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21582Y - 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21582Y
CN2921582Y CNU2006200857985U CN200620085798U CN2921582Y CN 2921582 Y CN2921582 Y CN 2921582Y CN U2006200857985 U CNU2006200857985 U CN U2006200857985U CN 200620085798 U CN200620085798 U CN 200620085798U CN 2921582 Y CN2921582 Y CN 292158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cattering layer
bar
guide body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857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务昌
泽江哲则
王爱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6200857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2158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2158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2158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属于图像读取装置领域。设有棒状透明导光体、导光体外壳,导光体外壳的一端设有发光体,发光体上设有发光部和电极,发光部至少能发出一种颜色的可见光和一种颜色的不可见光,棒状透明导光体断面为多角形状,且置于导光体外壳内部,导光体的表面设有光散射层,光散射层的形状由从与发光体相近的一端至另外一端面积逐渐增大,光散射层为多层复合光散射层。本实用新型将光散射层变为多层复合光散射层,可以改变光散射层对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散射率,调整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输出强度,使光源对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有的均匀的输出。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中使用的光源,具体说是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背景技术
图12是日本特开平10-126581号公开的现有棒状光源及图像读取装置的断面图。图中1是棒状透明导光体,2是容纳棒状透明导光体1的导光体外壳,3是透镜,4是接收透镜3所汇聚光的受光部(光敏光电传感器),5是搭载光敏光电传感器的传感器基板,6是玻璃板,7是容纳棒状透明导光体1、导光体外壳2、透镜3、传感器基板5、玻璃板6的框架,8是电子部件,9是原稿。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棒状透明导光体1射出的光,透过玻璃板6,照射在原稿9上,原稿9上文字的黑色区域光被吸收,而在原稿其它的白色底色区域,光几乎100%被反射,这些反射光再穿过玻璃板6,被透镜3收集,照射到传感器基板5上的感光光电传感器(受光部)4的感光区。感光光电传感器(受光部)4是由许多感光区以及能将照射到各感光区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将信号输出的驱动电路组成。光信号照射到感光光电传感器(受光部)4上后,被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实现图像读取。
在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棒状光源由棒状透明导光体1、白色光散射层10、导光体外壳2和发光体(图中未画出)组成。发光体发出的光从导光体的端部射到导光体内部,并在长度方向上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白色光散射层的散射,使光能从光射出面向外输出,从而照射到原稿上。
但是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棒状光源,其白色光散射层10是由白色材料制成的,对任何光的散射效率都只依赖于照射到其表面上的光的强度。当棒状光源的发光体中同时包含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如红外光或紫外光)时,由于红处光和紫外光在导光体中传播时,其衰减速度比可见光大,所以传播距离越远,其强度也越低,经光散射层散射后从光射出面输出的光的强度也越低,从而造成光源的输出偏差变大。如图13所示。
当调整白色光散射层的面积使其适应于不可见光的输出时,则可见光的输出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强度会越来越大,如图14所示。
光源输出偏差大,会使图像质量产生恶化,同时也会对图像的数据处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论是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都能有均匀输出的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有棒状透明导光体、导光体外壳,导光体外壳的一端设有发光体,发光体上设有发光部和电极,发光部至少能发出一种颜色的可见光和一种颜色的不可见光,棒状透明导光体断面为多角形状,且置于导光体外壳内部,导光体的表面设有光散射层,光散射层的形状由从与发光体相近的一端至另外一端面积逐渐增大,光散射层为多层复合光散射层。
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多层复合光散射层是在白色光散射层上,用与白色光散射层的材料同类的其它颜色的材料再制作一层或多层彩色光散射层所构成的。彩色光散射层的颜色可以是红色、绿色或蓝色的一种或多种与白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
彩色光散射层的形状和面积与白色光散射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彩色光散射层与白色光散射层的相对位置是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半重叠的,也可以是分散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光散射层变为多层复合光散射层,也就是说在白色光散射层上再制作一层或多层彩色光散射层,可以改变光散射层对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散射率,调整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输出强度,使光源对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有的均匀的输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彩色光散射层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彩色光散射层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彩色光散射层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彩色光散射层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彩色光散射层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
图12为背景技术图像读取装置的断面图。
图13为背景技术棒状光源同时用于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时的输出特性1。
图14为背景技术棒状光源同时用于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时的输出特性2。
图中1.棒状透明导光体,2.导光体外壳,3.透镜,4.受光部,5.传感器基板,6.玻璃板,7.框架,8.电子部件,9.原稿,10.白色光反射层,10A.彩色光反射层,12.发光体,12A.发光部,12B.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棒状光源的一实施例的斜不图。图中1是透明棒状导光体,2是收纳棒状透明导光体1的导光体外壳,12是发光体,发光体12由发光部12A和电极12B组成。发光部12A可以发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及红外光四种颜色的光。在棒状透明导光体1上印刷有多层复合光反射层。多层复合光散射层由白色光散射层10和彩色光散射层10A(图2、图3所示)构成。两种光反射层是完全重叠的。彩色光反射层10A的材料为在常用的白色油墨中混合红色油墨构成的。在白色油墨中混合的红色油墨的比例与光源的照明范围、红外光在导光体的透过率(由红外光波长和导光体的材料决定)有关,本实施例中光源照明范围为A4幅面、红外光的波长为940nm,导光体的材料为透明聚丙稀材料。红外光在导光体中的透过率为80%,在白色油墨中混合的红色油墨的比例为5%时,可见光和红外光都能达到均匀的输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彩色光散射层10A也可以使用在白色油墨中混合同类的绿色或蓝色油墨的一种,或者是红色、绿色、蓝色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绿色和蓝色虽然能使红外光的输出略有降低,但通过改变光散射层的面积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部12A可以发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及紫外光四种颜色的光。在棒状透明导光体1上印刷有多层复合光反射层。多层复合光散射层由白色光散射层10和彩色光散射层10A(图4、图5所示)构成,两种光反射层的面积相同但是部分重叠的。该彩色光反射层的材料为在常用的白色油墨中混合蓝色油墨构成的。在白色油墨的混合的蓝色油墨的比例与光源的照明范围、紫外光在导光体的透过率(由紫外光波长和导光体的材料决定)有关,本实施例中光源照明范围为A6幅面、紫外光的波长为400nm,导光体的材料为采用石英(Quartz)。紫外光在A6幅面的石英(Quartz)导光体中的透过率为75%,在白色油墨中混合的蓝色油墨的比例为3%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中,彩色光散射层也可以使用在白色油墨中混合同类的红色或绿色油墨的一种,或者是混合同类材料的红色、绿色、蓝色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红色和绿色虽然能使紫外光的输出略有降低,但通过改变光散射层的面积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白色光散射层10与彩色光散射层10A的面积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如图6、图7所示。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彩色光散射层10A相对于白色光散射层也可以是局部的,如图8、图9所示。
实施例7
通过调整光散射层的面积及白色油墨中混合的彩色油墨的比例,将多层光散层合成为一层,也与多层光散射层有同样的效果,如图10、图11所示。
实施例8
在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彩色光散射层10A和白色光散射层10所使用的材料是涂料、塑料反光片、纸质反光片时,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Claims (5)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设有棒状透明导光体、导光体外壳,导光体外壳的一端设有发光体,发光体上设有发光部和电极,发光部至少能发出一种颜色的可见光和一种颜色的不可见光,棒状透明导光体断面为多角形状,且置于导光体外壳内部,导光体的表面设有光散射层,光散射层的形状由从与发光体相近的一端至另外一端面积逐渐增大,其特征是:光散射层为多层复合光散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层复合光散射层是在白色光散射层上,用与白色光散射层的材料同类的其它颜色的材料再制作一层或多层彩色光散射层所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彩色光散射层的颜色可以是红色、绿色或蓝色的一种或多种与白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彩色光散射层的形状和面积与白色光散射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彩色光散射层与白色光散射层的相对位置是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半重叠的,也可以是分散的。
CNU2006200857985U 2006-06-15 2006-06-15 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Expired - Lifetime CN292158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857985U CN2921582Y (zh) 2006-06-15 2006-06-15 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857985U CN2921582Y (zh) 2006-06-15 2006-06-15 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21582Y true CN2921582Y (zh) 2007-07-11

Family

ID=3825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857985U Expired - Lifetime CN2921582Y (zh) 2006-06-15 2006-06-15 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21582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1927A (zh) * 2010-09-13 2012-04-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导光部件
CN101451684B (zh) * 2007-12-06 2012-06-20 索尼株式会社 面发射装置、光导及光导的制造方法
CN103968303A (zh) * 2014-04-30 2014-08-06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CN105824173A (zh) * 2015-01-27 2016-08-0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交互式投影仪及其用于确定对象的深度信息的操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1684B (zh) * 2007-12-06 2012-06-20 索尼株式会社 面发射装置、光导及光导的制造方法
CN102401927A (zh) * 2010-09-13 2012-04-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导光部件
CN103968303A (zh) * 2014-04-30 2014-08-06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和图像传感器
CN105824173A (zh) * 2015-01-27 2016-08-0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交互式投影仪及其用于确定对象的深度信息的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1125B1 (ko) 후면 조명 장치
TW557373B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405175C (zh) Led封装和包括该led封装的用于lcd的背光组件
CN108303824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1256911B (zh) 具有导光板的发光键盘
CN101699844B (zh) 全光谱识别图像传感器
CN2921582Y (zh) 图像读取装置用棒状光源
CN20895383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20898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80034741A (ko) 표시 장치
CN110073366A (zh)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电子装置
CN109312909A (zh) 微结构化的导光板及包含该导光板的装置
KR20180042892A (ko) 표시 장치
JP2005347010A (ja) 面状照明装置
TW201227135A (en) Reflective color display with backlighting
US6871973B2 (en) Light module for LCD panel
JP2019083103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037416A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3685833B (zh) 照明设备、图像传感器单元及纸张类识别设备
JP5064648B2 (ja) 増強されたカラー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CN201256098Y (zh) 具有导光板的发光键盘
CN201563183U (zh) 全光谱识别图像传感器
CN112036308A (zh)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器
JP3246062U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1370068B (zh) 高读取质量低成本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64209 Weihai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Torch Road, No. 159

Patentee after: Weihai Hualing Opt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64200 Weihai high tech Zone, Shandong Torch Road, No. 159

Patentee before: Weihai Hualing Optoelectronic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