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93964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93964Y CN2793964Y CNU2005200012236U CN200520001223U CN2793964Y CN 2793964 Y CN2793964 Y CN 2793964Y CN U2005200012236 U CNU2005200012236 U CN U2005200012236U CN 200520001223 U CN200520001223 U CN 200520001223U CN 2793964 Y CN2793964 Y CN 279396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electric connector
- support arm
- terminal containing
- containing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硬盘装置之一对接电连接器接合,并与一电路板形成电连接,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及若干L形导电端子,这些导电端子是各以一支臂安装于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相对应的端子容置孔,该第一壳体具有一可与一对接电连接器接合的插接部,且安装于该第二壳体之上时,可沿一与该插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该第二壳体位移;藉此,当该对接电连接器端受力时,该第一壳体相对该第二壳体位移,可避免造成两电连接器间电连接的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串行高级技术附属设备(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笔记本计算机,壳体内安装有一电路板及一硬盘装置,硬盘装置与电路板的电连接,一般是通过电连接器为之,在电路板上安装一第一电连接器,在硬盘装置的一端安装可与第一电连接器对接的一第二电连接器,当第一与第二电连接器相互插接,硬盘装置与电路板之间即完成电性连接。
上述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连接器的自身或与硬盘装置的第二电连接器相互插接时,并无可相对位移的设计,由于笔记本计算机属可携式的电子产品,带着走所造成的晃动在所难免,硬盘装置在晃动时,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之间会有扭力产生,极易造成两者间电性连接不良,进而使硬盘装置与电路板间无法进行讯号的传递。
因此,现有硬盘装置与电路板间所使用的电连接器,在实际使用上,显有不便与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避免在对接电连接器端受力时,伤害彼此间的电性连接。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可藉自身位移缓冲外力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包含两绝缘壳体,其中一绝缘壳体可相对于另一绝缘壳体位移。
这些壳体的其中之一设有至少一插接部可与一对接电连接器接合,且可与对接电连接器接合的其中之一壳体可相对于另一壳体沿一与插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于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硬盘装置之一对接电连接器接合,以及与一电路板形成电连接,该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及若干导电端子。该第一壳体由绝缘材料所制成,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容置孔、一由该第一壳体后面延伸至前面用以供该对接电连接器接合的插接部,及二分别设于该第一壳体左侧面及右侧面的直立的导轨。该第二壳体由绝缘材料所制成,并具有若干由该第二壳体的顶面延伸至底面且分别与各该第一端子容置孔相对应的第二端子容置孔,及二分别设于该第二壳体左侧面及右侧面的直立的导槽部。这些导电端子实质呈L形,并具有一第一支臂及一第二支臂,各该第一支臂包括一远程的接触部、一邻近该第二支臂的弹性部,及一位于该接触部及该弹性部间的固定部,其中,各该固定部干涉地容置于各该第一端子容置孔中,各该接触部位于该插接部,各该固定部可与各该第一端子容置孔产生干涉,各该第二支臂之一部分位于各该第二端子容置孔中,并包括一突伸于各该第二端子容置孔外且可与该电路板电连接之连接部,该第一壳体可藉由各该导轨容置于各该导槽部中而安装于该第二壳体上,当该对接电连接器端受力时,该第一壳体可相对于该第二壳体沿一与插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与一硬盘装置之一对接电连接器接合,以及与一电路板形成电连接;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一插接部;
图4是一后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若干第一端子容置孔;
图5是一局部后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之若干导电端子;及
图7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该对接电连接器,以及该电路板之组配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二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图2、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第一较佳实施例是用以供一硬盘装置4之一对接电连接器41接合,以及与一电路板5形成电连接,该电连接器包含一长向之第一壳体1、一长向之第二壳体2、若干导电端子3,及二固定件6。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是为一串行高级技术附属设备(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Attachment)电连接器。
配合参考图3,第一壳体1是由绝缘材料(譬如塑料)所制成,并具有一前面11、一后面12、一左侧面13、一右侧面14,及若干由该第一壳体1之后面12朝前面11横向延伸的第一端子容置孔15。该第一壳体1的前面11形成一在左的第一开口161及一在右的第二开口162,这些开口161、162共同作为供对接电连接器41插接的插接部16,而各第一端子容置孔15分别延伸至插接部16处。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端子容置孔15为若干信道。
第一壳体1的左侧面13及右侧面14邻近后面12处分别设有一直立的导轨17,这些导轨17一体成型地连接于第一壳体1之左侧面13及右侧面14,各导轨17为一柱体,且这些导轨17的底部突出第一壳体1的底部一预定长度,这些导轨17朝外的一面近上端处各设有一纵向且具有一定长度的凹陷部18,第一壳体1在长向中间邻近后面12处设有一贯穿第一壳体1顶面及底面的贯穿孔19。两定位柱10分别一体成型地位于第一壳体1的左侧面13及右侧面14邻近前面11处,每一定位柱10皆为横向设置且前端成锥状的柱体,这些定位柱10的作用容后再述。
该第二壳体2是由绝缘材料(譬如塑料)所制成,并具有一顶面21、一底面22、一左侧面23、一右侧面24,及若干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且每一第二端子容置孔25是由该第二壳体2的顶面21纵向延伸至底面22且分别对应各第一端子容置孔15。第二壳体2顶面21之左右二侧端各一体成型地设有一直立的凸柱26,两凸柱26在相向的一面各设有一纵向的滑槽部27,各滑槽部27近上端处设有一突块28,两凸柱27在相背的一面各设有一纵向的第一槽孔29。
该第二壳体2在顶面21且位于两凸柱26之间复设一对应第一壳体1的贯穿孔19之中间柱20,该中间柱20将第二壳体2之第二端子容置孔25区分为在左的第一区段251及在右的第二区段252,且该中间柱20具有一柱本体201,及一纵向贯穿柱本体201的第二槽孔202。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为若干信道。
当第一壳体1安装于第二壳体2之上时,位于第一壳体1左侧面13及右侧面14处的直立导轨17分别对应地插入第二壳体2左右二凸柱26的滑槽部27中,在这些滑槽部27近上端处的突块28分别对应地容置于各凹陷部18中,而第二壳体2的中间柱20对应地且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一壳体1的贯穿孔19。
每一导电端子3实质呈L形,并都具有一第一支臂31、一第二支臂32,及一由该第一支臂31与该第二支臂32交会形成之转折部33,该第一支臂31包括一自由端311、一位于自由端311的接触部312、一邻近转折部33的弹性部313,及一位于接触部312及弹性部313之间的固定部314。当第一支臂31以部分长度容置于这些第一端子容置孔15中时,各接触部312都位于该插接部16,各固定部314可与这些第一端子容置孔15的壁面产生干涉。
该第二支臂32包含一自由端321、一位于自由端321且可与该电路板6电连接的连接部322、一邻近转折部322之延长部323,及一位于连接部322与延长部323之间的中间部324。当第二支臂32以部分长度容置于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25时,各连接部322突伸于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25外,而每一中间部324位于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中。
这些导电端子3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电源传输为主,另一类以讯号传输为主,两大类中并夹杂有接地端子,其中一类端子的各第一支臂31的固定部314固定于第一开口161内的第一端子容置孔15中,且其各第二支臂32的中间部324位于第一区段251中的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中;另一类端子的各第一支臂31的固定部314固定于第二开口162中的第一端子容置孔15中,而其各第二支臂32的中间部324位于第二区段252中的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中。
将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5上时,电路板5的预定位置处设有与总导电端子3数相同的穿孔51,各导电端子3的连接部322端穿过电路板5上对应的穿孔51,经焊接与电路板5上预设的电路轨迹产生电连接;此外,在电路板5上对应两第一槽孔29处更分别设有一固定孔52,可藉这些固定件6由各第一槽孔29的上方往下插入直至固定件6的两支脚61进入电路板5的固定孔52,并穿伸出电路板5板底之外与电路板5底面产生干涉,而可将电连接器与电路板5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固定件6是以板锁件为例,然而,上述固定方式仅是众多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并非是本实用新型之限制条件,只要使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相对于电路板5固定相对位置即可。另外,由于这些板锁件为一现有技术其形状不在此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导电端子3之连接部端322是穿设固定于相对应之电路板55穿孔51进而形成电连接,但是,这些导电端子3与电路板5的电连接非以导电端子3连接部322插入电路板5的穿孔51为限(through hole型式),尚可以表面安装(surface mount)型式为之。
安装于笔记本计算机中电路板5上的电连接器与笔记本计算机中的硬盘装置4上所设的对接电连接器41电连接时,分居两侧的定位柱10分别插入对接电连接器41中的C形槽411中,使得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3与对接电连接器41电接触。
当笔记本计算机携行产生晃动时,会造成硬盘装置4的晃动,也即代表对接电连接器端41产生晃动,此时,第一壳体1二侧之导轨17可在第二壳体2二侧之滑槽部27中上下滑动,第一壳体1可相对于第二壳体2沿与对接电连接器41插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使第一壳体1可升降的配合对接电连接器41端所产生晃动,而具有浮动效果。
各突块28位于凹陷部18中,该凹陷部18在纵向上具一定长度,使得第一壳体1向上浮动至一定的高度时,各突块28会抵触到相对应之凹陷部18下端而产生挡止定位的作用,用以限制第一壳体1的向上浮动的幅度,进而能防止第一壳体1脱离第二壳体2。当第一壳体1浮动时,第二壳体2的中间柱20可滑动的套接于第一壳体1的贯穿孔19中,使第一壳体1于第二壳体2上浮动时更为稳定;且当第一壳体1浮动时,各导电端子3的弹性部313发挥弹性缓冲的功能。
请参阅第5、图6、图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仅在于:每一L型导电端子3第二支臂32在中间部324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挡止片325,而第二壳体32纵向之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为配合容置具有挡止片325的第二支臂32,因此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25都呈上宽经历一颈部段253而下窄的形状,由于第二实施例其它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同,故以下仅就不同处说明,其余则不再赘述。
第二实施例的每一导电端子实质呈L形,并具有一第一支臂31、一第二支臂32,及一由该第一支臂31与该第二支臂32交会形成的转折部33,该第一支臂31包含一自由端311、一位于自由端311的接触部312、一邻近转折部33的弹性部313,及一位于接触部312及弹性部313之间的固定部314,当第一支臂31以部分长度容置于这些第一端子容置孔15中时,各接触部312位于该插接部16,该固定部314可与这些第一端子容置孔15的壁面产生干涉。
这些第二支臂32都包含一自由端321、一位于自由端321且可与该电路板5电连接的连接部322、一邻近转折部322之延长部323,及一位于连接部322与延长部323之间的中间部324;当第二支臂32以部分长度容置于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25时,各连接部322突伸于每一第二端子容置孔25外,而各中间部324位于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中。每一中间部324在这些导电端子3冲压过程中左右两侧各冲设有一挡止片325,挡止片325形状似一直立的矩形削去一远离该中间部324一侧下方之外角,譬如位于左方之挡止片325削左下外角,位于右方之挡止片325削去右下外角。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挡止片325仅是众多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并非是本实用新型之限制条件,只要使该第一壳体1相对于该第二壳体2固定相对位置即可。
第二壳体2纵向的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为配合容置具有挡止片325的第二支臂32,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上宽且其内部形成一喇叭口的颈部段253,以配合挡止片325的削角并供安置挡止片325处壁面,其颈部段253以下维持下窄的形状。
当各导电端子3的第二支臂32由上方插入相对应之第二端子容置孔25中时,中间部324位于第二端子容置孔25,挡止片325停留在与其形状相配合的颈部段253,而连接部322突伸于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25外,如此,这些挡止片325皆歇息在颈部段253,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维持一预定的相对位置,可防止电连接器组装于电路板5上后,第一壳体1相对于电路板5的高度不如预期。
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与设置于硬盘装置4一端的对接电连接器41插接,由于第一壳体1可浮动的设置于第二壳体2上,并提供弹性缓冲的功能,而可跟随着对接电连接器端41浮动,能有效的分散力量,故可避免伤害电连接。
Claims (2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硬盘装置之一对接电连接器接合,并与一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壳体,由绝缘材料所制成,具有一供该对接电连接器接合的插接部、若干沿一插接方向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端子容置孔,及二分别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左侧面及一右侧面且与该插接方向垂直的导轨;
一第二壳体,由绝缘材料所制成,具有若干沿垂直该插接方向贯穿该第二壳体且分别与各该第一端子容置孔相对应的第二端子容置孔,及二分别设于该第二壳体的一左侧面及一右侧面且与该插接方向垂直的滑槽部;及
若干导电端子,实质呈L形,具有一第一支臂及一第二支臂,各该第一支臂包括一邻近该第二支臂的弹性部,且该第一支臂的一部分干涉地容置于各该第一端子容置孔中,而各该第二支臂的一部分位于各该第二端子容置孔中,并包括一突伸于各该第二端子容置孔外用以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部,
该第一壳体可通过各该导轨容置于各该滑槽部中而安装于该第二壳体上,当该对接电连接器端受力时,该第一壳体可相对于该第二壳体沿一与插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更具有二分别沿垂直插接方向形成于各导轨朝外的一面近上端处的凹陷部,该第二壳体更具有二分别设于各滑槽部近上端处且配合相对应的凹陷部的突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接部具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这些导电端子是分别收容于位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内的第一端子容置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更具有一由该第一支臂与该第二支臂交会形成的转折部,各第一支臂更包括一位于自由端的接触部,及一位于该接触部及该弹性部之间的固定部,而各第二支臂更包括一邻近该转折部的延长部,及一位于该连接部与该延长部之间的中间部,且各弹性部是邻近各转折部,每一接触部都位于该插接部内,各固定部可与相配合的第一端子容置孔产生干涉,而每一中间部位于相配合的第二端子容置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更具有二分别一体成型地位于该左侧面及该右侧面且平行该插接方向的定位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更具有二分别由该第一壳体的一顶面向下贯穿形成的贯穿孔,该第二壳体更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一顶面且对应该第一壳体贯穿孔的中间柱,该中间柱包括一与该第二壳体的顶面连接的柱本体,及一纵向形成于该柱本体顶面的第二槽孔,该中间柱是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一壳体的贯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二分别装设于该第二壳体二侧且用以将该电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的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更具有二分别一体成型地设于该第二壳体的一顶面且呈直立的凸柱,及二分别形成于这些凸柱相背的一面的第一槽孔,且这些固定件是分别嵌设固定于相配合的第一槽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的第二支臂更包括一邻近该转折部的延长部、一位于该连接部与该延长部之间的中间部,及二分别设于该中间部二侧的挡止片,每一第二端子容置孔具有一形成于内部且其形状配合各挡止片形状的颈部段,而各中间部位于这些第二端子容置孔中,各挡止片是卡设于该颈部段,用以维持该第二支臂的预定高度及协助对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挡止片形状似一直立的矩形削去一远离该中间部一侧下方的外角,各颈部段形状亦配合每一挡止片而概呈喇叭口状。
1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硬盘装置之一对接电连接器接合,并与一电路板形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壳体,由绝缘材料所制成,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容置孔、一由该第一壳体的一后面延伸至一前面用以供该对接电连接器接合的插接部,及二分别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左侧面及一右侧面的直立的导轨;
一第二壳体,由绝缘材料所制成,具有若干由该第二壳体的一顶面延伸至一底面且分别与各该第一端子容置孔相对应的第二端子容置孔,及二分别设于该第二壳体的一左侧面及一右侧面的直立的导槽部;及
若干导电端子,实质呈L形,具有一第一支臂及一第二支臂,各该第一支臂包括一远程的接触部、一邻近该第二支臂的弹性部,及一位于该接触部及该弹性部间的固定部,其中,各该固定部干涉地容置于各该第一端子容置孔中,各该接触部位于该插接部,各该固定部可与各该第一端子容置孔产生干涉,各该第二支臂的一部分位于各该第二端子容置孔中,并包括一突伸于各该第二端子容置孔外且可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部,
该第一壳体可通过各该导轨容置于各该导槽部中而安装于该第二壳体上,当该对接电连接器端受力时,该第一壳体可相对于该第二壳体沿一与插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更具有二分别纵向形成于各导轨朝外的一面近上端处的凹陷部,该第二壳体更具有二分别设于各滑槽部近上端处且配合相对应的凹陷部的突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接部具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这些导电端子是分别收容于位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内的第一端子容置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更具有一由该第一支臂与该第二支臂交会形成的转折部,各第一支臂更包括一位于自由端的接触部,及一位于该接触部及该弹性部之间的固定部,而各第二支臂更包括一邻近该转折部的延长部,及一位于该连接部与该延长部之间的中间部,且各弹性部是邻近各转折部,每一接触部皆位于该插接部内,各固定部可与相配合的第一端子容置孔产生干涉,而每一中间部位于相配合的第二端子容置孔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更具有二分别一体成型地位于该左侧面及该右侧面之纵向的定位柱。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更具有二分别由该第一壳体的一顶面向下贯穿形成的贯穿孔,该第二壳体更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一顶面且对应该第一壳体贯穿孔的中间柱,该中间柱包括一与该第二壳体的顶面连接的柱本体,及一纵向形成于该柱本体顶面的第二槽孔,该中间柱是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一壳体的贯穿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二分别装设于该第二壳体二侧且用以将该电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的固定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更具有二分别一体成型地设于该第二壳体的一顶面且呈直立的凸柱,及二分别形成于这些凸柱相背的一面的第一槽孔,且这些固定件是分别嵌设固定于相配合的第一槽孔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的第二支臂更包括一邻近该转折部的延长部、一位于该连接部与该延长部之间的中间部,及二分别设于该中间部二侧的挡止片,每一第二端子容置孔具有一形成于内部且其形状配合各挡止片形状的颈部段,而各中间部位于相对应的第二端子容置孔中,各挡止片是卡设于该颈部段,用以维持该第二支臂的预定高度及协助对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挡止片形状似一直立的矩形削去一远离该中间部一侧下方的外角,各颈部段形状亦配合每一挡止片而概呈喇叭口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5200012236U CN2793964Y (zh) | 2005-01-20 | 2005-01-20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5200012236U CN2793964Y (zh) | 2005-01-20 | 2005-01-2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93964Y true CN2793964Y (zh) | 2006-07-05 |
Family
ID=36821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52000122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93964Y (zh) | 2005-01-20 | 2005-01-2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793964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73133B1 (en) | 2007-07-05 | 2009-01-06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4283027A (zh) * | 2013-07-08 | 2015-01-14 | 达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4336170A (zh) * | 2020-09-29 | 2022-04-12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浮动连接器及其制法 |
-
2005
- 2005-01-20 CN CNU2005200012236U patent/CN279396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73133B1 (en) | 2007-07-05 | 2009-01-06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4283027A (zh) * | 2013-07-08 | 2015-01-14 | 达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4336170A (zh) * | 2020-09-29 | 2022-04-12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浮动连接器及其制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096593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84037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83151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667738Y (zh) | 语音插座连接器 | |
CN2355464Y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79396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1805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13239Y (zh) | 具固定装置的电连接器 | |
CN2537149Y (zh) | 具有内置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 |
CN20113078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79191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22686Y (zh) | 浮动式电连接器 | |
CN276638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71020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227371B (zh) | 具有缩短了悬伸长度的电连接器组件 | |
CN2766422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833922Y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2699516Y (zh) | 电连接器 | |
CN2854846Y (zh) | 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 |
CN200947513Y (zh) | 双层的耳机及麦克风插座母座 | |
CN243912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793985Y (zh) | 串行ata电连接器 | |
CN2548287Y (zh)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改进结构 | |
CN210569102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20210804U (zh) | 域控制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