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09596Y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09596Y
CN2909596Y CN 200620070291 CN200620070291U CN2909596Y CN 2909596 Y CN2909596 Y CN 2909596Y CN 200620070291 CN200620070291 CN 200620070291 CN 200620070291 U CN200620070291 U CN 200620070291U CN 2909596 Y CN2909596 Y CN 290959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fixed part
insulating bod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702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702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0959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0959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0959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光元件,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在对接面上开设有一供对接插头插接的插口,绝缘本体内部形成有与上述插口相连通的空腔及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组设于插口处的接地端子与侦测端子及收容于空腔后端的开关端子,当对接插头插入后先行同时与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导通,以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确保光电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既可与语音插头对接又可与光纤插头对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局域网和光接入网的发展,对光纤连接器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目前,业界常见的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在视频、音频等消费性电子产品中或使用塑料光纤的短距离光纤通讯中,如美国专利公开第2002/0191921 A1号便清楚揭示了这种光纤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为适应消费性电子产品日趋轻薄短小,而其功能性要求不断增多的需求,相应的应用于这些产品上的不同连接器正进行着功能重组。
目前,由Sharp及Sony公司共同制定推出了一种光纤插头与电插头可共用的连接器。该种连接器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信号;其还具有光元件,用于传输光信号。这种连接器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及DVD等。
现有该种连接器的光元件通常是在绝缘本体尾部与一体式绝缘本体相组装,或插入或相互抵接,如美国专利第6,475,001号和第6,588,947号所示。然而这些电连接器未设有大面积的屏蔽构件,如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以在进行电性传输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使得电信号传输的品质下降,而无法保证连接器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一直试图设计出可适用于由塑料光纤连接器与语音插座连接器所组成的连接器的金属遮蔽壳体。为此,参考了一些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第6,050,854号所示的语音插座连接器,遮蔽壳体遮覆绝缘本体的顶壁及两侧壁,同时,从遮蔽壳体的顶壁前端缘向前且向下倾斜延伸出一对接地片,用来与电脑的机箱面板相抵接而接地,从而加强防电磁干扰作用。然而,该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接地片的存在明显会加长其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的长度,而且会占据机箱面板的一定空间。当该连接器安装到笔记本电脑中时,由于笔记本电脑薄而小,机壳一侧的面板较窄,主板面积有限,上述接地片结构的缺陷相对突出。不仅如此,伴随着数位产品的快速发展使用者对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在具备轻薄短小的特性外,更要求传输光电信号的稳定性之品质。
因此,为了改善已有产品存在的缺陷同时增强连接器在传输信号时的可靠性,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连接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通过使对接插头先与接地端子导通,之后与开关及信号端子导通以实现其良好的接地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本体、用来与对接语音插头相配接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用来与对接光纤插头相匹配的光元件,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在对接面上开设有一供对接插头插接的插口,绝缘本体内部形成有与上述插口相连通的空腔,并于该空腔旁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组装于本体插口的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开关端子及信号端子,对接插头插入后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先行同时与插头实现电性导通,随着插头进一步插入其与开关端子达成电性接触;该连接器还包括一遮蔽壳体,其包覆在绝缘本体上,遮蔽壳体的顶壁上向上延伸设有弹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绝缘本体的插口处设有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使插入的对应光电插头与开关端子接触之前先行与插口处的导电端子及侦测端子同时达成电性导通,当对应的光电插头随后与开关端子达成电性接触时,能确保所传输的光信号或电信号不受干扰,从而提升所传输之光信号或电信号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翻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底板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电插头部分插入剖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电插头使用状态剖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光插头部分插入剖示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光插头使用状态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包括有遮蔽壳体10,绝缘本体20、若干导电端子30、底板40及光元件50。
请参阅图3所示,遮蔽壳体10的顶壁11上设有两个弹片12,所述弹片12先向上倾斜延伸一段距离后再水平向后延伸出接触端120。顶壁11两侧的前后两端各向下垂直延伸出垂片13,每个垂片13上开有一扣口14,且后端两垂片13的底部前端还各设有一片体15,其先水平向内延伸出支撑部150,再垂直向下延伸出定位脚151。在顶壁11的两侧中部还各设有一梯形缺口16。自顶壁11后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有连接两后垂片13的后盖部(未标号),所述后盖部底端两侧对称向前弯折延伸有卡扣部17,所述卡扣部17上设有开口(未标号)以使设于后垂片13底端的凸块18扣合于其内从而防止遮蔽壳体10的后盖部在使用过程中外翻。
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绝缘本体20的上表面为一平壁21,其构型与遮蔽壳体10的顶壁11大体相同,平壁21两侧中间形成有一梯形凹陷部210;左右两侧壁22沿平壁21的边缘向下延伸。绝缘本体20的前端壁23高于后端壁24,且前端壁23的外表面为对接面230,其上开设有一供对接插头插入的圆孔形插口231。前端壁23的内侧开设有两燕尾槽232,左右两侧壁22上对应遮蔽壳体10的各垂片13的扣口14处分别开设有容置槽220,其中靠近前端壁23的容置槽220的一侧面即为前端壁23的内表面。绝缘本体20的内部开设空腔25,所述空腔25包括由一隔离体26分隔的前空腔251及后空腔252,隔离体26上也开设有一连接孔261,其轴线与对接面230上的圆孔形插口231的轴线相重合。前空腔251的两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27,其部分与前空腔251贯通,并穿透前空腔251下方一体形成的盖板2510;盖板2510的后端与隔离体26相连,盖板2510中间还设有一凹陷部2511,凹陷部2511正对前端壁23处形成一连通部2512,形成于隔离体26及后壁24之间的后空腔252用以容置光元件50。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若干导电端子30安装于端子收容槽27内。所述导电端子30包括有接地端子31、侦测端子32、信号端子33及开关端子34、35。所述接地端子31包括一水平固定部310,由固定部310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半圆形接触部312及由固定部310另一端下向垂直延伸形成的插脚311;侦测端子32与接地端子31结构相似具有水平固定部320、分别由固定部两端延伸形成的半圆形接触部322及插脚321;信号端子33包括固定部330及由所述固定部330一端水平弯折延伸形成的水平部332及靠近固定部中部向下延伸的插脚331,水平部332向前延伸形成有弹性部334及自由末端335;开关端子组装于靠近空腔251后端位置处其包括一弹性端子34及一固定端子35二者适时接触或断开而提供开关作用。所述弹性端子34包括有一固定部340及由固定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插脚341,自固定部340一端水平弯折形成与固定部相平行的水平部(未标号),一弹性接触部342一端与所述水平部相连另一端连接于平行于固定部340的自由末端343,在靠近固定部340另一端位置处由一切口(未标号)向内朝接触部342方向弯折形成一抵接部344;固定端子35具有固定部350及由固定部向上延伸的抵接部352与向下延伸的插脚351,所述固定部350与抵接部352之间形成一缺口(未标号)以便于弹性端子34的自由末端343与抵接部352接触时弹性接触部342容置于该缺口内。
请参阅图5,底板40的前端面41上向外凸设两燕尾块410,底板40两侧边缘处对应绝缘本体20的两侧壁22的容置槽220处凸设有楔形凸块43,凸块43的外侧为一卡扣部,在本实施例中,其表现为一自上至下向外倾斜的斜面430。底板40上对应各导电端子插脚处开设有通孔44,通孔44附近凸设有若干限位块45和支撑块46。底板40中间开设有一开口47,在其正前方间隔一段距离处还开有一“L”形开口48,其分别容置信号端子33的水平部332及自由末端335,具体请参照图6所示。底板40后端设有光元件收容部49,其包括三个间隔的插孔491及位于插孔491之间的一对卡持块492。底板40的两侧与绝缘本体20的凹陷部210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缺口42。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导电端子30及光元件50先装入了底板40,为的是清楚显示导电端子30、光元件50与底板40的相互位置关系。在实际装配时,应先将导电端子30组装入绝缘本体20的前空腔251周侧的对应端子收容槽27内,将光元件50装入绝缘本体20的后空腔252内,再将底板40扣入收容有导电端子30及光元件50的绝缘本体20的下端,组装以后接地端子31与侦测端子32的半圆形接触部312及322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插口231内。须注意的是,绝缘本体20上的各端子收容槽27的开口面积较大,不仅收容各导电端子30,也收容各限位块45和支撑块46,以使绝缘本体20和底板40良好扣合,且端子收容槽27的开口形状正好与它所要收容的导电端子30及限位块45与支撑块46结构相吻合。底板40上的各限位块45组装入各端子收容槽27后,与端子收容槽27一起对各导电端子30提供一定程度的限位作用。而支撑块46则可在弹性开关端子34的接触部因对接插头的不当插入而向下弯折时,对其产生支撑作用,防止其发生过度变形而影响连接器的导接效果。底板40的凸块43分别容置于绝缘本体20的对应容置槽220中,并使凸块43的斜面430突出于绝缘本体20的侧壁22。而各导电端子插脚则分别穿过底板40的各对应于每一导电端子30的通孔44而伸出于底板40底部,光元件50的三个尾部52也穿过底板40的光元件收容部49的各自对应的插孔491而伸出底板40的底部。导电端子30的端子脚及光元件50的尾部52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电路板(未图示)相连接。而光元件50的接收端51则恰好位于绝缘本体20的隔离体26上的连接孔261的正后方,其内部具有卡扣结构(未图示),用来与卡持块492相配合。
最后,再将遮蔽壳体10包覆至绝缘本体20及底板40的外围。遮蔽壳体10的四个扣口14分别与突出于绝缘本体20侧壁22的底板40的楔形凸块43相扣合,同时遮蔽壳体10的片体15的支撑部150顶抵在底板40下端,支撑绝缘壳体20与底板40,而其垂直向下延伸的定位脚151则起定位作用。这样,通过扣口14与楔形凸块43相扣合,支撑部150顶抵支撑底板40,绝缘本体20、底板40与遮蔽壳体10之间达到一种稳固定位的效果。而光元件50组入绝缘本体20的内部,不易受到外界力的冲击破坏。
整个连接器1组装完毕后的图示请参阅图1所示。请结合参阅图7所示,当电插头60插入与其对接之初,接地端子31及侦测端子32同时先行与电插头实现电性导通,随着电插头60的进一步插入其与导电端子33的弹性部334实现电性接触,当电插头60完全插入连接器1之后其抵压弹性开关端子34之接触部342朝远离空腔251的方向弹性形变使其与固定开关端子35相分离,同时使所述开关端子34的接触部342与抵接部344电性接触实现电路导通的作用,请参阅图8所示,当电插头60自空腔251拔出时首先解除对开关端子34的抵压作用使其处于自然状态,即接触部342断开与抵接部344的电性接触,同时弹性开关端子的自由末端343与固定端子35相接触。
请参阅图9及图10所示,光插头70在插入及退出连接器1的空腔251的过程相同;在光插头70插入之初首先接地端子31与侦测端子32同时先行导通,随后当其进一步插入抵压开关端子34使其实现开关作用,最终使其与光元件50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通过将接地端子与侦测端子设置于连接器插入口位置使得对应的光电插头插入之初先行同时与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导通,实现接地与侦测的目的,使得对应光电插头在与开关端子达成电性导通时连接器已实现接地及侦测功能,从而使得连接器更可靠的传输光电信号;若连接器体积进一步缩小则可借助遮蔽壳体10的两弹片12的接触端120直接与笔记本电脑的上部机壳相接触而接地,从而达到良好的防电磁干扰功能,且不占据电路板上的空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光元件,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在对接面上开设有一供对接插头插接的插口,绝缘本体内部形成有与上述插口相连通的空腔,并于该空腔旁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对应的端子收容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侦测端子、信号端子及开关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与侦测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插口处,所述开关端子组装于靠近空腔后端的位置处,对接插头在插入之初先与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导通,待对接插头完全插入后与开关端子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遮蔽壳体,其包覆在绝缘本体上,遮蔽壳体的顶壁上向上延伸设有弹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自邻近所述对接面处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而成,其末端形成有水平延伸的接触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水平固定部,由固定部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半圆形接触部及由固定部另一端下向垂直延伸形成的插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端子具有一水平固定部,由固定部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半圆形接触部及由固定部另一端下向垂直延伸形成的插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端子包括一弹性端子及一固定端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开关端子包括有一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弯折且平行于固定部的水平部、与水平部相连的一弹性接触部其一端连接有平行于固定部的自由末端,在靠近固定部另一端位置处向内朝接触部方向弯折形成一抵接部及由固定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插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开关端子具有固定部及由固定部向上延伸的抵接部与向下延伸的插脚,所述固定部与抵接部之间形成一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内部设有隔离体,隔离体将空腔分为前空腔和后空腔,导电端子收容在前空腔内,光元件收容在后空腔内,隔离体上设有一连接孔,光元件位于连接孔后方且与连接孔相对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其进一步包括一组装于绝缘本体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供导电端子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底板的两侧,而底板的后侧设有容置光元件的收容部。
CN 200620070291 2006-03-11 2006-03-11 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90959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70291 CN2909596Y (zh) 2006-03-11 2006-03-11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70291 CN2909596Y (zh) 2006-03-11 2006-03-11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09596Y true CN2909596Y (zh) 2007-06-06

Family

ID=38128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70291 Expired - Lifetime CN2909596Y (zh) 2006-03-11 2006-03-1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0959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7753A (zh) * 2015-06-17 2016-12-28 泰科电子公司 电力连接器以及配置为与电力连接器配合的可插拔连接器
WO2022183557A1 (zh) * 2021-03-03 2022-09-09 广东福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牢固插接力的插座端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7753A (zh) * 2015-06-17 2016-12-28 泰科电子公司 电力连接器以及配置为与电力连接器配合的可插拔连接器
WO2022183557A1 (zh) * 2021-03-03 2022-09-09 广东福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牢固插接力的插座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82676Y (zh) 连接器组件
US773618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housing with arms
CN2682644Y (zh) 电连接器
CN2840402Y (zh) 电连接器
CN2809977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989696B (zh) 连接器
CN201397973Y (zh) 电连接器
US7815459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spacer and a bracket
CN102394408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421060A (zh) 采用耐磨啮合方式的连接器
US20110091160A1 (en) Optical connector with less crosstalk between therminals thereof
CN2737005Y (zh) 电连接器
CN2596607Y (zh) 电连接器
CN2697844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60734Y (zh) 电连接器
CN2779651Y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6758694B2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liable connection between cover and housing
CN2909596Y (zh) 连接器
US20040259395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structure
CN201336460Y (zh) 电连接器
CN2682647Y (zh) 连接器组件
US20220384984A1 (en) High density coupling panel
CN2831494Y (zh) 电连接器
CN2737012Y (zh) 电子转接器
CN102879867B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