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6103640A - 起重机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6103640A
CN86103640A CN86103640.9A CN86103640A CN86103640A CN 86103640 A CN86103640 A CN 86103640A CN 86103640 A CN86103640 A CN 86103640A CN 86103640 A CN86103640 A CN 86103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electric
interlockings
contactless
ir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861036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6218B (zh
Inventor
朱书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DEPARTMENT OF WUHAN
Original Assignee
TECHNICAL DEPARTMENT OF WU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ICAL DEPARTMENT OF WUHAN filed Critical TECHNICAL DEPARTMENT OF WUHAN
Priority to CN861036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6218B/zh
Publication of CN86103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61036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06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6218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 And Safety Of Cranes (AREA)

Abstract

起重机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是绕线型电动机驱动的起重机升降机构。用正向、反向与单相加反接制动的电动控制联锁系统,实现制动电源自动投入和切除。在系统中增设机械三联锁,与电气三联锁相匹配,这种电气和机械的双重三联锁,避免了电气或机械三联锁的误动作,使这套控制系统比其他控制系统都完善、先进,而造价只是其他桥吊的1/2~1/3,故障停机率减少37%,工效提高12%,维护费用成倍地降低。特别适用于我国的桥式吊车。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即绕线型电动机驱动的起重机升降机构,用正向、反向与单相加反接制动的电动控制联锁系统,其下降后的制动是利用操作机构的零位使单相制动先自动投入,经延时后又自动切除,随之使反接制动自动投入控制系统;本发明还设有特殊的机械三联锁与电气三联锁相匹配,是一种电气与机械的双重三联锁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发明之前,我国的50吨以下的起重机,其升降机构系采用中国工业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由《起重机设计手册》编写组编的《起重机设计手册》中介绍的,起升机构PQSI控制屏,即起升机构单相、反接制动的调速系统。
近几年来,对PQSI控制屏作了一些改进,类似于太原重型机器厂设计研究所1981年9月印刷的,由侯新田等编写的《起重机用PQS系列屏的改进》中介绍的,正向、反向与单相制动换接系统,已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换向环节。此改进对换接虽稍有改善,但是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使用中仍然存有撞击、噪音、震动、电机过热以致烧毁电机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
1.方向接触器与单相接触器的换接设计欠妥,使操纵把从下降方向快速拉回零位,尤其从第三档突然快速拉回零位或拉过了零位,单相制动来不及投入,电机从全速下降立刻变为上升状态,电机马上得到相反的全电流,产生很强的反接力矩来制动电机,因而电机内发出强电流撞击声。 由于电机频繁的正反转,经常发生反接制动的强电流,加快了电机的损伤,缩短了电机的寿命。
2.方向接触器得电吸合与失电释放均有一个延缓时间,且各接触器的固有延缓时间不等。当操纵把在下降方向第三档位置时,为了紧急制动快速拉回零位或拉过了零位,上升接触器随即得电工作,若下降接触器失电释放的延缓时间稍长,就出现在下降接触器的主触头没有完全断开或其弧光还未消失,上升接触器主触头就已得电的情况,形成上升、下降接触器主触头重叠得电,引起相间短路事故。当控制器采用联动控制台时,由于其档位间距小,快速紧急拉回零位或拉过零位的操作时间一般小于1/10秒甚至更短,这样更容易引起相间短路事故。
3.PQSI系统单相运转时间不允许大于一分钟。从单相制动到反接制动应在一分钟内完成,但是该系统中没有防止单相运转时间过长的措施,一旦时间超过就产生电机发热而可能烧坏。
目前国内外,起重机升降机构大部份采用能耗制动、涡流制动、自激式能耗制动和转子接入可控硅的调速系统,其运行性能较好,但是造价较高。
本发明是对我国50吨级以下的起重机升降机构PQSI控制系统中的改进。改变了PQSI系统中的换相线路及换相元件,并使其监控主回路的弧光或弧电压是否熄灭或消失,再由此发出是否换相的指令,即电动机定子完全与电源断开,换向继电器线圈断电,其常闭触头闭合,方向接触器才能得电,从而实现了电动机运行状态的正常转换;增加时间继电器,使操纵把从下降位置的第三档快速拉回零位时,时间继电器线圈失电,其常开触点瞬时闭合,待主回路的弧光消失后,单相制动接触器投入,实行单相制动,待该时间继电器一接点延时断开,另一接点延时闭合后,单相制动结束,反接电源投入,实行反接制动;同时在该 系统中增加了与正向、反向和单相制动的电气三联锁相匹配的机械三联锁。这种由电气和机械的双重三联锁,使这套控制系统比其他控制系统都完善、先进。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改进型的PQSI控制系统中增设时间继电器,实现制动电源自动投入和切除。操纵把在下降位置的第三档时,下降接触器线圈得电,下降主触头闭合,电机反转,升降机构下降,这时电机处于再生运转状态。为了制动升降机,将操纵把拉回零位,下降接触器线圈失电,其主触头断开,下降接触器常闭辅助触头接通,单相制动接触器线圈得电,单相制动主触头闭合,使电机自动进入单相制动状态下运转;同时,由于下降接触器线圈失电,常开辅助触头断开,使时间继电器线圈失电,其常开与常闭触点分别延时断开与接通,使单相制动电源自动切除,上升接触器线圈得电,上升接触器主触头闭合,反接电源自动投入;另一个时间继电器延时稍长,等延时断开后,上升接触器线圈失电,其主触头马上断开,自动切除反接制动电源,升降机构制动完毕;再依附液压抱闸作用,使升降机构稳定地停留在预定位置。这样通过延时约相差一倍的两个延时继电器配合使用,实现了单相制动与反接制动的自动投入和切除。
为了使升降机构的制动更加准确、可靠,增设了机械三联锁,实现了电器与机械互相匹配的双重三联锁,防止了电气系统中产生的误动作,完善了这套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用附图1~3说明。
附图1为电气控制系统图
附图2为机械三联锁结构图
附图3为机械系统与电气系统衔接示意图
在附图1中将联动控制器操纵把〔LK〕拉到上升方向〔Ss〕的1或2或3档位时,上升接触器线圈〔5A〕得电,辅助常开触头〔5F〕闭合,使制动 接触器线圈〔10A〕得电,使主触头〔10〕闭合,电力液压推动器电机〔YT〕运转,打开制动器,同时主触头〔5〕闭合,主电机RD运转使升降机上升运行。此时上升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头〔5C、5D〕断开,使下降接触器线圈〔6A〕与单相制动接触器线圈〔7A〕不能得电,从而使下降主触头〔6〕和单相制动主触头〔7〕均不能闭合,保证上升运转正常进行,即实现了上升、下降和单相制动三者之间的电气三联锁。在上升接触器线圈〔5A〕与制动接触器线圈〔10A〕得电时,辅助常开触头〔5E、10B〕闭合,时间继电器线圈〔9A〕得电,辅助触头〔9B、9C〕瞬时闭合。将操纵把〔LK〕拉回零位,上升接触器线圈〔5A〕失电,使主触头〔5〕断开,电机〔RD〕失去三相电源上升动作停止,制动接触器线圈〔10A〕失电,主触头〔10〕断开,电机〔YT〕停转,制动器便投入,把电动机刹住,並且辅助常开触头〔5E、10B〕断开,时间继电器线圈〔9A〕便失电,由于其延时断开性能,使时间继电器的辅助触头〔9C〕尚未断开,上升接触器线圈〔5A〕仍属得电状态,主触头〔5〕尚未断开,电动机还处于上升运转状态,即抱闸投入后,电动机保留一定时间的上升转矩,以防止升降机构在上升停车时出现淄钩事故。
将联动控制器操纵把〔LK〕拉到下降方向〔Jj〕第三档〔3A〕时,下降接触器线圈〔6A〕得电,其辅助触头〔6F〕闭合,使时间继电器线圈〔9A〕得电,其辅助触头〔9B〕瞬时闭合,制动接触器线圈〔10A〕得电,其主触头〔10〕闭合,液压推动器电机〔YT〕运转,打开抱闸;同时下降接触器主触头〔6〕闭合,升降机构开始下降运行;同时下降接触器的辅助触头〔6E〕闭合,使时间继电器线圈〔8A〕得电,其辅助触头〔8C〕瞬时闭合和辅助触头〔8B〕瞬时断开,为实现下降的单相制动及反接制动作准备;由于下降接触器线圈〔6A〕得电,其辅助触头〔6C、6D〕均断开,使单相制动接触器线圈〔7A〕及上升接触器线圈〔5A〕均不能得电,确保下降运行的顺 利进行,即下降、上升及单相三者之间实现电气三联锁。
为了使升降机构停止下降,将操纵把〔LK〕拉回零位,下降接触器线圈〔6A〕失电,使其辅助触头〔6E、6F〕断开,时间继电器线圈〔8A、9A〕失电,但是由于这两个时间继电器均具有一定的延时性,时间继电器的另一辅助触头〔8C〕尚未断开,使单相制动接触器线圈〔7A〕得电,主触头〔7〕闭合,自动进行单相制动。当时间继电器的辅助触头〔8C〕延时后断开,使单相制动接触器线圈〔7A〕失电,主触头〔7〕断开,单相制动便自动切除;随辅助触头〔8C〕断开时,辅助触头〔8B〕同时闭合,由于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性能,辅助触头〔9C〕尚未断开,使得上升接触器线圈〔5A〕便得电,主触头〔5〕闭合,使单相制动自动的转为反接制动。当辅助触头〔9C〕经一定的延时后自动断开,使上升接触器线圈〔5A〕失电,主触头〔5〕断开,又自动切除反接电源。这样就实现了升降机构在下降过程中停止时,单相制动电源与反接制动电源均能自动投入和切除,保证了下降时的稳定停车。
在图2中,将连杆〔12〕旋转15~30°,连接销钉〔18A、18B〕在连杆孔槽〔22、19〕的位置中滑动,销钉〔18A〕使连杆〔13〕下移,通过销钉〔18D〕压住连杆〔14〕不得活动;销钉〔18B〕使连杆〔11〕上移,通过销钉〔18F〕拉住连杆〔16〕不得活动,即连杆〔12〕旋转,则使连杆〔14、16〕不能旋转。
若将连杆〔14〕旋转15~30°,销钉〔18C〕在孔槽〔24〕内滑动下压,使销钉〔18D〕上抬和连杆〔15〕下移,通过销钉〔18E〕压住连杆〔16〕不得活动;销钉〔18D〕推动连杆〔13〕上移,并通过销钉〔22〕使连杆〔12〕不得活动,即连杆〔14〕旋转,则使连杆〔16、12〕不能旋转。
若连杆〔16〕旋转15~30°,同样可通过销钉〔18F、18E〕分别使连杆〔11、15〕下拉和上推,从而使连杆〔12、14〕不能旋转。这就是本发明中机械三连锁的结构原理。
该结构的构件可以用钢板或方、园钢材加工而成;构件的钢质可以用普通碳素钢,用合金钢效果更好。连杆中的孔槽宽度为8~15毫米,长度按设备与结构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20~80毫米;每个销钉直径为8~15毫米,外端带防滑销或螺帽〔23A〕
在图2、3中,当上升接触器线圈〔5A〕得电时,该接触器的动铁芯〔17A〕被吸合,带动连杆〔20A〕旋转,从而使连杆〔12〕旋转15~30°,于是销钉〔18〕在连杆孔槽〔22〕内滑动,并使连杆〔13〕下压,通过销钉〔18D〕压住连杆〔14〕,从而使连杆〔20B〕拉着动铁芯〔17B〕不能吸合;在连杆〔12〕转动时,销钉〔18B〕在连杆孔槽〔19〕内滑动,拉住连杆〔11〕,又通过销钉〔18F〕拉住连杆〔16〕,使连杆〔20C〕拉着动铁芯〔17C〕不被吸合。
当下降接触器线圈〔6A〕得电时,该接触器动铁芯〔17C〕被吸合,使连杆〔20C〕带动连杆〔16〕旋转15~30°,于是销钉〔18F〕牵动连杆〔11〕下移,通过销钉〔18B〕拉住连杆〔20A〕使动铁芯〔17A〕不能吸合;在连杆〔16〕旋转时,销钉〔23C〕上抬,推动连杆〔15〕并通过销钉〔18C〕撑住连杆〔14〕,亦即撑住连杆〔20B〕,使动铁芯〔17B〕不能吸合。
当单相制动接触器线圈〔7A〕得电时,动铁芯〔17B〕被吸合,于是通过连杆〔20B〕带动连杆〔14〕旋转15~30°,销钉〔18C〕推动连杆〔15〕下移,压住销钉〔23C〕,并依附连杆〔16〕使连杆〔20C〕不得旋转,从而使动铁芯〔17C〕不被吸合;在连杆〔14〕旋转时,销钉〔18D〕上抬,推动连杆〔13〕上移,依附销钉〔18A〕、连杆〔12〕,使得连杆〔20A〕不能旋转,从而使得动铁芯〔17A〕不被吸合。这些特点就是与电气三联锁相匹配的机械三联锁。亦即电气与机械的双重三联锁。
连杆〔20A、20B、20C〕同连杆〔12、14、16〕及接触器动铁芯〔17A、17B、17C〕之间用焊接、铆接或用螺栓固定,销钉〔18A、18B、18C、 18D、18E、18F〕与连杆〔12、14、16〕之间用焊接或铆接。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空前的效果。下面列举生产实例。
例一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与几种典型吊车,在调速性能的比较见表一
Figure 86103640_IMG1
本发明控制系统的造价比PQSI系统稍高一点,但是其性能改善了很多。从表一可看出,本发明的调速性能,从下降情况看比西德、日本桥吊稍有提高和接近,而造价只是它们的1/2~1/3。
例二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与几种典型吊车,在使用效果上的比较见表二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与其他吊车相比,故障停机率至少减低37.5%,工效提高12%以上,维护费用成倍地降低。
本发明方法独创的电气与机械双重三联锁,其方法简单、效果好,调速性能先进,而造价只是其他桥吊的1/2~1/3,故障停机率减少37%,工效提高12%,维护费用成倍地降低,避免了PQSI下降制动时产生噪音、振动、电机发热现象。本发明方法特别适用于我国的桥式吊车。

Claims (6)

1、起重机升降机构的控制系统,其特征是设有与电气三联锁相匹配的机械三联锁,当上升接触器线圈[5A]得电时,接触器动铁芯[17A]吸合,带动连杆[12]旋转,通过连杆的作用,使接触器动铁芯[17B、17C]不能吸合,同样道理,当下降接触器线圈[6A]得电时,接触器动铁芯[17C]吸合,带动连杆[16]旋转,使接触器动铁芯[17A、17B]不能吸合,当单相制动接触器线圈[7A]得电时,接触器动铁芯[17B]吸合,带动连杆[14]旋转,使接触器动铁芯[17A、17C]不能吸合,实现机械与电气的双重三联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将连杆〔12〕旋转15~30°时,由连接销钉〔18A、18B〕分别在连杆孔槽〔22、19〕的位置中滑动,使连杆〔11〕上移,连杆〔13〕下压,连杆〔15〕下压,当连杆〔14〕旋转15~30°时,带动连杆〔13〕上移,连杆〔11、15〕下压,当连杆〔16〕旋转15~30°时,带动连杆〔15〕上移,连杆〔11、13〕下压,实现了机械三联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在电路系统图中增加一只时间继电器〔8A〕及其辅助触头〔8B、8C〕和一个分流电阻〔RA〕,实现了升降机构在下降停止时平稳的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其特征是其构件用钢板或方、园钢材加工而成,连杆上部的孔槽宽度为8~15毫米,孔槽长度20~80毫米,销钉直径8~15毫米,外端带防滑销或螺帽〔23A、23B、23C、23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其特征是构件的材质为普通碳素钢,用合金钢效果更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其特征是连杆〔20A、20B、20C〕同连杆〔12、14、16〕及接触器动铁芯〔17A、17B、17C〕之间焊接、铆接或用螺栓固定,销钉与连杆〔12、14、16〕之间用焊接或铆接。
CN86103640.9A 1986-05-28 1986-05-28 起重机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 Expired CN1006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86103640.9A CN1006218B (zh) 1986-05-28 1986-05-28 起重机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86103640.9A CN1006218B (zh) 1986-05-28 1986-05-28 起重机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3640A true CN86103640A (zh) 1987-12-09
CN1006218B CN1006218B (zh) 1989-12-27

Family

ID=4802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6103640.9A Expired CN1006218B (zh) 1986-05-28 1986-05-28 起重机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62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7675A (zh) * 2012-09-26 2013-01-09 湖南华高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联动控制台的机电双控式主令控制器
CN109153547A (zh) * 2016-05-20 2019-01-04 科尼起重机全球公司 升降机构和用于运行升降机构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7675A (zh) * 2012-09-26 2013-01-09 湖南华高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联动控制台的机电双控式主令控制器
CN109153547A (zh) * 2016-05-20 2019-01-04 科尼起重机全球公司 升降机构和用于运行升降机构的方法
CN109153547B (zh) * 2016-05-20 2019-12-13 科尼起重机全球公司 升降机构和用于运行升降机构的方法
US11046559B2 (en) 2016-05-20 2021-06-29 Konecranes Global Corporation Lif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lif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6218B (zh) 1989-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4440420C3 (de)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Überwachen und/oder Steuern der Drehzahl eines Elektroantriebs mit Frequenzumrichter für Hubwerke
WO2008145022A1 (en) A control system for overhead traeling crane to stack carbon blocks and a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6276653B (zh) 一种配置新型变频器的臂式起重机
CN2641003Y (zh) 用于塔式起重机起升机构中的变频调速装置
CN2726205Y (zh) 电机定子线圈割线机
CN86103640A (zh) 起重机升降机构自动控制系统
CN204802901U (zh) 塔机回转机构的无级调速控制系统
CN219279791U (zh) 干熄焦提升机
CN207361553U (zh) 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夹绳器触发装置
US7424998B1 (en) Motorized lifter
CN114888825B (zh) 一种防坠落的带电作业机器人
CN115402893A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的电机抱闸控制系统
CN203568750U (zh) 门式启闭机起升机构防止过速控制装置
CN207792550U (zh) 用于工程机械的卷扬机构
CN208285239U (zh) 一种锅炉升降平台变频控制装置
CN2743316Y (zh) 测角式单手柄抓斗控制系统
CN112408204A (zh) 一种失速之后具有自锁功能的智能起重装置
CN219408978U (zh) 一种天车卷扬抱闸双保险控制装置
CN87206077U (zh) 卷扬机的卷扬限位器
CN2515869Y (zh) 提升机智能化调频调速拖动装置
CN218371203U (zh) 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吊装装置
CN218809429U (zh) 一种印刷机堆码升降纸架安全联控保护装置
CN2203694Y (zh) 四绳抓斗单手柄操作的控制装置
CN206767505U (zh) 一种卷扬装置
CN217135404U (zh) 一种天车调压调速器冗余换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