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9419B - 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中使用虛擬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中使用虛擬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9419B
TWI509419B TW098106524A TW98106524A TWI509419B TW I509419 B TWI509419 B TW I509419B TW 098106524 A TW098106524 A TW 098106524A TW 98106524 A TW98106524 A TW 98106524A TW I509419 B TWI509419 B TW I5094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erver system
session
session server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6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5546A (en
Inventor
Young Song
Klaus A Maier
Sergey Kipnis
Original Assignee
Ncomput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computing Inc filed Critical Ncomputing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05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5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4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35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involving non-standard use of addresses for implementing network functionalities, e.g. coding subscription information within the address or functional addressing, i.e. assigning an address to a f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77Multiple interfaces, e.g. multihomed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中使用虛擬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領域。特定言之,但並非以限制方式,本發明揭示用於允許多個使用者在伺服器系統上具有個別同時會話的技術,其中每一使用者可使用個別IP位址。
具有用於存取集中式電腦系統之多個終端機之集中式電腦系統曾一度為主要的電腦架構。由多個使用者共用主機電腦,其中每一使用者具有對耦接至該主機電腦之終端機系統之存取。
在20世紀70年代晚期及20世紀80年代早期,個人電腦系統藉由允許每一個別使用者具有對其自身之整個電腦系統之存取而改革了計算產業。每一使用者可執行其自身之應用程式,且不需要與任一其他使用者共用個人電腦資源中的任一者。
雖然個人電腦已變為主要計算形式,但已再現具有多個終端機計算形式之集中式電腦。因為使用者不可容易地將病毒引入至系統中或載入未經授權之程式,所以基於終端機之系統可具有降低之維護成本。此外,現代個人電腦系統已變得強大得使得其大量計算資源在大多數時間內大體上處於閒置狀態。
在未必按比例繪製之圖式中,遍及若干視圖,相同數字描述大體上類似之組件。具有不同字母字尾之相同數字表示大體上類似之組件之不同例項。該等圖式大體上以實例方式但並非以限制方式說明本文獻中所論述之各種實施例。
以下[實施方式]包括對隨附圖式之參考,該等隨附圖式形成[實施方式]之一部分。該等圖式展示根據實例實施例之說明。充分詳細地描述此等實施例(其在本文中亦被稱作「實例」)以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踐本發明。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白,實例實施例中之特定細節並非為實踐本發明所需。舉例而言,雖然主要參考精簡型用戶端系統來揭示實例實施例,但該等教示可用於其他環境中。在不偏離所主張之範疇之情況下,可組合該等實例實施例,可利用其他實施例,或可作出結構、邏輯及電氣改變。因此以下[實施方式]不應以限制意義加以理解,且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界定該範疇。
在本文獻中,使用專利文獻中常見之術語「一」來包括一或多個。在本文獻中,術語「或」用於指非獨占性之「或」,以使得除非另有指示,否則「A或B」包括「A而非B」、「B而非A」以及「A及B」。此外,本文獻中所涉及的所有公開案、專利及專利文獻之全部內容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如同個別地以引用之方式併入一樣。在本文獻與以引用之方式如此併入之此等文獻之間存在不一致使用的情況下,所併入之參考文獻中的使用應被視為對本文獻之使用的補充;對於相矛盾之不一致部分,以本文獻中之使用為準。
電腦系統
本揭示案涉及網路連接之電腦系統。圖1說明呈可用於實施本揭示案之部分的電腦系統100之實例形式之機器的圖解表示。在電腦系統100內,存在可被執行以用於使該機器執行本文中所論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或多者的一組指令124。在網路連接式部署中,該機器可作為伺服器一用戶端網路環境中的伺服器或用戶端機器而操作或作為同級(或分散式)網路環境中的同級機器而操作。該機器可為個人電腦(PC)、平板PC、視訊轉接器(STB)、個人數位助理(PDA)、蜂巢式電話、網路器具(web appliance)、網路路由器、交換器或橋接器、或能夠執行指定待由該機器採取之動作的一組指令(連續的或別樣的)之任何機器。此外,雖然僅說明單一機器,但術語「機器」亦應被理解為包括個別地或聯合地執行一組(或多組)指令以執行本文中所論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或多者的機器之任何集合。
實例電腦系統100包括處理器102(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PU)、圖形處理單元(GPU)或兩者)、主記憶體104及靜態記憶體106,其經由匯流排108彼此通信。電腦系統100可進一步包括視訊顯示器配接器110,其驅動諸如液晶顯示器(LCD)或陰極射線管(CRT)等之視訊顯示系統115。電腦系統100亦包括文數字輸入裝置112(例如,鍵盤)、游標控制裝置114(例如,滑鼠或軌跡球)、碟機單元116、信號產生裝置118(例如,揚聲器)及網路介面裝置120。
碟機單元116包括機器可讀媒體122(諸如,磁碟或光碟),其上儲存有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或功能中之任一者或多者或由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或功能中之任一者或多者利用的一或多組電腦指令及資料結構(例如,指令124亦被稱為「軟體」)。指令124亦可常駐於(完全地或至少部分地)主記憶體104、靜態記憶體106或處理器102內,且在由電腦系統100執行指令124期間自主記憶體104、靜態記憶體106或處理器102讀取指令124。因此,主記憶體104、靜態記憶體106及處理器102亦構成機器可讀媒體。
可進一步經由網路介面裝置120在網路126上傳輸或接收指令124。可利用眾多熟知之傳送協定中之任一者(諸如,熟知之檔案傳送協定(FTP))來進行指令之此傳送。
雖然機器可讀媒體122在一實例實施例中被展示為單一媒體,但術語「機器可讀媒體」應被理解為包括儲存該一或多組指令之單一媒體或多個媒體(例如,集中式或分散式資料庫及/或相關聯之快取記憶體及伺服器)。術語「機器可讀媒體」亦應被理解為包括能夠儲存、編碼或載運由機器執行並使該機器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或多者的一組指令之任何媒體或能夠儲存、編碼或載運由此組指令利用或與此組指令相關聯之資料結構的任何媒體。術語「機器可讀媒體」因此應被理解為包括(但不限於)固態記憶體、光學媒體及磁性媒體。
出於本說明書之目的,術語「模組」包括程式碼之可識別部分、計算或可執行指令、資料或計算物件以達成特定功能、操作、處理或程序。並不需要以軟體實施模組;可以軟體、硬體/電路、或軟體與硬體之組合實施模組。
終端機系統之再現
在出現廉價之個人電腦之前,計算產業大量使用耦接至許多「啞」終端機之主機電腦或微型電腦。因為常駐於主機電腦或微型電腦及終端機系統內之所有計算能力僅顯示輸出及所接受之文數字輸入,所以此等終端機被稱作「啞」終端機。不在終端機系統上本端地執行使用者應用程式。電腦操作員將主機電腦與各自使用耦接至主機電腦之個別終端機之多個個別使用者共用。此等終端機系統大體上具有非常有限之圖形能力,且主要僅使文數字元在終端機之顯示螢幕上視覺化。
藉由引入合理低成本之個人電腦系統,啞終端機之使用大量消失,因為個人電腦系統通常提供更加成本有效之計算解決方案。若需要啞終端機之服務以便與基於舊版終端機之電腦系統(諸如,主機電腦或微型電腦系統)介接,則個人電腦可以非常類似於專用啞終端機之成本的成本容易地執行將模仿啞終端機之操作的終端機應用程式。
在個人電腦變革之20世紀80年代中期,具有高解析度圖形之個人電腦系統被引入至個人電腦市場。與可使用僅可顯示文字之顯示系統產生之電腦使用者介面相比,此高解析度圖形允許產生更加直觀且使用者親和的電腦使用者介面。舉例而言,使用多個不同視窗、圖示及下拉選單之所有當前個人電腦使用者介面係使用高解析度圖形來實施的。高解析度圖形之引入亦允許實現使用照片、視訊及圖形影像之許多新類型之電腦應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已重新發現基於終端機之電腦系統之優點中的一些,新一代終端機系統已被引入至電腦市場中。舉例而言,使用電腦終端機允許實現更大的安全性及降低的維護成本,因為電腦終端機之使用者不可將惡意之電腦病毒引入至電腦系統中,此係因為使用者不可將新軟體安裝至終端機系統中。因為可以非常低的成本製造現代電腦終端機系統,所以電腦終端機之使用亦可允許更多人以較低之成本存取電腦服務。此新一代之電腦終端機系統包括高解析度圖形能力及個人電腦使用者已習慣於使用之游標控制裝置(諸如,滑鼠或軌跡球)。
基於終端機之電腦系統環境允許處於個別高解析度終端機系統處之多個使用者共用單一個人電腦系統之計算資源及安裝於此個人電腦系統上之所有軟體。以此方式,現代高解析度終端機系統能夠將個人電腦系統之功能性遞送至使用者,而無個人電腦系統之全部成本及維護要求。一類此等現代終端機系統被稱為「精簡型用戶端」系統,因為此等裝置僅藉由足以作為終端機系統而操作之資源來產生。雖然將主要參考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來揭示本文獻所陳述之技術,但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亦適用於IT產業之其他領域。
精簡型用戶端系統
圖2A說明耦接至一個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可能為許多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中之一個)之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電腦系統220之一項實施例的高階方塊圖。精簡型用戶端電腦伺服器系統220及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藉由數位通信頻道230耦接在一起。數位通信頻道230可為串列資料連接、乙太網路連接或任何其他合適之雙向數位通信構件。在一項特定實施例中,使用習知電腦網路連接系統,因為此設備係普遍存在的、廉價的、良好支援的,且能夠同時伺服許多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
圖2B說明精簡型用戶端系統環境之一實例的概念圖,其中單一精簡型用戶端電腦伺服器系統220將計算資源提供至耦接至該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電腦系統220之八個個別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在圖2B之實例實施例中,將區域網路(LAN)230用作通信頻道而將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中之每一者耦接至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電腦系統220。在圖2B之實施例中,每一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包括用於輸出之視訊顯示系統以及用於輸入之鍵盤及游標控制裝置(諸如,電腦滑鼠)。
返回參看圖2A,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提供對伺服器電腦系統220之計算資源之終端機存取。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電腦系統220可為典型電腦系統,諸如,圖1中所說明之電腦系統100。因為現代個人電腦系統已變為如此強大之電腦系統以致在由典型個人電腦使用者正常使用期間很少以該等電腦系統之全部能力使用該等電腦系統,所以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電腦系統220可為標準個人電腦系統。
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之目標為向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之使用者提供典型個人電腦系統之標準輸入及輸出特徵中之大多數或全部。然而,因為將由與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相互操作之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提供此等特徵,所以將在不提供個人電腦系統之全部計算資源或軟體之情況下達成此目標。可使用標準微處理器實施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然而,亦可使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實施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以便保持成本低。
自輸出觀點而言,圖2A之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產生視覺顯示並提供音訊信號。該視覺顯示係由高解析度視訊顯示系統產生。
高解析度視訊顯示系統由螢幕緩衝區260、視訊配接器265及視訊顯示系統267組成。螢幕緩衝區260含有位元映射之顯示影像之內容,且視訊配接器265讀取該位元映射之顯示影像以產生驅動視訊顯示系統267之視訊顯示信號。螢幕緩衝區260填充有由精簡型用戶端控制系統250使用視訊資訊提供之顯示資訊,該視訊資訊係由精簡型用戶端電腦伺服器系統220跨越通信頻道230作為輸出221來發送。
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之音訊輸出系統由耦接至音訊連接器272以用於產生聲音信號之聲音產生器271組成。聲音產生器271使用由精簡型用戶端控制系統250使用音訊資訊提供之資訊產生聲音信號,該音訊資訊係由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電腦系統220跨越通信頻道230作為輸出221來發送。
自輸入觀點言之,圖2A之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允許實現來自使用該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之使用者的文數字輸入及游標控制輸入兩者。由耦接至鍵盤連接器282之鍵盤283提供該文數字輸入,該鍵盤連接器282向鍵盤控制系統281供應信號。精簡型用戶端系統250編碼來自鍵盤控制系統281之鍵盤輸入,並將該鍵盤輸入作為輸入225發送至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類似地,精簡型用戶端控制系統250編碼自游標控制系統284接收之游標控制輸入資料,且將該游標控制輸入資料作為輸入225資訊發送至該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游標控制系統284自諸如滑鼠286之游標控制裝置接收輸入,該滑鼠286經由滑鼠連接器285耦接至游標控制系統284。
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可包括其他輸入、輸出或組合之輸入/輸出系統,以便向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提供額外功能性。舉例而言,圖2A之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進一步包括耦接至輸入/輸出連接器275之輸入/輸出控制系統274。輸入/輸出控制系統274可為通用串列匯流排(USB)控制器,且輸入/輸出連接器275可為USB連接器,以使得此等組件向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提供USB能力。
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裝備有用於與多個精簡型用戶端系統互動之軟體。如圖2A中所說明,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中之精簡型用戶端介面軟體210支援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以及耦接至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之任何其他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每一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在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中具有其自身之螢幕緩衝區,如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螢幕緩衝區215之堆疊所描繪。
多個不同會話對多個個人電腦系統
如先前陳述,圖2A中之單一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可支援多個同時個別使用者會話。每一使用者會話係指作業系統內之與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處之使用者相關聯的一組程式及資源。因此,設置為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之單一廉價個人電腦可向各自使用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之多個同時使用者提供個人電腦體驗。此等配置在因低價格而需要多個電腦系統之環境中(諸如,學校教室)且在需要較大安全性時已變得非常普遍。
一般而言,使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處之多個不同使用者在單一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上執行多個不同應用程式工作得非常良好。然而,偶爾存在未在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上工作得非常良好的特定個人電腦應用程式。舉例而言,若同一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上之兩個不同使用者試圖使用基於網際網路之通信應用程式(諸如,即時傳訊應用程式)來彼此通信,則通信應用程式可能未正確地工作,因為兩個使用者可能具有同一網際網路IP位址,即,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之一個IP位址。
類似地,將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連接至全球網際網路之網路防火牆裝置可能難以在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上之多個不同使用者會話之間進行區分,因為所有不同使用者會話可能使用指派給該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之單一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且即使網路防火牆裝置與具有單一IP位址之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正確操作,但網路防火牆裝置所收集之登入資訊可能並非非常有用,因為可能不可能區分出使用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之哪一特定使用者負責哪一特定網路使用,此係因為所有網路使用在網路使用日誌中可表現為使用同一IP位址。若可在防火牆處個別地列出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之每一不同使用者之行為,則將為合意的。
圖3A及3B說明由支援多個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之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進行之網路資源使用之此傳統做法。如圖3A中所說明,存在若干使用者應用程式會話205。所有此等不同應用程式會話205可具有網路存取需要,但僅有可在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上使用的網路硬體326之單一執行個體。為共用網路硬體326之單一執行個體,不同應用程式會話205中之每一者可向作業系統222作出網路資源呼叫,且作業系統將處理網路請求並作出回應。
圖3B說明圖左側之應用程式會話n需要存取圖右側之網路資源329之一實例的高階資料流程圖。應用程式會話n最初向作業系統222作出目標為存取網路資源329之請求。作業系統222接著藉由向網路配接器軟體328作出請求而代表應用程式會話n存取網路硬體326之單一執行個體。在圖3B中,此情形被說明為自作業系統222至網路配接器軟體328之網路資源請求1(NNReq1)。網路配接器軟體328接著以網路資源請求2(NNReq2)指示網路硬體326存取網路資源329。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會話可與網路配接器軟體328直接通信,而非經過作業系統。
以類似方式處理另一方向上之通信。參看圖3A及圖3B,經由網路硬體將來自網路資源329之網路資源回應2(NNResp2)訊息傳達至網路配接器軟體328。網路配接器軟體328接著將對應網路資源回應(NNResp1)轉播至精簡型用戶端電腦伺服器系統220上之作業系統222。最終,作業系統222將自網路資源329接收之資訊通知給正確的應用程式會話n。如上文所陳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配接器軟體328可與應用程式會話直接通信,而非經由作業系統222來通信。
虛擬IP位址
為防止藉由具有在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上使用同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多個不同使用者會話所致之潛在問題,本揭示案引入「虛擬IP位址」及虛擬網路配接器之概念。在本揭示案中,虛擬IP位址係指派給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中之特定使用者會話以使得每一使用者會話可具有其自身之個別唯一IP位址的實際IP位址。為產生並處理各種不同虛擬IP位址,針對每一個別使用者會話而產生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之執行個體。另外,作業系統自身可具有其自身之用於網路通信之虛擬網路配接器之執行個體,其與使用者會話中之任一者無關。可自指派給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之位址集區指派被指派給虛擬網路配接器之IP位址,或可自耦接至區域網路之動態主機組態協定(DHCP)伺服器獲得該IP位址。
圖4A及4B中說明使用虛擬IP位址及虛擬網路配接器之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之一項實施例。圖4A說明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之高階方塊圖,該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具有用於處理各種不同應用程式會話205之網路通信之多個虛擬網路配接器。圖4B說明圖左側之應用程式會話n經由使用虛擬網路配接器n而存取圖右側之網路資源429之一實例的資料流程圖。
參看圖4A中所說明之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已添加網路處理器427以按新方式處理所有網路請求。網路處理器427監視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上之所有網路資源請求,該等網路資源請求通常將由舊版網路配接器428處理。網路處理器427截取此等網路請求以藉由使用虛擬網路配接器之新系統來處理此等網路請求。再次應注意,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應用程式會話205可能夠直接存取網路處理器427,而非經由如圖4A之實例實施例中所說明之作業系統222通信。
參看圖4A及4B,當應用程式會話205希望請求網路服務時,既而該應用程式會話205可向作業系統222作出網路服務請求(如圖4B中之「請求」所說明)。作業系統222接著作出對應請求,該對應請求先前原本將去往舊版網路配接器軟體428。然而,網路處理器427截取此網路請求以處理該網路請求。在圖4B中,來自作業系統222之此請求被說明為去往網路處理器427之網路資源請求1(NNReq1)。網路處理器427阻止舊版網路配接器428處理該請求。此情形可藉由不使舊版網路配接器接收到該請求而達成。舉例而言,在一項實施例中,指示作業系統將去往舊版網路配接器之呼叫重新定向至不同位置。
在網路處理器427已截取網路請求後,網路處理器427分析網路請求以識別哪一特定應用程式會話起始該網路請求(或判定是否可能由作業系統自身起始該請求)。在分析網路請求(NRReq1)後,網路處理器427接著起始去往虛擬網路配接器n(諸如,圖4A中之虛擬網路配接器431、432及433)之對應網路資源請求,該虛擬網路配接器n與作出原始請求之應用程式會話相關聯(或者,若作業系統222自身起始該網路請求,則虛擬網路配接器與作業系統222相關聯)。在圖4B中,此網路資源請求被說明為去往虛擬網路配接器n(與作出網路請求之應用程式會話或作業系統相關聯之虛擬網路配接器)之網路資源請求(NNReq2)。
應注意,若未有虛擬網路配接器與作出網路請求之應用程式會話相關聯,則網路處理器427可產生虛擬網路配接器之新執行個體。該新虛擬網路配接器將被指派其自身之唯一IP位址,以使得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諸如,圖4A中之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431、432及433)之每一執行個體將具有其自身唯一IP位址。以此方式,每一應用程式會話205將具有其自身之唯一IP位址,以使得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中之每一應用程式會話205對於電腦網路上之其他實體將表現為完全不同之個人電腦系統。實際上,每一應用程式會話205對於同一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上之其他應用程式會話205將表現為存在於完全不同之個人電腦系統上。以此方式,所有不同使用者會話205將可由將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220耦接至全球網際網路之任何防火牆裝置進行區分。類似地,不同應用程式會話205中之應用程式之間的任何網路互動將表現為在完全不同之個人電腦系統上,以使得該等應用程式將不會因具有同一IP位址而混淆。
當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諸如,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431、432及433)之執行個體接收到來自網路處理器427之網路請求時,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431、432或433)將使用已指派給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的唯一IP位址來處理網路請求。具體而言,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431、432或433)之執行個體將指示網路硬體426存取網路資源429,如圖4A中所說明。在圖4B中由自虛擬網路配接器n至網路資源429之網路資源請求3(NNReq3)來說明此通信。
參看圖4A,以類似方式,將由網路硬體426分析自網路資源429傳回之回應,且將該等回應發送回至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431、432或433)之適當執行個體。此情形在圖4B內由發送回至虛擬網路配接器n之網路請求回應3(NRResp3)說明。此情形係藉由使網路硬體426檢查所接收之網路訊息中之IP位址且基於該IP位址將該訊息遞送至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之適當執行個體而執行。
在接收到來自網路硬體426之網路回應訊息後,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諸如,431、432及433)之執行個體可接著將此網路回應轉播回至作業系統222,如圖4A及4B中使用自虛擬網路配接器n至作業系統222之網路資源回應1(NRResp1)所說明。應注意,網路處理器427並未看到網路資源回應。在此實施例中,接著將此等網路資源回應傳遞至作業系統222。(再次應注意,在其他實施例中,虛擬網路配接器n可與應用程式會話直接通信)。在圖4B之實施例中,作業系統222檢查網路資源回應(NRResp1)且將對應網路回應傳回至適當應用程式會話n。(除非該網路回應被引導向作業系統222自身)。
前述技術揭示內容意欲為說明性的,且並非為限制性的。舉例而言,上述實施例(或其一或多個態樣)可彼此組合地加以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在研讀上文描述後將明白其他實施例。因此,應參考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以及此[申請專利範圍]之均等物之整個範疇來確定[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術語「包括」及「其中(in which)」用作各別術語「包含」及「其中(wherein)」之通俗英語均等物。同樣,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術語「包括」及「包含」係開端的,亦即,包括除在一請求項中之此術語後列舉之元件外之元件的系統、裝置、物品或過程將仍被視為落入此請求項之範疇內。另外,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術語「第一」、「第二」及「第三」等僅用作標記,而並不欲將數字要求強加於其對象。
發明摘要經提供以與37 C.F.R. § 1.72(b)相符,37 C.F.R. § 1.72(b)要求發明摘要允許讀者快速地確定技術揭示內容之本質。以發明摘要將不用於解釋或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或含義為條件來提交該發明摘要。同樣,在以上[實施方式]中,各種特徵可集中在一起以使本揭示案流線化。此情形不應被解釋為期望未主張之所揭示之特徵對於任何請求項係必需的。實情為,發明性標的物可處於少於特定所揭示之實施例之所有特徵的特徵中。因此,以下[申請專利範圍]藉此併入至[實施方式]中,其中每一請求項自身作為單獨實施例。
100...電腦系統
102...處理器
104...主記憶體
106...靜態記憶體
108...匯流排
110...視訊顯示器配接器
112...文數字輸入裝置
114...游標控制裝置
115...視訊顯示系統
116...碟機單元
118...信號產生裝置
120...網路介面裝置
122...機器可讀媒體
124...指令
126...網路
205...應用程式會話
210...精簡型用戶端介面軟體
215...精簡型用戶端螢幕緩衝區
220...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
221...輸出
222...作業系統
225...輸入
230...區域網路
240...精簡型用戶端系統
250...精簡型用戶端控制系統
260...螢幕緩衝區
265...視訊配接器
267...視訊顯示系統
271...聲音產生器
272...音訊連接器
274...輸入/輸出控制系統
275...輸入/輸出連接器
281...鍵盤控制系統
282...鍵盤連接器
283...鍵盤
284...游標控制系統
285...滑鼠連接器
286...滑鼠
297...伺服器網路軟體
326...網路硬體
328...網路配接器軟體
329...網路資源
426...網路硬體
427...網路處理器
428...舊版網路配接器軟體
429...網路資源
431...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
432...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
433...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
圖1說明呈電腦系統之實例形式之機器的圖解表示,在該電腦系統內,可執行用於使該機器執行本文中所論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或多者的一組指令。
圖2A說明耦接至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電腦系統220之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系統240之一項實施例的高階方塊圖。
圖2B說明使用區域網路耦接至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之若干精簡型用戶端終端機。
圖3A說明使用網路配接器之單一執行個體之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的高階方塊圖。
圖3B說明圖3A之實施例中的應用程式會話如何存取網路資源的通信流程圖。
圖4A說明使用多個虛擬網路配接器來服務多個應用程式會話之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的高階方塊圖。
圖4B說明圖4A之實施例中的應用程式會話如何存取網路資源的通信流程圖。
205...應用程式會話
210...精簡型用戶端介面軟體
220...精簡型用戶端伺服器系統
221...輸出
222...作業系統
225...輸入
230...區域網路
240...精簡型用戶端系統
250...精簡型用戶端控制系統
260...螢幕緩衝區
265...視訊配接器
267...視訊顯示系統
271...聲音產生器
272...音訊連接器
274...輸入/輸出控制系統
275...輸入/輸出連接器
281...鍵盤控制系統
282...鍵盤連接器
283...鍵盤
284...游標控制系統
285...滑鼠連接器
286...滑鼠
426...網路硬體
427...網路處理器
428...舊版網路配接器軟體
429...網路資源
431...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
432...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
433...虛擬網路配接器軟體

Claims (19)

  1. 一種在一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通信之方法,該方法包含:針對該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上需要網路服務之複數個會話之每一會話產生一虛擬網路配接器,每一虛擬網路配接器被指派每一虛擬配接器之唯一網路位址;在該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從該複數個會話截取一網路存取請求;分析該網路請求以識別作出該網路存取請求之該複數個會話之一第一會話;及呼叫經指派至該第一會話之一第一虛擬網路配接器以處理該網路存取請求。
  2. 如請求項1之在一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通信之方法,其中該等唯一網路位址係自一動態組態主機協定(DHCP)伺服器獲得。
  3. 如請求項1之在一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通信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將來自該第一虛擬網路配接器之回應直接引導回至該第一會話。
  4. 如請求項1之在一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通信之方法,其中每一該虛擬網路配接器存取一單一網路硬體裝置。
  5. 如請求項1之在一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通信之方法,其中該在該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從該複數個會話截取該網路存取請求包含將對一舊版網路配接器軟體之存取重新 定向至一網路處理器。
  6. 如請求項5之在一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通信之方法,其中該網路處理器執行該分析該網路請求以識別作出該網路存取請求之該複數個會話之該第一會話及該呼叫僅經指派至該第一會話之該第一虛擬網路配接器以處理該網路存取請求。
  7. 如請求項1之在一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通信之方法,其中每一會話與一耦接至該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之遠端終端機系統相關聯。
  8. 一種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該系統包含:一處理器;一記憶體系統;一網路硬體裝置;複數個虛擬網路配接器模組,每一虛擬網路配接器模組用於該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上需要網路服務之複數個會話之每一會話,每一虛擬網路配接器模組被指派每一虛擬配接器之唯一網路位址,每一虛擬網路配接器模組存取該網路硬體裝置;及一網路處理器模組,該網路處理器模組在該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中從該複數個會話截取一網路存取請求,該網路處理器模組判定作出該網路存取請求之一第一會話之一識別碼,且該網路處理器模組呼叫經指派至該第一會話之一第一虛擬網路配接器模組以處理該網路存取請求。
  9.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該等唯一網路位址係自一動態組態主機協定(DHCP)伺服器獲得。
  10.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該第一虛擬網路配接器模組將來自該網路硬體裝置之回應引導回至該第一會話。
  11.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該網路硬體裝置包含一乙太網路介面。
  12.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該截取網路存取請求包含將存取自一舊版網路配接器軟體重新定向至該網路處理器模組。
  13. 如請求項8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每一會話與一耦接至該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之遠端終端機系統相關聯。
  14. 一種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該系統包含:一處理器;一記憶體系統;一網路硬體裝置;用於存取該網路硬體裝置之一虛擬網路配接器裝置,其用於該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上需要網路服務之複數個會話之每一會話,每一虛擬網路配接器裝置被指派其自身之唯一網路位址,每一虛擬網路配接器裝置存取該網路硬體裝置;及一網路處理器裝置,該網路處理器裝置在該多會話伺 服器系統中從該複數個會話截取一網路存取請求,該網路處理器裝置判定作出該網路存取請求之一第一會話之一識別碼,且該網路處理器裝置呼叫經指派至該第一會話之一第一虛擬網路配接器裝置以處理該網路存取請求。
  15. 如請求項14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該等唯一網路位址係自一動態組態主機協定(DHCP)伺服器獲得。
  16. 如請求項14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該第一虛擬網路配接器裝置將來自該網路硬體裝置之回應引導回至該第一會話。
  17. 如請求項14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該網路硬體裝置包含一乙太網路介面。
  18. 如請求項14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該截取網路存取請求包含將存取自一舊版網路配接器軟體重新定向至該網路處理器裝置。
  19. 如請求項14之電腦實施之多會話伺服器系統,其中每一會話與一耦接至該多會話伺服器系統之遠端終端機系統相關聯。
TW098106524A 2008-02-27 2009-02-27 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中使用虛擬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方法及系統 TWI509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205008P 2008-02-27 2008-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5546A TW201005546A (en) 2010-02-01
TWI509419B true TWI509419B (zh) 2015-11-21

Family

ID=4101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6524A TWI509419B (zh) 2008-02-27 2009-02-27 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中使用虛擬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05962B2 (zh)
TW (1) TWI509419B (zh)
WO (1) WO200910834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9419B (zh) 2008-02-27 2015-11-21 Ncomputing Inc 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中使用虛擬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方法及系統
US9141412B2 (en) * 2009-06-16 2015-09-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erminal services 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for compatibility
TWI468014B (zh) 2010-03-30 2015-01-01 Ibm 互動式傳輸一媒體資源
KR20140092630A (ko) * 2013-01-16 2014-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장치, 통신서버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0958480B2 (en) * 2018-07-19 2021-03-23 Vmware, Inc. Per-app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tunnel for multiple process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5123A1 (en) * 2004-09-27 2006-04-06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irtual ip addresses
TW200742379A (en) * 2003-11-07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W200810506A (en) * 2006-06-23 2008-02-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Server apparatus, server control program, and server-clien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1303B2 (en) * 2002-07-16 2006-09-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machine operating system LAN
US7590743B2 (en) * 2003-12-23 2009-09-15 Softricit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ociating a process on a multi-user device with a host address unique to a user session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
TWI509419B (zh) 2008-02-27 2015-11-21 Ncomputing Inc 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中使用虛擬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方法及系統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42379A (en) * 2003-11-07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or,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060075123A1 (en) * 2004-09-27 2006-04-06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irtual ip addresses
TW200810506A (en) * 2006-06-23 2008-02-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Server apparatus, server control program, and server-clien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5546A (en) 2010-02-01
WO2009108346A2 (en) 2009-09-03
US20090248860A1 (en) 2009-10-01
US8005962B2 (en) 2011-08-23
WO2009108346A3 (en)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181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cross compatibility with a plurality of thin-client platforms
US10148852B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these
US20130346591A1 (en) Clientless Cloud Computing
US8762544B2 (en) Selectively communicating data of a peripheral device to plural sending computers
US20060271637A1 (en)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accessibility options in remote terminal sessions
KR20040105600A (ko) 외부 네트워크 장치들의 자동 감지 및 구성
JP2001014251A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端末支援サーバ、コラボ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する記憶媒体
TW200821857A (en) Dynamic power cycling
JP2013512512A (ja) 軽量クライアントを使用してネットワーク上で仮想化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サービス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するための方法
TWI509419B (zh) 於多使用者伺服器系統中使用虛擬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之方法及系統
US20140032699A1 (en) Remote user interface in a terminal server environment
JP2008210115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ピュータ上でローカル端末のusbデバイスを操作するシステム、その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080155124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multi-user kvm switching
US201300362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remote network visibility of the push functionality
US2007019906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070083660A1 (en) Amorphic Computing
JP2018510538A (ja) ネットワーク共有実施方法及び装置
US8356298B2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WO2024061308A1 (zh) 通知处理方法、终端设备、服务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080270512A1 (en) Virtual network projec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projection sources and method thereof
US10901676B2 (en) Application extension to localized external devices
US94324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graphics terminal multiplier
KR20200091700A (ko) 공인 ip 주소를 공유하는 단말을 식별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2387118A (zh) 一种数据输出方法及装置
JP2008078774A (ja) 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および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