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0652A - Transmission system of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Transmission system of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0652A
TW200920652A TW96142225A TW96142225A TW200920652A TW 200920652 A TW200920652 A TW 200920652A TW 96142225 A TW96142225 A TW 96142225A TW 96142225 A TW96142225 A TW 96142225A TW 200920652 A TW200920652 A TW 2009206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shaft
shaft
outpu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2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23710B (zh
Inventor
jun-xian Wu
zhi-wen You
Yan-Sh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TW96142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920652A/zh
Publication of TW20092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0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3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3710B/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Description

20092065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車輛變速機構,尤指一種適用於处 合無段變速與齒輪換檔特性之車輛變速機構,特別適用^ 速克達型、或沙灘車。 【先前技術】 於目別市面上常見之機車t,無段變速之設計已普遍 V 無段變速傳動使車輛於速度變換過程中較為平 順,知作簡單無需特殊之換稽機 路行駛。 心口 、奴十面道 在習知無段變速機構中 段變速方式,傳遞引擎動力皮比之無 笼一 至出力軸,經出力軸齒輪、 第一副軸齒輪、副轴、第_ 15 〇 由輸出軸輸出動力。 轴齒輪、輸出軸齒輪,最後 出*由Η ^可知’傳統之無段變速機構由於自出力轴至輸 出軸間之動力傳遞只依賴單 ::軸至輸 設計為在一特定車速範圍如古::比,導致車辅載具只能 表現。也就是1,力甘 回速或低速時,有較佳之性能 成傳統八他車速範圍性能表現並非為佳,造 风得、.死無奴變速機構之 ^ 因此,使用了上、二 範圍較為有限。 速範圍及性能表現的廣度右',速权汁,卻犧牲了變 車輛變速系統。 實有必要開發更為理想實用之 20 200920652 【發明内容】 一換:Γ之車辆變速機構包括有-副軸、-輪出軸、及 副軸::轴上同軸固設有一副轴傳動齒輪、-第-齒輪、及一第二副軸齒輪, 旋轉。 齒輪係與副軸同步 心述:Γ平行設置於副轴旁’且同轴設有-第-輸 -副軸齒輪,且透過一單向軸承而套=:一 向帶動輸出軸旋轉。 X於輸出軸’用以早 10 15 20 輪。出出;ΓΓ輸出轴上,合於第二副軸齒 轴更=!輪之中心孔内環面凹設有-卡合槽,輸出 出轴:二;:及—軸向盲孔,其〜向盲孔由輸 向貫穿連又上4貫孔係開設於輸❹上並徑 、芽連通至軸向盲孔且對應於卡合槽。 輸出Si第出齒輪與第—副轴齒輪所;冓成之減速比較第二 出齒:與第二副軸齒輪所構成之減速比為大。 上述換檔單元包括有—變 係轴向插設於轴向盲孔内 及一卡合件。變速桿 -第二位置之F1㈣卢 滑移於一第一位置與 其中項推部相對徑向凸起古,有—凹槽、及-頂推部, 内。 起阿於凹槽,卡合件係活設於凹槽 當變速桿軸向滑移至第— 與貫孔内,致使第二輸出齒輪卡合件容設於凹槽 會同步旋轉。當變速Γ ”輸出軸相互搞合’故不 k迷杯轴向滑移至第二位置時,卡合件受 200920652 = ::::徑向移動突出貫孔,對應卡合在第二輪出 本發明^卩使第—輸出齒輪與輸出軸同步旋轉。 相較於I:知= 之齒Γ換檔機構’其換標過程之中斷時間 、 甚短,換檔因此更為平順快速。 上述卡合件可透過一彈性元件施以— 時容設於凹槽與貫孔内,其中彈性、 常 合件與輪出車由。 件刀別連接於卡 c·.、 10 15 容設==?構可更包括有-…件,其係 平别m竿由之軸向盲孔内, _ 出軸及變速俨, 件一J而为別連接於輪 轴向滑移至第 ^位置Γ件係提供一彈性預力以促使變速桿 接於凹η:之:::可更包括有-斜坡’其係對應鄰 價之底#,以促進頂推動作之平順度。 桿於==包括有一驅動單元,其係推動變速 桿、-頂推裝rr二多:上述驅動單元可包括有:-推 單元之變速^ u電子控制單元。推桿對應至換棺 接於頂接㈣桿;電子控制單元電連 -電磁推裝置可為一馬達傳動機構或 車輛變速機構可更包含—無段 :述::動盤組、-出力轴、-傳動盤組、及;動:;。 輪。 出力軸鳴合於副軸傳動齒 20 200920652 上述驅動盤組包括—驅動盤、—,.Λ 個滾珠。驅動盤與滑動驅動盤隨入力二:=、及複數 驅動盤更軸向滑設於入力軸上。 j步轉動,且滑動 上述傳動盤組包括—傳動盤、一 動盤彈簧。傳動盤與滑動傳動盤樞 專動盤、及-傳 傳動盤更軸向滑設於出力軸上。 、出力軸上,且滑動 入力軸之旋轉促使滾珠以其 盤,# .、儿入士紅从± 力而頂推滑動驅動 盤使其b入力軸作軸向滑動。傳動動 推滑動傳動盤,使其沿出力軸作軸向滑動簧力而頂 於驅動盤組與傳動盤組’ 广繞 變速方式傳遞。 引擎之紅轉動力以無段
車輛變速機構可更包含有一 M 4a ^ 5 Ψ 4, 4, 播 D裔,選擇式將傳動盤 、,且耦。至出力軸,以傳遞旋轉動 可為-離心式離合勤力至出料。上述離合器 15 Ο f過無段變速機構與齒輪換槽機構之配合,在每一播 變速機構之無段變速功能,如此不論 、商° 要111低扭力、高低轉速或其他場合皆可 適用,可發揮車輛引擎最大性能。 20 【實施方式】 同I考圖1與圖2,分別緣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 =迷機構剖面圖及其部分放大圖,其中圖2亦同時顯示出變 速桿於第-位㈣時變速機構之狀態。在本發明一較佳實 知例中’車輛變速機構係應用於已具有-無段變速機構20 5 15 Ο 200920652 之機車载具,此車輛變速機 一換播單元,及-驅動;^―副軸31、—輸出轴 副軸則㈣設有__傳動絲& 輪33、及-第二副軸齒輪34,其 帛田1i軸齒 :同步旋轉。第一副輛齒輪33與第二副轴齒 -以傳遞:自二1Γ於無段變速機構2°之出力轴 得遞I自月“又動力機構之引擎動力。 輸出軸41平行設置於 出齒輪42、以及-第-於“丨’並同軸設有—第一輸 軸41,用以單且透過一單向軸承43而套設於輸出 用以早向帶動輸出軸41旋轉。 輪34第於輸出軸上《合於第二副軸齒 崎有四卡合 轴向盲孔4^2 、以及—軸向盲孔411, 〇盲孔41!疋由輸出軸41之軸端沿軸向凹設;二貫孔化 ^呈垂直地開設於輸出軸41上,並徑向貫穿連通至轴向盲 ,可對應於第二輸出齒輪44之四卡合槽441中任意二 、鄰者上述—貫孔412各自之相對側亦貫設有通孔,其目 、在於為使貝孔412中容設彈性元件53所需空間結構之加 工步驟更方便,彈性元件53將述於後。 且第輪出齒輪42與第二輸出齒輪44具有不同齒數,並 且^第:輪出齒輪42與第一副軸齒輪33所構成之減速比需 ,車又於第—輪出齒輪44與第二副軸齒輪34所構成之減速比 為大<3 20 200920652 曰換檔單元5〇包括有一變速桿51、及二卡合件52。變速 桿51係軸向插設於軸向盲孔411内,並沿軸向滑移於一第一 j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變速桿51環週設有—凹槽Η!、及 一頂推部512,頂推部512相對徑向凸起高於凹槽5ιι,且具 有-斜坡513對應鄰接於凹槽511之底部。上述凹槽係對變 速桿51進行環向加工所形成之環向凹槽。 卡合件52係活設於凹槽511與上述二貫孔412内, Ο 15 u 财使用之卡合件52為—柱型體。另在貫孔412中還設置有 ::元:二彈性元件53二端分別抵捿在卡合件52與輸 =軸4卜卡合件52受此彈性元件53之預力推擠而常時容設 、凹=11與貫孔412内。本例中彈性元件53為—壓縮彈菁。 輸出軸4丨之㈣盲孔411内還設有另—彈性元件Μ,本 向彈性元件45二端分別抵接於輸出轴41之軸 向盲孔4U壁面、及變速桿51。彈性元件45係用 性推力以促使變速桿51軸向滑移至第一位置。、八 则於推動變速桿51使其於㈣盲孔4 軸向4移,包括有一推桿61、一頂推裝 一 單元(Electronic Contr〇1咖 、一電子控制 對應至換標.單元50之變速桿51。:)6^=61之設置係 —馬達傳動機構,絲接並驅動推桿6ι ^置62使用 元63電連接於並輸出传號仏 。電子控制單 達傳動機構正、反轉二=過控制馬 動變速桿⑽輸出軸41之轴向盲孔411㈣向進而推 變速機構可透過機械連桿設計來手動操作換檔,但較 20 200920652 5 Ο 10 15 ϋ 20 佳以自動控制方式進行換檔變速。自動控制方式例如可利 用機車載具内設置之車速感測器與引擎轉速感知器。車速 感測器執行車速偵測並輸出車速訊號,引擎轉速感知器則 _並輪出引擎轉速訊號’電子控制單元接收並依據車速 «與引擎轉速訊號以控制馬達傳動機構正、反轉,即控 制推桿之前後移動,達到方便的自動換槽目的。 參考圖4 ’其緣不沿圖2之Α_Α線之剖面圖。圖中顯示有 凹槽511、以及二貫孔412與四卡合槽441。貫孔川、卡人 皆與凹槽511共同定義出—移動空間,柱型卡合件二 則令置、且移動於上述之移動空間中。 、同時參考圖2與圖4,凹槽5η對於貫孔412與卡合槽44ι ,連通關係是由變速桿51之移動而決定。亦即,當變速桿 而描向'月移至第一位置P1時,卡合件52受彈性元件53頂推 輪44=!"孔412與凹槽511之範圍内,故此時第二輸出齒 ™ 、兩出轴41不會相互麵合連結,也就不會同步旋轉。 =速桿51軸向滑移至第二位置p2(緣於圖3)時,卡合 卡合=頂推部512頂推而徑向移動經過貫孔412,並對應 料與輸輪出齒輪44之卡合槽441内,促使第二輪出齒輪 、再= =41透過卡合件52耦合連結而可同步旋轉。 引擎考圖1。上述車輛變速機構接收並傳遞來自前段 變速機槿^機構之動力,此前段機構在本例中為一無段 ' 2〇。詳細而言,無段變速機構20係將引擎動 遞至副㈣動絲32及副軸31。 擎動力傳 無段變逮機構20包括有—人力轴21、—出力轴心— 11 200920652 驅動盤組22、-傳動盤組23、及—傳動皮帶25。入力抑 係麵合至一車用引擎之曲柄軸(圖未示)以獲得旋轉動力,斑 入力軸財行設置之出力軸则㈣設有—出力袖齒輪 W,係4合於副軸傳動齒輪32,以將引擎動力傳遞至上述 之車輛變速機構。 驅動盤組22包括有一驅動盤221、一滑動驅動盤如、 以及複數個滾珠223。驅動盤221與滑動驅動盤如隨入力轴 21同步轉動’且滑動㈣盤222更轴向滑設於入力軸η上。 Ο 15 ϋ 20 複數個滾珠223用以頂推滑動驅動盤如軸向滑動。實際上 2力軸21旋轉時,滚珠2况因離心力作用而推㈣動驅 動盤222,使其沿入力軸21作軸向移動。 傳動盤組23包括有一傳動盤231、—滑動傳動盤232、 :及一傳動盤彈簧233。傳動盤231與滑動傳動盤说植設於 出力軸24上,亦即與出力軸24之關係為不同步轉動,但二 =3卜232間為同步轉動。滑動傳動盤加更軸向滑設於出 。傳動盤彈簧233係以其彈力推頂滑動傳動盤扣 沿出力軸24軸向移動。 傳動皮帶25環繞於㈣魅ϋ與傳動盤組η,立作 2將旋轉動力以無段變速方式由驅動盤組22傳遞到專動 ^23。亦即’滑動驅動盤222與滑動傳動盤加皆可因離 =作用而產生軸向移動’則傳動皮帶25會因此改變本身 變置’使驅動盤組22與傳動盤組23之間產生半徑比 化而達到無段變速功能。 上述傳動盤組23欲將旋轉動力傳遞至出力軸24時需透 12 200920652 過離合26為之,本例中使用—離 離合器係依據轉速變化而轉合/不輕合^ 5 ^離心式 當引擎經過怠速期間運轉後,離心式離 Π4:也就是 離心力與出力軸24耦合,進而 D ^旎藉由足夠 遞至出力軸24上。 &轉動力自傳動盤組23傳 以下將以一操作例說明車輔變速機構 同時參考圖卜圖2與圖4。如 '動作。 元㈣之彈性預力被尋至第,變速桿51受彈性 Ο 10 作動。引擎動力經由Ml此時推桿61並未 早勒刀、、·主由無奴變速機構2〇、 一副軸齒輪33及第二副軸齒幹3 而傳至第 ,齒輪42及第二輸二:::轉一之第 44係同軸樞設在輸出軸41 吉弟-輸出齒輪 41轉動。 因此並不會直接帶動輸出軸 詳細而言,由於變速桿51在第一位置⑴寺,卡 15㈣性元件53_而被限制在貫孔412與凹槽511内,故卡 t件52為脫離卡合槽441之狀態。此狀態下,引擎動力係直 ◎ ^第-輸出齒輪42透過單向轴承43而傳遞至輸出轴㈣ 出,車輛顯示於外之表現為低速檔位。 接著參考圖1、圖3與圖5’圖3與圖5分別繪示當變速桿 20於第二位置P2時’變速機構之狀態示意圖、及沿b顿之剖 面圖。在變速桿51受推桿61推動而移往第二位置p2的換檔 期間,卡合件52是沿頂推部512之斜坡513被推動徑向進入 卡合槽44卜最後被最大外徑之頂推部62部位頂推限制在貫 孔412與卡合槽441内。此時輸出軸41會經由卡合件52而被 13 200920652 第二輸出齒輪44所帶動。 此狀態下,雖然第—輸出齒輪42與第二輪出 同時轉動,但因具有較小齒輪減速比之第碎出^ 使輸出軸41之轉速南於第—輸出齒輪 承43中叙人於笛—μ , 此時早向軸 3中輕口於弟輸出齒輪们之外環、與輕合
之内¥之間會發生相對空轉情形,故第 A :透過單一直接帶動輪出轴41。因此== 絰由第-輸出齒輪52帶動輸出軸41輸出 Ο 10 15 20 表現為高速檔位。 *輛顯不於外之 °需二=:產生變化,欲將播位再次切回低槽位時, …需將推#61拉回,變速桿51便可受彈 回第-位置P1。 卞”推力而返 本發明具有換樓功效而無須添置輔助換檔用之離合器 :中斷= 打枯車之壓板離合裝置與撥桿,且換稽過程 之中斷時間甚短,使換檔平順快速。 尤其當配合應用在已具有無段變速之動力傳輪時,引 = i = t力可經由無段變速機構舆此檔位變速機構彼此 =而傳遞,亦即每一檀位皆可再具有無段變速器之無段 速功月h如此不論於任何路況環境需要高低扭力、 轉速或其他場合皆可適用,可發揮車㈣擎最大性能。- 另外,本發明相比於習知技術之需求構造簡單、組 也不複雜,製造成本上也具有相當之優勢。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 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 14 200920652 r 於上述實施例β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變速機構刮面圖。 圖2係變速桿於第—位置Ρ1時變速機構之狀態示意圖 圖3係變速桿於第二位置ρ2時變速機構之狀態示意圖 圖4係沿圖2之Α-Α線之剖面圖。 圖5係沿圖3之Β-Β線之剖面圖。 入力軸21 驅動盤221 滾珠223 傳動盤231 傳動盤彈簧233 出力軸齒輪241 離合器26 副軸傳動齒輪32 第二副軸齒輪34 軸向盲孔411 第一輸出齒輪42 第二輸出齒輪44 卡合槽441 換檔單元50 10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段變速機構20 驅動盤組22 滑動驅動盤222 傳動盤組23 滑動傳動盤232 出力軸24 〇 傳動皮帶25 副軸3 1 第一副轴齒輪3 3 輸出軸41 貫孔412 單向軸承43 中心孔内環面440 彈性元件45,53 15 200920652 變速桿51 頂推部512 卡合件52 推桿61 電子控制單元63 凹槽511 斜坡5 13 驅動單元60 頂推裝置62
16

Claims (1)

  1. 200920652 Ο c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車輛變速機構,包括: 一副軸,同軸固設有一副轴傳動齒輪、 輪、及一第二副軸齒輪; 5 一—輸出軸,平行設置於該副Μ,該輸出軸同軸設有 一第一輪出齒輪、以及H出齒輪,其中,該第—輪 出齒輪係嘴合於該第一副軸齒輪,且透過一單向轴承而套 2於該輸出軸,用以單向帶動該輸出轴旋轉,該第二輸出 二該輸出轴上並响合於該第二副軸齒輪,且該第 二土:輪之中心孔内環面凹設有—卡合槽,該輪出軸包 轴端、二1匕w及轴向盲孔,該轴向盲孔由該輸出轴之 ^軸向凹設,該貫孔係開設於該輸出轴上並徑向貫穿 k至雜向盲孔且對應於該卡合槽,且該第—輸 =該=齒輪所構成之減速比較該第二輸出齒輪_ 弟一刻軸齒輪所構成之減速比為大;以及一換標單it ’包括有_變速桿、及__卡 向插設於該軸向盲孔内並沿軸向滑移於—第:位置’、弟一位置之間,該變速桿環週設有一凹样Ά 一部,該頂推部相對徑向凸起高於該凹槽頂推 於該凹槽内; 忑卡合件係活設 第一副軸齒 15 20 〜其中,當該變速桿軸向滑移至該第一 件容設於該凹槽與該貫孔 輪出轴相互輕合故不會同步旋轉: 吏/第-當該變逮桿軸向滑移至該第二位置時 位置時,該卡合 輸出齒輪不與該 ’該卡合件受到 17 200920652 200920652 5 ο 15 /f t· Lj 20 =::頂Γ而徑向移動突出該貫孔以對應卡合在該第二 同步旋轉之斜口槽上,促使該第二輸出齒輪與該輸出轴 令,^^^利=第1Γ述之車輛變速機構,其 於該凹槽”貫一彈性預力而常時容設 件與該輸出軸。 為刀別連接於該卡合 令,3更:括申: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I 盲孔内,=:彈:元!:其係容設於該輪出轴之該軸: :,該彈性元件係提供-彈性預力以促使該:迷 移至該第—位置。 文^變迷扣軸向滑 中,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其 於該凹槽之^部rT ^更包括有一斜坡’其係對應鄰接 括有5-驅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更包 滑移。早兀’其係推動該變速桿於該軸向盲孔内軸向 令,^區如動申-晴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其 °亥動早元包括有: 推考干對應至該換檔單元之該變速桿; 頂推裝置,耦接於該推桿;以及 推制單元’電連接於該頂推裝置,並控制該頂 雜動該推桿前後移動,進而推動該變速桿軸向滑 18 200920652 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敌 中,該頂推裝置為一馬達傳動機構❶ “ 8. 如申咕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構, 含一無段變速機構,包括: 匕 一入力軸,耦合至一車輛引擎; 一驅動盤組,包括一 ΙΙπ , 舒接兮 。括驅動盤、-滑動驅動盤、及複叛 Ο 15 〇 20 個滚珠’該驅動盤與該滑動驅動盤隨該人力軸同 且該滑動驅動盤更軸向滑設於該入力軸上; , 一出力軸,嚙合於該副軸傳動齒輪; -傳動盤組’包括一傳動盤、—滑動傳動盤— 動盤彈簧,該傳動盤與該滑動傳 傳 且該滑動傳_妹向滑設於該“軸±於^力輪上, 遞帶,環繞於該㈣盤組與該傳動盤組,以僂 遞《亥皁輛弓丨擎之旋轉動力; 以傳 推該滑動驅動盤沿該入力珠::離心力而頂 以其Γ?Γ該滑動傳動盤沿該簧係 含有項所述之車輛變速機^更包 择口益,選擇式將該傳動盤組輕人 更包 傳遞該旋轉動力至該出力軸。 ^ ”亥出力輛,以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 中’該離合器係—離心式離合器。 料逮機構,其 19
TW96142225A 2007-11-08 2007-11-08 Transmission system of vehicle TW200920652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2225A TW200920652A (en) 2007-11-08 2007-11-08 Transmission system of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2225A TW200920652A (en) 2007-11-08 2007-11-08 Transmission system of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0652A true TW200920652A (en) 2009-05-16
TWI323710B TWI323710B (zh) 2010-04-21

Family

ID=44727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42225A TW200920652A (en) 2007-11-08 2007-11-08 Transmission system of vehic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9206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7638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7638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CN111907638B (zh) * 2019-05-08 2023-08-2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双动力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23710B (zh) 201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040783A3 (en) Multi-mode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having two planetary gear sets with one fixed interconnection and clutched input
WO2007061511A3 (en) Multi-mode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having two planetary gear sets with one fixed interconnection
WO2007040784A3 (en) Multi-mode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having two planetary gear sets with two fixed interconnections and clutched input
US8806975B2 (en) Method for running a drive line
WO2008042588A3 (en) Multi-mode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with at least one brake and three clutches
KR870000976B1 (ko) 동기장치를 갖춘 부변속기
JP2001012501A (ja) 手動変速機用変速同期装置及びこれに好適な同期方法
CN105736650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变速器
WO2007018986A3 (en)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sets and clutched input
TW200920652A (en) Transmission system of vehicle
KR101241167B1 (ko) 자동화 수동변속기
JP6869952B2 (ja) 二輪車用4速変速機
TWI327629B (zh)
KR100834216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동기치합장치
WO2021226856A1 (zh) 变速器及两挡电桥驱动系统
TW201127663A (en) Gear type electric vehicle
CN201287633Y (zh) 车辆变速机构
TWI330233B (zh)
EP2541097A1 (en)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gearbox
KR100597351B1 (ko) 후륜 구동용 수동 변속기
CN107461464A (zh) 电动车多挡变速器
JP5905639B2 (ja) マルチディスク変速機
JPH0320580Y2 (zh)
JPH0599285A (ja) 常時噛合式変速機
JPH0324899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