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2617A -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2617A
TW200522617A TW93133631A TW93133631A TW200522617A TW 200522617 A TW200522617 A TW 200522617A TW 93133631 A TW93133631 A TW 93133631A TW 93133631 A TW93133631 A TW 93133631A TW 200522617 A TW200522617 A TW 2005226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acket
aforementioned
detec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33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unio Gobara
Hajime Maekaw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22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261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5NAT traversal using address mapping retrieval, e.g. simple 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through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STU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Description

200522617 九、發明說明: t發明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可將多數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予以 建立之通信系統等各種裝置者。 5 【先前技術】 首先,針對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位址轉 換)之分類進行說明。NAT包括有傳輸埠指定規則 (transmission port assigning rule)及接收過濾器規則(recepti〇n fiiter rule),藉其等組合俾實施NAT分類者。傳輸埠指定規則係 10 具有:cone型,係不依賴於封包目的地(IP位址、埠),且 NAT靠當地側(諸如LAN(區域網路)側)之資訊處理裝置之 埠與IP位址相同時,被NAT指定且靠外地側(諸如網際網 路專WAN(廣域網路)側)之埠則為同一者;Address Sensitive 型,係依封包之目的地位址而個別指定有一新埠者;及, 15 p〇rt Sensitive型,係依封包之目的地埠而個別指定有一新 埠者。而接收過濾器規則係一由NAT靠當地側發送有封包 之淳,俾判斷來自外地側封包的接收可能性者,接收過濾 器規則中具有:Address Sensitive過濾器,係僅由業已來自 該埠發送封包之位址才接收封包者;Port Sensitive過濾 20器,係僅由該埠發送過封包之埠才接收封包者;及,No過 濾器,係沒有過濾器存在。其等傳輸琿指定規則與接收過 濾器規則之組合,可將NAT分成下列9種(參考第32圖)。 即:
Full Cone NAT(以下稱為f NAT):傳輸埠指定規則為 200522617
Cone型,接收埠過濾器規則為N〇過濾器者。
Restricted Cone NAT(以下稱為R NAT):傳輸埠指定規 則為Cone型’接收璋過濾器規則為Address Sensitive過濾 器者。 5 port Restricted Cone NAT(以下稱為 PR NAT):傳輸埠 指定規則為Cone型,接收埠過濾器規則為Port Sensitive 過濾器者。
Symmetric(a) NAT(以下稱為Sa NAT):傳輸埠指定規 則為Address Sensitive型,接收埠過濾器規則為No過濾器 10 者。
Address Sensitive Symmetric NAT(以下稱為 AS NAT、 或Sb NAT) ·•傳輸蟑指定規則為Address Sensitive型,接收 埠過渡器規則為Address Sensitive過濾器者。
Symmetric(c) NAT(以下稱為Sc NAT):傳輸埠指定規 15 則為Address Sensitive型,接收埠過濾器規則為p〇rt Sensitive過濾器者。
Symmetric(d) NAT(以下稱為Sd NAT) ··傳輸埠指定規 則為Port Sensitive型,接收埠過濾器規則為No過濾器者。 Symmetric(e) NAT(以下稱為Se NAT):傳輸埠指定規 20 則為Port Sensitive型,接收埠過濾器規則為Address
Sensitive過濾、器者。
Port Sensitive Symmetric NAT(以下稱為 PS NAT、或 Sf NAT):傳輸埠指定規則為Port Sensitive型,接收埠過漉器 規則為Port Sensitive過濾、器者。 200522617 在使用如此NAT之通信中,便可考慮一欲使如第33 圖所示之PC1與PC2間不經由伺服器之通信予以建立之型 態。 上述技術内容已揭示於諸如·· D· Yon、「C〇nnection-5 Oriented Media Transport in SDP」、[Online]、2003 年 3 月、 [2004 年 3 月 25 日拾金;[、綢際綢路URL:http://www.ietf.org/ internet-drafts/draft-ietf-mmusic-sdp"C〇media"05.txt(以下稱 為「非專利文獻 1」)、或,Υ· Takeda、「Symmetric NAT Traversal using STUN」、[Online]、2003 年 6 月、[2004 年 3 10 月 25 日檢索]、網際網路 URL:http://www.cs.cornell.edu/ proiects/stunt/draft-takeda~svmmetric-nat-traversal-OO.txt (以 下稱為「非專利文獻2」)中。進而,其内容亦已揭示於J. Rosenberg、J.Weinberger、C.Huitema、R.Mahy、「STUN-Simple 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Through 15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 (NATs)」、[Online]、2003 年 3 月、Network Working Group Request for Comments : 3489、 [2004 年 3 月 24 日檢索]、網際網路<URL:http://www.ietf.org /rfc/rfc3489.txt>(以下稱為「非專利文獻3」)中。 惟’在此時,亦有可能獲得不能建立通信之NAT組合 20 者。在第33圖中,由位在連接於NAT1靠當地側之資訊資 訊處理裝置之PC1,對PC2進行通信時,將NAT1稱為發 送側之NAT、NAT2則稱為接收側之NAT者。即,可在PC1 與PC2間建立通信之NAT組合係如第34圖所示者。 在此,第34圖中之「*丨」連接係習知,r *2」連接 200522617 5 10 係揭示於上料專利讀1 +,「*3」連㈣揭示於上述 非專利文獻2中。X ’即使為可建立通信之組合,在 「*3」連接中’如果不能確實知道nat的埠寬度且不 能確實知道接收側NAT之最新柄位㈣,亦不能建立通 信,仍舊有不確實性之問題存在。 進而,在第34圖之έ日人丄 口之組合中,雖然沒有包括針對使用
Sa NAT或Se〜Se NAT之形態在内,不過對於使用如此ΝΑτ 之形態’亦欲構建成-可建立_以nat為巾介之同級間 (Peer to Peer)通信(諸如第33圖中pci與pc2間之通信)者。 又,以建立資訊處理裳置間之通信為前提,亦欲構建 成一可確實檢測由—邊的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封包(用 以於NAT留T難履歷㈣送之封包)所通狀讀之淳 的位置者。 t考务明内】 15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於提供-種通信系統等裝置,藉其 等可進-步確實進行以可控制通信之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 進行通信之多數資訊處理裝置間通信之建立者。 本發明之另-目的係於提供一種通信系統等裝置,藉 此可檢測由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封包所通過之通信控制 20 裝置中之埠的位置者。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用以 可控制第1 f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1通信㈣裝置及可控 制第2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與 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進行通信者;基料接收部,係可 200522617 接收一基準埠f訊,該基準埠資訊仙以齡-基準淳之 ^ 4基準埠係、—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且 送W於則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所發 5 10 15 20 前封包之發對象基準者;泡封包發送部,係可根據 述泡^準埠貝矾,以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將前 送部^發达到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者;檢測用封包發 之仇置係可發运一埠檢測用封包,俾檢測一泡封包傳輸埠 之埠且而刚述泡封包傳輸埠係一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 係可^用=於前述泡封包發送者;及,回信封包接收部, 包係〜沂4述/包封包傳輸埠,接收一回信封包,該回信封 處if壯^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 I裝置發送者。 朝〜j A構造’可進行根據基準埠資訊之泡封包發送及 信封々、相封包後檢測*之泡封包傳輸埠發送之回 作收’可建立第i資訊處理裝置與第2資訊處理 衣罝間之通信者。 資訊=本發明之第1資訊處理|置係—用以可控制第1 處理IΦ裝置通彳5之第1通信控魏置及可控制第2資訊 訊處卿通信之第2通信控魏置為中介,與前述第2資 述第2、8通信者;前述第1通信控織置為一以前 發送1、控:裝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 包者,·前>、7^第2通緒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之泡封 包發送1 7貝减理裝置係包含有:基科檢測用封 ρ’料發送—心_~基準埠位置之基準谭檢 200522617 測用封包,該基準埠係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且 成為前述泡封包之發送對象基準者;泡封包傳輸璋接收 部,係可接收一用以顯示泡封包傳輸埠位置之泡封包傳輸 埠資訊,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係一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 5 置之埠且已用於來自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前述泡封包 發送者;及,回信封包發送部,係對一前述泡封包傳輸埠 資訊所示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發送一回信封包者。 藉如此構造,可對一藉泡封包發送而留有送信履歷之 泡封包傳輸埠,發送回信封包,便可建立一第1資訊處理 10 裝置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者。 又,依本發明之伺服器,其係可建立一用以使第1資 訊處理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可控制前述第1資訊 處理裝置通信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及可控制前述第2資訊 處理裝置通信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進行之通信 15 者,該伺服器包含有:基準埠檢測部,係可接收一以前述 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 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前 述基準埠位置,俾檢測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谭 的基準埠位置者,該基準埠係一成為用以於前述第1通信 20 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 封包之發送對象基準者;基準埠發送埠,係可將一基準埠 資訊發送至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基準埠資訊係用 以顯示業經前述基準埠檢測部所檢測到之前述基準埠位置 者;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可接收業由前述第1資訊處 200522617 理裝置發送之珲檢湘封包,根據前料檢測用封包,檢 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俾檢測位於前述第丨通作= 制裝置中之埠的泡封包傳輸埠位置者,該泡封包傳輪 用以於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朝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 發送之前述泡封包發送者;及,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係 可將一泡封包傳輸埠資訊發送至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 者’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係-用以顯示業經前述泡封^傳 輸埠檢測部所檢測出之前述泡封包傳輪埠的位置者。 10 15 20
藉如此構造’可檢測出位於第2通信控難置中之義 準琿的位置,通知第i資訊處理裝置,又可檢測出泡封= 傳輸埠之位置,通知第2資訊處理裝置。 L
/广伞㈣之伺服器,其係可使第i資訊處理棄 :弟2資訊處理裝置,以可控制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3 二之第1通信控崎置及可控制前述第2 f訊處理裝漏 :之第:通信控制裴置為中介而進行之通信予以建立毒 、甬^服$包4 ·基準埠檢測部,係可接收-以前述I =控制裝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 y檢測關包,根據該基料檢_封包,檢測 料位置,俾檢測1以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留; 仏履歷時前㈣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封包:發送Y 基準且位於前_ 2通餘職置中之埠之基科之々 2 ’基準埠發钟,係可將-基料資訊發送至前述I ,札處理衣置者,該基準埠資訊係用以顯示業經前述;| 埠檢測部所檢測到之前述基準埠位置者;檢測用璋相 11 200522617 部,係可接收業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埠檢測用 封包,根據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 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位置,俾檢測一泡封包 傳輸埠之位置,該泡封包傳輸埠係一於前述泡封包由前述 5 第1資訊處理裝置而朝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之發送時所 用且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者;及,檢測用埠 資訊發送部,係可將一用以顯示前述檢測用埠檢測部所檢 測出之埠位置之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前述第1資訊處理 裝置者。 10 藉如此構造,可檢測出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基準埠 的位置,通知第1資訊處理裝置,又可檢測出埠檢測用封 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位置,通知第1資訊處理 裝置者。 又,依本發明之通信系統,其係包含有一資訊處理裝 15 置、一可控制前述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制裝置及一 伺服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泡封包發送部,係可 以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一用以於前述通信控制 裝置留下送信履歷之泡封包者;及,檢測用封包發送部, 係可於前述泡封包發送部發送前述泡封包之前後,將一埠 20 檢測用封包發送至前述伺服器,該埠檢測用封包係用以檢 測可於前述泡封包發送時所用且為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 的泡封包傳輸璋之位置者。 藉如此構造,可經由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埠檢測用封 包,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該檢測係可以伺服器執 200522617 行,亦可以資訊處理裝置執行,或亦可以另一裝置執行者。 藉此可使用該被檢測出之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由另一裝 置將封包傳送至該泡封包傳輸埠,便可以資訊處理裝置接 收該封包者。 5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通信系統結構之方 塊圖。 第2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結構 之方塊圖。 10 第3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結構 之方塊圖。 第4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伺服器結構之方塊圖。 第5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動作之流程圖。 第6圖係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之處理 15 者。 第7圖係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埠寬度檢測者。 第8圖係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之處理 者。 第9圖係一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 20 之處理的圖。 第10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1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2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3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13 200522617 第14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5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6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7圖係一顯示該實施形態中可連接之通信控制裝置 5 之特性組合圖。 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2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 結構之方塊圖。 第19圖係顯示該實施形態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結構之 方塊圖。 10 第20圖係顯示該實施形態之伺服器結構之方塊圖。 第21圖係一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 之處理的圖。 第22圖係一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 之處理的圖。 15 第23圖係一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 之處理的圖。 第24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3之通信系統結構之方 塊圖。 第25圖係顯示另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結構之方塊 20 圖。 第26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4之通信系統結構之方 塊圖。 第27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結構 之方塊圖。 200522617 弟28 0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祠服器結構之方塊圖。 第29圖係〜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 之處理的圖。 第30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 5 第31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 第32圖係一用以說明NAT特性(類型)之圖。 第33圖係通信系統例之示意圖。 第34圖係習知之可連接之NAT組合的示意圖。 【實施冷式】 籲 ίο (實施形態1) 蒼考圖式,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通信系統。 第1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結構之方塊圖。 在第1圖中’依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係包含有:第1資 訊處理裝置丨、第2資訊處理裝置2、第1通信控制裝置3、 15第2通信控制裝置4、及伺服器6。第1通信控制裝置3、 第2通信控制裝置4及伺服器6係以有線或無線之通信線 路5而連接者。該通信線路5係諸如網際網路。 儀 此外,在第1圖中,顯示第1通信控制裝置3、第2 通信控制裝置4各自與第1資訊處理裝置1、第2資訊處理 · 20裝置2連接之形態,除此之外的裝置亦可與第1通信控制 w 裝置3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4相連接者。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針對令第1資訊處理裝置1作 為發送側之資訊處理裝置作動,第2資訊處理裝置2作為 接收側之資訊處理裝置作動之形態進行說明。在此,發送 15 200522617 側之資訊處理裝置意指:建立第丄資訊處理裝置丄與第2 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時提出通信(連線)要求之側傲士 之’發送泡封包之側)者。另-方面,接收側之資訊處縣 置意指:相反側之資訊處理裝置,即接收通信要求之側(換 5言之,對於泡封包之回信封包發送之側)之資訊處理裝置 者。又’針對泡封包或回信封包予以說明。 第2圖係顯示第i資訊處理裝置i結構之方塊圖。在 第2圖中,第i資訊處理裝置丨係包含有:通信部^、基 準瑋接收部12、泡封包發送部13、檢測用封包發送部 H)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5、再送信指示接收部Μ、回信 封包接收部π、再回信封包發送部18、及埠寬度接收部19。 通信部11係可進行泡封包發送部13等之第i資^产 理裝置i内部之各構成要素與第】通信控制裝置3間^ 信者。 15 基科接收部12係可接收1以顯示基科位置之基 準淳資訊。在此,基準槔意指: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 定之槔’即成為一作為泡封包之發送對象淳(泡封包發送對 象瑋)之基準的槔。該基準埠資訊之接收意指:諸如接收 基料資訊者。此外,將於後面再針對泡封包予以說明。 20 泡封包發送部13係以通信部U及第!通信控制裝置3 為中介’將泡封包發送至第2通信控制裝置4。該泡封包係 根據基科接收部12所接收之基料f訊予以發送者。呈 體而言’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對作為由基準埠做預定 淳指定後被加以指定之谭之泡封包發送對料,發送一泡 16 200522617 =第送對象埠’諸如為-與基準埠間之蟑間 之整數)者。; 4中之埠寬度的M倍㈧是大於1 —士,。在此,例如在使埠編號增加之狀態下進行埠指 5 10 15 者:該包封,發送對象埠為一個基準埠之埠編號較大 : 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寬度係藉後述之埠寬度 ★ 9所接收的埠寬度資訊而顯示者。又,泡封包意指·· =第1貪訊處理裝置!與第2資訊處理裳置2間之通 ^^而用以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3留下送信履歷之封包。 在建立通仏係指:在第1資訊處理裝置丨與第2資訊 处里裝置2之間’開始—不經由伺服器6之同級間(Peer t〇 ^通信者°又’留下送信履歷係指:在第1通信控制裝 #曰疋用以接收後述之回信封包之埠(將埠打開) 包封包中可含有若干之資訊,亦可不含有任何資訊 者"亥/包封包係藉諸如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般之無 連線型通信協定予以發送者。 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係可將埠檢測用封包發送至伺服 器6。該埠檢測用封包係用以於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 者在此泡封包傳輸蜂意指·泡封包發送時所用之第1 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者。該埠檢測用封包係於泡封包被發 20送之前,及/或,發送有泡封包之後予以發送者。此外,在 本貫施形悲中,則是說明在泡封包發送之前後中發送該埠 才双測用封包之形恶。該蜂檢測用封包係错諸如UDp或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而予以發送者。該琿寬度檢 測用封包中可含有若干資訊,亦可不含任何資訊者。 17 200522617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5係可以第丨通信控制裝置 3為中介,將用以檢測位於第J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埠寬度 的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至伺服器6。在此,埠寬度意指·· 連續使用(被指定)之埠的寬度(間隔)者。例如埠寬度為Γι」 5時,璋編號「2_〇」之埠的下一個使用之蜂為埠編號 「20001」之埠。另一方面,谭寬度是%時,在璋編號 「20000」之埠的下—個使用之埠則為埠編號「麵^之 埠。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中可含有若干資訊,亦可不含有 任何資訊者。 φ 10 #送信指示接收部16係可接收再送信指示。在此,再 f信指示意指:旨㈣再次發送泡封包及埠檢測用封包之 指不者。該再送信指示係可藉諸如收訊而收取者。再送信 指不接收部16接收有再送信指示時,檢測用封包發送部μ 及泡封包發送部13個別再次發送璋檢測用封包及泡封 15 者。 回信封包接收部17係可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2,接收 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4為中介而發送之回信封包者。該目 · 信封包係可對-泡封包傳輸埠而發送者。該回信封包係可 藉諸如收訊而收取者。該回信封包中可包含有若干資訊, 20亦可不含有任何資訊者。 2回信封包發送部18係可在回信封包接收部17接收 有回㈣包時,發送再回信封包者。該再回信封包係可對 回信封包發送時所用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琿,予以發 、、:者4再回^封包係藉諸如UDp而發送者。該再回信封 18 200522617 包尹可含有老干資訊,亦可不含有任何資訊者。 埠尤度接收部19係可接收由伺服器6發送之埠寬声資 4者。在此’埠寬度資訊係指··顯示第2通信控制裝 中之埠寬度的資訊者。 5 10 15 20 —第3圖係顯示第2資訊處理裝置2結構之方塊圖。在 第3圖中,f 2資訊處理裝置2係包含有··通信部2ι、美 準璋仏咖封包發送部22、泡封包傳輸4接收部23、回二 封包發送部24、再回信封包接收部25、及璋寬度檢測用^ 包發送部26。 通信部^係與通信部u同樣,進行基準賴測用封 ^發达部22等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2内部之各構成要素鱼 弟2通信控制裝置4間之通信者。 基準蟑檢測用封包發送部22係可將-用以檢測基準埠 位置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至伺服器6者。該基準璋係 指: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4所指定之蟑中,發送有基準琿 檢測用封包之時點上最新的埠(最新蚊之埠)者。即 送呑亥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伺 ^ _ 化句服盗6可檢測出以第2 制裝置4指定之最新埠的位 控 藉諸如UDM TCP _技祕料檢_封包係 & k者亥基準埠檢測用封 有若干資訊,亦可不含任何資訊者。 泡封包傳輸蜂接收部23係可接卜_ 者。在此,泡封包傳輪峰資訊意指:顯示-泡封包傳= 位置之資訊,例如藉泡封勺榴认 于匕傳輪埠 、匕傳輪埠之瑋編號,顯示泡封包 傳輸埠之位置者。泡封包〜一 才匕 雨皐貨汛係可籍諸如收訊而收 19 200522617 取者。 回信封包發送部24係可對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泡 封包傳輸埠,發送一回信封包。該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係 可藉泡封包傳輸埠接收部23所接收之泡封包傳輸埠資訊所 5 示者。該回信封包係使用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相異N個 (N是大於2之整數)之埠予以發送者。該N個之埠係指: 於回信封包發送時,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重新指定之埠。 在此,該N值係指:在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由基準埠迄 止於發送有泡封包之埠(泡封包發送對象埠)為止可被指定 10 之埠的個數(令此為<2 )者。即,在回信封包發送時,除了泡 封包發送對象埠業已被另一機器所使用時外,其他發送α 個回信封包時,可進行一使用泡封包發送對象淳之回信封 包的發送者。該回信封包係藉諸如UDP而發送者。該回信 封包可含有若干資訊,亦可不含任何資訊者。 15 再回信封包接收部25係可接收一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 1發送之再回信封包。該再回信封包係:對於回信封包發送 時所用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進行發送後,再以第2 資訊處理裝置2接收者。藉以第1通信控制裝置3及第2 通信控制裝置4所用之NAT種類,在第1資訊處理裝置1 20 接收有回信封包之時點上,亦有可能建立起第1資訊處理 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但也可以藉第2 資訊處理裝置2接收再回信封包後才開始將第1資訊處理 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予以建立者。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26係可將一用以檢測第2通 200522617 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寬度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以第2通 信控制裝置4為中介而發送至伺服器6。該埠寬度檢測用封 包中可含有若干資訊,亦可不含任何資訊者。 第1通信控制裝置3係可控制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 5 通信者,利用所謂納特(音譯,即NAT),控制當地側(第1 資訊處理裝置1側)與外地側(通信線路5側)間之通信。該 NAT 包括 F NAT、R NAT、PR NAT、Sa NAT、AS NAT、 Sc NAT、Sd NAT、Se NAT、PS NAT 等等。 又,第2通信控制裝置4係一可控制第2資訊處理裝 10 置2之通信者,與第1通信控制裝置3同樣,利用有NAT。 如後面所述,依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按第1通信控制 裝置3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4所使用之NAT全部組合中, 便可建立第1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 通信者。又,關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3及第2通信控制裝 15 置4,令埠之指定是依每一預定埠寬度,使其埠編號呈增加 狀態或減少狀態下進行者。下面說明中,便針對璋編號增 加之狀態下指定之形態進行說明。 第4圖係顯示伺服器6結構之方塊圖。在第4圖中, 伺服器6係包含有:通信部61、基準埠檢測部62、基準琿 20 發送部63、璋寬度檢測部64、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65、再 送信指示發送部66、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67、及谭寬度發 送部68。 通信部61係可進行基準埠檢測部62等之伺服器6之 各部份及第1資訊處理裝置1或第2資訊處理裝置2等之 200522617 間的通信者。 基準埠檢測部62係可接收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根據該 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以便檢測基準埠之位置者。基準埠檢 測用封包之接收係諸如可藉接收而進行者。該基準埠檢測 5 用封包係一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4為中介而由第2資訊處 理裝置2發送者。 基準璋發送部63係可將基準埠資訊發送至第1資訊處 理裝置1者。該基準埠資訊係指:藉諸如基準埠之埠編號, 俾顯示基準埠之位置者。 10 埠寬度檢測部64係可檢測位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 之埠寬度者。該檢測係可藉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發送之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而進行者。又,埠寬度檢測部64係檢測 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寬度者。該檢測係可藉接收由 第2資訊處理裝置2所發送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而進行 15 者。此外,亦可具有一可檢測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埠 寬度之第1埠檢測部,及,可檢測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 之埠寬度之第2埠檢測部。其等用一個予以實現者則便是 埠寬度檢測部64。即,埠寬度檢測部64中,可檢測第1 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埠寬度之部分便成為第1埠檢測部, 20 而可檢測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寬度之部分則成為第2 埠檢測部。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65係可檢測位於第1通信控制裝 置3中之泡封包傳輸谭之位置者。該檢測係可藉接收一以 第1通信控制裝置3為中介而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發送 200522617
之埠檢測用封包而執行者。該埠檢測用封包之接收係可藉 諸如收訊而進行者。具體而言,泡封包傳輸璋檢測部65係 可接收一於泡封包發送之前後所送出之埠檢測用封包者。 接著,判斷該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所使用之第1通信控制 5 裝置3中之兩個埠與泡封包傳輸埠是否呈連續狀態者。該 判斷結果係於其等埠呈連續狀態時,便檢測一於璋檢測用 封包發送時所用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兩個埠間所夾 帶之埠的位置,此便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在此,呈連 續狀態意指:以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寬度間隔下,有 10 前述兩個埠與泡封包傳輸埠相排列者。又,埠檢測用封包 發送時所使用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兩個埠之間隔是呈 被埠寬度檢測部64所檢測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琿寬度 的2倍時,便可判斷其等呈連續狀態者。另一方面,埠檢 測用封包發送時所用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兩個埠與 15 泡封包傳輸埠不呈連續狀態時,便不能檢測出泡封包傳輸 璋者。 再送信指示發送部66在一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65未 能檢測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時,可將再送信指示發送至 第1資訊處理裝置1。在此,再送信指示意指:旨趣為可再 20 次發送泡封包及埠檢測用封包之指示。泡封包傳輸埠檢測 部65係可使用因應該再送信指示之發送而再次發送之埠檢 測用封包,檢測泡封包傳輸槔之位置者。又,該再送信指 示之發送,乃於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65可檢測出泡封包傳 輸埠之位置為止,或,迄止於預定上限之次數(例如設定10 23 200522617 次等)、預定時間(諸如3〇秒鐘等)等之預定限制下予以重複 進行者。 泡封包傳輪埠發送部67係可將泡封包傳輪埠資訊發送 至第2資几處理裳置2者。以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所示之 5泡封包傳輸埠的位置係業經泡封包傳輪淳檢測部⑺所測出 者。 埠寬度發送部68係可將一埠寬度資訊發送至第i資訊 處理裝置1者。在此,埠寬度資訊乃指一顯示業以璋寬度 檢測部64所測出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璋寬度的資訊。 · ° 其_人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動作進行說明。 在此特以第5圖之流程圖,說明第J資訊處理裝置丨與第2 資訊處理裝置2開始通信之前的通信方法。 (步驟S101)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2,將基準埠檢測用封 包發运至伺服器6,根據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基準埠 15之位置。接著,用以顯示該基準埠位置之基準埠資訊便由 饲服器6舍送至第!資訊處理裝置i。又,針對步驟㈣1 之詳細處理,將在後面說明。 修 (步驟S1G2)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根據基準淳資訊, 將泡封包發送至第2通信控制裝置4。又,將檢測泡封㈣ · 20輸埠位置時所用之埠檢測用封包發送至伺服器6。又,韻 ” 步驟S102之詳細處理,將於後面說明。 (步驟S103)伺服器6之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根據 步驟隱時所接收之埠檢測用封包,判斷是否可檢測泡封 包傳輸璋之位置者。接著,可檢測時,便前進到步驟瞻, 24 200522617 未能測出時,則使再送信指示發送部66將再送信指示發送 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1後再回到步驟S102。該再送信指示 係藉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再送信指示接收部16而可接收 者。 5 (步驟S104)伺服器6係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將 用以顯示該位置之泡封包傳輸埠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 裝置2。第2資訊處理裝置2則根據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 將回信封包發送至第1通信控制裝置3。又,針對步驟S104 之詳細處理,將於後面說明。 10 (步驟S105)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回信封包接收部17 判斷是否已接收有回信封包者。接著,接收有回信封包時, 逕前進至步驟S106,未接收時,則回到步驟S101,再次重 複由步驟S101開始之處理。 (步驟S106)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再回信封包發送部 15 18係將再回信封包發送至第2通信控制裝置4。 (步驟S107)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再回信封包接收部 25判斷是否已接收再回信封包者。接著,接收有再回信封 包時,藉將封包發送至該再回信封包發送時所用之第1通 信控制裝置3中任一埠,便可建立一不透過伺服器之第1 20 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結束通 信建立之處理。另一方面,未能接收再回信封包時,則表 示未能建立通信,便回到步驟S101,再次重複由步驟S101 開始之處理。 其次,利用第6圖,說明第5圖流程中之步驟S101之 25 200522617 處理。第6圖係一用以說明發送側、伺服器、接收側之間 資訊的收授及處理者。在此,發送側意指包括第1資訊處 理裝置1及第1通信控制裝置3在内之概念。又,接收側 意指包括第2情報理裝置2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4在内之 5 概念。 (步驟S201)伺服器6係對第2資訊處理裝置2,發送一 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送信要求。 (步驟S202)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 發送部22—收到來自伺服器6發送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 10 送信要求,便將基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至伺服器6。又,基 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部22進行一使用第2通信控制裝置4 中最新被指定之埠,發送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者。例如, 使用第2資訊處理裝置2中重新指定之埠,進行基準埠檢 測用封包之發送。 15 20
(步驟S203)伺服器6之基準埠檢測部幻係接收一由第 2貪訊處理裝置2發送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接著,基準埠
檢測部62係參考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標射所含之基準淳 之埠編號,檢測基準埠之位置。 /卞干啜迗邵63係將一用以顯示藉3 檢,部q麟測之鱗埠位置之:#訊之基準璋資訊 =1資訊處理裝置L該基準槔資訊係以第i資編 置1中之基料接收部12接收者。 (步驟S205)伺服哭& # ^ 係將一顯示第2通信控制^ 位址之位”訊,發送至第丨資訊處理裝置1£ 26 200522617 址資訊係以通信部11接收,並予以傳遞至泡封包發送部 13 〇 (步驟S206)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 發送部15係將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至伺服器6。在此, 5 在該發送中,令多數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 控制裝置3之蟑各異者。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係由諸如第1 資訊處理裝置1中之埠編號各異之多埠予以發送者。第7 圖係一用以說明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之圖。埠寬度檢測 用封包發送部15係由各異之埠P205-P208,按序將埠寬度 10 檢測用封包發送至伺服器6之埠P200。因此成為:在第J 通k控制裝置3中,其等封包通過各異之埠ρ2〇ι_ρ2〇4者。 此外,在第7圖中,令按照埠P2〇5至P2〇8之順序發送封 包者。又,第1資訊處理裝置i係一於發送埠寬度檢測用 封包之前,令埠P205_P208是未用於與伺服器6間之 15 者。 0 • — 平見度檢測部私係接收一 資訊處理裝置1料之料度 20
測出=::f接”寬度檢測 心=者=所用之第1通信_ P2〇l之埠間隔為12,痒_ 5建成.例如在埠P202 ^ p2〇4與埠p2〇3之埠 、阜P202之埠間隔為6 「6」,令之為埠t度者^又時’檢測出最小的璋, 亦可檢測出彡等埠間隔: 27 200522617 大公約數,令此為埠間隔者。例如,埠P2〇2與埠P2〇1之 琿間隔為12,埠P203與埠P202之埠間隔為6,埠P2〇4 與埠P203之埠間隔為9時,亦可測出其等最大公約數「3」, 令此為埠寬度者。此外,埠寬度檢測方法並不限於其等方 5 式,亦可藉其他方法檢測埠寬度者。又,檢測槔寬度時所 發送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數亦不限於4個,能在可檢測蜂 寬度之範圍内做任意設定者。 (步驟S208)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 發送部26係將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至伺服器6。在此, 10埠寬度檢測用封包之發送係與步驟S206同樣執行者。 (步驟S209)伺服器6之璋寬度檢測部64係接收業由第 2資訊處理裝置2發送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埠寬度 檢測用封包,檢測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寬度。該埠 寬度檢測方法係與步驟S207同樣,因此省略其說明。又, 15該步驟S209中之埠寬度檢測處理中,與步驟S2〇7中之埠 寬度檢測相比軏,並不太要求嚴密性。即,亦可檢測第2 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實際埠寬度的倍數,作為埠寬度者。 在該步驟S209中所測出之埠寬度係用以於為了將距離基 準埠有一業於遺步驟S209中所測出之埠寬度之倍數的埠 20間隔(埠編號之指定係於增加方向時,朝埠編號增加之方向 上)之埠,決定為泡封包發送對象埠者。這是因為,以結果 而言,即使在該步驟中所測出之埠寬度為實際的埠寬度之 倍數時,亦可使按此決定之泡封包發送對象埠成為在由基 準埠做幾次璋指定後而被指定之埠,可使用該埠,當做泡 200522617 封包發送對象埠者。為此,在於該步驟S2〇8、S209中之埠 寬度檢測中,亦可藉少數之槔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檢測 出埠寬度者。 (步驟S210)伺服器6之埠寬度發送部68係將一用以顯 5示業於步驟S209所測出之埠寬度之埠寬度資訊發送至第1 資訊處理裝置1。 又,在第6圖中,接收側位址之發送(步驟S2〇5)可在 任一時間點上進行,亦可在諸如基準埠資訊之發送(步驟 S204)或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送訊要求(步驟S2〇1)之前進 10行。又,針對由埠寬度檢測用封包之發送(步驟S208)之埠 寬度資訊發送(步驟S210),亦可在琿寬度檢測用封包之發 送(步驟S2〇6)等處理之前進行者。如此,有關於第6圖之 處理順序,可以有某程度上的隨意性。 其-人,針對第5圖之流程中之步驟sl〇2處理,利用第 15 8圖Μ綱。第8圖係-用以說明發送側、伺服器、接收 側間之資訊收授或處理之圖。 (步驟S301)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檢測用封包發送部 14係以第1通信控制裝置3為中介,將特測用封包發送 至词服6在。亥發送中,構建成使埠檢測用封包通過在第 2〇 1通U制裝置3中最新被指定之璋的狀態下進行封包發 送者這疋為了可構建成可適當地檢測出泡封包傳輸璋之 位置者°例如’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使用在第1資訊處理 裝置1與旬服器6間的通信上尚未用到之第J資訊處理裝 置1之埠,發送埠檢測用封包。如此發送之璋檢測用封包 29 200522617 器6之泡封包傳輸璋檢測部以中被叫 id專輪谭檢測部65係參考痒檢測用之々 在埠檢測用封包發送中所用第’以檢測 位置。 弟1私控制裝置3中之埠 5 :步驟_)第】資訊處理裝置〗之泡封 將泡封包發送至第2通信控姆置4。該泡封包^3係 通信控制裝置4中,由基準槔朝一施有預定次數於苐2 定後被指定之埠進行發送者。 )之埠指 (步驟S3晴1資訊處縣D之檢測胸
4係以第i通信控制裝置3為中介,將埠檢測用:部 至伺服器6。在該發送中,構建成使璋檢測用封匕發送 1通化控制裝置3中最新被指定之埠的狀態下進行^在第 送者。例如,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使用在第i資^包發 置1與伺服器6間之通信或在步驟讀中璋檢剛用义理裝 运、泡封包發送上迄今尚未使用之第i資訊處理裝置^發 埠,發送埠檢測用封包。如此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係1、之
服裔6之泡封包傳輸璋檢測部65中予以接收者。診、、包於伺 傳輸埠檢測部65係參考璋檢測用封包之標頭,以檢、=封包 檢測用封包發送中所用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七阜,在蜂 (步驟S304)伺服器6之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幻係”置 在步驟S301、S303中兩個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所用晰 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位置與泡封包傳輸埠是否呈連,卑1 者。 '、$狀態 其次,針對第5圖流程中之步驟S104處理,
利用篥Q 30 200522617 圖予以說明。第9圖係一用以說明發送側、伺服器、接收 側間之資訊收授或處理之圖。 (步驟S401)伺服器6之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65係檢測 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 5 (步驟S402)祠服器6之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67係將泡 封包傳輸埠資亂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2。該泡封包傳矜 埠資訊係可藉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泡封包傳輸埠接收部 23而收取者。 (步驟S403)伺服器6係將一可顯示第1通信控制裝置3 10之IP位址之位址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2。該伋址 資訊係於通信部21予以接收後再傳遞至回信封包發送立 24。 (步驟S404)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回信封包發送部 係朝藉於步驟S403所收取之位址資訊所界定之第i通俨^ I5制裝置3,發送回信封包。該回信封包係朝泡封包傳輪棒控 收部23接收之泡封包傳輸埠資訊所顯示之泡封包傳輪蜂接 以發送者。 1 予 又’在第9圖中,泡封包傳輸埠資訊之發送(步驟S4〇 及發送側位址之發送(步驟S403)的順序並不受限制。〇2) 2〇 其次,用具體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的動作 在〃體例中’令弟1通信控制裝置3、第2通信控制裝置4 伺服态6之IP位址(針對第丨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3、$ 則私通k線路5側之位址)係如下所示者。 第1通信控制裝置3 : 202.132.10.6 31 200522617 第2通信控制裝置4 : 131.206· 10.240 伺服器 6 : 155.32.10.10 在如下之具體例中,具體例1中,乃針對第丨通信控 制裝置3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4使用有PS NAT之形態進 5 行說明。又,具體例2中,針對第1通信控制裝置3使用 有Sd NAT,第2通信控制裝置4則使用有PS NAT之形態 進行說明。又,具體例3中,則是針對第1通信控制敦置3 採用Sd NAT,第2通信控制裝置4採用AS NAT之形態進 行說明。 10 [具體例] 第10至13圖係針對具體例1之說明圖。該具體例i 中,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有一連線要求進行。在第1〇圖 中’弟1資訊處理裝置1 一開始便已知道祠服器6之ip位 址「155.32.10.10」,對該伺服器6,發送有第1資訊處理裝 15 置1之機器ID「1234567890123456」。在此,該機器Π3係 可使用諸如:MAC位址、EUI64底之位址等之GUID(Global
Unique ID)等等。該機器10之發送係藉由第1資訊處理裝 置1之埠P1 ’且用以第i通信控制裝置3所指定之埠p2 為中介,對伺服器6之埠P3執行者。藉該發送,伺服器6 20便可知道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機器ID、第1通信控制裝 置3之IP位址「2〇2 1321〇 6」及位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3 中之璋P2之蜂編號「1〇〇34」。其等資訊係可保持在伺服器 6者。 其次’第1資訊處理裝置1係將要求連線之第2資訊 200522617 處理裝置2之機器id「9876543210123456」發送至伺服器 6,可進行一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連線之連線要求。隨即, 伺服器6收到該連線要求,判斷第2資訊處理裝置2是否 已向伺服器6進行存取者。該藉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存 5取亦與上述弟1資訊處理裝置1同樣執行,藉發送第2資 訊處理裝置2之機器ID而進行者。因此,第2資訊處理裝 置2已向伺服器6進行存取時,伺服器6已知第2資訊處 理裝置2之機器ID「9876543210123456」、第2通信控制 裝置4之IP位址「131·206·10·240」、及在第2資訊處理裝 10置2與伺服器6間之資訊收發所用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 之埠Ρ5之埠編號「23495」,且保持其等資訊者。第2資訊 處理裝置2業已向伺服器6進行存取時,開始一與基準埠 寅訊接收有關之處理(步驟S101)。另—方面,第2資訊處 理裝置2尚未向伺服器6進行存取時,來自第1資訊處理 15裝置1之連線要求則成為失誤,不能建立第1資訊處理裝 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者。 在關於基準埠資訊接收之處理上,伺服器6係向第2 資訊處理裝置2,實行一旨趣為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 Ρ5為中介而發送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送訊要求(步驟 2〇 S201)。這樣一來,該送訊要求係於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 基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部22中接收者。接著,基準埠檢測 用封包發送部22係於第2資訊處理裝置2中,由與迄今已 在與伺服器6之通信上所用之埠Ρ6相異且重新指定之埠 Ρ8,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4為中介,發送基準埠檢測用封 33 200522617 包(步驟S202)。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發送上,在第2通 信控制裝置4中,令埠P7(埠編號「235〇〇」)為重新指定者^ 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係藉伺服器6之基準埠檢測部62所接 收者。又,基準埠P7之位置係檢測為埠編號「235〇〇」(步 5 驟 S203)。 基準埠發送部63係由基準埠檢測部幻接收有該埠編 號「23500」,構成一包含該基準埠P7之埠編號「235〇〇」 之基準埠資訊,將該基準埠資訊發送至第丨資訊處理裝置ι (步驟S204)。該發送係以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璋打為 10中介進行。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基準埠接收部12係以通 信部11為中介,接收該基準埠資訊,將該基準埠資訊所含 有之基準埠P7之埠編號「23500」傳遞至泡封包發送部13。 又,伺服器6係將一可顯示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正 位址「131.206.10.240」之位址資訊發送至第i資訊處理裝 15置K步驟S205)。該位址資訊係由通信部11接收後再傳遞 至泡封包發送部13。按此,泡封包發送部13便可知道第2 通信控制裝置4之IP位址「131.206.10,240」。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5係檢測到通信部n已收 到位址資訊之時,便可將多數埠寬度檢测用封包以第7圖 20所示之狀態進行發送者(步驟S206)。又,在第1〇圖中,並 未明白顯示出埠寬度檢測用封包之發送者。該淳寬度檢測 用封包係於舰器6之埠寬度檢測部64接收,俾檢測璋寬 度者。此時,令谭寬度檢測出為「i」者(步驟似7)。所測 出之埠寬度係傳遞至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 34 200522617 又’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26係藉由伺服器6之埠 覓度栝測部64之指示,發送多數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步驟 S208)。又,在第1Q圖中亦沒有顯示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 之發送者。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係由伺服器6之埠寬度檢 - 5測部64接收,俾檢測出埠寬度者。此時,令埠寬度檢測為 · 「L者(步驟S209)。之後,埠寬度發送部68係將該所檢 測之埠寬度「1」發送至第1資訊處理聚置1(步驟S210)。 接著,該埠寬度「1」係由埠寬度接收部19接收後傳遞至 泡封包發送部13。 馨 1〇 泡封包發送部13係於發送泡封包之前,向檢測用封包 發送部14傳遞一旨趣為發送埠檢測用封包之指示。隨即, 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便使用一迄今未用於伺服器6之通信 上且重新指定之埠(即第丨資訊處理裝置丨重新指定之埠) 的埠押,朝伺服器6之埠P15發送蟑檢測用封包(步驟 15 S301)。令埠pi5為一由伺服器6所指示之埠。該璋檢測用 封包係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重新被指定之埠Pl2(埠編 號「10040」)發送者。伺服器6之泡封包傳輸蜂檢測部& _ 係接收该埠檢測用封包,檢測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P12 之埠編號「1〇〇4〇」。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65係先保持有該 _ 2〇埠P12之埠編號「10040」者。 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係於埠檢測用封包發送後,將一 為業已傳送埠檢測用封包之旨趣傳遞至泡封包發送部13。 隨即,泡封包發送部13便使用迄今尚未用在與伺服器6之 通信上且重新指定之埠的埠P1〇,朝一 IP位址「131.206.10· 35 200522617 」之第,ifL控制裝置4發送泡封包(步驟謂2)。該泡 于匕之毛k係礼·自基準埠接收部Η接收之基準埠π之 =編號235〇〇」相距—業於埠寬度接收部所接收之谭 又」之預定倍數即5〇倍(即α = 5〇)之埠編號「⑽% 阜 進仃/包封包發送者。又,令該泡封包是使用第1 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Pl3(埠編號「卿41」)發送者。泡封 匕til ^ 13係於泡封包發送後,將「a:%」之旨趣發送 至伺服器6。隨即,伺服器6係將該旨趣發送至第2資訊處 10
理裝置2。如此一來,「α=5〇」旨趣則由回信封包發送部 24所接收者。
&泡封包發送部13係於泡封包發送後將旨趣為發送璋 欢、j用封包之才日不傳遞至檢測用封包發送部μ 〇隨即檢 相封4送。卩14係使用迄今尚未用在與伺服器6之通信 上且重新指定之槔的琿P11,朝词服器6之痒ρΐ6發送璋 15檢測用封包(步驟_)。該璋檢測用封包係使用業於第ι =信控制裝置3中重新指定之蟑m(埠編號「腦2」)而 發送者。如此,泡封包與蟑檢測用封包係使用位於第i通 信控制裝置3中之相異埠而予以發送者。 伺服器6之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65係接收料檢測用 2〇封包,檢測第i通信控制裝置3之蟑pi4的蟑編號 042」接著,/包封包傳輸埠檢測部μ係經由所保持之 埠P12的埠編號「1〇〇4〇」與所檢測之埠pi4之埠編號 10042」間之差為「2」,為步驟S2〇7所檢測出之璋寬度 1」的2倍,因此判斷2個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所用之第 36 200522617 ==置3中之埠m、pi4與泡封包傳輪㈣3是 Λ大恶者(步驟S3〇4)。結果判斷出可檢測泡封包傳衿 5 10 :==Γ_),泡封包傳輸_部65係檢“ J P14之正中央的蜂編號「卿 封包傳輪埠之位置(步驟S4G1)。 ^作為泡
=包傳輸埠發送部㈣構建有—包含藉泡封包傳輸 車U'M65所檢測之泡封包傳料P13之蟑編仏嶋」 在内之泡封包傳輸埠資訊,且以第2通信控㈣置4之璋 p5為中介’將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 置2(步驟S402)。該泡封包傳輸璋資訊係於第2資訊處理裝 置2之泡封包傳輸埠接收部23中予以接收者。接著,泡封 包傳輸埠資訊中所含之泡封包傳輸埠pi3之璋編號 「10041」是傳遞至回信封包發送部24。
又,伺服器6係將一顯示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吓位 15址「202.132.10.6」的位址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2(步 驟S403)。該位址資訊係由通信部21接收,且傳遞至回作 封包發送部24。按此,回信封包發送部24可知道第丨通_ 控制裝置3之IP位址「202.132.10.6」者。 回信封包發送部24係朝IP位址「202·132·10·6」之第 20 1通信控制裝置3中的埠編號「10041」之泡封包傳輸埠 Ρ13,發送50個回信封包(步驟S404)。該50個意指對應於 回信封包發送部24由伺服器6所接收之α值者。回信封包 發送部24係將該50個回信封包,使用第2資訊處理裝置2 中重新指定(即,尚未用於迄今與祠服器6之通信等者)之 37 200522617 50個璋P2〇-P2i進行發送。因此,該回信封包係使用第2 通信控制裝置4中亦重新指定之5〇個埠P18-P19來進行發 送者(參考第12圖)。又,在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在發送 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時點上被指定之最新的埠為埠P7,朝 5 一埠編號距離該埠P7相隔50之埠P17發送泡封包,因此 除了在回信封包發送時該埠P17已經被第2資訊處理裝置 2以外的機器使用之情況除外,5〇個回信埠中任一埠吁使 用泡封包發送對象埠ΡΠ,而向第1通信控制裝置3發送 者。接著,第1通信控制裝置3係採用有Ps NAT,在第i 通信控制裝置3留下業將泡封包發送至泡封包發送對象谭 P17之送信履歷,因此便可只接收使用泡封包發送對象埠 P17务送之回信封包者。該回信封包係以第丨資訊處理装 置1之埠P10為中介,而由回信封包接收部17接收。 在此,在該具體例丨中,藉該回信封包之收取,以建 15立第1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者, 又接著亦針對再回信封包發送進行說明。 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回信封包發送部24係於發送過 50個回信封包後,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P5為中介, 將一回信封包發送業已結束之旨趣發送至伺服器6。隨後伺 2〇服器6接收該回信封包發送業已結束之旨趣,以第1通信 控制裝置3之埠P2為中介,而將該旨趣發送至第j資訊處 理裝置1。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回信封包接收部17 —接 收有該旨趣時,由於業已接收有回信封包,因此可取得回 k封包17的標頭中所含之發送有回信封包之第2通信控制 200522617 裝置4之淳ΡΠ的淳編號「_」,將料編號及旨趣為 用以發达再回信封包之指示傳遞至再回信封包發送部 (步驟S1G5)。又’雜封包接收部17尚未接收回信封勺日士, 5 服 回信封包接收部17係將—未接收回信封包之旨趣發送至才 服器6。結果伺服器6再次將基準琿檢_封包之則^ 發送至第2資减理裝置2,再錢行—⑽建立第^求 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連線的處理者 S101〜S104)。 驟 再回信封包發送部18係朝由回信封包接收部η收到 10之埠編號「2355〇」的埠m,發送再回信封包(步驟s⑽)。 該再回信封包係藉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P13及第2通 信控制裝置4之埠P17而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褒置2,並 以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再回信封包接收部⑸妾收者。 又,再回佗封包發送部18係於再回信封包發送後,以 15第1通#控制裝置3之埠P2為中介,而將再回信封包發送 已結束之旨趣發送至飼服器6。接著,祠服器6接收再回信 封包發送已結束之旨趣,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p5為 中介而將該旨趣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2。第2資訊處理 裝置2之再回信封包接收部25係接收該旨趣。此時,由於 20再回#封包接收部25業已接收有再回信封包,因此便結束 用以建立第1資訊處理裝置丨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通 信之處理(步驟S107)。此外,再回信封包接收部25尚未接 收再回信封包時,再回信封包接收部25將一尚未接收再回 信封包之旨趣發送至伺服器6。結果使伺服器6再次將基準 39 200522617 埠檢測用封包之送信要求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便再 次執行用以建立第1資喊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裳置2 間之連線處理者(步驟Sl〇1至sl〇6)。 ’、尺第1資矾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 5間不絰由伺服器6且藉t〇 p⑽之υβρ的通信,係以 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阳及第2通信控制裳置 P17為中介進行者。 10 15 20 々又,在該具體體1中,針對埠檢測用封包及泡封包使 用第二通信控制裝置3中呈連續狀態之埠進行發送之形態 、兒月不過如果像埠P12之埠編號為「1〇〇4〇」,埠pi4 之璋㈣為「_3」的形態下,尚未使用第1通信控制裝 置3中呈連續狀態之埠來發送埠檢測用封包及泡封包時, ^在於埠彳双’則用封包發送時所狀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 阜包封包傳輪埠成為連續狀態之埠之前重複執行泡封包 ”車檢’則用封包之發送(步驟S102、S103)。在此,埠檢測 用封包兔达時所用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與泡封包傳 =不成為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呈連續狀態之埠之理由 «象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當地側連接有第1資訊處理 波置1之外的举:要 、μ 衣罝(未予以圖示),由埠檢測用封包發送開始 、 於/包封包發送之前、或由泡封包發送開始迄止於埠檢 測用封包發^ ’對該裝置指定有第1通信控制裝置3 之埠的狀況。
又,在該具體例 中,針對來自第1資訊處理裝置1 之機器ID發送 來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機器ID發送、 40 200522617 又、來自伺服器6之位址資訊發送等之裝置間的資訊收授, 是藉第1資訊處理裝置1等裝置中未予以圖示之控制部所 進行者。此事於如下具體例中亦是同樣。 又,在第11圖中,埠檢測用封包之發送目的地P15、 5 P16可為同一埠,又亦可與埠P3同一者。 又,在第11圖中,在第1通信控制裝置3為PS NAT 之形態下,埠P9、埠P10、埠P11可為同一埠。惟,即使 此時,璋P9 (=埠P10、P11)是第1次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 重新被指定之埠。又,埠P15與埠P16相異者。 10 [具體例2] 在具體例2中,乃針對第1通信控制裝置3使用Sd NAT,第2通信控制裝置4則使用PS NAT之形態進行說明。 即使在此種形態下,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2而對一第1 通信控制裝置3發送回信封包之前是與具體例1同樣,並 15 省略說明。又,在該具體例2中,亦使用與具體例1同樣 之埠編號等,進行泡封包發送等之處理者。在該具體例2 之形態中,在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使用Sd NAT、即接收 過濾器是使用No過濾器之NAT,因此由第2資訊處理裝 置2發送之50個回信封包全部,以第1資訊處理裝置1之 20 埠P10為中介,而由回信封包接收部17接收者。 回信封包接收部17係由各回信封包,取得回信封包發 送時所用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編號,並將該埠編號 傳遞至再回信封包發送部18。再回信封包發送部18係收取 該埠編號,對於第2通信控制裝置4所收到之各埠編號發 200522617 送再回信封包(芩考第14圖)。以第1通信控制裝置3所用 之Sd NAT之傳輸埠指定規則為p〇rt sensitive,因此使用第 1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泡封包傳輸埠P13,可對第2通信控 制裝置4進行發送之形態是只有在將封包發送至第2通信 · 5控制裝置4之泡封包發送對象埠P17者。因此,如第14圖 - 所示,泡封包發送對象埠P17之外所發送之再回信埠係使 用在第1通#控制裝置3重新被指定之埠P22-P23進行發 送。第2通信控制裝置4係使用有ps NAT,為此不能接收 來由發送有回信封包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外之埠的 鲁 10再回信封包者。因此,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再回信封包 接收部25便可只接收業已發送到泡封包發送對象谭p17之 再回信封包者。按此,便可建立第丨資訊處理裝置丨與第2 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者。 在此,針對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丨而朝第2通信控制 15裝置4發送再回信封包之意義進行說明。即使第1資訊處 理裝置1收到回信封包,並不表示藉該回信封包所通過之 谭,就可確實地建立第i資訊處理裝置i與第2資訊處理 · 装置2間之通信者。這是因為:如上述具體例2,在所收到 之回佗封包中只有藉泡封包發送對象埠P17所發送之回信 · 20封包的路!能建立通信者。又,亦可考慮如下狀況。在具 體例2中,回信封包不使用泡封包發送對象埠pi7之狀態 下被舍运日寺(諸如迄至於回信封包發送之前,藉另一機器使 用泡封包發送對象埠P17時),第1資訊處理裝置1亦可接 收王姅的回化封包者。惟,第1資訊處理裝置1即使發送 42 200522617 一相對於該回信封包之再回信封包,該再回信封包亦不被 第2貧訊處理裝置2接收,通信仍未能建立。如此,藉再 回信封包發送,便可確認於第i資訊處理裝置丨與第2資 訊處理裝置2間可予以建立之Peer t〇 Peer通信所用之埠位 5置,又,可確認第1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 間之通信是否可建立者。 [具體例3] 在具體例3中,針對第!通信控制裝置3使用有% NAT,且第2通信控制裝置4使用有AS NAT之形態進疒 1〇說明。在該具體例3中,說明不使用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之 通信可於第1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裳置2間予 以建立之特殊情況者。 第15圖係一用以說明來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回俨 封包發送之圖。在該回信封包發送中,泡封包發送對象埠 15 Pl7業已被另一機器所使用,令回信封包為一藉由不含泡 封包發送對象埠P17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p24〜p25 而發送者。第1通信控制裝置3係使用No過濾器之NAT, 因此第1資訊處理裝置1可接收該全部的回信封包者。 第16圖係一用以說明再回信封包發送之圖。如第μ 圖所示’令再回信封包發送部18已朝第2通信控制裝置4 之埠P24-P25發送再回信封包者。此種情況下,第1通信 控制裝置3使用SdNAT,因此使用重新指定之埠P26-P27, 朝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P24_P25發送再回信封包。第2 通信控制裝置4係使用有AS NAT,即Address Sensitive過 43 200522617 濾器之NAT,因此其等再回信封包係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 4接收後,再傳遞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2之淳·孤者。 之後,门第2資訊處理裝置2係於再回信封包中選擇任一個 (諸如最先到達者等),以該再回信封包所發送之途徑消如 · 5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p26、第2通信控制裝置*之蜂 P24)為中介,進行與第1資訊處理裝置1間之通信者。 該具體例3之狀況則是在:第丨通信控制裝置3使用 有No過;慮為、或AS過據器,帛2通信控制裝置4使用 No過濾器、或AS過濾器之形態為妥當者。因此,其等情 馨 10況下,如能正確地掌握泡封包傳輸埠P13之位置時,便可 確貝地κ現第1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 之連接者。 又,在弟1通信控制裝置3中所使用之NAT為No過 濾器時,便可使全部的回信封包以第1資訊處理裝置j接 15收者。又,以第1通信控制裝置3所使用之NAT為AS過 濾器時,亦對第2通信控制裝置4發送有泡封包,因此可 將全部的回信封包以第1資訊處理裝置1接收者。又,在 · 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3所使用之NAT之埠指定規則為 Cone、或Address Sensitive時,第1資訊處理裝置1可對 · 20 所接收之回信封包,進行一使用有泡封包傳輸埠P13之再 · 回信封包發送者。因此,以第1通信控制裝置3所使用之 NAT之過濾器為No過濾器或AS過濾篇,埠指定規則為 Cone或Address Sensitive時,如可不靠第2通信控制裝置 4之NAT類型下,正確地掌握泡封包傳輸埠P13之位置時, 44 200522617 便可確實地實現第1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 間之連接者。 综上,如第17圖所示,依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便 可不須依賴第1通信控制裝置3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4所 5 用之NAT類型下建立通信者。結果便能在無須進行有關於 第1通信控制裝置3與第2通信控制裝置4所用之NAT類 型之判斷下,建立第1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 置2間之通信者。尤其是在其等NAT組合為特定形態下, 即使不用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來發送回信封包時,仍可正確 10 檢測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時,可建立第1資訊處理裝置1 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者(第17圖中「◎」之形 態)。又,其他情況時(第17圖中「〇」之形態),即使能正 確地檢測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如果不使用泡封包發送 對象埠發送回信封包,便不能建立通信者。因此,在這時, 15 則形成在迄至於可使用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以發送回信封包 為止,重複一用以建立通信之處理者。又,如第17圖所示 者,第1通信控制裝置3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4亦可為Open NAT(即不用NAT)者。 (實施形態2) 20 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2之通信系統。依本 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或埠寬度檢測 等,不是用伺服器,而是在資訊處理裝置中進行,俾減輕 伺服器之處理負荷者。 依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結構,各具有第1資訊處 200522617 理裝置10、第2資訊處理裝置20、伺服器、 資訊處理裝置i、第2資訊處理裝置2 二取代第1 外其餘與弟1圖同樣,省略其說明。 >' 5 10 15 第18圖係顯示依本實施形態之第丨 之結構方塊圖。在第18圖中,第丨資 处理裝置1( 口 r乐貝衹處理裝置1〇係旦 有·通信部11、基準埠接收部12、泡封包發送部二、 用封包發送部14、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5、…仏’到 接收部17、再回信封包發送部18、埠寬度接收部J二包 用埠貢訊接收部71、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乃 ^剁 埠發送部73、埠寬度檢測料細純部74、及^傳輪 測部〜又,除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71、泡封包傳 測^72、泡,傳輸埠發送部73、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二 收部74、埠寬度檢測部75之外的結構及動作,其中除了璋 f度璋寬度接收部19可接收以伺服器60為中介而由第2 貝Λ處理裝置2〇發奴埠寬度資訊之外,其餘與實施形態 1同樣,省略相關說明。
20 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71係以通信部u為中介,接收 業由伺服$ 6G發送之檢測用埠資訊。在此,檢湘淳資訊 係指一顯示藉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所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 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位置的資訊。 泡封包傳輪埠檢測部72係根據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 斤接收之k測用埠資訊,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泡 _傳輸璋檢測部72使用業由埠寬度檢測部75所測出之 第1通信控制裳置3中之埠寬度,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
46 200522617 置。該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檢測係與實施形態1中之泡封 包傳輸埠檢測部65同樣進行者,並省略相關說明。此外,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72係於未能檢測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 置時,將一旨趣為再次發送埠檢測用封包之指示傳送到檢 5 測用封包發送部14,且將一旨趣為再次發送泡封包之指示 傳送到泡封包發送部13。結果,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按該 指示,再次發送埠檢測用封包。又,泡封包發送部13亦按 該指示,再次發送泡封包。此外,該再發送係迄至於泡封 包傳輸埠檢測部72可測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為止,或到 10 達預定上限次數(諸如10次等)、預定時間(諸如30秒等)之 類的預定限制予以重複進行者。 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73係以伺服器為中介,將顯示有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72所檢測之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之泡 封包傳輸埠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20。 15 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74係接收埠寬度檢測用埠 資訊。在此,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意指:用以顯示藉埠寬 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5發送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 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位置的資訊。該埠寬度檢測用埠 資訊係業由伺服器60發送者。 20 埠寬度檢測部75係根據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 74所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檢測第1通信控制裝置 3中之槔寬度者。該埠寬度檢測係與實施形態1中之埠寬度 檢測部64同樣進行者,省略相關說明。 第19圖係顯示依本實施形態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20 200522617 結構之方塊圖。在第19圖中,第2資訊處理裝置20係具 有:通信部21、基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部22、泡封包傳輸 埠接收部23、回信封包發送部24、再回信封包接收部25、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26、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 5 81、埠寬度檢測部82、及璋寬度發送部83。又,埠寬度檢 測用埠資訊接收部81、埠寬度檢測部82、埠寬度發送部83 之外的結構及動作,係與實施形態1同樣,省略其說明。 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81係接收埠寬度檢測用埠 資訊。在此,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意指:用以顯示藉璋寬 10 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26發送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 第2通信控制裝置4的埠位置之資訊。該埠寬度檢測用埠 資訊係業由伺服器60所發送者。 埠寬度檢測部82係根據淳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 81所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檢測第2通信控制裝置 15 4中之埠寬度。該埠寬度檢測係與實施形態1中之埠寬度檢 測部64同樣進行者,因此省略說明。 埠寬度發送部83係以伺服器60為中介,將用以顯示 埠寬度檢測部82所測出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寬度 之資訊的埠寬度資訊發送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 20 第20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伺服器結構之方塊圖。在 第20圖中,伺服器60係具有:通信部61、基準埠檢測部 62、基準埠發送部63、檢測用埠檢測部91、檢測用琿資訊 發送部92、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及埠寬度檢測用埠 資訊發送部94。又,檢測用埠檢測部91、檢測用埠資訊發 48 200522617 送部92、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 發送部94之外的結構及動作係與實施形態1同樣,省略相 關說明。 檢測用埠檢測部91係接收業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0 5 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埠檢測 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位置。該埠位置 之檢測係藉取得埠檢測用封包所含(諸如埠檢測用封包之 標頭所含者)之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 之埠位置而進行者。 10 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92係將一用以顯示檢測用埠檢測 部91所測出之埠位置之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第1資訊處理 裝置10。 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係接收一以第1通信控制裝 置3為中介而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0發送之槔寬度檢測用 15 封包,根據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檢測該埠寬度檢測用封 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位置。又,埠寬度檢 測用埠檢測部93係接收一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4為中介而 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20發送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根據該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檢測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2 20 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位置。 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94係將一用以顯示業由埠 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所測出之淳寬度檢測用封包通過之 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位置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 送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10。又,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 200522617 部94係將一用以顯示業由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所測 出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通過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位 置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20。 此外,亦可具有:第1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係可 5 檢測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 淳位置者、及第2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係可檢測埠寬 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位置 者。同樣,亦可具有··第1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 係可將一用以顯示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 10 制裝置3中之埠位置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第1資 訊處理裝置10者;及第2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係 可將一用以顯示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2通信控制 裝置4中之埠位置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 處理裝置20者。其等用1個予以實現的是:埠寬度檢測用 15 埠檢測部93及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94。即,埠寬度 檢測用埠檢測部93中,用以檢測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 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埠位置之部分便成為第1埠寬 度檢測用埠檢測部,另,用以檢測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 過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璋位置之部分則成為第2皡 20 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同樣,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 94中,用以將可顯示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 控制裝置3中之埠位置之埠寬度檢測用璋資訊發送至第1 資訊處理裝置10之部分便成為第1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 送部,而,用以將可顯示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2 200522617 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位置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 第2資訊處理裝置20之部分則形成第2璋寬度檢測用埠資 訊發送部。 其次’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動作。又,本實施 5形態之通信系統開始進行通信之前的動作,除了泡封包傳 輸埠之檢測或泡封包等之再送信指示是以第丨資訊處理裝 置10進行之外,其餘動作是與實施形態1中之第5圖所示 之動作同樣,省略相關說明。 其次,用第21圖說明第5圖流程中之步驟sl〇1之處 10理。第21圖係一用以說明發送側、伺服器、接收側間之資 訊收授或處理之圖。此外,步驟S2〇1_S2〇6之處理係與實 施形態1中之第6圖說明同樣,省略相關說明。 (步驟S501)伺服器6〇之埠寬度檢測用淳檢測部兕係 接收一由第1資訊處理裳置10所發送之琿寬度檢測用封 15包。接著,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係檢測谭寬度檢測用 封包之標頭中所含且該琿寬度檢測用封包通過之第ι通信 控制裝置3之埠位置。 ° 乂“ )埠寬度檢測科資訊發送部94係將-用 20
顯示藉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所測出料寬度檢測用 包通過之第1通健難置3之4位置之埠宽度 測用埠資訊’發送至第1資喊職置H)。料寬度檢 用槔貝_由位於第丨f訊處理裝置ig中^寬度檢測 埠資訊接收部74所接收者。 (步驟咖3)埠寬度檢測部75係根據蟑寬度檢測用谭 51 200522617 訊接收部74所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淳資訊,檢測第1通信 控制裝置3之埠寬度。此外,該埠寬度之檢測係與實施形 態1同樣進行,因此省略其說明。 (步驟S504)伺服器60之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係 5 接收一業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20發送之埠寬度檢測用封 包。接著,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係檢測埠寬度檢測用 封包之標頭所含且該寬度檢測用封包通過之第2通信控制 裝置4之埠的位置者。 (步驟S505)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94係將一用以 10 顯示藉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 3所測出且埠寬度檢測用封 包通過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位置之資訊的埠寬度檢 測用埠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20。該埠寬度檢測 用埠資訊係以第2資訊處理裝置20中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 訊接收部81接收者。 15 (步驟S506)埠寬度檢測部82係根據埠寬度檢測用埠資 訊接收部81所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檢測第2通信 控制裝置4之埠寬度。又,該埠寬度之檢測係與實施形態1 同樣進行者,因此省略相關說明。 (步驟S507)埠寬度發送部83係將一用以顯示第2通信 20 控制裝置4之埠寬度之資訊的埠寬度資訊,與一旨趣為用 以將該埠寬度資訊發送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10之指示,一 同發送至伺服器60。 (步驟S508)伺服器60之通信部61係接收埠寬度資 訊,將該埠寬度資訊發送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10。該埠寬 200522617 度資訊係以位於第1資訊處理裝置10中之埠寬度接收部19 接收者。 其次,用第22圖’說明第5圖流程中之步驟S102之 處理。第22圖係一用以說明發送側、伺服器、接收側間之 5資訊收授及處理之圖。又,步驟S3〇l-S303之處理除了埠 檢測用封包是以位於词服器60中之檢測用埠檢測部%接 &之外’其餘與實施形態!中之第8圖說明同樣,因此省 略相關說明。 10 15 20 (步驟S601)伺服器 ' d用埠檢測部91係接收一 業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0發送之埠檢 '、 /用封包。接签,拾 測用埠檢測部91係檢測埠檢測用封包之 ^後有恨 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 ^所含且該槔檢 (步驟S602)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係直。 檢測用埠檢卿91賴出且埠檢_封=1以顯示籟 控制裝置3之埠位置的檢測用埠資訊=過之第1通’ 理裝置10。該檢測用埠資訊是以第i資訊^^第1資訊虑 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71接收者。 里裝置10中之 (步驟S603)伺服器60之檢測用崞 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10發送之埠檢‘=部91係將一’ 用埠檢測部91係檢測埠檢測用封包之標、包。接著,檢須 用封包通過之第1通信控職置3之^、=含且該蟑檢須 (步驟S604)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係 檢測用埠檢測部91所測出且璋檢_封^ 1以顯示袭 控制I置3之埠的位置之檢測用埠資訊第lia^ 、° ’發送至第1資寄
53 200522617 處理裝置10。該檢測用埠資訊是以位於第1資訊處理裝置 10中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71接收者。 (步驟S605)第1資訊處理裝置10之泡封包傳輸埠檢測 部72判斷:步驟S301、S303中之兩個埠檢測用封包發送 5時所用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的位置與泡封包傳輪埠 是否呈連續之狀態者。又,針對判斷之具體手法,與實施 形態1同樣,省略其說明。 又,在第22圖流程中,已針對第丨資訊處理裝置1〇 接收到步驟S602中所發送之檢測用埠資訊後再發送泡封 °包之形態做了說明,但檢測用埠資訊之接收及泡封包之發 送的順序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先進行第2次之埠檢 測用封包之發送(步驟S303)後,再進行第1次之檢測用埠 資訊的發送(步驟S602)、及第2次之檢測用埠資訊的發送 (步驟S604)者。又,亦可將用以顯示步驟S601、S603中所 ’則出之埠位置之檢測用埠資訊匯集後再予以發送者。 其次,用第23圖,說明第5圖之流程中之步驟S104 的處理。第23圖係一用以說明發送側、伺服器、接收側間 之身訊收授或處理之圖。又,步驟S4〇3、S4〇4之處理係與 只鈪形態1中之第9圖說明.同樣,省略其說明。 2〇 立(步驟S701)第1資訊處理裝置1〇之泡封包傳輸埠檢測 P 72係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又,有關於判斷的具體 去與貫施形態1同樣,省略其說明。 立(步驟S702)第1資訊處理裝置1〇之泡封包傳輸埠發送 3係將泡封包傳輸埠資訊,與一旨趣為用以將該泡封包 200522617
至伺服器60。 2資訊處理裝置20之指示, 一同發送 (步驟S703)伺服器60之通信部61係接收泡封包傳輸 埠貧訊,並將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 5置20。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是以第2資訊處理裝置2〇中之 泡封包傳輸埠接收部23接收者。 又’針為本實施形態中之通信系統動作之具體例,除 了第1通信控制裝置3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寬度 檢測是各以第1資訊處理裝置10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2〇 10進行,而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檢測則是以第1資訊處理裝 置10進行,且執行隨其等而進行之處理(諸如由泡封包傳 輸埠資訊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1G迄止於第2資訊處理裝置 2〇之前的發送等)之外,其餘與實施形態丨中之具體例同 樣,省略其等說明。 15 20
“以上,在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中,除了具有與實施 形態1同樣之效果,藉使第丨通信控難置3及第2通作 控制裝置4中之琿寬度檢測或泡封包傳輪琿之位置檢㈣ =在第i資訊處理裝置10及第2資訊處理裳置2〇中進行, 還可減輕伺服!!,巾之絲貞擔者。尤其在特受理之必 要處理(諸如在發魏第丨奴雜_封包之後,等待傳 送第2次琿檢測用封包之處理等等)之處理負擔極大,因此 使如此特受理之必要處理不簡„進行,便可大幅減 少伺服器60之處理負擔。 又,在本實施職巾,帛1通信控崎置3中之槔寬 55 200522617 度榀測疋以第丨資訊處理裝置10進行之形態做了說明,但 亦可構建成··在第丨資訊處理裝置10中進行泡封包傳輸埠 之檢測及泡封包傳輸埠之發送,且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 之埠寬度檢测,與實施形態1同樣,在伺服器進行者。同 5樣,在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寬度檢測及泡封包傳輸 埠之位置檢測等任一者,是與實施形態同樣,亦可在伺服 器進行者。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是針對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 之埠寬度檢測以第2資訊處理裝置2〇進行之形態做了說 · 10明,但亦可將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之埠寬度檢測在第i 貧訊處理裝i 10 +進行者。按此構成時,亦可不須以饲服 器60為中介,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2〇向第i資訊處理裝 置10發送埠寬度資訊。又,此時,用以顯示由第2資訊處 理裝置20發送之埠寬度制用封包所通過之第2通信控制 15裝置4中之埠之位置的資訊之淳寬度檢測用蜂資訊,便由 伺服器60朝第i資訊處理裝置1〇發送者。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針對泡封包傳輸埠之檢測是以 φ 第1資訊處理裝置10進行之形態做了說明,但亦可使泡封 包傳輸槔之檢測在第2資訊處理裝置2〇中進行者。依此構 - 2〇成時,亦可不須以祠服器為中介,由第i資訊處理裝置 - H)朝第2資訊處理裝置2〇發送泡封包傳輸痒資訊者。又, 在此形態下,㈣顯示“丨f訊處理裝置ig發送 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塌γ如^丨壯 ^ ^ 控制裝置3中之埠的位置之資 訊的檢測用埠資訊則由词服器6〇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 56 200522617 20者。又,在此形態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中之埠寬度 檢測亦可於第2資訊處理裝置20中進行者。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是針對一基準埠資訊由伺服器 60發送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10之形態做了說明,但基準埠 5 資訊亦可發送至發送有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第2資訊處理 裝置20者。在此形態下,則是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20,以 伺服器60為中介,再次將基準埠資訊發送至第1資訊處理 裝置10者。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埠寬度檢測用封包、基準埠檢 10 測用封包、埠檢測用封包中含有:用以界定一可發送用以 顯示其等封包所通過之通信控制裝置中埠位置之資訊的資 訊處理裝置之資訊(諸如機器ID或IP位址等),在伺服器 60中,亦可根據該資訊,發送一用以顯示所檢測出之埠位 置之資訊者。例如,亦可在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5欲 15 發送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中含有作為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 之發送源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10之機器ID,埠寬度檢測 用埠資訊發送部94便朝與該機器ID相對應之第1資訊處 理裝置10,發送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者。 (實施形態3) 20 一邊參考圖式,一邊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3之通信系 統。依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係使單側資訊處理裝置不經 由通信控制裝置之狀態下直接進行通信者。 第24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結構方塊圖。 在第24圖中,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係包含有:第1資訊 200522617 處理裝置1、第2資訊處理裝置2、第1通信控制裝置3、 及伺服器6。又,依第24圖所示之本實施形態的通信系統, 除了不具有第2通信控制裝置外,其餘則與實施形態1之 通信系統同樣者。又,第1資訊處理裝置1、第2資訊處理 5 裝置2、伺服器6之結構及動作係與實施形態1同樣,省略 其等說明。 在此,第2資訊處理裝置2是一不經由通信控制裝置 之狀態下進行通信者,為此可判斷第2資訊處理裝置2是 經由Full Cone NAT之通信控制裝置而進行通信者。因此, 10 本實施形態中之動作,形成一與實施形態1中第2通信控 制裝置4為Full Cone NAT之形態同樣之處理,可建立第1 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者(第π 圖中,單側NAT為Open NAT之形態可對應於本實施形態> 如上,依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即使第2資訊處理 15 裝置2不經通信控制裝置之狀態下進行通信時,亦可建立 第1資訊處理裝置1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者。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是針對實施形態1之通信系 統中不設置第2通信控制裝置之結構加以說明,但亦可為 實施形態2之通信系統中不設置第2通信控制裝置之結構 20 者。即使是如此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不經由通信控制裝置 之形態時,亦可建立第1資訊處理裝置與第2資訊處理裝 置間之通信者。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是針對第2資訊處理裝置2不 經通信控制裝置之狀態下進行通信之狀態下進行通信之形 58 200522617 中介^兄明i但第2/貪訊處理裝置2係以通信控制裝置為 ^仃通k ’且第i資訊處理裳置i不經通信控制裝置 通信時,亦可同樣地建立第1資訊處理裝置UP 貝讯處理裝置2間之通信者。 5 一叮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是針對伺服器6、60異有 处t-貧訊處理裝置通知對方通信控制裝置之正位址之功 =之㈣加以說明,該功能亦可於與伺服器6等不同之男 =服器中予以實現者。即,亦可為與可將另—邊之通信 广制裝置的位址通知一邊之資訊處理裳置之舰器、<進 10行用以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處理等之词服器不同之另J 服器、即’以第25圖所示之通信系統中,第i資訊處理裝 置及第2貝戒處理裝置2係由位址伺服器沾,取得第j 通信控制裝置3及第2通信控制襄置4之位址,建立資訊 處理裝置間之通信之處理巾,亦可構建成使賴服器如進 15 行者。 20 又,在將另-邊之通信控制裝置(不具備通信控制裝置 時’則指資訊處理裝置)之位址通知—邊之資訊處理裝置之 處理、位於呼叫側之資訊處理裝置叫出對方(呼叫抵達側) 之貧訊處理裝置之處理等等,亦可使用SIP (Sessi〇n Initiation Protocol)者。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悲中,說明基準埠是於基準埠檢 測用封包發送時最新指定之埠者,但該基準埠亦可為不是 最新指定之埠。例如,與第2通信控制裝置4相連接之機 器只有第2資訊處理裝置2、20,且大體上可掌握在第2 59 200522617 通信控制襄置4所使用之琿數時,亦可令與飼服器6、6〇 ,通信上所社第2通健織置4之埠作為基準蟑。此 時,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便成為一可與伺服器ό、60進行、莆 信之封包。 5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主要是針對在將埠檢測用 封包在泡封包發送之前後進行2次發送之形態予以說明, · 但亦可將埠檢測用封包在泡封包發送之前後只做】次發送 者。此時,假設是泡封包傳輸埠與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所 用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槔呈連續狀態,進行泡封包傳 φ 1〇輸槔之檢測。如果該假設不正確時,便再次進行基準璋檢 測用封包之發送等作業者(重複步驟sl〇1以下之處理)。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先判斷是否可藉泡 封包傳輸蟑檢測部65、72檢測泡封包傳輸璋之位置後7再 進打泡封包傳輪埠位置檢測之形態,但在特定形態下亦 15可先進行泡封包傳輸埠位置之檢測,而不做該判斷者。該 特定形態係指:諸如第1資訊處理裝置卜10之外的裝置 不”第1通仏控制裝置3連線’且泡封包傳輪璋與璋檢測 φ 用封包發送時所用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之蟑呈連續狀能 之可能性極高之形態等等。假使此時,所檢測出之泡封包 2〇傳輸槔的位置有誤,且第i通信控制裝置3所使用之ΝΑ 賴型是特定者,便不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 仏封包’再-人由基準璋檢測用封包發送開始重複進行者。 又’在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65、72中,判斷泡封包 輸谭與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所用之第!通信控制裝置3之 60 200522617 埠不呈連續狀態時’如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戈曰月。 專進仃再送信之料,或者是,可將建与信之處理处 ,理或'村再找料基料檢顧封包發如始之後的。 八隹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65、72中,亦可將蜚;、、 封包傳輸埠與埠檢顧封包發送時 :; 里q * & H吕控制^ 置之埠是否呈連續狀態之判斷,在一呈連續狀態之或夕 率較局時便判斷為連續狀態時料執行者。例如 ;; 10 15
信控制裝置3之埠寬度可以「丄」與「2」加以變化日士 1 = 如做時間上的變化),如料檢測用封包發送時所用之 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的間隔為「2 「 「 婷灿能+ 4」¥,則有i| 、”貝狀〜之可能性,因此亦可判斷為連續狀態後,再進" 後的處理者。又’此時,如果在谭檢測用封包發送時: :::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的間隔為「5」時,則判斷為不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針對埠寬度檢測部64、75、 82檢測埠寬度之形態予以說明,但該埠寬度亦可藉由用戶 動輸入或特疋記錄媒體(諸如cd_r〇m或可裝卸自如 2〇之°己^、體等)、通信等,傳遞至飼服器6、60或第1資訊處 =裝置卜10 ’或亦可取得業已儲存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3 *之蜂見度者。此事亦可針對第1資訊處理裝置1、10等 右人知道第2通信控制裝置4等之IP位址時執行者。即,IP <止亦可藉用戶之手動輸人等方式,輸人於第1資訊處理 61 200522617 裝置1、10等等。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針對第i資訊處理裝置卜 10利用第1 f訊纽裝置丨、1G巾各鋪埠發送泡封包及 瑋檢測用封包之形態予以說明,但諸如第i資訊處理装置丄 檢測到第1通信控制裝置3使財p⑽Sensitive之蜂指定 規則的NAT時,第1資訊處縣置卜1G亦可由第i資訊 處理裝置1、1 〇之同—琿發送泡封包及蟑檢測用封包。惟, 此時,縣將埠檢測用封包之發送目的地的物服器6、 60之埠)相異者。 10 15 20
、 ;對使用在回信封包潑 時重新指定之第2通健織ϊ4之将相信封包之 態予以說明,但此形態只是其中—例,亦可在回作封自 送時所用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中包括有迄今卿 之埠、諸如基準蟑檢測關包發送時所用之料包括在, 又,令由基準埠迄止於泡封包發送對象蟀之前可初 定之蜂數⑷在每次韻包等之再送下Μ加大者。即,
==3亦可於每次再送泡封包等之時朝 的基準埠_之_包發送對料,發送_包者。心 便可易於迴避迄至於發送回信封 對象璋者。 、制之泡封Μ 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針對回信封包發送部24以 祠服益6為巾介,錢封包發送部丨3接 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之前可被指定 土丰隼&止於 早數(^)之形態予以蚱 明,但該α值亦可由伺服器6、6〇私、 ^ ⑻兔咬到泡封包發送部13 62 200522617 與回信封包發送部24(此時,埠寬度資訊亦可不送到第1資 訊處理裝置1),又,亦可事先在第1資訊處理裝置1、10 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2、20中設定該α值者。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針對回信封包發送部24發 5 送一由基準埠迄至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之間可被指定之埠數 (α)的回信封包予以說明,但回信封包發送部24亦可發送 α以上之回信封包,亦可發送α以下之回信封包。例如, 回信封包發送部24亦可接收一基準埠與泡封包發送對象埠 間之埠編號的差,發送一與該差值相對應之數量的回信封 10 包,而不是以伺服器6、60為中介而由泡封包發送部13接 收α值者。此時,回信封包發送部24便發送一 α的倍數之 回信封包者。在此,如第6圖之步驟S209之相關說明,有 這種埠寬度檢測部68、82所檢測出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4 中之埠寬度為實際埠寬度之倍數之可能性時,則令基準埠 15 與泡封包發送對象埠間之埠編號之差值為回信封包個數者 較佳。這是因為可更加確實進行使用有泡封包發送對象埠 之回信封包發送者。又,例如第2資訊處理裝置2、20已 知第2通信控制裝置4中在基準埠指定之後被指定之埠的 數量時,亦可發送一由α減去相當量之數量的回信封包 20 者。這是因為,按此,亦可使用泡封包發送對象埠發送回 信封包者(惟,必須在第2通信控制裝置4之埠寬度檢測是 正確的狀態下才可行)。因此,在諸如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之 前一個埠之前被指定時,回信封包亦可只發送1個者。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是針對接收有回信封包後 200522617 再發运再回信封包之形態進行說明,但在藉回信封包接收 俾建立s i資訊處理裝置卜10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欠 間之通信時,亦可不須發送再回信封包者。例如,第^ j 訊處理裝置卜10接收一使用泡封包發送對象埠而發^ 5回信封包時,便可進行以泡封包傳輸槔及泡封包發送對象 2為中介之Peer t。Peer通信’因此亦可不須發送再回信封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之具體例中,判斷是否已可接 收回信封包之狀態,是在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2、以飼 1〇服器6、60為中介而接收有已發送回信封包之旨趣時,來 判斷是否業已收到回信封包者,但亦可構建成:諸如發送 泡封包後經過預定時間(如15秒等等)仍未收到回信封包 時,便判斷不能接收回信封包者(即不能建立通信)。又,= 事針對再回信封包亦同,即,發送回信封包後經過預定時 Μ間’仍未收到再回信封包時,亦可判斷未能接收再回信封 包者(即,未能建立通信)。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藉-個伺服器6、6〇俾進 行基準埠資訊發送或泡封包傳輸埠檢測等之形態進行說 明,但亦可藉多數伺服器進行其等處理者。 20 (實施形態4) 參考所附圖式,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4之通信系統。 在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中,針對使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 說明之泡封包傳輸埠位置之檢測方法進行SIp通信之形態 進行說明。 64 200522617 第26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的結構方塊圖。 在第26圖中,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係包含有··第1資訊 處理裝置30、通信控制裝置3、第2資訊處理裝置40、埠 檢測伺服器51、及SIP伺服器52。其中,通信控制裝置3 5 係具有NAT功能,可進行位址轉換、埠的指定、封包過濾 等處理,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3同樣 者,因此省略相關說明。 第27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之 結構方塊圖。在第27圖中,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係具有: 10 通信部11、泡封包發送部13、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埠寬 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5、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71、泡封包 傳輸埠檢測部72、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74、埠寬度 檢測部75、及SIP處理部31。其中除SIP處理部31外之 裝置的結構及動作係與實施形態2同樣,因此省略其說明。 15 惟,泡封包發送部13並不是根據基準埠接收部12接收之 基準埠資訊所示之基準埠位置而發送泡封包,而是根據一 可顯示由SIP處理部31收取之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之位置的 資訊,而對該泡封包發送對象埠發送泡封包者。 SIP處理部31係可進行一與SIP有關之處理者。具體 20 而言,在與SIP伺服器52間進行連線要求之發送、通信對 方之位址、埠編號等之取得等等之處理。有關於其等處理, 是與迄今進行之處理同樣,省略相關說明。 第2資訊處理裝置40係一用以SIP伺服器52為中介 而與另一客戶終端機進行Peer to Peer之聲音通信之終端裝 200522617 置(諸如VoIP之電話終端裝置)。第2 ςτρ ηρ 貝°札爽理裝置40係以 飼服$ 52為中介,而將第2資訊處理袭置4G之ιρ位 址、傳輸埠位置及接收埠位置,傳遞至 X IV cjp jn np 戶終端機者, 又以SIP伺服器52為中介而收 .D 力客戶終端機之接收 =:topeer之聲音通信中,可將封包之發送目的地 =在_收蟑者。在此,某-客戶終端機之傳輪痒係指: Μ客戶終、機對另一客戶終端機傳送資訊之埠。 客戶終端機之接收蟑係指:該客戶終端機可由^客^欠 10
端機接收資訊之埠。第2資訊處理裝置40係指SIP之一般 客戶終端機,省略其詳細說明。 又 第28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辑檢測伺服器51之結構 方塊圖。在第28圖中,埠檢測飼服器51係—可進行下列 處理’即用以檢測由第i資訊處理裝置如發送之泡封包所 通過之通儲制裝置3之埠的位置者。埠檢測伺服器Μ係 =有:通信部61、檢測用埠檢測部91、檢測用土車資訊發送 部92、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93、及蟑寬度檢測用淳資訊
發送部94。此外,其料部結構係與實施形態2同樣省 略相關說明。 2〇 SIP伺服器52係一可進行與仙相關之處理的飼服 〇器。與SIP相關之處理係諸如:接到來自客戶之位址通知 後登錄位址之暫存器的處理、可管理客戶位址之當地服務 t處理、及’用以接到來自客戶之啤叫要求後,以定位服 知,檢索對方目的地之位址,傳送至對方目的地之客戶之 委託伺服器(proxy server)之處理等等。又,該sip伺服器 66 200522617 52所具備之各種功能亦可藉2以上之飼服器實歸。又, 該SHM司服器亦可各設置於^資訊處理裝置%側與第2 資訊處理裝置40側者。此時,例如藉所謂第ι資訊處理裝 置30、第1 SIP伺服器、第2 SIp伺服器、第2資訊處理裝 · 5置40之路咎’執行由第!資訊處理裝置迄至第2資訊 處理裝置40間的資訊中繼者。該Slp伺服器&之處理係 ’ 與迄今進行之處理同樣,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其次,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的動作進行說明。 第29 iK系呼叫發出側、埠檢測伺服器51、璋檢測词服器 φ 10 51、SIP伺服器52、呼叫抵達側間之資訊收授或處理之說 明圖。又’在第29圖中,令第ι資訊處理裝置3〇、通信控 制裝置3為呼叫發出側,且令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為呼叫 抵達側者。 (步驟S801)藉於位在呼叫發出側裝置之第ι資訊處理 15裝置30與埠檢測伺服器51間進行預定封包之發送及接 收,檢測呼叫發出側之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寬度。針對該 埠寬度檢測之具體處理,是與實施形態2之第21圖中步驟 φ S206、S501、S502、S503同樣,並省略其等說明。 (步驟S802)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係朝SIP伺服器52 20 發送一旨趣為用以要求一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40進行通作 之通信要求。在該通信要求中,包括有旨趣為通信目的地 _ 之客戶(即第2資訊處理裝置40)之IP位址、傳輪琿之位置 及接收埠之位置發送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之指示者。 (步驟S803)SIP伺服器52係將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3〇 67 200522617 务送之通信要求轉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40。又,該通信 要求係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40接收者。 (步驟S804)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係將一含有可顯示第 2貧訊處理裝置40之IP位址、傳輪埠之位置及接收埠之位 5置的資訊之通信目的地資訊,發送至SIP伺服器52。 (步驟S805)SIP伺服器52係將業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 40發送之通信目的地資訊,轉送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3〇。 接著,該通信目的地資訊係由第j資訊處理裝置3〇之SIp 處理部31接收者。 10 15 20
(步驟S806)第1資訊處理裝置3〇係發送埠檢測封包矣 泡封包,且朝此由埠檢測伺服器5丨接收檢測用埠資訊。名 對該泡封包等收發之具體處理,與實施形態2之第22_ 理同樣,$略其說明。此外,在本實施耗巾,泡封包〇 使用SIP處理部所接收之通信目的地資訊而被發送至第 資訊處理裝置40之傳輸蟑。即,在本實施形態中,泡封, 發送對象埠為第2資訊處理裝置4G之傳輸埠。又,在連與 性之判斷上(第21圖之步驟56〇5),是採用步驟s8〇i中月 測出之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寬度。 ^驟⑽乃第卜貧訊處理裝置%之泡封包傳輸注 部72係判斷是否可檢測出泡封包傳輸璋之位置。在於步, S806中之連續性判斷(第21圖之步驟S605)中,判斷2也 蟑檢測錢“送時所用之通信㈣裝置3之槔與泡則 傳輸埠是否j連續狀態時,便判斷可檢測泡封包傳輸淳戈 位置後,再前铜步驟獅,如果U連續狀態時,❹ 68 200522617 斷不能檢測泡封包傳财之位置,遂返回到步驟 (步驟S8G8)泡封包傳輸槔檢測部72係檢測6 * 蟑之位置。該泡封包傳料讀置便絲位於=輪 之接收埠的位置。 出侧 5 10 15 (步驟S809)SIP處理部31係將一含有通信控制^ 靠外地侧之IP位址及步驟簡中所檢測出之泡封包'魅 埠(即’接收璋)之位置之通信要求,發送至sip飼服器^ 又,針對通信控魏置3靠外地側之ip位址,這是;事前
在進行埠寬度檢測等處理中取得者。 則 (步驟S810)SIP伺服器52係將業由第i資訊處理裝置 30發送之通信要求轉寄至第2資訊處理裝£ 4〇。接著:該 通信要求便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接收者。 (步驟S811)第2資訊處理裝£ 4〇係、對所接收之通信要 求,發送一旨趣為連線準備已結束之響應。 (步驟S812)SIP伺服器52係將該響應轉送於第1資訊 處理裝置30。
(步驟S813)第1資訊處理裝置4〇係發送一相對於由第 2貧訊處理裝置40所收到之響應的確認。 (步驟S814)SIP伺服器52係將該確認轉送於第2資訊 〇處理裝置40。按此,完成一用以進行呼叫發出側與呼叫抵 達側以Peer to peer之連線準備,第J資訊處理裝置3〇將 貝汛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之接收埠,第2資訊處理 裝置40則將資訊發送至通信控制裝置3之接收埠(泡封包 傳輸埠),便可進行一於第丨資訊處理裝置3〇與第2資訊 69 200522617 處理裝置40之間不經由snM司服器52等之中繼飼服器的 通信者。 又’第29圖之各步驟的處理順序是有某程度上之隨意 性。例如轉S8G1之料度檢測處理是在步驟觀之: 5封包等《處理之前執行時,村在通信要求發送處理(步 驟S802)、通信目的地資訊發送處理(步驟S8〇4)之後再執行 者0
其次,利用具體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的動 作。在具體例中,令第!資訊處理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 10裝置40已是先對SHM司服器52進行位址資訊登錄者。又, 令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之機it ID為「AAA@abC."com」, 第2貝a處理裝置40之機器m為「BBB@abc···⑶瓜」者。 在=,該具體例係針對機器m為「ααα@*··._」等之 :〜、予以。兒Θ但機器ID如同郵件位址或電話號碼,只要 疋可界疋客戶終端機之資訊時,該形式便不受限,任何資
、、,百先,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係對埠檢測伺服器51發 、、、:阜見度彳欢則封包,俾進行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寬度檢 20揭G驟S8〇1)。針對該處理之詳細内容,與實施形態2同 樣,因此省略其說明。 其次,第1二欠^ _ 貝訊處理裝置30係將通信要求,由第30 圖所不之埠P1 乂 該通信要长g X、至SIP祠服器52之蜂P3(步驟S802)。 係包含有:*即指被稱為「INVITE REQUEST」。該通信要求 弟1資訊處理裝置30之機器「AAA@abc...C〇m」 70 200522617 及要求進彳了通信之對方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4()之機器id 「BBB@abC."com」。又,該通信要求中含有:吓位址傳 輸埠之位置及旨趣為可發送-用以顯示接收蜂之位置的指 示。此外,亦可藉第2資訊處理裝^ 4〇接收通信要求,判 5斷已接收旨趣為發送IP位址等之指示者。即,通信要求中 亦可不包含指示指令。 該通信要求係由SIiM报器52接收。接著,sip饲服 器52係檢測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之機器id「bbb@ abc...C〇m」相對應之IP位址及埠編號,且對該汗位址之埠 10編號發送該通信要求(步驟S803)。 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 一接收該通信要求時,便將顯示 有2資訊處理裝i 40 UP位址、傳輸埠sPcm之位置及接 收埠rPort之位置之資訊的通信目的地資訊,發送至sip伺 服器52之埠P3(步驟S804)。該通信目的地資訊亦含有第1 15資訊處理裝置30之機器ID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之機器 ID。此外,有關通常的SIp,在通信目的地資訊中不含有通 信目的地之傳輸埠位置。因此,針對通信目的地資訊含有 通^目的地的傳輸埠之位置之部分,便為SIP擴張者。 該通信目的地資料係由SIP伺服器52接收,且以通信 20控制裝置3為中介而被發送至第1 f訊處理裝置30(步驟 S8〇5)。該通信目的地資訊係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之SIP 處理σ卩31接收。sip處理部31係將該通信目的地資訊中所 含之顯示第2資訊處理裝置40之IP位址及傳輸埠sPort位 置之資訊,傳遞至泡封包發送部13。 71 200522617 崎闕包發料料纽(㈣ 二之’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由第lf訊處理U)= 之二料檢_ 10 m =i鱗檢測用封包係料檢測伺服器51之 欢測部91接收,並檢測埠檢測用封包之 =一的—,㈣資二所送= ^將:使鱗P8q編號納人有效載量之檢測用淳資 计f至通健制裝置3之埠P8。紐測科資訊係於 ^空制m經過位址轉換後再發送至第i資訊處理裝 置3〇之物。接著’檢測科資訊接收部71中接收該檢 測用埠資訊。 該埠檢測用封包發送後,隨即泡封包發送部13將泡封 包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40 0阜sP〇rt。該泡封包係由 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之埠P6發送者。在此,棒p6係一與 15璋P5相異之埠,泡封包發送時在第1資訊處理農置3〇中 重新被指定之埠。
該泡封包發送之後,隨即檢測用封包發送部14再次將 埠檢測用封包發送至埠檢測伺服器51之埠P11。該谭檢測 用封包係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之埠P7發送者。在此, 2〇埠P7係與埠P5、埠P6相異之埠,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在 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中重新被指定之埠。該埠檢測用封包 係於埠檢測伺服器51中接收者。又,與第1次之埠檢測用 封包時同樣,將檢測用埠資訊由埠檢測伺服器51發送至第 1資訊處理裝置30。 72 200522617 第1資訊處理裝i 30之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7ι係接 收該檢測用谭資訊’判斷2個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所用之 通信控制裝置3之崞位置與泡封包傳輸璋是否呈連續狀態 者。該判斷係麟P10與埠P㈣之差距是否等於步驟咖二 5中所檢測出之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寬度的2倍而進行者。 令埠P10與璋P8間之差為通信控制裝置3之痒寬度的2件 時,泡封包傳輸槔檢測部72係、判斷2個埠檢測用封包錢 時所用之通信控制裝置3之蟑與泡封包傳輸璋呈連續㈣ 時’便判斷可檢測泡封包傳輸埠(步驟S8〇7),即檢測位於 H)該❹8之璋編號與埠P10之蜂編號間正中央之淳編號,令 之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步驟S8〇8)。泡封包傳輸谭檢測 部72係將該所檢出之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傳遞至sip處理 部31。
SIP處理部31再次將含有該泡封包傳輸璋之位置及通 15信控制裝置3靠外地側之位址之通信要求發送至SIP伺服 杰52(步驟S809)。该通信要求亦即所謂「INVITE 者,含有第1資訊處理裝置30之機器ID及第2資訊處理 裝置40之機ID。§亥通信要求係於sip飼服器Μ進行中 繼,而被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步驟S81〇)。該通信 20 亦以埠P1-P4為中介進行。 第2資訊處理裝置40係藉接收該通信要求,便可知道 呼叫發出側之IP位址及接收埠位置者。又,第2資訊處理 裝置40係將一相對於通信要求之響應發送至SIP伺服器52 (步驟S811)。該響應亦含有第1資訊處理裝置3〇及第2資 73 200522617 訊處理裝置40之機器ID。該響應係於SIP伺服器52進行 中繼’以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P2為中介而發送至第1資訊 處理裝置30(步驟S812)。 對於來自通信對方側之響應,經由SIP伺服器52,發 5送一相對於響應之確認(步驟S813、S814)。該確認之發送 即稱為所謂的「ACK」者。之後,如第31圖所示,由第1 資訊處理裝置30是朝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之埠rport發送 資訊,由第2貢訊處理裝置4〇則是朝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 P9發迗資訊者。發送到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p9的資訊是 1〇在通^控制裝置3中進行位址轉換,隨後被發送至第工資 訊處理裝置30之琿P6。按此,便可在第i資訊處理裝置 3 0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4 〇之間建立通信’執行兩者間之通 話者。 15 20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第29圖所示之時序加以s 明’但用以建立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之時序並不限於: 29圖所示者。例如步驟S811之響應發送中,亦可經由s】 伺服器52’發送一可顯示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之正位』 之資訊、及一可顯示接收埠位置之資訊,發送至第丨資― 處理裝置3G。此時,第1資訊處理裝置%藉用以經由$ SIP 4司服器52而發送之資訊,俾建立第】資訊處理裝置: 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40間之通信。惟,在步驟伽中| 發送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仙之正位址係與步驟咖他 者為同-者。又,第2資訊處理裝置4〇係將藉於步驟s8( 所發送之通信目的地資訊所示之傳輸淳,作為與第工^ 74 200522617 處理裝置30通信之傳輸埠使用者。 如上,依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藉用實施形態Μ 中說明之用以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址的手法,即使通俨 控制裝置3使用有何種NAT之形態下,亦可建立依$卟之 5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者。如此,用以檢測泡封包傳輸璋 之位置的手法亦可使用在實施形態1-3中所說明之系統或 時序外之系統或時序使用。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通信控制裝置3之埠寬度或泡 封包傳輸埠位置檢測是針對客戶側進行之形態進行^月: 10但與實施形態i同樣,其等處理中任一個以上之處理亦可 於伺服器側進行者。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各針對個別具有谭檢測飼服器 51及灿伺服器52之形態進行說明,亦可使其等構建成同 一伺服器者。 15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針對使用SIP以建立資訊處理 裝置間之通信之形態進行說明,但亦可使用其他用以建立 資訊處理裝置間通信之通信協定者。此時,藉具有一淳檢 測飼服器5卜亦可檢測泡封包傳料之位置,且可執行一 經由具有NAT功能之通信控制裝置之通信者。 2〇 X ’如貫施升讀4中之說明,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 通信系統係-包含有可發送泡封包之資訊處理裝置及可進 行用以檢測泡封包傳輪蜂位置之處理的飼服器者,俾檢測 該泡封包傳輸槔之位置者。即,本發明中之通信系統亦可 為如下之通信系統。該通信系統係包含有-資訊處理震 200522617 置、-可控制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制裝置及一祠服 器;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泡封包發送部,係可以通信控 制裝置為中;丨發送一用以於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 之泡封包者;及,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於泡封包發$ . 5部發送泡封包之前後,將一璋檢測用封包發送至飼服器, 該璋檢測用封包係用以檢測可於泡封包發送且為通信㈣ · 裝置之阜的泡封包傳輸蟑之位置者;而伺服器係具有一泡 封包傳輸埠檢測部,該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接收一業由 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根據璋檢測用封包, φ 10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該通信系統中,伺服器中所 測出之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可藉發送部而發送至資訊處理 裝置,或,亦可藉其他方法傳遞至資訊處理裝置者。其他 方法諸如有:將用以顯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之資訊儲存 於記錄媒體,使資訊處理裝置由該記錄媒體讀出資訊,或 15亦可於伺服器顯示用以表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之資訊, 看著該顯示,用戶便可朝資訊處理裝置輸入用以顯示埠範 圍之資訊者。 鲁 又,如實施形態4中之說明,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 通信系統係一包含有可發送泡封包之資訊處理裝置及可進 - 20行用以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位置之處理的伺服器者,亦可為 · 用以檢測該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即,本發明中之通信 系統亦可為如下之通信系統。該通信系統係係包含有一資 訊處理裝置、一可控制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制裝置 及一伺服器;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泡封包發送部,係可 76 200522617 5 10 15 20 =: = = =介,發送,於通信控制裝置留下 二H:送二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於泡封包 發迗部發迗泡封包之前德 ^ 器,該賴_社”#封包發送至飼服 控制裝置之琿的泡封Π:::封包發送且為通信 收部,係可接收一檢測用檢測用物 _ 一4 。 Μ榀測用埠資訊係用以 .4不阜Μ用封包所通過之通信控制裝置 及,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 者, 所接收之檢測科資訊,據檢㈣埠資訊接收部 服器係具有:檢測用4檢測部',===位置者;伺 ::阜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通信控二 =:=資訊發送部,係可將-檢測_訊發 =貝處裝置’該檢測科資訊係用以顯示檢測用蟑 檢測部所=出之埠的位置者。如此,泡封包傳輸璋位置 m疋伺服器,亦可於資訊處理裝置中進行者。該 =二r處理裝置中所測出之泡封包傳輸蟑之位 …而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或亦可藉其他方 法傳遞至育訊處理裝置者。其他方法諸如有:將用以顯示 泡封包傳财之位置之資訊儲存於記錄媒體,使資訊處理 裝置由該記錄媒體讀出資訊’或亦可於資訊處理裝置顯示 用衫示泡封包傳料之位置之資訊,藉看觸示,用戶 朝貧訊處理裝置輸人用以顯科範圍之資訊者。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針對各資訊處理裝置只以! 個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連接通信線路5之形態進行說
77 200522617 月但即使以多數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連接於通信線路5 犄(即多段連接之NAT),亦可建立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 者。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第丨通信控制裝置3 5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4具有NAT之功能者,除了 NAT功 能外,第1通信控制裝置3及第2通信控制裝置4亦可同 時具有NAT功能及封包過濾之防火牆(Firewall)功能者。在 此,封包過濾意指進行諸如根據前述接收過濾器規則之接 收封包選擇者。第1通信控制裝置3係具有根據如此接收 10過濾器規則之防火牆功能時,藉封包由當地側(第1資訊處 理裝置1等之側)朝外地側(通信線路5)之泡封包發送,俾 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3留下送信履歷,便可於泡封包傳輸 埠接收所發送之回信封包者。又,第2通信控制裝置4係 具有根據如此接收過濾器規則之防火牆功能時,藉以由當 15 地側(第2資訊處理裝置2等之側)朝外地側之泡封包發送對 象埠為中介之回信封包發送,亦可建立第1資訊處理裝置i 等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2等間之通信者。 又,第1資訊處理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可為一 安裝有應用作用之防火牆功能者,亦可不是者。 20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針對藉IP位址等資料以界 定伺服器6等之形態進行說明,但亦可藉領域名稱(諸如 server.pana.net等)以界定伺服器6等。此時,該領域名稱利 用DNS伺服器轉換成正位址,俾可界定伺服器者。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通信所用之通信協定可為 78 200522617 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 或’亦可為正哪加打⑽ Protocol version 6) ° 又,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各處理(各功能)可藉由單一 裝置(系統)做集中處理予以實現,或可藉衫數裝置做分散 5 處理予以實現者。 10 15 20 、y ^ 、十對提出通信要求之側/ 發用泡封包之側的形態進行說明,但提出通信要求之如 為發送泡封包之側者。 構造2在上述各實卿態中,各構成要素可藉專用如 式控制之敕體而構造成者。又,可實現上=打猎以 之資^r j A現上述各實施形態t 電腦執:理裝置的軟體係如下程式。即,該程式係用μ 制以可控制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則 裝置為;:可控制第2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2通信控, 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驗 之處理者;該程式可執行下列步驟,即… 訊=收Μ’係接收-用以顯示—基準埠位置之基準璋, 於第基準埠為-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且成為用i 對象基^控Γ^Γ、、下送信履歷㈣狀朗包的發i 通作 / d运步驟’係根據基準蟑資訊,以第 檢測用置為中介’將泡封包送往第2通信控制裝置者 測包發送步驟,係發送—蟑檢測用封包,俾用以本 控制傳輸崞之位置者,該泡封包傳輸埠係第1通十 車且心於_包發送者;及,聰封包接收3
79 200522617 驟,係對泡封包傳輸埠,接收一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第2 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發送之回信封包者。 又,按該程式,基準槔亦可為:業經第2通信控制裝 置指定之埠中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有一用以檢測基準 5 埠位置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時點上最新的埠。 又,按該程式,亦可在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中,於泡 封包發送步驟中發送泡封包之前後,發送埠檢測用封包者。 又,按程式,泡封包及埠檢測用封包亦可使用第1通 信控制裝置中相異之埠予以發送者。 10 又,按程式,可使泡封包及該埠檢測用封包使用業於 第1資訊處理裝置中重新指定之埠予以發送者。 又,按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一再送信指示接 收步驟,該再送信指示接收步驟係接收一旨趣為再次發送 泡封包及埠檢測用封包之再送信指示者;而在檢測用封包 15 發送步驟中,在再送信指示接收步驟中接收有再送信指示 時,便再次發送埠檢測用封包,在泡封包發送步驟中,於 再送信指示接收步驟中接收有再送信指示時,則再次發送 泡封包。 又,按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一埠寬度檢測用 20 封包發送步驟,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以第1通 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一用以檢測位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 之埠寬度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者。 又,按程式,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作為用以發送泡封 包之對象埠之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亦可為一業由基準埠經過 200522617 預定埠指定後才予以指定者。 又,按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一接收琿寬度資 訊之埠寬度接收步驟,該埠寬度資訊係一用以顯示位於第2 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之資訊;在泡封包發送步驟中, 5 對泡封包發送對象埠發送泡封包,該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係 與基準埠間之埠間隔為埠寬度資訊所示之埠寬度的Μ倍 (Μ是大於1的整數)者。 又,按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一再回信封包發 送步驟,該再回信封包發送步驟係於回信封包接收步驟接 10 收有回信封包時,對已於該回信封包發送所用之第2通信 控制裝置的埠,發送一再回信封包者 又,按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如下步驟,即: 檢測用埠資訊接收步驟,係接收一檢測用埠資訊,該檢測 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 15 裝置之埠的位置者;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係根據業於 檢測用埠資訊接收步驟所接收之檢測用埠資訊,檢測泡封 包傳輸埠之位置者;及,泡封包傳輸埠發送步驟,係發送 一泡封包傳輸埠資訊,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係顯示業於泡 封包傳輸琿檢測步驟所檢測之泡封包傳輸埠的位置者。 20 又,按該程式,亦可於該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中,在 未能在泡封包傳輸谭檢測步驟中檢測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 置時,再次發送泡封包,在泡封包發送步驟中,在未能在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中檢測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時, 則再次發送泡封包者。 81 200522617 又,按該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下列步驟,即: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以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 介,發送一用以檢測位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之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者;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步驟,係 5 接收一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者,該埠寬度檢測用槔資訊係 用以顯示璋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 埠的位置者;及,埠寬度檢測步驟,係根據業於埠寬度檢 測用埠資訊接收部所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檢測位 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者;而,在泡封包傳輸埠 ίο 檢測步驟中,使用埠寬度檢測步驟中所檢測出之第1通信 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檢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用以實現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資訊處理裝置之軟體係 諸如以下之程式。即,該程式係用以於電腦執行一用以可 控制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及可控制 15 第2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與第2 資訊處理裝置進行通信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中之處理者; 而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一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 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一用以於第2通信控制裝置留 下送信履歷之泡封包者;該程式係藉如下之步驟予以執行 20 者,即··基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發送一用以檢測 一基準璋位置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該基準埠係位於第1 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且成為泡封包發送對象之基準者;泡封 包傳輸埠接收步驟,係接收一用以顯示泡封包傳輸埠位置 之泡封包傳輸埠資訊,泡封包傳輸埠係一第2通信控制裝 200522617 置之埠且已用於來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泡封包發送者; 及,回信封包發送步驟,係對一泡封包傳輸埠資訊所示之 泡封包傳輸埠,發送一回信封包者。 又,按該程式,亦可於該回信封包發送步驟中,使用 5 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相異之N (N是大於2之整數)個埠, 發送回信封包者。 又,按該程式,N個埠亦可為:於回信封包發送時, 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重新予以指定者。 又,按該程式,其中該N亦可為··第1通信控制裝置 10 中由基準埠迄止於發送有泡封包之埠中可被指定之埠數以 上者。 又,按該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一再回信封包 接收步驟,該再回信封包接收步驟係對回信封包發送所用 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接收業由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 15 送之再回信封包者。 又,按該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一埠寬度檢測 用封包發送步驟,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以第1 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一用以檢測第1通信控制裝置 中之埠寬度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者。 20 又,按該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下列步驟,即: 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步驟,係接收一埠寬度檢測用埠 資訊,該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埠寬度檢測用封 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置者;埠寬度檢測 步驟,係根據業於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步驟中接收之 200522617 埠寬度檢測用埠嘗% ^ 老.及,追=檢測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埴, 者,及車見度發送步驟,係發送 阜寬度 度資訊係指一顯示费认地〜 早見度貝讯,該埠賞 信控制裝置中之㈣所檢測出之第‘ >可實現上述實施形態中之 式。即,該程式係用叫電二下之程 置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可控制第二广處理裝 第1通信控制裝置及# $置通信之 如控職置騎介㈣行之通 如之第2 15 20 鲁 •處理者’該程式係藉如下步驟予以執行者,器中之 測步驟,係接收—以第2通信控制裳置為中介而,準埠檢 4理裝置發送之基料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弟2資 用封包,檢測-基準埠位置,俾檢测—位土埠檢剩 裝置中之槔且成為用以於第1通信控制裳通信控制 時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 适信履歷 埠之位置者;基準璋發送步驟,係將—基準:準的基準 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基料資訊係用以顯3發送至 埠檢測步驟中所檢測到之基準埠位置者;、、包、”於基準 測步驟,係接收一業由第〗資訊處理裝、專輪埠檢 , 适之埠檢測 、匕,根據埠檢測用封包,檢測泡封包傳輪埠之位置,俾 檢測-位於第!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且由第i資訊處理裝 置朝第2通信控制裝置發送之泡封包發送時所用之泡封包 傳輸埠之位置者;及,泡封包傳輸埠發送步驟,係將一泡 封包傳輸埠資訊發送至第2資訊處理裝置者,該泡封包傳 84 200522617 輸埠資訊係一用以顯示業於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中所檢 測出之泡封包傳輸埠的位置者。 又,按該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一再送信指示 發送步驟,該再送信指示發送步驟在於泡封包傳輸埠檢測 5 步驟中未能檢測出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時,將一旨趣為再 次發送泡封包及埠檢測用封包之指示的再送信指示,發送 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 又,按該程式,亦可在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中,接 收一於泡封包發送之前後所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判斷該 10 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所用且位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2埠 與泡封包傳輸埠是否呈連續狀態,而,其等呈連續狀態時, 便檢測一被2埠所夾帶之埠的位置,令之為泡封包傳輸埠 之位置者。 又,按該程式,亦可在該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中, 15 於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所用且位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 2埠的間隔為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的2倍時,則判 斷其等呈連續狀態者。 又,按該程式,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第1埠寬度檢測 步驟,該第1埠寬度檢測步驟係可接收一以第1通信控制 20 裝置為中介而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第1埠寬度檢測 用封包,根據該第1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檢測位於第1通 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者,在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中, 可使用第1埠寬度檢測步驟中所檢測出之埠寬度進行判斷 者0 85 200522617 又,按該程式,亦可使於電腦進而執行:第2埠寬度 檢測步驟,係可接收一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由第2 資訊處理裝置所發送之第2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根據該第2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檢測位於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 5 度者;及,埠寬度發送步驟,係可將一埠寬度資訊發送至 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埠寬度資訊係用以顯示第2埠寬 度檢測步驟中所檢測到之埠寬度之資訊者。 又,可實現上述實施形態中之伺服器之軟體係如下之 程式。即,該程式係用以於電腦執行一可使第1資訊處理 10 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可控制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信 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及可控制第2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2 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進行之通信予以建立之伺服器中之 處理者,該程式係藉如下步驟予以執行者,即:基準埠檢 測步驟,係接收一以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由第2資 15 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基準埠檢測 用封包,檢測一基準埠位置,俾檢測一位於第2通信控制 裝置中之埠且成為用以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 時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對象基準的基準 埠之位置者;基準璋發送步驟,係將一基準埠資訊發送至 20 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基準埠資訊係用以顯示業於基準 埠檢測步驟中所檢測到之基準埠位置者;檢測用埠檢測步 驟,係接收一業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 根據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第1通信 控制裝置之埠的位置,俾檢測一位於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 200522617 之埠且由第1資訊處理裝置朝第2通信捡制聿 封包發送時所用之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及發送之、;包 資訊發送步驟,係將一用以顯示檢測用埠檢測弗=測用緣 出之埠位置之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第丨資/耗所檢挪 、机處理穿番 10 15
又,可實現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資訊處理骏、罝者。 係如下之程式。即,該程式係用以使於電鵰執二置之敕體 一包含有資訊處理裝置、可控制資訊處埋裝置仃=以構成 控制裝置及伺服器之通信系統中之資訊處理裝之通信 者;該程式係用以執行下列步驟,即:泡封^於二之處理 係以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用以於通步领, 下送信履歷之泡封包者;及,檢測用封包發送步制教置留 於泡封包發送步驟發送泡封包之前後,將一埠==,係在 發送至伺服|§ ’該埠檢測用封包制以檢測—泡封勺封包 埠之位置,該泡封包傳輸埠為通信控㈣置 日M專輪 泡封包發送者。 阜且用以於 又,可貝現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資訊處理裝置之A _ 係如下之程式。即,該程式係用以使於電腦執行—構=體 包含有資訊處理裝置、可控制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 制裝置及祠服器之通信系統中之祠服器中之處理者;該程 2〇式係用以執行下列步驟,即:在泡封包發送之前後,接收 一由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埠檢_封包,俾檢測泡封包傳 輸谭之位置,該泡封包傳輪淳係位於通信控制裳置中之蜂 且用以於通信控職置留下送信履歷時資訊處理裝置所發 送之泡封包之發送時所用者;及,根據埠檢測用封包’檢 87 200522617 測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又,可貫現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資訊處理裝置之軟體 係如下之私式。即,该程式係用以使於電腦執行一用以構 建一包含有資訊處理裝置、可控制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 ^控制裝置及伺服$之通信系統之飼服器中之處理者;該 程式係用以執行下列步驟,即:接收-在泡封包發送之前 後而由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蟑檢測用封包,俾檢測一泡封 包傳輸痒之位置,該泡封包傳輸埠係-位於通信控制裝置 中之埠且用以於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資訊處理裝 10置所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時所用者:檢測谭檢測用封包所 通過之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置者;及,將一檢測用璋資 訊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該檢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蜂檢 測用封包所通過之通信控制裝置之璋的位置者。 此外,在上述心式中,在發送資訊之發送步驟、接收 貝Λ之接收步驟等中,並不包括藉硬體所進行之處理、諸 如.發达步驟中以模型或介面卡等所進行之處理(只能用硬 體進行之處理)。 〜又,該程式亦可藉由飼服器等下載而進行流通,亦可 藉記錄於預定記錄媒體(諸如:CI>RQM等光碟或磁碟、半 20導體記憶體等)而進行流通者。 又,可執行該裎式之電腦可為單數亦可為複數者。即, 可進行集中處理,亦可進行分散處理者。 [產業可利用性] 如上,本發明之通信系統等裝置係可確立一以通信控 200522617 制裝置為中介之多數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可有用作為 一種處於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者。 I:圖式簡單說明3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通信系統結構之方塊 5 圖。 第2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結構之 方塊圖。 第3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結構之 方塊圖。 10 第4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伺服器結構之方塊圖。 第5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動作之流程圖。 第6圖係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之處理者。 第7圖係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埠寬度檢測者。 第8圖係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之處理者。 15 第9圖係一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之 處理的圖。 第10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1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2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20 第13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4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5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6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17圖係一顯示該實施形態中可連接之通信控制裝置之 200522617 特性的組合圖。 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2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結 構之方塊圖。 第19圖係顯示該實施形態之第2資訊處理裝置結構之方 5 塊圖。 第20圖係顯示該實施形態之伺服器結構之方塊圖。 第21圖係一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之 處理的圖。 第22圖係一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之 10 處理的圖。 第23圖係一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之 處理的圖。 第24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3之通信系統結構之方塊 圖。 15 第25圖係顯示另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結構之方塊圖。 第26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4之通信系統結構之方塊 圖。 第27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結構之 方塊圖。 20 第28圖係顯示同一實施形態之伺服器結構之方塊圖。 第29圖係一用以說明有關於同一實施形態中建立通信之 處理的圖。 第30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第31圖係一用以說明同一實施形態中之具體例的圖。 90 200522617 第32圖係-用以說明特性(類型)之圖。 第33圖係通信系統例之示意圖。 第34圖係習知之可連接之nat組合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0,3〇.··第1資訊處理裝置 2,20,40···弟2資!孔處理裝置 3···第1通^控制装置 4···第2通k控制裝置 5···通信線路 6,6a,60···伺服器 6b···位址伺服器 11,21,61...通信部 12···基準埠接收部 13···泡封包發送部 14 ···檢測用封包發送部 15,26…埠槪則用封包号後部 16···再送信指示接收部 17···回信封包接收部 18···再回信封包接收部 19···埠寬度接收部 22 ···基準碑檢測用封包發送部 23 ···泡封包傳輸埠接收部 24. ··回信封包發送部 25···再回信封包接收部 31·· .SIP處理部 51…蜂檢測飼服器 52...SIP伺服器 62···基準埠檢測部 63…基準埠發送部 64’75’82e H度檢测部 65,72…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 66···再送信指示發送部 67,73…泡封包傳輪埠發送部 68,83···埠寬度發送部 71…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 74…埠級檢測用埠資_級部 81·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 91…檢測用埤檢須^卩 92…檢測用埠資訊發^卩 93…埠統_用輸梛 94…埠統_用埠資訊發送部
91

Claims (1)

  1. 20052261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通信系統,係包含有:第1資訊處理裝置、第2資 訊處理裝置、可控制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1 通信控制裝置、可控制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 5 2通信控制裝置、及,可將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與前 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予以建立之伺服器; 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 基準埠接收部,係可接收一基準埠資訊,該基準埠 資訊係用以顯示一基準淳位置者,該基準埠係一前述第 10 2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且成為一用以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 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發送之泡封包的發送對象基準者; 泡封包發送部,係可根據前述基準埠資訊,以前述 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將前述泡封包發送到前述第 2通信控制裝置者; 15 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將一埠檢測用封包發送至 前述伺服器,俾檢測一泡封包傳輸埠位置,而前述泡封 包傳輸埠係一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且用以 於前述泡封包發送者;及 回信封包接收部,係可針對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接 20 收一回信封包,該回信封包係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 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者; 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 基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發送一用以檢測前 述基準埠位置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者; 92 200522617 泡封包傳輸埠接收部,係可接收一用以顯示前述泡 封包傳輸埠位置之泡封包傳輸埠資訊者;及 回信封包發送部,係可對前述泡封包傳輸埠資訊所 示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發送一回信封包者; 5 前述伺服器係具有: 基準埠檢測部,係可接收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 發送之前述基準璋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基準埠檢測用封 包,檢測前述基準埠位置者; 基準埠發送部,係可將顯示有前述基準埠檢測部所 10 檢測出之前述基準埠位置之基準埠資訊,發送至前述前 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可接收一由前述第1資訊 處理裝置發送之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埠檢測用封 包,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位置者;及 15 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係可將前述泡封包傳輸埠資 訊發送至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具 有一再送信指示發送部,該再送信指示發送部係可於前 述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未能檢測出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位 20 置時,將一旨趣為再次發送前述泡封包及前述埠檢測用 封包之指示的再送信指示,發送至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 置者; 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更具有一再送信指示接收 部,藉此接收一業由前述伺服器發送之前述再送信指示 200522617 者; 而,前述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於前述再送信指示接收 部接收有前述再送信指示時,再次將前述埠檢測用封包 發送到前述伺服器, 5 前述泡封包發送部則於前述再送信指示接收部接收 有前述再送信指示時,再次將前述泡封包發送到前述伺 服器者。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第1資 訊處理裝置係更具有一再回信封包發送部,該再回信封 10 包發送部係可於前述回信封包接收部接收有前述回信封 包時,對已於該回信封包發送時所用之前述第2通信控 制裝置之埠,發送一再回信封包者; 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更具有一用以接收前述再 回信封包之再回信封包接收部。 15 4. 一種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用以可控制第1資訊處理裝 置通信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及可控制第2資訊處理裝置 通信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 裝置進行通信者; 基準埠接收部,係可接收一基準璋資訊,該基準埠 20 資訊係用以顯示一基準埠之位置者,該基準埠係一位於 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且成為一用以於前述第1通 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所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對 象基準者; 泡封包發送部,係可根據前述基準埠資訊,以前述 94 200522617 第1通信㈣裝置為中介’將前述泡封包發送到前述第 2通信控制裝置者; 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發送—埠檢_封包,俾 ^測-泡封包傳輸琿之位置,而前述泡封包傳輪谭係— 月J述第1通吕控制裝置之埠且用以於前述泡封包發送 者;及
    回信封包接收部,係可針對前述泡封包傳輸璋,接 收一回信封包,_信封包係—料述第2通信控制裝 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者。 5. 如申請專利制第4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基 準埠係指.業經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指定之埠中由前 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有_心檢弱縣準璋位置 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之時點上最新的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1中 該檢測㈣包發料胁前㈣封包發料發送前述泡 封包之前後,發送前述埠檢測用封包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泡 封包及鱗檢_封包係使用前述第1職控難置中 相異之埠予以發送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第】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泡 封包及該琿檢測用封包係使用業於前述第i資訊處理裝 置中重新指定之埠進行發送者。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第i資訊處理裝置,其係更且 有-再送《轉收部’簡送信指示接㈣係可接收 95 200522617 一旨趣為再次發送前述泡封包及前述埠檢測用封包之再 送信指示者; 前述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於前述再送信指示接收部 接收有前述再送信指示時,再次發送前述埠檢測用封包, 5 前述泡封包發送部則於前述再送信指示接收部接收 有前述再送信指示時,再次發送前述泡封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係更具 有一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該琿寬度檢測用封包發 送部係可以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一用以 10 檢測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璋寬度之璋寬度檢測 用封包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 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作為用以發送前述泡封包之對象埠 之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係一業由前述基準埠經過預定埠 15 指定後才予以指定之埠。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更具 有一可接收一埠寬度資訊之埠寬度接收部,該埠寬度資 訊係一用以顯示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 之資訊; 20 前述泡封包發送部係對前述泡封包發送對象谭發送 前述泡封包,該泡封包發送對象埠係與前述基準埠間之 琿間隔為前述埠寬度資訊所示之前述埠寬度的Μ倍(M 是大於1的整數)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係更具 200522617 5 10 15 20 有一再回信封勺 述回传封匕發送部,該再回信封包發送部係可於前 回信:包^3,收有前述回信封包時’對已用於該 回信封包者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料,發送一再 種弟1資却疮 置通信之第;处理裳置,係用以可控制第1資訊處理裝 通信之第2通=控制裝置及可控制第2資訊處理震置 裝置進行通信^為中介,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 詈Α 第1 ^控制裝置為""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 前二;通::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㈣ 乂、、L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之泡封包者; 引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包含有·· 2蟑檢测用封包發送部,係可發送一用以檢謂一 =車位^之基料檢_封包,域料係位於前述 基準者控制裝置之槔且成為前述泡封包發送對象之 傳輪ΙΓ署傳輪料收部,係可接收-用以顯示泡封包 -位於封包傳輪4f訊’前述泡封包傳輸锋係 位於則述第2通信控制 于、 第2資訊處理裝置之前述泡封包發送者;=來自前述 -回信封包發送部,係對一前述泡封包 15=前述泡封包傳輸埠,發送—回信封包者。所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第!資訊處理裝置 回”包發送部係使用前述第】通信控制裝置中相^ 14.
    97 200522617 N(N是大於2之整數)個埠,發送前述回信封包者。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 述N個埠係指:於前述回信封包發送時,前述第1通信 控制裝置中重新予以指定者。 5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
    中前述N係指:大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由前述基 準埠迄止於發送有前述泡封包之埠中可被指定之埠數以 上者。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係更 10 具有一再回信封包接收部,該再回信封包接收部係可對 已用於前述回信封包發送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 埠,.接收業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再回信封包 者。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係更 15 具有一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
    發送部係可以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用以 檢測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之埠寬度檢測用 封包者。 20. —種伺服器,係可使第1資訊處理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 20 裝置,以可控制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1通信 控制裝置及可控制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2通 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進行之通信予以建立者,該伺服器 包含有: 基準埠檢測部,係可接收一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 98 200522617 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基準琿檢 測用封包,根據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前述基準埠 位置,俾檢測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的基準 埠位置者,該基準埠且可成為一用以於前述第i通信控 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前述第i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 泡封包之發送對象基準者; 10 基準埠發送部,係可將一基準埠資訊發送至前述第 1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基準埠資訊係用以顯示業經前述 基準埠檢測部所檢測到之前述基準埠位置者;
    15 20 /匕封巴得輸埠檢測部,係可接收業由前述第i | 處理裝置發送之璋檢測用封包,根據前述淳檢測用 包’檢測前述泡封包傳料之位置,俾檢測位於前过 傳t控㈣置巾料泡封包傳輸埠位置者,該泡剝 产二以於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朝前述第2 。:制裝置發送封包發送者;及 ^封包傳料《部,财將㈣包傳輸蜂資 係二=:第2資訊處理農置者,該泡封包傳_ 之前:、:業經前述泡封包傳輪痒檢測部所檢測 〜迷泡封包發送蟑的位置者。 ^ ㈣2G項之做器 “指示發诘m ^ ^ /、係更具有一再工 傳輪蜂檢列^信指示發送部係可於前述泡封έ -旨趣為再次發送前述泡封包】=輪蟑位置時,將 示的再送信指示發送至前述第i t \檢測用封包之指 〜迷弟J貧訊處理裘置者。
    99 200522617 2 2 ·如f請專利範圍第2 〇或2 i項之飼服器其中該泡封包 傳輸埠檢測部健收—於前述_包發送之前後所發送 之前料檢測關包,判斷該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所用且 位=前述第i通信控制裝置中之2埠與前述泡封包傳輸 · 5 埠^否呈連續狀態,而,其等呈連續狀態時,便檢測- · 被前述2槔所夾帶之埠的位置,令之為前述泡封包傳輸 埠之位置者。 23. 如申料鄕㈣22奴舰器,其巾該泡封包傳輸 埠檢測部,係於前述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時所用且位於前 · 1〇 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2埠的間隔為前述第i通信控 制裝置中之埠寬度的2倍時,則判斷其等呈連續狀態者。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舰器,其係更具有一第丨 皐寬度才《測。p ’ §亥第j蟑寬度檢测部係可接收一以前述 第1通信㈣裝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i資訊處理裝置發 15送之第1璋寬度檢測用封包,根據該第1埠寬度檢測用 封包,檢測位於前述第1通信㈣裝置中之料度者, 前述泡封包傳輸賴測料❹業經前述第丨《 # 度檢測部所檢測到之璋寬度,進行前述判斷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之伺服器,其係更具有: - 20 第2埠寬度檢測部’係可接收_以前述第2通信控 . 希W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所發送之第2 4寬度檢測用封包’根據該第2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檢 /貝J位於别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谭寬度者;及 埠見度發送部,係可將—埠寬度資訊發送至前述第 100 200522617 1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埠寬度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第2 埠寬度檢測部所檢測到之前述璋寬度之資訊者。 26. —種通信方法,係使一第1資訊處理裝置及一第2資訊 處理裝置,以一可控制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 5 1通信控制裝置及一可控制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通信 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進行通信者;該方法包含 有下列步驟,即: 基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使前述第2資訊處 理裝置,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一基準 10 埠檢測用封包者,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係用以檢測一基 準埠之位置者,該基準埠係一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 置中之埠且成為一用以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留下 送信履歷時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封包之發 送對象基準者; 15 基準埠檢測步驟,係接收前述基準埠檢測用封包, 檢測前述基準埠位置者; 基準埠發送步驟,係發送一基準埠資訊者,該基準 埠資訊係用以顯示業於前述基準埠檢測步驟中所檢測 到之前述基準埠位置之資訊; 20 基準埠接收步驟,係接收前述基準埠資訊者; 泡封包發送步驟,係使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根據 業經前述基準埠接收步驟所接收之基準埠資訊,以前述 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將前述泡封包發送至前述第 2通信控制裝置者; 101 200522617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係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 之位置者,該泡封包傳輸璋係指用以於前述泡封包發送 且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 泡封包傳輸埠發送步驟,係發送一泡封包傳輸埠資 5 訊者,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係顯示業經前述泡封包傳輸 埠檢測步驟中所檢測到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位置者; 泡封包傳輸埠接收步驟,係接收前述泡封包傳輸埠 資訊者;及 回信步驟,係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對一業於 10 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接收步驟所接收之泡封包傳輸埠資 訊所示之泡封包傳輸埠,發送一回信封包者。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通信方法,其中該泡封包傳 輸埠檢測步驟係具有: 第1發送步驟,係於發送前述泡封包之前,先使前 15 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以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 介,發送一用以界定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第1埠檢測用 封包者; 第1檢測步驟,係接收前述第1埠檢測用封包,俾 檢測一業於前述第1埠檢測用封包發送所用且為前述 20 第1通信控制之埠的第1埠之位置者; 第2發送步驟,係於發送前述泡封包後,再令前述 第1資訊處理裝置,以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 發送一用以界定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第2埠檢測用封 包者; 102 200522617 第2檢測步驟,係接收前述第2埠檢測用封包,俾 檢測業於前述第2璋檢測用封包發送所用且為前述第1 通信控制裝置之第2埠之位置者;及 埠檢測步驟,係根據前述第1埠之位置及前述第2 5 埠之位置,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通信方法,其中該泡封包傳 輸埠檢測步驟係更具有一判斷步驟,該判斷步驟係判斷 業經前述第1檢測步驟及前述第2檢測步驟進行位置檢 測之前述第1埠及前述第2埠與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是否 10 呈連續狀態者; 在前述埠檢測步驟中,業於前述判斷步驟中判斷為 呈連續狀態時,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通信方法,其中該判斷步驟 中未能判斷出其等呈連續狀態時,則反覆執行前述第1 15 發送步驟、前述第1檢測步驟、前述泡封包發送步驟、 前述第2發送步驟、前述第2檢測步驟及前述判斷步驟, 直至在該判斷步驟中判斷出其等呈連續狀態為止。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至29項中任一項之通信方法,其 更具有一第1位址取得步驟,該第1位址取得步驟係使 20 前述第1資訊資訊處理裝置取得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 之位址者; 在前述泡封包發送步驟中,對於前述第1位址取得步 驟中所取得之位址,發送前述泡封包者。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通信方法,其係更具有一第 103 200522617 2位址取得步驟,該第2位址取得步驟係使前述第2資 訊資訊處理裝置取得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位址者; 在前述回信步驟中,對於前述第2位址取得步驟中 所取得之位址,發送前述回信封包者。 5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通信方法,其係於未能藉前 述回信步驟中之前述回信封包發送,建立起前述第1資 訊處理裝置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時,則再 次執行前述各步驟之處理。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通信方法,其係更具有: 10 回信接收步驟,係接收前述回信封包者;及 再回信步驟,係於前述回信接收步驟中接收有前述 回信封包時,便使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對業於前述回 信封包發送時所用且為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發 送一再回信封包者。 15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通信方法,其係於未能藉前 述再回信步驟中之前述再回信封包發送,建立起前述第 1資訊處理裝置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時, 則再次執行前述各步驟之處理。 35. —種程式,係用以於電腦執行一以可控制第1資訊處理 20 裝置通信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與一可控制第2資訊處理 裝置通信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與前述第2資訊 處理裝置間進行通信之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中之處理 者;該程式可執行下列步驟,即: 基準埠接收步驟,係接收一用以顯示一基準埠位置 200522617 之基準埠資訊者,該基準埠為一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 中之埠且成為用以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 履歷時發送之泡封包的發送對象基準者; 泡封包發送步驟,係根據前述基準埠資訊,以前述 5 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將前述泡封包送往前述第2 通信控制裝置者; 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發送一埠檢測用封包,俾 檢測一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該泡封包傳輸埠係前述 第1通信控制裝之埠且用以於前述泡封包發送者;及 10 回信封包接收步驟,係對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接收 一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 中介而發送之回信封包者。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程式,其中該基準埠係指: 業經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指定之埠中由前述第2資訊 15 處理裝置發送有一用以檢測前述基準埠位置之基準埠檢 測用封包之時點上最新的埠。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或36項之程式,其中該檢測用封 包發送步驟中,於前述泡封包發送步驟中發送泡封包之 前後,發送前述埠檢測用封包者。 20 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程式,其中該泡封包及該埠 檢測用封包係使用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相異之埠予 以發送者。 3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程式,其中該泡封包及該埠 檢測用封包係使用業於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中重新指 105 200522617 定之埠予以發送者。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程式,其係使於電腦進而執 行一再送信指示接收步驟,該再送信指示接收步驟係接 收一旨趣為再次發送前述泡封包及前述埠檢測用封包之 5 再送信指示者; 而在前述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中,在前述再送信指 示接收步驟中接收有前述再送信指示時,便再次發送前 述埠檢測用封包, 在前述泡封包發送步驟中,於前述再送信指示接收步 10 驟中接收有前述再送信指示時,則再次發送前述泡封包。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程式,其係使於電腦進而執 行一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 發送步驟係以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一用 以檢測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寬度之埠寬度檢 15 測用封包者。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程式,其中前述第2通信控 制裝置中作為用以發送前述泡封包之對象璋之泡封包發 送對象埠,係一業由前述基準埠經過預定埠指定後才予 以指定者。 20 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之程式,其係使於電腦進而執 行一接收一埠寬度資訊之埠寬度接收步驟,該埠寬度資 訊係一用以顯示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 之資訊; 在前述泡封包發送步驟中,對前述泡封包發送對象 200522617 埠發送前述泡封包,該泡封 埠間之相隔為前料心:^對象埠係與前述基準 Μ倍(M是大於】的整數)者 1 5fl所示之前述埠寬度的 5 10 \如一^專鄉圍第%項之程式,其係使於電腦進而執 :辻口二封包發达步驟,該再回信封包發送步驟係於 二述回㈣包接收步驟接收有前述回信封包時,對已於 該回信封包發送所用之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的璋, 送一再回信封包者。 X
    45· 一種程式,係用以於電腦執行一用以可控制第i資訊處 理裝置通信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及可控制第2資訊處理 裝置通信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與前述第2資訊 處理裳置進行通信之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中之處理 而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一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 裝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一用以 於W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之泡封包者;
    該程式係藉如下之步驟予以執行者,即: 基準淳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發送一用以檢测— 基準埠位置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該基準埠係位於前述 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且成為前述泡封包之發 基準者; …中象 泡封包傳輪埠接收步驟,係接收一用以顯示泡封包 傳輸埠位置之泡封包傳輸埠資訊,前述泡封包傳輪埠= 月’J返第2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且已用於來自前迷第2資 107 200522617 訊處理裝置之前述泡封包發送者;及 回信封包發送步驟,係對一前述泡封包傳輸埠資訊 所示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發送一回信封包者。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程式,其中該回信封包發送 5 步驟中,使用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相異之N(N是大 於2之整數)個埠,發送前述回信封包者。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程式,其中前述N個埠係指: 於前述回信封包發送時,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重新 予以指定者。 10 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或47項之程式,其中前述N係 指:大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由前述基準埠迄止於 發送有前述泡封包之埠中可被指定之埠數以上者。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程式,其係使於電腦進而執 行一再回信封包接收步驟,該再回信封包接收步驟係對 15 前述回信封包發送所用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 接收業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再回信封包者。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程式,其係使於電腦進而執 行一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該埠寬度檢測用封包 發送步驟係以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一用 20 以檢測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之埠寬度檢測 用封包者。 51. —種程式,係用以於電腦執行一可使第1資訊處理裝置 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可控制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 信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及可控制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 200522617 通信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進行之通信予以建立 之伺服器中之處理者,該程式係藉如下步驟予以執行 者,即: 基準埠檢測步驟,係接收一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 5 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基準埠檢 測用封包,根據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檢測一基準埠位 置,俾檢測一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且成為 用以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前述第1 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對象基準的基準埠 10 之位置者; 基準璋發送步驟,係將一基準埠資訊發送至前述第 1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基準埠資訊係用以顯示業於前述 基準埠檢測步驟中所檢測到之前述基準埠位置者;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係接收一業由前述第1資 15 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根據前述埠檢測用封 包,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俾檢測一位於前述 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且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朝 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發送之前述泡封包發送時所用 之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及 20 泡封包傳輸埠發送步驟,係將一泡封包傳輸埠資訊 發送至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者,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 係一用以顯示業於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中所檢 測出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的位置者。 52. —種通信系統,係包含有:第1資訊處理裝置、第2資 200522617 訊處理裝置、可控制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1 通信控制裝置、可控制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 2通信控制裝置、及可使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與前述 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通信予以建立之伺服器; 5 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 基準埠接收部,係可接收一用以顯示一基準埠位置 之基準埠資訊者,該基準埠係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 置中之埠且成為一用以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留下 送信履歷時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對象基準者; 10 泡封包發送部,係可根據前述基準埠資訊,以前述 第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將前述泡封包送往前述第2 通信控制裝置者; 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將一埠檢測用封包送往前 述伺服器,俾用以檢測一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該泡封 15 包傳輸埠為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且用以於前述 泡封包發送者; 回信封包接收部,係可對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接收一 業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 理裝置發送之回信封包者; 20 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係可接收一用以顯示前述埠 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位置 之檢測用埠資訊者;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用以根據前述檢測用埠資 訊接收部所接收之檢測用埠資訊,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 200522617 埠之位置者;及 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係可將一泡封包傳輸埠資 訊,以前述伺服器為中介,發送至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 置,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泡封包傳輸埠 5 檢測部所檢測出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 基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將一用以檢測前述 基準埠位置之基準埠檢測用封包發送至伺服器者; 泡封包傳輸埠接收部,係可接收一用以顯示前述泡 10 封包傳輸埠位置之泡封包傳輸埠資訊者;及 回信封包發送部,係可對前述泡封包傳輸埠資訊所 示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發送一回信封包者; 前述伺服器係具有: 基準埠檢測部,係接收業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 15 發送之前述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基準埠檢測用封 包,檢測前述基準埠之位置者; 基準埠發送部,係可將用以顯示前述基準埠檢測部 所檢測之前述基準埠位置之基準埠資訊,發送至前述第 1資訊處理裝置者; 20 檢測用埠檢測部,係可接收一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 裝置發送之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埠檢測用封包, 檢測前述埠檢測用封包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 之埠位置者;及 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係可將一用以顯示前述檢測 200522617 用埠檢測部所檢測出之埠的位置之檢測用埠資訊,發送 至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係更具 有: 5 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係可接收一用以顯示前述埠檢 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位置之檢 測用埠資訊者;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根據前述檢測用埠資訊接收 部業已接收之檢測用埠資訊,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 10 位置者;及 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係可發送一用以顯示前述泡封 包傳輸埠檢測部所檢測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之泡 封包傳輸埠資訊者。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 15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於未能檢測出前述泡封包傳輸埠 之位置時,則將一旨趣為再次發送前述埠檢測用封包之 指示送往前述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且將一旨趣為再次發 送前述泡封包之指示送往前述泡封包發送部, 前述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因應前述指示,再次發送前 20 述埠檢測用封包; 前述泡封包發送部係因應前述指示,再次發送前述泡 封包。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或54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 更具有: 200522617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以前述第1通信控制 裝置為中介,發送一用以檢測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 置中之埠寬度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者; 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係可接收一用以顯示前 5 述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 埠位置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者;及 璋寬度檢測部,係根據前述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 部所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檢測出前述第1通信 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者; 10 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使用前述埠寬度檢測部 所檢測出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檢測前 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係更 具有: 15 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係可接收一用以顯示 前述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 置之埠位置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者; 埠寬度檢測部,係可根據前述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 接收部所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檢測前述第1通 20 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者;及 槔寬度發送部,係可發送一槔寬度資訊,該埠寬度 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埠寬度檢測部業已檢測之前述第1 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者。 57. —種伺服器,係可使第1資訊處理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 113 200522617 裝置以可控制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1通信控 制裝置及可控制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第2通信 控制裝置為中介而進行之通信予以建立者,該伺服器包 含有·· 5 基準琿檢測部,係可接收一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 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基準埠檢 測用封包,根據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前述基準埠 位置,俾檢測一用以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 履歷時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對 10 象基準且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之基準埠 之位置者; 基準埠發送埠,係可將一基準埠資訊發送至前述第 1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基準埠資訊係用以顯示業經前述 基準埠檢測部所檢測到之前述基準埠位置者; 15 檢測用埠檢測部,係可接收業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 裝置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根據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檢 測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 之埠位置,俾檢測一用以於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朝 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發送泡封包之該泡封包發送時 20 所用且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之泡封包傳 輸埠的位置者;及 檢測用璋資訊發送部,係可將一用以顯示前述檢測 用埠檢測部所檢測出之埠位置之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 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 114 200522617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伺服器,其係更具有: 第1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係可接收一以前述第 1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 之第1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根據該第1埠寬度檢測用封 5 包,檢測前述第1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1 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置者;及 第1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係可將一埠寬度 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埠寬 度檢測用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第1埠寬度檢測用埠檢 10 測部所檢測出之埠的位置者。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或58項之伺服器,其係更具有: 第2埠寬度檢測用埠檢測部,係可接收一以前述第 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 之第2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根據該第2埠寬度檢測用封 15 包,檢測前述第2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2 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置者;及 第2琿寬度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係可將一埠寬度 檢測用璋資訊發送至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者,該埠寬 度檢測用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第2埠寬度檢測用埠檢 20 測部所檢測出之埠的位置者。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程式,其係使於電腦進而執 行如下步驟,即: 檢測用谭資訊接收步驟,係接收一檢測用埠資訊,該 檢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 115 200522617 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置者;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係根據業於前述檢測用埠資 訊接收步驟所接收之檢測用埠資訊,檢測前述泡封包傳 輸埠之位置者;及 5 泡封包傳輸埠發送步驟,係發送一泡封包傳輸埠資 訊,該泡封包傳輸埠資訊係顯示業於前述泡封包傳輸埠 檢測步驟所檢測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的位置者。 6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之程式,其中該前述檢測用封 包發送步驟中,在未能在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中 10 檢測出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時,再次發送前述泡封 包, 在前述泡封包發送步驟中,在未能在前述泡封包傳 輸埠檢測步驟中檢測出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時,則 再次發送前述泡封包者。 15 6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或61項之程式,其係使於電腦進 而執行下列步驟,即: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以前述第1通信控制 裝置為中介,發送一用以檢測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 置中之埠寬度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者; 20 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步驟,係接收一埠寬度檢測 用埠資訊者,該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埠 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 位置者;及 埠寬度檢測步驟,係根據業於前述埠寬度檢測用埠資 200522617 訊接收部所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檢測位於前述 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者; 在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中,使用前述埠寬度檢 測步驟中所檢測出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 5 度,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之程式,其係使於電腦進而執 行下列步驟,即: 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步驟,係接收一埠寬度檢測 用埠資訊,該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埠寬 10 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 置者; 埠寬度檢測步驟,係根據業於前述埠寬度檢測用埠資 訊接收步驟中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檢測前述第 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者;及 15 埠寬度發送步驟,係發送一埠寬度資訊,該埠寬度資 訊係指一顯示業於前述埠寬度檢測步驟所檢測出之前述 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者。 64. —種程式,係可使於電腦執行一用以使第1資訊處理裝 置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以可控制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 20 通信之第1通信控制裝置及可控制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 置通信之第2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而進行之通信予以建 立之伺服器中之處理者,該程式係使於電腦執行下列步 驟,即: 基準埠檢測步驟,係接收以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 117 200522617 為中介而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基準埠檢測 用封包,根據該基準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前述基準埠之 位置,俾檢測一用以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 履歷時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對 5 象基準且位於前述第2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基準埠之位 置者; 基準埠發送步驟,係將一顯示業於前述基準埠檢測 步驟所檢測出之前述基準埠位置之基準埠資訊,發送至 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 10 檢測用埠檢測步驟,係接收一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 裝置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埠檢測用封包,檢測 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之 埠的位置,俾檢測一位於前述第1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 且為用以於由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至前述第2通 15 信控制裝置之前述泡封包發送之泡封包傳輸璋之位置 者;及 檢測用埠資訊發送步驟,係將一用以顯示業於前述 檢測用埠檢測步驟所檢測出之埠位置之檢測用埠資 訊,發送至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者。 20 65. —種通信系統,係包含有一資訊處理裝置、一可控制前 述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制裝置及一伺服器; 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 泡封包發送部,係可以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 發送一用以於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之泡封 200522617 包者;及 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於前述泡封包發送部發送 别述泡封包之前後,將一埠檢測用封包發送至前述伺服 為’5亥埠檢測用封包係指用以檢測一泡封包傳輸崞之位 5 置時所用者,該泡封包傳輸埠係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 且用以於前述泡封包發送者。 6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泡封包及 月述埠檢測用封包係使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中業經重新 指定之埠予以發送者。 10 6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幻或的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伺服 器係具有一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該泡封包傳輸埠檢測 部係接收一業由前述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前述埠檢測用 封包,根據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琿 之位置者。 15 20 6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伺服器係 更具有一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該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 係可發送一用以顯示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的泡封包 傳輸埠資訊者。 6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7項之通㈣統,其中該伺服器係 更具有-再送信指示發送部,該再送信指示發送部係用 以於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未能檢測出前述泡封包傳 輸琿之位置時,將-旨趣為用以將前述泡封包及前述璋 檢測用封包再次發送之指示之再送信指示,發送至前述 資訊處理裝置者, 119 200522617 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係更具有一再送信指示接收部, 該再送信指示接收部係可接收一業由前述伺服器發送 之前述再送信指示者, 前述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於前述再送信指示接收部 5 接收有前述再送信指示時,再次將前述埠檢測用封包發 送至前述伺服器, 前述泡封包發送係於前述再送信指示接收部接收有 前述再送信指示時,再次將前述泡封包發送至前述伺服 器。 10 7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泡封包傳 輸埠檢測部係使用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淳寬度,檢測前 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資訊處理 裝置係更具有一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該埠寬度檢 15 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以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發送 一用以檢測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度之埠寬度檢測 用封包者; 前述伺服器係更具有一埠寬度檢測部,該埠寬度檢 測部係可接收前述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根據該埠寬度檢 20 測用封包,檢測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寬度者; 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使用前述璋寬度檢測部 所檢測出之埠寬度,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7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或66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資訊 處理裝置係更具有: 200522617 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係可接收一檢測用埠資訊, 該檢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 之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琿的位置者;及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係可根據前述檢測用埠資訊 5 接收部所接收之檢測用埠資訊,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 之位置者; 前述伺服器係具有: 檢測用埠檢測部,係可接收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檢 測該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 10 位置者;及 檢測用埠資訊發送部,係可將一檢測用埠資訊發送 至前述資訊處理裝置,該檢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 檢測用埠檢測部所檢測出之埠的位置者。 7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2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資訊處理 15 裝置係更具有一泡封包傳輸埠發送部,該泡封包傳輸埠 發送部係可發送一用以顯示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位置之泡 封包傳輸埠資訊者。 7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2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檢測用封 包發送部係於前述泡封包傳輸槔檢測部未能檢測出前述 20 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時,再次傳送前述埠檢測用封包, 前述泡封包發送部係於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檢測部未 能檢測出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時,再次發送前述泡 封包者。 7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2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泡封包傳 200522617 輸車Up係、使用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寬度,檢測前 述泡封包傳輪埠之位置者。 7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5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資訊處理 裝置係更具有: 5 10 15 20 埠寬度檢測用封包發送部,係可以前述通信控制裝 置為中;丨,發送一用以檢測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寬 度之埠寬度檢測用封包者;
    埠見度檢測用埠資訊接收部,係可接收一埠寬度檢 办阜資几5亥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埠 ' X檢/則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 置者;及 接收/、又松成1部,係可根據前述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 收部所接收之埠寬度檢測用埠資訊,檢測前述通信控 制裝置中之埠寬度者; 前述伺服器係更具有··
    Λ 埠檢測部,係可接收前述埠寬度檢測 ' 亥埠寬度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通信控 制裝置之埠的位置者;及 ^寬^_訊_,係可將—埠寬度㈣ 貝μ②㉔㈣訊處理裝置,料寬度檢測用璋 印所檢測出 貝》糸用以顯示前述璋寬度檢測用蜂檢測部 之璋的位置者; 一 傳輸埠檢測部,係使 测部所檢測〜 見㈣ 之別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寬度,檢測前述 122 200522617 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7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3項之通信系統,其係更具有一第 2資訊處理裝置,該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具有: 泡封包傳輸埠接收部,係可接收前述泡封包傳輸埠 5 資訊者;及 回信封包發送部,係可對前述泡封包傳輸琿資訊所 示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發送一回信封包者; 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係更具有一回信封包接收部,該 回信封包接收部係可接收一業由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 10 置所發送之回信封包者。 78. —種資訊處理裝置,係用以構建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 之通信系統者。 79. —種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用以構建申請專利範圍第 77項之通信系統者。 15 80. —種伺服器,係用以構建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通信 系統者。 81. —種通信方法,係供一用以構建一包含有資訊處理裝 置、可控制前述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制裝置及伺 服器之通信系統中之前述資訊處理裝置所用者;該通信 20 方法係包含有下列步驟,即: 泡封包發送步驟,係以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 發送一用以於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之泡封 包者;及 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在於前述泡封包發送步驟 123 200522617 發送前述泡封包之前後,將一埠檢測用封包發送至前述 伺服器,該埠檢測用封包係用以檢測一於前述泡封包發 送時所用且為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泡封包傳輸埠 之位置者。 5 8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1項之通信方法,其更具有下列步 驟,即: 檢測用埠資訊接收步驟,係接收一檢測用埠資訊, 該檢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 之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置者;及 10 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驟,係根據業於前述檢測用埠 資訊接收步驟中所接收之檢測用埠資訊,檢測前述泡封 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8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2項之通信方法,其更具有一發送 一泡封包傳輸埠資訊之泡封包傳輸埠發送步驟,該泡封 15 包傳輸埠資訊係用以顯示業於前述泡封包傳輸埠檢測步 驟所檢測出之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者。 84. —種通信方法,係供一用以構建一包含有資訊處理裝 置、可控制前述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制裝置及伺 服器之通信系統中之前述伺服器所用者;該通信方法係 20 具有下列步驟,即: 在前述泡封包發送之前後,接收一由前述資訊處理裝 置所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俾檢測一泡封包傳輸璋之位 置者,該泡封包傳輸埠係位於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 且用以於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前述資訊處 200522617 理裝置所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時所用者;及 根據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檢測前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位 置者。 85· —種通^方法,係供一用以構建一包含有資訊處理裝 5 置、可控制前述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制裝置及伺 服器之通信系統中之前述伺服器所用者,該通信方法係 包含有下列步驟,即: 在前述泡封包發送之前後,接收一由前述資訊處理裝 置所發送之埠檢測用封包,俾檢測一泡封包傳輸埠之位 10 置,該泡封包傳輸埠係一位於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中之埠 且用以於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前述資訊處 理裝置所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時所用者; 檢測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通信控制裝置 之埠的位置者;及 15 將一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前述資訊處理裝置,該檢測 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通 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置者。 86. —種程式,係用以使於電腦執行用以構成一包含有資訊 處理裝置、可控制前述資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制裝 20 置及伺服器之通信系統中之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中之處理 者;該程式係用以執行下列步驟,即: 泡封包發送步驟,係以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為中介, 發送一用以於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之泡封 包者;及 125 200522617 檢測用封包發送步驟,係在、a 發送前述泡封包之前後,將—丨^述泡封包發送步驟 5 10 15 20 伺服器,該埠檢測用封包係用^檢則封包發送至前述 位置,該泡封包傳輸料# Λ檢測~泡封包傳輪埠之 於前述泡封包發送者^处控難置之缚且用以 構建一包含有資訊處 通信之通信控制裝置 器中之處理者;該程
    87· —種程式,係用以使於電腦執行 理裝置、可控制前述資訊處理裝置 及伺服裔之通信系統中之前述词服 式係用以執行下列步驟,gp : 在前述泡封包發送之前後 要名义、芝+捨认、日丨要收一由前述資訊處理| 置發运之埠檢測用封包,俊 处4 該泡封包傳輸埠係位於泡封包傳輸埠之位置, 於前述通健織置留下$ 5㈣裝置中之璋且用 履歷時前述資訊處理裝3 所發达之泡封包之發送時所用者及 根據前述埠檢測用封包 才欢測月丨j述泡封包傳輸埠之七 置者。 88.
    種程式,係用以使於雷脫批y 电知執行一用以構建一包含有資 訊處理裝置、可控制前述I 貝訊處理裝置通信之通信控制 裝置及伺服器之通信系鲚夕&、丄 于、、死之則述伺服器中之處理者;該 程式係用以執行下列步驟,即·· 接收在月ij述泡封包發送之前後而由前述資訊處理 裝置之埠檢測用封包’俾檢測—泡封包傳輸璋之位 置4心封包傳輸崞係一位於前述通信控制裝置中之淳 且用以於前述通信控制裝置留下送信履歷時前述資訊 126 200522617 處理裝置所發送之泡封包之發送時所用者; 檢測一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述通信控制裝 置之埠的位置者;及 將一檢測用埠資訊發送至前述資訊處理裝置,該檢 5 測用埠資訊係用以顯示前述埠檢測用封包所通過之前 述通信控制裝置之埠的位置者。
    127
TW93133631A 2003-11-07 2004-11-04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W20052261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78289 2003-11-07
JP2004121592 2004-04-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2617A true TW200522617A (en) 2005-07-01

Family

ID=3457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2252A TW200742379A (en) 2003-11-07 2004-11-04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W93133631A TW200522617A (en) 2003-11-07 2004-11-04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2252A TW200742379A (en) 2003-11-07 2004-11-04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39541B2 (zh)
EP (3) EP1677465B1 (zh)
JP (1) JP3933183B2 (zh)
KR (2) KR20060113701A (zh)
TW (2) TW200742379A (zh)
WO (1) WO20050461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1500A1 (ja) * 2003-10-27 2005-05-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バ、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654006B2 (ja) * 2004-11-16 2011-03-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65568B2 (ja) * 2005-03-16 2011-04-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ポート検出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ポート検出方法
JP4672405B2 (ja) * 2005-03-17 2011-04-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接続サーバ、処理サーバ、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870658B (zh) * 2005-07-01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网络中的用户定位系统及方法
US7773584B2 (en) * 2006-06-13 2010-08-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messages associated with a voice over IP terminal
EP2098037A4 (en) * 2006-12-29 2010-07-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CCESS MANAGEMENT FOR DEVIC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WI509419B (zh) * 2008-02-27 2015-11-21 Ncomputing Inc 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中使用虛擬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方法及系統
US20140280989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Thomas J. Borkowski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peer to peer connections through symmetric nats
JP6492939B2 (ja) * 2015-04-30 2019-04-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6579B2 (en) * 2002-05-13 2010-03-09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Inc. Peer to pe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JP2004180003A (ja) 2002-11-27 2004-06-24 Kitt Peak:Kk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の接続方法
TW200412101A (en) * 2002-12-23 2004-07-01 Shaw-Hwa Hwang Directly peer-to peer transmission protocol between two virtual network
US7305481B2 (en) * 2003-01-07 2007-12-04 Hexago Inc. Connecting IPv6 devices through IPv4 network and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using tunnel setup protocol
US7899932B2 (en) * 2003-01-15 2011-03-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layed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traversal
US7245622B2 (en) * 2003-03-27 2007-07-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owing IPv4 clients to communicate over an IPv6 network when behind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with reduced server workload
JP3741312B2 (ja) 2003-03-28 2006-02-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234383B2 (en) * 2003-11-07 2012-07-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Bubble packet port identification using detection packets
US8065418B1 (en) * 2004-02-02 2011-11-22 Apple Inc. NAT traversal for media conferencing
US20080215669A1 (en) * 2004-03-09 2008-09-04 William Gadd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Connection of Clients Behind Symmetric Firewalls
US7543064B2 (en) * 2004-09-30 2009-06-02 Logitech Europe S.A. Multiplayer peer-to-peer connection across firewalls and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 using a single local port on the local ho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77465B1 (en) 2014-08-13
WO2005046143A1 (ja) 2005-05-19
EP1677465A4 (en) 2011-07-13
JP3933183B2 (ja) 2007-06-20
JPWO2005046143A1 (ja) 2007-11-29
TW200742379A (en) 2007-11-01
US20070091798A1 (en) 2007-04-26
US8239541B2 (en) 2012-08-07
EP1816828B1 (en) 2018-05-16
EP1816828A2 (en) 2007-08-08
EP2367326B1 (en) 2014-08-13
EP1677465A1 (en) 2006-07-05
KR20070065921A (ko) 2007-06-25
EP2367326A1 (en) 2011-09-21
KR20060113701A (ko) 2006-11-02
EP1816828A3 (en)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2973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nt messaging
TW200522617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W201110645A (en) Network traversal method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69792A2 (e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relay server
CN108769257A (zh) 一种服务器切换方法及装置
MXPA04006451A (es) Sistema de transporte para mensajeria instantanea.
EP1499087A2 (en) Virtual connectivity with local connection translation
CN107257345A (zh) 一种基于内外网的数据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499088B1 (en) Virtual connectivity with subscribe-notify service
EP3413520B1 (en) Terminal, relay device selec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relay device sel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1637874B2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and/or minimizing session data clipping
US9270489B1 (en)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in mixed fabric networks
JP384971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バ、および通信方法
TW200527860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Mondal et al. A reliable, multi-path, connection oriented and independent transport protocol for iot networks
JP438988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バ、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38999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バ、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20130039367A1 (en) Peer-to-Peer Packet Switching
JP6724629B2 (ja) メッセージ配信システム、メッセージ配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メッセージ配信方法
CN111835576A (zh) 基于dpvs的后端服务器健康检测方法和服务器
Ingebretsen et al. MultiPath TCP-communication (in NorNet Core)
Transports NFSv4 C. Lever Internet-Draft Oracle Intended status: Experimental May 29, 2015 Expires: November 30, 2015
CN101110816A (zh) 远端资料传输系统及方法
Ciubotaru et al. Sockets
KR20110023053A (ko) 인터넷 망을 이용하여 음성을 전송하는 시스템에서의 메세지 데이터 구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