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90990Y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90990Y CN2890990Y CN 200520120565 CN200520120565U CN2890990Y CN 2890990 Y CN2890990 Y CN 2890990Y CN 200520120565 CN200520120565 CN 200520120565 CN 200520120565 U CN200520120565 U CN 200520120565U CN 2890990 Y CN2890990 Y CN 289099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guide plate
- light guide
- emitting component
- module back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收容该导光板的框架和至少一发光元件。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发光元件相对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该框架包括至少一侧壁,该侧壁设置至少一弹性件,该弹性件受到挤压产生一弹性作用力,使得该导光板与该发光元件接触。该背光模组具有较高的出光亮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需要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以实现显示功能,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一种现有技术所采用的背光模组100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导光板110、一收容该导光板110的框架120、一电路板130和设置在该电路板130的多个发光元件140。
该导光板110包括一出光面111、一与该出光面111相交的入光面112和与该入光面112相邻的两相对侧面114,该两相对侧面114设置多个凸块115,该凸块115的厚度小于该导光板110的厚度,且该凸块115的一表面与该出光面111平齐。该框架120包括多个对应该凸块115设置的卡槽122和收容发光元件140的多个缺口124。
该框架120与发光元件140、电路板130和导光板110组装时,该导光板110的多个凸块115与该框架120的多个卡槽122相配合,将该导光板110固持在该框架120内,该电路板130设置在该框架120上,并使得该多个发光元件140分别位于该多个缺口124内。
该框架120通常为胶框,该发光元件140通常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该电路板130通常为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
请参照图2,是熟知的发光二极管和导光板入光面之间的距离X与导光板相对出光亮度Y的关系图,其中距离X的单位为mm,相对出光亮度Y的单位为cd/m2,由图中可以看出距离X越大,相对出光亮度Y越小,即发光二极管的光利用率越低。
由于上述的发光元件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距离对导光板的出光亮度的影响,当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100时,将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由于现有制造能力的限制,该框架120的缺口124的尺寸不能恰好容纳该发光元件140,即完成组装后,该发光元件140与该导光板110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将影响该导光板110的出光亮度,其次,在发光元件140的出光面为平面的情况下,由于发光元件140是设置在软性电路板130上,该软性电路板130易于发生变形,难以保持自身的平整性,将极易导致该发光元件140的出光面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1之间夹角的产生,特别是采用多个发光元件140时,该发光元件140的出光面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1之间不但会产生夹角,且该夹角也可能各不相同,从而影响该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亮度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出光亮度低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出光亮度的背光模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出光亮度低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出光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收容该导光板的框架和至少一发光元件。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发光元件相对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该框架包括至少一侧壁,该侧壁设置至少一弹性件,该弹性件受到挤压产生一弹性作用力,使得该导光板与该发光元件接触。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模组和一相对该背光模组设置的液晶面板,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收容该导光板的框架和至少一发光元件。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发光元件相对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该框架包括至少一侧壁,该侧壁设置至少一弹性件,该弹性件受到挤压产生一弹性作用力,使得该导光板与该发光元件接触。
相较于现有技术,因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可以在组装过程中和组装后提供弹性作用力,抵压导光板或发光元件,减小发光元件与导光板入光面之间的距离,而且在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为平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弹性作用力使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贴齐,减小发光元件的出光面与导光板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从而提高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亮度和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发光元件和导光板入光面之间的距离与导光板相对出光亮度的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框架、弹性件、导光板、电路板和发光元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5是图4所示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框架、弹性件、导光板、电路板和发光元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8是图7所示V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00包括一上增光片210、一下增光片220、一扩散片230、多个弹性件240、一导光板250、一电路板260、设置在该电路板260的多个发光元件270、一收容该导光板250的框架280和一反射片290。
该导光板250包括一入光面251、一与该入光面251相连的出光面252、一与该出光面252相对的底面253和与该入光面251相连的两相对侧面254,该两相对侧面254设置多个凸块255,该凸块255的厚度小于该导光板250的厚度,且该凸块255的一表面与该出光面252平齐。该电路板260包括一导线带261。
该框架280包括一第一侧壁281、一第二侧壁282、一第三侧壁283,一第四侧壁284和一可以使得该电路板260的导线带261伸出的缺口285。该第一侧壁281、第二侧壁282、第三侧壁283和第四侧壁284依次相连围成一收容空间,以收容该导光板250于其内。该第一侧壁281具有多个凹槽286,用以收容该多个发光元件270,该第二侧壁282和第四侧壁284对应该导光板250的多个凸块255设置多个卡槽287,该卡槽287的尺寸大于该凸块255的尺寸,该第三侧壁283设置有多个放置孔288,用以收容该弹性件240,该放置孔288的深度小于该弹性件240处于自由状态下的长度。
一并参照图4和图5,图4是该框架280、导光板250、多个弹性件240、多个发光元件270和电路板260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4所示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组装时,该多个弹性件240分别置于该框架280的多个放置孔288内,该导光板250的凸块255与该框架280的卡槽287配合,使得该导光板250固持在该框架280的收容空间,该电路板260设置在该框架280上,且使得设置在该电路板260的多个发光元件270分别位于该框架280的多个凹槽286内,该电路板260的导线带261通过该缺口285伸出该框架280。该多个弹性件240对该导光板250施加弹性作用力,将该导光板250朝该发光元件270推动,使得该导光板250的入光面251与该发光元件270紧密接触。由于该卡槽287的尺寸大于该凸块255的尺寸,当该多个弹性件240推动该导光板250时,该凸块255可以在该卡槽287内移动,而不会阻碍该导光板250的移动。
该背光模组200在组装时,将反射片290设置在该导光板250的底面253一侧,另将扩散片230、下增光片220和上增光片210依次设置在该导光板250的出光面252一侧。
上述的电路板260通常为软性电路板,该电路板260用于将电能输入该发光元件270,该发光元件270通常为发光二极管,该框架280通常为胶框。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背光模组200具有弹性件240,该弹性件240的自由长度大于该放置孔288的深度,则组装时该弹性件240受到挤压对该导光板250施加弹性作用力,将该导光板250朝该发光元件270推动,减小发光元件270与导光板250的入光面251之间的距离,而且在发光元件270的出光面为平面的情况下,可通过该弹性作用力使发光元件270的出光面与导光板250的入光面251贴齐,减小发光元件270的出光面与导光板250的入光面251之间的夹角,从而提高背光模组200的出光亮度和均匀度。
参照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模组300与该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不同之处在于:该框架380的第三侧壁383不设置放置孔,放置孔388设置在该第一侧壁381,且该放置孔388对应该凹槽386,该框架380的卡槽387与该导光板350的凸块355相配合。
一并参照图7和图8,图7是该框架380、导光板350、多个弹性件340、多个发光元件370和电路板360的立体组装图,图8是图7所示V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组装时,该多个弹性件340分别置于该框架380的多个放置孔388内,该导光板350的凸块355与该框架380的卡槽387配合,使得该导光板350固持在该框架380的收容空间,由于该弹性件340在尚未变形的情况下与该导光板350之间的间隙小于该发光元件370的尺寸,在组装电路板360时,需要先将弹性件340朝远离导光板350的方向拉动,留出足够的收容空间,使该发光元件370位于该弹性件340与该导光板350之间,该电路板360的导线带361通过该缺口385伸出该框架380后,再取消对弹性件340的外加拉动作用力,该弹性件340即抵压该发光元件370。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300具有弹性件340,该弹性件340的自由长度大于该放置孔388的深度,则组装时该弹性件340受到挤压对该发光元件370施加弹性作用力,将该发光元件370朝该导光板350的入光面351推动,减小发光元件370与导光板350的入光面351之间的距离,而且在发光元件370的出光面为平面的情况下,可以藉由该推力使发光元件370的出光面与导光板350的入光面351贴齐,减小发光元件370的出光面与导光板350的入光面351之间的夹角,从而提高背光模组300的出光亮度和均匀度。
参照图9,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模组400与该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侧壁481和第三侧壁483上均设置放置孔488,以收容该弹性件440。该放置孔488的深度小于该弹性件440处于自由状态下的长度,则该弹性件440推动该发光元件470和导光板450彼此靠近。
参照图10,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500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500包括一上述背光模组200和一相对该背光模组200设置的液晶面板590。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收容该导光板的框架和至少一发光元件,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发光元件相对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该框架包括至少一侧壁,其特征在于:该侧壁设置至少一弹性件,该弹性件受到挤压产生一弹性作用力,使得该导光板与该发光元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相对的两侧壁,一侧壁邻近该入光面,另一侧壁远离该入光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与该导光板入光面邻近的侧壁设置有收容该发光元件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远离该入光面的侧壁设置至少一放置孔,该弹性件设置在该放置孔内,该弹性件抵压该导光板,使该导光板与该发光元件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邻近该入光面的侧壁设置至少一放置孔,该放置孔对应该凹槽,该弹性件设置在该放置孔内,该弹性件抵压该发光元件与该导光板入光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相对的两侧壁均设置放置孔,该弹性件设置在该放置孔内,该弹性件的自由长度大于该放置孔的孔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与该入光面相连的两相对侧面,该两相对侧面设置多个凸块,该框架设置与该多个凸块相对应的多个卡槽,该凸块与该卡槽相互卡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卡槽尺寸大于该凸块尺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该发光元件设置在该电路板上,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模组和一相对该背光模组设置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是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20120565 CN2890990Y (zh) | 2005-12-15 | 2005-12-15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20120565 CN2890990Y (zh) | 2005-12-15 | 2005-12-15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90990Y true CN2890990Y (zh) | 2007-04-18 |
Family
ID=38021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20120565 Expired - Lifetime CN2890990Y (zh) | 2005-12-15 | 2005-12-15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890990Y (zh) |
-
2005
- 2005-12-15 CN CN 200520120565 patent/CN289099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3127C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140379B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35417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平面型显示装置及配有该装置的电子装置 | |
CN202256962U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 | |
CN1721938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922644B (zh) | 光源组以及背光模块 | |
CN203442723U (zh) | 背板、应用其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769946Y (zh) | 背光模组 | |
CN102252217A (zh) | 具有双面出光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CN100543547C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162317A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890990Y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944673A (zh) | 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 |
CN1967320A (zh) | 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2757170Y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786788A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0468154C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2725940Y (zh) | 背光模组 | |
CN2763840Y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885133A (zh) | 发光器件和液晶显示器 | |
CN1658044A (zh) | 背光模块 | |
CN2852192Y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02095125A (zh) | 侧光式照明装置 | |
CN2771894Y (zh) | 导光板的结构改良 | |
CN203642093U (zh) | 背板、背光源及背光源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