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37883A -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37883A
TW200537883A TW094101014A TW94101014A TW200537883A TW 200537883 A TW200537883 A TW 200537883A TW 094101014 A TW094101014 A TW 094101014A TW 94101014 A TW94101014 A TW 94101014A TW 200537883 A TW200537883 A TW 2005378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ignal
period
value
transmiss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1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65706B (en
Inventor
Norio Ohmura
Toshiya Aoki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0537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7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5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57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L25/4904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self-synchronising codes, e.g. split-phase c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2Cooking-vessels with enlarged heating su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A47J36/04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the materials being non-metall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20/00Receptacles
    • Y10S220/912Cookware, i.e. pots and p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20053788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資料傳送裝置以及資料傳送方法,特 -別是關於可與外部裝置匯流排連接或串列連接之電腦之串 , 列貧料傳送。 【先前技術】 先前以來,作為於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數據 終端設備)與 DCE(Data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數據通 # 信設備)之間之通信,眾所周知有串列資料傳送。所謂串列 資料傳送係指將資訊自發送方傳送至接收方時,以一條資 料信號線將資料以1位元為單位依序傳送。作為以串列資料 傳送之方法傳送資料之裝置間介面中之一種,眾所周知有 CCITT(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Telephony and Telegraphy,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X. 21之介面。 於該介面中DTE與DCE係以5條信號線得以連接。所謂該5 條信號線,具體的是指發送資料線(T線)、接收資料線(R ® 線)、控制線(C線)、指示線(I線)以及信號元件/定時線(S線)。 曰本專利特開昭60-12837號公報中揭示有以下方法,其 將連接DTE與DCE之5條信號線中之T線與C線整合作為Tf 線,進而將R線、I線與S線整合作為R’線,藉由該兩條信號 . 線傳送資料。根據該資料傳送方法,於DTE與DCE分別設有 複用機構與解複用機構,進而於DTE與DCE分別設有自藉由 'w 該等複用機構與解複用機構所複用以及解複用之信號中提 取同步信號之機構。藉此,可以少於先前之信號線傳送資 98840.doc 200537883 料 」而根據上述資料傳送方法,則必需於DCE内設置用 以將時脈之頻率提高1〇倍之裝置,以將用以獲得資料發送 接受之同步之時脈信號與資料信號-同傳送。X,其前提 為TE,、DCE之間係雙向通信。因此,作為自dte向之 單向資料傳送,資料傳送之效率並非較好。 【發明内容】 一 ^本毛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較少信號線實行 南速單向資料傳送之資料傳送裝置以及資料傳送方法。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一種發送電路,其特徵在於:其 具有編碼器,該編碼器藉由將對自外部輸入之輸入信號編 馬而產生傳送用信號,以預先設定之期間即單位期間為單 位切換上述傳达用信號之值且將其輸出至複數條傳送用信 號線, 上述編媽器以於任意連續之兩單位期間内自先行之單位 t間移動至後續之單位期間時’輸人至上述複數條傳送用 l號線中之至少-條傳送用信號線的信號之邏輯位準產生 i化之方式,將上述輸入信號編碼。 从根據如此之構成,當發送電路中輸入有輸入信號時,將 猎:編碼該輸入信號而產生之傳送用信號輸出至複數條傳 运用㈣線。此時,以預先設定之單位期間為單位,輸出 =述複數條傳送用信號線中之至少一條傳送用信號線的 Γ之邏輯位準會產生變化。因此’藉由以依據該邏輯位 準之變化而產生時脈信號之方式構成發送目的地,從而益 98840.doc 200537883 =自發送電路輸出時脈信號。因此,無需用以傳送時脈信 〜之以線,可以少於切之信號線實行高速資料傳送。 於如此之發送電路中,較好的是以下構成, 上述編碼器將上述輸人信號編錢其成為自上述傳送用 信號之可獲取值中除去預先設定之特定值之外的值中之任 一者, 上=壬意兩t連續單位期間,於先行之單位期間應輸入至 期間應輸出至上述傳送用信號線於㈣之單位 同之情形時,以於該後續之單位期^ #用仏唬之值相 用信號輸出至上述傳送用㈣^上述特定值之傳送 碼為上述特定值。 戒線之方式將上述輸入信號編 根據如此之構成,於任意兩個绔 傳送用信號線之傳送用信號之值為相=間内應輸出至 之單:期間將輸入信號編碼為預先設定之續 於任意兩個連續單位期間, 曰 期間中輸出至傳送用… 期間與後續之單位 因此,! 就線之傳送用信號之值不會相同。 ”二以依據傳送用信號之邏輯位準之變化產生時脈 4唬之方式構成發送 史座生時脈 時,,…前二::速 =輪出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叙貝枓傳达。 複數條傳送㈣ 產^器依據上述傳送用信號之值的變化而產生時脈之時脈 98840.doc 200537883 僂、、如此之構成,於接收電路依據自傳送用信號線接收 二:!之值的變化產生時脈信號。因此,藉由以每 發送:疋:早位!間傳送用信號之值產生變化之方式構成 «而無需向接收電路輸人時脈信號。藉此,“ 古:傳送時脈信號之信號線,可以少於先前之信號、: 呵速之資料傳送。 、仃 於如此之接收電路中,較好的是以下構成: 位=編瑪器將相當於產生上述時脈之間隔的期間設為單 :,於任意單位期間之傳送用信號之值為預先設定之 ^之㈣時,料該任意單位期間解碼該任意單 門之則一早位期間之傳送用信號。 :據如此之構成,當將職設定之特定值 '出至接收電路時’於輸入該傳送用信號之單位期心 =立期間解碼輸入至接收電路之傳送則 #號。因此 之傳送用ΛΓ 之單位_傳送特定值 ::用可表示於該兩單位期間的先行之 與後續之單位期問ρ # 4間 .^ ]傳达相同之值之傳送用信號。藉此 吏於任意兩個連續單位期間的先行之單位期間與後續之 先仃之早位期間移至後續之單位期間之定時。因出 =接收電路輪人時脈信號亦可產生時脈信號,二 ;先别之錢線實行高速之資料料。 夕 本發明之進而之其他實施形態之—種資料傳送 特徵在於:其含有發送電路以及接收電路,該料電路2 98840.doc 200537883 有藉由、、扁碼對自外部輸入之輸入信號加以編碼而產生傳送 用“號之編碼器且以預先設定之期間即單位期間為單位切 換上述傳送用信號之值且將其輸出至複數條傳送用信號 線,該接收電路接收藉由上述複數條傳送用信號線傳送之 ' 上述傳送用信號, 於任意兩個連續單位期間中自先行之單位期間移動至後 續之單位期間時,上述編碼器以輸出至上述複數條傳送用 #號線中之至少一條傳送用信號線的信號之邏輯位準產生 變化之方式,對上述輸入信號加以編碼, 上述接收電路含有時脈產生器,該時脈產生器依據上述 傳送用信號之值的變化產生時脈。 根據如此之構成,當發送電路中輸入有輸入信號時,則 藉由對該輸入信號進行編碼而產生之傳送用信號輸出至複 數條傳送用信號線。此時,以預先設定之單位期間為單位, 輸出至複數條傳送用信號線中之至少一條傳送用信號線之 φ 信號的邏輯位準會產生變化。又,於接收電路依據自傳送 用仏號線接收之傳送用信號的值之變化會產生時脈信號。 因此,即使不自發送電路傳送時脈信號,接收電路上亦可 產生時脈信號。藉此,無需用以傳送時脈信號之信號線, 可以少於先前之信號線實行高速之資料傳送。 本發明之進而之其他一種資料傳送方法,其特徵在於: 其於發送電路與接收電路之間傳送資料,該發送電路具有 藉由對編碼自外部輸入之輸入信號加以編碼而產生傳送用 信號之編碼器且以預先設定之期間即單位期間為單位切換 98840.doc •10- 200537883 上述傳送用信號之值並將盆於 竹具輸出至複數條傳送用信號線, 該接收電路接收藉由上述禎童 φ硬數條傳送用信號線傳送之上述 傳送用信號,且 含有編碼步驟,其於任意兩個連續單位期間内自先行之 單位期間移至後續之單位期間時,以輸出至上述複數條傳 送用信號線中之至少一條值徉 惊得运用^號線的信號之邏輯位準 產生變化之方式對上述輸入信號加以編碼,以及 時脈產生步驟,苴佑Μ μ、+、# w… 八依據上述傳运用信號之值的變化產生 時脈。 本發明之該等以及其他目的、特徵、態樣以及效果,參 照附圖並由本發明之下述詳細說明當可更加明白。 【實施方式】 明 以下’-面參照附圖一面就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加以 說 <1·資料傳送裝置之構成>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資料傳送裝置之整體 構成的方塊圖。該資料傳送裝置含有發送裝置刚、接收裝 置細以及連接發送裝置100與接收裝置200之傳送用信號 線。發送裝置100含有:本體部1〇,其含有CPU3、記憶部4: 輸入介面部5、發送方介面部(發送電路)6、磁碟用ι/〇介面 部7以及顯示控制部8,·辅助記憶裝置14,其連接於磁碟用 I/O介面部7’·顯示裝置12,其連接於顯示控制部8,·及輸入 裝置,其係連接於輸人介面部5之鍵㈣或滑鼠18等。接收 裝置200具有控制部2〇、記憶部22以及接收方介面部(接收 98840.doc 200537883 電路)24❿i,貝料傳送部_具有發送裝置⑽内之發送 方;I面邛6、接收裝置2〇〇内之接收方介面部24以及連接發 送裝置1〇〇與接收裝置200之傳送用信號線。 久 圖2係表不该資料傳送裝置之資料傳送部之詳細構成 的方塊圖。發送方介面部6具有編碼器(Enc〇der)4〇,接收方 面。卩24具有解碼器(Dec〇de〇41與時脈解碼器(時脈產生 器)42。發送方介面部6與接收方介面部_由兩條傳送用 信號線連接(以下,為方便說明,將上述兩條傳送用信號線 中之一方稱為A線48,將另一方稱為3線49)。自發送方介面 部6向接收方介面部24延伸之八線48於接收方介面部以内分 支,其一方與解碼器41連接,另一方與時脈解碼器42連接。 同樣地,B線亦於接收方介面部24内分支,其一方與解碼器 41連接,另一方與時脈解碼器42連接。再者,編碼器扣如 後述,係用以進行編碼之電路,解碼器41如後述,係用以 進行解碼之電路。編碼器40以及解碼器41之電路内之具體 構成並非特別限定者。 圖3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時脈解碼器42之詳細構成的電 路圖。該時脈解碼器42具有兩個互斥或電路(以下稱為 ’ΈΧ-OR電路。91以及92、或電路(以下稱為,,〇R電路”)93、 兩個電容器C1以及C2以及兩個電阻器以以及R2。自時脈解 碼器42之外部向内部延長之八線48於時脈解碼器42内於分 支點spi分支,其一方連接於EX-0R電路91之輸入端子 IN1,另一方連接於EX_0R電路91之輸入端子IN2。人線48 於为支點SP1與輸入端子IN2之間,進而於分支點sp2產生分 98840.doc -12- 200537883 支。又,分支點SP1連接有電阻器R1之一端,於電阻器R1 之另一端連接有EX-OR電路91之輸入端子IN2,且介以電容 器C1接地。 自時脈解碼器42之外部向内部延長之B線49於時脈解碼 器42内於分支點SP3產生分支,其一方連接於EX-OR電路92 之輸入端子IN3,另一方連接於EX_OR電路92之輸入端子 IN4。B線49於分支點SP3與輸入端子IN4之間進而於分支點 SP4產生分支。又,分支點SP3連接有電阻器R2之一端,電 阻器R2之另一端連接於EX-OR電路92之輸入端子IN4,並且 介以電容器C2接地。 EX-OR電路91之輸出端子OUT1連接於OR電路93之輸入 端子IN5,EX-OR電路92之輸出端子OUT2連接於OR電路93 之輸入端子IN6。而且,自OR電路93之輸出端子OUT3延伸 之信號線向時脈解碼器42之外部延伸。 <2.發送方介面之動作> 接著,就該資料傳送裝置之發送方介面部6之動作加以說 明。如圖2所示,於編碼器40中輸入有輸入信號INDATA。 輸入信號INDATA藉由DIN1、DIN2以及DIN3之三個信號構 成。藉由各信號DIN:l、DIN2以及DIN3可傳達1位元之資訊。 即,藉由輸入信號INDATA可傳達3位元之資訊。於該輸入 信號INDATA中,具有例如將含有各6位元之紅色、綠色以 及藍色之18位元之RGB信號以3位元為單位分割者。如該3 位元之資料所示,將藉由於編碼器40輸入輸入信號 INDATA,將暫時讀入該編碼器40之資料者稱為π 1單元分之 98840.doc -13 - 200537883 資料”。 圖4係表示輸入信號DINi、DIN2以及DIN3所表示之邏輯 值之組合的圖。如圖4所示,輸入信號DIN1、DIN2以及DIN3 所表示之邏輯值之組合有8種。再者,於本說明中,信號之 邏輯位準中之高位準對應於邏輯值,,Γ,,低位準對應於邏輯 值,,0,,。 圖5係表示供給至a線48之信號(以下稱為"A線信號”。) 之邏輯位準與供給至B線49之信號(以下稱為"匕線信號,,。) 之邏輯位準之組合的圖。如圖5所示,A線信號之邏輯位準 與B線信號之邏輯位準之組合為4種。再者,為便於說明, 將以A線信號之邏輯位準與b線信號之邏輯位準之組合表 示之狀態稱為”AB傳送狀態"。如圖5所示,AB傳送狀態為4 種,為說明方便,對於各AB傳送狀態分別分配為記號”χ”、 Υ 、Ζ以及S ’’。例如,Α線信號為高位準(以下稱為"η,, 位準)且Β線信號為低位準(以下稱為,,L”位準)時之,,ΑΒ傳送 狀態,,為"Ζ”。再者,以將每預先設定之期間作為單位期間 切換ΑΒ傳送狀態之方式,自編碼器40輸出a線信號以及Β 線信號。 如上所述,構成輸入信號IND ΑΤΑ之Dim、DIN2以及DIN3 之組合為8種。另外,AB傳送狀態為4種。故而,無法以一 單位期間將輸入信號INDATA(1單元分之資料)所示之資訊 自編碼器40傳達至解碼器41。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下,輸 入信號INDATA之值對應於連續兩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 態。藉此,輸入信號INDATA(1單元分之資料)所示之資訊於 98840.doc -14- 200537883 兩單位期間自編碼㈣傳達至解碼器4ι。 、 續之兩單位期間中之時門h 將如此連 間上先行之單位期間稱為,,第-單 位期間",將"第一單位期間 α 勺弟早 平诅,月間之下一早位期間稱 期間丨,。圖6Α係Α蝮俨铼夕、士 w ^ 矛一早位 认紅叙波形圖,圖6Β❹線_ 圖。如圖6Α以及圖6Β所示, 於、、且σ弟一早位期間與第二單 位期間之每兩單位期間,丨單 你, 刀之貝枓將依序自編碼器40 傳送至解碼器41。
另外,產生於某單位期間之^傳送狀態如圖5所示,立 係x、Y、z以及W —者。因此,於某單位期間,成為 除S(特疋值)之外之χ、γ以及ζ中之任一者的αβ傳送狀態。 於該情形時,於連續兩單位期間產生之第—單位期間與第 二單位期間中之ΑΒ傳送狀態之組合如圖7所示為9種。又, 如圖4所不,8種輸入信號INDATA輸入至編碼器。因此, 如圖8所不,可使輸入信號INDATA之值與兩單位期間之αβ 傳送狀態相對應。例如,輸入信號indata之值於第 一單位期間中對應成為Y之AB傳送狀態,於第二單位期間 對應成為X之AB傳送狀態。 於本實施形態下,於發送方介面部6與接收方介面部24 之間未傳送時脈信號,如下所述,依據A線信號與B線信號 於接收方介面部24產生時脈信號。然而,當如圖8所示能夠 使輸入信號INDATA之值與八3傳送狀態對應時,會有第一 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與第二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相 同之情形(例如,輸入信號INDATA之值為”〇〇〇”之情形)。該 清形時’於接收方介面部24,無法檢測出自第一單位期間 98840.doc -15- 200537883 移動至第二單位 本實施形態τ,々日疋日、,無法產生時脈信號。因此於 期間之ΑΒ傳送壯如/ 一單位期間之ΑΒ傳送狀態與第二單位 編碼器4〇之情幵^為相同般之輸入信細麟人已輸入至 s之方式=以於第二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成為 送狀態相對應。即/使得輸人信號獅似之值與則 ,猎由編碼器40依據如圖10A所示之真理
與第二:::碼。其結果為,第-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 二94&早立期間之AB傳送狀態必定會不同,於接收方介面 α 、測自第一單位期間移動至第二單位期間之定時。藉 L於接收方介面部24產生時脈信號。因此,無需將時脈 信號自發送方介面部6傳達至接收方介面部24。 因此i第一早位期間<ΑΒ傳送狀態與第二單位期間之ΑΒ 傳送狀態之組合為9種,但是輸人信號INDATA之值為8種, 故而會有AB傳送狀態之組合(,,第一單位期間,,為,,z”且”第 一早位期間’’為,,S,,之組合)無法對應於輸入信號INDATA之 值之情形。該AB傳送狀態之組合可作為例如於資料傳送部 300内用以進行某種控制之控制信號而使用。其相當於圖$ 中"INDATA”成為” Flag"之列,於圖1〇A中,,輸人,,成為,,ρ㈣, 之列,以及於圖10B中,,輪出,,成為,,Flag”之列。 接著,參照圖6A、6B以及圖9,且就自某1單元分之資料 之傳送期間移動至其下一丨單元分之資料之傳送期間時的 AB傳送狀態之變化加以說明。如圖9所示,當輪入信號 INDATA之值與AB傳送狀態相對應時,則會有於圖6a、⑽ 中以參照符號T1表示之期間中之第二單位期間與以參照符 98840.doc -16- 200537883 號T2表示之第一單位期間,AB傳送狀態相同之情形。例 如,假設於以T1表示之期間輸入值為”011”之輸入信號 INDATA ’於以T2表示之期間輸入值為”〇〇〇”之輸入信號 INDATA。此時,T1之第二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成為χ, T2之第一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亦成為X。該情形時,於 接收方;|面σ卩24,無法檢測自以Τ 1表示之期間移動至以T2 表不之期間的定時,無法產生時脈信號。因此,某丨單元分 之資料之資料傳送期間之第一單位期間之A B傳送狀態與 其前i單元分之資料之資料傳送期間之第二單位期間之ab 傳送狀態相同之情形時,將該以單元分之資料之資料傳送 期間之第-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設為"s"。其結果為,於 上述例中,τι之第二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為χ,丁2之第 广立期間之ΑΒ傳送狀態為s’於接收方介面料可檢測 自以T1表示之期間移動至以Τ2表示之期間的定時。藉此, 於接收方介面部24產生時脈信號。
以說明連續兩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之组A 間之AB傳送狀態之組合如圖叫干忍兩個連續單位期 係指連續兩單位期間中時間在先=;^^^ 期間,,係指連續兩單位期間中時間在後之2後續之單位 不,連續兩單位期間之ΑΒ傳送狀態之电曰如圖11所 ^ ^ ^ ^ ^ ^ AB^ ^g 4 ° ^ } 間之A B傳送狀態為” γ "之情形時表 後',,之單位期 μ 先行之單位期間,, 98840.doc •17- 200537883 移動至後續之單位期 化。如此,關於具有二 者,自”先行之單位期間”移動至”後:之广中之任何一 綠卢辨” & π & 動至後續之早位期間,,時,”a 線“唬或者"B線信號,,中 化。 夕者之邏輯位準將產生變 <3·接收方介面之動作> 接著’就該資料傳送裝置 之接收方彡丨面部24之動作加以 說明。如圖2所示,解满哭^ 1 ^ 、、、σ 接收自編碼器40輸出之Α線信 5虎、B線化5虎以及自瞎祕紐 w 寻脈解碼益42輸出之時脈信號。時脈解 碼器42接收A線信號以及B線信號。解碼器41中同步於時脈 信號讀人A線信號之值與B線信號之值,依據圖議所示之 真理值表解碼貝料。此時,於以A線信號之值與B線信號之 值表示之AB傳送狀恶為8之情形時,於該單位期間作為已 接收A單位期間之A線b號以及B線信號者加以解碼。該 解碼之結果為,自解碼器41輸出輸出信號D〇UT1、d〇ut2 以及DOUT3。再者,於所接收之信號之值表示真理值表之 最下位列(”輸出,,為"Flag”之列)之狀態之情形時,於接收方 介面部24作為例如已接收某控制信號者加以處理。 接著’參照圖3就時脈解碼器42之動作加以說明。於時脈 解碼器42内,A線信號傳達至EX-OR電路91之輸入端子IN1 與輸入端子IN2。因此,為方便說明,將輸入至輸入端子ini 之A線信號稱為A1線信號,將輸入至輸入端子IN2之A線信 號稱為A2線信號。藉由設置於分支點SP1與輸入端子IN2之 間之電阻器R1與電容器Cl,A2線信號相對於A1線信號產生 98840.doc -18- 200537883 延遲。此情形關於B線信號亦為相同。 圖12A-12I係表示於某1單元分之資料之傳送期間輸入值 為”010”之輸入信號INDATA並於其下一 1單元分之資料之 傳送期間輸入值為"ill”之輸入信號INDATA時,該時脈解 碼器42内之信號波形圖。圖12A表示圖3中以參照符號§p J 表示之分支點之信號波形。圖12B表示輸入端子〗N1之信號 波形。圖12C表示輸入端子IN2之信號波形。圖12D表示輸 入知子IN5之#號波形。圖12E表示圖3中以參照符號g[p3表 示之分支點之信號波形。圖12F表示輸入端子IN3之信號波 形。圖12G表示輸入端子IN4之信號波形。圖12H表示輸入 端子IN6之信號波形。圖121表示輸出端子〇11丁3之信號波 形。tl至t5表示解碼器41接收自編碼器40輸出之A線信號以 及B線信號的定時。 如上所述,A2線信號與A1線信號相比產生延遲,故而輸 入端子IN2之信號位準之變化與輸入端子IN1之信號位準之 變化相比,如圖12所示般產生延遲。其結果為,於A線信號 之邏輯位準產生變化時,產生輸入端子IN1iA1線信號之邏 輯位準與輸入端子ΙΝ2之Α2線信號之邏輯位準不同之期 間,於該期間,自EX-OR電路91輸出之信號為Η位準。同樣, 於丑線馆號之邏輯位準產生變化時,自EX_〇R電路%輸出之 信號為Η位準。進而,EX_〇R電路91之輸出端子〇1;丁1與 EX-OR電路92之輸出端子OUT2分別連接於〇R電路93之輸 入端子IN5、IN6,故而自EX_0R電路91輸出之信號為η位準 或自ΕΧ — OR電路92輸出之信號為Η位準時,自〇R電路 98840.doc •19- 200537883 93(輸出端子〇UT3)輸出之信號為Η位準。 例如’當如圖12所示輸入值為”〇1〇”之輸入信號INDatA 時,先行之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為X。即於自tlst2之期 間’分支點SP1之A線信號之邏輯位準與分支點SP3之B線信 號之邏輯位準將成為低位準。當成為t2時則Ab傳送狀態成 為Z。即,分支點SP1之A線信號之邏輯位準成為高位準, 分支點SP3之B線信號之邏輯位準仍舊為低位準。此時,輸 入至輸入端子IN1之信號與輸入至輸入端子IN2之信號皆自 L位準變為Η位準,但輸入至輸入端子IN1之信號之波形為 矩形,與此相對,輸入至輸入端子IN2之信號之波形為鈍 形。因此,產生輸入至輸入端子IN1之信號之邏輯位準與輸 入至輸入端子IN2之信號之邏輯位準不同之期間,於該期間 輸入至輸入端子IN5之信號成為η位準。接著,於輸入至輸 入端子ΙΝ5之信號為Η位準之期間中,自輸出端子〇UT3輸出 之信號亦成為Η位準。 若於t3時輸入值為” 111 ”之輸入信號INDατα,則ΑΒ傳送 狀態成為S。即,分支點SP12A線信號之邏輯位準仍舊為 高位準,分支點SP3之B線信號之邏輯位準成為高位準。此 時,因輸入至輸入端子IN1之信號之邏輯位準以及輸入至輸 入端子IN2之信號之邏輯位準不會變化,故而輸入至輸入端 子IN5之化號仍舊為L位準。另外,輸入至輸入端子爪3之信 唬與輸入至輸入端子IN4之信號皆自L位準變為H位準,但 會如圖12所不產生輸入至輸入端子IN3之信號之邏輯位準 與輸入至輸入端子IN4之信號之邏輯位準不同之單位期 98840.doc •20- 200537883 :1文而於邊早位期間輸入至輸入端子IN6之信號成為取立 準。而後,於輸入至輸入端子圈之信號成為h位準之期間 中自輸出端子〇UT3輸出之信號亦成為Η位準。進而,關 於t4以後’亦實打如上所述之動作。如此,自輸出端子〇咖 輸出之信號以單位期間為單位成為Η位準,相當於該單位期 間之期間成為產生輸人至解碼㈣之時脈信號之脈衝的間
牙於某1單元分之資料之傳送期間輸入值為,,〇1〇 ” 之輸入信號IND ΑΤΑ,於下 1⑽-八 > 吹,丨 於下一1早凡分之資料之傳送期間輸 入值為"111"之輸入信號INDATA之情形加以說日月,以下, 就於輸入該等以外之輸入信號INDATA之情形亦實行同樣 動作之情形加以說明。
如圖11所示,連續之兩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之组 12種’關於該等組合中之任-種,於自"先行之單位期V 移動至"後續之單位期間,,時,"A線信號"或者%線信號"中 之至少一者之邏輯位準產 座玍變化。如此,因以單位期 單位,"Α線信號”或者"Β線信號, ^ 王夕考之邏輯位準 產生變化,故而相當於單位期間之時間間隔内產生自 EX-OR電路91輸出之信號或者白 观次者自EX-OR電路92輸出之作 中之至少-者成為Η位準之期間。其結果為,以固定二
間隔產生自0R電路93輸出之信號成為Η位準之期間X 此,產生時脈信號。 <4·效果〉 於發送方介面部6與接收 如上所述’根據上述實施形態 98840.doc -21 - 200537883 方"面4 24之間設有兩條傳送用信號線48、,藉由各傳 矛逆彳兀之貝汛。而後,於自發送方介面部6 至接收方介面部24以每單位期間供給至至少一條傳送用信 號線之傳送用信號之邏輯位準產生變化之方式傳送資料。 猎此,於接收方介面部24以固定之時間間隔自至少由一條 傳送用信號線供給之傳送用信號之邏輯位準會產生變化, 依據δ亥傳达用信號之邏輯位準之變化產生時脈信號。因 此,無需於發送方介面部6與接收方介面料之間傳送時脈 _ 信號。 於時脈k號自發送方介面部6傳送至接收方介面部Μ之 ^前之資料傳送裝置中,於時脈信號上升之定時或者時脈 虎下降之疋時中之任一定時,供給至資料信號線的傳送 ^信號(資料信號)之邏輯位準產生變化。即,於供給至資料 信號線之傳送用信號之邏輯位準產生一次變化期間,時脈 信號之邏輯位準產生兩次變化。因此,先前之資料信號之 籲#送速度^時脈信號之傳送速度之二分之一。根據本實施 引所述無需時脈化號之傳送,故而能夠以先前之 貝料傳达放置之時脈信號之傳送速度傳送資料信號。即, 資料信號之傳送速度為先前之兩倍。 如上所述,無需提高資料傳送裝置内之時脈頻率,即可 、/Λ ;先引之k號線實現發送裝置100與接收裝置200之間 速資料傳送。藉由如此減少信號線,可減少傳送網中 產生之電磁波之影響,又,可實現基板之小型化或材料費 之減少。 、 98840.doc 22- 200537883 <5.其他>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單元分之資料傳送期間含有兩單位 期間’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單元分之資料傳送期間亦 可含有3個以上之單位期間。又’根據上述實施形態,發送 裝置與接收裝置係藉由兩條傳送用信號線連接,但本發明 之傳送用信號線連接之 構成。進而,根據上述實施形態,藉由於時脈解碼器内中 具有電容器以及電阻之構成使信號延遲,但本發明並非僅 限於此,若可使信號延遲即可,亦可為其他構成。 以上就本發明已加以詳細說明,但以上說明於所有方面 僅係例示者’並非有所限制者。亦可以於不脫離本發明之 範圍提出眾多其他變更或變形。 再者,本申請案係主張依據·日提出之名為 ”資料傳送裝置以及資料傳送方法,,之曰本申請案 2〇〇4-〇m51號之優先權者’該日本中請案之内容亦通過引 用而含於本申請案中。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資料傳送裝置之整體 構成的方塊圖。 圖2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資料傳送部之詳細構成的方 塊圖。 圖3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時脈解碼器之詳細構成的電 路圖。 圖4係表不上述實施形恶之輸入信號之邏輯值之組合的 98840.doc -23- 200537883 圖。 圖5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Α線信號之邏輯位準與Β線作 號之邏輯位準之組合的圖。 圖6 Α係上述實施形態之Α線信號之波形圖。 圖6B係上述實施形態之B線信號之波形圖。 圖7係表示連續之兩單位期間之AB傳送狀態之一例的 圖。 圖8係表示輸入信號之值與AB傳送狀態相對應之_例的 • 圖。 圖9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輸入信號之值與ab傳送狀熊 相對應的圖。 圖10 A係上述實施形態之用以編碼之真理值表。 圖10B係上述實施形態之用以解碼之真理值表。 圖11係用以說明上述實施形態下連續之兩單位期間之 AB傳送狀態以及關於各AB傳送狀態之組合之α線信號與b 線信號的邏輯位準之變化的圖。 ^ 圖12A-12I係上述實施形態下時脈解碼器内之信號波形 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本體部 3 CPU 5 輸入介面部 6 發送方介面部 7 碟片用I/O介面部 98840.doc -24· 200537883 8 顯示控制部 12 顯示裝置 14 鍵盤 18 滑鼠 20 控制部 24 接收方介面部 40 編碼器 41 解碼器 42 時脈解碼器 48 A線 49 B線 91 EX-OR電路 93 OR電路 100 發送裝置 200 接收裝置 300 資料傳送部 4,22 記憶部 Cl,C2 電容器 INI,IN2,IN3,IN4,IN5,IN6 輸入端子 OUT1,OUT2,OUT3 輸出端子 R1,R2 電阻器 SP1 , SP2 , SP3 , SP4 分支點 tl,t2,t3,t4,t5 定時 98840.doc -25

Claims (1)

  1. 20053788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發送電路,其特徵在於:具有編碼器,該編碼器係 精由將自外部輸入之輸入信號編碼而產生傳送用信號, :上述傳送用信號之值於預先設定之期間之每單位期間 .一面切換一面輸出至複數條傳送用信號線;且 上述編碼器於任意連續兩個單位期間自先行之單位期 間移動至後續之單位期間時,以輸出至上述複數條傳送 用信號線中至少—條傳送用信號線的信號之邏輯位準產 • 生變化之方式將上述輸入信號編碼。 2·如,月求項1之發送電路,其中上述編碼器將上述輸入信號 編碼為自上述傳送用信號可取得的值巾除去預先設定之 特定值的值中之任一者; 於任意連續兩個單位期間,於先行之單位期間應輸出 ^上述傳送用信號線之上述傳送用信號的值與於後續之 皁位期間應輸出至上述傳送用信號線之上述傳送用信號 的值相同之情料,以於該後續之單位期間上述特定值° 之傳送用信號輸出至上述傳送用信號線之方式將上述輸 入#號編碼為上述特定值。 3·如6青求項1之發送電路,其中上述編碼器以上述輸入信號 之值與連續之兩單位期間之傳送用信號之值相對應的方 式將上述輸入信號編碼。 4.如請求们之發送電路,其中將上述傳送用信號輸出至兩 條傳送用信號線。 5· -種接收電路’其特徵在於:其係接收藉由複數條傳送 98840.doc 200537883 用信號線傳送之傳送用信號者,且 產:::脈產生器’其依據上述傳送用信號之值之變化 6. 如請求項5之接收電路,直中接收 傳送之上述傳送用㈣。/、 ㈣兩條傳送用信號線 7. 述僂〔用„收電路’其中進而具有依據上述時脈將上 專运用#號解碼之解碼器。 8· 項7之接收電路,其中上述解碼器將相當於產生上 ::脈:間隔的期間作為單位期間,於任意之單位期間 2 w之值為預先設定之特定值之情形時,則於 該任忍單位_將該㈣單位㈣之 之 傳送用信號解碼。 以早位期間之 將上过值之接收電路,其中上述解碼器於每兩單位期間 將上述傳送用信號解碼。 他=資料傳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含有發送電路以及接 :而=電路係具有藉由將自外部輪入之輸入信 度生傳相4 <之編碼器且將 :值於預先設定之期間之每單位期間一面切換 至複數條傳送用信號線,上述接收電路係接收藉由I 複數條傳送用信號線傳送之上述傳送用信號,·且述 上述編碼器於任意連續兩個單位期間自先行之單位期 間移動至後續之單位期π蛀 丁之早位期 用信㈣ΦΗ、 ^出至上述複數條傳送 Ρ / 一條傳送用信號線的信號之邏輯位準 生變化之方式將上述輸入信號編碼;…車產 98840.doc 200537883 上述接收電路含有時脈產生器,該時脈產生器 上述傳送用信號之值之變化產生時脈。 ,又 η·如請求们〇之資料傳送裝置,其中上述接收電路進而且 有:據上述時脈將上述傳送用信號解碼之科器。” 12:;: = U:資料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編碼器將上述輸 二相碼為自上述傳送用信號可取得的值中除^ 备又疋之特定值的值中之任一者; 、 於任意連續兩個單位期間, 至上述傳送用信號線之上述傳送應輸出 时 哥运用#唬之值與於德嬙夕 二立:間應輸出至上述傳送用信號線之上述傳送用作號 :同之情形時,以於該後續之單位期間上述特定值° 之傳送用信號輸出至上述傳送用信號線 入信號編碼為上述特定值; 夺上述輸 特任意單位期間之傳送用信號的值為上述 特疋值之情形時,於該任意單位期間將該任音草位期= 之正前面單位期間之傳送用信號解碼。- 曰1 13· -種資料傳送方法,其特徵在於·其 收電路之間之資料傳送方法’該發送電路與接 自外部輸入之輸入信號編碼而產生傳^係具有错由將 且將上述傳送用信號之值 ^ 之編碼器 間-面切換-面輸出至複數條傳早位』 路係接收藉由上述i m d虎線,该接收電 用信號;且含有條傳送用信號線傳送之上述傳送 編碼步驟’盆於彳壬音、击 任忍連續兩個單位期間自先行之單位 98840.doc 200537883 期間移動至後續之單位期間時,以輸出至上述複數條傳 运用L #u線中i少-條傳送用⑮號線的信號之邏輯位準 產生變化之方式將上述輸入信號編碼;及 時脈產生步驟,其依據上述傳送用信號之值之變化產 生時脈。 14·如請求項13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進而具有依據上述時 脈將上述傳送用信號解石馬之解碼步驟。 月求員14之貝料傳送方法,其中於上述編碼步驟中, 上述輸入信號編碼為自上述傳送用信號可取得的值中 除去預先設定之特定值的值中之任一者; 於任忍連續兩個單位如 至上m 早位期間’於先行之單位期間應輸出 述傳Μ信號線之上述傳送用信號之值與於後續之 早位期間應輸出至上述傳 之值相同之情开彡時 。旒線之上述傳送用信號 之傳送用作詩 於該後續之單位期間上述特定值 入述傳❹信號線之方式將上述輸 入U就編碼為上述特定值·, 於上述解碼步驟中,於任音 值為上述特定# _ Μ早位期間之傳送用信號的 單位期=前’於該任意單位期間將該任意 之"位期間之傳送用信號解碼。 98840.doc
TW094101014A 2004-01-20 2005-01-13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WI26570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11451A JP3973630B2 (ja) 2004-01-20 2004-01-20 データ伝送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7883A true TW200537883A (en) 2005-11-16
TWI265706B TWI265706B (en) 2006-11-01

Family

ID=34747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1014A TWI265706B (en) 2004-01-20 2005-01-13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515613B2 (zh)
JP (1) JP3973630B2 (zh)
KR (1) KR100690473B1 (zh)
CN (1) CN1645788A (zh)
TW (1) TWI2657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91229B1 (ko) 2006-11-29 2008-01-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낮은 정전기 전력을 소모하는 지연 무관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JP4666030B2 (ja) * 2008-09-03 2011-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信号判定方法
CN103391182B (zh) * 2013-06-27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帧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0353837B2 (en) 2013-09-09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multiple masters to operate in a single master bus architecture
CN105900340A (zh) * 2013-10-09 2016-08-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CCIe协议上的错误检测能力
CN103699508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广州视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50248373A1 (en) * 2014-02-28 2015-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it allocation over a shared bus to facilitate an error detection optimization
CN113094319B (zh) * 2021-03-25 2022-11-25 成都普沛科技有限公司 两主机间单向数据传输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89950B1 (zh) * 1972-06-23 1977-04-01 Anvar
FR2359563A1 (fr) * 1976-07-22 1978-02-17 Lannionnais Electronique Central de telecommunication temporel
FR2524231A1 (fr) * 1982-03-29 1983-09-30 Telecommunications Sa Procede pour transmettre un signal en code hdbn avec un signal binaire auxiliaire, codeur et decodeur selon le procede et systeme de telesurveillance de repeteurs d'une liaison numerique au moyen de tels signaux auxiliaires
JPS6012837A (ja) 1983-07-04 1985-01-23 Hitachi Ltd デ−タ伝送方式
GB2183971B (en) * 1985-12-05 1989-10-04 Stc Plc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FR2645373A1 (fr) * 1989-03-28 1990-10-05 Js Telecommunication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reduction du bruit sur un signal codable a plusieurs niveaux predetermines
FR2646575A1 (fr) * 1989-04-26 1990-11-02 Labo Electronique Physique Procede et structure pour la compression de donnees
FR2692995B1 (fr) * 1992-06-30 1994-08-26 Thomson Csf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reconnaissance d'impulsions et utilisation pour le filtrage des réponses mode S d'un radar secondaire.
JP3406440B2 (ja) * 1995-10-30 2003-05-12 Smk株式会社 パルス変調方法とパルス変調装置及びパルス復調装置
KR100202943B1 (ko) * 1996-07-24 1999-06-15 전주범 다치논리데이터송신시스템
US6735710B1 (en) * 1999-09-09 2004-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lock extraction device
US6763477B1 (en) * 2000-07-31 2004-07-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a self clocking link protocol
ATE363173T1 (de) * 2000-12-20 2007-06-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Kodierungssystem zur gemeinsamen übertragung von daten-und takt-signalen über zwei leitungen
US7315579B2 (en) * 2001-02-28 2008-01-01 Broadcom Corporation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ails
KR100574767B1 (ko) * 2004-07-08 2006-04-27 광주과학기술원 차분값 데이터 인코딩 기반의 데이터 전송 회로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10159A (ja) 2005-08-04
KR20050076685A (ko) 2005-07-26
CN1645788A (zh) 2005-07-27
US7889763B2 (en) 2011-02-15
US7515613B2 (en) 2009-04-07
US20090268757A1 (en) 2009-10-29
JP3973630B2 (ja) 2007-09-12
US20050157657A1 (en) 2005-07-21
TWI265706B (en) 2006-11-01
KR100690473B1 (ko) 200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37883A (en)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7752482B2 (en) Hybrid parallel/serial bus interface
US733950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over a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lines
US8161210B1 (en) Multi-queu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kewing symbols in data streams
US8285884B1 (en) Data aggre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kewing data at selectable data rates
US7475273B2 (en) Hybrid parallel/serial bus interface
CN104965805B (zh) 半导体设备和存储器系统
KR20150121724A (ko) 신호 상태의 트랜지션시 클록 정보를 삽입하는 다중-와이어 시그널링을 위한 트랜스코딩 방법
JPH11500887A (ja) 遷移制御されたデジタルエンコード及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CN107276738A (zh) 三相极性编码串行接口
JP2000507755A (ja) 遷移制御された平衡エンコード体系
JP2009525625A (ja) シリアル相互接続の多数レーン用の装置及びデスキュー
US5734341A (en) Encoding digital data
US5805087A (en) Encoding scheme
US6944691B1 (en) Architecture that converts a half-duplex bus to a full-duplex bus while keeping the bandwidth of the bus constant
US527890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ition direction coding
TWI698092B (zh) 用於高速序列資料通訊系統的編碼和解碼架構及其相關方法、實體層電路、發射器與接收器及其中的通訊系統
JPH02262747A (ja) データ通信方法
EP1446584B1 (en) Base station having a hybrid parallel/serial bus interface
TWI250729B (en) Receivers for cycle encoded signals
RU221404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дирования -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US20170346619A1 (e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JPS6048939B2 (ja) デ−タ伝送方式
EP1446722A1 (en) User equipment (ue) having a hybrid parallel/serial bus inte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