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8509A - A method to store fresh water in flood period and torrential raining season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to store fresh water in flood period and torrential raining season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028509A TW201028509A TW098102176A TW98102176A TW201028509A TW 201028509 A TW201028509 A TW 201028509A TW 098102176 A TW098102176 A TW 098102176A TW 98102176 A TW98102176 A TW 98102176A TW 201028509 A TW201028509 A TW 20102850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ervoir
- water
- haizhong
- flood period
- fresh wa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Revetment (AREA)
Description
201028509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圈為:第(一)圓。 (二) 本代表圓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11岩岬一 12岩岬二 13水庫四周 21主堤防 22副堤防
23河口閘門 24水庫進水閘門 25水庫出水孔 31海中水庫 41輸水連通管 51河川出海口 五、 本案:¾'有化學式時’請揭不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六、 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增加水資源的方法,特別是在海中興建水庫,利用洪 水期及豪雨季節蓄積淡水的方法。 【先前技術】 在全球水資源中’94%為海水’陸地淡水僅佔6%,而在陸地淡水中, 又有77.2%分佈在南北極,22.4%分佈在很難開發的地下深處,僅有 0.4%的淡水可供人類維持生命。 世界水資源論壇指出,目前全球每三人就有一人陷入缺水危機, 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亞洲地區,不分富國或者窮國,都面臨水資源迅速 減少的威脅’水荒的問題惡化,造成了社會恐慌和動蕩頻發,尤其是 在那些最貧困國家和極端營養不足的人群當中,比專家先前預估的情 況還糟。 2003年在京都召開的第三次水資源論壇會議,並沒有研究出最佳 201028509 的水資源管理辦法,也就是說,改善水荒惡化的對策依然無解。 學者警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到93億人,用水需求將會倍增, 若再不大幅改革水源管理方式,屆時將爆發全球性大水荒,甚至會爆 發搶水大戰。2008年博鼇亞洲論壇年會在海南博鼇召開,理事長拉莫 斯指出:第三次世界戰爭不會是因爲國際恐怖主義,或者是因爲互相 之間的矛盾或者糾纏,或者其他方面,而可能是因爲爭奪水資源而開 始啓動。 水利署指出:台灣四面環海,年平均雨量達2,510公釐,約為世 界平均值之2. 6倍,雨量雖然豐沛,但因雨量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 極不均勻,五月至十月之雨量即佔全年之78%,枯水期卻長達六個月, 再加上河川坡陡流急、腹地狹隘,逕流量被攔蓄利用的僅佔年總逕流 量之18%,其餘72%均奔流入海,因此,每人每年所分配雨量僅及世界 平均值之七分之一》 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對於如何增加潔淨的淡水,依舊一籌莫展, 以台灣為例,每年均有缺水的危機,然而,繼續興建水庫因受到地點 難覓、環保抗爭及徵收土地成本的不斷提高而困難重重,至於海水淡 化工程則因成本過高而不易執行β另一方面在洪水期間,巨量的水資 源卻因為沒有適當的容水地方而白白流入大海,因此,創造巨大而適 當的容水處所已是刻不容緩了。 【發明内容】 本發明是一種利用洪水期及豪雨季節蓄積淡水的方法,係在河川 出海口附近,選擇廣闊的澳灣’在兩個岩_間築起_座海堤,或在陸 地與島峨之關築起兩絲堤,或纽有澳灣的祕與海爭地,構築 -個半圓形或其他形狀的料,向大海借地,創造__個海中水庫再 將海中水庫的海水純。水权堤防可涵蓋整個水庫四周,亦可視實 際需要’將四周堤防升高,以增加蓄水容量。海中水庫在興建時可 將水庫庫絲挖,如蝴沙岸料挖至岩盤時,卿娜混凝土鋪設 底層,以免海水滲入水庫内。 水庫初期或旱災時,自北極拖矣冰山作為水源,平時引進河川清 3 201028509 潔之水源,再利用豪雨季節或颱風洪水時,將大量洪水、豪雨引進海 中水庫以蓄積水資源。 為充分匯集水資源,海中水庫之水源’除截取河川平時清潔之水 源外,特別是沒有河川供水的離島,可將週邊區域的雨水水溝與家庭 (工業)廢污水管線分離,再將下雨之第一小時的雨水導引至灌,夜用 水池,一小時後較乾淨的雨水則導引至飲用水池中館存β 海中水庫之輸水方式,可在遠地挖掘一個在海平線下低於海中水 庫取水口之蓄水池’蓄水池與海岸水庫間利用連通管原理,不必耗損 電能就能將水送達遠地蓄水池,最後再將蓄水池之池水抽送至加麼站 者。 • 海中水庫之堤防,寬度可加寬,以做為海中造鎮、造景,提供車 道及提防商店衔、觀海聽濤別莖之用。水庫之水面上方可興建浮動之 運動場’或興建休閒育樂之水上人家、水上商場、水上有機農場等等, 用於減少水庫蒸發’並增加週邊利用償值,同時可以將實質利益嘉惠 給因興建水庫而受到影響之原住戶。 【實施方式】 本發明最佳的實施方式: 1首先選定較大之河川出海口(51)附近之海灣,最好是屬於岩岸 φ 區域,如果是沙岸也要選擇岩盤不是太深者;因水庫不在深而是要求 廣闊,故海面之面積一定要廣大;如果選擇之地點是屬於沙岸者,海 堤基礎需要深挖,成本較高。因此最佳的地點仍屬兩岩岬間擁有澳灣 之處。施工時,只要在岩岬一(11)與岩岬二(12)間建築一座主堤 防(21)與一座副堤防(22),就能圍成一個海中水庫(31)。警如從 台北縣東北角的龍鼻頭角到三貂角之間築起一座海堤,就是一個非常 理想的海中水庫。如果從台北縣東北角的龍洞興建一條海堤至龜山島 再到三貂角,形成一個超級海中水庫,水庫面積將達4〇〇平方公里, 如以蓄水深度40公尺計算,可蓄水160億立方公尺,為蒲翠水庫蓄水 量二億二千萬立方公尺之48倍,其水量供應全台已绰绰有餘。如果澎 湖需要大型水庫,則可在馬公内港出口處兩岸間建一堤防,海中水庫 201028509 立即完成。至於金門則可在大金門的烏沙嘴到小金門的林邊,以及大 金門的水頭碼頭到小金門的九宮碼頭各建築一條海堤,將大小金門間 的海域圍成水庫,如此,金門及澎湖將不再有水荒危機。 興建海中水庫,除了必須築起海上堤防外,水庫四周(13)亦須 視實際需要築起陸上堤防,俾能增加蓄水量。 對於沒有澳灣的地區’則必須舆海爭地,在適當地方構築一個半 圓形或其他形狀的海堤,向大海借地,創造一個海中水庫。 海中水庫堤防興建完成後’再將水庫_的海水抽乾。為增加水庫 蓄水量’水庫中的海水抽乾後可進行庫底的整建清淤工程,如果是在 砂質地區興建海中水庫,則必須在挖掘庫底砂土後,鋪設鋼筋混凝土 結構,以免海水滲入水庫中。 新建之堤防在河川出海口地方需建一個河口閘門(23)以控制河 水之排放或蓄存’副堤防(22)則需設置一水庫進水閘門(24)以控 制河水之進入海中水庫。 海中水庫可視實際需要,將水庫分隔成飲用水池及灌溉水池,分 別儲存不同品質的水資源。 水庫需設置一輸水連通管(41) ’以便將水輸送至遠處。其輸水方 式是在遠地挖掘一個在海平線下低於海中水庫取水口之蓄水池,蓄水 池與海岸水庫間利用連通管原理,以輸水連通管(41)不必耗損電能 就能將水送達遠地蓄水池,最後再將蓄水池之池水抽送至加壓站。 海中水庫於水庫末端設置一水庫出水孔(25),以宣洩多餘之庫水。 對於河川水流量不大,或離島無河川者,則需擴大集水區,除興建 闊面水庫外’同時把全島(全區域)的雨水水溝與家庭或工業廢水之 水管分離’將下雨之第一小時(或半小時)的雨水導引至灌溉用水池, 一小時後較乾淨的雨水再導引至飲用水池中儲存。 海中水庫之堤防,宽度可加寬,以做為車道及堤防商店街、觀海 聽濤別墅或堤防步道之用,以達到海中水庫之多功能目標。 水庫之水面上方可興建浮動之運動場,或興建休閒育樂之水上人 家、水上商場、水上有機農場等等,一方面可以減少水庫的蒸發量, 並增加週邊利用價值,同時可以將實質利益嘉惠給因興建水庫而受到 5 201028509 影響之原住戶。 【圖式簡單說明】 11岩坪一 12岩岬二 13水庫四周 21主堤防 22副堤防 23河口閘門 24水庫進水閘門 ❿ 25水庫出水孔 31海中水庫 41輸水連通管 51河川出海口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1)
- 201028509 七、申請專利範圍: 1·-種利用洪水期及豪雨季節蓄積淡水的方法,係在河川出海口 附近,選擇廣闊的澳灣,在兩個岩岬間築起一座海堤,或在陸地與島 嶼之間間築起兩條海堤,或在沒有澳灣的地區與海爭地,構築一個半 圓形或其他形狀的海堤,創造一個海中水庫,再將海中水庫的海水抽 乾;初期引進河川清潔之水源或自北極拖曳冰山作為初期水源,再利 用豪雨季節或颱風洪水時,將大量洪水、豪雨引進海中水庫以蓄積水 資源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利用洪水期及豪雨季節蓄積淡水的 方法’其中海t水庫可分隔為飲用水池與灌溉用水池,分別儲存不同 ® 品質的水資源者。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利用洪水期及豪雨季節蓄積淡水的 方法’其中海中水庫之輸水方式,可在遠地挖掘一個在海平線下低於 海中水庫取水口之蓄水池,蓄水池舆海岸水庫間利用連通管原理,不 必耗損電能就能將水送達遠地蓄水池,最後再將蓄水池之池水抽送至 加壓站者。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利用洪水期及豪雨季節蓄積淡水的 方法’其中海中水庫之水源,除截取河川平時清潔之水源外,可將週 邊區域的雨水水溝與家庭(工業)廢污水管線分離,再將下雨之第一 0 小時的雨水導引至灌溉用水池,一小時後較乾淨的雨水導引至飲用水 池中儲存者》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利用洪水期及豪雨季節蓄積淡水的 方法’其中海中水庫之海堤,寬度可加寬,以做為車道及堤防商店街、 觀海聽濤別墅之用,水庫之水面上方可興建浮動之運動場,或興建休 閒育樂之水上人家、水上商場、水上有機農場等等,用於減少水庫蒸 發,並增加週邊之利用價值者。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利用洪水期及豪雨李節蓄積淡水的 方法’其中海争水庫之四周可興建高堤,亦即海中水庫可視實際需要, 提高四周海堤之高度,以增加蓄水容量者。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利用洪水期及豪雨季節蓄積淡水的 201028509 方法,其中海中水庫在興建時,可將水庫庫底深挖,以增加蓄水容量; 如遇到沙岸不易挖至岩盤,則以鋼筋混凝土舖設底層,以免海水滲入 水庫内者。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8102176A TW201028509A (en) | 2009-01-20 | 2009-01-20 | A method to store fresh water in flood period and torrential raining seas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8102176A TW201028509A (en) | 2009-01-20 | 2009-01-20 | A method to store fresh water in flood period and torrential raining seaso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28509A true TW201028509A (en) | 2010-08-01 |
Family
ID=44853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02176A TW201028509A (en) | 2009-01-20 | 2009-01-20 | A method to store fresh water in flood period and torrential raining season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02850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032A1 (zh) * | 2022-01-27 | 2023-08-03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既有滨海平原地区内涝的方法 |
-
2009
- 2009-01-20 TW TW098102176A patent/TW201028509A/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032A1 (zh) * | 2022-01-27 | 2023-08-03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既有滨海平原地区内涝的方法 |
US11885089B2 (en) | 2022-01-27 | 2024-01-30 | Shanghai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 Mitigating flooding in existing coastal plain area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32959B1 (en) | Method of restoration of a highly saline lake | |
Sivanappan | Rain water harvesting,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urban and rural sectors | |
Sheth et al. | Effects of the December 2004 Indian Ocean tsunami on the Indian mainland | |
Baba et al. | Developments in water dams and water harvesting systems throughout history in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 |
CN106193261B (zh) |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洪集蓄梯级人工湖系统和设计方法 | |
CN101736717A (zh) | 清淤疏浚治理江河及江心岛建造方法 | |
Omran et al. |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GERD project on Egypt’s Aswan high dam lake and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options | |
Anderson | Amphibious Architecture Living with a Rising Bay | |
Frihy et al. | A review of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coastal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in Egypt (Red Sea) | |
CN201794057U (zh) | 一种浅海围垦结构 | |
CN107574799A (zh) | 一种水资源蓄存及综合利用系统 | |
TW201028509A (en) | A method to store fresh water in flood period and torrential raining season | |
JP2001214424A (ja) | ダム施工方法、水力発電方法 | |
Yang | Coastal reservoi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 |
Iskander | Environmental friendly methods for the Egyptian coastal protection | |
Schultz et al. | Global inventory of closed‐off tidal basins and developments after the closure | |
CN102613116A (zh) | 一种用于保护海岛的人工低潮高地装置 | |
Gotoh et al. | Flood control and small-scale reservoirs | |
TWI616574B (zh) | Double sea dike reservoir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 |
Koraim et al. | Different methods used for protecting coasts from sea level rise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 |
Chigurupati | Urban growth, loss of water bodies and flooding in Indian cities: the case of Hyderabad | |
Spilsbury | Dams and Hydropower | |
Moh et al. | Marina barrage–A unique 3-in-1 project in Singapore | |
Povilanskas et al. | National ICZM strategy and initiatives in Lithuania | |
Vashisht | Ingenious techniques for irrigation sustainability in Himalayan and Shiwalik foothill reg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