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31534Y - 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 Google Patents

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31534Y
CN2831534Y CN 200520103617 CN200520103617U CN2831534Y CN 2831534 Y CN2831534 Y CN 2831534Y CN 200520103617 CN200520103617 CN 200520103617 CN 200520103617 U CN200520103617 U CN 200520103617U CN 2831534 Y CN2831534 Y CN 283153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holding
turn end
connector module
spacing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036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月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10361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3153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3153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3153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一第一固持装置、一第一活动构件,以及复数与该第一电连接器电连接并穿设于该第一固持装置与该第一活动构件的电线。该第一固持装置包括一止挡部。该第一活动构件包括一可旋转地枢设于该第一固持装置并具有一限位部的第一旋动端部,当该限位部与该止挡部产生干涉时,可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相对于该第一固持装置旋动。本实用新型具有多自由度并可限位旋转,可以随意定位不滑移,在使用上非常方便。其还可以多段式旋转且可限制旋转角度,可避免电线旋转圈数过多而使该等电线互相缠绕过紧,进而导致扭力增大造成转输不稳定或发生该等电线断裂等的情形,而可大为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资讯科技日益创新,区域网路兴起发达,个人电脑、外接装置、携带式电脑,以及伺服器等与主机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连结关系。而在众多的外接装置中,例如扫描器、键盘,或是机上盒等等,不论其体积是大或小,皆须经由一设置在外接装置上的电连接器与主机相对应的连接埠或连接插座相插接以形成电连接,方能产生其功能。
目前通用的电连接器,包括有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Bus,简称为USB)、IEEE(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或PS2等等。该等现有的电连接器因其如果是直接插设于连接座或连接插座上,当外接装置过大时将会干扰或妨碍连接插座的邻近插座孔的使用,所以一般集线埠或外接装置,是先外接一连接线用以延伸,再连接一电连接器,进而插设于连接座或连接插座上,如此即可以避免影响或干扰邻接插座孔的使用,然而,当连接众多的外接装置时,将会增加连接线的数目,数量繁多的连接线不但容易交错凌乱甚而打结难以整理,并且也容易因小空间或设备靠墙而使连接线弯折或电连接器受挤压,从而造成电连接器的损坏率增高,以及讯号转输的不稳定。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电连接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模组,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连接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多自由度并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段式旋转且可限制旋转角度以避免电线缠绕纠结的电连接器模组,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包括有一第一电连接器、一第一固持装置、一第一活动构件,以及复数电线。该第一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侧面,该第一电连接器还具有一设于该第一侧面的容置部。该第一固持装置包括一壳体单元、一设于该壳体单元靠近该第一侧面一面的固持部,以及一位于该固持部内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一弧形表面,及至少一设于该弧形表面上的止挡部。该第一活动构件包括一壳本体、一设于该壳本体一端且受该弧形表面包覆的第一旋动端部,以及一设于该壳本体另一端的第二旋动端部,定义通过该壳本体几何中心的一轴向及一径向,该第一旋动端部可绕该轴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固持部内,该第二旋动端部可绕一平行该径向的第一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容置部内,该第一旋动端部具有一枢接面,以及一设于该枢接面上的限位部,当该限位部与该止挡部产生干涉时,可以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相对于该固持部旋动。各该电线穿设于该第一活动构件及该第一固持装置中,并与该第一电连接器形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限位件还具有一设置于该固持部内的弧形本体,且该弧形表面是形成于该弧形本体的内侧。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电连接器的容置部具有一形成于第一侧面的第一开槽、一界限出该第一开槽底部的槽底面、分别由该槽底面左右二侧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该第一开槽的周缘的一左槽侧面及一右槽侧面、一由该左槽侧面朝内贯穿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左穿线孔,以及一由该右槽侧面朝内贯穿且与该左穿线孔相间隔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右穿线孔。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旋动端部还具有复数个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以形成实质的环形断面的第一卡制部,该限位件还具有一位于该弧形表面用以定位于其中二个第一卡制部之间的弹抵部,且该限位部是设于其中二个第一卡制部之间。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旋动端部还具有一沿着该枢接面外周缘朝外延伸形成且受该弧形表面包覆的环形枢轴,以及二个由该枢接面间隔朝下贯穿的穿孔,且该限位部是与该环形枢轴连接并介于该等穿孔之间。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限位件还具有复数以该轴向为中心而间隔形成于该弧形表面用以供该第一旋动端部的限位部定位的定位孔,且该止挡部是位于其中二个定位孔之间。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二旋动端部具有一枢接面,以及复数沿着该第一方向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的第二卡制部,该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一设于该容置部内且可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二卡制部内的定位部。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装设于该第一固持装置的壳体单元内且与该等电线电连接的控制元件。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活动构件的壳本体具有一用以供该等电线穿设的容置空间、一由该壳本体左侧面朝外延伸的左柱轴、一由该壳本体右侧面朝外延伸的右柱轴、一贯穿该左柱轴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左入线孔、一贯穿该右柱轴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右入线孔,以及一由该壳本体靠近该第一固持装置一面朝内贯穿形成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出线口。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固持装置的壳体单元具有一用以供该等电线穿设的容置空间,以及一靠近该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二侧面,而该固持部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二侧面的第二开槽、一界限出该第二开槽的底部的槽底面、分别由该槽底面的二相反侧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该第二开槽的周缘的一左槽侧面及一右槽侧面、一由该左槽侧面朝内贯穿并与该壳体单元的容置空间相通的左穿线孔,以及一由该右槽侧面朝内贯穿且与该左穿线孔相间隔并与该壳体单元容置空间相通的右穿线孔。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与该等电线形成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一固持装置还包括一设于壳体单元远离该固持部一端的第三旋动端部,该第二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靠近该第三旋动端部的第三侧面,该第二电连接器还具有一设于该第三侧面的容置部,而该第三旋动端部是绕一平行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容置部内。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固持部具有一形成于壳体单元靠近该第一侧面的一面的第二开槽、一界限出该第二开槽的底部的槽底面、一由该槽底面的周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该第二开槽周缘的槽周面,以及一由该槽周面顶缘朝中央延伸的环形延伸壁,且该限位件是一体地设于该固持部内,该弧形表面是形成于该槽周面上。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三旋动端部具有一枢接面,以及复数沿着该第二方向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的第三卡制部,该第二电连接器还具有一设于该容置部内且可定位于其中二个第三卡制部内的定位部。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固持装置还包括一环设于该壳体单元外侧用以固定该壳体单元的环箍。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旋动端部还具有复数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以形成实质的环形断面的第一卡制部,且该限位部是设于其中二个第一卡制部之间,该第二旋动端部具有一枢接面,以及复数沿着该第一方向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的第二卡制部,该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一设于该容置部内且可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二卡制部内的定位部。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壳体,且该第一固持装置还包括一设于该壳体单元远离该固持部一端的第三旋动端部,该壳体具有一位于靠近该第三旋动端部一端的第一容置部,该第三旋动端部可绕一平行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第一容置部内。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第二固持装置以及一第二活动构件,且该壳体还具有一位于远离该第三旋动端部一端的第二容置部,该第二固持装置包括一壳体单元、一设于壳体单元靠近第二容置部一端的第三旋动端部、一设于该壳体单元远离该第二容置部一端的固持部,以及一位于该固持部内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一弧形表面,以及至少一设于该弧形表面上的止挡部,该第二活动构件包括一壳本体、一设于该壳本体一端且受该弧形表面包覆的第一旋动端部,定义通过壳本体几何中心的一轴向及一径向,该第一旋动端部可绕该轴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固持部内,并具有一枢接面,以及一设于该枢接面上的限位部,当该限位部与该止挡部产生干涉时,可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相对于该固持部旋动,而该第三旋动端部可绕一平行该径向的第三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第二容置部内。
前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二活动构件还包括一设于该壳本体另一端的第二旋动端部,该第二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设于靠近该第二旋动端部的容置部,而该第二旋动端部是绕一平行该径向的第四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容置部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一第一固持装置、一第一活动构件,以及复数与该第一电连接器电连接并穿设于该第一固持装置与该第一活动构件的电线。该第一固持装置包括一止挡部。该第一活动构件包括一可旋转地枢设于该第一固持装置并具有一限位部的第一旋动端部,当该限位部与该止挡部产生干涉时,可以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相对于该第一固持装置旋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该等旋动端部的作动可使该第一电连接器与该第二电连接器任意旋转,并且借由该等定位部与相对应的第二旋动端部、第三旋动端部产生干涉,以及该第一旋动端部与相对应的定位孔,而可以随意定位不滑移,在使用上非常方便,更加适于实用。
另外,借由该限位件的止挡块与第一旋动端部的限位部的干涉作用,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相对于该固持部旋动,也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的旋转角度,而可以避免因穿设于该第一旋动端部内的电线旋转圈数过多而使该等电线互相缠绕过紧,进而导致扭力增大,造成转输不稳定或发生该等电线断裂等的情形,而可大为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具有多自由度并可限位旋转的功效。另外,其还具有可以多段式旋转且可限制旋转角度以避免电线缠绕纠结的优良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电连接器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活动构件可相对一第一固持装置沿箭头A方向及箭头B方向旋转。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固持装置旋转后的情形。
图6是一类似于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活动构件可相对第一固持装置沿箭头C方向旋转。
图7是一类似于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固持装置旋转后的情形。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说明第二实施例的一壳体单元、一固持部、一限位件,及一第三旋动端部。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一类似于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说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第一活动构件。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立体示意图,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活动构件可相对一第一固持装置及一第二电连接器沿箭头D方向旋转。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5是一类似于图1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活动构件可相对第一固持装置及第二电连接器沿箭头E方向旋转。
图16是一类似于图1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固持装置及第二电连接器旋转后的情形。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均以相同的标号来表示。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2、一第一固持装置3、一第一活动构件4、复数电线5,以及一控制元件7,其中:
上述的第一电连接器2,包括一绝缘本体21,该绝缘本体21具有一容置空间211,以及一位于右侧的第一侧面212。该第一电连接器2还包括一位于远离第一侧面212一侧的接合端22、复数个容设于该接合端22的端子23、一凹设于第一侧面212的容置部24,以及一定位部25。
该容置部24,具有一形成于第一侧面212的第一开槽241、一界限出该第一开槽241的底部的槽底面242、分别由该槽底面242左右二侧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第一开槽241的周缘的一左槽侧面243及一右槽侧面244、一由左槽侧面243朝内贯穿并与容置空间211相通的左穿线孔245,以及一由右槽侧面244朝内贯穿且与左穿线孔245相间隔并与容置空间211相通的右穿线孔246。
该定位部25,是由槽底面242朝外延伸形成且突伸于容置部24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连接器2是为一通用序列埠汇流排电连接器,但是不以此为限。
上述的第一固持装置3,包括一壳体单元31、一固持部32,以及一位于该固持部32内的限位件33。
该壳体单元31,具有一容置空间311,以及一位于左侧且靠近该第一电连接器2的第二侧面312。
该固持部32,凹设于第二侧面312,并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二侧面312的第二开槽321、一界限出该第二开槽321的底部的槽底面322、分别由该槽底面322的二侧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第二开槽321的周缘的一左槽侧面323及一右槽侧面324、一由该左槽侧面323朝内贯穿并与壳体单元31容置空间311相通的左穿线孔325,以及一由右槽侧面324朝内贯穿且与左穿线孔325相间隔并与壳体单元31容置空间311相通的右穿线孔326。
该限位件33,具有一设置于固持部32内的弧形本体331、一由该弧形本体331左右二侧缘朝外延伸的延伸段332、一位于该弧形本体331内侧的弧形表面333、一贯穿弧形本体331的方形孔334、四个间隔且对称地由弧形本体331上下侧缘向外延伸并朝内弯曲而突伸于固持部32中的止挡部335,以及一设于弧形表面333并突伸于固持部32中且位于方形孔334相对下方的呈连续弯折状的弹抵部336。在本实施例中,该止挡部335的数目是为四个,但是不以此为限,该止挡部335的数目也可以为一个、二个、三个,或四个以上。
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上述的第一活动构件4,包括一壳本体41、一位于该壳本体41后端(即图的右侧)并受弧形表面333包覆的第一旋动端部42,以及一位于壳本体41前端(即图的左侧)且容设于第一电连接器2的容置部24的第二旋动端部43,并定义通过壳本体41几何中心的一轴向Y及一径向X。
该壳本体41,具有一容置空间411、一由壳本体41的左侧面(即图的前侧)朝外延伸且穿伸入相对应的第一电连接器2左穿线孔245的左柱轴412、一由壳本体41的右侧面(即图后侧)朝外延伸且穿伸入相对应的第一电连接器2右穿线孔246的右柱轴413、一贯穿壳本体41左柱轴412并与容置空间411相通的左入线孔414、一贯穿壳本体41右柱轴413并与容置空间411相通的右入线孔415,以及一由壳本体41的后侧面(即图的右侧)朝前贯穿形成并与容置空间411相通的出线口416。
该第一旋动端部42,可绕轴向Y旋转地枢设于固持部32内,并具有一枢接面421、复数个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421以形成实质的环形断面的第一卡制部422,以及一由枢接面421朝外延伸且位于其中二个第一卡制部422间的限位部423,当该第一旋动端部42的限位部423与限位件33的止挡部335产生干涉时,可限制第一旋动端部42相对于固持部32旋动。
该第二旋动端部43,可绕一平行该径向X的第一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容置部24内,并具有一枢接面431,以及复数个沿着该第一方向间隔地凸设于枢接面431的第二卡制部432。
该第一固持装置3限位件33的弹抵部336可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一卡制部422内,该第一电连接器2的定位部25可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二卡制部432内,借此,该第一旋动端部42可相对于弹抵部336多段式的旋转,该第二旋动端部43可相对于第一电连接器2的定位部25多段式的旋转。
上述的各电线5,穿设经由第一电连接器2的左穿线孔245、右穿线孔246穿出,再穿伸入第一活动构件4的左入线孔414、右入线孔415,尔后由该第一活动构件4的出线口416穿出,进而穿设入第一固持装置3的左穿线孔325、右穿线孔326,并皆与第一电连接器2形成电连接。
上述的控制元件7,是装设于第一固持装置3的壳体单元31内,并与该等电线5形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是将第一固持装置3与控制元件7(如图2所示)组装在一起,该控制元件7可以是依不同需求而设计成具有各种功能的电路,而使该第一固持装置3与该控制元件7可以成为一读卡机(Card Reader)、一集线器(Hub),也或一无线网路收发器(WirelessDevice)等电子装置,但是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将第一旋动端部42可旋转地枢设于第一固持装置3的固持部32内,第二旋动端部43可旋转地枢设于第一电连接器2的容置部24内,然而熟习该项技术者经可由上述说明可知,也可以将该第一旋动端部42可旋转地枢设于该第一电连接器2的容置部24内,该第二旋动端部43可旋转地枢设于该第一固持装置3的固持部32内。
请结合参阅图4、图5所示,该第二旋动端部43可相对于第一电连接器2而上下旋转,使第一固持装置3的壳体单元31可以沿着图中所示箭头A方向及箭头B方向转动,且该第一电连接器2的定位部25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二卡制部432之间。
请参阅图6、图7所示,该第一旋动端部42可相对于第一固持装置3的固持部32而左右旋转,使壳体单元31可以沿着图中所示箭头C方向转动,且限位件33的弹抵部336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一卡制部422之间。当该限位件33的止挡部335与第一旋动端部42的限位部423产生干涉时,可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42相对于固持部32旋动,用以避免该等电线5因转动超过一圈以上而互相缠绕过紧,致使扭力过大,进而导致转输不稳定或发生该等电线5断裂等情形。
请参阅图8、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2、一第一固持装置3、一第一活动构件4、复数电线5,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6,其中:
上述的第一电连接器2,皆包括一绝缘本体21,该绝缘本体21具有一容置空间211,以及一位于右侧的第一侧面212。该第一电连接器2还包括一位于远离第一侧面212一侧的接合端22、复数个容设于该接合端22的端子23、一设于第一侧面212的容置部24,以及一定位部25。
该容置部24,具有一形成于第一侧面212的第一开槽241、一界限出该第一开槽241的底部的槽底面242、分别由该槽底面242左右二侧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第一开槽241的周缘的一左槽侧面243及一右槽侧面244、一贯穿该左槽侧面243并与容置空间211相通的左穿线孔245,以及一贯穿该右槽侧面244且与左穿线孔245相间隔并与容置空间211相通的右穿线孔246。
该定位部25,是由槽底面242朝外延伸形成且突伸于容置部24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连接器2为一通用序列埠汇流排电连接器,但是不以此为限。
上述的第二电连接器6,包括一绝缘本体61,该绝缘本体61具有一容置空间611,以及一位于左侧的第三侧面612。该第二电连接器6还包括一位于远离第三侧面612一侧的接合端62、复数个容设于该接合端62的端子63、一设于第三侧面612的容置部64,以及一定位部65。
该容置部64,具有一形成于第三侧面612的第三开槽641、一界限出该第三开槽641的底部的槽底面642、分别由该槽底面642左右二侧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第三开槽641的周缘的一左槽侧面643及一右槽侧面644、一贯穿该左槽侧面643并与容置空间611相通的左穿线孔645,以及一贯穿该右槽侧面644且与左穿线孔645相间隔并与容置空间611相通的右穿线孔646。
该定位部65,是由槽底面642朝外延伸形成且突伸于容置部64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连接器6为一通用序列埠汇流排电连接器,但是不以此为限。
请再配合参阅图10、图11所示,上述的第一固持装置3,包括一壳体单元31、一设于该壳体单元31靠近第一电连接器2第一侧面212一面的固持部32、一位于该固持部32内的限位件33、一设于壳体单元31靠近第二电连接器6第三侧面612的第三旋动端部34,以及一环箍35(如图9所示)。
该壳体单元31,具有一容置空间311、一位于左侧且靠近第一电连接器2第一侧面212的第二侧面312、一由壳体单元31左侧面(即图的前侧)朝外延伸且穿伸入相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6左穿线孔645的左柱轴313、一由壳体单元31右侧面(即图后侧)朝外延伸且穿伸入相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6右穿线孔646的右柱轴314、一贯穿壳体单元31左柱轴313并与容置空间311相通的左出线孔315、一贯穿壳体单元31右柱轴314并与容置空间311相通的右出线孔316,以及一由第二侧面312朝内贯穿形成并与容置空间311相通的入线口317。
该固持部32,具有一形成于第二侧面312的第二开槽321、一界限出该第二开槽321的底部的槽底面322、一由该槽底面322的周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第二开槽321周缘的槽周面327,以及一由该槽周面327顶缘朝中央延伸的环形延伸壁328。
该限位件33,具有一形成于槽周面327的弧形表面333、复数个间隔形成于该弧形表面333的定位孔337,以及一由该弧形表面333朝外延伸且突伸于固持部32内并位于其中二个定位孔337之间的止挡部335。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件33为一体成型于固持部32的槽周面327上,该限位件33也可被独立制造而装设于该固持部32上。
该第三旋动端部34,是绕一第二方向旋转地枢设于第二电连接器6的容置部64,并具有一枢接面341,以及复数个沿着该第二方向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341的第三卡制部342,而第二电连接器6的定位部65可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三卡制部342内,借此,该第三旋动端部34可相对于第二电连接器6的定位部65多段式旋转。
该环箍35,请参阅图9、图10所示,是套设于第一固持装置3的壳体单元31的左侧,用以固定该壳体单元31。
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上述的第一活动构件4,包括一壳本体41、一位于该壳本体41后端(即图的右侧)并受弧形表面333包覆的第一旋动端部42,以及一位于壳本体41前端(即图的左侧)且靠近第一电连接器2的第二旋动端部43,并定义通过壳本体41几何中心的一轴向Y及一径向X。
该壳本体41,具有一容置空间411、一由该壳本体41的左侧面(即图的前侧)朝外延伸且穿伸入相对应的第一电连接器2左穿线孔245的左柱轴412、一由壳本体41的右侧面(即图后侧)朝外延伸且穿伸入相对应的第一电连接器2右穿线孔246的右柱轴413、一贯穿壳本体41左柱轴412并与容置空间411相通的左入线孔414、一贯穿壳本体41右柱轴413并与容置空间411相通的右入线孔415,以及一由壳本体41后侧面(即图的右侧)朝内延伸并与容置空间411相通的出线口416。
该第一旋动端部42,可绕轴向Y旋转地枢设于固持部32内,并具有一枢接面421、一沿该枢接面421外周缘朝外延伸形成且受弧形表面333包覆的环形枢轴424、一由该枢接面421朝外延伸且与环形枢轴424连接的限位部423,以及二个分别由枢接面421朝下贯穿且位于限位部423二侧的穿孔425。
该第二旋动端部43,可绕一平行径向X的第一方向旋转地枢设于容置部24内,并具有一枢接面431,以及复数个沿着该第一方向间隔地凸设于枢接面431的第二卡制部432。
该第一固持装置3限位件33的其中一定位孔337可供第一旋动端部42限位部423定位,该第一电连接器2定位部25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二卡制部432内,借此,该第一旋动端部42可相对于定位孔337多段式地旋转,该第二旋动端部43可相对于第一电连接器2的定位部25多段式地旋转。又,当该第一旋动端部42的限位部423与限位件33的止挡部335产生干涉时,可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42相对于固持部32旋动,且借由位于限位部423二侧的穿孔425提供限位部423可弹性弯曲的功能,用以避免该限位部423因承受过大外力而导致其受应力破坏。
上述的各电线5,皆与第一电连接器2形成电连接,并穿设经该第一电连接器2的左穿线孔245、右穿线孔246穿出,再穿伸入第一活动构件4的左入线孔414、右入线孔415,尔后由第一活动构件4的出线口416穿出,进而穿设入第一固持装置3壳体单元31的入线口317,尔后由第一固持装置3壳体单元31的左出线孔315、右出线孔316穿出,进而穿设入第二电连接器6的左穿线孔645、右穿线孔646,并与第二电连接器6的端子63形成电连接。
请参阅图13、图14所示,该第二旋动端部43可以相对于第一电连接器2而上下旋转,该第一电连接器2的定位部25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二卡制部432内,使第二电连接器6可以沿着图中所示箭头D方向转动。且该第一电连接器2定位部25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二卡制部432之间。
请参阅图15、图16所示,该第一旋动端部42可相对于第一固持装置3的固持部32而左右旋转,使该等电连接器2、6可以沿着图中所示箭头E方向相对转动,该第一旋动端部42的限位部423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一定位孔337中,该第二电连接器6的定位部65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三卡制部342之间。当该第一旋动端部42的限位部423与限位件33的止挡部335产生干涉时,即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42相对于该固持部32旋动,可以避免该等电线5因转动超过一圈以上而互相缠绕过紧,致使扭力过大,进而导致转输不稳定或发生该等电线5断裂等情形。
请另参阅图1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2、一第一固持装置3、一第一活动构件4、复数电线5、一第二电连接器6、一第二固持装置81、一第二活动构件82,以及一壳体83,且该第一固持装置3与第二固持装置81大致相同,该第一活动构件4与第二活动构件82大致相同,该第一电连接器2与第二电连接器6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该壳体83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一第一容置部831及一第二容置部832。该第一固持装置3的第三旋动端部34是绕一平行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地枢设于第一容置部831内,该第二固持装置81的第三旋动端部811是绕一平行该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旋转地枢设于第二容置部831,该第二活动构件82的第一旋动端部(图中未示)是绕轴向旋转地枢设于第二固持装置81的固持部内(图中未示),且其第二旋动端部831是绕一平行该第二方向的第四方向旋转地枢设于第二电连接器6的容置部64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83的数目是为一个,该第二固持装置81及该第二活动构件82的数目配合壳体83数目而为一个,该壳体83的数目也可以为一个以上,而该第二固持装置81及第二活动构件82也可以相对应地为一个以上。
归纳上述,因该等旋动端部42、43、34的作动可使第一电连接器2与第二电连接器6任意旋转,并且,借由该等定位部25、34与相对应的第二旋动端部43、第三旋动端部34产生干涉,以及该第一旋动端部42与相对应的定位孔337,而可以随意定位不滑移,在使用上较为方便。
另外,借由该限位件33的止挡块335与第一旋动端部42的限位部423的干涉作用,限制第一旋动端部33相对于固持部32旋动,也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33的旋转角度,可以避免因穿设于第一旋动端部33内的电线5旋转圈数过多而使该等电线5互相缠绕过紧,进而导致扭力增大,造成转输不稳定或发生该等电线断裂等情形,不但可以提高安全性,而且也确实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侧面,该第一电连接器还具有一设于该第一侧面的容置部;
一第一固持装置,包括一壳体单元、一设于该壳体单元靠近该第一侧面一面的固持部,以及一位于该固持部内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一弧形表面,及至少一设于该弧形表面上的止挡部;
一第一活动构件,包括一壳本体、一设于该壳本体一端且受该弧形表面包覆的第一旋动端部,以及一设于该壳本体另一端的第二旋动端部,定义通过该壳本体几何中心的一轴向及一径向,该第一旋动端部可绕该轴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固持部内,该第二旋动端部可绕一平行该径向的第一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容置部内,该第一旋动端部具有一枢接面,及一设于该枢接面上的限位部,当该限位部与该止挡部产生干涉时,可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相对于该固持部旋动;以及
复数电线,且各该电线穿设于该第一活动构件及该第一固持装置中,并与该第一电连接器形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限位件还具有一设置于该固持部内的弧形本体,且该弧形表面是形成于该弧形本体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电连接器的容置部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一开槽、一界限出该第一开槽底部的槽底面、分别由该槽底面左右二侧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该第一开槽的周缘的一左槽侧面及一右槽侧面、一由该左槽侧面朝内贯穿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左穿线孔,以及一由该右槽侧面朝内贯穿且与该左穿线孔相间隔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右穿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旋动端部还具有复数个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以形成实质的环形断面的第一卡制部,该限位件还具有一位于该弧形表面用以定位于其中二个第一卡制部间的弹抵部,且该限位部设于其中二个第一卡制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旋动端部还具有一沿着该枢接面外周缘朝外延伸形成且受该弧形表面包覆的环形枢轴,以及二个由该枢接面间隔朝下贯穿的穿孔,且该限位部是与该环形枢轴连接并介于该等穿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限位件还具有复数以该轴向为中心而间隔形成于该弧形表面用以供该第一旋动端部的限位部定位的定位孔,且该止挡部是位于其中二个定位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旋动端部具有一枢接面,以及复数沿着该第一方向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的第二卡制部,该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一设于该容置部内且可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二卡制部内的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装设于该第一固持装置的壳体单元内且与该等电线电连接的控制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活动构件的壳本体具有一用以供该等电线穿设的容置空间、一由该壳本体左侧面朝外延伸的左柱轴、一由该壳本体右侧面朝外延伸的右柱轴、一贯穿该左柱轴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左入线孔、一贯穿该右柱轴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右入线孔,以及一由该壳本体靠近该第一固持装置一面朝内贯穿形成并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出线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固持装置的壳体单元具有一用以供该等电线穿设的容置空间,以及一靠近该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二侧面,而该固持部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二侧面的第二开槽、一界限出该第二开槽的底部的槽底面、分别由该槽底面的二相反侧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该第二开槽的周缘的一左槽侧面及一右槽侧面、一由该左槽侧面朝内贯穿并与该壳体单元的容置空间相通的左穿线孔,以及一由该右槽侧面朝内贯穿且与该左穿线孔相间隔并与该壳体单元容置空间相通的右穿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与该等电线形成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一固持装置还包括一设于该壳体单元远离该固持部一端的第三旋动端部,该第二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靠近该第三旋动端部的第三侧面,该第二电连接器还具有一设于该第三侧面的容置部,而该第三旋动端部是绕一平行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容置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固持部具有一形成于壳体单元靠近该第一侧面的一面的第二开槽、一界限出该第二开槽的底部的槽底面、一由该槽底面的周缘朝外延伸并界限出该第二开槽周缘的槽周面,以及一由该槽周面顶缘朝中央延伸的环形延伸壁,且该限位件是一体地设于该固持部内,该弧形表面是形成于该槽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旋动端部具有一枢接面,以及复数沿着该第二方向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的第三卡制部,该第二电连接器还具有一设于该容置部内且可定位于其中二个第三卡制部内的定位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固持装置还包括一环设于该壳体单元外侧用以固定该壳体单元的环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旋动端部还具有复数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以形成实质的环形断面的第一卡制部,且该限位部是设于其中二个第一卡制部之间,该第二旋动端部具有一枢接面,以及复数沿着该第一方向间隔地凸设于该枢接面的第二卡制部,该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一设于该容置部内且可定位于相对应的其中二个第二卡制部内的定位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壳体,且该第一固持装置还包括一设于该壳体单元远离该固持部一端的第三旋动端部,该壳体具有一位于靠近该第三旋动端部一端的第一容置部,该第三旋动端部可绕一平行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第一容置部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第二固持装置及一第二活动构件,且该壳体还具有一位于远离该第三旋动端部一端的第二容置部,该第二固持装置包括一壳体单元、一设于壳体单元靠近该第二容置部一端的第三旋动端部、一设于该壳体单元远离该第二容置部一端的固持部,以及一位于该固持部内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一弧形表面,以及至少一设于该弧形表面上的止挡部,该第二活动构件包括一壳本体、一设于该壳本体一端且受该弧形表面包覆的第一旋动端部,定义通过壳本体几何中心的一轴向及一径向,该第一旋动端部可绕该轴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固持部内,并具有一枢接面,以及一设于该枢接面上的限位部,当该限位部与该止挡部产生干涉时,可限制该第一旋动端部相对于该固持部旋动,而该第三旋动端部可绕一平行该径向的第三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第二容置部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还包括一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二活动构件还包括一设于该壳本体另一端的第二旋动端部,该第二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设于靠近该第二旋动端部的容置部,而该第二旋动端部是绕一平行该径向的第四方向旋转地枢设于该容置部内。
CN 200520103617 2005-08-08 2005-08-08 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3153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03617 CN2831534Y (zh) 2005-08-08 2005-08-08 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03617 CN2831534Y (zh) 2005-08-08 2005-08-08 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31534Y true CN2831534Y (zh) 2006-10-25

Family

ID=37136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0361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31534Y (zh) 2005-08-08 2005-08-08 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3153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1007A1 (fr) * 2007-11-09 2009-06-11 Shenzhen Huawei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ositif muni d'une tête usb pivotante
CN101609952B (zh) * 2009-07-08 2011-07-20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可旋转的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1007A1 (fr) * 2007-11-09 2009-06-11 Shenzhen Huawei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ositif muni d'une tête usb pivotante
CN101609952B (zh) * 2009-07-08 2011-07-20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可旋转的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0516C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
US8246388B2 (en) USB port, USB plug,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reof
CN204361352U (zh) 插头
CN101034824A (zh) 旋转电机
CN1578005A (zh) 电源线用安全用具及电器
CN2831534Y (zh) 可限位旋转的电连接器模组
CN206977191U (zh) 云台结构
CN101036270A (zh) 连接器
CN2805147Y (zh) 连接器
CN2838095Y (zh) 同轴连接器
CN1711668A (zh) 致动器装置
CN2677982Y (zh) 多功能卷线器装置
CN2583715Y (zh) 自由转向连接埠
CN2665995Y (zh) 具有多向旋转的usb接口接头结构
CN202326992U (zh) 一种组合式洗衣机波轮电机皮带轮装置
CN204578330U (zh) 新型转子盖散热组件及无刷电机
CN2726176Y (zh) 旋转式导电装置
CN2679744Y (zh) 可多向转动的电子装置
CN1845035A (zh) 笔记本电脑及其电池装置
CN201955721U (zh) 脚踏式散热板
CN218040133U (zh) 集成式电源直流输出线
CN1744382A (zh) 适于通过转轴机构的信号传输排线
EP1600752A3 (de)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Drehmomentmesseinrichtung
CN208675042U (zh) 一种基于模拟关节运动的云台
CN205876754U (zh) 一种防水无刷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