續時間短,因為在同步時槽中自AP傳輸至STA 之時脈同步訊框比IEEE 802.11資料訊框短。圖5之TDF超 訊框為將槽欄位排序為同步槽、競爭槽、上行鏈路槽及下 行鏈路槽之格式的實例。槽欄位之其他排序為可能的,只 要在超訊框中最先發生同步槽。舉例而言,以下排序亦為 可能的:(i)同步槽、下行鏈路槽、上行鏈路槽、競爭槽, (ii)同步槽、上行鏈路槽、下行鏈路槽、競爭槽,及(iii)同 143854.doc 12 201029372 步槽、競爭槽、下行鏈路槽、上行鏈路槽。 因而,可如下計算定義為tdfSuperframeDuration之一個 TDF超訊框之持續時間: tdfSuperframeDuration = tdfSyncTimeSlotDuration + tdfCommonTimeSlotDuration*(tdfTotalTimeSlotNumber-1) tdfTotalTimeSlotNumber ' tdfUplinkTimeSlotNumber 與 tdfDownlinkTimeSlotNumber之間的關係滿足以下等式: tdfTotalTimeSlotNumber = tdfUplinkTimeSlotNumber + tdfDownlinkTimeSlotNumber+2 此外,TDF超訊框中之用於TDF STA之經配置之上行 鏈路時槽的數目可自一至tdfUplinkTimeSlotThreshold改 變。因而,TDF超訊框中之可用下行鏈路時槽可自 (tdfTotalTimeSlotNumber-2)至(tdfTotalTimeSlotNumber-2-tdfMaximumUplinkTimeSlotNumber)改變。當存在一個需 要一上行鏈路時槽之STA時,該AP自下行鏈路時槽之可 用集區扣除一或多個時槽,且接著將此等時槽配置給該 STA,只要上行鏈路時槽數目在配置之後不超過 tdfMaximumUplinkTimeSlotNumber ° td^laximumUplinkTimeSlotNumber 之值可在不同實施方案中變化。但最大上行鏈路槽數目應 小心地選擇,以使得存在可用於相關聯STA以便保證資料 服務之服務品質(QoS)之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時槽。此外’ 由同一 STA或AP關於同一方向傳輸使用之所有相繼時槽可 合併以連續地發送MAC訊框,以避免由不必要轉換及保護 引起之此等時槽之邊緣處的浪費之時間。 143854.doc -13- 201029372 在一實施方案中,tdfCommonTimeSlotDuration為約 300 微秒,其對於STA關於54 Mbps模式在一個共同時槽中傳 輸至少一個最大IEEE 802.11 PPDU為足夠的。每TDF超訊 框存在總共62個時槽。在此等時槽中,存在20個上行鏈路 時槽及40個下行鏈路時槽。當存在20個STA時,可向每一 STA保證其能夠使用680 kbps之上行鏈路資料速率且共用 30 Mbps (40個連續時槽)之下行鏈路資料速率。當存在30 個STA時,可向每一STA保證其能夠使用680 kbps之上行鏈 路資料速率且共用22.5 Mbps (30個連續時槽)之下行鏈路 資料速率。tdfMaximumUplinkTimeSlotNumber 為 30。最 終’ tdfSuperframeDuration之值(其為61個共同時槽及一個 同步時槽之總持續時間)為約18.6毫秒,且其可關於不同用 途定義為不同值。舉例而言,若僅存在一個STA,則可向 其保證其具有4個時槽來達成約18 Mbps之上行鏈路資料速 率且擁有18 Mbps(4個連續時槽)之下行鏈路資料速率。以 此方式’ tdfSuperframeDuration之值(其為九個資料時槽及 一個同步時槽之總持續時間)為約4毫秒。 訊框/訊息/信號格式 在IEEE 802.11規格中,存在三種主要訊框類型:資料訊 框/訊息/信號、控制訊框/訊息/信號及管理訊框/訊息/信 號。資料訊框用於將資料自一存取點交換至一站台及將資 料自一站台交換至一存取點。取決於網路,存在若干不同 種類之資料訊框。控制訊框結合資料訊框使用以執行區域 清除操作、頻道獲取及載波感測維護功能及所接收資料之 143854.doc -14- 201029372 肯定應答。控制及資料訊框結合地作用以在存取點與站台 之間可靠地遞送資料。更具體而言,在交換訊框中之一二 重要特徵為存在一應答機制,且因而存在每—下行鍵路單 播訊框之應答(ACK)訊框。存在此以便減少由不可靠之無 線頻道引起之資料損失的可能性。管理訊框執行監督功 能。其用於加入及離開無線網路且在存取點之間移動關聯 性。如本文中所使用’在所有狀況下,術語「訊框」亦可 稱為訊息或信號。同樣,術語「訊框/訊息/信號」亦可用 於表示均等物。 在TDF系統之一實施例中,STA被動地等待來自Ap之同 步訊框/訊息/信號以識別一控制AP。同步訊框為位於圖5 之同步槽(時槽0)内之資料之訊框。因為STA等待該Ap發送 一同步訊框,所以無需在IEEE 802.U標準之無線實施方案 中發現的典型探查§青求及探查回應訊框。但使用應答 (ACK)訊框/訊息/信號來確保資料訊框遞送之可靠性。 φ 在1'DF協定中’在一纜線媒體中僅使用適用IEEE 802.11 M.SDU及MMPDU資料類型中的一些。舉例而言,使用資料 訊框類型中之資料子類型來封裝上層資料且在存取點與站 台之間傳輸上層資料。需要新的管理訊框來適應Tdf系統 中之時脈同步要求。為實現上行鏈路時槽請求、配置及釋 放之功能性’定義四種新的種類之管理訊框。表1定義在 TDF協定中之所添加訊框/訊息/信號之類型及子類型的有 效組合。 143854.doc -15- 201029372 類型描述 子類型描述 管理 同步 管理 註冊請求 管理 註冊回應 管理 解除註冊請求 管理 作用中通知 表1 TDF協定之新管理訊框 存取點(AP)搜尋及時脈同步 TDF協定提供時序資訊至所有STA節點之分配。一 STA 收聽圖5之超訊框之同步槽中的同步訊框/訊息/信號以決定 是否存在一可用之作用中AP。一旦該STA進入TDF通信, 該STA便使用該同步訊框來調整其本端計時器,基於該本 端計時器,該STA決定是否輪到其發送上行鏈路訊框。在 任一給定時間,在同步程序中,該AP為主控器件,且該 STA為從屬器件。若該STA未自相關聯AP接收到同步訊框 歷時一預定義臨限週期(其定義為tdfSynchronizationCycle), 則該STA如同相關聯AP已停止服務該STA—樣作出反應。 在此例項中,該STA停止與已停止之AP通信,且開始藉由 再次收聽同步訊框來尋找一作用中AP。 在TDF系統中,與同一 AP相關聯之所有STA關於一共同 時脈同步。該AP週期性地傳輸含有AP時脈資訊之特殊訊 框(稱為同步訊框)以使其區域網路中之STA同步。在一實 施例中,每一 TDF超訊框時間一次地產生同步訊框以由AP 傳輸,且在TDF超訊框之同步時槽中發送同步訊框。 每一 STA維持一本端時序同步功能(TSF)計時器以確保其 143854.doc -16- 201029372 與相關聯AP同步。在接收一同步訊框之後,該STA始終接 受該訊框中之時序資訊e *STA TSF計時器與來自AP之所 接收同步訊框中之時間戳記不同,則接收STA根據所接收 之時間戳記值設定其本端計時器。此外,該STA可將小偏 移添加至所接收之時序值以考量由收發器進行之本端處 理。 STA向AP註冊 圖6說明性地描述註冊程序。一旦一STA已自同步訊框 獲取計時器同步資訊,該STA即瞭解何時發生時槽〇。若 一 STA不與任一作用中AP相關聯,則該STA嘗試向發送一 同步訊框之AP註冊。該STA藉由在競爭時槽期間將註冊請 求訊框發送至一 AP而與該AP相關聯,該競爭時槽為圖5之 TDF超訊框中之第二時槽。在一實施例中,該競爭時槽之 持續時間(其等於丨(1扣01111110111'丨1116 81〇1〇1^1;丨011)及註冊請求 訊框/訊息/信號結構經設計以允許在一個競爭時槽中發送 至少tdfMaximumUplinkTimeSlotNumber個註冊請求訊框。基於該 設計,將該競爭時槽劃分成tdfMaximumUplinkTimeSlotNumber 個等長子時槽。 一 STA—偵測到一作用中、目標AP,該STA即在競爭時 槽中選擇一個子時槽來將註冊請求訊框發送至該AP。此動 作之目的為在存在同時起動且同時嘗試向同一 AP註冊之許 多STA時減少碰撞機會。可根據以下方法發生一註冊請 求: A.在配置上行鏈路時槽之後’一 STA儲存所配置之上行 143854.doc •17· 201029372 鏈路時槽號瑪,定義為tdfAllocatedUplinkTimeSlot。所配 置之上行鏈路時槽指示在上行鏈路時槽之整個集區中之時 槽位置,且在 1至tdfMaximumUplinkTimeSlotNumber之範 圍内變化。 Β· AP在每次同一 STA請求一上行鏈路時槽時將同一上行 鏈路時槽配置給該STA。 C.當到時間選擇用以發送一註冊請求訊框之一時槽時, 若存在所儲存之tdfAllocatedUplinkTimeSlot值,則該STA 將時槽號瑪設定為tdfAllocatedUplinkTimeSlot。若不存在 此值,則該STA在tdfMaximumUplinkTimeSlotNumber個可 用時槽中隨機地選擇一個子時槽。該STA接著在隨機地選 擇之時槽中將註冊請求訊框發送至AP。 該STA列出其在此時支援之所有資料速率且亦在該註冊 請求訊框中發送諸如所接收之信號載波/雜訊比之一些資 訊。該STA可使用不同的所支援之資料速率發送若干相繼 註冊請求訊框。在發出該訊框之後,該STA注意收聽來自 該AP之註冊回應訊框/訊息/信號。 在自一 STA接收到一註冊請求訊框之後,基於以下方 法’該AP在下行鏈路時槽中將不同種類之註冊回應訊框發 送回至該STA。 A.右已配置之上行鏈路時槽等於纪侃g^jjjjyjjjUpiini^meSlotNmnber, 則該AP將uplinkTimeSlotUnavailable指示符安置於訊框主 體中。 B · :¾該AP不支援在註冊請求管理訊框中之supportedDataratesSet 143854.doc •18- 201029372 中列出之任何資料速率’則該AP將unsuPP〇rtedDatarates指 示符安置於訊框主體中。 C.若存在可用來配置之上行鏈路時槽及該AP與該STA兩者 均支援之共同資料速率,則該AP根據STA之註冊請求訊框 中之諸如載波/雜訊比之資訊配置一個上行鏈路時槽且選 擇一合適的共同資料速率,且接著將一註冊回應訊框發送 至該STA。訊框/訊息/信號主體含有所配置之上行鏈路時 槽及所選擇之資料速率資訊。在一成功註冊處理程序之 後,該TDF STA與該TDF AP在使用哪一上行鏈路時槽及哪 一資料速率方面達成協議。 片段化/解片段化 在TDF協定中,將用於MSDU之傳輸之時槽持續時間固 定為tdfCommonTimeSlotDuration。對於一些.資料速率,當 該MSDU之長度大於一臨限值時,不可能在單一時槽中傳 輸該MSDU。因此當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資料訊框長於該 臨限值時,在傳輸之前將該資料訊框片段化,該臨限值定 義為tdfFragmentationThreshold且取決於不同資料速率變 化。對於除了最後一片段之外之所有片段而言,片段訊框 之長度為相等數目個八位元組(tdfFragmentationThreshold 八位元組),最後一片段可為較小的。在片段化之後,將 經片段化之訊框安置至傳出佇列中以用於傳輸至AP。此片 段化程序可藉由使用在TDF訊框傳輸實體中動態地設定之 tdfFragmentationThreshold而在TDF訊框傳輸實體中執行或 在上層中執行。 143854.doc •19· 201029372 在AP端,所接收之每一片段含有允許完整訊框自其組 成片段重組的資訊。每一片段之標頭含有由該Ap使用來重 組訊框的以下資訊: A. 訊框類型 B·自位址2攔位獲得之發送器之位址 C. 目的地位址 D. 序列控制攔位:此攔位允許Ap檢查屬於同_MSDu之 所有傳入片段及應藉以重組該等片段之序列。該序列控制 欄位内之序號關於一MSDU之所有片段保持相同,同時該 序列控制攔位内之片段號碼關於每一片段遞增。 E. 更多片段指示符:向AP指示此不為資料訊框之最後一 片段。僅MSDU之最後一片段或唯一片段使此位元設定為 零。該MSDU之所有其他片段應使此位元設定為一。 該AP藉由以序列控制欄位之片段號碼子欄位之次序組 合該等片段來重建該MSDU。若尚未接收到更多片段位元 設定為零之片段,則該AP知道該訊框尚未完成。該Ap 一 接收到更夕片段位元設定為零之片段,則其知道關於該訊 框不再可接收到片段。若所接收之片段含有錯誤或不完 整’則該AP可向該STA發出再傳輸請求。 該AP關於正接收之每一訊框維持一接收計時器。亦 存在一屬性tdfMaxReceiveLifetime,其規定接收一訊框 所允許之最大時間量。該接收計時器在接收到該MSDu 之第一片段之後開始。若該接收訊框計時器超過 tdfMaxReceiveLifetime,則由該 AP丟棄此 MSDUi 所有接 143854.doc •20· 201029372 收到之片段。若在翻w _ a , t 過 疋向 MSDU 之 tdfMaxReceiveLifetime 之後接收到其額外片段,則丢棄此等片段。 上行鏈路傳輸 . 、>上文陳述’將上行鏈路定義為自STA至AP之資訊之傳 送在自該AP接收到註冊回應訊框之後,該分析訊框 • t體以查看其是否被授予-上行鏈路時槽。若否,則其暫 停且精後申請上行鏈路時槽。若被授予,則該SB開始在 ❹“曰派之時槽期間使用該註冊回應訊框中指示之資料速率 傳輸上行鍵路訊務。 在’m之時槽期間之上行鍵路傳輸開始時,該將 第一訊框在其傳出符列(緩衝器)中發送至該AP(若在該仔 列(緩衝器)中存在至少—個傳出訊框在此之後,該STA 檢查第-上订鏈路訊框之長度且評估是否有可能在經指派 T時槽中之剩餘持續時間期間發送該第二上行鍵路訊框。 若否’則其停止上行鏈路傳輸程序且等待在下-TDF超訊 φ 框期間之經指派之時槽中發送該第二上行鏈路訊框。若 是,則該STA立即將該第二訊框發送至目的地Αρ。發送程 序繼續以此方式執行,直至經指派之時槽已結束為止或直 至不再存在待傳輸之上行鏈路訊框為止。 下行鏈路傳輸 如上文陳述,將下行鏈路定義為自ΑΡ至STA之資訊之傳 送。在整個⑽通信程序中,下行鏈路時槽之總數目可歸 因於相關聯^之改變之數目而動態地改變。當該AP準備 將訊框發送至相關聯STA時,其比較在剩餘下行鍵路時槽 143854.doc -21 · 201029372 中剩下之時間與使用達成協議之資料速率傳輸特定下行鏈 路訊框所需之持續時間。接著,基於該結果,其決定古亥訊 框是否應在此TDF超訊框期間使用㈣定資料速率傳 此外,該AP不需要將下行鍵路訊框片段化。 當對於相關聯STA而言未到時間發送上行鏈路訊務時, 該STA收聽頻道以期發現定址至其之可能下行鏈路訊框。 解除註冊 如圖7中展示,若該STA決定離線且停止1^>1?通信,則該 STA在其上行鏈路時槽期間將解除註冊請求訊框發送至相馨 關聯AP,以便通知該Ap釋放所配置之上行鏈路時槽資 源。在接收到該解除註冊請求訊框之後,該八1>釋放向該 STA指派之上行鏈路時槽且將其安置至自由時槽集區中以 用於未來使用。經釋放之時槽可取決於系統需要而用於上 行鏈路時槽週期中或下行鏈路時槽週期中。 作用中通知 參看圖8,STA藉由在其上行鏈路時槽週期期間將一作 用中通知訊框週期性地發送至AP而報告其作用中狀態。_ 執行此以允許該AP感測一 STA是否出乎意料地損壞或關 閉,以使得該AP可儘可能快地釋放Ap資源。若不存在 作用中通知訊框歷時一預定義臨限週期(其表示為 tdfAliveNotificationCycle),則相關聯 Ap如同該 STA離線一 樣其作用’且接著釋放向該STA配置之上行鏈路時槽。此 結果類似於自該STA接收到一解除註冊請求訊框,其中曾 經配置之時槽返回至可用時槽之集區以用於未來使用。 I43854.doc -22· 201029372 在實施例中,為了破保具有多級速率能力之STA上之 共存性及可交互操作性,所有STA遵循 一組規則: A·同步訊框以TDF基本速率集合中之最低速率傳輸,以 使得其由所有STA理解。 B.具有目的地單播位址之所有訊框係使用由註冊機制選 定之所支援資料速率發送。未有站台以接收器站台不支援 之速率傳輸一單播訊框。 c.具有目的地多播位址之所有訊框以TDF基本速率集合 中之最高速率傳輸。 封包/訊框傳送操作實例 圖9至圖20之描述接著來進一步描述由圖1至圖8描述之 系統中之資訊的操作流。當然,圖9至圖2〇之實施方案之 特徵及態樣可與其他系統一起使用。如上文描述,Tdf協 定可替換習知IEEE 802.11相容DCF(分散式協調功能)或 pCF(集中式協調功能)機制。 參看圖9,展示一典型TDF網路實例900。該網路900提 供自使用者家庭910及.920至網際網路(或另一資源或網 路)930之連接。該等使用者家庭91〇及920經由一纜線系統 耦接器950透過一存取點(AP)94〇連接。該AP 940可位於 (例如)家庭910及920之附近或位於包括家庭(例如,公 寓)910及920之公寓樓中。舉例而言,該AP 940可由一欖 線業者擁有。該AP 940進一步經由一 LAN系統970耦接至 一路由器960。該路由器960亦耦接至網際網路930。 如應清楚的,術語「耦接」指直接連接(無介入組件或 143854.doc •23- 201029372 單元)及間接連接(一或多個介入組件及/或單元,諸如,八 裂器、放大器、轉發器、介面轉換器等)兩者。此等連接 可為(例如)有線或無線的且永久或暫時的。 該等使用者家庭910及920可具有各種不同組態,且每一 家庭可不同地加以組態。然而,如網路9〇〇中展示,該等 使用者家庭910及920各自分別包括一站台(稱為數據機或 STA)912及922。該等數據機912、922分別經由一 LAN網路 918、928耦接至一第一主機(主機1)914、924及一第二主機 (主機2)91 6、926。每一主機914、916、924及926可為(例 如)電腦或其他處理裝置或通信裝置。存在該網路9〇〇可藉 以允許多個主機(例如’ 914、916、924及926)連接至該路 由器960的各種方式。下文論述四種實施方案,為了簡單 起見僅考慮數據機912及主機914及916。 在第一方法中’該數據機912充當另一路由器。該等主 機914及916係由其IP位址識別,且該數據機912將11>封包 自該等主機914及916投送至該路由器960。此方法通常需 要該數據機912執行路由器軟體’此需要額外記憶體及增 加之處理功率。 在第二方法中’該數據機912充當一橋接器。該數據機 912及該AP 940使用標準無線分配系統(WDS)機制來將第2 層封包輸送至該路由器960。該等主機914及916係由其媒 體存取控制(MAC)位址識別。此方法為IEEE 802.11標準之 部分且可同時伺服多個主機。然而,並非所有AP及數據機 均以增強之安全性支援WDS。 143854.doc -24· 201029372 在第三方法中,該數據機912使用MAC偽裝來將LAN封 包/訊框之來源MAC位址(來源為主機914及916中之一者)改 變成其自身之MAC位址。因此自該路由器960之觀點而 言’該路由器960僅看見該數據機912。使用此方法,該數 據機912可一次僅伺服一個主機。 在第四方法中,如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該數據機912 使用封裝。上述方法中之每一者具有若干優點及缺點,且 參 此等優點及缺點可取決於實施方案而變化。然而,該封裝 方法提供若干特定優點在於:其通常藉由不要求數據機執 行路由器軟體而允許數據機變得較簡單。又,該封裝方法 通常不引入安全性問題且其可一次伺服多個主機。 另外,該封裝方法避免可能與前三種方法相關聯之較大 額外負擔,該三種方法藉由使用單一經WLAN格式化之封 包傳送來自一主機之每一封包。在當前TDF環境中,將經 WLAN格式化之封包用作用於在圖9之固線(非纜線 〇 系統中傳送資訊的便利格式。因&,前三種方法引起用於 自一主機傳送之每一封包的WLAN封包之額外負擔,且輸 送量對應地減少。在該TDF環境巾,此低效率通常惡化。 在該TDF環境巾,時槽之持續㈣錢定的,且該時槽經 設計以允許僅一個最大WLAN訊框在一個槽中傳輸。因 此,在每一時槽中僅可傳輸一個主機封包。 因而’該封裝方法可提供各種優點中之—或多者。此等 優點包括⑽如)較簡單之路由器設計及操作、增加之安全 性、飼服多個主機及增加之效率及輸送量。在包括封裝方 143S54.doc •25- 201029372 法之實施例中,多個LAN封包包括於一個經WLAN格式化 之封包(WLAN封包)中。該WLAN封包與由TDF時槽允許之 最大長度一樣大。接收經封裝之封包之實體(例如’ AP)將 該WLAN封包解封裝成個別LAN封包且將該等個別LAN封 包發送至該路由器。對於在相反方向上之通信,一數據機 (STA)解封裝一 WLAN封包且將該等個別LAN封包發送至該 (等)主機。 STA及AP實例 圖10為包括多個數據機(STA)及一 AP之說明1000,明確 地展示了多個數據機中之兩者。在該說明中,高達N個數 據機可經由纜線網路連接至一 AP。該說明包括一數據機#1 1010、一數據機#1<[ 1020及一 AP 1030,其中該等數據機 1010及1020中之每一者經由耦接器1042經一纜線網路1〇4〇 耦接至該AP 1030。該纜線網路耦接器1042可為信號分裂 器、放大器、轉發器或如在纜線系統之技術中熟知的其他 類型之耦接器。其他實施方案可取決於一互連纜線網路之 替代組態而將獨立纜線網路用於該等數據機中之每一者。 將數據機#1 1010及數據機#!^ 1020展示為具有諸如乙太網 路、Appletalk或Arcnet之區域網路(LAN)及用於外部使用 之纜線驅動介面。此組態僅為該數據機可向使用者提供之 介面之類型的實例。 如下文描述,圖10描繪功能及實體介面兩者。該等數據 機1010及1020以及該AP 1030包括具有相同名稱之功能組 件,但是外部連接中之一些不同且組件自身執行數據機及 143854.doc -26- 201029372 用於AP之不同功能。因此,一共同地描繪之單元功能可飼 服於數據機及AP兩者中。然而,應清楚可關於數據機及關 於AP設計不同單元,其中不同單元僅執行一數據機或— AP分別所需之彼等功能。 亦應理解,數據機1010、1020及1030中展示之功能及介 面可由硬體、韌體或軟體、或硬體、韌體與軟體之任—组 合實施。舉例而言,數據機1010可包括一提供圖1〇及其他 圖中展示之功能及介面之固定或可程式化協調的處理單元 (未圖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一中央處理單元、 多個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邏輯控制電路、用於介 面之類比驅動電路及電源供應器可組合地使用以實現圖1〇 及本文中呈現之其他圖之裝置的功能性。 該數據機1010包括一本端應用程式層1011,繼之以一 TCP/IP層1012,繼之以一橋接器1〇14。該橋接器1014耦接 至一 LAN介面1015、一封包聚集/解聚集模組(PAdm)1〇16 及一 WLAN格式化介面1017。該PADM 1016亦耗接至該 WLAN格式化介面1〇17。一纜線介面1〇84將該WLAN格式 化介面1017耦接至該數據機1〇1〇與該AP 1030之間的外部 纜線網路1040。該LAN介面1015耦接至一 LAN網路1052, 該LAN網路1052耦接至一第一主機(主機1)1 〇54及一第二主 機(主機2)105 6。 該數據機1020與該數據機1010相似。然而,該數據機 1020耦接至一 LAN網路1062,且該LAN網路1062耦接至一 第一主機(主機1)1064及一第二主機(主機2)1066。將該數 143854.doc -27- 201029372 據機1020之組件展示為類似於該數據機1010之組件。然 而,應清楚,當該等數據機1010及1020經設置且操作時, 各種組態參數(例如)為不同的。 該AP 1030包括一本端應用程式層1071 ’繼之以一 TCP/IP層1072,繼之以一橋接器1074。該橋接器1074耦接 至一乙太網路介面1077、一 PADM 1076及一 WLAN格式化 介面1075。該PADM 1076亦耦接至該WLAN格式化介面 1075。一纜線介面1084將該WLAN格式化介面1075耦接至 該AP 1030與該等下游數據機1010及1020之間的外部纜線 網路1040。該LAN介面1077耦接至一乙太網路1082,該乙 太網路1082又耦接至該路由器1090。該WLAN格式化介面 1017與1075經由纜線介面1084及1080以及纜線網路1040以 通信方式彼此耦接。該路由器1090進一步耦接至該網際網 路1095。因此,在該等主機1054、1056、1064、1066與該 網際網路1095之間存在一連接。 各種本端應用程式層(1011、1071)為用於執行本端應用 程式且與該架構中之其他層介接之標準層。各種TCP/IP層 (1012、1072)為用於執行TCP/IP且用於提供通常由此等層 提供之服務(包括介接至該架構中之其他層)之標準層。各 種LAN介面(1015、1077)為用於介接至一 LAN網路或自一 LAN網路介接之標準單元。此等介面1015、1077傳輸且接 收LAN封包且根據諸如乙太網路協定之協定操作。 各種WLAN格式化介面(1017、1075)為用於格式化在經 由纜線介面1084及1080跨越纜線網路1040之通信中使用的 143854.doc -28- 201029372 訊框的單元。此等WLAN格式化介面1017、1075傳輸且接 收經WLAN格式化之封包且根據WLAN協定操作。然而, 在說明1000中,該等WLAN介面1017、1075實際上經由規 線介面1084及1080而非使用無線通信耗接至親線網路 1040 〇 LAN介面 1015、1077、WLAN格式化介面 1〇17、1〇75及
纜線介面1084、1080可(例如)以硬體(諸如,用於電腦之插 入卡)實施。該等介面亦可主要以軟體(諸如,使用由一處 理裝置實施之指令執行格式化介面之功能的程式)實施。 然而,用於此等軟體程式化功能之驅動器將以用於LAN及 纜線介面之硬體實施。總體而言,一介面大體包括用於接 收實際信號(例如,連接器)且用於緩衝所接收之信號(例 如,傳輸/接收緩衝器)之一部分,且通常包括用於處理信 號之—部分(例如,信號處理晶片之全部或部分)。 各種橋接器(1014、1074)為在乙太網路介面與 式化介面之間轉遞封包的單元。一橋接器可經軟體實施或 二硬體實施,且可僅為一邏輯實體。一橋接器、或Ap或 之任其他功能之標準實施方案包括一處理裝置(諸 積體電路、單一或多個處理單元)或在一處理裝置(諸 如,執行橋接器軟體之處理器)上執行之一組指令。 能該^PADM 1〇16及1〇76執行在下文進一步描述之各種功 封包封裝及解封裝。該等PADM 1016及1076可 施:如)軟體、硬體、韌體、或其某一組合實施。軟體實 一匕括(例如)諸如用於在一處理裝置上執行之一程式 143854.doc -29- 201029372 的組柏令。此等指令可體現於一電腦可讀媒體中。硬體 實施方案包括(例如)諸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之專用 曰曰片或諸如可程式化閘陣列(PGA)之可程式化裝置,其可 甚至包括支援數位邏輯元件之韌體指令。 參看圖11,處理程序1100描繪用於經由數據機或sta將 訊框/封包自一主機傳送至AP之處理程序。該等訊框/封包 自該數據機傳輪㈣於由—Ap接收,且用於最終遞送至路 由器’且接著遞送至IP核心網路中之最終目的地。此處理 程序1100亦稱為數據機至Ap之上行鏈路傳輸處理程序。該 處理程序1100包括該數據機使用(例如)先前描述之註冊處 理程序而連接至該Ap⑴1〇)。此等處理程序亦可包括⑽ 如)包括鑑認及關聯操作之標準WLAN協定。 该處理程序11GG接著包括—或多個主機將—或多個訊框/ 封包發送至該數據機(112〇),且該數據機接收該(等)所發 送之訊框/封包(1130)。應注意,所發送之訊框/封包係用 於由將該等訊框/封包遞送至該(等)最終目的地的路由器接 收。在圖ίο之實施方案中,該數據機1〇1〇經由該lan網路 1052透過LAN介面1〇15自該等主機1〇54及1〇56中之一或多 者接收所發送之訊框/封包。 該數據機接著判定該(等)訊框/封包待經由該纜線介面經 - WLAN格式化介面發送至該Ap( i i 4〇)。該數據機藉由認 識到該路由器使用纜線介面及WLAN格式化介面存取而非 (例如)經由另一介面(諸如,未圖示之無線介面)存取來作 出此判定(1140)。在圖10之實施方案中,該數據機1〇1〇將 143854.doc •30- 201029372 (等)所接收之訊框/封包發送至該橋接器ι〇ΐ4,且該橋接 器1014作出此判定(1140)。 該數據機接著封裝用於路由器之多個訊框/封包,包括 肖或多個所接收之訊框/封包⑴5G)。該封裝(1150)可包 括自多個主機(例如’自圖10之實施方案中之主機i〇54及 )接收之„fL框/封包。此外,該封裝可包括在操作i 中接收之該(等)訊框/封包及在之前接收且儲存於 一佇列中 之訊框/封包。 纟T封裝多個訊框/封包之實施方案中胃實施方案可 使用橋接器將LAN訊框/封包映射至個別WLAN封包,從 而個別地封裝每一 LAN訊框/封包”匕封裝可(例如)包括整 個LAN封包作為一 WLAN封包之一資料部分且添加一額外 WLAN標頭。 此外’不封裝多個訊框/封包之實施方案甚至無需封裝 個別LAN訊框/封包。實情為,此等實施方案可藉由(例如) φ 卩乳倾標頭替換LAN標頭或藉由視情況添加-或多個額 外攔位來將個別LAN訊框/封包變換成個封包。 舉例而言,參看圖12,展示一變換12〇〇,其接收一包括 一 LAN標頭1220及一資料部分123〇之LAN訊框/封包i2i〇。 該變換1200產生一包括一 WLAN標頭125〇、該資料部分 1230及一訊框檢查序列(FCS)126〇2 Wlan封包124〇。然 而,實施操作1150包括將多個LAN訊框/封包封裝成單一 WLAN封包。在圖13中說明操作115〇之一實施方案。 圖13描繪自LAN訊框/封包(描繪為特定乙太網路封包)至 143854.doc •31 - 201029372 似N封包之實例變換。如之前指明乙太網路封包為 LAN訊框/封包之特定形式。因而,圖13適用於任一類型 之LAN封包。在圖13中,一變換13〇〇接收多個乙太網路封 包(包括乙太網路封包131〇、1312及1314),且產生單一 WLAN封包1318。料乙太網路封包131()、i3i2及⑶*各 自分別包括乙太網路標頭132〇、1322及1324,且分別包括 資料部们326、1328及1329。該等乙太網路封包13二、 1312及1314可發源於同—主機或發源於不同主機。此外, 雖然該等乙太網路封包測、1312及1314經封裝以用於發 送至-路由器’但該等乙太網路封包⑽、⑶如⑴之 最終目的地可為不同的。舉例而言,該等乙太網路封包 1312及1314中之每一者可前往一或多個主機正與之 通信(或-或多個主機正嘗試與之通信)之不同網際網路網 站。該變換1300展示為包括兩個中間操作。然而,其他實 施方案不執行任何中間操作,且另外其他實施方案執行更 多中間操作。 第中間操作為將乙太網路封包變換成擴充之乙太網路 封包。遠等乙太網路封包131G、1312及1314分別變換成擴 充之乙太網路封包1330、1332及1334。在該變換1300中, 將整個乙太網路封包131G、1312及1314分別作為該等擴充 之乙太網路封包1330、1332及1334之資料部分1336、1338 及而包括。該等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1330、1332及 1334亦分別包括可選標頭1342、1343及1344以及可選尾部/ 標尾1346、1347及1348。該等標頭1342、1343及1344及該 143854.doc -32- 201029372 等尾部/標尾1346、1347及1348可包括對於標頭/尾部/標尾 而言典型或非典型的各種不同資訊片,諸如,封包號碼、 應答及再傳輸資訊、來源及/或目的地之位址及錯誤檢查 資訊。 第二中間操作包括將該等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變換成單 一「WLAN中之乙太網路(Ethernet in WLAN)」(EIW)封包 1350。該EIW封包1350包括用於該等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 φ 中之每一者之資料部分。展示兩種可能變換。第一種由實 線箭頭13 70說明且第二種由虛線箭頭丨3 75說明。 如由該變換1300中之實線箭頭137〇展示,資料部分 1352、1353及1354分別對應於所包括之擴充之乙太網路封 包1330、1332及1334。該EIW封包1350進一步包括一可選 標頭1356(亦稱為EIW標頭)及一可選尾部/標尾1358,其可 包括(例如)先前關於標頭/尾部/標尾描述之資訊中的任一 者。若未有標頭或尾部/標尾插入至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 〇 中,則該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之資料部分(例如,資料部 分1336)變成該EIW封包之資料部分(例如,資料部分 1352)。此外,即使一標頭或尾部/標尾插入至該擴充之乙 太網路封包中,-實施方案仍可在形成該㈣封包時吾棄/ 忽略該標頭或尾部/標尾。在此等狀況中之任一者中,該 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之資料部分包括於該Eiw訊框/封包 中。 如由該變換1300巾之虛線箭頭1375展示,該等資料部分 1352、1353及1354無需分別對應於該等擴充之乙太網路封 143854.doc • 33 - 201029372 包1330、1332及1334。亦即,一mw封包之資料部分無需 含有整個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如由虛線箭頭1375指示, 一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可劃分成兩個EIW封包之資料部 分。 更具體而言,由虛線箭頭1375說明之實施方案展示 該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1330之第二部分安置至該EIW封包 1350之資料部分1352中,(2)整個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1332 安置至該EIW封包1350之資料部分1353中,及(3)該擴充之 乙太網路封包1334之第一部分安置至該EIW封包135〇之資 〇 料部分1354中。因此,在該EIW封包135〇之一情形中, 該第一資料部分1352含有部分之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且 (2)該最後一資料部分1354含有部分之擴充之乙太網路封 包’而(3)中間資料部分(13 53及未明確地展示之任何其他 資料部分)含有完整之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雖然未展 示’但應清楚該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133〇之第一部分可置 放於前一 EIW封包之資料部分中,且(2)該擴充之乙太網路 封包1334之第二部分可置放於後一 EIW封包之資料部分 ® 中〇 在該變換1300之最終階段中,該EIw封包1350作為資料 部分1360包括於WLAN封包1318中。該WLAN封包1318亦 包括一 WLAN MAC標頭1362及一 FCS 1364。如應清楚 的,並非所有實施方案均使用所有可選標頭及尾部/標 尾’亦並非使用所有(或任一)可選中間操作(亦稱為階 段)。舉例而言,其他實施方案僅將該等擴充之乙太網路 143854.doc •34· 201029372 封包之部分複製至EIW封包中,以便使更多原始資料(例 如,資料部分】326、⑴仏⑽)適合置入至一固定持績 時間之時槽中。如應清楚的’使用哪些標頭及尾部/標尾 2及包括多少中,作_定可基於設計目標及約束關於 每一實施方案變化。 如同圖13 ’圖14利用乙太網路封包之特定實例作為lan 訊框/封包。亦可使用非乙太網路封包。參看圖14,圖式 ❹ 1400展示一 PADM之一實施方案如何封裝乙太網路封包。 該PADM維持一移入佇列141〇,每一傳入乙太網路封包置 放至該移入佇列1410中。該pADM將該等乙太網路封包串 聯成一串1420 ,且添加一 EIW標頭143〇及一 wlan標頭 1440。取決於包括於該等標頭^”及丨4^中之資訊此等 標頭1430及1440可在串聯該等乙太網路封包之前或之後構 造。舉例而言,至少一項實施方案在該EIW標頭143〇中包 括一表示串1420中之乙太網路封包之數目的數目。給定乙 ❹ 太網路封包可具有一可變長度,則此數目通常直至該等乙 太網路封包已組合成該串142〇之後方可用。如應清楚的, 該等標頭1430及1440可經定義以適應一特定實施方案之需 要。 參看圖15,展示一EIW標頭之一實施方案之格式15〇〇。 該格式1500包括用於序列及應答號碼之一欄位151〇、一總 封包數目1520及一系列封包描述符(包括用於封裝於WLAN 封包中之每一乙太網路封包的一個描述符因而,可設 尨可變數目個封包描述符,如由圖丨5中之省略號碼指示。 143854.doc -35· 201029372 展示封包描述符1530及1540,其中該等封包描述符153〇及 1540中之每一者包括一封包旗標(分別為1550及1555)及一 封包長度(分別為1560及1565)。 該序號(1510)提供用於經封裝之資料之序列識別符,其 允許接收者應答傳輸之接收。該應答號碼提供對先前接收 之資料之應答。該總封包數目為封裝於WLAN封包中之乙 太網路封包之數目。 該等封包旗標(15 50、1555)指示相關聯乙太網路封包是 否為一完整封包。給定該時槽具有一固定持續時間,則有 可能整個乙太網路封包可能不適合置入至一給定WLAN封 包中。因而,在特定實施方案中,預期在任一給定WLAN 封包中最後一乙太網路封包可通常較短。該封包長度 (1560、1565)指示此特定乙太網路封包之長度。 繼續圖11之處理程序11〇〇,使用圖1〇之實施方案,操作 1150可由(例如)數據機1010之PAdm 1〇16執行。其他實施 方案可在(例如)橋接器、LAN介面、WLAN格式化介面、 除了 PADM之外之另一中間組件、橋接器上方之組件、或 組件之組合中實施。如應清楚的,執行操作丨丨5〇之該(等) 組件可以(例如)軟體(諸如,指令程式)、硬體(諸如,ic)、 韌體(諸如,嵌入於一處理裝置中之韌體)或一組合實施。 另外’該PADM可位於數據機内之不同位置中(諸如,橋接 器上方或乙太網路介面與橋接器之間)、位於介面或橋接 器中之一者内及/或分散於多個組件間。 該處理程序1100進一步包括該數據機經由一規線網路將 143854.doc •36· 201029372 經封裝之封包發送至該AP( 1160)。所發送之封包意欲由路 由器接收。該纜線網路可包括(例如)同軸纜線、光纖纜線 或其他有線傳輸媒體以及如資訊封包之可靠分配所需之耦 接器、分裂器、放大器、轉發器、介面轉換器及其類似 者。 在一實施例中,當一數據機之上行鏈路時槽到達時,該 數據機收集來自移入佇列之封包且將該等封包安置至一 WLAN封包中。該WLAN封包可不大於該時槽允許之最大 封包。相反,當該時槽到達時,若該WLAN封包對於填充 固定時槽之持續時間而言不足夠大,則一實施方案仍發送 (較小)WLAN封包,而另一實施方案發送空(NULL)資料。 參看圖16,一處理程序1600描繪用於接收經封裝之訊框/ 封包、解封裝該等封包且遞送組成訊框/封包之處理程 序。此處理程序1600亦稱為AP至IP核心之上行鏈路處理程 序。該處理程序1600包括一 AP經由一纜線介面自一數據機 接收經封裝之封包(1620)。在圖10之實施方案中,該AP 1030自該數據機10 10接收經封裝之訊框/封包。在該AP 處,經由纜線介面1080接收該封包且將其發送至WLAN格 式化介面1075。 該AP解封裝所接收之封包以提取構成經封裝之封包之 組成封包(1630)。在圖10之實施方案中,該WLAN格式化 介面1075將所接收(經封裝)之封包發送至該PADM 1076。 該PADM 1076執行解封裝且將組成訊框/封包提供給該橋 接器1074。藉由檢驗(例如)總封包數目1520及每一封包描 143854.doc •37· 201029372 述符(例如,封包描述符1 530)之封包旗標(例如,封包旗標 1550)及封包長度(例如,封包長度1560)而執行解封裝。藉 由檢驗此資料,該PADM 1076能夠判定該等組成封包中之 每一者在何處開始及結束。 特定言之,該PADM 1 076檢驗每一組成封包以確保該組 成封包為一完整LAN訊框/封包。若該組成LAN訊框/封包 並不完整,則該PADM 1076保持該不完整訊框/封包且等 待直至接收到該LAN訊框/封包之剩餘部分(可能在後一經 封裝之訊框/封包中)為止或直至存在一逾時為止。當接收 到該LAN訊框/封包之剩餘部分時,該PADM 1076組合該完 整LAN訊框/封包且將該完整LAN訊框/封包轉遞至該橋接 器 1074 。 參看圖17,在圖式1700中關於一所接收之乙太網路型經 封裝之封包1710描繪該操作1630之上述實施方案。為簡單 起見,假設所接收之經封裝之封包1710與參看圖14描述之 所傳輸之封包相同。然而,應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可 能發生所傳輸之封包與所接收之封包之間的變化。該所接 收之封包1710包括WLAN標頭1440、EIW標頭1430及組成 乙太網路封包之串1420。 在該PADM 1076處理該所接收之封包1710時,若一組成 乙太網路封包為完整的,則將該封包(例如,封包1 720)提 供給該橋接器1074。若一組成乙太網路封包不完整,則將 該不完整封包儲存於一等待佇列1730(其無需位於該PADM 1076中)中,直至該封包之剩餘部分到達為止或直至發生 143854.doc -38- 201029372 逾時為止。圖式1700展示一不完整封包1740儲存於該等待 佇列1730中。舉例而言,若一乙太網路封包跨越兩個 WLAN封包,則可發生此情形。當該封包完整時,將該封 包發送至該橋接器1074。應注意,一 WLAN封包可包括(例 如)一個完整乙太網路封包及一個部分乙太網路封包。 參看圖18,為進一步描述圖11之解封裝處理程序1130, 描繪一 PADM 1850,該 PADM 1850 提供 PADM 1016 或 1076 中之任一者之實施方案。該PADM 1850包括一封裝器1860 及一解封裝器1870。該封裝器1860及該解封裝器1870以通 信方式耦接至一橋接器及一 WLAN格式化介面。給定該 PADM 1850之組件,更具體而言,該PADM 1850可稱為封 包封裝/解封裝模組。在操作中,如上文描述,該封裝器 1860接受來自該橋接器之乙太網路封包且封裝該等乙太網 路封包。接著將經封裝之資料提供給該WLAN格式化介 面。在操作中,該解封裝器1870自該WLAN格式化介面接 收經封裝之封包。該解封裝器1 870如上文描述解封裝所接 收之資料且將經解封裝之資料提供給該橋接器(假設不存 在逾時)。 如可瞭解,其他實施方案為可能的且可設想的。舉例而 言,另一實施方案組合一封裝器與一解封裝器。又一實施 方案使用Linux之一虛擬乙太網路介面特徵。應注意,AP 或數據機(STA)之其他實施方案可將一經封裝之封包自一 WLAN格式化介面直接發送至一橋接器。該橋接器判定該 封包經封裝且將該封包發送至一 PADM。 143854.doc -39- 201029372 繼續圖丨6之處理程序1600,該八?判定該等組成訊框/封 包待發送至-路由器⑽0)。此操作(164〇)可如同許多操 作在該處理程序1600中之不同點執行。在圖1〇之實施方案 中,該橋接器1〇74判定訊框/封包待發送至該路由器 1090。該AP接著,經由— LAN介面將料組成訊框/封包發 送至該路由器⑽0),1〇之實施方案令,該橋接器 1074將該等組成訊框/封包發送至該LAN介面} Q77,該 介面斯經由該LAN網路峨將該等封包發送至該路由器 1090 ° 該路由器接收(編)且處理(㈣)該等訊框/封包。處理 可包括(例如)將該等封包或其—部分發送至又—目的地, 諸如’-主機正與之通信或一主機正嘗試與之通信之⑽ 属站此外’在-經封裝之封包包括來自多個主機之I· 封包之實施方案中,該路由器可將基礎資訊發送至多個 web網站。 參看圖19 ’―處理程序1900描繪用於在一 AP處自—路 由器接收訊框/封包之處理程序。封裝該等訊框/封包,且 自该AP傳輸該等經封裝之訊框/封包。所傳輸之經封裝之 訊框/封包意欲由一數據機接收,且該等組成訊框/封包意 欲最後自該數據機遞送至—或多個主機。此處理程序_ 亦稱為下行鏈路傳輸處理程序。 圖19之處理程序19〇〇包括一路由器接收意欲用於一或多 個主機之—或多個訊框/封包(胸),且該路由器將該(等) 所接收之訊框/封包發送至—Ap(193G)。該路由器可自⑼ 143854.doc 201029372
如)正嘗試與一或多個主機通信之一或多個web網站接收訊 框/封包。在圖ίο之實施方案中,該路由器1〇9〇自該網際 網路1095接收訊框/封包。該路由器1〇9〇接著經由該LAN 網路1082將所接收之訊框/封包發送至該Ap 1〇3〇之LAN介 面1077 。 該AP判疋至少一個所接收之訊框/封包待透過WLAN格 式化介面及魔線介面經由一纜線網路發送至該數據機 ❿ (1940)。在圖10之實施方案中,該LAN介面1〇77將所接收 之封包(其可為乙太網路或其他LAN封包)投送至該橋接器 1074。該橋接器1074判定一封包待透過該式化介 面1075及該镜線介面1〇8〇使用該、纜線網路〗〇4〇發送至(例 如)該數據機1010。 該AP封裝用於傳輸至該數據機之多個封包包括該一 或多個所接收之封包(1950)。應注意,該多個封包均自該 路由器接收,但可能已在路由器處自一或多個不同來源 ❹ (例如,不同web網站)接收。此外,該封裝可包括在操作 1920中接收之封包及在之前接收且儲存於一佇列中之封 包。 關於該操作1950,該橋接器1074將該(等)所接收之封包 轉遞至該PADM 1076。該PADM 1076將該(等)所接收之封 包以及意欲用於(例如)該數據機1〇1〇之其他封包排入佇 列,且形成用於該數據機1010之可用下行鏈路時槽的經封 裝之WLAN封包。該PADM 1076維持用於每一數據機(亦稱 為一站台)之獨立佇列,包括用於該數據機1〇1〇之第一仔 143854.doc -41 · 201029372 列及用於該數據機1020之第二佇列。該封裝係如先前在結 合圖11至圖15描述該PADM 1016時所描述。 該AP經由一纜線連接將意欲用於最終遞送至一或多個 主機之經封裝之封包發送至該數據機(I960)。在圖10之實 施方案中,該PADM 1076以循環方式製備用於該等數據機 1010及1020中之每一者之WLAN封包。該PADM 1076接著 將所製備之WLAN封包供應至該WLAN格式化介面1075以 用於插入至該TDF超訊框結構中之對應下行鏈路時槽中。 該缆線介面1080接著使用該TDF超訊框結構將該經WLAN 封裝之封包自該WLAN格式化介面傳輸至該等數據機1010 及 1020。 圖20描繪用於接收經封裝之封包、解封裝該等封包且遞 送組成封包的處理程序2000。此處理程序2000亦稱為下行 鏈路接收處理程序。該處理程序2000包括一數據機經由一 纜線介面自一 AP接收一經封裝之封包(2020)。在圖10之實 施方案中,該數據機1〇1〇經由該纜線網路1040在該纜線介 面1084處接收經封裝之封包。該纜線介面將該經封裝之封 包傳送至該WLAN格式化介面及該PADM 1 0 16。該數據機 接著解封裝該所接收之封包以提取構成該經封裝之封包之 組成封包(2030)。在圖10之實施方案中’該PADM 1016執 行該WLAN封包之解封裝,且將組成LAN封包提供給該橋 接器1014。該解封裝可(例如)如先前關於PADM 1076在圖 16至圖18之論述中所描述來執行。 該數據機判定該等組成封包待發送至一或多個預期主機 143854.doc • 42- 201029372 接收者(2040)。此操作(2040)可如同許多操作在該處理程 序2000中之不同點執行。舉例而言,該操作2040可結合操 作2030或2050中之任一者執行。在圖1〇之實施方案中,該 橋接器1014判定該等封包待發送至該(等)主機。 該數據機接著經由一 LAN介面將該等組成封包發送至該 (等)主機(2〇5〇)。在圖10之實施方案中,該橋接器1〇14將 該等組成封包發送至該LAN介面1015,該LAN介面1015經 由該LAN網路1052將該等封包發送至主機1 1〇54及主機2 1056中之一或多者。該一或多個主機接收(2060)且處理 (2070)該等封包。處理可包括(例如)一個人電腦儲存經由 網際網路接收之多媒體檔案或一個人數位助理(PDA)顯示 用於由使用者觀察及互動之電子訊息(亦經由網際網路接 收)。與LAN網路介接之許多類型之終端使用者裝置為經 下載之封包之可能接收者。此等裝置可為經由LAN 1052起 作用之終端使用者裝置或較低階層存取點。 無線雙模式裝置(WDMD)數據機 在圖1之網路架構中,將實例數據機站台(STA)120及140 描繪為具有WLAN RF埠以支援無線裝置138及158。在一 實施例中,該等STA含有WLAN RF介面埠作為終端使用者 介面。因而,一STA可具有支援一AP與該STA之間的通信 的纜線介面及用以支援無線使用者裝置之WLAN RF外部 埠兩者。亦可將一具有纜線介面及WLAN外部埠之STA稱 為無線雙模式裝置(WDMD)。在圖1之實施例中,此一 WDMD可使用成熟WiFi晶片組來實現該STA之WLAN格式 143854.doc -43- 201029372 產生及RF產生功能。亦可將諸如圖1中之包括一或多個 AP、一纜線網路及執行一 STA之功能之一或多個WDMD之 實例系統稱為一不對稱同轴纜線資料傳輸(ADoC)系統。與 TDF系統之上文之描述一致,將一或多個符合協定之 ADoC存取點(AP)及一或多個站台(STA)部署於ADoC纜線 存取網路中。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ADoC系 統」與「TDF系統」可被視為可互換的,因為ADoC系統 為一 TDF系統之一特定實施方案。在ADoC系統中,如圖1 中,該AP及該等STA經由耦接器以纜線網路之階層式樹狀 結構連接,該纜線網路包括諸如對於纜線網路組態而言為 典型的纜線、分裂器、放大器、中繼器、轉發器、交換 器、轉換器及其類似者之元件。 參看圖21,用於一 ADoC STA 2100之硬體實施方案的發 明性實施方案為將兩個裝置(ADoC裝置2103及WLAN裝置 2104)整合成用於ADoC系統之單一 STA。該ADoC裝置2103 使用TDF原理起作用以與一同軸纜線介面2106連接來支援 纜線網路中之雙向資料通信,而該WLAN裝置2104起作用 以與一天線21 08連接來支援一 WLAN網路中之雙向資料通 信。該STA 2100在ADoC裝置2103與WLAN裝置2104之間 調換(swap)資料訊框(需要時),以便使該WLAN網路中之 諸如PC、PDA、路由器、交換器、印表機、智慧型終端機 及其類似者之具備無線能力之裝置能夠經由該ADoC STA 存取諸如網際網路或企業内部網路之IP網路。該等無線裝 置可位於該STA之無線範圍内,該STA可位於家用或商用 143854.doc -44- 201029372 環境中。 在一實施例中,圖21中呈現之STA架構需要兩個獨立裝 置以用於頻道編碼器/解碼器及資料處理,以提供用於家 用或商用WLAN中之無線地連接之裝置的網際網路/企業内 部網路存取功能性。此兩個獨立裝置可經組合(共用一些 共同子組件)以形成能夠在ADoC模式/瘦線介面模式/分時 多工模式/TDF模式與無線模式/WLAN模式之間切換的 WDMD。該單一 WDMD關於區域網路可提供與獨立裝置相 同的存取。 圖22之雙模式ADoC裝置可支援AD〇C模式與WLAN模式 兩者且視需要在此兩個模式之間切換。在ad〇c模式中, 圖22之雙模式裝置作為一 ADoC STA操作。而在WLAN模 式中,該雙模式裝置作為一 WLAN存取點操作。 為了實現圖22之雙模式裝置21 02,基於一成熟WLAN裝 置修改且發展該標準八0〇(:裝置2103。該雙模式裝置21〇2 ^ 主要在兩個方面與該WLAN裝置2104不同。第一,該雙模 式裝置2102當在ADoC模式中時以AD〇C頻帶(約1 GHz)而 不是標準IEEE 802.11頻帶(約2.4 GHz)傳輸RF能量。第 二’在媒體存取控制(MAC)層中’其在ADoC模式中不利 用習知802.11 DCF(分散式協調功能)或PCF(集中式協調功 能)機制來交換MAC訊框。實情為,雙模式裝置21〇2在 ADoC模式中使用基於分時多工存取(TDMA)方法之丁〇1?協 定來傳輸MAC訊框。 在雙模式裝置之一實施例中’如圖22中展示,該雙模式 143854.doc -45- 201029372 ADoC裝置2102與一同軸纜線介面2106連接以用於與一纜 線存取網路互連’且同時,其與一天線2108連接以支援一 WLAN網路中之雙向資料通信。容納該雙模式裝置之 入0〇€8丁八2150調換在此兩個模式期間自此雙模式人0〇0 裝置2102接收之資料訊框(需要時)。 雙模式ADoC裝置之硬體架構 根據圖23中展示之雙模式ADoC裝置2102之一硬體實施 例,提供一切換器2302,其為經組態以在WLAN RF電路 2304與ADoC RF電路2306之間切換的電路。該切換器2302 可由MAC層軟體控制。此實施方案可需要修改WLAN晶片 組之一些版本且將切換器2302添加至經修改之晶片組。在 一些例項中,此WLAN晶片組修改為不合需要的。 根據圖24中展示之另一硬體實施例,一切換器2402之位 置可依據與該裝置之MAC基頻部分2300之相鄰性改變。在 此實施例中,該轉換器2408將2.4 GHz WLAN RF階段2304 頻率轉化成1 GHz ADoC頻譜。此較低頻率輸出適用於在 同轴纜線中傳播相對長的距離。應注意’該MAC基頻部分 2300可特徵化為經組態以使一使用者裝置能夠與該雙模式 ADoC裝置2102通信的通信裝置。與圖23之實施方案相 比,圖24之實施方案在現有WLAN晶片組外部’且因而不 需要修改WLAN晶片組。因此’在一些例項中’圖24之組 態相對於圖23之組態而言玎為較佳的。 雙模式ADoC裝置之MAC層程序
在雙模式ADoC裝置2102中’基本存取方法為圖5之TDF 143854.doc -46 - 201029372 協定,其利用如上文描述之IEEE 802.11 MAC層協定之態 樣。參看圖5,在TDF超訊框協定中,每TDF超訊框存在固 定tdfTotalTimeSlotNumber個時槽。一 TDF超訊框包括用於 將時脈同步資訊自一 ADoC AP發送至ADoC STA之一同步 時槽、用於發送對上行鏈路時槽配置之註冊請求之一競爭 時槽、由已註冊之ADoC STA使用以將資料及一些管理訊 框一個接一個地發送至一 ADoC AP 之 tdfUplinkTimeSlotNumber 個上行鏈路時槽及由一 ADoC AP使用以將資料及一些管理 訊框傳輸至STA之tdfDownlinkTimeSlotNumber個下行鍵路 時槽。 使用此TDF協定,在STA模式中,雙模式ADoC裝置2102 在同步槽、競爭時槽、經配置之上行鏈路時槽(例如,時 槽k)及下行鏈路時槽期間為作用中的。在剩餘時槽(亦即, 自時槽2至時槽k;及自時槽k+Ι至時槽m)中,該雙模式 ADoC裝置在纜線介面(TDF協定)功能上為非作用中的,且 因而可切換至WLAN模式。若存在可用來將操作RF自 ADoC頻帶改變至WLAN頻帶之切換,則可發生此模式轉 變。 在一實施例中’在上行鏈路時槽週期中,一雙模式 ADoC裝置中之詳細MAC層程序關於WLAN操作可如下: !· 一旦一 ADoc STA起動且被成功地配置用於上行鏈路 訊務傳輸之一上行鏈路時槽(例如,時槽k),則雙模式裝置 判定k>(m+2)/2是否成立。k2(m+2)/2意謂間隔(時槽2,時 槽k)之持續時間(由間隔T(時槽2,時槽k)指示)至少等於間 143854.doc -47- 201029372 隔(時槽k,時槽m)之持續時間(由間隔T(時槽k,時槽m)指 示)。因而,雙模式ADoC裝置在(時槽2,時槽k)間隔週期 期間以WLAN模式操作。另一方面,k<(m+2)/2意謂間隔 T(時槽2,時槽k)比間隔T(時槽k,時槽m)短。因此,該雙 模式ADoC裝置在(時槽k,時槽m)間隔週期期間以WLAN模 式操作。應注意,週期(槽2,槽k)>週期(槽k,槽m)是否成 立之判定產生準則(k-2)>(m-k),其又產生準則k>(m+2)/2。 此外,在所描述之實施方案中,WLAN模式可關於較長週 期而選定。然而,其他實施方案在較短週期期間以WLAN 模式操作,或在一超訊框中在模式之間改變多次。 2. 在該雙模式ADoC裝置在(時槽2,時槽k)週期期間以 WLAN模式操作之狀況下,對於TDF超訊框中之其他時 槽,該雙模式ADoC裝置可以ADoC模式作為ADOC STA操 作且以根據標準ADoC TDF協定之方式起作用。因此,當 該雙模式ADoC裝置以ADoC模式進入時槽2時’其組態RF 切換器2302以將操作頻率改變成WLAN頻譜,且根據標準 無線程序充當使用者之無線網路中之使用者無線裝置的 WLAN存取點。
隨著時間逝去且接近時槽k,且無時間留下來使至少一 個WLAN訊框在時槽k之開始之前交換,該雙模式裝置 2102將CTS(清除發送)信號發送至該常駐WLAN中之所有 STA。該CTS訊框中之持續時間欄位等於自此超訊框中之 時槽k至下一超訊框中之時槽2之持續時間。一旦接收到 CTS訊息,所有STA更新其網路配置向量(NAV)且在由CTS 143854.doc -48- 201029372 訊息報告之持續時間内戒絕存取WLAN媒體。以此方式·, 該雙模式裝置通常藉由假裝在自此超訊框中之時槽让至下 一超訊框中之時槽2之持續時間内存在用以保留wlan媒 體之另—實體而使所有STA在自此超訊框中之時槽让至下 超訊忙中之時槽2之週期内保持靜寂。在此之後,該裝 置控制該切換器以將操作頻譜改變回至AD〇c頻帶且根據 TDF程序操作。 ❹ 當對於該雙模式裝置2102而言到時間進入下一超訊框中 之時槽2時,該裝置21〇2重複相同模式切換程序,且使用 者WLAN中之STA亦再次開始將此可用基礎架構WLAN用 於通抬,因為由CTS指示之靜寂持續時間同時期滿。 相比而言’對於該雙模式ADoc裝置在(時槽k,時槽m) 週期期間以WLAN模式操作之狀況,在TDF超訊框中之其 他時槽内,該雙模式ADoC裝置以ADoC模式作為STA操 作。當該雙模式ADoC裝置2102以ADoC模式進入時槽 ❹ (k+l)時,其組態切換器2302將操作頻率改變成WLAN頻 譜’且充當使用者WLAN之存取點。一旦該STA經過時槽 (m_1) ’該雙模式裝置即嘗試在時槽m期間發送CTS信號, 其中持續時間欄位等於自此超訊框中之下行鏈路時槽之開 始至下一超訊框中之時槽(k+1)的持續時間。在此之後, 該雙模式裝置2102控制切換器2302以將操作頻譜改變至 ADoC頻帶且根據ADoC TDF程序操作。因此,當該雙模式 裝置進入下一超訊框中之時槽(k+Ι)時,其如之前描述再 次執行相同模式切換程序。 143854.doc -49- 201029372 根據—實施例,將該雙模式裝置2102整合至來自圖10之 數據機(例如,1010、1〇2〇等)中。圖25展示此實施例之一 實例。如之前在圖10中,圖25之雙模式裝置包括一本端應 用程式層1011、一 TCp/卩層1〇12、一橋接器1〇14及一 PADM 1016。在圖25之實施例中,將一 WLAN RF埠用於與 無線裝置1099無線地通信。AD〇c纜線介面1〇18為由纜線 網路利用從而允許一 STA使用TDF協定與一 Ap通信的介 面0 當該雙模式裝置操作或執行標準WLAN通信時(亦即,當 在適當週期中操作時)’該裝置允許該(等)無線裝置1〇99經 由相關聯AP連接至網際網路/企業内部網路。在此實施例 中’無線使用者將藉由經由無線媒體透過WLAN RF埠 1019向一數據機發送對一 ip位址(例如,網頁位址)之請求 而请求該IP位址。該數據機接著經纜線網路經由該ad〇c 纜線介面1018將該請求中繼至ad〇C AP ,接著中繼至路由 器,接著中繼至網際網路/企業内部網路Ip網路。在此實施 例中,該雙模式裝置2102包括一 ADoC介面或裝置1018而 非一 LAN介面。 在一實施例中,因為該雙模式裝置21〇2包括一些共同功 月&元件之共用操作’所以該雙模式裳置一般不同時以 ADoC(分時協定)模式及WlaN模式兩者操作。因而,將該 兩種模式大體視為在操作上互斥的。在WLAN模式操作期 間,將待用上行鍵路傳輸至一 AP之無線異動資料(諸如, 來自使用者無線裝置之資料)置放於該雙模式裝置中之緩 143854.doc -50- 201029372 衝器中°稱後在該雙模式裝置再進入AD〇c模式時喚回該 緩衝器中之無線資料且將其輸送(用上行鏈路傳輸)至該 AP。在准許較大處理能力之其他實施例中,可實現ad〇c 與WLAN模式之重疊。然而,在本文中進一步論述獨立模 式實施例。 . 當數據機之雙模式裝置以WLAN(亦即,無線)模式操作 時,该裝置充當WLAN存取點,且使用者無線裝置充當 ❷ WLAN站台。在此例項中,該雙模式裝置經由該數據機與 該使用者裝置之間的無線鏈路自該無線裝置接收請求。該 雙模式裝置將所接收之請求中繼至橋接器,且該橋接器基 於關於此請求之„>封包中之目的地位址資訊來判定該雙模 式裝置需要經纜線經由該雙模式裝置中之ADoC介面發送 出該請求或是將該請求發送至無線網路中之其他無線裝 置。應注意,無線模式操作亦允許進行無線使用者裝置之 間的同級間操作。 ❹ 為了使該請求建立一至該AP之外部連接,該雙模式装 置保持或儲存該請求直至該雙模式裝置進入ADoC模式(亦 即,有線模式)為止,此時該雙模式裝置充當AD〇c站台且 經有線網路經由AD〇C介面將該請求發送出至該AD〇c AP。 為了使s亥請求建立一與使用者無線網路中之其他無線裝 置之内部連接,該雙模式裝置可進入WLAN模式且儲存該 請求。若該雙模式裝置接著進入ADoC模式,則雙模式裝 置等待直至其再進入WLAN模式(亦即,無線模式)為止, 143854.doc 201029372 此時其充當WLAN存取點且經無線媒體經由WLAN RF埠將 該請求發送出至目的地使用者裝置。當該雙模式裝置自纜 線網路中之相關聯ADoC AP或區域網路中之其他裝置接收 一回應時,執行一逆處理程序。 如自先前論述清楚的,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共 同電路或軟體執行與WLAN模式及ADoC模式兩者相關聯 之處理的大部分。舉例而言,可由一共同單元執行來自兩 種模式之資料之接收及解封包化以及在該兩種模式之間的 轉換。可能需要此轉換之各種應用包括(1) 一數據機自一無 線裝置接收一 WLAN模式輸入(諸如,對網際網路存取之請 求)且使用ADoC模式發送出該輸入,及(2) —數據機以 ADoC模式接收所請求之網際網路資料且使用WLAN模式 將該資料發送至一裝置。此等情形通常包括不同協定之間 的轉換。 一雙模式裝置之各種實施方案使用一通信單元來致使能 夠以一或多個模式進行通信。一通信單元可包括(例如)雙 模式ADoC裝置21 02或其部分,諸如,如圖23及圖24中展 示之 MAC 基頻 2300、WLAN RF 2304 及 ADoC RF 2306。應 注意,一數據機不僅可包括如上文描述之雙模式裝置,而 且亦可包括用以致使能夠跨越其他網路(除WLAN及ADoC 之外)通信的介面。此等其他網路可包括(例如)LAN網路。 因而,一數據機可包括(例如)致使能夠跨越WLAN及ADoC 網路通信之雙模式裝置2102及如圖1中描繪之LAN介面。 無線雙模式裝置之輸送量擴展 143854.doc •52· 201029372 如上文描述,WDMD與使用者無線網路裝置之WLAN模 式通信之機會適用時可限於圖5之上行鏈路時槽週期(時槽 2至m)中之可用機會。為了改善WLAN訊務輸送量,當在 一超訊框中下行鏈路時槽週期中之ADoC操作未待決時, 可使用TDF超訊框之下行鏈路時槽部分(時槽m+Ι至 m+n+1)。 在TDF系統之一實施例中,如圖5中展示,一 TDF超訊框 週期性地傳輸一 IEEE 802.11信標訊框作為同步槽(時槽0) ® 之部分,以使WDMD STA與相關聯AP同步。一典型信標 訊框為含有標頭及訊框主體資訊之管理訊框。如同其他訊 框,該標頭包括來源及目的地MAC位址以及關於通信處理 程序之其他資訊。該目的地位址可設定為全部l(all ones),其為廣播媒體存取控制(MAC)位址。此指導適用頻 道上之所有STA接收並處理該信標訊框。 在一實施例中,該信標之訊框主體載運適用於由AP進 φ 行之STA之識別及同步的資訊。一些信標訊框主體資訊包 括:一表示信標傳輸之間的時間量的信標間隔、一由一 STA使用以更新其本端時脈且致使能夠與同一存取點相關 •聯之所有站台之間的同步的時間戳記、一識別一特定AP及 .其相關聯STA的服務集識別符(SSID)、一載運描述由AP支 援之速率之資訊的所支援速率欄位及用以提供適用於STA 之額外資訊的一訊務指示映射(TIM)。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該信標訊框之TIM含有一時槽配 置圖(TSAM)。圖26描繪一實例TSAM子訊框。圖26之 143854.doc -53- 201029372 TSAM子訊框2610為由一 AP以規則信標間隔週期傳輸之信 標管理訊框内所含有的資訊元素。該資訊元素2610為一包 括一元素ID號碼2612、一長度2614及一可變長度TS AM組 件2620之可變長度子訊框。 該元素ID 2612若使用一無線LAN實施則被指派值51, 其在IEEE 802.11中係保留的。該長度欄位2614為TSAM組 件2620之長度。經擴展之TSAM組件2620a含有η個欄位, 其為 WDMD STA 0時槽 2622、WDMD STA 1 時槽 2624及 WDMD STA η-1時槽2626。η為系統可容納之WDMD之最大 數目。每一 WDMD STA i時槽攔位進一步擴展成兩個子攔 位(2620b) ’即,下行鏈路時間片段數目及上行鏈路時間片 段數目,其中第一子攔位指示指派給對應STA以用於其下 行鏈路訊務之時間片段之數目,且第二子攔位指示指派給 對應STA以用於其上行鏈路傳輸之時間片段之數目。應注 意,此處之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表示AP與STA(WDMD)之 間的方向。在圖26中,WDMD 0時槽2622分別含有下行鏈 路及上行鏈路時間片段數目2622a及2622b。WDMD 1時槽 2624分別含有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時間片段數目2624a及 2624b 〇 WDMD n_l時槽2626分別含有下行鏈路及上行鍵路 時間片段數目2626a及2626b。應注意,圖26提供例示性 TSAM格式定義。提供類似資訊之其他格式定義符合本發 明之原理及精神。 使用TSAM中所含有之資訊,該WDMD可判定是否存在 前往WDMD之下行鏈路時槽訊務。若在超訊框週期期間不 143854.doc • 54· 201029372 存在用於WDMD之時槽,則該WDMD可有利地使用切換至 WLAN模式之機會,且在該WDMD在下行鏈路時槽週期中 時藉由該WDMD之WLAN RF埠服務使用者無線裝置。亦 可使用相同TSAM資訊來判定ADoC模式中之上行鏈路時槽 可用性,以使得此WDMD之未使用時槽週期如上文描述亦 可用於WLAN操作。 圖27為由一 WDMD STA使用以判定其何時可以WLAN模 式操作以使用WLAN RF埠服務無線使用者裝置而非以 ADoC通信模式操作的方法。最初,在步驟2710中,該 WDMD STA接收信標訊框且自其提取TSAM資訊。在此步 驟期間,該接收WDMD STA藉由檢查該信標訊框之服務集 識別符(SSID)而判定該信標訊框是否含有關於該WDMD STA之TSAM資訊。假設該WDMD偵測到針對該WDMD STA之有效TSAM資訊,則提取該TSAM資訊以用於檢驗。 在步驟2720處,使用所提取之TSAM資訊(包括用於一特定 WDMD之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時槽配置)來基於預期ADoC 操作時槽判定WLAN模式操作之機會。可由單一處理器、 多個處理器或諸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閘陣列或可使用由 TSAM提供之數位資訊邏輯地評估用於一 TDF超訊框内之 WLAN模式操作之機會的其他邏輯裝置的其他裝置來執行 WLAN模式操作之機會之計算或其他此等判定。因而,認 為該計算或判定由包括任一形式之中央處理單元、多處理 器、邏輯硬體、韌體、軟體、或其任一組合的處理器實 現0 143854.doc -55- 201029372 WLAN操作之機會之判定可包括在圖52tdf超訊框中展 tf之上行鏈路時槽週期或下行鏈路時槽時間週期中之操作 的機會。如上文關於圖5論述,若例如時槽k經排程以用於 ADoC模式上行鏈路,則在自槽2至槽k及自槽k+1至槽爪」 之時間週期中存在WLAN模式操作之機會。又,如上文論 述’若不存在欲由WDMD STA接收之下行鏈路資料,則在 圖5之TDF超訊框之整個下行鏈路時槽週期(時槽m+1至 m+η+Ι)期間存在WLAN RF琿操作之機會。若不存在於 WLAN模式中操作之機會或不存在足夠機會,則方法2700 自判定2730移動至2770以等待下一超訊框及其對應同步槽 資訊以隨後判定下一 WLAN模式操作機會。亦應注意,若 因為不存在於TSAM内排程以用於STA之下行鏈路而不存 在下行鏈路時槽機會,則由該STA在WLAN RF介面上確證 一 CTS信號’以使得在下行鏈路時槽間隔中排除由無線裝 置進行之與STA之通信直至至少下一超訊框為止。若存在 於WLAN模式中操作之足夠機會,則處理程序2700自步驟 2730移動至步驟2740,其中WDMD自使用纔線介面之 ADoC模式切換至使用WLAN RF埠之WLAN模式。可由熟 習包括邏輯切換、中繼切換或任一其他形式之電氣及或機 械切換之技術者已知之硬體或軟體之任一組合執行切換功 當在WLAN模式中時,在步驟2750處,該WDMD能夠使 用該WDMD之WLAN RF埠服務使用者無線裝置。使用者 無線裝置之此服務可在可用WLAN機會週期中繼續’直至 143854.doc •56· 201029372 TDF超訊框結束為止。舉例而言,若該TS AM指示未有 ADoC模式下行鏈路經排程以用於即將到來之超訊框,則 整個下行鏈路時槽週期可用於服務使用者無線裝置。應注 意,在於WLAN模式下服務無線裝置期間,該WDMD緩衝 經由無線介面接收之資料以用於稍後在接著發生之超訊框 中的經排程之上行鏈路時槽中之一者期間傳輸至一 AP。 在步驟2760處,該WDMD自WLAN模式切換至ADoC模 式以適應資訊之下一超訊框之接收。超訊框間隔處之此模 式切換對於WDMD使用ADoC TDF纜線介面接收ADoC TDF 超訊框同步資訊而言為必要的。 在一實施例中,若該ADoC AP以聚集方式將資訊訊務發 送至每一 WDMD(只要其不會不利地影響應用之服務品質 (QoS)),則發生該ADoC系統之有效率操作。舉例而言, 在一實施例中,該AP可較佳地在散布式超訊框週期(而非 連續超訊框週期)中將資訊訊務聚集地發送至每一 WDMD。 基於上述方法2700,若將下行鏈路時槽週期用於WLAN 操作,則在WLAN模式中操作之時間週期可顯著地增加。 此態樣顯著地幫助改善WLAN模式中之傳輸輸送量。 所描述之實施方案之特徵及態樣可應用於各種應用。應 用包括(例如)如上文描述個人在家中使用主機裝置以使用 纔線乙太網路(Ethernet-over-cable)通信架構與網際網路通 信。然而,本文中描述之特徵及態樣可經調適以用於其他 應用領域,且因而其他應用為可能的且可設想的。舉例而 143854.doc -57- 201029372 :’使用者可位於其家庭外部,諸如,在公共場所中或在 其工作場所處。另外, 一 Γ 可使用除乙太網路及IEEE 802.11外 之協定及通信媒體。嚴 a 舉例而s,可經由光纖纜線、通用串 列匯流排(USB)纜後、,亦丨雨 ^ 琛小型電腦系統介面(SCSI)纜線、電 2、數位用戶線/迴路(DSL)線、衛星連接、視線連接及 蜂巢式連接(且使用與其相關聯之協定)發送且接收資料。 :以(例如)一方法或處理程序、一設備或一軟體程式實 施本文中所描述之竇尬 施方案。即使僅在單-形式之實施方 案之情形中論述(例如,僅作 僅作為—方法淪述),所論述之特 實施方案亦可以其他形式(例如,-設備或程式)實 施、。一設備可以(例如)適#硬體、軟趙及㈣實施。該等 方法可實施於(例如)諸如一處 处盗之3又備中’處理器大體 而言指處理裝置,包括(例如、 )¾腦、微處理器、積體電路 或可程式化邏輯裝置。處理裝置亦包括通信裝置,諸如電 腦、蜂巢式電話、攜帶型/個人數位助理(「pDA」)及促進 終端使用者之間的資訊之通信的其他裝置。 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處理程序 吁次将徵之實施方案可體現 於各種不同裝備或應用程式中, ^ . T 特疋而言’體現於(例如) 與資料傳輸及接收相關聯之裝備 衣两虱應用程式中。裝備之實 例包括視訊編碼器、視訊解碼 ^ 視讯編解碼器、web伺 服器、視訊轉換器、膝上迤雷聦 t電腦、個人電腦及其他通信裝 置。如應清楚的,該裝備可為行 。叮動的且甚至安裝於一行動 車輛中。 另外’該等方法可由一處理器戶 盗所執仃之指令實施,且此 143854.doc -58- 201029372 等指令可儲存於諸如以下各者 A 處理器可讀媒體上:積體 電路、軟體载體或諸如硬碟、壓縮碟片、隨機存取記憶體 (讀」)、唯讀記憶體(「議」)或任何其他磁光或固 ^媒體的其他儲存裝置。該等指令可形成有形地體現於諸 如上文列出之媒體令之任—者的處理器可讀媒體上的應用 程式。如應清楚的,—處理器可包括具有(例如)用於執行 -處理程序之指令之處理器可讀媒體作為處理單 分。
關於緩衝器及儲存裝置,應注意,遍及所描述之實施方 案之各種裝置通常包括-或多個儲存裝置或緩衝器。舉例 而言,雖然未明確地指示,但數據機1〇1〇及1〇2〇以及Ap 1030(以及各種其他元件)通常包括用於儲存資料之一或多 4儲存單元。儲存器可為(例如)電子的、磁性的或光學 的。 如自先前揭示内容明顯的,實施方案亦可產生經格式化 參 以載運可(例如)加以儲存或傳輸之資訊的信號。該資訊可 包括(例如)用於執行一方法之指令或由所描述之實施方案 中之一者產生之資料。此信號可格式化(例如)為電磁波(例 如,使用頻譜之一射頻部分)或格式化為一基頻信號。該 格式化可包括(例如)編碼一資料流、根據各種訊框結構中 之任一者封包化經編碼之流及藉由經封包化之流調變一載 /皮。邊k號載運之資訊可為(例如)類比或數位資訊。如已 知的,可經由各種不同有線或無線鏈路傳輸該信號。 【圖式簡單說明】 143854.doc -59- 201029372 圖1說明一簡化例示性TDF存取網路架構; 圖2說明OSI參考模型中之802.11 MAC子層; 圖3說明OSI參考模型中之TDF傳輸實體之實施方案 圖4說明模式進入程序之實施方案; 圖5說明TDF超訊框結構之實施方案; 圖6說明註冊程序之實施方案; 圖7說明解除註冊程序之實施方案; 圖8說明作用中通知程序之實施方案;
圖9包括描繪一 TDF網路之實施方案的系統圖; 圖H)包括來自圖9之AP及數據機之實施方案的方塊圖; 圖11包括上賴路傳輸處理料之實施方案的流程圖; 圖12包括乙太網路封包與WLAN封包之間的一對一映射 之實施方案的圖式; _包括多個乙太網路封包與單_wlan封包之間的變 換之實施方案的圖式; 圖14包括描繪圖13之變換中之封包流的圖式;
圖15包括來自圖14之卿標頭之實施方案的圖式; 圖16包括上行鏈路接收處理轉之實施方㈣流程圖; 圖17包括料用於解封裝封包之實施方案的圖式; 圖18包括描㈣自圖10之PADM之實施方案的圖式; ㈣包括下行鏈路傳輸處理程序之實施方案的流程圖; 圓2〇包括T行鏈路接收處理程序之實施方㈣流程圖; 圖21為ADoCSTA之方塊圖;
圖22為根據—實施方案之具有雙模式裝置之ADgC STA 143854.doc -60- 201029372 的方塊圖; 圖 23 為 ADoC STA 罅 Μ 壯 A又模式裴置之硬體實施方案的方 圖; 圖24為ADoC STA雙模彳肚® 芰犋式裝置之另一硬體實施方案的方 塊圖, 圖為雙模式裝置於圖1〇之數據機中之實施的方塊圖;
圖26為用於—信標訊框之實例時槽配置圖(TSAM);及 圖27為一實例模式切換處理程序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網路架構 105 IP核心網路 110 存取點(AP) 112 纜線存取介面 115 信號耦接器 116 網路介面 117 互連纜線/分配纜線 119 互連纜線/分配纜線 120 站台1數據機/數據機站台(STA) 121 LAN連接 122 STA規線介面 123 無線傳輸 124 有線LAN介面 125 天線 126 WLAN射頻(RF)埠/WLAN RF介面 143854.doc -61 - 201029372 130 實體有線LAN 130a 接線桿 130b 接線桿 130c 接線桿 132 視訊轉換器 134 個人電腦(PC) 136 其他符合LAN之裝置 138 符合WLAN之裝置/無線裝置 140 站台N數據機/數據機站台(STA) 141 LAN連接 142 STA纜線介面 143 鏈路 144 有線LAN介面 145 天線 146 WLAN RF 埠/WLAN RF介面 150 實體LAN 150a 接線桿 150b 接線桿 150c 接線桿 152 視訊轉換器 154 PC 156 其他裝置 158 WLAN裝置/無線裝置 900 TDF網路實例/網路 143854.doc -62- 201029372 910 使用者家庭 912 站台/數據機 914 第一主機(主機1) 916 第二主機(主機2) 918 LAN網路 920 使用者家庭 922 站台/數據機 924 第一主機(主機1) 零 926 第二主機(主機2) 928 LAN網路 930 網際網路 940 存取點(AP) 950 纜線系統耦接器 960 路由器 970 LAN系統 赢 1〇1〇 η 數據機#1/下游數據機 1011 本端應用程式層 1012 TCP/IP 層 1014 橋接器 1015 LAN介面 1016 封包聚集/解聚集模組(PADM) 1017 WLAN格式化介面 1018 ADoC纜線介面/ADoC介面或裝置 1019 WLAN RF 埠 143854.doc •63 · 201029372 1020 數據機#N/下游數據機 1030 AP/數據機 1040 纜線網路 1042 缦線網路耦接器 1052 LAN網路 1054 第一主機(主機1) 1056 第二主機(主機2) 1062 LAN網路 1064 第一主機(主機1) 1066 第二主機(主機2) 1071 本端應用程式層 1072 TCP/IP 層 1074 橋接器 1075 WLAN格式化介面 1076 PADM 1077 乙太網路介面/LAN介面 1080 纜線介面 1082 乙太網路/LAN網路 1084 纜線介面 1086 纜線介面 1090 路由器 1095 網際網路 1099 無線裝置 1200 變換 143854.doc -64- 201029372 1210 LAN訊框/封包 1220 LAN標頭 1230 資料部分 1240 WLAN封包 1250 WLAN標頭 1260 訊框檢查序列(FCS) 1300 變換 1310 乙太網路封包 w 1312 乙太網路封包 13 14 乙太網路封包 1318 WLAN封包 1320 乙太網路標頭 1322 乙太網路標頭 1324 乙太網路標頭 1326 資料部分 1328 φ 資料部分 1329 資料部分 1330 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 1332 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 1334 擴充之乙太網路封包 1336 資料部分 1338 資料部分 1340 資料部分 1342 可選標頭 143854.doc -65- 201029372 1343 可選標頭 1344 可選標頭 1346 可選尾部/標尾 1347 可選尾部/標尾 1348 可選尾部/標尾 1350 EIW封包 1352 第一資料部分 1353 中間資料部分 1354 最後一資料部分 1356 可選標頭 1358 可選尾部/標尾 · 1360 資料部分 1362 WLAN MAC標頭 1364 FCS 1370 實線箭頭 1375 虛線箭頭 1410 移入佇列 1420 串 1430 EIW標頭 1440 WLAN標頭 1500 格式 1510 用於序列及應答號碼之欄位 1520 總封包數目 1530 封包描述符 143854.doc -66- 201029372 1540 封包描述符 1550 封包旗標 1555 封包旗標 1560 封包長度 1565 封包長度 1710 乙太網路型經封裝之封包 1720 封包 1730 等待佇列 翁 w 1740 不完整封包 1850 PADM 1860 封裝器 1870 解封裝器 2100 ADoC STA 2102 雙模式裝置/雙模式ADoC裝置 2103 ADoC裝置 Α 2104 A WLAN裝置 2106 同軸纜線介面 2108 天線 2150 ADoC STA 2300 MAC基頻部分 2302 切換器 2304 WLAN RF電路 2306 ADoC RF電路 2402 切換器 143854.doc -67- 201029372 2408 轉換器 2610 TSAM子訊框/資訊元素 2612 元素ID號碼 2614 長度欄位 2620 TSAM組件 2620a 經擴展之TSAM組件 2622 WDMD STA 0時槽 2622a 下行鏈路時間片段數目 2622b 上行鏈路時間片段數目 2624 WDMD STA 1 時槽 2624a 下行鏈路時間片段數目 2624b 上行鏈路時間片段數目 2626 •WDMD STA n-1 時槽 2626a 下行鏈路時間片段數目 2626b 上行鏈路時間片段數目 143854.doc -68-

Claims (1)

  1. 201029372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種方法,該方法包含: 藉由一裝置在—纜線網路上接收同步資訊; 基於該同步資訊判定用於無線操作之一時間;及 基於該判定步驟自—分時多玉模式切換至一無線模 式。 2.如β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接收步驟進一步包含:接收 二s用於一分時多工協定中之時槽配置號碼的一同步資 ^該分時多工協^併有在該纜線網路上傳輸之無線協 框。 如: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接收步驟進一步包含:接收 客刀成多個時槽之_分時多卫超訊框的該同步資訊,該 時槽包3用於由數據機自—存取點裝置接收資料訊 二、下行鍵路時槽及用於由該數據機將資料傳輸至該 存取點裝置的一上行鏈路時槽。 ❹ 143854.doc 201029372 於一分時多工超 〇如咬杰s 尤汛框之一上行鏈路 如鲕求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勺 刀中的一時槽。 9. 訊框之結束時切換回至該分時::在-分時多工協定超 如請求項丨之方法,協定模式。 心々忐,其t自一分時 -無線模式之該步驟包含自—第—協定模式切換至 二操作頻率。 操作頻率切換至一第 10. 一種設備,其包含: -境線介面,其使用一分時 -無線網路介面,其使用 ::送數位資訊; 信; ”、線協疋與一無線裝置通 處理器,其基於所接收之 網路介面之操作之H 1訊判定用於該無線 續時功'"’其基於該由該處理器判定之用於操作之 二時,將該設備之操作自使用該分時多工協定二 u =改變至使用該無線協定之-第二模式。第一 u·如μ求項10之設備,並 路,且其中兮八^ 介面連接至一規線網 送、“刀時多工協定包含用於將資訊自該設備傳 送至錢線網路之上行鏈路時槽及用於 網路傳送至該設備之下行鍵路時槽。、…自_線 12.如^項u之設備,其中該設備在該等下行鍵路時槽之 時間間隔期間以該第二模式操作。 13·=求項1G之設備,其中該所接收之同步資訊包含經由 該纜線介面接收之時槽配置資訊。 14·如請求項13之設備,其中該時槽配置資訊為—下行鍵路 143854.doc -2- 201029372 時槽之一號碼。 該無線區域網路介面輸送 介面輸送之訊框之格式相 15.如請求項1〇之設備,其中跨越 之資訊訊框具有與跨越該境線 同的格式。 16.如請求項1〇之設備,其中該切換功能自以—第一頻率操 作之該第一模式切換至以一第二頻率操作之該第二模 式0
    143854.doc
TW098134811A 2008-10-14 2009-10-14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ual mode devices for data-over-cable applications TW20102937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305681A EP2178230A1 (en) 2008-10-14 2008-10-14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ual mode devices for data over cable applicat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9372A true TW201029372A (en) 2010-08-01

Family

ID=40361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4811A TW201029372A (en) 2008-10-14 2009-10-14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ual mode devices for data-over-cable application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178230A1 (zh)
TW (1) TW201029372A (zh)
WO (1) WO20100439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709B (zh) * 2017-01-20 2021-09-1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資料傳輸方法及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9279B2 (en) * 2012-06-13 2016-10-25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ultiple protocol tunneling using time division operations
US9161275B2 (en) 2013-03-08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802.11 media access
CN104022840B (zh) * 2014-05-14 2017-01-0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传输网络中集成频率和时间同步接口的装置及方法
CN110366203A (zh) * 2018-04-09 2019-10-22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升智能电表至服务器间效能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35044A1 (en) * 2021-09-13 2023-03-16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N116209064A (zh) * 2021-11-29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iFi双模式下的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8649A1 (en) * 2002-12-20 2004-08-12 Lior Ophir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hybrid coax-wireless multimedia networks using 802.11 technology
JP2006109256A (ja) * 2004-10-07 2006-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ケーブルモデム装置、ケーブルモデム装置の送受信方法、および同軸/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GB0500601D0 (en) * 2005-01-13 2005-02-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US20070153815A1 (en) * 2005-12-30 2007-07-05 George Geeyaw She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synchronous and Isochronous Communications
CN101743732A (zh) * 2007-07-13 2010-06-16 汤姆森特许公司 数据传送和封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709B (zh) * 2017-01-20 2021-09-1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資料傳輸方法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8230A1 (en) 2010-04-21
WO2010043949A1 (en) 201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1977B (zh) 以分時多工存取為基礎之協定中改善通道利用之方法
JP5677307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のためのデータ速度適合の方法
JP3799326B2 (ja) パケット送信方式及びパケット受信方式
JP4813602B2 (ja) 時分割多重アクセス媒体アクセス制御層における媒体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トコル・データ単位集積
US8503340B1 (en) WiFi phone system
TWI242946B (en)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76769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an IEEE 802.11 wireless LAN environment
JP4734227B2 (ja) Wlanにおける帯域プロビジョニ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TW201029372A (e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ual mode devices for data-over-cable applications
US8179878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synchronisation for 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rresponding multicast broadcast server and base station
WO20090267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over multiple networks
CN103457883A (zh) Docsis 上行流突发效率最大化并支持巨型帧
WO2011012040A1 (zh) R-mac pdu封装方法、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09079842A1 (f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transmission de paquet de données dans un réseau à relais sans fil
JP2000196673A (ja) ハイブリッド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ハイブリッド移動通信装置及びハイブリッド移動通信方法
TWI434556B (zh) 資料傳輸及封包
TW20102939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over multiple networks
WO20090267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multiple modes
JP200422213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制御装置
TW201025928A (en) A method of using power saving mode in a dual mode device to service client devices
WO20090267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multiple modes
TWI394417B (zh) 多模通信的方法及裝置
TWI379568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multiple modes
TW20092670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over multiple 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