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108055A - 分散形电力需求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散形电力需求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5108055A
CN85108055A CN 85108055 CN85108055A CN85108055A CN 85108055 A CN85108055 A CN 85108055A CN 85108055 CN85108055 CN 85108055 CN 85108055 A CN85108055 A CN 85108055A CN 85108055 A CN85108055 A CN 85108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control
whole
power consumption
dc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851080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5108055B (zh
Inventor
川崎贵则
川岛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zb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zb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zbil Corp filed Critical Azb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85108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8055A/zh
Publication of CN85108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8055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对分散布置的若干个电力负载群,在各规定时间内把全部耗电量控制在额定值以内的电力需求控制方法,即在单位时间内实际测定分散布置的若干个电力负载群的全部耗电量。根据这一实际测定值,预测规定时间内的全部耗电量,再根据这个预测值求出全部控制电力,按照各个电力负载群当时能够控制的电力,分配整个控制电力。根据这种分配得出的控制电力,再逐次控制各个电力负载群的耗电量。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分散布置的若干个电力负载群,在各规定时间内把全部耗电量控制在额定值以内的电力需求控制方法。
耗电量需求的控制,一般是以同一区域内或同一建筑物内的电力负载群为对象进行的。在每个作为对象的电力负载群上都设有控制装置,各自进行独立的控制。
但是,近来,越来越需要对同一个经营公司的分散建筑物和分散在同一个区域内的高层建筑群等进行统一的电力需求控制,以往那种分散的控制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消耗的需求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由下述方法组成:
即在单位时间内实际测定分散布置的若干个电力负载群的全部耗电量,根据这一实际测定值,预测规定时间内的全部耗电量,再根据这一预测值,求出全部控制电力,按照各电力负载群目前能够控制的电力,分配全部控制电力,根据这种分配得出的控制电力,逐次控制各电力负载群的耗电量。
因此,在把各电力负载群的全部耗电量控制在额定值以内的同时,还按各个能够控制的电力来决定进行各电力负载群的关或还原为的开的控制电力。控制电力不集中送给特定的电力负载群,而是使各电力负载群的控制状态均等。
下面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
图1是整体结构方框图。对分散布置的高层建筑群等的电力负载群(以下简称负载群)11~13,通过共用线路(图上省略)供电,利用连接在这个供电方接点上的需求电表2,测出各负载群11~13的全部耗电量。每当电表2累计了一定的电量,便
Figure 85108055_IMG2
出脉冲信号等。
另外,各负载群11~13的各处,分别设有带信息处理机和存储器等的控制装置(以下简称DCU)31~33,通过数据传输线路41~4n和数据收集装置(以下简称DGP)51~5m,对各电力负载(图上省略)(以下简称负载),进行供电的开、关控制,同时,控制装置(DCU)31~33通过通信线路8共同与安装在各个负载群11~13中的或其它建筑物中的主控制装置(以下简称MCU)6以及操作终端机(以下简称MMI)7相连接,并与主控制装置(MCU)6进行数据的输出输入工作,还按来自主控制装置(MCU)6的指令进行控制。
此外,主控制装置(MCU)6还装有信息处理机和存储器。操作终端机(MMI)7由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键盘、显示盘等组成。通过对操作终端机(MMI)7的操作,就可以对主控制装置(MCU)6和控制装置(DCU)31~33的指令以及控制上所必需的数据进行设定和更新。同时,还可以监视主控制装置(MCU)6和控制装置(DCU)31~33的控制状况。
但是,控制装置(DCU)31~33,主控制装置(MCU)6上也带有与操作终端机(MMI)7大体相同的机器。
在此,电表2的输出,通过数据收集装置(DGP)5m,传
Figure 85108055_IMG3
给控制装置(DCU)31,控制装置(DCU)31在例如三分钟的单位时间内,对电表2传送过来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在逐次实际测定负载群11~13的全部耗电量的基础上,根据这一实际测定值,预测规定时间(例如三十分钟)内的全部耗电量。根据这一预测值,利用它与规定时间内的额定耗电量的差,求出应该用关或开控制的全部控制电力,把预测值和全部控制电力作为预测结果逐次输
Figure 85108055_IMG4
给主控制装置(MCU)6。
另外,对各个负载群11~13,规定关以及一旦关了以后能够进行开的可能控制电力,同时按其重要程度,分配给各个电平,例如分配给电平1~3。如图2所示,把电平1规定为L1KW、电平2规定为L2KW、电平3规定为L3KW。首先,从重要程度较低的电平1开始控制,在此基础上,逐次将对各电平L1~L3规定的多少千瓦(KW)为开,多少千瓦(KW)为关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里。
图3是主控制装置(MCU)6的信息处理机的控制状态流程图。如果“接收预测结果吗?”101“是”(Y=YES)时,根据这一预测值和全部控制电力,通过“有控制必要吗?”102来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开或关。如果这一判断为“否”(N=NO)时,“传 不关的指令”103工作。对此,如果全部控制电力在零以外,要进行开或关的控制。步骤102是“是”(Y=YES)时,“对各控制装置(DCU)要求负载状况”104工作。
然后,如果各控制装置(DCU)31~33,对图2的各电平,将当时为开或关的电力作为负载状况传送出来的话,通过步骤101的“否”(N=NO),“接收负载状况吗?”111为“是”(Y=YES),由“存储负载状况”112把这一负载状况存储在存储器里,按照“从全部的DCU里接收吗?”113为“是”(Y=YES)的指令,“分配处理控制电力”114工作。因此,应该控制电力的指令被传送到各控制装置(DCU)31~33里,这样反复地进行上述动作。
图4是114详细步骤的流程图。将各控制装置(DCU)31~33的电力和各电平目前为开或关的电力计算到各个电平里,进行“求出∑L1i、∑L2i、∑L3i”201的工作,由此得出各电平可能控制的电力。在此基础上,通过电平1的“∑L1i<X吗?”202,与应该进行关或开的全部控制电力X相比较。当X小于∑L1i为“否”(N=NO)时,把计算控制装置(DCU)的顺序号的计数器,通过“j=1”211置于第1号,然后,通过“Cj=(L1ij/∑L1i).X”212的运算,求出分配到控制装置(DCU)31的控制电力Cj,通过“Cj.存储器”213,存储到存储器里。在本实施例里,控制装置(DCU)因为是3台,所以“j=3吗?”214为“否”(N=NO)时,通过“j=j+1”215,用计算器计算的控制装置(DCU)的顺序号。从步骤212后面进行反复操作以后,如果步骤214为“是”(Y=YES)时,通过“传送指令”216,分别对各控制装置(DCU)31~33传送进行关或开的控制电力指令。
另外,如果步骤202为“是”(Y=YES)时,电平1的控制不足,而电平2也受到影响,判断“(∑L1i+∑L2i)<X吗?”203,如果这个结果是“否”(N=NO),则和步骤211相同,在“j=1”221工作后,和步骤212一样进行“Cj=L1j+(L2j/∑L2j)。(X-∑L1i)”222的运算。对电平1的可能控制电力L1j,尽管如此,还要计算包括传送给电平2的不足的控制电力(X-L1i)的控制电力,求出分配给控制装置(DCU)31的控制电力Cj,和步骤213相同。在进行“Cj.存储”223后,“j>3吗?”224为“否”(N=NO)时,和步骤215相同,进行“j=j+1”225的工作,步骤222以后进行反复,步骤224为“是”(Y=YES)时,向步骤216转移。
对上述步骤来说,如果步骤203也是“是”(Y=YES)时,还包括电平3判断“(∑L1i+∑L2i+∑L3i)<X吗?”204,在和步骤211相同,进行“j=1”231的工作后,和步骤222相同,包括∑L3i,进行“Cj=L1j+L2j+(L3j/∑L3i).(X-∑L1i-∑L2i)”232的运算,求出分配给控制装置(DCU)3j的控制电力Cj。在和步骤213相同,进行“Cj.存储”233的工作后,“j>3吗?”234为“否”(N=NO)时,和步骤215相同,进行“j=j+1”235的工作,按照步骤234为“是”(Y=YES)的指令1向步骤216转移。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204也是“是”(Y=YES)时,通过“进行关控制吗?”241,判断全部控制电力是否为关的方向的控制,如果这一判断为“是”(Y=YES)时,那么目前所能控制的全部电为不足,因为要强迫切断相应的控制装置(DCU)的一切可能切断的控制量,而“发送全部关的指令”242工作。
另外,这时,主控制装置(MCU)6可以使图2的各电平L1~L3中变成开的负载,全部都为关。同时,还可以进行操作终端机(MMI)7的警报显示,以及对控制装置(DCU)31~33的异常情况报警等工作。
图5是控制装置(DCU)31~33的信息处理机的负载控制状况流程图。按步骤104,“要求接收负载状况吗?”301为“是”(Y=YES),按图2的L1~L3,从存储器里读取开中的或者关中的电力,把目前开中的或者关中的总计电力作为可能关的控制电力或者可能开的控制电力,进行求出“计算能够控制的电力”302的工作。然后将这一结果通过“传送负载状况”303,传送给主控制装置(MCU)6,按步骤216“接受指令吗?”311为“是”(Y=YES)时,“按指令从电平1控制”312工作。以上动作反复进行。
另外,主控制装置(MCU)6在图4的步骤216“发出指令”里,对各控制装置(DCU)发出控制指令的同时,还传送系统内能够控制的总量数据。例如:在带有预测结果的控制装置(DCU)31里,还具有如下的性能:即中断时校对预测结果和能够控制的总量。当超出预测结果时,还可以传送数据异常的警报。
因此,当预测值超过额定值时,以二者的差为基础的全部控制电力X,按照目前能够关的电力L1j~L3j,被分配给各控制装置(DCU)31~33,这种被分配的控制电力Cj部分的负载为关。预测值在额定值以下时,同样的全部控制电力X,在各控制装置(DCU)31~33的当时变为关,但是,却按照应该向还原开的能够开的电力L1j~L3j被分配,这种被分配的控制电力Cj部分的负载为开,全部耗电量便被逐次控制在额定值以内。
因此,在各控制装置(DCU)31~33里,如果对每个负载群11~13都按照图2的电平L1~L3规定出最合适的能够控制的电力,那么,就可以根据各时间点上的负载状况,分配控制电力Cj,各负载群11~13的耗电量控制状况也能相等,同时,实现了对各负载群11~13的电力需求进行统一控制的目的。
但是,如果各负载群11~13的接收线路都是独立的话,那么每个负载群上面都要安装电表2,把各个耗电量集中到主控制装置(MCU)6进行计算,就可以求出全部的耗电量。把预测值和全部控制电力放在主控制装置(MCU)6里同样也可以求出来,而且还可以不另外特别设置主控制装置(MCU)6,而让所有的控制装置(CDU)附带同样的功能即可。
另外,分配电平要根据条件,或者增加,或者在三级以下,形式可多种多样。
根据上述发明可知,本发明对分散布置的负载群的耗电量,可以统一进行控制,而且控制状况的效率高、经济实用,在分散形负载群的电力需求控制方面,可获得显著的效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如图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所示是整体方框图。
图2所示是可控制电力的电平分布图。
图3和图4是主控制装置(MCU)的信息处理机的控制状况流程图。
图5是控制装置(DCU)的信息处理机的控制负载状况的流程图。
11~13……负载群(电力负载群)
2……电表
31~33……DCU(控制装置)
6……MCU(主控制装置)
8……通信线路

Claims (1)

  1. 一种对分散形电力需求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位时间内,实际测定分散布置的若干个电力负载群的全部耗电置,根据这一实际测定值,预测规定时间内的全部耗电量,再根据这个预测值,求出全部控制电力,按照上述各个电力负载群当时能够控制的电力,分配上述全部控制电力,根据这种分配得出的控制电力,再逐次控制上述各电力负载群的耗电量。
CN85108055A 1984-12-05 1985-11-02 分散形电力需求的控制方法 Expired CN85108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9255708A JPS61135337A (ja) 1984-12-05 1984-12-05 分散形電力デマンド制御方法
JP255708/84 1984-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8055A true CN85108055A (zh) 1986-07-30
CN85108055B CN85108055B (zh) 1988-11-30

Family

ID=17282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5108055A Expired CN85108055B (zh) 1984-12-05 1985-11-02 分散形电力需求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S61135337A (zh)
CN (1) CN851080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3734C (zh) * 2003-02-13 2008-03-05 Vpec株式会社 电力系统
CN106030954A (zh) * 2014-03-05 2016-10-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力需求控制装置、电力需求控制方法、电力需求控制系统、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08075569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分配单元、电力分配系统及其中继连网方法
CN111080122A (zh) * 2019-12-13 2020-04-28 西安锐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资源分配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6659A (ja) * 1999-12-27 2001-07-06 Fuji Electric Co Ltd 店舗管理システム、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6686831B2 (en) * 2001-01-23 2004-02-03 Invensys Systems, Inc. Variable power control for process control instruments
JP2009115392A (ja) * 2007-11-07 2009-05-28 Electric Power Dev Co Ltd 省エネルギー制御システム
JP5455709B2 (ja) * 2010-02-26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3734C (zh) * 2003-02-13 2008-03-05 Vpec株式会社 电力系统
CN106030954A (zh) * 2014-03-05 2016-10-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力需求控制装置、电力需求控制方法、电力需求控制系统、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06030954B (zh) * 2014-03-05 2018-08-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力需求控制装置、电力需求控制方法及电力需求控制系统
US10175710B2 (en) 2014-03-05 2019-01-08 Omron Corporation Power demand control device, power demand control method, power demand control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8075569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分配单元、电力分配系统及其中继连网方法
CN108075569B (zh) * 2016-11-11 2021-04-1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分配单元、电力分配系统及其中继连网方法
CN111080122A (zh) * 2019-12-13 2020-04-28 西安锐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资源分配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8055B (zh) 1988-11-30
JPH0328895B2 (zh) 1991-04-22
JPS61135337A (ja) 1986-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43893B (zh) 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充电系统
WO1996021264A3 (en) Energy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EP242002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and optimizing power quality in a network
CN85108055A (zh) 分散形电力需求的控制方法
EP0771486A1 (en) Dynamic method for preventing voltage collapse i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CN109818354B (zh) 一种充电桩群控终端控制方法及群控终端
CN109274138B (zh) 一种基于多储能模块组合式多功能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IES980846A2 (en) A remote terminal unit assembly
CN116014741B (zh) 基于数据处理的柔性控制器与配电网运行适配系统及方法
CN111433996A (zh) 分级电力控制系统
Elsayed et al. Dynamic transitional droops for seamless line-switching in islanded microgrids
JP2023086617A (ja)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制御機器
CN114161983A (zh) 一种电动车换电系统及电池包的充电方法
CN114204578A (zh) 一种面向需求响应的充电桩负荷智能调控方法及系统
KR102453046B1 (ko) 전기자동차 충전 스테이션 부하 예측 모델 기반의 전압 최적화 제어를 통한 보전 전압 강하를 위한 전압 제어 장치
CN114546100A (zh) 一种数据中心供电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5085320A (zh) 一种提升复杂环境充供电半径的移动储能车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472368A (zh) 一种保电设备故障排除及车辆的调度优化方法
JP3402738B2 (ja) 電力系統制御装置
CN215646309U (zh) 一种基于双尺度双控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
Banerjee et al. Assessment of post-outage congestion risk of wind power with dynamic line ratings
Seo et al. Reduction of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for Optimal Electric Vehicle Schedulings
EP0358654A1 (en) Supply system for uninterruptible electric power
US20230294841A1 (en)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Kalam et al. A genetic algorithm approach for load shedding in an industrial cogeneration power 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Ozaki Ki

Inventor before: Kiyosaki Kawasak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KAWASAKI GUIGANG TO: OZAKI KUAIZI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