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32273Y - 一种冷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32273Y
CN2932273Y CN 200620041226 CN200620041226U CN2932273Y CN 2932273 Y CN2932273 Y CN 2932273Y CN 200620041226 CN200620041226 CN 200620041226 CN 200620041226 U CN200620041226 U CN 200620041226U CN 2932273 Y CN2932273 Y CN 293227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cold
header
tube channel
c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412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Le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0412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3227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3227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3227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冷热交换器,该换热器包括其上有联结孔的第一、第二集流管以及插入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中的联结孔将第一、第二集流管联结起来的许多根彼此平行的扁管,和设置在相邻扁管之间的外鳍翅,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扁管单元由至少一个扁平状通道管构成。所述扁平状通道管之间具有一并联部。所述扁平状通道管采用铝制挤压薄壁型材制成,其内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冷热制剂流道。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冷却油的平行流油冷器,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的平行流水箱以及汽车空调用暖风的平行流暖风芯体。

Description

一种冷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换热交换产品,特别是涉及用扁管构成的,并改进了扁管的断面形状和结构,提高了冷热交换器的热效率的产品。该冷热换热器特别适合用于汽车用油冷器,和汽车用水箱以及汽车空调用暖风芯体,汽车空调蒸发器芯体等产品。
背景技术
以往的换热器如图1-图4所示,流入冷却介质的进口1和排出冷凝水的出口2设置在带有隔板的第一集流管4上,许多根通过冷却介质的扁管5以一定的间隔把上述第一集流管4与第二集流管6平行地连接在一起。此外,在扁管之间还设置了用于进行热交换的皱折板7。这种冷凝器的热交换过程是这样的:通过进口1流入第一集流管4的冷却介质,由于第一集流管4内部隔板3的阻挡,便流入第一集流管4上的许多根扁管中间的最上面的这根扁管5’内,然后,流过最上面的扁管5’的冷却介质流入第二集流管6内,再由于第二集流管6内部隔板3的阻挡,流入排在下面的一根扁管5”内,依照这样的次序,一面进行循环,一面进行热交换,最后,把冷凝后的冷却介质从集流管下部的出口排出去。
可是,按照这种循环过程的以往的冷凝器,在扁管5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借助于空气的流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在空气流入的进口侧(A),热传导的过程进行的很活跃,而在空气流出的出口侧(B),由于暴露的部分小,热传导便相对的比较差,因此,便存在着由于热传导不均匀而使换热器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1128980C公开了一种双排扁管式换热器,这种扁管换热器在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上有联结孔,以便许多根扁管能以一定间隔在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把它们联结起来,上述联结孔错开位置排成两排,使得上述扁管呈平行的两排联结起来。这种换热器通过对扁管的构成和扁管的断面形状的改进,来提高换热效率。
但上述换热器由于在扁管内部没有设置流体的阻挡部件,流体在其内流动时没有多少压力损耗,因而扁管的辐射性能不强。另外上述换热器空气侧的气流通道长度不够紧凑,也造成辐射性能不高。
另外上述换热器用的扁管一般有以下几种,一种是高频焊接水管,这种高频焊接水管适用于机动车用全铝焊接式水箱或暖风芯体用水管,其是通过铝锭熔炼成铝坯料,经过热轧成铝板,再经过冷轧成铝箔,铝箔通过模具成型成有缝圆管,有缝圆管经过高频焊接、压扁后制成扁管。由于目前铝箔的生产已专业化,加上目前高频焊制管生产效率高,这种扁管已经大规模应用。但由于受到结构和生产工艺阻止,如这种扁管实际上为一有缝管,因此只能用于低压环境下的产品开发,如机动车用全铝焊接式水箱或暖风芯体用水管。
另一种是B型水管,也是仅适用于机动车用全铝焊接式水箱或全铝焊接式暖风芯体,其是用铝箔通过模具成型有缝的B型水管。但由于受到结构和生产工艺阻止,也只能用于低压环境下的产品开发。
还有一种使用HFC134a制冷剂换热器的带内齿扁管,该扁管是用铝箔通过模具半成型扁管,再加注钎焊剂半成型扁管内侧,然后装配半成型扁管和内齿板,最后通过模具成型带内齿扁管。但这种扁管结构复杂,钎焊点广,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产品热性能相对其他结构相对较高,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产品应用面窄。
在汽车空调换热器上还使用一种扁管,利用弯管机进行弯曲后,再与散热翅片焊接形成蛇形换热器(参见图5)。但其流道过长,流阻大,性能低。
在汽车空调换热器上还使用一种采用对0.50-0.40mm铝箔冲压成形并利用散热板冲压后的凸台,在二块散热板叠合后形成制冷剂通道的层叠式换热器(参见图6和图6a),但其层叠宽度受到限制,存在着产品厚度过宽,焊接点过多,耐压差等缺陷。
虽然近几年,也有一些采用挤压工艺成型的扁管出现,但这些扁管的管体壁厚一般只能做到0.45mm。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变扁管内部结构和改善换热器空气侧的气流通道来提高换热器的辐射性能,以及使用一种环保型、高换热效率、小体积、管壁小于0.45mm以下、轻质和超低投入的且组装方便、辐射性能优良的扁管,使其达到提升热传效率的目的,以此提高换热效率的冷热交换器,以解决现有换热器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冷热交换器包括其上有联结孔的第一、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彼此平行;以及插入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中的联结孔将第一、第二集流管联结起来的许多根彼此平行的扁管单元,和设置在相邻扁管单元之间的外鳍翅,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一集流管、扁管单元和第二集流管组成的回路中流动,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中的联结孔由分别沿第一、第二集流管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两列联结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扁管单元由至少一个扁平状通道管构成。
所述扁平状通道管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相邻两扁平状通道管通过并联部连接,且至少有一个扁平状通道管位于空气流入一侧,一个扁平状通道管位于空气流出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个扁管单元之间为气流侧通道,且相邻两个扁管单元之间的距离B’为0.30-2.00mm。优选为0.60-1.20mm之间,这样可以使空气侧气流通道比传统的结构紧凑,辐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所述并联部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的长度,以便于在第一、第二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
所述扁平状通道管之间为对称结构或非对称结构。对称结构和不对称结构是根据产品设计的技术工况、采用的不同冷热制剂及相关设计参数,通过对过热度或过冷度的控制计算来进行的。
所述扁平状通道管采用铝制挤压薄壁型材制成,其内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冷热制剂流道。
所述冷热制剂流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且至少有一部分扁平状通道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以适应各种产品设计要求和不同的冷热制剂的要求。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或非正多边形。所述多边形优选为长方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或梯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热制剂流道可以成一排排列,也可以成双排排列或多排排列。在多排排列中,优选为蜂窝形。排列时可以为对称排列,也可以为非对称排列。
当冷热制剂流道为两个以上时,各冷热制剂流道相互平行设置,使之构成双流道铝制挤压薄壁型材或多通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各冷热制剂流道的之间可以为对称结构,也可以为不对称结构。
各冷热制剂流道之间采用鳍翅进行分隔。所述鳍翅可以为直边形或斜边形或交叉形或弧形或工字形或V字形或八字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蜂窝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热制剂流道的高度B≥E,其中E是依据采用不同冷热制剂其流体半径比例系数而设定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铝制挤压薄壁型材的通道管的壁厚C≥鳍翅的厚度D。
在本实用新型中,各冷热制剂流道之间对称结构和不对称结构是根据产品设计的技术工况、采用的不同冷热制剂及相关设计参数,通过对过热度或过冷度的控制计算来进行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采用氟里昂制冷剂或其它无氟制冷剂时,其各冷热制剂流道的高度B一般设定在0.30-2.00mm之间,优选为0.60-1.20mm之间,这样可以使辐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可以采用喷锌或其它化学方法处理,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抗腐蚀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挤压成型:首先采用高纯度铝锭熔炼成铝坯料,然后将铝坯料热挤压成型材卷料,热挤压成型过程中可以喷锌或成型后再对产品进行其它化学方法或物理处理。卷料经过校直、切断成成品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集流管采用铝制挤压成型,其内分别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相互隔开的集流道,在第一、第二集流管上,可根据冷剂循环走向不同,分别在第一、第二集流管上或同时在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不同的部位设有冷剂的出口和进口。
在第一、第二集流管的集流道中可根据冷剂循环要求不同,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隔板,以改变冷剂循环的方向。
在第一、第二集流管内可以设置与冷剂的出口或进口的延伸管,延伸管可以透过隔板,进入隔板另一侧的集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集流管和扁平状通道管以及外鳍翅上具有钎焊料,它们之间采用带FLUX助焊剂的冲压式复合钎焊工艺焊接而成。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采用高纯度铝合金熔炼技术,辅以等温等速精密挤压技术挤压制成。通过直接热挤压成型,不需后续的缝隙处理,并能耐较高的压力。通过工艺控制,可使产品的壁厚超薄,只有0.15mm左右。2、通过截取相同长度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并将众多的扁平状通道管进行层叠,并在每个相邻扁平状通道管之间布置冷热交换用的鳍翅来形成具备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3、所述扁平状通道管的截面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冷热制剂流道构成,以及冷热制剂流道的形状为任意形状,可以增大与冷热交换制剂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的效率。满足不同介质对热交换性能开发要求。4、在所述的扁平状通道管的表面进行喷锌或其它化学处理处理,防止铝在各种环境中的氧化,提高管子本身的抗腐蚀能力。5、通过在扁平状通道管内设定的流体阻力来引起辐射性能的加强,再加上空气侧气流通道长度比传统结构紧凑,使气流阻力减少引起的辐射降低,从而可以得到高的辐射性能。6、专业化生产,具有技术、规模、产品系列以及成本等综合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扁平状通道管可以替代传统的电解铜管,从而有效地降低能耗、环境的污染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用其开发的产品有极大的减轻产品重量和原材料的耗用量,更可设计出全铝焊接式高换热效能的环保型、高换热效率、小体积、轻质和超低投入即可系列化、中、小批量生产的节能紧凑型产品;同时也是解决无氟制冷剂推广使用的首选材料,并为今后采用CO2等制冷剂提供材料上的支持。在对报废的全铝焊接式冷热交换器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上,其回收利用率可达100%,具有回收成本低,行业利用面广等优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不同的冷热交换器制剂,如冷却水、冷却油、氟里昂制剂、HFC134a制剂等等。可普遍适用于汽车、民用空调、自动售货机、航空、军事及各种装备中的冷热交换器上。如水箱、暖风芯体、油冷气、蒸发器芯体、计算机散热器、家用空调热换气、自动售货机散热器等。特别适合于汽车自动变速器冷却油的平行流油冷器,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的平行流水箱以及汽车空调用暖风的平行流暖风芯体,汽车空调平行流蒸发器芯体。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以往的换热器的顶视图。
图2是以往的换热器的正视图。
图3是以往的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4是以往的换热器的扁管的断面图。
图5为现有的蛇形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层叠式换热器。
图6a为现有层叠式换热器使用的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冷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交换器的延伸管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0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1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2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3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5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6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7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8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9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0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1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2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3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4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5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6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7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8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9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1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2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3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4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5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6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7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8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9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0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1的扁管单元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8为本实用新型的扁管单元实施例各尺寸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交换器,包括其上有许多联结孔的第一、第二集流管1、2,第一、第二集流管1、2彼此平行;以及插入第一、第二集流管1、2中的许多联结孔将第一、第二集流管1、2联结起来的许多根彼此平行的扁管单元3,和设置在相邻扁管单元3之间的外鳍翅4,第一、第二集流管1、2中的联结孔由分别沿第一、第二集流管1、2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两列联结孔组成,使彼此平行的扁管单元3以一定间隔成行或列排列。每一个扁管单元3由至少一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
当扁平状通道管31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相邻两扁平状通道管31通过并联部311连接,且至少有一个扁平状通道管31位于空气流入一侧,一个扁平状通道管31位于空气流出侧。
相邻两个扁管单元3之间为气流侧通道5,且相邻两个扁管单元3之间的距离B’为0.30-2.00mm。优选为0.60-1.20mm之间,这样可以使空气侧气流比传统的结构紧凑,辐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外鳍翅4位于气流侧通道5内。
为了便于将扁管单元3安装在第一、第二集流管1、2上的联结孔中,一般来说,并联部311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这样扁平状通道管31上多出并联部311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联结孔中,焊接后,扁管单元3就可以在第一、第二集流管1、2上的安装和定位。
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或非对称结构。对称结构和不对称结构是根据产品设计的技术工况、采用的不同冷热制剂及相关设计参数,通过对过热度或过冷度的控制计算来进行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扁平状通道管31可以采用铝制挤压薄壁型材制成,成型时,首先采用高纯度铝锭熔炼成铝坯料,然后将铝坯料热挤压成型材卷料,热挤压成型过程中可以喷锌或成型后再对产品进行其它化学方法或物理处理。卷料经过校直、切断成成品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
为了提高冷热制剂在循环流动过程中的热辐射能力,在其内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冷热制剂流道313。冷热制剂流道3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且至少有一部分扁平状通道管3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以适应各种产品设计要求和不同的冷热制剂的要求。
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看出,冷热制剂流道313可以成一排排列,也可以成双排排列或多排排列。当冷热制剂流道313为两个以上时,各冷热制剂流道313相互平行设置,使之构成双流道铝制挤压薄壁型材或多通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各冷热制剂流道313的之间可以为对称结构,也可以为不对称结构。各冷热制剂流道313之间采用鳍翅314进行分隔。所述鳍翅314可以为直边形或斜边形或交叉形或弧形或工字形或V字形或八字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蜂窝形。
冷热制剂流道的高度B≥E,其中E是依据采用不同冷热制剂其流体半径比例系数而设定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的扁平状通道管31的壁厚C≥鳍翅的厚度D。各冷热制剂流道之间对称结构和不对称结构是根据产品设计的技术工况、采用的不同冷热制剂及相关设计参数,通过对过热度或过冷度的控制计算来进行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采用氟里昂制冷剂或其它无氟制冷剂时,其各冷热制剂流道的高度B一般设定在0.60-1.20mm之间,这样可以使辐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集流管1、2采用采用铝制挤压成型,其内分别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相互隔开的集流道,在第一、第二集流管1、2上,可根据冷剂循环走向不同,分别在第一、第二集流管1、2上或同时在第一集流管1或第二集流管2不同的部位设有冷剂的出口7和进口6。
在第一、第二集流管1、2的集流道中可根据冷剂循环要求不同,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隔板8,以改变冷剂循环的方向。
在第一、第二集流管1、2内可以设置与冷剂的出口6或进口7的延伸管9,延伸管9可以透过隔板8,进入隔板8另一侧的集流道。
在第一、第二集流管1、2和扁平状通道管3 1以及外鳍翅4上具有钎焊料,它们之间采用带FLUX助焊剂的冲压式复合钎焊工艺焊接而成。
整个冷热交换器中的第一、第二集流管1、2和扁平状通道管31以及外鳍翅4组装好以后,推入钎焊箱内焊接。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集流管1、2的结构形式、隔板8在第一、第二集流管1、2中的位置和数量,冷剂的出口6和进口7设置的位置以及扁管单元3的结构形式。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参看图7,第一、第二集流管1、2彼此平行位于扁管单元3的上下位置;彼此平行的扁管单元3以一定间隔成列排列,在相邻扁管单元3之间为气流侧通道5,外鳍翅4位于气流侧通道5内。
扁管单元3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通过并联部311连接,一个扁平状通道管31位于空气流入一侧,一个扁平状通道管31位于空气流出侧。
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1a和1b,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一个集流道2a,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集流道1b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集流道2a分隔成左右两部分。
冷剂的出口7和进口6分别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中隔板8的左右两部分上。
当然隔板8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上和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上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这主要是根据冷剂的循环方式以及冷热交换的要求来定。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右部分,然后沿着与该部分连接的扁官单元3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的右部分,再由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右部分,沿着与该部分连接的扁官单元3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达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右部分。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内,冷剂由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内的右部分流到左部分,再沿着与该部分连接的扁官单元3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到达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左部分。再由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左部分,沿着与该部分连接的扁官单元3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达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部分,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
实施例2
参看图8,在左、右最外侧的扁管单元3的外侧设置有挡板10,以保护扁管单元3。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1a和1b,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一个集流道2a,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和1b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8,隔板8分别将集流道1a和1b分隔成左右两部分。集流道1a和1b上的隔板8可以处于相同的位置,也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
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复数个隔板8,复数个隔板8将集流道2a分隔成多个部分。
冷剂的出口7和进口6分别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中隔板8的左右两部分上。
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右部分,然后沿着与该部分连接的扁官单元3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由于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设置有多块隔板8,冷剂通过隔板8分配后,沿着与各部分连接的扁官单元3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达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右部分。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内,冷剂由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内位于隔板8右侧的一部分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管单元3下行,到达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其中一部分。再由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其中部分,沿着与该部分连接的扁官单元3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达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部分,再由最后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部分,沿着与该部分连接的多组扁官单元3反复循环,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
实施例3
参见图9,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1a和1b,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2a和2b,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和1b的长度方向的偏右位置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集流道1a和1b分隔成左右两部分,集流道1a和1b两者右部分是相通的。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的长度方向的偏左位置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集流道2b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其中右部分多于左部分。
冷剂的进口6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左端,出口7设置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的左端。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的左部分,然后沿着与该左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的左部分,再由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右部分,沿着与该右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的右部分,由于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的右部分与集流道1b右部分相通,这样冷剂从集流道1b右部分,沿着与该右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中的右部分。冷剂再通过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的中间部分,沿着与该中间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中间部分,再通过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部分,沿着与该中间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左部分,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
实施例4,
参见图10,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1a和1b,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2a和2b,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和1b的长度方向位置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集流道1a和1b分隔成左右两部分,集流道1a和1b两者右部分是相通的。冷剂的进口6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左端,出口7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端。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的左部分,然后沿着与该左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的左部分,再由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右部分,沿着与该右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的右部分,由于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的右部分与集流道1b右部分相通,这样冷剂从集流道1b右部分,沿着与该右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中的右部分,冷剂再通过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的右部分,沿着与该右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右部分,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
实施例5
参见图11,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1a和1b,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一个集流道2a,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长度方向位置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集流道1b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长度方向位置设置有隔板8,隔板8将集流道2a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冷剂的进口6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右端,出口7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端。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中的右部分,然后沿着与该右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的右部分,流入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右部分的冷剂沿着与该右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右部分,再通过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左部分,沿着与该左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到达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的左部分,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左部分的冷剂将沿着与该左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部分,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
实施例6,
参见图12,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1a和1b,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2a和2b,冷剂的进口6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左端,出口7设置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的左端。
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端和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左端均设置有管接头1ba和2aa,管接头1ba和2aa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然后沿着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再通过管道上行流入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中,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中的冷剂,沿着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中,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
实施例7
参见13,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1a和1b,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集流道2a和2b,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内位于左侧设置有一块隔板8,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内位于右侧设置有一块隔板8,冷剂的进口6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左端,出口7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端。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内位于左侧设置有一块隔板8与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内位于右侧设置有一块隔板8错开一个位置。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右部分与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相通。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左部分中,然后沿着与该左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左部分中,再通过与该左部分连接的一部分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流入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右部分中。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右部分与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相通的,故冷剂流入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右部分中。流入该右部分的冷剂沿着与该右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的右部分,再流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的左部分。流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b的左部分的冷剂沿着与该左部分连接的位于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上行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左部分,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参见图14,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一个集流道1a,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一个集流道2a,冷剂的进口6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左端,出口7设置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左端。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然后沿着扁平状通道管31下行,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
实施例9
参见图15,第一、第二集流管1、2彼此平行位于扁管单元3的左右位置;彼此平行的扁管单元3以一定间隔成行排列,在相邻扁管单元3之间为气流侧通道5,外鳍翅4位于气流侧通道5内。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一个集流道1a,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一个集流道2a,冷剂的进口6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下端,出口7设置在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的上端。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然后沿着扁平状通道管31向右流动,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
实施例10,
参见图16,在第一集流管1内具有两个相互隔开并平行的集流道1a和1b,在第二集流管2内具有一个集流道2a,冷剂的进口6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的上端,出口7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的上端。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冷剂循环时,先由进口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a中,然后沿着位于空气流入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向右流动,流入到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中,再由第二集流管2的集流道2a沿着空气流出一侧的扁平状通道管31向左流动,流入到第一集流管1的集流道1b中最后由冷剂的出口7流出,完成整个冷剂循环。
参见图17,实施例中,有可能为改变冷剂的循环方向,可以在冷剂的进口6或出口7上连一延伸管9,延伸管9透过隔板8,使管口处于隔板8的另一侧。
实施例11
参见图18,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通道管31内具有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管体壁的壁厚C小于0.45mm,甚至可以达到0.15mm以下。冷热制剂流道313的横截面形状为近似椭圆形。
实施例12
参见图19,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两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两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双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 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两扁平状通道管31为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3
参见图20,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个或多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三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可以为对称结构,也可以为不对称结构。如三或多个扁平状通道管31内只具有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或者一个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另外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或者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另外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
三或多个扁平状通道管31内各具有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三扁平状通道管31为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4
参见图21,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成垂直状态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可以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不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5
参见图22,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成水平状态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上下双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可以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不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6
参见图23,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斜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斜向排列。
斜边形的鳍翅314可以连接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左右上下两侧,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不位于连接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左右上下两侧,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7
参见图24,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弧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弧形的鳍翅314可以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的横截面为类似椭圆形,另一个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8
参见图25,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成垂直状态的工字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工字形的鳍翅314可以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如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类似椭圆形,也可以不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另一个横截面形状为类似椭圆形。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9
参见图26,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两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两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双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成垂直状态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可以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不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
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直边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0
参见图27,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两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两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双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 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 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成水平状态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上下双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可以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不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
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直边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1
参见图28,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两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两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双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斜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斜向排列。
斜边形的鳍翅314可以连接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左右上下两侧,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不位于连接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左右上下两侧,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
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斜边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2
参见图29,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两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两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双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弧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弧形的鳍翅314可以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的横截面为类似椭圆形,另一个为其它形状。
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弧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3
参见图30,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两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两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双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工字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工字形的鳍翅314可以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如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类似椭圆形,也可以不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另一个横截面形状为类似椭圆形。
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工字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4
参见图31,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每个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成垂直状态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可以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不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
三个或多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直边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三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5
参见图32,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成水平状态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上下双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可以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不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
三个或多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直边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三个或多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6
参见图33,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斜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斜向排列。
斜边形的鳍翅314可以连接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左右上下两侧,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不位于连接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左右上下两侧,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
三个或多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斜边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三个或多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7
参见图34,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弧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弧形的鳍翅314可以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的横截面为类似椭圆形,另一个为其它形状。
三个或多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弧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三个或多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8
参见图35,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双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工字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工字形的鳍翅314可以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对称结构,如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类似椭圆形,也可以不位于扁平状通道管31内腔的中部,使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一个冷热制剂流道13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另一个横截面形状为类似椭圆形。
两个或三个扁平状通道管31中的工字形的鳍翅3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使两个或三个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29
参见图36,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 13通过两个或多个成垂直状态且平行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长方形或矩形。两端的两个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30
参见图37,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两个或多个成水平状态且平行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上下三排或多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使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类似长方形。上下两端的两个为类似梯形。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1
参见图38,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两个或多个平行的斜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斜边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中间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为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32
参见图39,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两个弧形的鳍翅3 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弧形的鳍翅314使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类似椭圆形。另外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33
参见图40,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或多个交叉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和上下排列。
交叉形的鳍翅314使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三角形,另外为其它形状。或者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对称,另外不对称。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34
参见图41,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个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或多个V字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V字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为三角形,另外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35
参见图42,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或多个八字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八字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至少有一个以上冷热制剂流道313为梯形,另外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36
参见图43,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或多个多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多边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至少有一个以上冷热制剂流道313为多边形,另外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37
参见图44,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波浪形的鳍翅314分隔,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波浪形的鳍翅314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中间部分可以为对称结构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也可以为不对称结构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两端与中间部分不对称。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38
参见图45,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多个蜂窝型的鳍翅314分隔,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上下几排错开排列。
蜂窝型的鳍翅314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至少有一部分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为正六边形或多边形,其余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39
参见图46,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一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多个工字形的鳍翅314分隔,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上下几排错开排列。
工字形的鳍翅314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至少有一部分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为椭圆形,其余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40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多个鳍翅314分隔,多个鳍翅314为直边形或斜边形或交叉形或弧形或工字形或V字形或八字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蜂窝形鳍翅314的任意组合,如一种与一种鳍翅314的组合,一种和多种鳍翅314的组合,多种与多种鳍翅314的组合。使至少有一部分冷热制剂流道3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八字形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如一种与一种冷热制剂流道313的组合,一种和多种冷热制剂流道313的组合,多种与多种冷热制剂流道313的组合。
实施例41
参见图47,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两个或多个成垂直状态且平行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长方形或矩形。两端的两个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42
参见图48,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两个或多个成水平状态且平行的直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上下三排或多排排列。
直边形的鳍翅314使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类似长方形。上下两端的两个为类似梯形。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43
参见图49,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两个或多个平行的斜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斜边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中间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为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44
参见图50,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两个或多个弧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弧形的鳍翅314使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类似椭圆形。另外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45
参见图51,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或多个交叉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和上下排列。
交叉形的鳍翅314使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一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为三角形,另外为其它形状。或者有两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对称,另外不对称。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46
参见图52,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个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或多个V字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V字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为三角形,另外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7
参见图53,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或多个八字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八字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至少有一个以上冷热制剂流道313为梯形,另外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48
参见图54,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两个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三或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三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或多个多边形的鳍翅314分隔,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多边形的鳍翅314使三个或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至少有一个以上冷热制剂流道313为多边形,另外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49
参见图55,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一个波浪形的鳍翅314分隔,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左右一排排列。
波浪形的鳍翅314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中间部分可以为对称结构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也可以为不对称结构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两端与中间部分不对称。其余同实施例11。
实施例50
参见图56,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多个蜂窝型的鳍翅314分隔,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上下几排错开排列。
蜂窝型的鳍翅314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中至少有一部分的冷热制剂流道313为正六边形或多边形,其余为其它形状。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1
参见图57,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多个工字形的鳍翅314分隔,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成一排排列。
工字形的鳍翅314使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形成不对称结构。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2
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其由三或多管体壁外周等厚扁平状的扁平状通道管31构成,三或多扁平状通道管3 1之间相互平行且独立,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通过并联部312横向连接,成为一种三或多通道的平行流管。并联部312一般为扁条状结构,其厚度约为扁平状通道管31的管壁厚度的两倍左右。如厚度小于0.9mm,甚至可以达到0.3mm。并联部312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31的长度,以便于安装高性能冷热交换的产品在集流管上的安装和定位。两个扁平状通道管31之间为对称结构。
扁平状通道管31内具有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使之构成一多流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3。多个冷热制剂流道313通过多个鳍翅314分隔,多个鳍翅314为直边形或斜边形或交叉形或弧形或V字形或八字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蜂窝形鳍翅14的任意组合,如一种与一种鳍翅314的组合,一种和多种鳍翅314的组合,多种与多种鳍翅314的组合。使至少有一部分冷热制剂流道3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八字形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如一种与一种冷热制剂流道313的组合,一种和多种冷热制剂流道313的组合,多种与多种冷热制剂流道313的组合。
当然,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仍可对本实施例作多种变化,因此,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冷热交换器,包括其上有联结孔的第一、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彼此平行;以及插入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中的联结孔将第一、第二集流管联结起来的许多根彼此平行的扁管单元,和设置在相邻扁管单元之间的外鳍翅,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一集流管、扁管单元和第二集流管组成的回路中流动,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中的联结孔由分别沿第一、第二集流管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两列联结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扁管单元由至少一个扁平状通道管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状通道管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相邻两扁平状通道管通过并联部连接,且至少有一个扁平状通道管位于空气流入一侧,一个扁平状通道管位于空气流出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扁管单元之间为气流侧通道,且相邻两个扁管单元之间的距离B’为0.30-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扁管单元之间的距离B’为0.60-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部的长度小于扁平状通道管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状通道管之间为对称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状通道管之间为非对称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状通道管采用铝制挤压薄壁型材制成,其内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冷热制剂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制剂流道的横截面形状至少有一部分扁平状通道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以及它们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或非正多边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形为长方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或梯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制剂流道成一排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制剂流道成双排排列或多排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排列为蜂窝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排列时可以为对称排列或为非对称排列。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冷热制剂流道相互平行设置,使之构成双流道铝制挤压薄壁型材或多通道的铝制挤压薄壁型材。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冷热制剂流道的之间为对称结构或为不对称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冷热制剂流道之间采用鳍翅进行分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翅可以为直边形或斜边形或交叉形或弧形或工字形或V字形或八字形或多边形或波浪形或蜂窝形。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制剂流道的高度B≥E,其中E是依据采用不同冷热制剂其流体半径比例系数。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制挤压薄壁型材的扁平状通道管的壁厚C≥鳍翅的厚度D。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氟里昂制冷剂或其它无氟制冷剂时,其各冷热制剂流道的高度B一般设定在0.30-2.00mm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氟里昂制冷剂或其它无氟制冷剂时,其各冷热制剂流道的高度B为0.60-1.20mm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之间采用铝制挤压成型,其内分别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相互隔开的集流道,在第一、第二集流管上,分别在第一、第二集流管上或同时在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不同的部位设有冷剂的出口和进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的集流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隔板,以改变冷剂循环的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内可以设置与冷剂的出口或进口的延伸管,延伸管可以透过隔板,进入隔板另一侧的集流道。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集流管和扁平状通道管以及外鳍翅上具有钎焊料,它们之间采用带FLUX助焊剂的冲压式复合钎焊工艺焊接而成。
CN 200620041226 2006-04-21 2006-04-21 一种冷热交换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93227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41226 CN2932273Y (zh) 2006-04-21 2006-04-21 一种冷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41226 CN2932273Y (zh) 2006-04-21 2006-04-21 一种冷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32273Y true CN2932273Y (zh) 2007-08-08

Family

ID=38348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41226 Expired - Lifetime CN2932273Y (zh) 2006-04-21 2006-04-21 一种冷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32273Y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0137A1 (zh) * 2009-06-30 2011-01-06 Wang Lei 一种微通道、平行流、全铝扁管焊接式结构换热器及应用
CN102483307A (zh) * 2009-06-26 2012-05-30 株式会社Cku 热交换器
CN102738960A (zh) * 2011-04-14 2012-10-17 通用电气公司 热交换器
CN103975216A (zh) * 2011-12-05 2014-08-06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和具有该热交换器的热泵循环
CN104296563A (zh) * 2014-10-22 2015-01-21 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扁管式制冷剂芯体结构
CN104493449A (zh) * 2014-11-26 2015-04-08 浙江康盛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冷柜用蛇形平行流冷凝器的制造工艺
CN102748903B (zh) * 2009-10-22 2015-11-25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扁平换热管
CN105091624A (zh) * 2015-08-31 2015-11-25 湖南华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扁管换热器
CN107851867A (zh) * 2015-08-05 2018-03-27 日轻热交株式会社 冷却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307A (zh) * 2009-06-26 2012-05-30 株式会社Cku 热交换器
CN102483307B (zh) * 2009-06-26 2013-09-25 株式会社Cku 热交换器
WO2011000137A1 (zh) * 2009-06-30 2011-01-06 Wang Lei 一种微通道、平行流、全铝扁管焊接式结构换热器及应用
CN102748903B (zh) * 2009-10-22 2015-11-25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扁平换热管
CN102738960A (zh) * 2011-04-14 2012-10-17 通用电气公司 热交换器
CN103975216A (zh) * 2011-12-05 2014-08-06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和具有该热交换器的热泵循环
CN103975216B (zh) * 2011-12-05 2016-05-04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和具有该热交换器的热泵循环
CN104296563B (zh) * 2014-10-22 2016-03-09 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扁管式制冷剂芯体结构
CN104296563A (zh) * 2014-10-22 2015-01-21 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扁管式制冷剂芯体结构
CN104493449A (zh) * 2014-11-26 2015-04-08 浙江康盛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冷柜用蛇形平行流冷凝器的制造工艺
CN107851867A (zh) * 2015-08-05 2018-03-27 日轻热交株式会社 冷却器
CN105091624A (zh) * 2015-08-31 2015-11-25 湖南华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扁管换热器
CN105091624B (zh) * 2015-08-31 2018-01-26 湖南华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扁管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32273Y (zh) 一种冷热交换器
CN101936670B (zh) 一种微通道、平行流、全铝扁管焊接式结构换热器及应用
CN102287970B (zh) 蒸发器
CN101672553B (zh) 一种微通道与外翅片一体成型的平行流换热器
CN201476625U (zh) 微通道冷凝器
CN201368619Y (zh) 一种热泵型平行流换热器
CN102636050A (zh) 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CN201007423Y (zh) 一种铝制挤压薄壁型材
CN204177261U (zh) 一种换热器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CN108253665A (zh) 蒸发器
CN102116591A (zh) 一种空冷器用双面翅片板管结构
CN203083404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03249530U (zh) 一种微通道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CN108548326A (zh) 一种热水器水箱及空气能热水器
CN107504844A (zh) 高效波纹板式换热器
WO2017064531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residential hvac applications
CN209416149U (zh) 模块生产用板式换热装置
CN111336841A (zh) 一种围叠式微通道换热器
CN205066240U (zh)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202229475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05423649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548435A (zh) 基于仿生的直线肋排型微小交错肺泡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CN209512581U (zh) 气液逆流换热装置
CN108120120A (zh) 蒸发器
CN202041023U (zh) 一种空调表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XINZHAO HEAT EXCHANGE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NG LEI

Effective date: 201103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709 ROOM 1106, NO.260, YAOHUA ROAD,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TO: 201311 ROOM 3048, BUILDING 1, NO.2458, DONGDA HIGHWAY, DATUAN TOWN,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303

Address after: 201311 room 1, building 2458, 3048 grand road, grand regiment,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ew Zhao heat exchang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709, room 260, 1106 Yaohua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Wang Lei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ANG LE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XINZHAO HEAT EXCHANG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311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200126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31

Address after: 200126, room 260, 1106 Yaohua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after: Wang Lei

Address before: 201311 room 1, building 2458, 3048 grand road, grand regiment,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ew Zhao heat exchanger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