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90301Y - 夹层式百叶窗 - Google Patents
夹层式百叶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90301Y CN2890301Y CN 200620114916 CN200620114916U CN2890301Y CN 2890301 Y CN2890301 Y CN 2890301Y CN 200620114916 CN200620114916 CN 200620114916 CN 200620114916 U CN200620114916 U CN 200620114916U CN 2890301 Y CN2890301 Y CN 289030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traverse rod
- siding track
- stay cord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Abstract
一夹层式百叶窗,是装设于二块透光片体间,包含一包括一第一、二横轨单元、一第一、二侧轨单元、一滑动部的外框装置、一具有一个以上叶片、一下梁的百叶窗装置,及一包括一装设于该第一侧轨单元的第一控制件、一升降拉绳、一设置于该第一控制件的第一定位件、一设置于该第一侧轨单元且供该第一定位件吸附的第二定位件的控制装置,该第一横轨单元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侧轨单元具有一第一升降空间及一第一升降开口,透光片体与该外框装置界定出一夹层空间,该第一控制件具有一容置于该第一升降空间的第一内滑动部及一第一外操作部,该升降拉绳位于该第一升降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夹层空间内,并连接该下梁与该第一内滑动部而绕过该滑动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夹层式百叶窗。
技术背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百叶窗通常包含一上梁1、一相反于上梁1的下梁2、一个以上设置于上、下梁1、2之间的叶片3、一装设于上梁1内的转轴4、二个间隔地装设于转轴4上的转轮座5、二条连接于转轮座5与下梁2之间的梯带6、一装设于上梁1上而可驱动转轴4转动的角度调整杆7、一装设于上梁1内的压绳座8,及一拉绳9。拉绳9的二个底端是分别下梁2连接,然后拉绳9的弯折端再穿出压绳座8。
如此,借由转动角度调整杆7而带动转轴4与转轮座5转动,即可经梯带翻动叶片3,而调整叶片3的角度,而,借由拉动拉绳9即可收放叶片3。
虽然,此种百叶窗可利用角度调整杆7调整叶片3的角度,并利用拉绳9收放叶片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此种百叶窗却具有以下的缺失:
使用者必须分别操作角度调整杆7与拉绳9,才能完成调整叶片3的角度与收放叶片3的两种功能,因而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便,此外,如图1所示,若角度调整杆7与拉绳9是分别设置于百叶窗的两侧,使用者在百叶窗的一侧完成其中一种功能的操作后,更需走到百叶窗的另一侧才能进行另一种功能的操作。此外,此种百叶窗的叶片3是曝露于外界,因此,不但易沾染灰尘而脏污,且,叶片3与下梁2更会被风力所吹动,而撞击窗框发出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容置于封闭空间内,且可方便操作的夹层式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夹层式百叶窗,是装设于一前透光片体与一后透光片体之间,所述前、后透光片体是呈间隔设置,且,所述前、后透光片体分别具有一内侧面,所述夹层式百叶窗包含一外框装置、一百叶窗装置,及一控制装置。所述外框装置包括一第一横轨单元、一沿一纵方向相反于第一横轨单元的第二横轨单元、一沿所述纵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横轨单元之间的第一侧轨单元、一沿一与所述纵方向垂直的横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且沿所述纵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横轨单元之间的第二侧轨单元、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单元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的其中一者上的滑动部、一形成于所述第一、二横轨单元与所述第一、二侧轨单元上的前侧面,及一形成于所述第一、二横轨单元与所述第一、二侧轨单元上且相反于所述前侧面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横轨单元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侧轨单元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升降空间,及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升降空间连通的第一升降开口,所述前透光片体是设置于所述前侧面上,所述后透光片体是设置于所述后侧面上,所述前、后透光片体的内侧面配合所述外框装置可界定出一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夹层空间。所述百叶窗装置具有一个以上设置于所述夹层空间内的叶片、一设置于所述夹层空间内的下梁,及至少一连接于所述第一横轨单元与所述叶片、所述下梁之间的梯带。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沿所述纵方向可移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上的第一控制件、一升降拉绳、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件上的第一定位件,及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上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控制件具有一容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空间内的第一内滑动部,及一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连接并从所述第一升降开口延伸出的第一外操作部,所述升降拉绳是延伸于所述第一升降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夹层空间内,且,所述升降拉绳是连接于所述下梁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之间并绕过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一、二定位件之间可产生互相吸引的磁力,当所述第一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朝下移动至一第一位置时,所述升降拉绳会带动所述下梁沿所述纵方向朝上移动,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会吸附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相反地,当所述第一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朝上移动一第二位置时,所述升降拉绳会带动所述下梁沿所述纵方向朝下移动,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会吸附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可便于使用者操作,且叶片与下梁容置于夹层空间内,不但可有效改善叶片的脏污问题,并可防止产生撞击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百叶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层式百叶窗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装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二块透光片体、两组定位组件及一窗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与所述透光片体、所述定位组件及所述窗框的组合平面图;
图5是图4中5-5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4中6-6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控制装置的一第一控制件的立体图;
图9是所述控制装置的一升降拉绳、一翻转拉绳组与所述第一控制件连接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10-10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11-11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12-12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所述控制装置的一固定座与一限位座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图13中15-15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一类似图15的视图,说明所述限位座是顺时针转动至被限位;
图17是一类似图15的视图,说明所述限位座是逆时针转动至被限位;
图18是一类似图4的视图,说明所述第一控制件是略为下移;
图19是一类似图18的视图,说明所述第一控制件是下移一半的行程;
图20是一类似图19的视图,说明所述第一控制件是略为上移;
图21是一类似图20的视图,说明所述第一控制件是反向上移一半的行程;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夹层式百叶窗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装设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3是图2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夹层式百叶窗进行详细说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在提出详细说明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3、4,本实用新型夹层式百叶窗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可装设于一前透光片体500与一后透光片体600之间,前、后透光片体500、600是呈间隔设置,且,前透光片体500具有一内侧面510,及二个沿一纵方向Z设置的侧端部520、530,后透光片体600具有一内侧面610,在本实施例中,前、后透光片体500、600均是为玻璃,且,前、后透光片体500、600与本实用新型的夹层式百叶窗借由两组定位框件700可定位于一窗框(门框)800上。
夹层式百叶窗包含:一外框装置100、一百叶窗装置200,及一控制装置300。
外框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横轨单元10、一沿纵方向Z相反于第一横轨单元10的第二横轨单元20、一沿纵方向Z连接于第一、二横轨单元10、20之间的第一侧轨单元30、一沿一与纵方向Z垂直的横方向X相反于第一侧轨单元30且沿纵方向Z连接于第一、二横轨单元10、20之间的第二侧轨单元40、一设置于第一横轨单元10上的滑动部50(见图7)、一形成于第一、二横轨单元10、20与第一、二侧轨单元30、40上的前侧面60,及一形成于第一、二横轨单元10、20与第一、二侧轨单元30、40上且相反于前侧面60的后侧面70。
第一横轨单元10具有一沿横方向X设置的第一横轨座11、一沿横方向X设置于第一横轨座11上的第一横边条12、一设置于第一横轨座11与第一横边条12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一转角件13、一设置于第一横轨座11与第一横边条12的另一端上的第二转角件14,及一由第一横轨座11与第一横边条12配合界定出的第一容置空间15(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轨座11是由二个横截面概呈L字形的座体111构成,且,第一转角件13并具有一挂钩131(见图7)。
第二横轨单元20具有一沿横方向X设置的第二横轨座21、一沿横方向X设置于第二横轨座21上的第二横边条22、一设置于第二横轨座21与第二横边条22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三转角件23,及一设置于第二横轨座21与第二横边条22的另一端上的第四转角件24。
第一侧轨单元30具有一沿纵方向Z设置的第一侧轨座31、一沿纵方向Z设置于第一侧轨座31上的第一侧边条32、一由第一侧轨座31与第一侧边条32配合界定出的第一升降空间33(见图6),及一沿纵方向Z设置于第一侧轨座31上且与第一升降空间33连通的第一升降开口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空间33(见图6)是沿纵方向Z设置并与第一容置空间15(见图5)连通,且,第一转角件13是分别与第一横边条12、第一侧边条32套卡,第三转角件23是分别与第二横边条22、第一侧边条32套卡。
第二侧轨单元40具有一沿纵方向Z设置的第二侧轨座41,及一沿纵方向Z设置于第二侧轨座41上的第二侧边条4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角件14是分别与第一横边条12、第二侧边条42套卡,第四转角件24是分别与第二横边条22、第二侧边条42套卡。
如图7所示,滑动部50是设置于第一转角件13上,并具有二个导孔51,及一接续导孔51设置的导滑壁52。
如图3、5所示,前透光片体500是设置于前侧面60上,后透光片体600是设置于后侧面70上,前、后透光片体500、600的内侧面510、610配合外框装置100可界定出一与第一容置空间15连通的夹层空间80。
如图2、5、13所示,百叶窗装置200具有一个以上设置于夹层空间80内的叶片210、一设置于夹层空间80内的下梁220,及二条分别与叶片210、下梁220连接的梯带230。
如图2、6、7所示,控制装置300包括一沿纵方向Z可移动地装设于第一侧轨单元30上的第一控制件310、一升降拉绳320、一设置于第一控制件310上的第一定位件330、一沿纵方向Z设置于第一侧轨单元30上的第二定位件340、一可转动地装设于第一横轨单元10的转轴350、二个装设于第一容置空间15(见图5)内的固定座360、一固设于转轴350上且邻近于固定座360的限位座370、一固设于转轴350上并邻近于第一侧轨单元30与第一转角件13的上滚轮380、一可转动地装设于第二横轨单元20的第三转角件23上并邻近于第一侧轨单元30的下滚轮381,及一延伸于第一升降空间33(见图6)内的翻转拉绳组390。
如图8、9、10、11所示,第一控制件310具有一容置于第一升降空间33(见图6)内的第一内滑动部311、一与第一内滑动部311连接并从第一升降开口34(见图6)延伸出的第一外操作部312、一沿纵方向Z界定于第一内滑动部311与第一外操作部312之间的导滑槽313、二个沿横方向X分别设置于第一内滑动部311的顶、底端部上的作动孔314、二个分别凹设于第一内滑动部311的顶、底端面上的开口槽315、一设置于第一内滑动部311的中间段上的中间容槽316、一装设于中间容槽316内而将中间容槽316内分隔成两部份的铁板317、四个两两一组地设置于开口槽315与中间容槽316之间的连通孔318,及一沿纵方向Z设置于第一内滑动部311上的滑动信道319(见图1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前透光片体500邻近于第一侧轨单元30的侧端部520是延伸至导滑槽313内,第一控制件310可沿纵方向Z相对于侧端部520移动,此外,如图12所示,滑动信道319是由顶端的开口槽315、顶端内侧的连通孔318、中间容槽316、底端内侧的连通孔318与底端的开口槽315所配合构成。
如图2、5、7所示,升降拉绳320是延伸于第一升降空间33(见图6)、第一容置空间15(见图5)与夹层空间80(见图5)内,且,升降拉绳320是连接于下梁220与第一内滑动部311之间并绕过滑动部50。
升降拉绳320具有一第一端部321、一相反于第一端部321的第二端部322,及一介于第一、二端部321、322之间的弯折部323。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拉绳320的吊挂方式是如下所述:如图7所示,弯折部323是勾挂于挂钩131上并邻近于滑动部50,而,如图7、9、10所示,第一、二端部321、322(见图2)是先朝下延伸入第一升降空间33(见图6)内并穿过第一内滑动部311顶端部上的作动孔314,再朝上延伸而分别绕过导滑壁352与导孔351,接着,如图2、5、13所示,第一、二端部321、322是沿横方向X延伸入第一容置空间15(见图5)内,然后再分别朝下穿出第一横轨座11并延伸入夹层空间80(见图5)内,而依序穿过叶片210,进而分别与下梁220连接。
如图6、10所示,第一定位件330具有二块装设于第一内滑动部311朝向第二定位件340的一侧上的磁铁331,磁铁331是容置于中间容槽316内,并贴靠于铁板317朝向第二定位件340的一侧上。
如图6、7所示,第二定位件340是沿纵方向Z设置于第一侧边条32朝向第一侧轨座31的一侧上,第二定位件340是以导磁性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340是为长铁片,如此,第一、二定位件330、340之间可产生互相吸引的磁力,因此,当第一控制件310不被人力上、下移动时,磁铁331即可吸附定位于第二定位件340上,而使第一控制件310定位于预定的位置上。
如图7、13、14所示,转轴350具有一邻近第一侧轨单元30的第一段部351、一沿横方向X延伸入第一容置空间15(见图5)内的第二段部352,及二个对应于固定座360而间隔地装设于第二段部352上的卷筒部3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部351是可转动地装设于第一转角件13上,第二段部352是借卷筒部353可转动地装设于固定座360上。
如图13、14、15所示,固定座360是装设于第一横轨座11上,且邻近于限位座370,固定座360具有一沿横方向X朝限位座370延伸出的限位凸柱36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梯带230的一顶端部231是向上延伸入第一容置空间15内,并分别穿过固定座360而固设于卷筒部353上。
如图13、14、15所示,限位座370是固设于转轴350的第二段部352上且邻近于左侧的固定座360,限位座370具有一绕横方向X设置的限位凹槽371,限位凹槽371具有一朝向固定座360的开口372、一第一限位端部373,及一相反于第一限位端部373的第二限位端部37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二限位端部373、374是夹180度角,固定座360的限位凸柱361是延伸至限位凹槽371内,并分别与第一、二限位端部373、374夹90度角,换句话说,如图15、16所示,当转轴350带动限位座370绕横方向X顺时针转动90度时,限位凸柱361将会抵住第一限位端部373,而使转轴350与限位座370停止继续转动,相反地,如图15、17所示,当转轴350带动限位座370绕横方向X逆时针转动90度时,限位凸柱361将会抵住第二限位端部374,而使转轴350与限位座370停止继续转动。
如图7所示,上滚轮380是固设于转轴350的第一段部351上,而邻近于第一转角件13,下滚轮381则是相反于上滚轮380,而可转动地装设于第三转角件23上。
如图7、9所示,翻转拉绳组390具有一第一拉绳391、一与第一拉绳391连接的拉伸弹簧392、一与拉伸弹簧392连接的第二拉绳393、一形成于第一拉绳391远离拉伸弹簧392的一端上的第一端部394,及一形成于第二拉绳393远离拉伸弹簧392的一端上的第二端部395。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拉绳组390的吊挂方式是如下所述:如图9、12所示,第一端部394是从第一内滑动部311顶端的开口槽315穿入,并穿过第一内滑动部311顶端的连通孔318,而绑固于第一内滑动部311的顶端上,接着,如图7、9所示,第一拉绳391是朝上延伸并绕过上滚轮380,接着,如图11、12所示,第一拉绳391是沿纵方向Z朝下穿过滑动信道319,接着,如图7所示,第一拉绳391是朝下延伸并绕过下滚轮381,接着,如图9、10所示,第二端部395是向上延伸,并穿过第一内滑动部311底端的作动孔314,而绑固于第一内滑动部311的底端上。
借此,如图13、18、19所示,当使用者将第一控制件310沿纵方向Z朝下移动至一第一位置(见图19),而使升降拉绳320带动下梁220沿纵方向Z朝上移动时,在此过程中,如图13、16、18所示,由于上滚轮380的外径是大于转轴350的外径,因此,只要第一控制件310略为下移,翻转拉绳组390的第一拉绳391即会驱动上滚轮380带动转轴350与限位座370绕横方向X转动至限位凸柱361抵住第一限位端部373,而使梯带230驱动叶片210绕横方向X翻动至实质上平行于纵方向Z,而呈关闭状态,此时,由于限位凸柱361已抵住第一限位端部373,因此,当第一控制件310继续下移时,第一拉绳391即无法再驱动上滚轮380转动,而只会在上滚轮380上滑动,因此,如图19所示,在叶片210维持关闭的状态下,当第一控制件310继续朝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升降拉绳320(见图13)即可带动下梁220朝上逐一叠收叶片210,而,如图6所示,当第一控制件310停止移动时,第一定位件330的磁铁331即可吸附定位于第二定位件340上。
同理,如图13、20、21所示,当使用者将第一控制件310沿纵方向Z朝上移动至一第二位置(见图21),而使升降拉绳320带动下梁220沿纵方向Z朝下移动时,在此过程中,如图13、17、20所示,由于上滚轮380的外径是大于转轴350的外径,因此,只要第一控制件310略为上移,第一拉绳391即会驱动上滚轮380带动转轴350与限位座370绕横方向X反向转动至限位凸柱361抵住第二限位端部374,而使梯带230驱动叶片210绕横方向X反向翻动至实质上平行于纵方向Z,而也呈关闭状态,此时,由于限位凸柱361已抵住第二限位端部374,因此,当第一控制件310继续上移时,第一拉绳391即无法再驱动上滚轮380转动,而只会在上滚轮380上滑动,因此,如图21所示,在叶片210维持关闭的状态下,当第一控制件310继续朝上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升降拉绳320(见图13)即可带动下梁220朝下逐一释放叶片210,而,如图6所示,当第一控制件310停止移动时,第一定位件330的磁铁331即可吸附定位于第二定位件340上。
由上述可知,在使用者借由朝下/上移动第一控制件310来驱动下梁200收/放叶片210的过程中,叶片210均是维持关闭的状态,因此,当使用者将第一控制件310朝下/上移动至预定位置,而使下梁200停止于一定的高度上后,使用者即可再略为朝上/下移动第一控制件310,进而借由第一拉绳391驱动上滚轮380带动转轴350与限位座370,而使梯带230驱动叶片210改变角度,以调整叶片210之间的进光开度。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一、使用者只需操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控制件310,即可完成收/放叶片210与调整叶片210的角度的两种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方便使用者使用。
二、本实用新型的叶片210与下梁220是容置于夹层空间80内,因此,不但叶片210不易脏污,且,叶片210与下梁220更不会被风力吹动而产生撞击噪音。
三、如图7、10所示,本实用新型升降拉绳320的弯折部323是吊挂于挂勾13上,而,第一、二端部321、322则是在穿过第一内滑动部311顶端部上的作动孔314后,再分别与下梁220(见图19)连接,因此,当第一控制件310移动时,第一控制件310相对于升降拉绳320将会产生滑轮作用,换句话说,当第一控制件310上/下移动一段升降距离时,下梁220(见图19、21)将会下/上移动两倍的升降距离,由此可知,第一控制件310的上/下移动行程只需为下梁220(见图19、21)上/下移动行程的一半,即可产生完全释放或完全叠收叶片210(见图19、21)的作用,如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可有效缩短第一控制件310上、下移动所需的空间,更可方便使用者操作,而快速地将下梁220(见图19、21)升降至所需的高度上。
四、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拉绳391、393之间是连接有拉伸弹簧392,因此,拉伸弹簧392可调整第一拉绳391与上、下滚轮380、381之间的摩擦力,而使第一拉绳391可确实地驱动上滚轮380转动。
如图22、23所示,为本新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是类似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差异之处在于:
第二侧轨单元40更具有一沿纵方向Z设置并与第一容置空间15(见图5)连通的第二升降空间43,及一沿纵方向Z设置于第二侧轨座41上且与第二升降空间43连通的第二升降开口44。第二升降空间43是由第二侧轨座41与第二侧边条42配合界定出。
控制装置300更包括一沿纵方向Z可移动地装设于第二侧轨单元40上的第二控制件410、一设置于第二控制件410上的第三定位件420,及一沿纵方向Z设置于第二侧边条42上的第四定位件4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件410是完全相同于第一控制件310,因此,不再详细地说明第二控制件410的细部特征,第二控制件410具有一容置于第二升降空间43内的第二内滑动部411、一与第二内滑动部411连接并可从第二升降开口44延伸出的第二外操作部412、一沿纵方向Z界定于第二内滑动部411与第二外操作部412之间的导滑槽413,及一可供翻转拉绳组390的第一拉绳391穿过的导滑信道414。前透光片体500的侧端部530(见图3)可延伸至导滑槽413内,第二控制件410可沿纵方向Z相对于侧端部530(见图3)移动。
升降拉绳320是以相同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式吊挂,而可被第一控制件310操控。
第三定位件420是相同于第一定位件330,而具有二块磁铁421,且,磁铁421是以相同于磁铁331的装设方式而装设于第二内滑动部411上。第四定位件430是相同于第二定位件340,并以相同的方式装设于第二侧边条42上。
转轴350的第一段部351是可转动地装设于第二转角件14上而邻近于第二侧轨单元40。
上滚轮380是固设于第一段部351上,而邻近于第二转角件14,下滚轮381是可转动地装设于第四转角件24上,而邻近于第二侧轨单元40。
翻转拉绳组390是延伸于第二升降空间43内,并以类似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式吊挂,而可被第二控制件410操控。
如此,同理地,当使用者将第一控制件310朝下/上移动时,升降拉绳320也会带动下梁220朝上/下移动,而逐一收/放叶片210,而,当使用者将第二控制件410略为下移或上移时,翻转拉绳组390的第一拉绳391也会驱动上滚轮380带动转轴350与限位座370,而使梯带230驱动叶片210改变角度,以调整叶片210之间的进光开度,此后,当第二控制件410停止移动时,第三定位件420的磁铁421也可吸附定位于第四定位件430上。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夹层式百叶窗,不但可便于使用者操作,且可有效改善叶片的脏污问题,并可防止叶片与下梁产生撞击噪音,所以确实能达到发明的目的。
纵上所述,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夹层式百叶窗,是装设于一前透光片体与一后透光片体之间,所述前、后透光片体是呈间隔设置,且,所述前、后透光片体分别具有一内侧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层式百叶窗包含:
一外框装置,包括一第一横轨单元、一沿一纵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一横轨单元的第二横轨单元、一沿所述纵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横轨单元之间的第一侧轨单元、一沿一与所述纵方向垂直的横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且沿所述纵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横轨单元之间的第二侧轨单元、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单元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的其中一者上的滑动部、一形成于所述第一、二横轨单元与所述第一、二侧轨单元上的前侧面,及一形成于所述第一、二横轨单元与所述第一、二侧轨单元上且相反于所述前侧面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横轨单元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侧轨单元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升降空间,及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升降空间连通的第一升降开口,所述前透光片体是设置于所述前侧面上,所述后透光片体是设置于所述后侧面上,所述前、后透光片体的内侧面配合所述外框装置界定出一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夹层空间;
一百叶窗装置,具有一个以上设置于所述夹层空间内的叶片、一设置于所述夹层空间内的下梁,及至少一连接于所述第一横轨单元与所述叶片、所述下梁之间的梯带;及
一控制装置,包括一沿所述纵方向可移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上的第一控制件、一升降拉绳、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件上的第一定位件,及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上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控制件具有一容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空间内的第一内滑动部,及一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连接并从所述第一升降开口延伸出的第一外操作部,所述升降拉绳是延伸于所述第一升降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夹层空间内,且,所述升降拉绳是连接于所述下梁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之间并绕过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一、二定位件之间产生互相吸引的磁力,当所述第一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朝下移动至一第一位置时,所述升降拉绳会带动所述下梁沿所述纵方向朝上移动,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会吸附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相反地,当所述第一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朝上移动一第二位置时,所述升降拉绳会带动所述下梁沿所述纵方向朝下移动,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会吸附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框装置的滑动部是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单元上,所述第一控制件更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的作动孔,所述升降拉绳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相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一介于所述第一、二端部之间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是勾挂于所述第一横轨单元上并邻近于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一、二端部是朝下延伸入所述第一升降空间并穿过所述作动孔,再朝上延伸而绕过所述滑动部,并沿所述横方向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然后再分别朝下穿出所述第一横轨单元并延伸入所述夹层空间内,而依序穿过所述叶片,进而分别与所述下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件更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界定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与所述第一外操作部之间的导滑槽,所述前透光片体更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并邻近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的侧端部,所述侧端部是延伸至所述导滑槽内,所述第一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相对于所述侧端部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二块装设于所述第一控制件的第一内滑动部朝向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一侧上的磁铁,所述第二定位件是以导磁性材质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轨单元更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的第一横轨座、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座上的第一横边条、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座与所述第一横边条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一转角件,及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座与所述第一横边条的另一端上的第二转角件,所述第一横轨座与所述第一横边条配合界定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滑动部是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角件上,并具有二个导孔,及一接续所述导孔设置的导滑壁,且,所述第一转角件并具有一挂钩,所述升降拉绳的弯折部是勾挂于所述挂钩上,所述第一、二端部是朝下延伸入所述第一升降空间内并穿过所述作动孔,再朝上延伸而分别绕过所述导滑壁与所述导孔,并沿所述横方向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然后再分别朝下穿出所述第一横轨座并延伸入所述夹层空间内,而依序穿过所述叶片,进而分别与所述下梁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轨单元更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的第一侧轨座,及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轨座上的第一侧边条,所述第一转角件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边条、所述第一侧边条连接,所述第一侧轨座与所述第一侧边条配合界定出所述第一升降空间,所述第一升降开口是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轨座上,所述第二定位件是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条朝向所述第一侧轨座的一侧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更包括一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横轨单元的转轴、至少一装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固定座、一固设于所述转轴上并邻近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的上滚轮、一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横轨单元上并邻近于所述第一侧轨单元的下滚轮,及一延伸于所述第一升降空间内的翻转拉绳组,所述转轴具有一邻近所述第一侧轨单元的第一段部,及一沿所述横方向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第二段部,所述第二段部是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上滚轮是固设于所述第一段部上,所述梯带的一顶端部是向上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固设于所述第二段部上,所述翻转拉绳组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是固设于所述第一控制件的第一内滑动部上,所述第二端部是朝上延伸而绕过所述上滚轮,并向下延伸而绕过所述下滚轮,再向上延伸至固设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上,当所述第一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移动时,所述翻转拉绳组会驱动所述上滚轮带动所述转轴绕所述横方向转动,而使所述梯带驱动所述叶片绕所述横方向翻动,当所述第一控制件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定位件会吸附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拉绳组更具有一第一拉绳、一与所述第一拉绳连接的拉伸弹簧,及一与所述拉伸弹簧连接的第二拉绳,所述第一端部是形成于所述第一拉绳远离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端部是形成于所述第二拉绳远离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件更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的滑动信道,所述第一拉绳是沿所述纵方向穿过所述滑动信道。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更包括一固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二段部上且邻近于所述固定座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具有一绕所述横方向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具有一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开口、一第一限位端部,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部的第二限位端部,所述固定座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延伸入所述限位凹槽内的限位凸柱,当所述第一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向下移动时,所述翻转拉绳组会驱动所述上滚轮带动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座绕所述横方向转动至所述限位凸柱抵住所述第一限位端部,而使所述梯带驱动所述叶片绕所述横方向翻动至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纵方向,当所述第一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向上移动时,所述翻转拉绳组会驱动所述上滚轮带动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座绕所述横方向反向转动至所述限位凸柱抵住所述第二限位端部,而使所述梯带驱动所述叶片绕所述横方向反向翻动至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纵方向。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百叶窗装置具有二条梯带,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二个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固定座,所述梯带的一顶端部是向上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分别穿过所述固定座而间隔地固设于所述第二段部上。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轨单元更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的第一横轨座、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座上的第一横边条、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座与所述第一横边条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一转角件,及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座与所述第一横边条的另一端上的第二转角件,所述第一横轨座与所述第一横边条配合界定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横轨单元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的第二横轨座、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轨座上的第二横边条、一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轨座与所述第二横边条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三转角件,及一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轨座与所述第二横边条的另一端上的第四转角件,所述转轴的第一段部是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转角件上,所述上滚轮是固设于所述第一段部上,而邻近于所述第一转角件,所述下滚轮是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三转角件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轨单元更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的第一侧轨座,及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轨座上的第一侧边条,所述第一转角件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边条、所述第一侧边条连接,所述第一侧轨座与所述第一侧边条配合界定出所述第一升降空间,所述第一升降开口是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轨座上,所述第二定位件是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条朝向所述第一侧轨座的一侧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轨单元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并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二升降空间,及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升降空间连通的第二升降开口,所述控制装置更包括一沿所述纵方向可移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侧轨单元上的第二控制件、一设置于所述第二控制件上的第三定位件、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轨单元上的第四定位件、一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横轨单元的转轴、至少一装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固定座、一固设于所述转轴上并邻近于所述第二侧轨单元的上滚轮、一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横轨单元上并邻近于所述第二侧轨单元的下滚轮,及一延伸于所述第二升降空间内的翻转拉绳组,所述第二控制件具有一容置于所述第二升降空间内的第二内滑动部,及一与所述第二内滑动部连接并从所述第二升降开口延伸出的第二外操作部,所述第三、四定位件之间产生互相吸引的磁力,所述转轴具有一邻近所述第二侧轨单元的第一段部,及一沿所述横方向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第二段部,所述第二段部是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上滚轮是固设于所述第一段部上,所述梯带的一顶端部是向上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固设于所述第二段部上,所述翻转拉绳组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是固设于所述第二控制件的第二内滑动部上,所述第二端部是朝上延伸而绕过所述上滚轮,并向下延伸而绕过所述下滚轮,再向上延伸至固设于所述第二内滑动部上,当所述第二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移动时,所述翻转拉绳组会驱动所述上滚轮带动所述转轴绕所述横方向转动,而使所述梯带驱动所述叶片绕所述横方向翻动,且,当所述第二控制件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三定位件会吸附定位于所述第四定位件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拉绳组更具有一第一拉绳、一与所述第一拉绳连接的拉伸弹簧,及一与所述拉伸弹簧连接的第二拉绳,所述第一端部是形成于所述第一拉绳远离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端部是形成于所述第二拉绳远离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件更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内滑动部的滑动信道,所述第一拉绳是沿所述纵方向穿过所述滑动信道。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件更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界定于所述第二内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外操作部之间的导滑槽,所述前透光片体更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并邻近于所述第二侧轨单元的侧端部,所述侧端部是延伸至所述导滑槽内,所述第二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相对于所述侧端部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更包括一固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二段部上且邻近于所述固定座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具有一绕所述横方向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具有一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开口、一第一限位端部,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部的第二限位端部,所述固定座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延伸入所述限位凹槽内的限位凸柱,当所述第二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向下移动时,所述翻转拉绳组会驱动所述上滚轮带动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座绕所述横方向转动至所述限位凸柱抵住所述第一限位端部,而使所述梯带驱动所述叶片绕所述横方向翻动至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纵方向,当所述第二控制件沿所述纵方向向上移动时,所述翻转拉绳组会驱动所述上滚轮带动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座绕所述横方向反向转动至所述限位凸柱抵住所述第二限位端部,而使所述梯带驱动所述叶片绕所述横方向反向翻动至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纵方向。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百叶窗装置具有二条梯带,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二个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固定座,所述梯带的一顶端部是向上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分别穿过所述固定座而间隔地固设于所述第二段部上。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定位件具有二块装设于所述第二控制件的第二内滑动部朝向所述第四定位件的一侧上的磁铁,所述第四定位件是以导磁性材质制成。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轨单元更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的第一横轨座、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座上的第一横边条、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座与所述第一横边条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一转角件,及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轨座与所述第一横边条的另一端上的第二转角件,所述第一横轨座与所述第一横边条配合界定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横轨单元具有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的第二横轨座、一沿所述横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轨座上的第二横边条、一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轨座与所述第二横边条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三转角件,及一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轨座与所述第二横边条的另一端上的第四转角件,所述转轴的第一段部是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转角件上,所述上滚轮是固设于所述第一段部上,而邻近于所述第二转角件,所述下滚轮是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四转角件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夹层式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轨单元更具有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的第二侧轨座,及一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轨座上的第二侧边条,所述第二转角件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边条、所述第二侧边条连接,所述第四转角件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边条、所述第二侧边条连接,所述第二侧轨座与所述第二侧边条配合界定出所述第二升降空间,所述第二升降开口是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轨座上,所述第四定位件是沿所述纵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条朝向所述第二侧轨座的一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14916 CN2890301Y (zh) | 2006-04-17 | 2006-04-17 | 夹层式百叶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14916 CN2890301Y (zh) | 2006-04-17 | 2006-04-17 | 夹层式百叶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90301Y true CN2890301Y (zh) | 2007-04-18 |
Family
ID=38020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114916 Expired - Lifetime CN2890301Y (zh) | 2006-04-17 | 2006-04-17 | 夹层式百叶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890301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6516A (zh) * | 2010-07-19 | 2010-11-17 | 浙江朗德实业有限公司 | 提升式百叶窗帘 |
CN101545352B (zh) * | 2009-04-25 | 2011-09-07 | 温州朗德带业有限公司 | 百叶窗帘及其传动操作方法 |
CN105019799A (zh) * | 2015-08-05 | 2015-11-04 | 常熟中勤建材有限公司 | 底操控中空百叶窗的下转角牵引绳换向装置 |
-
2006
- 2006-04-17 CN CN 200620114916 patent/CN289030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5352B (zh) * | 2009-04-25 | 2011-09-07 | 温州朗德带业有限公司 | 百叶窗帘及其传动操作方法 |
CN101886516A (zh) * | 2010-07-19 | 2010-11-17 | 浙江朗德实业有限公司 | 提升式百叶窗帘 |
CN101886516B (zh) * | 2010-07-19 | 2012-11-28 | 浙江朗德实业有限公司 | 提升式百叶窗帘 |
CN105019799A (zh) * | 2015-08-05 | 2015-11-04 | 常熟中勤建材有限公司 | 底操控中空百叶窗的下转角牵引绳换向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837714Y (zh) | 空调器移动式出风口 | |
CN2890301Y (zh) | 夹层式百叶窗 | |
CN1213939C (zh) | 电梯装置 | |
CN2596382Y (zh) | 隐藏式液晶显示器升降装置 | |
CN107553419A (zh) | 一种建筑监测标志安装辅助钻孔装置 | |
CN213259034U (zh) | 一种铝合金门窗用加工用的固定装置 | |
CN203081256U (zh) | 一种双磁控内置百叶玻璃窗 | |
CN1228532C (zh) | 门开关装置 | |
CN204751799U (zh) | 间距可调式双层电梯轿厢 | |
CN110206000A (zh) | 一种用于河道溢油的吸附处理装置 | |
CN203476092U (zh) | 防护门装置与密封条锯切机 | |
CN206668122U (zh) | 一种可调缝隙大小的百叶玻璃窗 | |
CN205953057U (zh) | 一种用于砌块生产线的叠板机 | |
CN104608257B (zh) | 一种新型陶粒块切割机 | |
CN211094191U (zh) | 一种x射线源组件固定调节装置 | |
CN209653910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内操控结构 | |
CN206375354U (zh) | 一种平衡轴上料装置 | |
CN1439796A (zh) | 中空幕帘玻璃 | |
CN214263139U (zh) | 一种减震超净工作台 | |
CN207375560U (zh) | 一种电梯轿厢门机 | |
CN219261686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 | |
CN221295479U (zh) | 一种带有高效吸尘功能的袋装水泥装车机构 | |
CN2828292Y (zh) | 复式叶片窗帘 | |
CN204314485U (zh) | 毫米波成像安检装置伸缩旋转机构 | |
CN213449946U (zh) | 一种开门机构及堆垛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