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19534Y - 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19534Y
CN2819534Y CNU2005201099769U CN200520109976U CN2819534Y CN 2819534 Y CN2819534 Y CN 2819534Y CN U2005201099769 U CNU2005201099769 U CN U2005201099769U CN 200520109976 U CN200520109976 U CN 200520109976U CN 2819534 Y CN2819534 Y CN 281953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d
external member
axis hole
sealing
ro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1099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璋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 Time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 Time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 Time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 Time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5201099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1953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1953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1953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由一壳体、一滑动轴套件、一导电垫块、第一导杆组件、第一封闭套件、第二导杆组件、第二封闭套件、一接触组件及第三封闭套件共同组成,尤其通过接触组件的底部平坦地接触到导电垫块的顶部,使得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组件具有牢固的结构,不易发生歪斜或松动,且导电垫块的侧面构成平面,使得接触组件可经由导电垫块与第一导杆组件构成良好的电性连接,和免除接触组件受到第一导杆组件的碰撞和冲击发生歪斜或松动,可提升同轴连接器的讯号传输功能,使得同轴连接器切换传输讯号既稳定且不失真。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指一种可切换讯号传输方向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习用的连接器只有单一方向传输讯号的功能,但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络的天线模块的同轴连接器,却具备可切换讯号传输方向的功能,能够使讯号在传输过程中作切换和改变传输的方向。
这种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包含一构成接地接点的金属壳体11,且金属壳体11的内部设成中空,但具有一切换操控室111及一对接插口部112。该金属壳体11通过所述的切换操控室111的两端各设置一滑动轴套件13及第一封闭套件14使得一导杆组件12被设置到该切换操控室111的内部。
该导杆组件12包含一活动导杆121、一固定导杆122及一弹性回复机构123,且使弹性回复机构123设于该活动导杆121及该固定导杆122之间,使得该活动导杆121与该固定导杆122共同组成一组活动联结的弹性回复机构。
而且,导杆组件12设置在金属壳体11的切换操控室111内部的时候,该导杆组件12的活动导杆121与该滑动轴套件13之间的组合关系,是以自由穿置通过所述的滑动轴套件13的轴孔而组装在滑动轴套件13上,且使活动导杆121的杆身前段伸进到金属壳体11的对接插口部112内部,使得活动导杆121的杆身前段构成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可伸缩活动的讯号输入端。而该导杆组件12的固定导杆122则受到第一封闭套件14的束缚形成固定状态,但固定导杆122的杆身前段伸出到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外部,并构成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讯号输出端。
这种习用同轴连接器10另设有一接触组件15,且通过第二封闭套件16将接触组件15的杆身上段部设成伸出到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外部,并构成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另一个讯号输入端,但接触组件15的杆身下段部则伸入到金属壳体11的切换操控室111内部与该导杆组件12构成电性接触。
这种习用同轴连接器10有二种使用方式,如图1所示,当没有套接上一互补性连接器19的时候,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接触组件15与导杆组件12构成电性接触,讯号可从接触组件15传送到固定导杆122。但,如图2所示,当套接上一互补性连接器19的时候,导杆组件12的活动导杆121受到互补性连接器19推挤而向后退缩移动,使得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接触组件15与导杆组件12不再构成电性接触,且讯号可从互补性连接器19经由活动导杆121传送至固定导杆122。所以,这种习用同轴连接器10具有切换讯号传输方向的功能。
但这种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接触组件15伸入到金属壳体11的切换操控室111内部的时候是呈悬空状态,且经常性会受到导杆组件12的弹性回复机构123的碰触或冲撞,在结构不牢固的情形下,有容易发生歪斜或松动的现象。尤其,习用同轴连接器10的接触组件15通过杆身的圆周表面与导杆组件12构成电性接触,由于接触组件15与导杆组件12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当小,会经常造成电性连接不佳的现象,加上接触组件15容易发生歪斜或松动,更促成习用同轴连接器10有讯号传输不稳定和讯号容易失真的缺点。因此,习用同轴连接器10确实有改良和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包括由一壳体、一滑动轴套件、一导电垫块、第一导杆组件、第一封闭套件、第二导杆组件、第二封闭套件、一接触组件及第三封闭套件共同组成,尤其通过所设置的导电垫块可促成接触组件的底部平坦地接触到导电垫块的顶部,使得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组件具有牢固的结构,不易发生歪斜或松动,且导电垫块的侧面构成平面,使得接触组件可经由导电垫块与第一导杆组件构成良好的电性连接,和免除接触组件受到第一导杆组件的碰撞和冲击发生歪斜或松动,故可提升同轴连接器的讯号传输功能,使得同轴连接器切换传输讯号既稳定且不失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包括一壳体,其内部具有彼此相通的第一圆筒室及第二圆筒室,且该壳体另设有一出口槽与该第一圆筒室相通,该第一圆筒室的出口端以一件设有轴孔的第一封闭套件封闭,且第一圆筒室的内部设有一滑动轴套件、一导电垫块及一第一导杆组件,该第二圆筒室的出口端以一件设有轴孔的第二封闭套件封闭,且第二圆筒室的内部设有一第二导杆组件,该壳体的出口槽以一件设有轴孔的第三封闭套件封闭,且使一接触组件的前段经过该第三封闭套件的轴孔而凸伸在该壳体的外部而构成一讯号输入端,该滑动轴套件固设在该壳体的第一圆筒室内部,且该滑动轴套件的侧面设有一凸毂,以及该滑动轴套件设有一滑动轴孔;该导电垫块设有一固定孔,并通过该固定孔而组装在该滑动轴套件的凸毂上,且该导电垫块的顶面与所述的接触组件构成电性连接;该第一导杆组件以一活动套筒件、一固定套筒件及一弹性组件共同组成一组弹性回复机构,该活动套筒件设有一轴杆,自由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的滑动轴孔内和在该滑动轴孔内可以自由滑行移动,且该活动套筒件受到弹性作用与该导电垫块的侧面构成电性连接,该固定套筒件设有一导杆,且经过该第一封闭套件的轴孔凸伸在该壳体的外部而构成一讯号输出端;该第二导杆组件包括一导杆及一弹性组件,且该导杆的杆身设成阶梯状,具有一导电销、一颈环部及一推杆,该弹性组件套在该导杆的推杆上且一端受到所述的颈环部限制;该导杆的导电销经过第二封闭套件的轴孔而构成另一讯号输入端,该导杆的推杆自由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的滑动轴孔内和在该滑动轴孔内可以自由滑行移动,且该导杆的颈环部受到该弹性组件的弹性作用保持靠合到第二封闭套件的侧面,使得各别自由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的滑动轴孔内的第二导杆组件的推杆与第一导杆组件的轴杆不发生电性接触且相间隔一段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同轴连接器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2为习用同轴连接器与另一互补性连接器相互套接的纵剖面结构图,说明习用同轴连接器具有切换讯号传输方向的功能。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同轴连接器的零组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与另一互补性连接器相互套接的纵剖面结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具有切换讯号传输方向的功能。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垫块及接触组件一起构成一体式结构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同轴连接器                      11、金属壳体
111、切换操控室                     112、对接插口部
12、导杆组件                        121、活动导杆
122、固定导杆                       123、弹性回复机构
13、滑动轴套件                      14、第一封闭套件
15、接触组件                        16、第二封闭套件
19、互补性连接器                    20、同轴连接器
30、壳体                            31、环形凸缘
32、第一圆筒室                      33、第二圆筒室
34、密封部                          35、密封部
36、出口槽                          40、滑动轴套件
41、凸毂                            42、滑动轴孔
50、导电垫块                        51、定位孔
60、第一导杆组件                    61、活动套筒件
611、轴杆                           62、固定套筒件
621、导杆                           63、弹性组件
71、第一封闭套件                    711、轴孔
72、第二封闭套件                    721、轴孔
722、内部                           73、第三封闭套件
731、轴孔                           74、支承套件
741、轴孔                           80、接触组件
90、第二导杆组件                    91、导杆
92、导电销                          93、颈环部
94、推杆                    95、弹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具有切换功能的同轴连接器20,由一壳体30、一滑动轴套件40、一导电垫块50、第一导杆组件60、第一封闭套件71、第二导杆组件90、第二封闭套件72、一接触组件80及第三封闭套件73共同组成;但本实用新型以再增设一支承套件74为较佳实施例,以及,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以导电垫块50及接触组件80一起构成一体式结构为较佳实施例。
同轴连接器20的壳体30以金属制成,所以同轴连接器20可通过金属制成的壳体30构成接地接点。该壳体30的内部设成中空,且凸起一环形凸缘31,将壳体30内部区隔成彼此相通的第一圆筒室32及第二圆筒室33。
此外,该壳体30的第一圆筒室32在靠近环形凸缘31的顶部位置上,另设有一出口槽36,使得该壳体30的出口槽36与该第一圆筒室32构成相通。
如图3所示,该壳体30设置第一圆筒室32之后,可依序组装入所述的滑动轴套件40、导电垫块50及第一导杆组60。该壳体30的第一圆筒室32的出口端设成一密封部34,且该密封部34的内径大于第一圆筒室32的内径,以提供设有轴孔711的第一封闭套件71能够紧密嵌入该密封部34,以及,将第一圆筒室32的出口端封闭。
同理,该壳体30设置第二圆筒室33之后,可依序组装入所述的支承套件74及第二导杆组件90。该壳体30的第二圆筒室33的出口端设成一密封部35,且密封部35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筒室33的内径,以提供设有轴孔721的第二封闭套件72能够紧密嵌入该密封部35,以及,将第二圆筒室33的出口端封闭。
该壳体30通过出口槽36的设置,可将设有轴孔731的第三封闭套件73紧密嵌入到该出口槽36,并且将出口槽36封闭。同时,通过第三封闭套件73的轴孔731固定所述的接触组件80,使得接触组件80的前段凸伸在同轴连接器20的外部,以构成同轴连接器20的讯号输入端,但接触组件80的后段则伸入到同轴连接器20的壳体30的第一圆筒室32内部。
该滑动轴套件40为绝缘对象,且被紧密固设在该壳体30的第一圆筒室32内部,和抵靠在该壳体30的环形凸缘31旁边。该滑动轴套件40的侧面设有一凸毂41,用以装设和固定所述的导电垫块50。而且,该滑动轴套件40设有一滑动轴孔42,供第一导杆组件60的轴杆611及第二导杆组件90的推杆94分别穿置入其内,并且在该滑动轴孔42内部可以自由滑行移动。
如图3至图5所示,该导电垫块50以金属材质制成,设有一固定孔51,且通过所设的固定孔51嵌套入该滑动轴套件40的凸毂41而被组装在该滑动轴套件40的凸毂41上。该导电垫块50的顶部设成平面,当接触组件80伸入到壳体30的第一圆筒室32内部的时候,接触组件80的底部十分平坦地接触到该导电垫块50的顶部,通过这种组合结构使得接触组件80与导电垫块50之间构成良好的电性连接。尤其,该导电垫块50的左右两侧特别设成平面,以促成当第一导杆组件60的活动套筒件61与该导电垫块50的侧面构成电性接触时是构成平面接触。这种结构除了促成该活动套筒件61与该导电垫块50构成良好电性连接外,并可免除接触组件80受到第一导杆组件60的活动套筒件61碰撞而发生歪斜或松动,使得同轴连接器20传输讯号的时候不失真,以提升同轴连接器20的讯号传输功能。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是将接触组件80直接成形在导电垫块50的顶部,使得导电垫块50及接触组件80一起构成一体式结构,当导电垫块50组装在该滑动轴套件40的凸毂41上时,接触组件80与导电垫块50之间永远不会发生歪斜或松动,故具有相当优异的电性连接。
该第一导杆组件60包含一活动套筒件61、一固定套筒件62及一弹性组件63,弹性组件63设于该活动套筒件61及该固定套筒件62之间,使得该活动套筒件61与该固定套筒件62共同组成一组活动联结的弹性回复机构。
如图4及图5所示,该活动套筒件61的筒身外侧设有一轴杆611,自由活动地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40的滑动轴孔42内,使得第一导杆组件60的一端通过轴杆611得到该滑动轴套件40的支撑。
该固定套筒件62的筒身外侧设有一导杆621,当第一导杆组件60组装入该壳体30的第一圆筒室32之后,该导杆621穿置过第一封闭套件71所开设的轴孔711,再紧密嵌入该第一封闭套件71到该壳体30的第一圆筒室32的密封部34,使得第一导杆组件60的另一端通过导杆621得到第一封闭套件71的支撑。而且,第一导杆组件60的导杆621凸伸在同轴连接器20外部的部分,构成同轴连接器20的讯号输出端。
如图5所示,当第一导杆组件60完成组装入该壳体30的第一圆筒室32之后,该第一导杆组件60的活动套筒件61及固定套筒件62因受到弹性组件63的作用会向外伸张,且会分别抵靠到该导电垫块50及第一封闭套件71。此际,因为滑动轴套件40、第一封闭套件71及第三封闭套件73均为绝缘对象,经由固定套筒件62的筒身、弹性组件63、活动套筒件61的筒身及导电垫块50所形成的导电路径,可促成第一导杆组件60的导杆621与接触组件80之间构成良好的电性连接,且不与壳体30发生电性接触。
如图4及图5所示,该第二导杆组件90包括一导杆91及一弹性组件95,且该导杆91的杆身设成阶梯状,具有一导电销92、一颈环部93及一推杆94,故弹性组件95可以套在导杆91的推杆94上,但弹性组件95的一端则受到颈环部93的限制。
该第二导杆组件90组装入该壳体30的第二圆筒室33时,第二导杆组件90的推杆94自由活动地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40的滑动轴孔42内,使得第二导杆组件90的一端通过推杆94得到该滑动轴套件40的支撑。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附设有轴孔741的一支承套件74先紧密固设在该壳体30的第二圆筒室33内部,且抵靠在该壳体30的环形凸缘31旁边,以供第二导杆组件90的推杆94能自由活动地穿过该支承套件74的轴孔741之后,再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40的滑动轴孔42内。因此,设置该支承套件74的目的,是在促成第二导杆组件90的一端得到支承套件74的支撑,且促成第二导杆组件90的推杆94前段能够更顺畅地在该滑动轴套件40的滑动轴孔42内平稳滑动。
当第二导杆组件90的推杆94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40的滑动轴孔42之后,接着,第二导杆组件90的导电销92穿置过第二封闭套件72所开设的轴孔721,且进入到第二封闭套件72的内部722,再紧密嵌入该第二封闭套件72到该壳体30的第二圆筒室33的密封部35,使得第二导杆组件90的另一端通过导电销92得到第二封闭套件72的支撑。
如图5所示,当第二导杆组件90完成组装入该壳体30的第二圆筒室33之后,该第二导杆组件60的弹性组件95的另一端会抵靠到支承套件74的侧面,或者,若没有设置支承套件74则抵靠到滑动轴套件40的侧面,以促成该弹性组件95受到压缩且产生伸张力量作用在第二导杆组件90的颈环部93上,使得第二导杆组件90的颈环部93应该经常保持紧密靠合在第二封闭套件72的侧面。而且,第二导杆组件90的导电销92则构成同轴连接器20的另一个讯号输入端。
尤其,当第二导杆组件90的颈环部93紧密靠合在第二封闭套件72的侧面时,该第二导杆组件90的推杆94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40的滑动轴孔42内的位置,是设成第二导杆组件90的推杆94与第一导杆组件60的轴杆611不会发生电性接触,两者之间正好相间隔一小段距离。
但是,如图6所示,当第二导杆组件90的导电销92受到侧向力量顶推,且足以逼迫该导电销92移动且退缩时,该第二导杆组件90的推杆94在滑动轴套件40的滑动轴孔42内的移动距离,不但足以接触到与第一导杆组件60的轴杆611,且会推动第一导杆组件60的活动套筒件61压缩弹性组件63一起移动且退缩。这种动作会使得第一导杆组件60的活动套筒件61与导电垫块50之间形成相间隔一小段距离,进而造成第一导杆组件60的导杆621与接触组件80之间不再构成电性接触,但促成固定套筒件62的筒身、弹性组件63、活动套筒件61的轴杆611及第一导杆组件60的推杆94因为形成一导电路径,使得第一导杆组件60的导杆621与第二导杆组件90的导电销92之间构成良好的电性连接,且不与壳体30发生电性接触。
因此,如图5及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20在没有套接上另一互补性连接器19的时候,因为同轴连接器20的第一导杆组件60的导杆621与接触组件80之间构成电性连接,故讯号可从同轴连接器20的接触组件80传送至同轴连接器20的导杆621。
但,当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20一旦套接上一互补性连接器19的时候,同轴连接器20的导杆621与接触组件80之间不再构成电性连接,但同轴连接器20的第一导杆组件60的导杆621与第二导杆组90的导电销92之间则构成电性连接,故讯号可从互补性连接器19经由同轴连接器20的导电销92传送至同轴连接器20的导杆621。所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同轴连接器20具有切换讯号传输方向的功能,且讯号不会失真。

Claims (3)

1.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包括一壳体,其内部具有彼此相通的第一圆筒室及第二圆筒室,且该壳体另设有一出口槽与该第一圆筒室相通,该第一圆筒室的出口端以一件设有轴孔的第一封闭套件封闭,且第一圆筒室的内部设有一滑动轴套件、一导电垫块及一第一导杆组件,该第二圆筒室的出口端以一件设有轴孔的第二封闭套件封闭,且第二圆筒室的内部设有一第二导杆组件,该壳体的出口槽以一件设有轴孔的第三封闭套件封闭,且使一接触组件的前段经过该第三封闭套件的轴孔而凸伸在该壳体的外部而构成一讯号输入端,其特征在于,
该滑动轴套件固设在该壳体的第一圆筒室内部,且该滑动轴套件的侧面设有一凸毂,以及该滑动轴套件设有一滑动轴孔;
该导电垫块设有一固定孔,并通过该固定孔而组装在该滑动轴套件的凸毂上,且该导电垫块的顶面与所述的接触组件构成电性连接;
该第一导杆组件以一活动套筒件、一固定套筒件及一弹性组件共同组成一组弹性回复机构,该活动套筒件设有一轴杆,自由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的滑动轴孔内和在该滑动轴孔内可以自由滑行移动,且该活动套筒件受到弹性作用与该导电垫块的侧面构成电性连接,该固定套筒件设有一导杆,且经过该第一封闭套件的轴孔凸伸在该壳体的外部而构成一讯号输出端;
该第二导杆组件包括一导杆及一弹性组件,且该导杆的杆身设成阶梯状,具有一导电销、一颈环部及一推杆,该弹性组件套在该导杆的推杆上且一端受到所述的颈环部限制;该导杆的导电销经过第二封闭套件的轴孔而构成另一讯号输入端,该导杆的推杆自由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的滑动轴孔内和在该滑动轴孔内可以自由滑行移动,且该导杆的颈环部受到该弹性组件的弹性作用保持靠合到第二封闭套件的侧面,自由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的滑动轴孔内的第二导杆组件的推杆与第一导杆组件的轴杆相间隔一段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垫块及接触组件构成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第二圆筒室内部进一步设有一支承套件,且第二导杆组件的推杆自由穿过该支承套件所设的轴孔再伸入到该滑动轴套件的滑动轴孔内。
CNU2005201099769U 2005-06-17 2005-06-17 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1953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1099769U CN2819534Y (zh) 2005-06-17 2005-06-17 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1099769U CN2819534Y (zh) 2005-06-17 2005-06-17 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19534Y true CN2819534Y (zh) 2006-09-20

Family

ID=37005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10997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19534Y (zh) 2005-06-17 2005-06-17 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19534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61A (zh) * 2018-11-30 2019-04-1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过程防短路的小型水下分离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61A (zh) * 2018-11-30 2019-04-1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过程防短路的小型水下分离连接器
CN109659761B (zh) * 2018-11-30 2021-04-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过程防短路的小型水下分离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40370Y (zh) 简易转换插头结构
WO2007037902A8 (en) Improved impedance mating interface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1106230A (zh) 水下电连接器接触件插合密封结构
CN101604803B (zh) 防水绝缘连接器
CN201178202Y (zh)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快速锁紧和分离机构
CN2819534Y (zh) 同轴连接器的构造改良
CN201113056Y (zh) 一种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CN2891392Y (zh) 插接端子构造
CN102280761B (zh) 一种与螺纹连接式连接器实现快锁分离的连接机构
CN201270342Y (zh) 快速锁紧与分离的大功率射频连接器
CN211150870U (zh) 连接器及具有这种连接器的数据线、电子产品
CN201126906Y (zh) 具有快插自锁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4118414U (zh) 一种新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1039004A (zh) 复合式简易插头
CN202395237U (zh) 插座防松装置
CN109149296A (zh)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连接器及其连接模块
CN201234013Y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插头和插座
CN201741929U (zh) Hdmi连接器
CN201118048Y (zh) 一种多功能转换器
CN20733880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1138695Y (zh) 一种列车用活动式电连接器
CN102468080A (zh) 一种触指式隔离开关
CN206349594U (zh) 防触电模块及具有其的插座、插排
CN1152403C (zh) 具过载保护功能的循环型按键开关
CN218334641U (zh) 一种车端放电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