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9930A - Backlight module and scattering module for same - Google Patents

Backlight module and scattering module for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9930A
TW200909930A TW096130752A TW96130752A TW200909930A TW 200909930 A TW200909930 A TW 200909930A TW 096130752 A TW096130752 A TW 096130752A TW 96130752 A TW96130752 A TW 96130752A TW 200909930 A TW200909930 A TW 2009099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backlight module
scattering
module
scatter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0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31243B (en
Inventor
Shau-Yu Tsai
Yu-Chu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096130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31243B/zh
Priority to US12/119,660 priority patent/US754063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0909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9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1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12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Description

20090993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散射模組及包含此散熱模組之背光模組,更 詳細來說’係關於一種可使背光模組的亮度更為均勻,而不會在 顯示面板上出現亮暗分佈不均之散射模組結構。 【先前技術】 液晶顯示器是利用液晶而發展出的全彩顯示技術之顯示裝置, 由於具有省電、韓射低、不占空間、重量輕等優點,且在財大 小方面擁有相當的彈性,因此在數位相機、個人數位助理(㈣嶋】 digital assistant,PDA)及電視機等具顯示螢幕之電子產品上,都可 以看到液晶顯示器之應用。另-方面,液晶顯示器與傳統陰極射 線管顯示裝置不同在於:液晶顯示器之液晶本身並不會發光,所 =需要額外的光源才能成像於勞幕…般來說,此額外的光源便 稱為背光模組。 背光模組可依光源位置之不同而分為側光式㈣弘__以㈣ 與直下式(direct Hghting type),纟中採用直下式設置光源係為大尺 寸背光模組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之―。直下式f光模組包含了多個 光源裝置與光賴H光«置提供⑽,㈣光學膜片調整 後,光線便送至彩色遽光片以於顯示面板上進行顯示。一般而言, 先學膜片組通常包含—層或數層增亮膜、擴散片、擴散板及反射 板。擴散板下方分佈了複數個網點,使光線照射至網點時,部分 、Ά會穿透網點,而另—部分光線則會由網點反射,藉由半反射 200909930 之光線可增加光線在擴散板及背板間反射次數,而半穿透之光線 則用以避免網點上方出現暗帶,進一步提高出射光束之均勻性, 進而強化背光模組之整體性能。 如第1圖之剖面圖所示,習知背光模組丨包含光學膜片組及複 數個光源1卜光學膜片組中由上而下分別為—增亮膜lG、一擴散 片12、一擴散板14及一反射板16 ;而複數個光源u則設於反射 板16上。舉例而言,光源可為發光二極體(丨匕以出〇如, LED)。由光源、n投射之光線集中於其正前方,在穿過擴散板之 7C度分佈不平均的情況下’顯示面板容易於各錢間出現格狀亮 暗紋甚或格狀亮暗點之現象12圖便為採用背光模組丨之顯示 面板上壳度分佈的模擬結果。很明顯地,顯示面板會於LED光源 間出現暗區之現象(如橢圓處所示)。此外,現今直下式架構之背光 模組中,為降低成本,常採用減少光源數量的方式來達成;而當 光源數量減少時,將使得格狀暗紋之現象更為明顯。 是故,為減緩格狀暗紋之現象,業界便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其 剖面圖係如第3圖所示。背光模組3係於擴散片下方增設網點, 以使光源產生之光線均勻散射。是故,背光模組3之光學膜片組 包含了-增亮膜3G、-擴散片32、—擴散板34、複數個網點31 及一反射板36。複數個光源33 (譬如LED)係設於反射板%上, 而網點31則設於擴散板34之下表面。更詳細而言,複數個網點 31係以光源33之發光中心點投影至擴散板34所對應的點,作為 佈置之中心、點,透過調整網點或網點間距之大小而隨著遠離中心 點減少網點31的線性密度,藉由網點31使光線散射,俾能讓光 200909930 源33之亮度重新分佈,減少因光源亮度不均而發生格狀暗紋之現 象。 然而’上述習知結構之網點分佈方式僅考慮同一水平或垂直車由 線間光源的相對關係,Μ略對角線方向才是各光源間之最大距 離’使得水平或垂直軸線間的線性密度大於對㈣㈣性密度。 因此’當光源間距及光源與擴散板之距離拉大至某—程度時,馨 如以LED為光源時’光源間距為26〜27公釐—,⑽光源與擴 散板之距離為20mm,根撼訾龄彻抬„ 很媒貫驗與模擬結果可得如第4圖所示之透 光度模擬圖。觀察此圖可知,热从、 ,、 圖了知雖然網點之設置減緩了格狀暗紋, 卻仍會在四顆LED光源之間出現暗區之情況(如橢圓處所示卜 因此,業界急需設計出-種新的網點分佈結構,使網點之線性 饮度可平均分散光源於顯示面板之透光度,並減少亮暗分佈 勻之發生。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接供一接田从 ’、種用於—♦光模組之散射模組。此 種彦光模組包含複數個光源,兮笙 ^ °亥4先源设置於散射模組之一側, 且包令 苐一光源、一第二朵、、择游墙一 皆. 一先/原/、一第三光源。第二光源係位於 一源、之-第-方向上,且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沿第一方向定 義出-第-間距。第三光源係位於第—光源之—第二方向上,且 弟一光源與第三光源沿第二方向 義出苐一間距。第一間距係 小於第一間距,且第一方向 第向,且第一方向實質上
不垂直於第二方向。本發明 I 牧政料組包含複數個散射元件,該 等政射7L件於平行第一方向I篦- ,、第一方向上,分別構成一第一線性 200909930 排列饴度與一第二線性排列密度d第一線性排列密度係小於第二 ⑴排職度’藉此相使背光模組之光線均勻投射於顯示面板 而不產生亮暗分佈不均勻的效果。 、本發明之另-目的在於提供—種背光模組,此種f光模組包含 複數個光源與如前所述之散射模組。該等光源設置於散射模組之 -側’且包含-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與一第三光源。第二光源 係㈣第-光源之-第_方向上,且第—光源與第二光源沿第一 方向定義出一第-間距。第三光源係位於第-光源之一第二方向 第光源與第二光源沿第二方向定義出一第二間距。第一 間距係小於第二間距,且第一方向不同於第二方向,且第一方向 實貝上不垂直於第二方向。散射模組包含複數個散射元件,該等 散射7L件於平订第—方向與第二方向上,分別構成—第一線性排 列密度與-第二線性排列密度。其中,第一線性排列密度係小於 第二線性排列密度’藉此達到使背光模組之光線均勻投射於顯示 面板而不產生亮暗分佈不均勻的效果。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具有本發明所屬技術領 域之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日狀目的,錢本發日狀技術手段 及實施態樣。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係為—種背光模組5,其剖面圖係如第5 圖所示。背光模組5係自上而下包含一增亮膜(bright賴 enhancement film,BEF)5〇、_擴散片( sheet,⑽炽、一擴 散板(diffuser plate,DP)54、—散射模組5卜複數個光源53及一反 200909930 射板(refleCt〇r)56。散射模組51包含複數個散射元件。於本實施例 中’複數個散射70件即為複數個網點51a,其係設置於擴散板Μ 之下,而複數個光源53為發光二極體,其相對於散射元件而設置 於反射板56之上;換言之,複數個光源53係設於散射模組51之 一側。 背光模組5之反射板56及光源53之俯視圖係如第6圖所示, 其中複數個光源53包含了一第一光源53〇、一第二光源说與一 第三光源534。第二光源532係位於第一光源53〇之—第一方向 531上’且其間定義出—第一間距&。第三光源534則位於第一光 源530之一第二方向533上,且其間定義出一第二間距b。需注音 2是’第-方向别與第二方向533並不相同,且第—方向531 貫質上不垂直於第二方向533。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方向別係為 垂直方向’而第—方向533則為一對角線方向,是故第—間距& 小於第二間距b。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第一方向53i亦可為一水平 '向(惟此情況之實施例,未於圖式中表示,但應可了解)。 -背光模組5之擴散板54及該等網點51之仰視圖係、如第7圖所 丁―八:複數個網點51包含了一第一網點51〇、一第二網點犯 及一第三網點5M。於此實施例中,該等網點5i〇、5i2、514之面 積俱相等且形狀皆相同,若 , 以千仃於第—方向53i視之,該等網 〇、512、514皆為菱形。第—網點训、第二醜512及第: 網點514分別斜廄5μ — 且笛& % —先源530、第二光源532及第三光源534, 立第一網點51 〇及第-烟μ m白 及第—網點512之連線係平行於第-方向53卜沿 此連線上所經之網點構成—第—線性密度;第_網點512及第三 200909930 網點514之連線係平行於第二方向切 有-第二線性密度; ^ 4線上所經之網點具 別與第二方㈣上之-單位長^數下個網點分別於沿第-方向 位於第一方向531上單位县碎 下,網點所佔之尺寸長度。 上早位長度c内之所有網點 積,位於第二方向533上罝 百第—總面 她而接# 轉長度c内之所有網點共具有-第_ 〜面積,第—總面 第一 相同面積,故可推知第一方j3r:: 由於各個網點具有 方6s ° 上之第一線性密度係小於第一 方向533上之第二線性密声 弟一 534㈣& 在度减,便可使該等光源530、532、 之光線1由第二方向533上較大之網點面積,加強今 射而更平均地分佈於顯示面板上。 加強放 知用本實_之背域組的顯示裝置, 光度模擬圖係如第8 j田攸上呈現之透 圖所不,由於網點排列之方式不同,而佶科 角線方向之網點線性密戶 子 4度^避免造成亮暗分佈不均勻之情 / °此’即便增加各光源之間距,仍可供給 此背光模組之顯示震置的顯示面板上。 切至知用 再次參考第7圖’若以不同方式觀之,於第-方向531上,第 -網點5H)與第二網點512可視為菱形網點之排列;且於第j ^ it上,第一網點510與第三網點514可視為正方形網點之排 1。於不同方向上的不同網點形狀排列,可增加第二方向533 上_點排職度’因此第—方向531上的菱形網轉列㈣之 第^線性密度,便可小於第二方向533上的正方形網點排列所得 之第-線性密度’藉以均句光線、避免亮暗分佈不均勻發生。 第一實施例於其他較佳實施態樣中’該等網點之面積可因應距 10 200909930 ,各網點之面積可調整設計 ,是故延伸至二光源之間中 °亥·#光源之排列形式亦不限 輕易推及其他排列形式或隨 離光源之遠近而有所不同。舉例而言 為隨著距離光源愈遠,網點面積愈小 央處之網點面積為最小;另一方面, 於矩陣式排列,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可 機分佈之實施態樣。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亦為一種背光模組,不同的是,此背光模 、且之政射&組51具有異於前述各實施例之散射元件。背光模组之 擴散板54及該等散射元件川’之仰視圖係如第9圖,如圖所示, 散親組51,之各個散射元件51a,之面積俱相等且形狀皆為圓 。政射兀件包含-第一網點51〇,、一第二網點512,及一 點5H,’此三者分別對應至第一光源53〇、第二光源切及^ 先源534。第-網點训,及第二網點512,之連線係平行於第一方 ㈣卜於此第一方向531上之各網點具有—第一距離X,亦即第 训與第二網點512,間之距離等於第—輯χ。第一網點 點514,之連線係平行於第二方向533,於此第二方向 533上之各,職具有—第二距離y,亦即第一網點HQ, 514’間之距離等於筐_花她 丄 步一、礼點 、弟—距離y°由於第—距離X係大於該第二距離 y’藉此便可使該等光源於第二方向533上所發出之光,藉由 密設置之網點而加強散射效果,勻化光線’進—步〆 分佈不均勻。 “哨 第二實施例於其他較佳實施態樣中,該等網點之面積亦可因應 距離光源之遠近而有所不同。舉, " 、 ί ηη 0 各、·,同點之面積可調整言史 計為隨著距離光源愈遠,糰點 ° υ通,·面積愈小,是故延伸至二光源之間 200909930 中央處之網點面積為最小;另_方面,該等光源之排抑式亦不 限於矩陣式排列,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可輕易推及其他排歹二或 隨機分佈之實施態樣。 ,外上所述,本發明係提出對角線方向線性密度大於水平或垂直 方向線性密度,藉以加強較長距離間之光源散射效果,均勾光線 分布’即便因成本考量而減少光源、增加光源間距,仍不致因網 點之線性密度不足使得反射較少而產生亮暗分佈之不均勾。 上述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閣釋本發明之 ㈣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_。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 易凡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 明之榷利範圍應以中請專利範圍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為習知背光模組之示意圖; '圖係為&用第丨圖之背光模組之透光度模擬圖; 第3圖係為另一種習知背光模組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採用第3圖之背光模組之透光度模擬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背光模組第-實施例之剖面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第—實施例背光模組中,光源於反射板上之 相對關係俯視圖; 弟7圖係為本發明笛 ^ 第―貫把例背光模組中,網點於擴散板上之 相對關係仰視圖; —圖系為ϋ本發明第__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透光度模擬 12 200909930 第9圖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背光模組中,網點於擴散板上之 相對關係仰視圖。 【主要先件符號說明】 1 :背光模組 10 :增亮膜 11 :光源 12 :擴散片 14 ·擴散板 16 :反射板 3 :背光模組 30 :增亮膜 31 :網點 32 :擴散片 3 3 :光源 34 :擴散板 36 :反射板 5 :背光模組 50 :增亮膜 51 :散射模組 51 a :網點 51’ :散射模組 51a’ :網點 52 :擴散片 5 3 :光源 54 :擴散板 56 :反射板 510 :第一網點 512 :第二網點 514 :第三網點 510’ :第一網點 512’ :第二網點 514’ :第三網點 530 :第一光源 531 :第一方向 532 :第二光源 533 :第二方向 534 :第三光源 a:第一間距 b :第二間距 c:單位長度 X :第一距離 y·弟二距離 13

Claims (1)

  1. 20090993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源 且係用於—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含複數個光 第二置於該散射模組之一側,且包含-第-光源、 第=源與-第三光源,該第二光源係位於該第—光源之— 第-光源:二其=出一第—間距’該第三光源係位於該 第-間㈣二 其間定義出-第二間距,其中該 '、、、°亥第二間距,且該第-方向不同於該第-方 向’該散射模組包含: 亥第一方 二方Γ散射—L該第 产,节第1 第—線性排列密度與—第二線性排列密 2列密度係小於該第二線性排列密度。 =:所述之散射模組,㈣第—方向一於 3, 該第二方向上二,ΓΓ個散射元件分別於沿該第—方向與 4.如請求項二―:…所佔之一尺寸長度。 产內 "放射杈組,其中位於該第一方向上一單位長 f内之該等散射元件具有-第-總面積,位於該第二方Γ :: 立長度内之該等散射元件具有—第二 係小於該第二總面積。 、"弟-總面積 5m項1所叙制触 第-™第=:=各該敎 有-第二形狀,該第一形狀係與該第„开;狀3心射元件具 6.如請求頊〗g I ^弟一肜狀不冋。 叹散射模組,其中位於該第—方向上之該等散 14 200909930 射元件間具有一第一距離,位於該第二方向上之該等散射元件 具有一第二距離,該第一距離係大於該第二距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射模組,其中該等散射元件係為複數個網 點。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射模組,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含一反射板 (reflector),該等光源係設置於該反射板之一上方。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射模組,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含一擴散板 (diffuser plate),該等散射元件係設置於該擴散板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散射模組,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含一增亮膜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BEF) ’ 設置於該擴散板之一上方。 1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 複數個光源,具有: 一第一光源, 一第二光源,係位於該第一光源之一第一方向上,且 其間定義出一第一間距; 一第三光源,係位於該第一光源之一第二方向上,且 其間定義出一第二間距, 其中該第一間距係小於該第二間距,且該第一方向不 同於該第二方向;以及 複數個散射元件,設置於該等光源之一側,該等散射元件 於平行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上,分別構成一第一線性排列 密度與一第二線性排列密度,該第一線性排列密度係小於該第 二線性排列密度。 15 200909930 12.如請求項11所述之背光模組 於該第二方向。 第方向貫質上不垂直 13=請^ U所述之#光模組,其中該第—線性排列密度與該 =排列密度’係該等散射元件分別於沿該第一方向與該 第一方向上之一單位長度下所佔之一尺寸長度。 H.如請求項U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位於該第—方向上 長度内之該等散射元件具有一第一總面積,位於該第二方向上 =單位長度内之該等散射轉具有_第二總面積,該第一總面 積係小於該第二總面積。 求項1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位於該第―方向上之各該 放射凡件具有一第—形狀,位於該第二方向上之各該散射元件 具有-第二形狀,該第—形狀係與該第二形狀不同。 j月求貝1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位於該第—方向上之該等 散射凡件間具有—第一距離,位於該第二方向上之該等散射元 件=有-第二距離,該第一距離係大於該第二距離。 月长項1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等散射元件係為複數個 網點。 ^員1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含一反射 板’該等光源係設置於該反射板之—上方。 19. 如請求項〗〗 ^ 、 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含一擴散 板,该等散射元件係設置於該擴散板上。 20. 如請求項1 q 厅返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含一增亮 膜,設置於該擴散板之一上方。 16
TW096130752A 2007-08-20 2007-08-20 Backlight module and scattering module for same TWI331243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30752A TWI331243B (en) 2007-08-20 2007-08-20 Backlight module and scattering module for same
US12/119,660 US7540630B2 (en) 2007-08-20 2008-05-13 Backlight module and scattering module for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30752A TWI331243B (en) 2007-08-20 2007-08-20 Backlight module and scattering module for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9930A true TW200909930A (en) 2009-03-01
TWI331243B TWI331243B (en) 2010-10-01

Family

ID=40381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0752A TWI331243B (en) 2007-08-20 2007-08-20 Backlight module and scattering module for sam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540630B2 (zh)
TW (1) TWI3312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7093B2 (en) * 2006-08-08 2010-04-13 Au Optronics Corp. Array panel
TWI365332B (en) * 2008-01-22 2012-06-0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unit and backlight module
KR20100057296A (ko) * 2008-11-21 2010-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확산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TWI470322B (zh) * 2012-06-18 2015-01-21 Wistron Corp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設備
US20150176810A1 (en) * 2012-07-20 2015-06-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ight
CN111095581A (zh) 2017-06-30 2020-05-01 康宁公司 用于led显示器的量子点led背光模块
US20230400732A1 (en) * 2021-03-01 2023-12-14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7083A1 (de) * 1988-08-10 1990-02-15 Telefunken Electronic Gmbh Flaechenhafter strahler
TW475068B (en) * 2000-11-13 2002-02-01 Ind Tech Res Inst Surface light source generator
JP4067801B2 (ja) * 2001-09-18 2008-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853068A (zh) * 2003-09-19 2006-10-25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US7152988B2 (en) * 2004-03-30 2006-12-2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Direct point-ligh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3963275B2 (ja) * 2004-07-16 2007-08-22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面光源装置、照明ユニット及び光束制御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52174A1 (en) 2009-02-26
TWI331243B (en) 2010-10-01
US7540630B2 (en) 2009-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70950B2 (ja) 光放射用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面状発光装置
JP2019530967A (ja) ローカルディミングのため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光束制御部材
TW200909930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scattering module for same
JP2010277982A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32722A (ja)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07086347A1 (ja) 面照明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面照明装置
KR20060110990A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565170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レンズ
JP2009289701A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124778A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546489B (zh) 光源模組與光源單元
TWI353473B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WO2012101715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12081184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レンズ
JP201004019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312432B (en) Backlight module
TWI748093B (zh) 發光裝置及發光方法
JP529572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200411271A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 light system with the same
JP2009176512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0821686A (en) Diffusion plate of backlight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0277851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10044921A (ja) 面光源素子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る光制御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57074A (ja) 光線制御ユニット
WO2012101714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