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63985Y - 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 Google Patents

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63985Y
CN2863985Y CNU200620001842XU CN200620001842U CN2863985Y CN 2863985 Y CN2863985 Y CN 2863985Y CN U200620001842X U CNU200620001842X U CN U200620001842XU CN 200620001842 U CN200620001842 U CN 200620001842U CN 2863985 Y CN2863985 Y CN 286398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ir
refrigeration
new wind
exterio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018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广宇
刘海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gDai Energy-Saving house purchas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LAN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LAN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LAN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6200018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6398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6398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6398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它设有新型外墙围护系统、送风系统、采暖制冷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能耗低、卫生环保、无制冷噪音、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合式住宅;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的不断发展导致城市用地紧张、能源紧缺、交通和城市建设造成空气、噪音污染,居住环境恶化。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集合式住宅楼已经开始不适应人民对高品质居住和资源节约的要求了。这是因为:
1、现有住宅建筑能耗水平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初在“国家综合能源战略以及政策研究”中指出: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属于高能耗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然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在能源危机和生态恶化的背景下,提高居住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成为发展的趋势。
2、传统的采暖制冷方式,舒适度低。传统住宅采用空调和暖气为主要的采暖制冷方式,尤其是夏季利用空调制冷,冬季利用暖气片采暖。主要利用热的对流传导方式,舒适度不高;同时,空调制冷产生的冷凝水容易滋生病菌,不卫生,有吹风感、有噪音、温度分布不均匀;采用暖气片采暖,温度分布不均匀,占有室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卫生环保、无制冷噪音、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成本低的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它设有新型外墙围护系统、送风系统、采暖制冷系统;所述外墙围护系统包括由外至内的干挂装饰层、流动空气层和保温层组成;所述保温层贴在墙体上,所述干挂装饰层和保温层通过骨架连接;所述送风系统是由新风进风口、进风管、新风处理器、新风分配箱、送风管、送风口、室内排风口、排风管、热回收机组、排风口组成;所述新风进风口通过进风管与热回收机组连接,热回收机组通过进风管与新风处理器连接,新风处理器与设在室内的新风分配箱连接,新风分配箱通过送风管与送风口连接,室内排风口通过排风管与热回收机组连接,热回收机组与排风口连接;所述送风管设在室内地面楼板之中,所述送风口与地面平行或稍低;所述采暖制冷系统是由集中供水管、集中排水管、热媒集配装置、采暖制冷管道组成;所述采暖制冷管道设在各个室内天花板下方的抹灰层内,为固定采暖制冷管道,在抹灰层内还设有固定采暖制冷管道的钢筋网,钢筋网固定在天花板上;所述集中供水管与热媒集配装置连接,所述热媒集配装置与各采暖制冷管道连接,所述集中排水管也与热媒集配装置连接。
为保证室内热能的稳定,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采光和遮光系统,所述的采光和遮光系统是由窗和外遮阳百叶组成;所述窗的窗框材料采用断桥铝合金,窗玻璃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允许日光携带的能量进入室内,但是室内的热量不会发散到室外增加冬季室内保暖;窗和外遮阳百叶的配合使整个建筑在夏天能够阻挡住绝大部分阳光的热辐射能。
为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增加室内的舒适度,所述新风处理器中还设有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
为增加新风的换热效率,所述热回收机组是叉流板式高效热回收装置。
为节约成本,一栋大楼每层每个单元的送风系统通过并联方式连接。
为使采暖制冷效率更高,所述采暖制冷管道是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内径为8毫米,外径为12毫米;所述抹灰层厚度为28~32毫米。
为使每一业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通过每个区域的温控器来调节通过的水量,从而调节屋内的温度,达到个性化的要求,所述集中供水管和采暖制冷管道都设阀门,并在集中供水管上安装过滤器。
为使采暖制冷效率更好,所述热媒集配装置系统的各采暖制冷管道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各采暖制冷管道间距在95~105毫米之间,每平方米的采暖制冷管道长度设为8~12米之间;所述热媒集配装置的各采暖制冷管道不宜多于8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耗低、卫生环保、无制冷噪音、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的送风系统竖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的送风系统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的采暖制冷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的采暖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的采暖制冷系统采暖制冷管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的外墙围护系统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的采光和遮光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它设有新型外墙围护系统1、送风系统2、采暖制冷系统3;所述外墙围护系统1包括由外至内的干挂装饰层11、流动空气层12和保温层13组成,所述保温层13贴在墙体14上,所述干挂装饰层11和保温层13通过骨架15连接;所述送风系统2是由新风进风口20、进风管21、新风处理器22、新风分配箱23、送风管24、送风口25、室内排风口26、排风管27、热回收机组28、排风口29组成;所述新风进风口20通过进风管21与热回收机组28连接,热回收机组28通过进风管21与新风处理器22连接,新风处理器22与设在室内的新风分配箱23连接,新风分配箱23通过送风管24与送风口25连接,室内排风口26通过排风管27与热回收机组28连接,热回收机组28与排风口29连接;所述送风管24设在室内地面楼板之中,所述送风口25与地面平行或稍低;所述采暖制冷系统3是由集中供水管31、集中排水管32、热媒集配装置33、采暖制冷管道34组成;所述采暖制冷管道34设在各个室内天花板37下方的抹灰层35内,为固定采暖制冷管道34,在抹灰层35内还设有固定采暖制冷管道的钢筋网36,钢筋网36固定在天花板37上;所述集中供水管31与热媒集配装置33连接,所述热媒集配装置33与各采暖制冷管道34连接,所述集中排水管32也与热媒集配装置33连接。
参照图7所示,为保证室内热能的稳定,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采光和遮光系统4,所述的采光和遮光系统4是由墙体41上的窗42和外遮阳百叶43组成;所述的窗41的窗框材料采用断桥铝合金,窗玻璃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允许日光携带的能量进入室内,但是室内的热量不会发散到室外增加冬季室内保暖;窗41和外遮阳百叶42的配合使整个建筑在夏天能够阻挡住绝大部分阳光的热辐射能。
参见图6所示,为加强保温层13的作用,保温层13是导热系数为0.038瓦/米·开,厚度为100毫米的复合聚苯板。
参照图1、2所示,为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增加室内的舒适度,所述新风处理器22中还设有温度调节器221和湿度调节器222;为增加新风的换热效率,所述热回收机组28是设在屋顶的叉流板式高效热回收装置;为节约成本,一栋大楼每层每个单元的可个性化调节全置换式新风送风系统通过并联方式连接;为使采暖制冷效率更高,所述采暖制冷管道34是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内径为8毫米,外径为12毫米;所述抹灰层35厚度为28毫米;为使每一业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通过每个区域的温控器来调节通过的水量,从而调节屋内的温度,达到个性化的要求,所述集中供水管31和采暖制冷管道34上都设阀门311、341,并在集中供水管31上安装过滤器312。
参见图3、4、5所示,为使采暖制冷效率更好,所述热媒集配装置33系统的各采暖制冷管34道长度为120米;各采暖制冷管道间距为95毫米,每平方米的采暖制冷管道34长度设为12米;所述热媒集配装置33的各采暖制冷管道34为8个。
参见图3、4、5所示,对所述采暖制冷系统而言,为避免由于夏天制冷水的水温过低而使天花板37结露,夏天制冷管道供/回水温度为18℃/23℃;为使冬季供热温度不过高,冬天采暖管道供/回水温度为39℃/29℃。
采暖制冷系统3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3、4、5所示,夏天需要室内制冷时,为避免由于夏天制冷水的水温过低而使天花板37结露,集中供水管31供给18℃的水流,该水流经热媒集配装置33后分流至采暖制冷管道34,水流在室内经过热交换后,回水温度为23℃时回到热媒集配装置33,再从集中排水管32中排出;冬天需要室内供热时,为使冬季供热温度不过高,集中供水管31供给39℃的水流,该水流经热媒集配装置33后分流至采暖制冷管道34,水流在室内经过热交换后,回水温度为29℃时回到热媒集配装置33,再从集中排水管32中排出。
采暖制冷系统3的工作原理如下:
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1、2所示,启动新风处理器22,将新风从新风进风口20吸入,新风通过进风管31进入热回收机组28,与返回的排风管27中的回风在热回收机组28中进行热交换,减少了热能的损耗,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换热后的新风通过进风管21进入新风处理器22,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温度调节器221使新风达到所需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器222使新风达到所需的湿度;经温度和湿度调节后的新风通过管道进入新风分配箱23;新风分配箱23的新风通过多条送风管24输送到各室的地板上的送风口25,新风进入室内,自室内地面送出,以0.2米/秒的速度从底部充满整个房间,居住者和其它室内热荷载加热新风,产生上升的气流;这种方式产生的暖气流带着新鲜空气进入人的鼻腔,并带走了身上的汗味及其它污浊气体,最后到达房间顶部,在那里从室内排风口26排出;进入室内排风口26的回风通过排风管27进入热回收机组28,与进入的进风管21中的新风在热回收机组28中进行热交换,释放出热能,新风和回风无交叉污染;热交换后的回风通过排风口29排出。
实施例2
参照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它设有新型外墙围护系统1、送风系统2、采暖制冷系统3;所述外墙围护系统1包括由外至内的干挂装饰层11、流动空气层12和保温层13组成;所述保温层13贴在墙体14上,所述干挂装饰层11和保温层13通过骨架15连接;所述送风系统2是由新风进风口20、进风管21、新风处理器22、新风分配箱23、送风管24、送风口25、室内排风口26、排风管27、热回收机组28、排风口29组成;所述新风进风口20通过进风管21与热回收机组28连接,热回收机组28通过进风管21与新风处理器22连接,新风处理器22与设在室内的新风分配箱23连接,新风分配箱23通过送风管24与送风口25连接,室内排风口26通过排风管27与热回收机组28连接,热回收机组28与排风口29连接;所述送风管24设在室内地面楼板之中,所述送风口25与地面平行或稍低;所述采暖制冷系统3是由集中供水管31、集中排水管32、热媒集配装置33、采暖制冷管道34组成;所述采暖制冷管道34设在各个室内天花板37下方的抹灰层35内,为固定采暖制冷管道34,在抹灰层35内还设有固定采暖制冷管道的钢筋网36,钢筋网36固定在天花板37上;所述集中供水管31与热媒集配装置33连接,所述热媒集配装置33与各采暖制冷管道34连接,所述集中排水管32也与热媒集配装置33连接。
参照图7所示,为保证室内热能的稳定,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采光和遮光系统4,所述的采光和遮光系统4是由墙体41上的窗42和外遮阳百叶43组成;所述的窗41的窗框材料采用断桥铝合金,窗玻璃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允许日光携带的能量进入室内,但是室内的热量不会发散到室外增加冬季室内保暖;窗41和外遮阳百叶42的配合使整个建筑在夏天能够阻挡住绝大部分阳光的热辐射能。
参见图6所示,为加强保温层13的作用,保温层13是导热系数为0.038瓦/米·开,厚度为100毫米的复合聚苯板。
参照图1、2所示,为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增加室内的舒适度,所述新风处理器22中还设有温度调节器221和湿度调节器222;为增加新风的换热效率,所述热回收机组28是设在屋顶的叉流板式高效热回收装置;为节约成本,一栋大楼每层每个单元的可个性化调节全置换式新风送风系统通过并联方式连接;为使采暖制冷效率更高,所述采暖制冷管道34是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内径为8毫米,外径为12毫米;所述抹灰层35厚度为32毫米;为使每一业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通过每个区域的温控器来调节通过的水量,从而调节屋内的温度,达到个性化的要求,所述集中供水管31和采暖制冷管道34上都设阀门311、341,并在集中供水管31上安装过滤器312。
为使采暖制冷效率更好,所述热媒集配装置系统的各采暖制冷管道长度为100米;各采暖制冷管道间距为105毫米,每平方米的采暖制冷管道长度设为8米;所述热媒集配装置的各采暖制冷管道为7个。
对所述采暖制冷系统而言,为避免由于夏天制冷水的水温过低而使天花板结露,夏天制冷管道供/回水温度为20℃/25℃;为使冬季供热温度不过高,冬天采暖管道供/回水温度为41℃/31℃。
采暖制冷系统3的工作原理如下:夏天需要室内制冷时,为避免由于夏天制冷水的水温过低而使天花板37结露,集中供水管31供给20℃的水流,该水流经热媒集配装置33后分流至采暖制冷管道34,水流在室内经过热交换后,回水温度为25℃时回到热媒集配装置33,再从集中排水管32中排出;冬天需要室内供热时,为使冬季供热温度不过高,集中供水管31供给41℃的水流,该水流经热媒集配装置33后分流至采暖制冷管道34,水流在室内经过热交换后,回水温度为31℃时回到热媒集配装置33,再从集中排水管32中排出。
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1、2所示,启动新风处理器22,将新风从新风进风口20吸入,新风通过进风管31进入热回收机组28,与返回的排风管27中的回风在热回收机组28中进行热交换,减少了热能的损耗,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换热后的新风通过进风管21进入新风处理器22,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温度调节器221使新风达到所需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器222使新风达到所需的湿度;经温度和湿度调节后的新风通过管道进入新风分配箱23;新风分配箱23的新风通过多条送风管24输送到各室的地板上的送风口25,新风进入室内,自室内地面送出,以0.4米/秒的速度从底部充满整个房间,居住者和其它室内热荷载加热新风,产生上升的气流;这种方式产生的暖气流带着新鲜空气进入人的鼻腔,并带走了身上的汗味及其它污浊气体,最后到达房间顶部,在那里从室内排风口26排出;进入室内排风口26的回风通过排风管27进入热回收机组28,与进入的进风管21中的新风在热回收机组28中进行热交换,释放出热能,新风和回风无交叉污染;热交换后的回风通过排风口29排出。
实施例3
参照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它设有新型外墙围护系统1、送风系统2、采暖制冷系统3;所述外墙围护系统1包括由外至内的干挂装饰层11、流动空气层12和保温层13组成;所述保温层13贴在墙体14上,所述干挂装饰层11和保温层13通过骨架15连接;所述送风系统2是由新风进风口20、进风管21、新风处理器22、新风分配箱23、送风管24、送风口25、室内排风口26、排风管27、热回收机组28、排风口29组成;所述新风进风口20通过进风管21与热回收机组28连接,热回收机组28通过进风管21与新风处理器22连接,新风处理器22与设在室内的新风分配箱23连接,新风分配箱23通过送风管24与送风口25连接,室内排风口26通过排风管27与热回收机组28连接,热回收机组28与排风口29连接;所述送风管24设在室内地面楼板之中,所述送风口25与地面平行或稍低;所述采暖制冷系统3是由集中供水管31、集中排水管32、热媒集配装置33、采暖制冷管道34组成;所述采暖制冷管道34设在各个室内天花板37下方的抹灰层35内,为固定采暖制冷管道34,在抹灰层35内还设有固定采暖制冷管道的钢筋网36,钢筋网36固定在天花板37上;所述集中供水管31与热媒集配装置33连接,所述热媒集配装置33与各采暖制冷管道34连接,所述集中排水管32也与热媒集配装置33连接。
参照图7所示,为保证室内热能的稳定,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采光和遮光系统4,所述的采光和遮光系统4是由墙体41上的窗42和外遮阳百叶43组成;所述的窗41的窗框材料采用断桥铝合金,窗玻璃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允许日光携带的能量进入室内,但是室内的热量不会发散到室外增加冬季室内保暖;窗41和外遮阳百叶42的配合使整个建筑在夏天能够阻挡住绝大部分阳光的热辐射能。
参见图6所示,为加强保温层13的作用,保温层13是导热系数为0.038瓦/米·开,厚度为100毫米的复合聚苯板。
参照图1、2所示,为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增加室内的舒适度,所述新风处理器22中还设有温度调节器221和湿度调节器222;为增加新风的换热效率,所述热回收机组28是设在屋顶的叉流板式高效热回收装置;为节约成本,一栋大楼每层每个单元的可个性化调节全置换式新风送风系统通过并联方式连接;为使采暖制冷效率更高,所述采暖制冷管道34是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内径为8毫米,外径为12毫米;所述抹灰层35厚度为30毫米;为使每一业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通过每个区域的温控器来调节通过的水量,从而调节屋内的温度,达到个性化的要求,所述集中供水管31和采暖制冷管道34上都设阀门311、341,并在集中供水管31上安装过滤器312。
为使采暖制冷效率更好,所述热媒集配装置系统的各采暖制冷管道长度为80米;各采暖制冷管道间距为100毫米,每平方米的采暖制冷管道长度设为10米;所述热媒集配装置的各采暖制冷管道为4个。
对所述采暖制冷系统而言,为避免由于夏天制冷水的水温过低而使天花板结露,夏天制冷管道供/回水温度为19℃/24℃;为使冬季供热温度不过高,冬天采暖管道供/回水温度为40℃/30℃。
采暖制冷系统3的工作原理如下:夏天需要室内制冷时,为避免由于夏天制冷水的水温过低而使天花板37结露,集中供水管31供给19℃的水流,该水流经热媒集配装置33后分流至采暖制冷管道34,水流在室内经过热交换后,回水温度为24℃时回到热媒集配装置33,再从集中排水管32中排出;冬天需要室内供热时,为使冬季供热温度不过高,集中供水管31供给40℃的水流,该水流经热媒集配装置33后分流至采暖制冷管道34,水流在室内经过热交换后,回水温度为30℃时回到热媒集配装置33,再从集中排水管32中排出。
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1、2所示,启动新风处理器22,将新风从新风进风口20吸入,新风通过进风管31进入热回收机组28,与返回的排风管27中的回风在热回收机组28中进行热交换,减少了热能的损耗,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换热后的新风通过进风管21进入新风处理器22,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温度调节器221使新风达到所需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器222使新风达到所需的湿度;经温度和湿度调节后的新风通过管道进入新风分配箱23;新风分配箱23的新风通过多条送风管24输送到各室的地板上的送风口25,新风进入室内,自室内地面送出,以0.3米/秒的速度从底部充满整个房间,居住者和其它室内热荷载加热新风,产生上升的气流;这种方式产生的暖气流带着新鲜空气进入人的鼻腔,并带走了身上的汗味及其它污浊气体,最后到达房间顶部,在那里从室内排风口26排出;进入室内排风口26的回风通过排风管27进入热回收机组28,与进入的进风管21中的新风在热回收机组28中进行热交换,释放出热能,新风和回风无交叉污染;热交换后的回风通过排风口29排出。

Claims (8)

1、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其特征在于:它设有新型外墙围护系统、送风系统、采暖制冷系统;所述外墙围护系统包括由外至内的干挂装饰层、流动空气层和保温层组成;所述干挂装饰层和保温层通过骨架连接;所述送风系统是由新风进风口、进风管、新风处理器、新风分配箱、送风管、送风口、室内排风口、排风管、热回收机组、排风口组成;所述新风进风口通过进风管与热回收机组连接,热回收机组通过进风管与新风处理器连接,新风处理器与设在室内的新风分配箱连接,新风分配箱通过送风管与送风口连接,室内排风口通过排风管与热回收机组连接,热回收机组与排风口连接;所述送风管设在室内地面楼板之中,所述送风口与地面平行或稍低;所述采暖制冷系统是由集中供水管、集中排水管、热媒集配装置、采暖制冷管道组成;所述采暖制冷管道设在各个室内天花板下方的抹灰层内,为固定采暖制冷管道,在抹灰层内还设有固定采暖制冷管道的钢筋网,钢筋网固定在天花板上;所述集中供水管与热媒集配装置连接,所述热媒集配装置与各采暖制冷管道连接,所述集中排水管也与热媒集配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采光和遮光系统,所述的采光和遮光系统是由窗和外遮阳百叶组成;所述窗的窗框用断桥铝合金,窗玻璃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处理器中还设有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机组是叉流板式热回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式住宅的每层每个单元的送风系统通过并联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制冷管道是塑料管;所述塑料管的内径为8毫米,外径为12毫米;所述抹灰层厚度为28~32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供水管和采暖制冷管道上都设有阀门,并在集中供水管上安装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集配装置系统的各采暖制冷管道长度为80~120米;各采暖制冷管道间距在95~105毫米之间,每平方米的采暖制冷管道长度为8~12米之间;所述热媒集配装置的采暖制冷管道为4~8个。
CNU200620001842XU 2006-01-26 2006-01-26 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Expired - Lifetime CN286398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01842XU CN2863985Y (zh) 2006-01-26 2006-01-26 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01842XU CN2863985Y (zh) 2006-01-26 2006-01-26 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63985Y true CN2863985Y (zh) 2007-01-31

Family

ID=3767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01842XU Expired - Lifetime CN2863985Y (zh) 2006-01-26 2006-01-26 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63985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4820B (zh) * 2007-05-23 2010-05-26 朱江卫 一种流体调节型内墙内保温结构及其预制方法
CN104976673A (zh) * 2015-06-25 2015-10-14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新型节能全方位低温辐射空调终端系统
CN107543270A (zh) * 2017-09-19 2018-01-05 浙江佳中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管网式冷热双效墙面控温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4820B (zh) * 2007-05-23 2010-05-26 朱江卫 一种流体调节型内墙内保温结构及其预制方法
CN104976673A (zh) * 2015-06-25 2015-10-14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新型节能全方位低温辐射空调终端系统
CN107543270A (zh) * 2017-09-19 2018-01-05 浙江佳中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管网式冷热双效墙面控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3520B (zh) 一种基于通风墙体的双层相变储能辐射空调系统
CN101008513A (zh) 一种集中式天棚采暖制冷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945138A (zh) 独立新风地板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及其运动方法
CN105649198A (zh) 一种建筑节能光伏系统
CN104763087A (zh) 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CN105780943A (zh) 一种多层建筑辐射换热空调墙体
CN101008290A (zh) 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CN106642296A (zh) 一种智能化房屋温度控制系统
CN106568143A (zh) 一种智能被动式建筑的综合设计方法
CN205557817U (zh) 一种建筑节能光伏系统
CN2863985Y (zh) 具有新型外墙围护、送风、采暖制冷系统的集合式住宅
CN205860344U (zh) 通风窗
CN202380605U (zh) 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除湿复合墙体
CN204804133U (zh) 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CN206693433U (zh) 一种新型环保节能型相变建筑外围结构
CN104154619B (zh) 建筑空心结构的太阳能驱动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及通风的方法
CN206234903U (zh) 一种智能化房屋温度控制系统
CN1226499C (zh) 夹层通风墙体
CN201794319U (zh) 双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采暖干燥房
CN110499821A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CN101059279B (zh) 空气式太阳能集热换气系统
CN205717723U (zh) 一种置换通风装置
CN206245530U (zh) 地源热太阳能生态型建筑
CN205742604U (zh) 智能化控温材料节能墙体
CN2867187Y (zh) 一种常温冷暖空调水幕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ONTEMPORARY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ONTEMPORARY HOME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711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123

Address after: No. 1, Xianghe Garden Road, Dongzhimen,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100028

Patentee after: Contemporary Investment Group Limited

Address before: No. 1, Xianghe Garden Road, Dongzhimen,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100028

Patentee before: Modern Land Group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DANGDAI ENERGY-SAVING HOUSE PURCHAS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ONTEMPORARY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8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509

Address after: Two, Beijing City, Dongcheng District xiangheyuan Street No. 1 Building No. 10 contemporary energy center home zip code: 100028

Patentee after: DangDai Energy-Saving house purchas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 Xianghe Garden Road, Dongzhimen,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100028

Patentee before: Contemporary Investment Group Limite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