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1892A -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1892A
TW201011892A TW98109728A TW98109728A TW201011892A TW 201011892 A TW201011892 A TW 201011892A TW 98109728 A TW98109728 A TW 98109728A TW 98109728 A TW98109728 A TW 98109728A TW 201011892 A TW201011892 A TW 2010118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reflecting substrate
semiconductor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9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uo-Tso Chen
Original Assignee
Gio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o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Gio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8109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011892A/zh
Publication of TW201011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189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35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 H01L2224/48137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e.g.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2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4822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9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 plurality of wire connectors
    • H01L2224/491Disposition
    • H01L2224/49105Connecting at different heights
    • H01L2224/49107Connecting at different heights on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5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using a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85909Post-treatment of the connector or wire bonding area
    • H01L2224/8592Applying permanent coating, e.g. prot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20101189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發光裝置及半導體裝置。 【先前技術】 隨著半導體製造技術發展的成熟,各式各樣的半導體 元件也普遍地應用於各種電子裝置中。其中,將半導體元 件中之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Diode,LED)應用於發 光裝置作為光源時,由於發光二極體具有高亮度及省電等 優點,因此,其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例如用於照明設 備及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源。 請參照圖1所示’ 一種習知的發光裝置1包括一電路 板Η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12 °其中’該等發光二極體12 你設置於電路板11上’並利用打線接合(wire bonding) 的方式’將二條導線13由各個發光二極體12的二個電極 (p、n)分別與電路板η上的電性連接墊111電性連接, 9 而電性連接整in疋屬於设置於電路板π上的電路層的一 部分。於發光裝置1中,驅動控制電路(圖中未顯示)係 經由電路板11上之電性連接墊in來對該等發光二極體 12進行驅動控制。 然而,當發光二極體Π設置數量增加,電路層電 佈局的複雜度及線路密度亦會增加,從而會造成電S 的導線13與電路層的材料與製作成本增加,且發 : 的生產效能亦會降低。 < 3 201011892 因此,如何提供-種能降低材料及製作成本並提 產效能的發光裝置,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 【發明内容】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種能降低材 料成本並提高生產效能的發光裝置及半導體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種發光裝置包括—光 反射基材、複數發光·一極體及至少一導線。該等發光-極 體設置於光反射基材之上’導線一端連接於該等發光二極 體之一發光二極體,其另一端連接於另一發光二極體。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光反射基材、複數第一半導體元件及至少一導線。該等第 一半導體元件設置於光反射基材之上,導線其一端連接於 該等第一半導體元件之一第一半導體元件,其另一端連捿 於另一第一半導體元件。 承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發光裝置的導線,其—端連 接於该等發光二極體之一發光二極體’其另一端則連接於 另一發光二極體。因此,相鄰的發光二極體可直接藉由一 導線彼此電性連接,而不需再間接經由一電路層來電性連 接。藉此,光反射基材上即可不需要設置電路層,以減少 大約一半的導線數量,故可節省設置電路層以及部分導線 所需的材料及製程成本,進而可降低發光裝置的整體成 本,並可提高發光裝置的生產效能。另外,當光反射基材 為一金屬基板時,則可增進發光裝置的散熱效能。再者, 201011892 若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為其他半導體元件,則該等半導體 元件所構成的半導體裝置,同樣可得到如上述發光裝置的 功能與效果。 【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 半導體裝置及發光裝置。 第一實施例 _ 請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其中圖2A為本發明第一 實施例之發光裝置2的示意圖’圖2B為發光裝置2沿圖 2A中A-A直線的剖面圖。發光裝置2包括一光反射基材 21、複數發光二極體22及至少一導線23。於本實施例中, 發光裝置2可為一照明裝置、或一交通號钱、或一廣告燈 箱、或一電子裝置的光源模組或一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源 模組等,於此以一照明裝置為例。 _ 光反射基材21的材質例如可為金屬、或合金、或陶 瓷,只要表面平滑,即可有部分的光線被反射(鏡反射或 散射反射)’即可稱為光反射基材21,而光線被反射的比 例,本實施例中並不作限制,且光線並不會穿透光反射基 材21。值得一提的是,當光反射基材21利用陶瓷材質時, 若其未進行I面拋力,則其粗輪的表面對光線可產生散射 (scattering)效果。另外,光反射基材21例如可為板狀 或柱狀,於本實施例中,係以反射基材21為板狀來作說 明。又’光反射基材21的厚度係可大於等於G 3毫米,而 5 201011892 面積則可大於等於200平方毫米,以有別於一般的導線架 (lead frame),然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該等發光二極體22設置於光反射基材21之上。發光 二極體22例如為紅光發光二極體、或綠光發光二極體、 或藍光發光二極體、或白光發光二極體、或紫外光二極體 或其組合。換言之’該等發光二極體22係可為相同發光 頻譜或不同發光頻譜之發光二極體22所組成,於此不予 X限制另外,發光二極體22係可為垂直導通型或打線 接口型的發光二極體22。於本實施例以該等發光二極體❹ 為垂直導通型的發光二極體22作說明,因此該等發光 —才上體22之上表面僅具有—P極或- N極的電極區域作 為頂電極(t0pdectrode),而光反射基材21則以鋁基板為
=’其可為電性接地(g_d)。又,該等發光二極體U 刀別可為發光一極體晶粒(如圖2A及圖2B所示)或一 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如圖2C所示,其為露出頂電極的發 光二極體封裝體)。 請再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本實施例中以發光裝置❹ /、有複數導線23為例作說明。藉由打線接合方式,導 «的:端連接於該等發光二極趙22之一發光二:體2導2線- 另=端連接於另-發光二極體22,該等發光二極體22並 :、’卞由導線23串聯或並聯,本實施例中,係以同列的該 等發光二極體Μ相互電性並聯為例。另外,該等發光二 =體22設置於光反射基材21之—表面s,導線23之二: J與表面S具有一距離D ,也就是說,導線的二端 6 201011892 並不與光反射基材21直接接觸。 藉此’該等發光二極體22可直接藉由導線23彼此電 性連接,而不需再間接經由基材上的一電路層來電性連 接,因此光反射基材21上不需設置電路層,再加上導線 23直接連接二個發光二極體22’因此本發明導線23的數 量會比習知的導線數量減少約一半。綜上所述,本發明的 發光裝置2能節省設置電路層以及部分導線所需的材料與 製作成本,進而可降低發光裝置2的整體成本,並提高發 魯 光裝置2的生產效能。 請參照圖3A至圖3C所示’其為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 另一組變化態樣的剖面示意圖。光反射基材21a、21b、21c 的厚度可隨產品需求而變化,例如當光反射基材21a、 21b、21c的厚度小至一定程度時,即可對光反射基材2U、 21b、21c進行彎折(bending)加工,使光反射基材21a 之凹面朝向發光二極體22 (如圖·3Α)、或光反射基材21b 鲁 之凹面背對發光二極體22 (如圖3B)或光反射基材21χ 具有一段差(如圖3C)。其中,當光反射基材21a、21b、 21c的厚度愈小,則其可撓性愈好。利用光反射基材2U、 21b、21c具有可撓性的特點,即可讓發光裝置2a、2b 2c 貼附於更多物件的表面,進而增加了發光裝置2a、2b、2c 的應用範圍。值得一提的是,光反射基材21a、21b、 依不同的要求亦可加工為其他形狀。 另外,凊參照圖12A所示,其係顯示圖3C之發光裝 置2c具有一封膠體29,且封膠體29包覆發光二極體22: 201011892 由前述可知,光反射基材21經過彎折後可視為具有一凸 部P1,部分發光二極體22設置於凸部P1,而另一部分發 光二極體22設置於光反射基材21〇相對較低之位置,且導 線23b之二端具有一高度差。而此種相對位置之關係會對 封膠體29之熱膨脹所產生之應力有較佳之抵抗能力,理 由如下所述。如圖12A所示,當封膠體29受熱膨脹時, 所產生應力會如箭頭E方向來傳送,而對於連結位於凸部 P1及較低位置之發光二極體之導線23b而言,應力傳送方 向恰與導線23b之線性方向垂直,使得導線23不易受到春 應力之拉扯,因而維持電性的可靠度。 另外,圖12B至圖12D分別顯示上述凸部可具有之不 同變化態樣。如圖12B所示,發光裝置2f之凸部p2具有 一微結構Ml ,微結構M1可例如為凹槽、或v型槽、或 凸塊,於此係以凹槽為例。發光二極體22設置於微結構 Ml内,且其所發出之光線會被凹槽之圍牆反射而增加向 上出光之指向性。如圖12C所示,發光裝置2g之凸部P3 具有一微結構M2,於此係以v型槽為例,v型槽同樣可_ 使發光一極體22之向上出光的指向性提高。如圖丨2D所 不,發光裝置2h之凸部P4具有微結構M3,於此係以凸 塊為例,凸塊同樣可使發光二極體22之向上出光的指向 性提高。 除了上述利用凸部而使導線之二端具有高度差之 外’亦可利用二發光二極體之尺寸高度不同,而使連接該 等發光二極體之導線之二端具有高度差。 201011892 請參照圖4所示’其為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2d又一 變化態樣的示意圖。發光裝置2d更可包括一電性連結件 24,其係結合於光反射基材21,並與該等發光二極體22 電性連接。其中,電性連結件24例如可為一電路板(例 如一印刷電路板或一軟性電路板)或一導線架,圖4中電 性連結件24係以一印刷電路板為例。 電性連結件24與光反射基材21的結合方式包括黏 合 '或卡合、或鎖合、或螺合、或嵌合、或融合、或焊接 • 等。本實施例中,電性連結件24與光反射基材21以黏合 為例作說明,然其非限制性。而該等發光二極體22其中 之一係藉由另一導線23a與電性連結件24電性連接,例如 另一導線23a係與印刷電路板上的電性連接墊241電性連 接。 在電性連結件24上可設置驅動控制電路,因此,該 等發光二極體22可藉由電性連結件24來進行驅動控制。 φ 由於電性連結件24上僅需設置必要的驅動控制電路,而 不需再設置該等發光二極體22以及該等發光二極體22間 的連接電路,藉此,即可降低電性連結件24之電路的複 雜度’進而可降低發光裝置2d整體製程成本並提高生產 效能。 本實施例中,發光裝置2d更可包括一反射層25,其 係設置於光反射基材21,該等發光二極體22介由反射層 25設置於光反射基材21之上。反射層25之材質例如可為 鉻(C〇等金屬。藉由反射層25可進—步提升光反射基 9 201011892 材21對於該等發光二極體22所發出光線的反射率,以提 高發光裝置2d的光線利用率。 又,請參照圖5所示,其為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2e 再一變化態樣剖面示意圖。除了反射層25之外,發光裝 置2e更可包括一絕緣層26,其係設置於光反射基材21, 該等發光二極體22藉由絕緣層26設置於光反射基材21 之上。其中,絕緣層26的材質可為介電材料,例如水玻 璃(water glass )。藉由絕緣層26的設置,可使該等發光 二極體22與光反射基材21之間絕緣,並可降低光反射基 材21上之反射層25的氧化速率。由於該等發光二極體22 與光反射基材21之間可為絕緣,因此光反射基材21可非 電性接地。如此一來,該等發光二極體22的電性連結方 式可有更多的態樣變化。 另外,由圖5可知,導線23c之二端具有一高度差, 其中與電性連結件2 4連結的導線2 3 c端高度比與發光二極 體22連結的導線23c端高度低,進而在若以封裝膠封裝 時,導線23c可對封裝膠之熱膨脹所引起的應力具有較強 抵抗力,而能維持電性可靠度。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6所示,其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裝置 3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3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 在於:發光裝置3更包括一晶片37,其係控制或驅動該等 發光二極體32。其中,晶片37可設置於光反射基材31或 電性連結件34,於此以晶片37設置於光反射基材31為例 201011892 作說明。另外,本實施例中,電性連結件34仍以一電路 板為例,而該等發光二極體32則以打線接合型的發光二 極體為例。因此,將第一個發光二極體32的N極接到第 二個發光二極體32的P極,第二個發光二極體32的N極 接到第三個發光二極體32的P極,第三個發光二極體32 的N極則接到第四個發光二極體32的P極,以此類推即 可形成該等發光二極體32的電性串聯。 請參考圖7,本實施例中,電性連結件34a也可以是 參 一導線架,晶片37則設置於導線架上,再與導線33a銲接。 藉此,該等發光二極體32可經由晶片37來控制或驅動。 請參考圖13,其係顯示第二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之發光 裝置3b。其中,發光裝置3b之光反射基材31b具有一凸 部P5,且凸部P5呈階梯狀,當然凸部在其他實施例中可 為任何形狀,並不限制,例如可為角錐、或圓柱、或方體 等等。發光二極體32設置於凸部P5之階梯面上。電性連 結件34b環設於凸部P5,在本實施例中,電性連結件34b 為一印刷電路板且具有一開孔0,並藉由開孔Ο而套設凸 部P5而與光反射基材31b連結。晶片37b設置於電性連 結件34b,並藉由一導線33b與發光二極體32連結。發光 裝置3b更具有一擋止元件38,可作為一封膠體39的封裝 界線。封膠體39包覆發光二極體32及晶片37b。在本實 施例中,由於連結發光二極體32及晶片37b之導線33b 之二端皆具有一高度差,故可對封膠體39之熱膨脹所產 生應力具有較佳的抵抗性,而提升電性可靠度。 11 201011892 另外,本實施例之晶片37b具有易受光線影響之電子 元件,例如半導體元件(如二極體、三極體、場效電晶體、 石夕基(silicon-based )電阻)及電容(兩電極層夾設一氧化 層)元件等。為使晶片37b不受發光二極體32之光線影 響,故晶片37b内可具有一遮光層(light shielding layer), 遮光層可設置於晶片37b内的走線層(wiring layer)之上 或之下,遮光層可反射或吸收光線,並用以遮蓋會受光線 影響之電子元件,進而大幅提升晶片37b之使用壽命及可 靠度。遮光層可利用濺鍍、蒸鍍或塗佈方式形成,例如鍍 ❿ 紹或塗佈聚亞醯胺(polyimide,PI)。當然,晶片37b内具 有遮光層之技術特徵亦可單獨存在於與發光二極體32 — 同封裝的態樣中。另外,除利用遮光層之外,晶片37b亦 可藉由遮光材(例如黑膠)或反射材料設置於晶片37b之 外表面而達到遮光效果。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8所示,其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發光裝置 _ 4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4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 在於:發光裝置4除包括光反射基材41、複數發光二極體 42、複數導線43及電性連結件44外,更包括一透光殼體 48。另外,於本實施例中,以二電性連結件44為例作說 明,該等電性連結件44可作為發光裝置4的電性接頭, 以與外部的電源電性連接。 透光殼體48具有一空腔C,光反射基材41設置於空 腔C,圖8中為了觀看方便,將透光殼體48鏤空了一部分。 12 201011892 藉由將發光二極體42設置於空腔C内,可使發光裝置4 不需再利用高厚度封膠體將發光二極體42整個包覆,並 可保護發光二極體42不受水氣或灰塵等外界環境因素的 影響。藉此,即可避免導線43因高厚度封膠體受熱而產 生之熱應力的擠壓或拉扯而產生變形或斷裂的情形。 另外,空腔C内亦可充填膠體或流體(圖未顯示)。 膠體例如可為熔融態的膠體、半固化的膠體、具彈性的膠 體或已固化的膠體;流體則可例如為氣體或液體,氣體可 &為空氣或惰性氣體,而液體例如為油或溶劑。 藉由特定折射率之膠體或流體的選擇,例如折射率介 於發光二極體42與空氣之間,即可提高發光二極體42的 出光效率(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且若利用液知勝體 或流體’則更可藉由熱對流效應提高發光裝置4的散熱效 果。 請參照圖9所示,其為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4a另一變 化態樣的示意圖。於發光褒置4a中,空腔C係由透光殼 體48a與光反射基材41結合所形成。藉此可簡化發光裝置 4a製程以及減少透光殼體48a的材料成本,進而可降低發 光裝置4a整體製程成本並提高生產效能。 請參照圖10A及圖10B所示,其為本實施例之發光裝 置4b又一變化態樣示意圖,其中圖丨〇B為圖1 〇A之發光 裝置4b的組合示意圖。於發光裝置仆中,空腔C係由一 第一子殼體481及一第二子殼體482結合所形成,光反射 基材41設置於空腔C。因此,藉由不同的殼體481、482 13 201011892 設計方式以及空腔c的不同形成方式,可增加發光裝置扑 的應用範圍。 第四實施例 -月參…、圖11所7F ’其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發光農 置5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5與前述實施例的差 =在於:發光裝置5除包括光反射基材51、複數發光二極 體52、複數導線53及電性連結件54外,更包括一封膠體 59以及一散熱元件η。 % 封膠體59係至少覆蓋部分發光二極體52。其中,本 實施狀封膠體59僅作為提高發光二極體”之出光效率 及出光範圍的功能,因此並未完全包覆導線53。 封膠體59例如可為一單層折射率材料或一多層折射 $材料結構’多層折射率材料結構其材料特性為隨著金發 ^極體52的距離由近到遠,材料的折射率由大至小作 % 二it,藉由封勝體59多層折射率材料結構的特性, ==極體52的出光效率,進而提升發光裝置5 =另外,由於封膠體59之體積厚度甚小,甚至並 因:=覆發光二極體52及導線53,藉此可避免導線53 因间厚度封膠體59受埶而產 產生熱應力的縣或拉扯而 ^八戈斷裂的情形,而可使發光單元5具有較佳的可 可為一散熱片“一)、或 或其組合。於此’係以散熱元 ”、、散熱鰭片為例。藉由散熱元件Μ增進發光裝置 14 201011892 5的散熱速率,以確保發光裝置5的發光效率及其壽命。 另外,本發明亦揭露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一光反射基 材、複數第一半導體元件及至少一導線。其中,第一半導 體元件例如可為控制晶片、運算晶片、感測晶片、驅動晶 片或發光二極體等。其中,半導體裝置之結構特徵與功效 係與前述實施例之發光裝置2a〜2h、3、4、4a、仆、5相 同,於此不再贅述。又,半導體裝置可更包括一第二半導 體元件,其係與s亥等第一半導體元件至少其中之一電性連
接。例如,第二實施例中之圖6,發光二極體32可為第一 半導體το件’而晶# 37可為第二半導體元件,然其非限 制陡曰曰片37亦可為第一半導體元件,而發光二極體32 為第二半導體元件。 、二,所述,依據本發明之發光裝置的導線,其—端連 接於:等發光一極體之—發光二極體,其另-端則連接於 =么光—極體。因此,相鄰的發光二極體可直接藉由一 線彼此電性連接’而不需再間接經由-電路層來電性連 :大:此、:光反射基材上即可不需要再設置電路層,以減 1 、、'、半的導線數量,故可節省設置電路層以及部分導 及製程成本,進而可降低發紐置的整體成 為一二:提阿發光裝置的生產效能。另外,當光反射基材 ^用騎時’射增進發絲置的散熱效能。再者, 多物件的2撓性的光反射基材,可讓發光裝置貼附於更 面’進而增加了發光裝置的應用範圍。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可更包括—電性連結件,例如 15 201011892 為電路板或導線架,用以驅動或控制該等發光二極體。由 於電性連結件上僅需設置必要的驅動控制電路,而不需再 設置該等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等發光二極體間的連接電 路,藉此,即可降低電性連結件之電路的複雜度,以降低 發光裝置的製程成本並提高發光裝置的生產效能。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更可將發光二極體設置於一空腔 内,以使發光裝置不需再利用高厚度封膠體將發光二極體 及導線整個包覆’並可保護發光二極體不受水氣或灰塵等 外界料因素的影響。藉此,即可避免導線因高厚度封膠❿ 體叉熱而產生之熱應力的擠壓或拉扯而產生變形 ㈣形。當然’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亦可藉由封膠體至少覆 蓋4刀♦光一極體’以提高發光二極體之出光效率及出光 範圍的功能。 另外,若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為其他半導體元件,則 該等半導體元件所構成的半導體裝置,同樣可得到如上述 發光裝置的功能與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 柄明之精神與範脅’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 應包括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一種習知之發光裝置的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示意圖,圖 16 201011892 2B為發光裝置沿圖2A中A-A直線的剖面圖; 圖2C為本發明之發光裝置的發光二極體另一態樣示 意圖; 圖3A至圖3C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另一組 變化態樣剖面示意圖; 圖4及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不同變化 態樣示意圖; 圖6及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示意 ❿ 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示意圖; 圖9、圖10A及圖10B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發光裝 置不同變化態樣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示意圖; 圖12A至圖12D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具有 凸部的不同示意圖;以及 、 0 圖1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不同變化態樣 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2、2a〜2h、3、3b、4、4a、4b、5 :發光裝置 11 :電路板 111、241 :電性連接墊 12、 22、32、42、52 :發光二極體 13、 23、23a、23b、23c、33、33a、33b、43、53 :導線 17 201011892 21、21a、21b、21c、21f、21g、21h、31、31b、41、51 : 光反射基材 24、34、34a、34b、44、54 :電性連結件 25 :反射層 26 :絕緣層 29、39、59 :封膠體 37、37b :晶片 38 :擋止元件 48、48a :透光殼體 ❿ 481 :第一子殼體 482 :第二子殼體 A-A ·直線 C :空腔 D :距離 E :箭頭 H:散熱元件 ·
Ml〜M3 :微結構 Ο :開孔 P1〜P5 :凸部 S :表面 18

Claims (1)

  1. 201011892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裝置,包括: 一光反射基材, 複數發光二極體,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之上;以及 至少一導線,其一端連接於該等發光二極體之一發光 二極體,其另一端連接於另一發光二極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反 射基材為板狀。 ❹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反 射基材係為電性接地。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反 射基材係具有可撓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反 射基材的厚度大於等於0.3毫米。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反 射基材的面積大於等於200平方毫米。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反 射基材的材質為金屬、或合金、或陶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光反 射基材具有一凸部,該發光二極體設置於該凸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凸部 為階梯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凸部 具有一微結構。 19 201011892 Π 12 13 Η 15 16 17 18 專利範圍第1〇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微 、、、°構係為凹槽、或V型槽、或凸塊。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更包括: —反射層,其係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該等發光二極 體藉由該反射層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之上。 如^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更包括: 絕緣層,其係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該等發光二極 體藉由該笮緣層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之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等發參 ,二極體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之一表面,該導線之二 端分別與該表面具有一距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導線 之二端具有一高度差。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導線 係藉由打線接合方式形成。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發光I置,其中該等發 光二極體經由該導線串聯或並聯。 鲁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等發 光二極體係為紅光發光二極體、或綠光發光二極體、 或藍光發光二極體、或白光發光二極體、或紫外光二 極體或其組合。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更包括: —電性連結件,其係結合於該光反射基材,並與該等 發光二極體電性連接。 20 19 201011892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電 性連結件與該光反射基材的結合方式包括黏合、或卡 合、或鎖合、或螺合、或欲合、或融合、或焊接。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等 發光二極體其中之一係藉由另一導線與該電性連結 件電性連接。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另一 導線之二端具有一高度差。 •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電 性連結件為一電路板或一導線架。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更包括: 一晶片,其係控制或驅動該等發光二極體。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等發 光二極體分別為一發光二極體晶粒或一發光二極體 封裝體。 26、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 一光反射基材; 複數第一半導體元件,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之上;以 及 至少一導線,其一端連接於該等第一半導體元件之一 第一半導體元件,其另一端連接於另一第一半導體 元件。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等第一半導體元件經由該導線串聯或並聯。 21 201011892 28如申凊專利圍第26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光反射基材的厚度大於等於0.3毫米。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另 該導線之二端具有一高度差。 3〇、如中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光反射基材具有一凸部,該第一半導體元件設置於該 凸部。 如申明專利圍第3〇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凸部為階梯狀。 肩 Λ 如申吻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凸部具有一微結構。 33、 ^中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微結構係為凹槽、或V型槽或凸塊。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更包括: 反射層,其係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該等第一半導 體元件藉由該反射層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之上。 5、如申請專利範圍帛26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t包括:β —絕緣層,其係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該等第一半導 36 體元件藉由該絕緣層設置於該光反射基材之上。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更包括: —電性連結件,其係結合於該光反射基材,並與該等 第一半導體元件電性連接。 37 如申睛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電性連結件與該光反射基材的結合方式包括黏合、或 22 201011892 卡合、或鎖合、或螺人 38、如申續專利r 、°、或嵌&、或融合、或痒接。 ^月專利知圍第36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等第一半導體元件里一 連結件電性連接。—藉由另一導線與該電性 月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 4〇 —導線之二端具有一高度差。 、=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更包括: 第二半導體元件,其係與該等第—半導體元件至少 其中之一電性連接。 23
TW98109728A 2008-09-10 2009-03-25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TW201011892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9728A TW201011892A (en) 2008-09-10 2009-03-25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34779 2008-09-10
TW98109728A TW201011892A (en) 2008-09-10 2009-03-25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1892A true TW201011892A (en) 2010-03-16

Family

ID=44828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9728A TW201011892A (en) 2008-09-10 2009-03-25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01189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8793B (zh) * 2010-09-08 2013-09-11 Au Op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模組
CN103682059A (zh) * 2012-09-05 2014-03-26 长华电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的前制程方法及其结构
TWI476886B (zh) * 2010-07-20 2015-03-11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6886B (zh) * 2010-07-20 2015-03-11
TWI408793B (zh) * 2010-09-08 2013-09-11 Au Op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模組
CN103682059A (zh) * 2012-09-05 2014-03-26 长华电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的前制程方法及其结构
CN103682059B (zh) * 2012-09-05 2016-08-17 长华电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的前制程方法及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46243B1 (ko) 발광소자, 발광장치 및 장치 베이스
US9893243B2 (en) LED-based light source utilizing asymmetric conductors
KR102129533B1 (ko) 발광소자, 발광장치 및 장치 베이스
US8455895B2 (en) LED-based light source utilizing asymmetric conductors
US9169988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head lamp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662844B1 (ko) Led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led어레이 모듈
US7276739B2 (en) Low thermal resistance light emitting diode
JP5750040B2 (ja) 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半導体コンポーネント
US8541797B2 (en) Illumina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illuminator
TWI535077B (zh) 發光單元及其發光模組
KR100851183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 패키지
TWI520380B (zh) 發光裝置封裝及具有發光裝置封裝的光源單元
JP4979896B2 (ja) 発光装置
US8357948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JP4914998B1 (ja) Ledモジュー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49152A (ja) Led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01828B (zh) 半導體發光裝置及平面光源
KR100714749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753567B2 (en) Car lamp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201438298A (zh) 發光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427837B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1011892A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TWI748371B (zh) 發光裝置
JP4948777B2 (ja)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US10608152B2 (en) Electro-optical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