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104304A - 摩擦能吸收装置及吸能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摩擦能吸收装置及吸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5104304A
CN85104304A CN85104304.6A CN85104304A CN85104304A CN 85104304 A CN85104304 A CN 85104304A CN 85104304 A CN85104304 A CN 85104304A CN 85104304 A CN85104304 A CN 85104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ranular material
energy
restraint device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851043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61B (zh
Inventor
巴克尔
彭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 of New Zealand
Original Assignee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 of New Zeala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 of New Zealand filed Critic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 of New Zealand
Priority to CN 851043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961B/zh
Publication of CN85104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43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61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循环剪切能量吸收器能吸收施加于该吸收器上的能量。吸收器有一紧密填满颗粒材料的空芯。施加于吸收器的循环剪切能量使限制在芯内的颗粒材料发生初步膨胀,这种初步膨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装置所压抑。颗粒材料粒子间的摩擦力消散了所施加的循环剪切能量。吸收器可被限制在两个端板之间,端板能和一相对的结构连接,例如,一座桥的支撑柱和一个基础。该芯也可被限制在一个桩内。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用于大型结构的能量吸收器,这种能量吸收器是用來减轻外界产生的运动对此类结构的影响的。
循环剪切能量吸收装置系利用某些材料的超出弹性极限的循环塑性形变,來吸收动能。此种吸收装置通常是插在建筑物的支撑部件和基础部件之间,或是在两个支撑构件之间,这样可以将动能的一部分转化为吸收材料的热,从而减少外界的力量(如地震和强风)传递给建筑物的运动。美国专利4,117,633和4,499,694对两项这样的吸收装置已有说明书和权项。
本发明是关于循环剪切能量吸收装置,此装置的功能与上述美国专利提到的装置功能一样,但是,它是根据一个完全不同的原理來驱散能量的。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里,一个与上述美国专利中所述相同的支撑面含有一个芯体,这一芯体是由颗粒状材料组成的,并经紧密的填充和限制。因而,当支撑面一承受循环剪切能量,被压制的粒子之间的磨擦力就可分散能量。
申请人认识到与此项发明最有关的先有技术是西德专利说明书第2,433,024号。在此专利说明书里描述了一个具有芯体的支撑面,而此芯体是由颗粒状材料填充的。与本发明截然不同的是,它没有想到通过限制颗粒的膨胀來提高阻尼效果。此说明书谈到,大量的弹性物体之间彼此很松散的接触。因而,阻尼是通过颗粒状的弹性物体的内在的自然滞变现象而取得的。在本发明中,阻尼是通过颗粒材料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因而它远远超过该西德专利说明书所描述的装置。
美国专利4,121,393中的装置是利用摩擦力來分散能量的。这是通过滑动板來获得的。这完全不同于本发明,因为在本发明里,摩擦力用限制颗粒材料从而(防止膨胀)的方法來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循环剪切能量吸收器,用现成的材料制成,其性能与现有的循环能量吸收器相当或至少为公众提供一个有益的选择。
本发明总的來说是由一个循环剪切能量吸收器组成,含:
一个空心芯体,
颗粒状材料充填此芯体,
限制手段环绕此芯体。
此吸收器的安排和建造是如此,上述颗粒材料紧密地填充在上述芯体里,因此,施加于上述吸收器上的循环剪切能量引起上述颗粒材料的初步膨胀。这种初步膨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被上述限制手段所抑制。因此,上述颗粒中的颗粒间的摩擦力分散了上述循环剪切能量。
最好是将颗粒材料分级,以尽可能地减少空隙比。
颗粒状材料最好是从钢砂、玻璃丸、氧化铝、二氧化硅、以及碳化硅中选出。
颗粒材料最好是由直径为0.09-1.4毫米的形钢砂组成。
芯体最好由端板和由层式结构构成的空间來规定限界,此层式结构包括由弹性材料和坚硬材料构成的交替层。
芯体的端板最好至少有一个是有通孔的,此孔上刻有螺纹并装配有螺帽,此螺帽可被拧在上述的孔里,从而压缩芯体内的颗粒状材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包含一个循环剪切能量吸收器,它适用于插入两个部件之间,即:或者两个构件之间或者一个构件和一个基础之间,來吸收由于上述两个部件间的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该能量吸收器包括可与上述两个部件之一啮合的第一末端部分以及可与上述两个部件之一啮合的第一末端部分以及可与上述两个部件的另一个部件啮合的第二末端部分,还包括一个芯体,上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之间,于该芯体中充有颗粒状材料。上述颗粒状材料受到上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和限制并具有安装在上述芯体周围的水平方向限制装置,其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区域。因此上述颗粒状材料在芯体内被紧密填充,因而施加在上述吸收器上的循环剪切引起了颗粒材料的初步膨胀。这种初步膨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装置的压抑。这样,颗粒材料内的颗粒间的摩擦力就驱散了上述所施加的循环剪切能量。
水平方向限制装置好含弹性和坚硬性材料的交替层。
水平方向限制装置最好具有挠性的壁面。在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平方向限制装置含有一个扁平的部件,这一扁平部件通常是环绕于芯体的外表面,其挠性的壁面是由单独绕组层组成的。
至少某些单独绕组层最好是用一个弹性材料的料层将之与它们的、毗邻料层分离开。
较好的是,吸收器应进一步包括一个弹性支撑,环绕于上述水平方向限制装置并安装于上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之间。
较好的是,弹性支撑由弹性和坚固材料的交替层所组成。
较好的是,水平方向的限制装置由弹性材料螺旋盘绕的扁平部件及坚硬材料的交替层所组成。
或者,水平方向限制装置一般由重叠在一起的同心扁平部件所组成。
较好的是,至少有一些扁平部件是被弹性材料分开的。
较好的是,吸收器进一步包括附于第一端部的上板部件和附于第二端部的下板部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含一个循环剪切能量吸收器,用以吸收两个部件,即:两个构件或一个构件和一个基础,之间的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该能量吸收器包括:
第一个连接装置,它适应于连接在两个部件当中的第一个上。
第二个连接装置,它适应于连接在两个部件当中的另一个上。
含颗粒材料的芯体连接在第一和第二个连接装置之间;而且
水平方向限制装置放置于芯体周围,置于第一个加第二个连接装置之间的区域中,水平限制装置一个挠性墙面,在第一个和第二个连接装置之间产生运动时,该墙面可限制该能量吸收装置,同时允许其芯体相适应。颗粒状材料被密集地充填于上述芯体之中,因而施加在吸收器上的循环剪切能量产生颗粒状材料的初步膨胀,至少有一部分此类初步膨胀被限制装置压抑。因此,颗粒状材料中的粒子间的摩擦力就分散了施加的循环剪切能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里,水平方向的限制装置的一端含有一个伸长空心桩,另一端有一个孔,此孔上有螺帽,该螺帽可拧进并压在上述颗粒材料上。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本质和优点,应有详尽的描述,并佐之以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好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剖面图;
图3是用以展示水平方向限制装置的运行的放大的图解剖面图;
图4是与图2相似的一个剖面图,展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
图5是与图4相似的一个剖面图,展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替代实施例;
图6是沿图5中6-6线的平面图;
图7是与图2相似的一个剖面图,展示本发明的一个替代实施例;
图8是与图7相似的一个剖面图,展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
图9是一个剖面图,其水平方向限制装置有弹性围绕物,图中的螺丝并配以能够增加对颗粒的限制力的螺帽。
现在请看图,图1展示本发明的一个较好的实施例的透视图。正如该图所示,此能量吸收装置包括一个能量吸收中心芯体2,其形状为圆柱形,一个围绕该芯体2的水平方向限制装置3,一个弹性支撑4以及顶端和底端连接板7、8。
正如图2所示,弹性支撑垫4有一个三明治形状的结构,它包含弹性材料5,较好的是,诸如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那样的弹性材料,及坚硬板6最好是由钢、铝、钢化玻璃、纤维或其他适用的坚硬材料制成,弹性材料5和板6相互交替。弹性支撑4起支撑垫的作用,传递通过此装置的垂直负荷。支撑4被典型地安装在纵向支撑梁的底部,连接在或者附于底板8。单独层5、6被典型地复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单一的结构,通常是用硫化來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里,水平方向限制装置3是一个螺旋型的圆柱结构,它是由合适的条状材料绕成,其材料为矩形。合适的材料包括弹簧钢、软钢、铝条以及任何其他可以绕成螺旋型的材料。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水平方向限制装置3是一组环圈,由同种材料制成,并彼此同心地堆集在一起。
芯体2充满了颗粒材料18。颗粒状材料的较好特性如下:
(a)粒子间磨擦系数大;
(b)高抗压强度;
(c)良好的耐磨强度;
(d)长期的稳定性;
(e)高填充密度;
颗粒状材料要尽可以密集充填。达到这个目的较好方法是对颗粒状材料进行筛分以尽可能减少空隙比。在一个最好的实施例中,使用了经过筛选的直径为0.09-1.4毫米的钢球混合物。其他可使用的材料为:玻璃珠、氧化铝、硅石和碳化硅,其它可达到上述规定的要求的颗粒状材料是熟练掌握本技术的人所熟知的。
图1和图2所示的装置按下列方式制做为好。首先把各单独原件制成所示的方形,或其他一些合适的几何状來制作弹性支撑4,将各中心孔对齐组成一个圆柱型空隙,一般位于支撑4的中心。而后水平方向限制原件3被插入这些孔中,在插入时最好借助一个圆柱体心轴的帮助。颗粒材料,如钢球,被以密集充填的方式放入芯体2。例如,可将整个装置振动、提起并摔下以达到填充密集。也可以使用压锻机或其他装置从芯体2上部來压缩以取得密集填充。芯体2可以装得稍许溢出,再将板7放置之上,板7的结构重量会满足密集填充的要求。
正是芯体2中的填充密集的颗粒材料18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本发明的非同凡响的分散能量的功能。当剪切形变施加于本装置时,材材料18就试图膨胀。由于芯体2内材料18所受的限制,使得这一膨胀至少是部分受到压抑。而这一压抑产生粒子间的高度磨擦力,这是由于高的接触压力而产生的后果。通过这些高度磨擦力。能量就被分散了。
在运行中,本装置安装在一个结构支撑部件之间。这个结构或许是座桥梁,一幢高楼或是一个基础,如:一个地基。当一个结构遭到由于地震、强业等而产生的振动时,而这种振动产生了传输到能量吸收装置上的剪切力,该装置承受着这种剪切力并以图3所示的方式发生畸变。正如本图所示,芯体2已经随着剪切力从原來完整的圆柱形状发生形变,水平方向限制装置3也进行同样的运动。由于限制装置3的矩形横截面的形状,相邻料层的卷圈从原來正常的纵向对齐排列(如图2所示)滑动到位移形状(如图3所示)。但是,在相邻料层之间仍存在着足够的表面面积。再加上周围的弹性料层5,足以提供纵向支撑,使限制原件3不致崩塌或畸变。因此,芯体2保持着其基本为圆柱体的形状,尽管它已从其垂线倾斜。颗粒材料18移动以补充毗邻单独料层的空隙。此外,储存于弹性支撑4的那部分能量的释放将趋于把芯体2恢复到(如图2所示)它原來的几何形态上。
在许多应用场合,上部板7的下部表面和上部料层5的邻接面之间的摩擦力以及下部板8的上部表面和毗邻弹性料层5的邻接面之间摩擦力足以提供上述的剪切作用,对此在图3里部分地作了说明。在某些应用场合,可能希望在板7、8和插入的弹性支撑4之间提供额外的连接。提供这种额外连接的一个办法是将板7、8连接在弹性支撑4的末端表面。例如用硫化、粘贴等方法。在其它的应用场合,可能希望在板7、8和弹性支撑4之间提供额外的接合。图4表明在第一个可选用的实施例中。在板7、8和弹性支撑4之间提供了可靠的接合力。如本图所示,在上部板7的下部表面提供了一个对接套环具有与弹性支撑4的外周相同的几何形状。套环11的形状和大小使得当板7装到弹性支撑4上时,弹性支撑4的最上端可容纳在环11,底部板8的上部表面也有一个类似的对接套环12,其形状和尺寸与套环11大致相同。在使用中,板7和板8之间的侧向位移不仅仅是通过板7、板8与支撑4之间的磨擦力,而且还通过套环11、套环12与支撑4之间的机械力而传递给弹性支撑4。套环11、12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在板7、8上,如以焊接、钎接及粘合等。
图5和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用的实施,也可提供板7、8和弹性支撑4之间的可靠接合。如这些图所示,为板7提供了若干向下垂的销钉13,其排列依靠事先确定的方式。图示为排列成环状的四枚销钉13,其间隔为90度,围绕着芯体2的中心轴。一些相应的孔14也按类似方式预先成形在最上端的弹性板5和最上端的坚硬板6中。孔14可以全部穿过上部最坚硬的板6,或者只是部分延伸进该板。销钉13和孔14的排列使之能够在顶端板装到弹性支撑4时,可将销钉13按入孔14中,另外,也为下部板8以同样的排列安上了销钉15,在最下部的弹性层5和最下部的坚硬板6上制作有相应的孔16。
虽然,较好的实施例被表明是那些包含着上部和下部板7、8的,但在某些应用中,这些板可被包括在有关的结构部件中,或者由有关结构部件所确定的表面來发挥板7和板8的作用。例如,下部板8可能是一个电厂的混凝土支撑台的上表面,而上端板7可以是电厂外壳的底部。对于精通此技术的人员來说,还将有其他办法和选择。
尽管上述内容全面地公开了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进,并提供可选择的建造方式等。例如,虽然已对作为较好实施例的正圆柱几何做了具体的描述,但还可采用其他几何形状,如矩形、梯形、椭圆形,等等。此外,虽然弹性支撑4已被公开说明有矩形几何形状,但是,这一复合件也可用其它几何形状,包括圆的几何形状,再者,尽管水平方向限制元件3被描述为扁平螺旋盘绕圆柱体,但也可用其它形状,这取决于芯体元件2的几何形状。例如,如果使用了一个矩形的芯体元件,那么,限制元件将会有类似的矩形几何形状。再者,如果需要的话,该限制元件可以包括一些单独元件(圆形扁环,矩形扁平框架等等),而将这些单独元件垂直地堆起來。人们将看到由于该芯体2充满了颗粒状材料,所以它不必有固定的形状。颗粒材料18将在芯体2内填充任何空隙。
图1-图6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一个元件3,此元件在下面将被称为封闭式螺旋线。在此实施例中,每一圈都与其邻近者实际接触。其缺点是,从纵向來说,支撑面变得僵硬。在安装中,当其支撑面承受强大垂直压力时,螺旋线可能会破碎。为了避免这一弱点,图7和图8描述了一个替代建造方案。在每一个建造方案中。芯体2里的颗粒材料被一个水平方向限制元件所限制,但此元件在垂直方向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在图7描述的实施例中,一个螺旋形线圈3由一个弹性材料17围绕着,如人造橡胶或硅橡胶。在一个较好的实施例里,这里由软管制造商用一种生产吸液压软管的技术制造的。在螺旋单独绕组3之间夹带着弹性材料17,则提供了一个间隙式螺旋结构,而此结构没有上边描述无间隙式螺旋结构那样的缺点。
在图8描述的另一个实施例里,支承1由一个或有颗粒材料18的圆芯2和端板7、8组成。除了芯2的末端,整个芯2都被弹性材料5所围绕。在本实施例中,一个间隙式螺旋3绕在铅芯上,螺线与垫片或坚硬板6交替,弹性材料5在螺旋3的各圈以及各垫片或坚固板6之间提供了许多料层。在本实施例中,螺旋3被分成各个单独的圈。图8所描述的装置可以放在一个基础上,用颗粒状材料18装满芯2。而后,用包装机进行密集填充,要稍有过充,然后在芯2顶部加上载荷或某种板。
在图7和图8里,可将连续性螺旋线3的代用件,即分离式螺旋线部分3,或圆环堆起來,至少它们当中一部分可由弹性材料隔离后罗列在一起。
在运行中,我们看到,在各层螺旋线之间或一罗列的扁平件3之间加入弹性材料,不影响芯2中颗粒材料18提供以上有关图1至图6所描述的优点的能力。
同样,在有关图1到图6的实施例中讨论过的其他几何形状和安排也可应用于图7和图8。
图9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于图2所描述的实施例,其不同点在于:水平方向的限制不是靠螺旋线或罗列的扁平部件3來获得,而是,本装置包含有放在三明治式结构两边的一个顶板7和底板8,而此结构是由弹性材料5和坚硬板6的交替料层组成的。孔9通过上板7和下板8,借此可将两板拧在结构上。
板7的中心有一个开口,其内部有螺纹。一个比板7稍厚的螺丝帽19可从外部拧入芯2的开口。颗粒材料18在芯2内被密集填充。
图9里所描述的装置1是以下列方式组建的。基础板9之上有弹性材料5和坚硬板6的交替层,然后将三明治式的结构夹在一起。在一个实施例中,硫化弹性材料得以应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硫化是在颗粒状材料加入芯18之后,在现场进行的,颗粒状材料被注入芯2并密集填充。为保证最密集的填充。螺丝帽19被拧进,以保持颗粒材料处于压缩状态。必须注意,以确保螺丝帽19不会将板7从上部弹性部件5中分离开來。
图9中所示的弹性支撑所起的作用与以上图1至图8中所述的相同。在图1至图8所描述的实施例中,也可用一个可拧入的螺丝帽來协助密集填充颗粒状材料。
图10所描述的实施例是一个空心桩。其芯2是用颗粒状材料18來填充的。此材料18是用上述方法密集填充的。填充还是得到螺丝帽的协助。
在工作中,桩20可被装进地基结构。建于该桩20或若干桩20之上的结构与地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将通过颗粒材料18之间的磨擦接触來消耗掉。
Figure 85104304_IMG2
勘误表
勘误表
Figure 85104304_IMG4
勘误表
Figure 85104304_IMG5

Claims (35)

1、循环剪切能量吸收器包括:
一空芯;
在该芯中的颗粒材料:
该芯周围的限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安排和结构,使得在使用中,上述颗粒状材料被密集地填充于上述芯内,因而施加于上述吸收器的循环剪切能量能引起上述颗粒材料的初步膨胀,而这一初步膨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上述限制装置的压抑,因此,在上述颗粒材料里的粒子间的相互磨擦力就分散了上述循环剪切能量。
2、根据权项1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颗粒材料经过筛选,以缩小空隙比率。
3、根据权项2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颗粒材料选自钢球、玻璃珠、氧化铝、二氧化硅和碳化硅。
4、根据权项1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颗粒材料包括球形钢球,其直径为0.09-0.4毫米。
5、如同权项1里所描述的循环剪切能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是由末端板和一个层状结构來限定的,此层状结构由弹性材料及坚硬材料的交替层组成。
6、根据权项5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芯端的末端板有一个通孔。上述孔有螺纹并备有螺帽。这样,上述螺帽。这样,上述螺帽可拧入上述孔,以压缩上述芯内的颗粒状材料。
7、循环剪切能质吸收器适用于插入两个部件之间,此两个部件可为两个结构件或是一个结构件与一个基础。该循环剪切能量吸收器用于吸收由于上述两个部件之间的运动而产生的能量。其特征在于上述能量吸收器包括可与上述两个部件之一相啮合的第一末端部分以及上述两个部件中的另外一个啮合的第二末端部分,还包括一个装有颗粒材料的芯体,其延伸在上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之间,上述颗粒材料被上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限制。并在上述芯体周围装有水平方向限制装置,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之间的区域。因此,上述颗粒状材料被密集地填充在上述芯体里,因此,施加于上述吸收器上的循环剪切能量可引起上述颗粒材料的初步膨胀,此初步膨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上述限制装置的压抑。这样,上述颗粒状材料内的粒子间的磨擦力就分散了上述施加的循环剪切能量。
8、如同权项7里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方向限制装置由弹性材料和坚硬的交替层组成。
9、如同权项7里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方向限制装置有一个挠性壁面。
10、如同权项9里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挠性壁面由一个扁平的部件组成,该部件一般以螺旋方式绕在上述芯体的外部表面。上述挠性壁面由单独的绕组层构成。
11、根据权项10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单独绕组层中的一部分被弹性材料将其与它们的毗邻层分开。
12、如同权项9里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围绕上述水平方向限制装置的弹性支撑,并被安装在上述第一和第二末端支撑之间。
13、根据权项12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支撑由弹性材料和坚硬材料的交替层所组成。
14、根据权项13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方向限制装置由上述弹性材料、螺旋卷绕板部件、和上述坚硬材料的交替层所组成。
15、根据权项7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方向限制装置包含罗列在一起的基本为同心的扁平部件。
16、根据权项15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扁平部件由弹性材料分开。
17、根据权项7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个与上述第一末端部分相连接的上板以及一个与上述第二末端部分相连接的下板。
18、根据权项12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与上述第一末端部分相连接的上板以及一个与上述第二末端部分相连接的下板。并且,至少上述上板和下板当中的一个包含接合装置,以用來传递上述板和相关的末端部分之间的力。
19、根据权项18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末端部分具有矩形周边,并且上述接合装置包含环绕上述周边的矩形凸肩。
20、根据权项14的改进部分进而包括一个与上述第一末端部分相连接的上板和与上述第二末端部分相连接的下板。并且,至少上述的上板和下板当中的一个包括接合装置,以传递在上述板和上述能量吸收装置之间的力。它还包括一个弹性支撑,该弹性支撑具有许多纵向延伸孔,这些孔由其末端部分延伸到至少与其中一个上述板件毗邻,上述接合装置含相应数量的销钉部件,每个都插入与之相关的上述孔中。
21、用于吸收由于两个部件间的运动而产生的能量的循环剪切能量吸收装置,两个部件可由两个结构件组成或者由一个结构件和一个基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能量吸收器包括:
第一个连接装置,它适用于与上述两个部件当中的第一个连接;
第二个连接装置。它适用于与上述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一个装有颗粒状材料的芯体,它连接在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连接装置之间;并且
水平方向限制装置在上述芯体周围,位于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连接装置之间的区域,上述水平方向限制装置具有一个挠性壁面,用以在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装置之间产生运动时,限制上述能量吸收装置,同时允许上述芯体适应这种情况,上述颗粒状材料紧密地填充于上述芯体之中,以使施加于上述吸收器上的循环剪切能量可引起上述颗粒状材料的初步膨胀,这种初步膨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被上述限制装置所压抑。因而,上述颗粒材料内的粒子间的磨擦力就分散了循环剪切能量。
22、根据权项21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装置含一个扁平部件,该部件基本上是以螺旋式卷绕在上述芯体的外部表面,上述挠性壁面是由单独的绕组层构成的。
23、根据权项22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挠性壁面的每一个单独绕组层都被一层弹性材料将其与毗邻层分离开来。
24、根据权项21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挠性壁面由罗列在一起的扁平料层所组成。
25、根据权项24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扁平料层的每一个都被一个弹性材料层分开。
26、在权项22的组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扁平部件是用弹簧钢制成。
27、在权项26的组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扁平部件用铝制成。
28、权项21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它进而包括一个弹性支撑,该支撑环绕上述限制装置并被安装在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装置之间。
29、在权项28的组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连接装置当中的每一个都包含接合装置,用以将力转移到上述弹性支撑上。
30、在权项24的组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装置含一个与上述弹性支撑的外圆相接触的凸肩。
31、在权项28的组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支撑包含弹性材料和坚硬材料的交替层。
32、在权项31的组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方向限制装置包含上述弹性材料,螺旋式卷绕扁平部件以及上述坚硬材料的交替层。
33、在权项31的组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方向限制装置包含上述弹性材料、罗列在一起的扁平部件和上述坚硬材料的交替层。
34、在权项32的组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支撑配备有第一数量的孔,这些孔从其上部表面向下延伸进最高层的坚硬材料,并配合有第二数量的孔,这些孔从其下部表面向上延伸进最低层的坚硬材料。并且上述接合装置包括第一数量的销钉部件,这些销钉部件从上述第一连接装置向下延伸,同时上述的每一个销钉部件插入一个与之相应的上述的第一数量的孔内,上述接合装置还包括第二数量的销钉部件,这些销钉部件从上述第二连接装置向上延伸,同时上述每一个销钉部件插入一个与之相应的上述的第二数量孔内。
35、如同权项1所描述的吸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装置包括一个延伸空心桩,该桩一端封闭,位于另一端的开口配备有一个螺帽,因而,该螺帽可以拧上压在上述颗粒状材料上。
CN 85104304 1985-06-05 1985-06-05 摩擦能吸收器 Expired CN1010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5104304 CN1010961B (zh) 1985-06-05 1985-06-05 摩擦能吸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5104304 CN1010961B (zh) 1985-06-05 1985-06-05 摩擦能吸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4304A true CN85104304A (zh) 1986-12-03
CN1010961B CN1010961B (zh) 1990-12-26

Family

ID=4793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5104304 Expired CN1010961B (zh) 1985-06-05 1985-06-05 摩擦能吸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961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3058B (zh) * 2007-05-10 2011-11-16 吕崇耀 一种宽带阻尼型隔振系统
CN102673733A (zh) * 2012-06-07 2012-09-1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减振降噪装置
CN101238265B (zh) * 2005-05-24 2012-10-10 杰弗里·约翰·汤普森 能量吸收和力限制摩擦联结器
CN102900097A (zh) * 2012-11-06 2013-01-30 浙江大学 应用于粉土海床中辅助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的反滤层装置及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方法
CN103276830A (zh) * 2013-06-03 2013-09-04 中南大学 一种铅剪切阻尼器
CN103397710A (zh) * 2013-07-26 2013-11-20 东南大学 一种可补充摩擦材料的滑移隔震支座
CN104675898A (zh) * 2014-12-10 2015-06-03 抚顺博宇噪声控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大阻尼可调式二次隔振器
CN105189872A (zh) * 2013-03-28 2015-12-23 马格巴股份有限公司 罐基座
CN105202107A (zh) * 2015-10-26 2015-12-30 清华大学 采用编织预应力索的隔震减震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97643A (zh) * 2014-12-16 2016-06-22 蔡崇兴 摩擦阻尼式支承垫
CN105805492A (zh) * 2016-05-18 2016-07-27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沙漏式机械设备减震装置
CN107012787A (zh) * 2017-04-09 2017-08-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多级配颗粒填充限位的连续梁桥抗震自锁支座
CN108386473A (zh) * 2018-05-02 2018-08-10 河南创辉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振动吸收装置
CN108591333A (zh) * 2018-05-02 2018-09-28 河南创辉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对水轮发电机组进行振动吸收的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8265B (zh) * 2005-05-24 2012-10-10 杰弗里·约翰·汤普森 能量吸收和力限制摩擦联结器
CN101303058B (zh) * 2007-05-10 2011-11-16 吕崇耀 一种宽带阻尼型隔振系统
CN102673733A (zh) * 2012-06-07 2012-09-1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减振降噪装置
CN102900097A (zh) * 2012-11-06 2013-01-30 浙江大学 应用于粉土海床中辅助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的反滤层装置及吸力式桶形基础安装方法
CN105189872A (zh) * 2013-03-28 2015-12-23 马格巴股份有限公司 罐基座
CN103276830A (zh) * 2013-06-03 2013-09-04 中南大学 一种铅剪切阻尼器
CN103276830B (zh) * 2013-06-03 2015-09-30 中南大学 一种铅剪切阻尼器
CN103397710A (zh) * 2013-07-26 2013-11-20 东南大学 一种可补充摩擦材料的滑移隔震支座
CN103397710B (zh) * 2013-07-26 2015-04-29 东南大学 一种可补充摩擦材料的滑移隔震支座
CN104675898A (zh) * 2014-12-10 2015-06-03 抚顺博宇噪声控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大阻尼可调式二次隔振器
CN105697643B (zh) * 2014-12-16 2018-01-09 蔡崇兴 摩擦阻尼式支承垫
CN105697643A (zh) * 2014-12-16 2016-06-22 蔡崇兴 摩擦阻尼式支承垫
CN105202107B (zh) * 2015-10-26 2017-06-16 清华大学 采用编织预应力索的隔震减震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05202107A (zh) * 2015-10-26 2015-12-30 清华大学 采用编织预应力索的隔震减震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05492A (zh) * 2016-05-18 2016-07-27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沙漏式机械设备减震装置
CN107012787A (zh) * 2017-04-09 2017-08-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多级配颗粒填充限位的连续梁桥抗震自锁支座
CN107012787B (zh) * 2017-04-09 2019-02-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多级配颗粒填充限位的连续梁桥抗震自锁支座
CN108386473A (zh) * 2018-05-02 2018-08-10 河南创辉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振动吸收装置
CN108591333A (zh) * 2018-05-02 2018-09-28 河南创辉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对水轮发电机组进行振动吸收的方法
CN108386473B (zh) * 2018-05-02 2019-12-27 河南创辉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振动吸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61B (zh) 1990-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85104304A (zh) 摩擦能吸收装置及吸能方法
US4593502A (en) Energy absorbers
CN1119485C (zh) 外力缓冲摩擦支承组件和建筑物的隔震方法
CN104563322B (zh) 多维减隔震支座
CN110184904B (zh) 一种新型的梁式桥吸能减震支座
CN1007994B (zh) 交变剪切能量吸收器
CN1218105C (zh) 隔震支座
CN112240062B (zh) 一种三维隔震结构体系
CN107190878A (zh)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的橡胶管滚动隔震支座
CN103206473B (zh) 改进的橡胶支座
CN206956967U (zh)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的橡胶管滚动隔震支座
WO2021164308A1 (zh) 一种油压式减隔震支座及其使用方法
CN202073180U (zh) 一种水平位移隔震支座
CN207211413U (zh) 一种民宅的隔震结构
CN207761094U (zh) 一种隔震层结构
CN114059574B (zh) 一种装配式柔性减震螺旋锚基础及输电塔
CN109594673A (zh) 一种连系双向隔震支座系统
CN109680704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抗震型建筑桩
CN208718094U (zh) U型软钢-铅芯橡胶三维隔减震支座
CN111945893B (zh) 一种三维隔震/振支座
CN1081301C (zh) 能量吸收器和制造方法
CN108678481A (zh) 一种抗震钢结构住宅建筑
CN111945550A (zh) 一种耗能减震桥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应用
CN218580912U (zh) 隔震支座
CN217580659U (zh) 一种新型复合叠层弹簧隔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