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69244Y - 支撑杆 - Google Patents
支撑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69244Y CN2869244Y CN 200520132460 CN200520132460U CN2869244Y CN 2869244 Y CN2869244 Y CN 2869244Y CN 200520132460 CN200520132460 CN 200520132460 CN 200520132460 U CN200520132460 U CN 200520132460U CN 2869244 Y CN2869244 Y CN 286924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onnecting rod
- parts
- rod parts
- coincidenc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以以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将门固定在规定的敞开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具有被安装在门上的第一构件(1)、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开口部上的第二构件(2)、用于连接两个构件(1)、(2)并可随着门的转动而曲伸的连接部件(3)、和锁定机构(4)。连接部件(3)具有重合部和被重合部,在已使门处于规定的敞开状态时,重合部与被重合部重合。锁定机构(4)具有被设置在重合部上的第一穿通部、被设置在被重合部上的第二穿通部、和插入部件,通过将此插入部件插入到第一穿通部和第二穿通部两者之内,可以将重合部和被重合部固定在重合的状态下,维持上述的敞开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现有的支撑杆做出的改良。
背景技术
对于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设置在建筑物、储存容器、或配电箱上的门来说,为了将该门可靠地固定在规定的敞开状态下,人们提出了多种被安装在所述门上的有关支撑杆的方案。
尽管如此,还不能说人们已经对简便固定的方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例如,有人提出了一种在专利文献1(参见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324462号)中可以看到的带有止动机构的支撑杆装置的方案。
这种带有止动机构的支撑杆装置,由滑动部件、缸体、止动部件、凸轮板、和索件构成,所述滑动部件以一端可以转动的形式通过滑动部件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导向筒或者门上,所述导向筒或门以可以转动的形式通过导向筒安装部件安装在固定框体上;所述缸体被固定在导向筒的侧面上端一侧上;所述止动部件被固定设置在止动部件支承杆上并被插入到缸体内部,并且所述止动部件通过压缩弹簧向突出于导向筒内的方向加载,使止动部件的前端部卡在滑动部件的锁孔上或者与之脱离;所述凸轮板的基端部通过枢轴连接在止动部件支承杆从缸体突出出来的部分上;所述索件用于将把手环安装在凸轮板的下端部上,其上端部通过索件安装轴安装在凸轮板的前端部上,并且,当凸轮板以枢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凸轮板的基端部的一个面抵接缸体的头部时,止动部件就脱离锁孔,而当凸轮板的基端部的另一个面抵接缸体的头部时,止动部件就卡合在锁孔上。
在此专利文献1所示的带有止动机构的支撑杆装置中,通过止动部件卡合在滑动部件的锁孔上,使滑动部件相对于导向筒的移动受到限制,这样门就被固定并保持在规定的敞开角度上。止动部件与锁孔之间的卡合状态由压缩弹簧的加载力维持着。这时,已经被连接在止动部件支承杆上的凸轮板,因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被拉到了缸体的头部附近,并且由基端部的另一个面抵接缸体的头部。
如果从此门的敞开状态向下方拉操作用索体的把手环,凸轮板就以枢轴为中心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凸轮板的基端部的一个面就抵接缸体的头部。由于枢轴与上述一个面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比枢轴与另一个面之间的距离长得多,所以,止动部件可以抵抗压缩弹簧的加载力而被拉入到缸体内部。因此,止动部件的前端部从滑动部件的锁孔中被拔出,滑动部件的锁定被解除。如果在该处使门以合页轴为中心向锁闭的方向进行转动,滑动部件就被收纳到导向筒内。此后,如果手离开把手环,止动部件就由压缩弹簧固定在被按压在滑动部件的侧表面上的状态下。
如上所述,使用这种支撑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操作用索件的把手环进行操作,不用翘起脚尖,就可在门处于敞开的状态下,使支撑杆固定在敞开状态。
但是,此专利文献1中所具体表示的支撑杆的止动机构(锁定机构),是由缸体、止动部件、压缩弹簧、止动部件支承杆、和凸轮板这样多个部件构成的较为复杂的机构,其中,所述止动部件被容纳在该缸体内且与锁孔相对应,所述压缩弹簧被容纳在该缸体内,所述止动部件支承杆被设置在止动部件上。因此,在制造时较为麻烦,并且,部件数量和制造组装工序较多,这些问题都成为使制造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另外,如果作业者在不注意时碰到或者手拉到被安装在操作索件上的把手环,那么,就会在无意中解除上述止动部件的锁定,从而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带有锁定机构的支撑杆,以简单的构造就可以可靠地锁定支撑杆,解决上述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中的支撑杆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支撑杆与门一起使用,所述的门以可自由转动的形式被安装在建筑物或者收纳容器的开口部上,所述支撑杆将所述的门固定在规定的敞开状态下,
即,具有第一构件、第二构件、连接部件、和锁定机构,所述第一构件被安装在上述的开口部和门这两者之一上,所述第二构件被安装在上述的开口部和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所述连接部件用于连接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并且,所述连接部件可以随着门的转动而曲伸,所述锁定机构在门处于上述规定的敞开状态时,对连接部件的曲伸状态进行维持。所述连接部件具有重合部和被重合部,上述重合部至少在使门已处于上述规定的敞开状态下时,通过上述连接部件的曲伸而与上述被重合部重合。上述的锁定机构具有第一穿通部、第二穿通部、和插入部件,所述第一穿通部被设置在上述重合部上,所述第二穿通部被设置在上述被重合部上。在重合部与被重合部如上述那样处于重合状态时,通过将上述的插入部件插入到第一穿通部和第二穿通部这两者中,将重合部和被重合部固定在相互重合的状态下,以维持上述门的敞开状态。
另外,所述的上述收纳容器,除了包含由房屋和楼房所代表的建筑物之外,还包含储存容器、配电箱、物品柜、笼子、以及其他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1,其中,上述的连接部件具有第一连杆部件、第二连杆部件、和卡止机构,所述第一连杆部件被连接在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二连杆部件被连接在第二构件上并且被铰接在上述第一连杆部件上。连接上述第一构件与第一连杆部件的连接部、和连接上述第二构件与第二连杆部件的连接部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以可以转动的形式将被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上述连接部件的曲伸,是在上述第二连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使上述第二连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进行开闭来进行的。上述第一连杆部件上具有上述的重合部,并且,上述第二连杆部件上具有上述的被重合部。上述卡止机构具有凹部和凸部,所述凹部被设置在上述的重合部和被重合部这两者之一上,所述凸部被设置在上述重合部和被重合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并且可以被嵌合在上述凹部内。在上述第二连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进行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使重合部与被重合部相互重合,至使上述凸部强制性地嵌合在上述凹部内,使门卡止在上述规定的敞开状态下。在处于上述卡止状态时,上述第二穿通部位于在与上述第一穿通部相对应的位置上,通过在上述第一穿通部与上述第二穿通部上插入上述插入部件,可对由卡止机构卡止住的门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基于技术方案2,其中,所述的重合部和被重合部在上下方向上相重合,上述第一和第二穿通部是分别沿上下方向贯穿于上述重合部和被重合部的贯穿孔。上述插入部件是独立于重合部和被重合的部件,并且具有轴部和凸卡部,所述轴部可以插入到上述的两个穿通部内,所述凸卡部被设置在上述轴部的上端上,该凸卡部是从与上述轴部的轴向相交叉的方向突出出来的不能被插入到上述两个穿通部内的突出部分。当两个穿通部处于相对应的位置时,并且在将上述轴部从重合部和被重合部的上方插入到上述两个穿通部内时,所述凸卡部被卡止在重合部或者被重合部的表面上,以防止上述插入部件穿过上述两个穿通部而掉下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基于技术方案3,其中,上述的插入部件是由金属形成的,并且借助于链式部件等索状体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基于技术方案4,其中,第一连杆部件上的上述重合部至少由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所排列的上板状部件和下板状部件这样的两块板状部件构成。上述第二连杆部件被铰支在上板状部件和下板状部件上,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上述的上板状部件与下板状部件之间,上述第二连杆部件具有上述被重合部,其位于隔着上述铰支部分而与第二构件相反的一侧上。上述的凹部是呈凹状的部分,其分别被设置在上述的上、下板状部件的相向的面上,两个凹部的位置是相互对应的,上述的凸部是从被重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突出出来的半球状的凸起。通过将上述的门打开而使上述的第二连杆部件相对于上述的第一连杆部件向规定的敞开状态转动,并通过上述的两个凸起将上述的第二连杆部件强制性地推入到构成第一连杆部件的上板状部件和下板状部件之间以使上述两个板状部件之间的间隙扩展,可以使该凸起挤进上述的上下两板状部件之间,通过上述的两个凸起分别进入上述凹状的部分内,已被推开扩展的上下两板状部件之间的间隙就向初始状态缩窄,由此,所述支撑杆进入到上述的卡止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5所述的支撑杆中,通过将支撑杆的锁定机构4由被设置在重合部上的第一穿通部、被设置在被重合部上的第二穿通部、和插入部件这种简单的部件来构成,可以简便地以低成本来制造支撑杆。另一方面,通过将插入部件插入到第一穿通部和第二穿通部这两者中这样简单的作用,可以对支撑杆的规定的开闭状态(连接部件3的曲伸状态)进行锁定(固定),不需要进行繁琐的锁定操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技术方案5所述的支撑杆中,以将插入部件(的轴部)从上方插入到相互重合的第一以及第二穿通部内的简单的作业即可对支撑杆进行锁定。在进行锁定时,操作者可能需要翘起脚尖,但是,只要将如上所述的插入部件插入到穿通部内,此后,凸卡部就卡在重合部或者被重合部上,不会出现在穿通部中插入插入部件后,插入部件从穿通部向下方脱落的情况。由于可以以这样简单的作业将插入部件插入,所以,即使是翘起脚尖的状态下,也不用担心结束锁定作业。另外,当一旦将插入部件穿插在穿通部内时,只要不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方)施加力,插入部件就不会脱落,因此,虽然结构简便,但是可以可靠地锁定支撑杆。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或技术方案5所述的支撑杆中,由于以索状体的形式将单独形成的插入部件安装在支撑杆上,所以不用担心丢失。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可以提供一种比实现上述卡止机构更具体的卡止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立体图,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的使用状态,并表示将门关上后的状态。
图2是表示将图1中的门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状态的上述支撑杆的(从门和建筑物上卸下后的状态)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状态下的上述支撑杆的(从门和建筑物上卸下后的状态)俯视图。
图5是图4的主视图。
图6是图3状态下的支撑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其中省略了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利用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杆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在这里表示将门关上后的状态。图2是表示将图1中的门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状态的上述支撑杆的(从门和建筑物上卸下后的状态)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状态下的上述支撑杆的(从门和建筑物上卸下后的状态)俯视图。图5是图4的主视图。图6是图3状态下支撑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其中省略了一部分。
在各图中,U和S分别表示上方和下方。
此支撑杆对于以可以自如转动的形式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开口部K上的门T来说,可以将该门T固定在规定的敞开状态下。
即,如图1所示,此支撑杆具有第一构件1、第二构件2、连接部件3、锁定机构4、和卡止机构5。
下面,进一步详细地对各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上述的第一构件1是固定部件,如图1所示,其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安装在上述的开口部K或者门T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构件1被安装在门T上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二构件2也是固定部件,如图1所示,其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安装在上述的门T或者开口部K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构件2被安装在开口部K上(具体地说,是构成开口部K的门安装用框体的上部下表面上)的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所述的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对于开口部K和门T来说,也可以与上述情况相反地安装。
上述的连接部件3是对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进行连接且可以随门的转动而曲伸的部件。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此连接部件3具有第一连杆部件31和第二连杆部件32。
第一连杆部件31的一端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被连接在第一构件1上,第二连杆部件32的一端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被连接在第二构件2上。另外,第二连杆部件32上的与第二构件2相反一侧的端部,被铰支在第一连杆部件31上。相对于第一构件1的第一连杆部件31的转动轴的轴向、相对于第二构件2的第二连杆部件32的的轴向、第一连杆部件31与第二连杆部件32的铰接部分30的轴向,这三个轴向与门T(合页)转动的轴向是相互平行的(上下方向)。
通过以此第一连杆部件31与第二连杆部件32之间的铰支部分30为中心,使第二连杆部件32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31进行相对转动,随着门T的敞开,可以使第二连杆部件32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31敞开,使两个连杆部件31、32大致处于一条直线上。另外,当门T闭锁时,可以使第二连杆部件32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31沿着关闭的方向弯曲。通过这种第二连杆部件32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31的转动,使上述连接部件3的曲伸得到实现。
随着上述第二连杆部件32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31进行转动,第一连杆部件31相对于第一构件1转动,第二连杆部件32相对于第二构件2转动。如图2以及图4所示,当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31打开第二连杆部件32而使两个连杆部件31、32已大致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则门T开成规定的角度。例如,其相对于已设有开口部的壁开成直角。
上述第一连杆部件31具有重合部33。另外,上述第二连杆部件32具有被重合部34。如上所述,当将第二连杆部件32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31敞开而使两个连杆部件31、32已大致处于一条直线上时,重合部33与被重合部34重合。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第一连杆部件31由上板状部件35和下板状部件36这两张板状部件构成,所述两张板状部件35、36以沿上下方向彼此之间隔有间隔的形式排列。另外,此上板状部件35和下板状部件36构成上述的重合部33。
上述第二连杆部件32被铰支在上板状部件35和下板状部件36上,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上述的上板状部件35与下板状部件36之间。当将门T开成上述的规定的敞开状态而使第一和第二连杆部件31、32已处于一条直线上时,第二连杆部件32上的间隔着上述铰支部分30而位于与第二构件2相反一侧的部分,被容纳在上板状部件35与下板状部件36之间。被容纳在此上板状部件35与下板状部件36之间的部分,即,第二连杆部件32上的间隔着上述铰支部分30而位于与第二构件2相反一侧的部分就是上述的被重合部34。
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的卡止机构5具有凹部51和凸部52,所述凹部51被设置在上述的重合部33上,所述凸部52被设置在上述被重合部34上且可以被嵌合在上述凹部51内。
上述凹部51为呈凹状的两个部分,其分别被设置在上述上下板状部件35、36彼此相向的面上的互相对应的位置上,其中,所述上下板状部件35、36即是构成上述重合部33的部件。上述的凸部52为突出于被重合部的上、下表面的半球状凸起。
通过打开上述的门T,可以使第二连杆部件32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31向上述规定的状态转动,并且通过以上述两个凸起(凸部52、52)强制性地推入构成第一连杆部件31的上板状部件35和下板状部件36之间的间隙内并使之扩展,可以使该凸起和第二连杆部件32的被重合部34挤进上下两板状部件35、36之间。通过使两个突起(凸部52、52)分别强制性地进入上述凹入部分(凹部51、51),已被推开扩展的上下两板状部件35、36之间的间隔,就向初始的状态缩窄。这样,第二连杆部件32就被卡止在其与第一连杆部件31同处于上述的一条直线上的状态下。
另一方面,上述的锁定机构4具有第一穿通部41、41、第二穿通部42、和插入部件43,所述第一穿通部41、41分别被设置在上板状部件35和下板状部件36上,所述第二穿通部42被设置在被重合部34上,所述插入部件43与支撑杆分开独立地形成且由索状体44固定在支撑杆上。
第一穿通部41中的一个是在沿上下方向贯穿在上板状部件35中的贯穿孔,第一穿通部41中的另一个是沿上下方向贯穿在下板状部件36中的贯穿孔。第二穿通部42是沿上下方向贯穿在第二连杆部件32中的贯穿孔。
上板状部件35中的上述第一穿通部41,位于下板状部件36中的第一穿通部41的正上方。而且,当第二连杆部件32已由上述的卡止机构5卡止在第一连杆部件31上时,第二穿通部42配置在上板状部件35中的上述第一穿通部41的正下方(下板状部件35中的第一穿通部41的正上方)。
上述的插入部件43是由金属形成的。插入部件43具有轴部45和凸卡部46,所述轴部45可以插入到上述穿通部41、41、42内,所述凸卡部46被设置在上述轴部45的上端。该凸卡部46是在与上述轴部45的轴向(上下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出来的不能插入到上述穿通部41、41、42内的凸出部分。
另外,对上述的索状体44可以采用链式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索状体4的一端被安装在插入部件43上,索状体4的另一端被安装在第一连杆部件31上。
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当第二连杆部件32由上述的卡止机构5卡止在第一连杆部件31上并与其同处于一条直线上的状态下,可以将插入部件43的轴部45从上方插入到上述的穿通部41、42、41内。通过这样的插入,第二连杆部件32就相对于第一连杆部件31被锁定在同一条直线上。上述的凸卡部46抵接上板状部件35的上表面之后,对轴部45穿过穿通部41、41、42进行限定。
另外,如图6所示,在第一连杆部件31上最好设置进行限定的接触部6,以便在第二连杆部件32的被重合部34抵接上述接触部6且重合部31和被重合部32因相对转动而已重合时,使重合部32不因继续转动而超过重合部31。
上述的凹部51、51,也可以不采用上述的呈凹状的部分,而是采用沿上下方向贯穿在两板状部件35、36上的贯穿孔的形式。
另外,也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即,在重合部33上设置凸部52、在被重合部34上设置凹部51来实施。
对于索状体,除了链式部件之外,也可以采用由金属线、皮、软质树脂或者布形成的索体来实施。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以将门T安装在建筑物K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以将门T安装在储存容器、配电箱、物品柜、笼子、以及其他容器上的结构来实施。
Claims (5)
1.一种支撑杆,在建筑物或者收纳容器的开口部上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门,所述支撑杆用于对所述门进行固定,使其处在规定的敞开状态下,所述支撑杆的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构件、第二构件、连接部件、和锁定机构,所述第一构件被安装在上述的开口部和门这两者之一上,所述第二构件被安装在上述的开口部和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所述连接部件用于连接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并且,所述连接部件可以随着门的转动而曲伸,所述锁定机构在门处于上述规定的敞开状态时,对连接部件的曲伸状态进行维持,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重合部和被重合部,上述重合部至少在使门已处于上述规定的敞开状态下时,通过上述连接部件的曲伸而与上述被重合部重合,
上述的锁定机构具有第一穿通部、第二穿通部、和插入部件,所述第一穿通部被设置在上述重合部上,所述第二穿通部被设置在上述被重合部上,
在重合部与被重合部如上述那样处于重合状态时,通过将上述的插入部件插入到第一穿通部和第二穿通部这两者中,将重合部和被重合部固定在相互重合的状态下,以维持上述门的敞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
上述的连接部件具有第一连杆部件、第二连杆部件、和卡止机构,所述第一连杆部件被连接在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二连杆部件被连接在第二构件上并且被铰接在上述第一连杆部件上,
连接上述第一构件与第一连杆部件的连接部、和连接上述第二构件与第二连杆部件的连接部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以可以转动的形式将被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上述连接部件的曲伸,是在上述第二连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使上述第二连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进行开闭来进行的,
上述第一连杆部件上具有上述的重合部,并且,上述第二连杆部件上具有上述的被重合部,
上述卡止机构具有凹部和凸部,所述凹部被设置在上述的重合部和被重合部这两者之一上,所述凸部被设置在上述重合部和被重合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并且可以被嵌合在上述凹部内,
在上述第二连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杆部件进行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使重合部与被重合部相互重合,至使上述凸部强制性地嵌合在上述凹部内,使门卡止在上述规定的敞开状态下,
在处于上述卡止状态时,上述第二穿通部位于在与上述第一穿通部相对应的位置上,通过在上述第一穿通部与上述第二穿通部上插入上述插入部件,可对由卡止机构卡止住的门进行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重合部和被重合部在上下方向上相重合,上述第一和第二穿通部是分别沿上下方向贯穿于上述重合部和被重合部的贯穿孔,
上述插入部件是独立于重合部和被重合的部件,并且具有轴部和凸卡部,所述轴部可以插入到上述的两个穿通部内,所述凸卡部被设置在上述轴部的上端上,该凸卡部是从与上述轴部的轴向相交叉的方向突出出来的不能被插入到上述两个穿通部内的突出部分,
当两个穿通部处于相对应的位置时,并且在将上述轴部从重合部和被重合部的上方插入到上述两个穿通部内时,所述凸卡部被卡止在重合部或者被重合部的表面上,以防止上述插入部件穿过上述两个穿通部而掉下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插入部件是由金属形成的,并且借助于链式部件等索状体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部件上的上述重合部至少由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所排列的上板状部件和下板状部件这样的两块板状部件构成,
上述第二连杆部件被铰支在上板状部件和下板状部件上,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上述的上板状部件与下板状部件之间,上述第二连杆部件具有上述被重合部,其位于隔着上述铰支部分而与第二构件相反的一侧上,
上述的凹部是呈凹状的部分,其分别被设置在上述的上、下板状部件的相向的面上,两个凹部的位置是相互对应的,上述的凸部是从被重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突出出来的半球状的凸起,
通过将上述的门打开而使上述的第二连杆部件相对于上述的第一连杆部件向规定的敞开状态转动,并通过上述的两个凸起将上述的第二连杆部件强制性地推入到构成第一连杆部件的上板状部件和下板状部件之间以使上述两个板状部件之间的间隙扩展,可以使该凸起挤进上述的上下两板状部件之间,通过上述的两个凸起分别进入上述凹状的部分内,已被推开扩展的上下两板状部件之间的间隙就向初始状态缩窄,由此,所述支撑杆进入到上述的卡止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08407U JP3117514U (ja) | 2005-10-12 | 2005-10-12 | ステー |
JP008407/2005 | 2005-10-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69244Y true CN2869244Y (zh) | 2007-02-14 |
Family
ID=37726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201324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69244Y (zh) | 2005-10-12 | 2005-11-10 | 支撑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117514U (zh) |
CN (1) | CN2869244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35252A (zh) * | 2017-05-16 | 2017-08-11 |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箱门支撑装置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32518B2 (ja) * | 1995-01-23 | 1998-12-09 | 小堀▲鉄▼工株式会社 | 穿孔装置 |
-
2005
- 2005-10-12 JP JP2005008407U patent/JP3117514U/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1-10 CN CN 200520132460 patent/CN286924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35252A (zh) * | 2017-05-16 | 2017-08-11 |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箱门支撑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117514U (ja) | 2006-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73177A (zh) | 具有双重锁定功能的插锁 | |
CN1237016A (zh) | 杠杆式插接件 | |
CN2786174Y (zh) | 洗衣机 | |
CN1740492A (zh) | 车辆用门把手 | |
CN1766269A (zh) | 具有碰簧销的门锁 | |
CN2869244Y (zh) | 支撑杆 | |
EP1245765A1 (en) | Cabinet having double locking mechanism | |
KR102389099B1 (ko) | 잠금장치를 구비한 자동식 후크 | |
CN1048534C (zh) | 碰片锁 | |
CN1236129C (zh) | 具有盖门锁定装置的洗衣机 | |
CN1303301C (zh) | 用于家庭用门等的安全锁 | |
KR101011045B1 (ko) | 잠금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창문 | |
CN1600968A (zh) | 门锁装置 | |
CN200952270Y (zh) | 直插开启式平衡锁 | |
CN104213759B (zh) | 倾斜式门锁 | |
KR20090009954U (ko) | 고정후크가 마련된 도어록 장치 | |
CN200968091Y (zh) | 锁定装置的互联底板 | |
CN2813837Y (zh) | 用于保险箱上的门栓机构 | |
CN1534156A (zh) | 门开闭用手柄的锁装置 | |
KR200435383Y1 (ko) | 창문 양방향 잠금장치 | |
CN213710723U (zh) | 一种平面按压锁扣 | |
KR101115424B1 (ko) | 창호용 버튼식 자동잠금장치 | |
KR200440328Y1 (ko) | 맨홀뚜껑의 잠금장치 | |
RU90105U1 (ru) | Замок | |
KR200288731Y1 (ko) | 현관용 도어록의 상자앗세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14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