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1153A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nergy-saving type pressurized laminating - Google Patents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nergy-saving type pressurized laminat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1153A
TW200821153A TW095141669A TW95141669A TW200821153A TW 200821153 A TW200821153 A TW 200821153A TW 095141669 A TW095141669 A TW 095141669A TW 95141669 A TW95141669 A TW 95141669A TW 200821153 A TW200821153 A TW 2008211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gas
pressurizing unit
accumulator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1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18927B (zh
Inventor
Shang-Wen Li
ming-guo He
gui-hua Peng
Original Assignee
Toes Opto Mechatronic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es Opto Mechatronics Co filed Critical Toes Opto Mechatronics Co
Priority to TW095141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821153A/zh
Priority to KR1020070110224A priority patent/KR100874512B1/ko
Publication of TW200821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1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18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189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20082115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加壓貼合裝置,尤指一種節約能源 型的加壓貼合裝置。 5 【先前技術】 目前液晶顯示面板之偏光膜貼合製程中,一般是先經 由一種滾輪貼合裝置將偏光板黏貼於液晶顯示面板上,但 疋由於液晶面板之基材為厚度很薄之玻璃,因此不適合滾 1〇 輪重壓貼合,所以很難在單一步驟完成足夠且均勻的貼 合。所以通常在滾輪貼合製程之後,皆設有一種氣壓加壓 貼合裝置,其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是用以強化貼合偏光膜 於面板上’因為氣壓加壓貼合方式可以使液晶面板受力均 句’可提供較高之壓力而增強貼合的效果,及避免因受力 15不均勻而破片之情況發生。其二為氣壓加壓貼合方式對面 板上施以均勻之壓力,可消除因滾輪施力不均而留下之痕 跡或是氣泡。於傳統作法中,是將裝有面板之卡匣置入獨 立運作的加壓脫泡爐内,再進行加壓加熱並保持一段製程 T間田達到製程所需時間後,必須先排除爐内高壓高溫 为工氣才志打開爐門換取另一批卡匣”以繼續進行下一 批面板之製程。 一請苓見圖4所示,圖4係為一傳統運作的加壓脫泡爐95〇 不忍圖。首先,打開爐體之進出口門95 1,將裝有未處理 面板之卡匣953自出入口 952送入加壓脫泡爐95〇後,然後 5 200821153 關才1爐體之進出D門951,藉由熱風加壓裝置% 的加壓加熱製程。當達到—預設的製程 = 除爐内高壓高溫沾办尸 乂/貝先排 的二氧,才能將將卡匣953由爐體950中取 後才能進行下-批面板的循環作業。 顯然地,對龙^ T ^ , ^ 重新加壓加溫,、^批的面板處理’傳統_5G必須得 制程牛-# k於加麵泡爐95G中再進行循環性的 僅耗費相當多的处、店 …们1-、、、°,不 間。 此源,且亦增長爐體加壓加熱之製程時 脫泡:置及::亟而一種節省能源且縮短製程時間的加壓 衣置及方法,以解決上述傳 經濟性問題。 土肌心爐所存在的不 【發明内容】 15 本發明之主要目㈣在提供— 有效節約能源並達到加㈣ 衣置’俾 孫县裎碰你 口之目的。本發明之另一目 加壓貼合之目的。 俾此有效卽約能源並達」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 麼氣源、-排氣出口、一 力:貼合裝置包括有-卩 -氣體輸送管路系統,而;::二加屢單元、^ 氣源、該排氣出口、該苦 “、s路系統係與該咼屋 連接;其中,該至少-二;元:Γ至少—加厂堅單元相 以及-機械活動機構,該:械‘=-底座,-殼體’ 活動祛構係提供該殼體與該 20 200821153 w 底座結合以及分離之功能,並且該殼體與該底座結合時係 形成一内部空間。 本發明之加壓貼合裝置,其中該氣體輸送管路系統玎 〇括有至:>、弟一氣體輸送管,該至少一第一氣谈營 之一端係與該蓄壓筒相連通,另一端係與該至少二:壓單 元相連通,至少一第一氣體輸送管,該至少一第二氣體輸 G Z之立而係與该排氣出口相連通,另一端係與該至少一 加壓單元相連通;以及至少一第三氣體輸送管,該至少一 10 15
20 第二氣體輸送管之一端係與該高壓氣源相連通,另一端係 與该加壓單元相連通。上述之氣體輸送管路系統亦包括有 至少一第一閥門、至少一第二閥門及至少一第三,立 =該至少一第一閥門係組設於該至少一第一氣體輸送 吕,忒至少一第二閥門係組設於該至少一第二氣體輸送 管,該至少一第三閥門係組設於該至少一第三氣體輸送 管。 本發明之加壓貼合裝置,更包括有一溫度控制裝置, 該溫度控制裝置係組設於該加壓單元,並且控制該加壓單 元内之溫度介於35°c至18(TC之間。 本發明之加壓貼合裝置,其中,該機械活動機構,可 為一氣壓驅動裝置或一電力驅動裝置;該加壓單元係能承 受至少2大氣壓之壓力;該蓄壓筒之體積為該底座與該殼 體所圍成之内部空間體積的10倍至50倍。該蓄壓筒可更包 括有一隔絕熱傳導裝置,用以提供該蓄壓筒保溫之功能。 而該底座與該殼體所圍成之該内部空間,其體積較佳為介 7 200821153 於0.001至〇·〇4立方公尺之間。 本务明亦提供一種節約能源之加壓貼合方法,其包括 :下步驟;提供一裝置,該裝置包括有一高壓氣源、一排 氣出 畜壓筒、至少一加壓單元、以及一氣體輸送管 路系、、先而邊氣體輸送管路系統係與該高壓氣源、該排氣 出=該畜壓同、以及該至少一加壓單元相連接;置入欲 ^貼二之物°°於加壓單元内;由蓄壓筒通入預壓氣體進 入力j早兀;由高壓氣源通入高壓氣體進入加壓單元;將 10 15 20 加£早70内之而壓氣體排人f壓筒;將加壓單元内之剩餘 氣體由排氣出口排出;以及取出加壓單元内已完成加壓貼 合之物品。 〜如上所述之方法中,可更包括有一加熱步驟,用以提 南該加壓單元之内部空間的溫度介於饥至戰,以及 間’持A加壓早兀内壓力之步驟’藉此達到充分之製程時 如上所述之方法,該加遷單元之預壓壓力較佳地介於 • 5至15大氣壓,而該加廢單 古 早兀之取问壓力較佳地介於2至 虱f。在進行上述方法中,該蓄壓筒之壓力係維持在 小於该咼壓氣源之壓力範圍内。 、 :發明之加麼貼合裝置及方法,每一個加麼單 :磨氣體有一部分回存於蓄屡筒中,並且回收再利 ^效節省高錢源的氣體用量,而達到節約能源之目的 :-方:,回收之高溫氣體儲存於一具保溫功 同,在龍之步驟中提供-較高溫度之氣體進入加遷;; 8 200821153 而達到節約能源之 内,可減少尚溫製程所需之能源消耗 目的0 【實施方式】 請參見圖卜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系統架構圖。本奋 施例之節能型加壓貼合裳置,包括有一高壓氣源1〇〇,二 10 15
20 排氣出口 200,一蓄壓筒3〇〇,三個加壓單元,分別為第一 加壓單元601、第二加壓單元6〇2及第三加壓單元⑼3,以 及一氣體輪送管路系統;其中,每一個加壓單元 601,602,603包括有一底座4〇〇,一殼體5〇〇,以及一機械、、舌 動機構800,此械活動機構8〇〇為一氣體驅動裝置,其提供 殼體500與底座400結合以及分離之功能,並且殼體5〇〇與 底座400結合時形成一内部空間9〇1,用以容納裝有2吋液 晶面板之卡匣902;而此氣體輸送管路系統中包括有三條 第一氣體輸送管700a,700b,700c,一第二氣體輸送管7〇1以 及一第三氣體輸送管702。 弟一氣體輸送管700 a之一端與蓄壓筒3〇〇相連通,另一 端則連接到所對應的第一加壓單元6 01,其中並設置有一 苐一閥門030,弟一氣體輸送管700b之一端與蓄壓筒3〇〇相 連通,另一端則連接到所對應的第二加壓單元602,其中 並設置有一第一閥門031;第一氣體輸送管70〇c之一端與蓄 壓筒300相連通,另一端則連接到所對應的第三加壓單元 601,其中並設置有一第一閥門〇32 ;每一條第一氣體輸送 管中所設置之第一閥門是用來控制每一個加壓單元 9 200821153 601,602,603與蓄壓筒300之連通狀態。 第二氣體輸送管701與每一條第一氣體輸送管 700a,700b,700c相連通,並經由所連接之第一氣體輸送管 700a、700b及700c與所對應之加壓單元601,602,603相連 5 通,而此第二氣體輸送管7〇1之其中一端則與排氣出口 200 相連接,在第二氣體輸送管701中並設置有三個第二閥門 020,021,022,這些閥門用來控制每一個加壓單元 601,602,603與排氣出口 200之連通狀態。 -第三氣體輸送管702與每一條第一氣體輸送管700a、 10 7⑻b及700c相連接,並經由所連接之第一氣體輸送管 700a、700b及700c與所對應之加壓單元601,602,603相連 通,而第三氣體輸送管702另一端則與高壓氣源1〇〇相連 接’此南壓氣源提供一壓力為6KG/cm2之高壓空氣,在第 三氣體輸送管702中並設置有三個第三閥門〇4〇,〇41及 15 042,這些閥門用來控制每一個加壓單元601,602,603與高 壓氣源100之連通狀態。 #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加壓單元601,602,603還包括有 一溫度控制裝置010,此溫度控制裝置010為一電熱式溫度 控制器,其組設於每一個加壓單元601,6025603之底座400 20 上,用以控制此加壓單元600之内部溫度,其中每一加壓 單元600之内部空間9〇1之體積為35公升,而蓄壓筒300之 體積為1400公升,其為個別加壓單元内部空間901體積之 40倍’同時此蓄壓筒3〇〇外圍包覆一隔熱層3〇ι,用以保持 蓄壓筒300之溫度。 200821153 以下中將詳細敘述本實施例之操作方式及其能達成節 約能源之方法。在本實施例中,操作之方式分為兩個階 段’第一階段為蓄壓運作階段,第二階段為正常運作階段。 圖2a〜2d為本實施例中蓄壓操作階段(第一階段)的操 5 作步驟示意圖,圖2a〜2d中是以第一加壓單元601為例,而 第二加壓單元6〇2及第三加壓單元6〇3之操作方式與此相 雷同;不同處僅在於第二加壓單元602對應到其所屬之第 一閥門031、第二閥門〇21及第三閥門〇41,而第三加壓單 元603對應到其所屬之第一閥門〇32、第二閥門〇22及第三 〇閥門042。在此階段中,分成四個操作步驟,詳述如下: 步驟1(進料加壓貼合步驟),如圖2a所示。首先藉由械 活動機構800開啟第一加壓單元6〇丨上方之殼體5〇〇,置入 裝有2吋液晶面板之卡匣9〇2於第一加壓單元6〇1内,關閉 第一加壓單元601上方之殼體5〇(),使其中形成一包括有卡 匣902之内部空間,接著開啟所對應之第三閥門040使高壓 氣源1〇〇之氣體進入之第一加壓單元6〇1内(此高壓氣源提 供6KG/^n2之壓力)。當第一加壓單元6〇1内之壓力達 5KG/Cm2時關閉此第三閥門〇4〇,並同時開啟溫度控制裝置 〇1〇 ’以控制第一加壓單元601之内部空間在8〇。〇±5。〇的範 2〇圍内。在壓力5KG/cm2及溫度8〇°C的環境中維持一定之製 程時間(本實施例中為12〇秒),使其中的液晶面板上之偏光 片能緊密的貼合於面板上。 步驟2(蓄壓步驟),如圖2b所示。開啟所對應之第一閥 門030使知原本用來加壓之氣體流入蓄壓筒中,當壓 11 200821153 二平衡!關閉此第一閥門030,由於蓄壓筒300之體積為第 加壓早TU601之内部空間的4〇倍,所以大部分的氣體將 儲存於畜壓筒300之内,同時蓄壓筒3⑻包覆一隔熱層 3〇1,以避免儲存之氣體快速冷卻。 5 步驟3(排氣步驟),如圖2c所示。開啟所對應之第二閥 H 020,使得殘留於第一加壓單元6〇1内之氣體由出排氣出 口 200排出。 • 步驟4,如圖2d所示。開啟第一加壓單元601之上方殼 體500取出已經完成製程之2吋液晶面板之卡匣。铁 10 複步驟1到步驟4。 _ 田第加壓單元6〇 1在執行上述步驟1到步驟4的同 牯’第一加壓單兀6〇2及第三加壓單元6〇3可利用時間差並 且以相同的步驟操作。 第一加壓單元601、第二加壓單元6〇2、以及第三加壓 15單兀603在執行上述步驟1到步驟4的循環後,蓄壓筒3〇〇内 的壓力將逐漸升高,當蓄壓筒300内的壓力到達一預設值 ^ 後(在本實施例中為2.5KG/cm2),本系統將結束蓄壓運作階 段(第一階段),而進入正常操作階段(第二階段)的操作方 式。 、 20 圖3a〜3e為本實施例中正常操作階段(第二階段)的操 作步驟不意圖,圖3a〜3e中仍以第一加壓單元6〇1為例,而 第二加壓單元602及第三加壓單元603之操作方式與此相 雷同;不同處僅在於第二加壓單元602對應到其所屬之第 一閥門031、第二閥門〇21及第三閥門〇4ι,而第三加壓單 12 200821153 10 15 20 το 603對應到其所屬之第一閥門〇32、第二閥門⑽2及第三 閥門042。在此階段中,分成五個操作步驟,詳述如下: 步驟u進料預壓步驟),如圖3a所示。首先藉由機械活 動機構800開啟第一加壓單元6〇1上方之殼體5〇〇,置入裝 有2 口忖液晶面板之卡g於第—加壓單元術内,關閉第一: 壓單兀601上方之殼體5〇〇,使其中形成一包括有欲加壓貼 合物品之内部空間。開啟第一閥門〇3〇(蓄壓筒3〇〇中已儲存 了 2.5KG/cm2的壓力),使蓄壓筒3〇〇内之空氣流入第一加壓 單元601内。由於蓄壓筒3〇〇之體積遠大於第一加壓單元 601之内部空間,所以蓄壓筒3〇〇之壓力下降僅2〜3%,當壓 力達平衡後,第一加壓單元6〇1内之壓力約為2.5KG/cm2, 然後關閉第一閥門030。 步驟2(加壓貼合步驟),如圖3b所示。開啟第三閥門 使咼壓氣源100之氣體進入之第一加壓單元6〇1内(此高壓 氣源提供6KG/cm2之壓力),當第一加壓單元6〇1内之壓力 達5KG/cm2時關閉第三閥門〇4〇 ;並同時開啟溫度控制裝置 010,以控制第一加壓單元601之内部空間在8(rc ±5。〇的範 圍内。在壓力5KG/cm2及80°C的環境中達一定之製程時間 (本實施例中為120秒),使其中的液晶面板上之偏光片能緊 岔的貼合於面板上。 在步驟2中,由於第一加壓單元6〇1内已經先充滿了由 蓄壓筒300所提供之氣體(約為25KG/cm2),所以在此步驟 中南壓氣源僅需提供部分之加壓氣體,因此達到節約能源 之目的。 13 200821153 步驟3(畜壓步驟),如圖3c所示。開啟第一閥門们〇, 由於此時第一加壓單元6〇1之壓力(5KG/cm2)大於蓄壓筒 300之壓力(約2.5 KG/cm2),所以第一加壓單元6〇1之氣體 流入蓄壓筒300中,當壓力平衡時關閉第一閥門〇3〇。由於 5畜壓筒之體積遠大於第一加壓單元6〇1之内部空間,所 以平衡後之壓力亦約為2.5 KG/cm2。同時蓄壓筒300包覆一 熱層301 ’以避免儲存之氣體快速冷卻。 在步驟3中,用來加壓之高壓氣體將有約一半回存於蓄 壓筒300中,而達到高壓氣體回收再利用之目的。此外, 1〇蓄壓筒300之壓力可在長時間操作下保持在約2.5KG/cm2 之壓力。 步4(排氣步驟),如圖3d所示。開啟第二閥門, 使得殘留於第一加壓單元6〇1内之氣體(約2·5 KG/cm2)由 排氣出口 200排出。 15 步驟5,如圖3e所示。開啟第一加壓單元6〇1之上方殼 體500取出已經元成製程之2忖液晶面板之卡匣。然後回 到步驟1。 當第一加壓單元601在執行上述步驟1到步驟5的同 日守,第一加壓單元602及第三加壓單元6〇3可利用時間差並 2〇 且以相同的步驟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當本裝置於正常運作階段(第二階段) 時,於每一個加壓單元601,602,6〇3中之加壓氣體約有一半 回存於蓄壓筒300中,並且經由回收再利用,可有效節省 向堡氣源100的氣體用量,而達到節約能源之目的。另一 14 200821153 方面,回收之高溫氣體儲存於—具保溫功能之蓄壓筒 3〇〇,在預壓之步驟中提供一較高溫度之氣體進入加屋單 凡601,602,603内,可減少溫度控制裝置〇1〇之能源消耗, 而達到節約能源之目的。 5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 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 於上述實施例。 义 【圖式簡單說明】 10 圖1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系統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第一階段的操作步驟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第二階段的操作步驟示^圖。 圖4為傳統的加壓脫泡爐示意圖。 " 15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42第二加壓單元第三閥門 1〇〇高壓氣源 200排氣出口 300蓄壓筒 301隔熱層 400底座 500殼體 601第一加壓單元 602第二加壓單元 010温度控制裝置 _ 020第一加壓單元第二閥門 021第二加壓單元第二閥門 022第三加壓單元第二閥門 030第一加壓單元第一閥門 031第二加壓單元第一閥門 032第三加壓單元第一閥門 040第一加壓單元第三閥門 041第二加壓單元第三閥門 15 200821153 603第三加壓單元 901内部空間 700a第一加壓單元第一氣 902卡匣 體輸送管 950爐體 700b第二加壓單元第一氣 951進出口門 體輸送管 952進出口 700c第三加壓單元第一氣 953卡匣 體輸送管 701第二氣體輸送管 702第三氣體輸送管 800機械活動機構 955熱風加壓裝置 16

Claims (1)

  1. 20082115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節能型加壓貼合裝置,包括 一高壓氣源; 一排氣出口; 一蓄壓筒; 、至夕加i單元,包括有一底座、一殼體、以及一機 械活動機構’其中㈣械活動機構係提供該殼體與該底座 結合以及分離之功能’並㈣殼體與該底座結合時係形成 一内部空間;以及 —氣體輸送管路系統’係、與該高壓氣源、該排氣出口、 邊畜壓筒、以及該至少-加壓單元相連接。 15 20 站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該氣體輸送管路系 匕括有至v帛-氣體輪送管,該第—氣體輸送管之 :端係與該蓄壓筒相連通,另—端係與該至少-加壓單元 =21 ’ m氣體輪送管’該第二氣體輸送管之-而係與該排氣出口相連通’另—端係與該至少—加壓單元 目㈣’以及至少-第三氣體輸送管,該第三氣體輸送管 t職與該高壓氣源相連通,另—端係與該至少-加壓 早兀相連通。 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 %+、 固弟2項所述之加壓貼合裝置,其 =少一第一間門、至少-第二閱門、及至少-第, 於— 弟—_餘設於駐少—第一氣體 =官:亥至少一第二閥門係組設於該至少-第二氣體輪 该至少-第三閱門係組設於該至少—第三氣體輪^ 17 200821153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至少 括有一溫度控制裝置。 ^ 一加壓單元 包 之機械活動機構,係為一 之機械活動機構,係為一 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 氣壓動力裝置。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 電力驅動裝置。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至少 承受2大氣壓以上之壓力。 一加壓單元,係能 10 15
    20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旧所述之f壓筒,其底 座與該殼體所圍成之該内部空間體 立^ °"一 ,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蓄壓筒 熱傳置,用以提供該蓄壓筒保溫之功能。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内部空間, 介於0.001至0.04立方公尺之間。 /、㉟積” 11·一種節能型加壓貼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農置,該裝置包括有一高壓氣源、一排氣 出口、-蓄壓筒、至少一加壓單元以及—氣體輸 送管路系統; b·置入欲加壓貼合之物品於加壓單元内; c·由蓄壓筒通入預壓氣體進入加壓單元; d.由高壓氣源通入高壓氣體進入加壓單元·, e·將加壓單元内之高壓氣體排入蓄壓筒.; f·將加壓單元内之剩餘氣體由排氣出口排出·,以及 18 200821153 g.取出加壓單元内已完成加壓貼合之物品。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π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有一加 熱步驟’用以提高該域單元内域空間之溫度介於饥 至 180〇。。 ' ^如中請專利範㈣u項所述之方法,其幡步驟⑷ 之維持該加壓單爾力之步驟,藉此達到充分 Μ·申請專利範圍第n項所述之步驟⑷,進人 置 凡之預壓氣體之壓力係介於15至15大氣, "K早 /5.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步驟Id;,該加屡一 之壓力係介於2至2〇大氣壓。 人婆早儿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項所述之 之壓力係維持在小於該高壓氣^其中該蓄壓筒 '^刀耗圍。 15 19
TW095141669A 2006-11-10 2006-11-10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nergy-saving type pressurized laminating TW200821153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5141669A TW200821153A (en) 2006-11-10 2006-11-10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nergy-saving type pressurized laminating
KR1020070110224A KR100874512B1 (ko) 2006-11-10 2007-10-31 에너지 절약형 가압 적층 장치 및 그 방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5141669A TW200821153A (en) 2006-11-10 2006-11-10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nergy-saving type pressurized laminat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1153A true TW200821153A (en) 2008-05-16
TWI318927B TWI318927B (zh) 2010-01-01

Family

ID=39649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1669A TW200821153A (en) 2006-11-10 2006-11-10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nergy-saving type pressurized laminating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874512B1 (zh)
TW (1) TW20082115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1237B (zh) * 2009-04-10 2013-04-01 Century Display Shenxhen Co Monolithic pressure deaeration device
TWI425273B (zh) * 2011-08-04 2014-02-01
CN107291035A (zh) * 2017-06-05 2017-10-24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制ito玻璃的预压装置及其预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1237B (zh) * 2009-04-10 2013-04-01 Century Display Shenxhen Co Monolithic pressure deaeration device
TWI425273B (zh) * 2011-08-04 2014-02-01
CN107291035A (zh) * 2017-06-05 2017-10-24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制ito玻璃的预压装置及其预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18927B (zh) 2010-01-01
KR100874512B1 (ko) 2008-12-18
KR20080042687A (ko) 2008-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6071B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槽车卸载装置和方法
CA2401926A1 (en) Combined liquefied gas and compressed gas re-fueling st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mbined liquefied gas and compressed gas re-fueling station
TW20082115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nergy-saving type pressurized laminating
CN101021209A (zh) 抽真空方法及其装置
KR20120134113A (ko) 수소 배출 시스템
CN218420016U (zh) 冷冻消融系统
CN111664349A (zh) 一种基于固态储供氢的加氢站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287202B (zh) 一种储罐回收bog无排放lng加气装置及方法
CN204284925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槽车卸载装置
CN214093991U (zh) 一种车载固态储供氢系统
JP4955472B2 (ja) 貯湯式給湯機
WO2013029317A1 (zh) 一种节能型啤酒杀菌机
CN114542953B (zh) 一种废热利用的金属氢化物氢压缩机系统和方法
CA2453643A1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hydrogen flow of hydrogen storage canister
WO2007116504A1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CN203375422U (zh) 一种高压蒸汽机
CN206310233U (zh) 液态天然气储罐bog气体冷能回收利用系统
CN100426069C (zh) 加压脱泡炉及其应用方法
CN113176136A (zh) 一种模拟温度骤变环境的试验装置
CN207006559U (zh) 一种新型低环境温度热泵热水机
CN100520517C (zh) 节能型加压贴合装置及方法
CN100369634C (zh) 一种组合式节能灭菌釜以及利用这种灭菌釜节能的方法
CN106567814A (zh) 热量自平衡的金属氢化物氢增压装置
CN202442546U (zh) 液体活塞单热源制冷系统
JPH0749037A (ja) 水素燃料自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