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46425Y - 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46425Y
CN2846425Y CNU2005200976462U CN200520097646U CN2846425Y CN 2846425 Y CN2846425 Y CN 2846425Y CN U2005200976462 U CNU2005200976462 U CN U2005200976462U CN 200520097646 U CN200520097646 U CN 200520097646U CN 2846425 Y CN2846425 Y CN 284642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p tray
granulation
slag
water
cond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976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强
刘谭璟
柳萌
郭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U2005200976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4642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4642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4642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包括红渣沟(1)、粒化箱(24)、粒化槽(44)、搅笼池(41)、粒化循环水管(15)、螺旋机(13)、运渣皮带机(14),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粒化槽(44)的的输入端的上方,红渣沟(1)的输出端与粒化槽(44)的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粒化箱(24),粒化箱(24)上设有喷水孔(28);粒化槽(44)的渣入口处设内罩(43),粒化槽(44)的水渣出口(45)由管道(42)与搅笼池(4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粒化槽(44)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粒化槽(44)位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内的下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环境保护效果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炼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搅笼法高炉炉渣处理系统主要由红渣沟、粒化箱、冲渣沟、搅笼池(内设有螺旋机、溢流沟、过滤器)、水泵、粒化循环水管、运渣皮带机等组成,红渣沟内盛熔渣,红渣沟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沟的输入端上方,红渣沟的输出端与冲渣沟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粒化箱,粒化箱上设有喷水孔,当红渣沟的熔渣落入冲渣沟时,粒化箱内的高压水经喷水孔喷出,将熔渣用高压水冲碎水淬成水渣,渣水混合物经过有一定坡度的冲渣沟,流入搅笼池的底部,然后随着螺旋输送机构(螺旋机)的转动,其叶片将搅笼池底部的水渣向上输送,水则借重力以及机械搅动两重脱水作用,自动向下回流,从而使渣水得到分离,水渣经脱水离开螺旋输送机构后,通过胶带机(运渣皮带机)送至水渣堆场或渣仓。粒化水收集到搅笼池经溢流沟至过滤器对粒化水进一步过滤,再过滤后的水进入热水池用粒化泵至粒化箱循环使用;细渣收集到过滤器中间的管道内用反冲水冲入搅笼池斜坡处再次过滤脱水。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这种传统的冲渣工艺中熔渣在水淬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硫化物蒸汽,污染环境,腐蚀高炉钢结构并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保护效果好的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箱24、粒化槽44、搅笼池41、粒化循环水管15、螺旋机13、运渣皮带机14,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粒化槽44的的输入端的上方,红渣沟1的输出端与粒化槽44的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粒化箱24,粒化箱24上设有喷水孔28;红渣沟1内的熔渣与粒化箱24喷出的水在粒化槽44的水液面处相遇水淬粒化,进入水中进一步冷却,粒化槽44的渣入口处设内罩43,将冲渣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压入水中;粒化槽44的水渣出口45由管道42与搅笼池41相连通,渣水混合物经管道42进入搅笼池41,搅笼池41内设有螺旋机13、溢流沟40、过滤器10,螺旋机13末端设有运渣皮带机14;过滤器10末端设滤水输出口39,滤水输出口39与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入端相连,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出端与粒化箱24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15上设有第三水泵16;其特征在于:粒化槽44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粒化槽44位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内的下部,对冲渣过程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箱24、冲渣沟9、搅笼池41、粒化循环水管15、螺旋机13、运渣皮带机14,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沟9的输入端上方,红渣沟1的输出端与冲渣沟9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粒化箱24,粒化箱24上设有喷水孔28;冲渣沟9的输出端与搅笼池41相连通,渣水混合物经冲渣沟9的输出端进入搅笼池41,搅笼池4l内设有螺旋机13、溢流沟40、过滤器10,螺旋机13末端设有运渣皮带机14;过滤器10末端设滤水输出口39,滤水输出口39与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入端相连,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出端与粒化箱24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15上设有第三水泵16;其特征在于:红渣沟1的输出端、冲渣沟9的输入端、粒化箱24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红渣沟1的输出端、冲渣沟9的输入端、粒化箱24分别位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的下部。
所述的冷凝塔11与封闭罩12的上端部相连接,封闭罩12的下端部与冲渣沟9相连接。设置封闭罩12的作用是防止含硫化物蒸汽外泄。
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包括冷水管2、回收水管3、缓冲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冷却塔7、冷凝塔11,冷凝塔11的接水装置23的集水管19与回收水管3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的输出端与冷却塔7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上依次设有缓冲罐4、第一水泵5:冷却塔7的输出端与冷水管2的输入端相连,冷水管2的输出端与供水集管21相连,冷水管2上设有第二水泵6:冷凝塔11包括供水集管21、接水装置23、冷凝塔体25、冷凝喷嘴26、放散阀20,冷凝塔体25的顶部设有放散阀20,供水集管21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上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供水集管21上设有冷凝喷嘴26,接水装置23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中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
接水装置23包括集水管19、第一接水盘30、第二接水盘31、第三接水盘32、连接杆33,第一接水盘30成V形,第一接水盘30的第一接水盘底35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二接水盘31成
Figure Y20052009764600051
形,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为孔,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位于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孔与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4,第二接水盘31的第二接水盘底36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一接水盘30与第二接水盘31的上部由连接杆33固定连接:第三接水盘32成 形,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为孔,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位于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孔与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8,第三接水盘底37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
所述的粒化循环水管15上依次设有粒化冷却塔17、第四水泵18,粒化冷却塔17位于第四水泵18与第三水泵16之间。
所述的冷凝塔体25内上部的供水集管21纵向(上、中、下)三根一组,并排2组:每组的上根供水集管的冷凝喷嘴向下,中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中根供水集管的下部冷凝喷嘴向下,下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每组高压喷嘴相对出水,水柱在中间相碰,形成水雾。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粒化槽44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粒化槽44位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内的下部:或者,红渣沟1的输出端、冲渣沟9的输入端、粒化箱24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封闭冲渣点。水冲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蒸汽气流向上,穿过冷凝塔11中部的接水装置,到中上部与冷凝喷嘴产生的水雾相遇,受冷凝结成水,与冷凝喷水一起落至接收盘中被收集,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对冲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蒸汽进行回收,从而减少含硫化物蒸汽对大气的污染,能满足较高的环保要求,杜绝对大气的污染,从而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具有环境保护效果好的特点。设有放散阀20,当内部气压过高时可自动打开,放散蒸汽。采用粒化循环水管15上依次设有粒化冷却塔17、第四水泵18,对粒化回水冷却后再循环使用,保证了冷凝和冲渣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高炉炉渣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高炉炉渣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冷凝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冷凝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接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红渣沟,2-冷水管,3-回收水管,4-缓冲罐,5-第一水泵,6-第二水泵,7-冷却塔,8-第一检修人孔,9-冲渣沟,10-过滤器,11-冷凝塔,12-封闭罩,13-螺旋机,14-运渣皮带机,15-粒化循环水管,16-第三水泵,17-粒化冷却塔,18-第四水泵,19-集水管,20-放散阀,21-供水集管,22-第二检修人孔,23-接水装置,24-粒化箱,25-冷凝塔体,26-冷凝喷嘴,27-检修平台,28-喷水孔,29-人梯,30-第一接水盘,31-第二接水盘,32-第三接水盘,33-连接杆,34-蒸汽通道,35-第一接水盘底,36-第二接水盘底,37-第三接水盘底,38-蒸汽通道,39-滤水输出口,40-溢流沟,41-搅笼池,42-管道,43-内罩,44-粒化槽,45-水渣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箱24、粒化槽44、搅笼池41、粒化循环水管15、螺旋机13、运渣皮带机14,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粒化槽44的的输入端的上方,红渣沟1的输出端与粒化槽44的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粒化箱24,粒化箱24上设有喷水孔28;红渣沟1内的熔渣与粒化箱24喷出的水在粒化槽44的水液面处相遇水淬粒化,进入水中进一步冷却,粒化槽44的渣入口处设内罩43,将冲渣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压入水中;粒化槽44的水渣出口45由管道42与搅笼池41相连通,渣水混合物经管道42进入搅笼池41,搅笼池41内设有螺旋机13、溢流沟40、过滤器10,螺旋机13末端设有运渣皮带机14;过滤器10末端设滤水输出口39,滤水输出口39与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入端相连,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出端与粒化箱24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15上设有第三水泵16、粒化冷却塔17、第四水泵18,粒化冷却塔17位于第四水泵18与第三水泵16之间;粒化槽44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粒化槽44位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内的下部,对冲渣过程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
如图5、图8、图9所示,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包括冷水管2、回收水管3、缓冲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冷却塔7、冷凝塔11,冷凝塔11的冷凝塔体25为φ6m钢制圆筒,圆筒高度为25m,下部设基础固定,顶部加盖封闭,冷凝塔体内设耐酸喷涂料50mm厚。冷凝塔11内的上部设有检修平台27,检修平台27处的冷凝塔体25上设有第一检修人孔8,冷凝塔体25的中部设有第二检修人孔22,冷凝塔体25外设有人梯29。冷凝塔11的接水装置23的集水管19与回收水管3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的输出端与冷却塔7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上依次设有缓冲罐4、第一水泵5;冷却塔7的输出端与冷水管2的输入端相连,冷水管2的输出端与供水集管21相连,冷水管2上设有第二水泵6;冷凝塔11包括供水集管21、接水装置23、冷凝塔体25、冷凝喷嘴26、放散阀20,冷凝塔体25的顶部设有放散阀20,顶部放散阀尺寸为2500mm,阀上设配重,利用杠杆原理,调节配重位置设定压力,当冷凝塔内压力过高时阀可自动打开,打开时呈花瓣形状。供水集管21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上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供水集管21上设有冷凝喷嘴26,接水装置23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中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接水装置23包括集水管19、第一接水盘30、第二接水盘31、第三接水盘32、连接杆33,第一接水盘30成V形,第一接水盘30的第一接水盘底35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二接水盘31成 形,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为孔,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位于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孔与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4,第二接水盘31的第二接水盘底36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一接水盘30与第二接水盘31的上部由连接杆33固定连接;第三接水盘32成 形,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为孔,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位于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孔与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8,第三接水盘底37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冷凝水全部落在接水装置上集中回收。
所述的冷凝塔体25内上部的供水集管21纵向三根一组,并排2组(设置2-3组根据工况热平衡计算设置);每组的上根供水集管的冷凝喷嘴向下,中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中根供水集管的下部冷凝喷嘴向下,下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每组高压喷嘴相对出水,水柱在中间相碰,形成水雾。
实施例2:
如图2、图4、图6、图7所示,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箱24、冲渣沟9、搅笼池41、粒化循环水管15、螺旋机13、运渣皮带机14,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沟9的输入端上方,红渣沟1的输出端与冲渣沟9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粒化箱24,粒化箱24上设有喷水孔28;冲渣沟9的输出端与搅笼池41相连通,渣水混合物经冲渣沟9的输出端进入搅笼池41,搅笼池41内设有螺旋机13、溢流沟40、过滤器10,螺旋机13末端设有运渣皮带机14;过滤器10末端设滤水输出口39,滤水输出口39与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入端相连,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出端与粒化箱24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15上设有第三水泵16、粒化冷却塔17、第四水泵18,粒化冷却塔17位于第四水泵18与第三水泵16之间;红渣沟1的输出端、冲渣沟9的输入端、粒化箱24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红渣沟1的输出端、冲渣沟9的输入端、粒化箱24分别位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的下部。所述的冷凝塔11与封闭罩12的上端部相连接,封闭罩12的下端部与冲渣沟9相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与实施例1蒸汽冷凝装置的结构相同。

Claims (7)

1.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箱(24)、粒化槽(44)、搅笼池(41)、粒化循环水管(15)、螺旋机(13)、运渣皮带机(14),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粒化槽(44)的的输入端的上方,红渣沟(1)的输出端与粒化槽(44)的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粒化箱(24),粒化箱(24)上设有喷水孔(28);粒化槽(44)的渣入口处设内罩(43),粒化槽(44)的水渣出口(45)由管道(42)与搅笼池(41)相连通,搅笼池(41)内设有螺旋机(13)、溢流沟(40)、过滤器(10),螺旋机(13)末端设有运渣皮带机(14);过滤器(10)末端设滤水输出口(39),滤水输出口(39)与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入端相连,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出端与粒化箱(24)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15)上设有第三水泵(16);其特征在于:粒化槽(44)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粒化槽(44)位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内的下部。
2.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它包括红渣沟(1)、粒化箱(24)、冲渣沟(9)、搅笼池(41)、粒化循环水管(15)、螺旋机(13)、运渣皮带机(14),红渣沟(1)的输出端位于冲渣沟(9)的输入端上方,红渣沟(1)的输出端与冲渣沟(9)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粒化箱(24),粒化箱(24)上设有喷水孔(28);冲渣沟(9)的输出端与搅笼池(41)相连通,搅笼池(41)内设有螺旋机(13)、溢流沟(40)、过滤器(10),螺旋机(13)末端设有运渣皮带机(14);过滤器(10)末端设滤水输出口(39),滤水输出口(39)与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入端相连,粒化循环水管(15)的输出端与粒化箱(24)相连通,粒化循环水管(15)上设有第三水泵(16);其特征在于:红渣沟(1)的输出端、冲渣沟(9)的输入端、粒化箱(24)处设有蒸汽冷凝装置,红渣沟(1)的输出端、冲渣沟(9)的输入端、粒化箱(24)分别位于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塔(11)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塔(11)与封闭罩(12)的上端部相连接,封闭罩(12)的下端部与冲渣沟(9)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包括冷水管(2)、回收水管(3)、缓冲罐(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冷却塔(7)、冷凝塔(11),冷凝塔(11)的接水装置(23)的集水管(19)与回收水管(3)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的输出端与冷却塔(7)的输入端相连,回收水管(3)上依次设有缓冲罐(4)、第一水泵(5);冷却塔(7)的输出端与冷水管(2)的输入端相连,冷水管(2)的输出端与供水集管(21)相连,冷水管(2)上设有第二水泵(6);冷凝塔(11)包括供水集管(21)、接水装置(23)、冷凝塔体(25)、冷凝喷嘴(26)、放散阀(20),冷凝塔体(25)的顶部设有放散阀(20),供水集管(21)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上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供水集管(21)上设有冷凝喷嘴(26),接水装置(23)位于冷凝塔体(25)内的中部并与冷凝塔体(2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水装置(23)包括集水管(19)、第一接水盘(30)、第二接水盘(31)、第三接水盘(32)、连接杆(33),第一接水盘(30)成V形,第一接水盘(30)的第一接水盘底(35)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二接水盘(31)成
Figure Y2005200976460003C1
形,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为孔,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位于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第二接水盘(31)的中部孔与第一接水盘(30)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4),第二接水盘(31)的第二接水盘底(36)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第一接水盘(30)与第二接水盘(31)的上部由连接杆(33)固定连接;第三接水盘(32)成形,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为孔,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位于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第三接水盘(32)的中部孔与第二接水盘(31)的底部之间形成蒸汽通道(38),第三接水盘底(37)设有出水口并与集水管(19)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塔体(25)内上部的供水集管(21)纵向三根一组,并排2组;每组的上根供水集管的冷凝喷嘴向下,中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中根供水集管的下部冷凝喷嘴向下,下根供水集管的上部冷凝喷嘴向上,每组高压喷嘴相对出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粒化循环水管(15)上依次设有粒化冷却塔(17)、第四水泵(18),粒化冷却塔(17)位于第四水泵(18)与第三水泵(16)之间。
CNU2005200976462U 2005-08-12 2005-08-12 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4642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0976462U CN2846425Y (zh) 2005-08-12 2005-08-12 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0976462U CN2846425Y (zh) 2005-08-12 2005-08-12 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46425Y true CN2846425Y (zh) 2006-12-13

Family

ID=37511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9764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46425Y (zh) 2005-08-12 2005-08-12 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46425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2044A (zh) * 2016-12-20 2017-05-24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高炉水渣搅笼机小衬板的修复方法
CN107345262A (zh) * 2017-08-11 2017-11-14 扬州市顺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渣粒化成套系统
CN111686904A (zh) * 2020-07-13 2020-09-22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锡业分公司 一种无废水排放的贫锡炉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2044A (zh) * 2016-12-20 2017-05-24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高炉水渣搅笼机小衬板的修复方法
CN106702044B (zh) * 2016-12-20 2018-09-25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高炉水渣搅笼机小衬板的修复方法
CN107345262A (zh) * 2017-08-11 2017-11-14 扬州市顺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渣粒化成套系统
CN107345262B (zh) * 2017-08-11 2022-11-11 扬州市顺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渣粒化成套系统
CN111686904A (zh) * 2020-07-13 2020-09-22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锡业分公司 一种无废水排放的贫锡炉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01843U (zh) 吹浴式除尘脱硫装置
CN2846425Y (zh) 环保型搅笼法渣处理装置
CN2846424Y (zh) 环保型轮法渣处理装置
CN109161618A (zh) 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5885959A (zh) 立式煤气洗涤脱水一体化系统
CN2846423Y (zh) 环保型过滤法渣处理装置
CN207546168U (zh) 垃圾焚烧发电厂尾气脱硫装置
CN1242933C (zh) 污泥高温好氧消化装置
CN105861078B (zh) 一种竖炉煤气洗涤器的塔底排水及水封装置
CN108837657A (zh) 一种喷淋水雾除尘器
CN214763502U (zh) 一种高炉水渣系统用多级沉淀装置
CN209210837U (zh) 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
CN2830411Y (zh) 水冲渣冷凝塔
CN108096935A (zh) 湿式电除尘出口排放烟囱用脱水装置
CN208980435U (zh) 一种循环水系统用辅助加药除杂装置
CN202511303U (zh) 湿法脱硫后烟囱出口防烟气液滴携带装置
CN208018280U (zh) 湿式电除尘出口排放烟囱用脱水装置
CN208980395U (zh) 一种循环水池用虹吸式排污装置
CN105060556B (zh) 一种含硫废水可调式负压脱硫装置
CN205500914U (zh) 一种改良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7210219U (zh) 一种适用于污泥热水解系统的污泥处理装置
CN215924975U (zh) 一种渣处理滴灌装置
CN214167853U (zh) 卧式煤气脱酸装置及煤气干法除尘系统
CN216997718U (zh) 一种罐体式投加装置
CN109351101A (zh) 一种高炉渣处理水蒸气的冲制塔烟囱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