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26862Y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26862Y
CN2926862Y CN 200620061730 CN200620061730U CN2926862Y CN 2926862 Y CN2926862 Y CN 2926862Y CN 200620061730 CN200620061730 CN 200620061730 CN 200620061730 U CN200620061730 U CN 200620061730U CN 2926862 Y CN2926862 Y CN 292686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main chamber
cell
main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617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梓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XIAYE ELECTE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XIAYE ELECTE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XIAYE ELECTE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XIAYE ELECTE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617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2686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2686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2686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炉,包括炉腔,炉腔中安装有线盘、带散热器的电路板、风扇,炉腔设有出风口,其主要特征在于,炉腔分为主炉腔和风扇室,风扇室分为上小室和下小室,上小室和下小室之间设有水平隔板,水平隔板中间开设有圆孔,圆孔的中心位于风扇扇叶的中心轴线上,圆孔大小与风扇匹配;风扇安装方向朝向下方;上小室与主炉腔之间设有隔离挡板,下小室与主炉腔连通;上小室设有与炉体外部连通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的进风口不容易吸入灰尘或金属屑,且能够有效组织部分空气流量吹向线盘上表面,空气流动路线组织合理,总体散热效果好而均衡。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磁炉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由风扇不断对电路板和线盘进行吹风散热,其中电路板设置在炉腔下部,而线盘设置在炉腔上部,传统的电磁炉一般将炉腔的进风口设置在炉腔底面,相应地,其风扇的安装方向则为正面朝上,这种传统结构的电磁炉存在几方面的缺点:一、风扇朝向上方,且进风口设置在炉体下部甚至底壳,因此容易将桌面上的灰尘或如香烟包装锡箔屑等杂物吸入炉腔内部,容易使炉腔内电路元件损坏或短路,造成安全隐患;另外还容易将垫在餐桌上的一次性塑料薄膜吸起,堵塞进风口;二、由于风扇朝向上方,又缺乏将风力引导向炉腔下部的结构措施,导致炉腔下部的风力小,炉腔上部和下部的空气流量比例分配不合理,即冷却电路板的气流和冷却线盘的气流两者的比例无法合理分配,散热效果存在“上强下弱”的问题;而位于炉腔下部的电路板是忌热元件,其散热效果不足将缩短电路板使用寿命;三、空气的流动路线组织不合理、不细致,风力浪费,整体冷却效果差:1、由于线盘和电路板两者的水平位置不完全重叠甚至完全不重叠,而且线盘靠近在炉腔上部,因此从线盘位置流过的空气中,靠近炉腔下部的流量便没有发挥散热作用;同样,由于电路板设置在炉腔下部,因此从电路板位置流过的空气中,靠近的炉腔上部的流量同样没有发挥散热作用;2、线盘主要通过其上表面散热,但线盘面积较大,线盘上表面与电磁炉面板之间形成一狭长的夹缝,而线盘四周之外的空间位置则相对于该夹缝显得宽阔得多,因此风力不易进入该夹缝,大部分风力会偏向于从线盘之外的较宽阔的外围位置绕过,造成风力浪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人们试图提出改进方案,例如中国专利CN200420064667.X提出了一种电磁炉结构,它在电磁炉本体上设置一隆起的中空部分,并将风扇设置在电路板和线盘之间,但上述结构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隆起部分既影响美观,又影响使用方便性;第二,气流先流经线盘,再流经电路板,这样流经电路板的气流已被线盘加热,因此对电路板的散热效果仍然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电磁炉,它的进风口不容易吸入灰尘或金属屑,且电路板的散热效果好。
从属于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还在于使上述电磁炉能够有效组织部分空气流量吹向线盘上表面,空气流动路线组织合理,总体散热效果好而均衡。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包括炉腔,炉腔中安装有线盘、带散热器的电路板、风扇,炉腔设有出风口,其主要特征在于,炉腔分为主炉腔和风扇室,风扇室分为上小室和下小室,上小室和下小室之间设有水平隔板,水平隔板中间开设有圆孔,圆孔的中心位于风扇扇叶的中心轴线上,圆孔大小与风扇匹配;风扇安装方向朝向下方;上小室与主炉腔之间设有隔离挡板,下小室与主炉腔连通;上小室设有与炉体外部连通的进风口。
较好的是,上小室的进风口设置在炉体侧壁。
为实现上述次要目的,上述主炉腔分为上主腔、下主腔和导风腔,上主腔位于下主腔的上方,上主腔和下主腔之间设有水平分隔板,线盘位于上主腔的底部,带散热器的电路板安装在下主腔中;下小室和导风腔直接连通,导风腔和上主腔直接连通;下主腔与下小室连通;所述上小室与主炉腔之间的隔离挡板包括上小室与上主腔之间的隔离挡板、上小室与导风腔之间的隔离挡板;所述炉腔的出风口包括上主腔出风口和下主腔出风口。
更好的是,上主腔出风口和下主腔出风口设置在炉体侧壁。
下主腔最好与下小室直接连通,下主腔最好与导风腔之间设有隔离挡板。
上主腔和下主腔之间的水平分隔板最好开有大圆孔,线盘遮在该大圆孔上。这样,线盘上表面位于在上主腔的底面位置并成为上主腔底面的一部分,同时线盘下表面靠近甚至可以部分地露出在下主腔顶部。
下主腔出风口设置炉体侧壁上靠近电路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风扇的安装方向朝向下方,因此风扇的进风口位于炉体上部,比较远离桌面,既不容易将灰尘或香烟包装锡箔屑吸入炉腔,又解决了传统电磁炉容易吸起一次性塑料薄膜而堵塞进风口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空气流量合理分配,既加强了电路板的散热,又可以强制引导部分风力吹遍线盘上表面,总体散热效果好,而且线盘和电路板两者得散热效果平衡:
a、风扇的安装方向朝向下方,可以在下小室源源不断地产生冷风,风扇室的下小室直接连通下主腔,使下主腔直接受风,风力充足,因此位于下主腔的电路板散热效果好;
b、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导风腔,导风腔与风扇室的下小室直接连通,导风腔与上主腔直接连通而且可以与下主腔隔绝,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强制引导一部分风力进入上主腔,对位于上主腔底部的线盘上表面进行吹风散热;另外,线盘遮在大圆孔上,线盘的下表面靠近甚至可以部分地露出在下主腔,所以线盘在由上表面散热的同时,下表面还可以辅助散热,进一步提高线盘散热效果。
3、与传统电磁炉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内腔空气流动路线组织合理细致,风力浪费少:a、由于炉腔增设了水平分隔板,水平分隔板的位置与线盘基本平齐,使整个上主腔区域的厚度基本相同,即线盘的四周外围再也不会比线盘上方得狭缝显得宽阔,风力不会更偏向于从线盘之外的外围位置绕过,风力可以更多地吹向线盘上表面;b、由于在炉腔中,空气流动路线(指空气流动路径的水平投影)主要是受出风口的位置和进风位置引导的,本实用新型上主腔和下主腔的出风口分别独立设置,使上主腔空气流动路线和下主腔空气流动路线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区别性地分别加以引导,达到“上主腔的气流主要从线盘的位置流过、下主腔的气流主要从电路板位置流过”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空气流动路线组织合理细致,可以提高冷风利用率。
4、本实用新型的炉体进风口比较远离桌面,整体厚度可以设计得更薄,而厚度薄的炉腔有利于提高风速,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整个电磁炉的俯视形状示意图。
图3是中壳和线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壳和电路板、风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A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B-B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C-C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左侧壁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右侧壁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前侧壁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炉体下部空气流动路线示意图。
图12是上主腔中空气流动路线示意图。
图13是图3中线盘和中壳拼装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电磁炉的壳体由上壳、中壳、下壳组合形成,其中上壳由微晶板11和上侧板12、玻璃板13组装形成,下壳由底板31和下侧板32一体形成,中壳也设有中侧板22,上侧板12、中侧板22、下侧板32三者组装后拼合成为整个电磁炉的侧壁,上壳、中壳、下壳围合形成炉腔。
图4、图5、图6、图13所示,炉腔分为风扇室和主腔,主腔进一步分为上主腔51、下主腔52和导风腔53,上主腔51位于下主腔52的上方,玻璃板13遮盖在导风腔53顶面,上主腔51和下主腔52之间设有水平分隔板54,该水平分隔板54中央开有大圆孔541,线盘6遮在大圆孔541上,线盘的下表面6靠近并部分露出在下主腔52的顶部,线盘6的上表面成为上主腔51底面的一部分,带散热器的电路板7安装在下主腔52中;风扇室分为上小室41和下小室42,上小室41和下小室42之间也设有水平隔板43,该水平隔板43开有水平圆孔431,水平圆孔431的直径与风扇扇叶直径相当,圆孔431的中心位于风扇8中心轴线上,风扇安装方向朝下,面向下小室42而背靠上小室41。上述水平隔板43、水平分隔板54和中侧板22一体形成,构成中壳的主体;图7、图9、图10所示,上小室在炉体侧壁设有进风口44;图7、图4所示,风扇室的下小室42和导风腔53直接连通;图5所示,导风腔53和上主腔51直接连通;图6所示,下主腔52与风扇室的下小室42直接连通;图13、图6所示,上小室41和上主腔51之间设有隔离挡板91,图13、图7所示,风扇室上小室41和导风腔53之间也设有隔离挡板92;图13所示,上述两隔离挡板91、92一体连在中壳上;图5、图1所示,导风腔53与下主腔52之间设有隔离挡板93,该隔离挡板93与下壳一体形成。
图5、图6、图7、图1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磁炉工作时,安装方向朝下的风扇8转动,空气从上小室41的进风口44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入上小室41,冷空气从上小室41被风扇8带入下小室51,冷空气从下小室51出来后分配为两股,如图11所示;其中一股直接吹入下主腔52(如图11、图6中箭头f和粗箭头所示);另一股直接吹入导风腔53进而吹入上主腔51(如图7、图5、图12中箭头f和粗箭头所示)。
图12、图8所示,上主腔51在炉体后侧壁开设有出风口45,该出风口45的位置如图中的MN之间的范围所示;上主腔51的进风位置大致如图12中GH之间的范围所示,在进风位置GH和出风口位置MN引导下,上主腔空气流动路线如图12中粗箭头所示,覆盖整个线盘6上表面的范围;图11、图8所示,下主腔在炉体后侧壁也开设有出风口46,该出风口46的位置如图11中的EF之间的范围所示,即设置在炉体侧壁上靠近电路板7的一侧,下主腔52的进风位置范围大致如图11中KP之间的范围所示,在进风位置KP和出风口EF位置引导下,下主腔空气流动路线如图11中四根粗长箭头所示,大部分空气流经带散热器的电路板7,而图中FK箭头的右上区域(即电路板以外区域)基本没有气流;从图12、图11比较可以看出,下主腔52和上主腔51中空气流动路径有所差别(而传统电磁炉炉腔上下部的空气流动路径根本没有也不可能进行有目的地引导),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空气流动路线组织合理细致,风力浪费少。

Claims (9)

1、一种电磁炉,包括炉腔,炉腔中安装有线盘、带散热器的电路板、风扇,炉腔设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炉腔分为主炉腔和风扇室,风扇安装在风扇室,安装方向朝向下方;风扇室分为上小室和下小室,上小室和下小室之间设有水平圆孔,水平圆孔大小与风扇匹配,水平圆孔的中心位于风扇扇叶的中心轴线上;上小室与主炉腔之间设有隔离挡板,下小室与主炉腔连通;上小室设有与炉体外部连通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上小室和下小室之间设有水平分隔板,所述水平圆孔开设在水平隔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上小室的进风口设置在炉体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炉腔分为上主腔、下主腔和导风腔,上主腔位于下主腔的上方,上主腔和下主腔之间设有水平分隔板,线盘位于上主腔的底部,带散热器的电路板安装在下主腔中;下小室和导风腔直接连通,导风腔和上主腔直接连通;下主腔与下小室连通;所述上小室与主炉腔之间的隔离挡板包括上小室与上主腔之间的隔离挡板、上小室与导风腔之间的隔离挡板;所述炉腔的出风口包括上主腔出风口和下主腔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上主腔出风口和下主腔出风口设置在炉体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下主腔与下小室直接连通,下主腔与导风腔之间设有隔离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上主腔和下主腔之间的水平分隔板中央开有大圆孔,线盘遮在该大圆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下主腔出风口设置炉体侧壁上靠近电路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5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下主腔出风口设置炉体侧壁上靠近电路板的一侧。
CN 200620061730 2006-07-12 2006-07-12 电磁炉 Expired - Lifetime CN292686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61730 CN2926862Y (zh) 2006-07-12 2006-07-12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61730 CN2926862Y (zh) 2006-07-12 2006-07-12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26862Y true CN2926862Y (zh) 2007-07-25

Family

ID=38281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61730 Expired - Lifetime CN2926862Y (zh) 2006-07-12 2006-07-12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26862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9801C (zh) * 2006-06-05 2008-12-03 汕头市夏野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炉
CN102252356A (zh) * 2010-05-18 2011-11-23 张华� 电炉底盘以及电磁炉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9801C (zh) * 2006-06-05 2008-12-03 汕头市夏野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炉
CN102252356A (zh) * 2010-05-18 2011-11-23 张华� 电炉底盘以及电磁炉
CN102252356B (zh) * 2010-05-18 2014-12-24 张华� 电炉底盘以及电磁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2227B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29689A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CN206120126U (zh) 一种低噪音料理机
CN108613257B (zh) 空调器
CN1100569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926862Y (zh) 电磁炉
CN104329748A (zh) 桌面空调
CN100439801C (zh) 电磁炉
CN2071465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447882U (zh) 微波烹饪装置
CN206648099U (zh) 一种侧进风后出风的电陶炉
CN107062572B (zh) 挂吊式空调内机
CN207122933U (zh) 嵌入式烹饪装置
CN205717540U (zh) 室内空调器
CN105674466B (zh) 双通道导风风道及挂壁式圆形空调器
CN105928067B (zh) 一种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228388A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风道的电磁炉
CN105890101A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0578332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972695A (zh) 一种挂式空调器
CN209391708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风扇支架
CN106060991A (zh) 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
CN207762986U (zh) 电磁炉
CN207648867U (zh) 一种电磁炉
CN105841238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120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