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67843Y - 内焰式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内焰式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67843Y
CN2767843Y CN 200420121105 CN200420121105U CN2767843Y CN 2767843 Y CN2767843 Y CN 2767843Y CN 200420121105 CN200420121105 CN 200420121105 CN 200420121105 U CN200420121105 U CN 200420121105U CN 2767843 Y CN2767843 Y CN 27678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or pipe
pipe
inflow portion
gaseous mixture
section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1211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猪股匡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nn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nn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nnai Corp filed Critical Rinnai Corp
Priority to CN 20042012110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678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678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678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内焰式燃烧器,以朝向来自导入管(11)的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而截面积呈逐渐减少的形式形成分布管(12)。最好是,将分布管(12)的最小面积部(12c)设置在距供混合气从导入管(11)流入顺势方向的第1流入部(12a)和供混合气从导入管(11)流入逆势方向的第2流入部(12b)间的中间部而偏向第2流入部(12b)侧的位置,分布管(12)的截面积从第1流入部(12a)到最小面积部(12c)按顺势方向逐渐减少,而且同时从第2流入部(12b)到最小面积部(12c)按逆势方向也逐渐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内焰式燃烧器具有:在大致接线方向连接有混合气的导入管(11)的环状的分布管(12)、以及在从分布管的内周侧朝上倾斜并且相对于分布管的径向而倾斜于圆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火焰孔(13)、(14);以形成向上方旋转升起的火焰,并使得分布管内的混合气的压力均等化,以防止火焰的旋转中心偏离燃烧器中心。

Description

内焰式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配置在炉具上的内焰式燃烧器,更加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具有混合气的导入管、大致在接线方向上连接导入管的环状的分布管、以及分布管的内周侧的多个火焰孔的内焰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往,作为这种内焰式燃烧器,是以使各火焰孔在从分布管的内周侧朝上倾斜并且相对于分布管的径向而倾斜于圆周方向的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形式来形成的(参照例如,实开昭55-150222号公报)。据此,通过从各火焰孔喷出的混合气的燃烧而生成的火焰被施加旋转运动,作为燃烧器整体,则螺旋状生成地向上方升起的旋转火焰,从而提高燃烧性能及热效率。
然而,在上述以往例的燃烧器中,分布管的截面积在整周上呈恒定。在此,混合气沿着导入管的接续方向流入分布管。而且,混合气在流过分布管内的中途依次从火焰孔流出,在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分布管的部分,混合气量变少,压力随之减少。由此,来自连通于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流侧的分布管的部分的火焰孔的混合气的喷出量变少,导致火焰的旋转中心偏离燃烧器的中心,这样放置在燃烧器的上方的锅等的被加热物则会产生加热火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以上的问题,将提供一种火焰的旋转中心不偏离于燃烧器的中心,并能防止被加热物产生加热火斑的内焰式燃烧器作为解决之课题。
为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内焰式燃烧器具有:在大致接线方向连接有混合管的导入管的环状的分布管、以及在从分布管的内周侧朝上倾斜并且相对于分布管的径向而倾斜于圆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火焰孔,其特征在于,分布管以朝向来自导入管的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而截面积呈逐渐减少的形式形成。
虽然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分布管的部分的混合气量与上游侧相比呈现减少,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分布管的部分的截面积呈减少,因此,混合气量的减少可通过截面积的减少来补偿,使得分布管内的混合气的压力被均等化,也使得来自各火焰孔的混合气的喷出量被均等化。这样,将火焰的旋转中心维持于燃烧器中心,防止了被加热物产生加热火斑。
另外,也可以考虑将沿着朝向分布管的导入管的接续方向的圆周方向设为顺势方向,而将与此相反的圆周方向设为逆势方向,并从混合气自导入管按顺势方向流入的分布管的上游端部分,朝向该部分的反方向所邻接的下游端部分,使分布管的截面积呈逐渐减少。然而,据此,来自分布管的与上游端部分的附近连通的火焰孔的混合气的喷出量则变多。这可以认为理由如下。即,处于分布管的下游端部分的混合压力低于处于上游端部分的混合气压力,由此,从导入管流入的的混合气的一部分经下游端部分而流向逆势方向。但是,由于下游端部分截面积为最小,因此,朝向混合气的逆势方向的流动在下游端部分被抑制,分布管的上游端部分的附近的混合气压力呈现局部性地升高。
为解决该问题,最好是,将混合气从导入管按顺势方向流入的分布管的部分设为第1流入部,而将混合气从导入管按逆势方向流入的分布管的部分设为第2流入部,在第1流入部处分布管的截面积最大,并将分布管的截面积为最小的最小面积部设置在距第1流入部和第2流入部间的中间部而偏向第2流入部一侧的位置,分布管的截面积从第1流入部到最小面积部按顺势方向逐渐减少,而且同时从第2流入部到最小面积部按逆势方向逐渐减少。
根据这样,来自导入管的混合气,一部分从第1流入部按顺势方向流入分布管,同时剩余部分从第2流入部按逆势方向流入分布管。而且,由于第2流入部的截面积大于分布管的最小面积部,混合气很容易流向逆势方向,从而第1流入部处的混合气压力的上升得以缓和。另外,从第1流入部按顺势方向流动于分布管内的混合气的量,虽然会因混合气从火焰孔的喷出而逐渐地减少,但是,通过从第1流入部到最小面积部的顺势方向上的分布管截面积的逐减,而补偿了混合气的减少,从而在第1流入部与最小面积部之间,使得混合气压力均等化。另外,顺势方向的混合气的流动在最小面积部被抑制,这样下去,虽然在顺势方向上处于最小面积部的下游侧的部分,混合气将产生不足,但是,在该部分由于从第2流入部按逆势方向流动的混合气被供给,因此,也就不会产生混合气不足。在此,从第2流入部按逆势方向流动的混合气的量,虽然会因混合气从火焰孔的喷出而逐渐地减少,但是,该混合气的减少又通过从第2流入部到最小面积部的逆势方向上的分布管截面积的逐减,而得以补偿,从而即使在第2流入部与最小面积部之间,也使得混合气压力均等化。结果,混合气在分布管的整周上确实被进行了均等化。
但是,即使如此地构成,在包括有第1流入部和其附近部分的规定范围,有时混合气压力虽说只是些许但也会局部性地升高。这种场合,如果将在规定范围而连通于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截面积缩小成小于在规定范围之外而连通于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截面积的话,则可以防止来自在规定范围而连通于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混合气的喷出量多于来自其它的火焰孔的混合气的喷出量。
另外,若将所述规定范围区分成靠近第1流入部的第1范围和从第1范围而离开于第1流入部的第2范围,第1范围的混合气压力有时会多少高于第2范围的混合气压力。这种场合,如果将在第1范围而连通于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截面积缩小成小于在第2范围而连通于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截面积的话,则可以实现来自在规定范围而连通于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混合气的喷出量的均等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2表示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仰视图。
图3表示从图1的III-III线切断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4表示从图1的IV-IV线切断的火焰孔部分的剖视图。
图5表示实施方式的火焰孔部分的立体图。
图6表示从图4的VI-VI线切断的火焰孔部分的剖视图。
图7表示从图4的VII-VII线切断的火焰孔部分的剖视图。
图8表示从图1的VIII-VIII线切断的放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内焰式燃烧器  11…导入孔  12…分布管  12a…第1流入部  12b…第2流入部  12c…最小面积部  120…规定范围121…第1范围  122…第2范围  13、14…火焰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1是表示使用在炉具上的金属薄板制的内焰式燃烧器。该燃烧器1具有:导入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直状的导入管11、在接线方向连接有导入管11的环状的分布管12、以及连通于分布管12的内周侧的上下的火焰孔13、14。另外,在燃烧器1的下侧,设置有二次空气用的下部整流板15,在燃烧器1的上侧,设置有省略图示的二次空气用的上部整流板。而且,在燃烧器1的上表面固定有:安装上部整流板的一对托架16、16以及安装热电偶等的火焰检测元件(未图示)的托架17。此外,下部整流板15形成为环状,并在其内周部安装有省略图示的液汁承接盘。
燃烧器1的制造是通过重合被加压成形了的上下2枚的板2、3来进行。作为各板2、3,为提高加压成形性,使用了附带有由丙烯系树脂等构成的润滑薄膜的涂层钢板。在上板2和下板3上,分别加压成形有:将导入管11切割成上下各半形状的导入管形成部分21、31、环状的分布管形成部分22、32、以斜向上朝向伸出到分布管形成部分22、32的内周侧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33、以及延伸到导入管形成部分21、31的两肋及分布管形成部分22、32的外周的凸缘部分24、34。而且,在将上下的板2、3的凸缘部分24、34重合的状态下,对上板2的凸缘部分24的外缘进行折边加工,以结合上板2和下板3。通过如此地重合上下的板2、3来进行结合,则在两板2、3的导入管形成部分21、31处形成导入管11,在两板2、3的分布管形成部分22、32处形成分布管12。
另外,在上下两板2、3的凸缘部分24、34开设有托架16用的各一对的2组的安装孔25、25、以及托架17用的各一对的2组的安装孔26、26。而且,在使各托架16、17落座在上板2的凸缘部分24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将各托架16、17上所形成的舌片状的固定片16a、17a插通于托架16用的安装孔25、35或托架17用的安装孔17用的安装孔26、36,并通过沿着下板3的下表面进行铆接而将托架16、17予以固定。在此,在下部整流板15上形成有向安装孔35侧延伸的固定部15a,通过以围抱该固定部15a的形式来铆接托架16的固定片16a,而将下部整流板15一起地进行固定。另外,上板2上开设的各安装孔25、26通过切割撬起来形成,将其切割撬起片25a、26a插通于下板3上所开设的安装孔35、36,并沿着下板3的下表面进行铆接。
在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以在圆周方向上存在有间隔的形式形成有多个朝向构成上火焰孔13的上方的鼓出部23a,另外,在下板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33,以在圆周方向上存在有间隔的形式形成有多个朝向构成下火焰孔14的下方的鼓出部33a。如图4所示,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的各鼓出部23a形成在与下板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33的各鼓出部33a间的平坦部33b相对向的位置,下板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33的各鼓出部33a形成在与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的各鼓出部23a间的平坦部23b相对向的位置。
此外,使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的各鼓出部23a的圆周方向幅度窄于下板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33的各鼓出部33a间的平坦部33b的圆周方向幅度,同时使下板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33的各鼓出部33a的圆周方向幅度窄于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的各鼓出部23a间的平坦部23b的圆周方向幅度,在圆周方向上相邻接的上火焰孔13和下火焰孔14之间,使上下板2、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33的平坦部23b、33b彼此接触。这样,在上下板2、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33之间即使不设置隔板,上下的火焰孔13、14也是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而交替地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另外,在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的平坦部23b的径向内侧部分,如图5、图6所示,形成有变位到离开下板3的方向(上方)的浮起部23c。由此,在浮起部23c和下板3之间确保了上下的火焰孔13、14的开口端彼此连通的间隙,从而使得这些火焰孔13、14间的火焰延烧性能得以良好。另外,在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的鼓出部23a的径向内侧部分,如图5、图7所示,形成有朝向上方的鼓出高度低于该鼓出部23a的其它部分的收缩部23d,浮起部23c在收缩部23d处不产生上下方向上的段差而呈连续。根据这个,自上火焰孔13喷出的混合气的流动因收缩部23d的影响而接近于下火焰孔14,从而提高了上下的火焰孔13、14间的火焰延烧性能,而且,也提高了上火焰孔13的火焰延烧性能。另外,在下板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33的平坦部33b的径向内侧部分虽然也可以形成有变位到下方的浮起部,但是,在利用下火焰孔14的火焰的上升而提高火焰延烧性能方面,最好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的平坦部23b的径向内侧部分形成浮起部23c为宜。
另外,上下两板2、3如上所述,虽然通过对上板2的凸缘部分24的外缘进行折边加工,来进行结合,但是,仅通过这样做,有时在两板2、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33的平坦部23b、33b间空有间隙,以至上下的火焰孔13、14的分离不够充分。由此,必须在上下两板2、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33的圆周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来结合两板2、3。然而,由于上板2和下板3是由涂层钢板来形成的,因此,将无法以点焊接对两板2、3进行结合。
因此,如图8所示,在上下两板2、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33的圆周方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平坦部23b、33b间的接触部,形成从下板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33的平坦部33b突出来而伸进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b的平坦部23b内的突起331。据此,在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b的平坦部23b则产生因突起331的伸进而引起的帽檐状的变形部231,通过该变形部231和突起331间的结合力,使上下两板2、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33的平坦部23b、33b间彼此结合。这样,确实地分离了上下的火焰孔13、14。另外,也可以以伸进下板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33的平坦部33b内的形式,在上板2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b的平坦部23b形成突起。
上下板2、3的火焰孔形成部分23、33的鼓出部23a、33a,相对于分布管12的径向而倾斜于圆周方向。另外,火焰孔形成部分23、33如上所述,倾斜于斜上方,这样,上下的火焰孔13、14则是在从分布管12的内周侧朝上倾斜并且相对于分布管12的径向而倾斜于圆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其结果,通过从火焰孔13、14喷出的混合气的燃烧而生成的火焰被施加旋转运动,作为燃烧器整体,则螺旋状生成地向上方升起的旋转火焰,从而提高燃烧性能及热效率。
在此,混合气在流过分布管12内的中途依次从火焰孔13、14流出,在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分布管12的部分,混合气量变少,压力随之减少。由此,来自连通于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流侧的分布管12的部分的火焰孔13、14的混合气的喷出量变少,导致火焰的旋转中心偏离燃烧器1的中心,这样,放置在燃烧器1的上方的锅等的被加热物则产生加热火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朝向来自导入管11的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而截面积呈逐渐减少的形式形成分布管12。
下面,关于这点,将沿着朝向分布管12的导入管11的接续方向的圆周方向(图1中逆时针方向)设为顺势方向,而将与此相反的方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设为逆势方向,并且,将混合气从导入管11按顺势方向流入的分布管12的部分设为第1流入部12a,将混合气从导入管11按逆势方向流入的分布管12的部分设为第2流入部12b,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中,在第1流入部12a处分布管12的截面积最大,并将分布管12的截面积为最小的最小面积部12c设置在距第1流入部12a和第2流入部12b间的中间部而偏向第2流入部12b一侧的位置。而且,分布管12的截面积从第1流入部12a到最小面积部12c按顺势方向逐渐减少,而且同时从第2流入部12b到最小面积部12c按逆势方向逐渐减少。
根据该构成,来自导入管11的混合气,一部分从第1流入部12a按顺势方向流入分布管12,同时剩余部分从第2流入部12b按逆势方向流入分布管12。而且,由于第2流入部12b的截面积大于分布管12的最小面积部12c,混合气很容易流向逆势方向,从而缓和了第1流入部12a处的混合气压力的上升。另外,从第1流入部12a按顺势方向流动于分布管12内的混合气的量,虽然会因混合气从火焰孔13、14的喷出而逐渐地减少,但是,通过从第1流入部12a到最小面积部12c的顺势方向上的分布管12的截面积的逐减,而补偿了混合气的减少,从而在第1流入部12a与最小面积部12c之间,使得混合气压力得以均等。另外,顺势方向的混合气的流动在最小面积部被抑制,这样下去,虽然在顺势方向上处于最小面积部12c的下游侧的部分,混合气将产生不足,但是,在该部分由于从第2流入部12b按逆势方向流动的混合气被供给,因此,也就不会产生混合气不足。在此,从第2流入部12b按逆势方向流动的混合气的量,虽然会因混合气从火焰孔13、14的喷出而逐渐地减少,但是,该混合气的减少又通过从第2流入部12b到最小面积部12c的逆势方向上的分布管12的截面积的逐减,而得以补偿,从而即使在第2流入部12b与最小面积部12c之间,也使得混合气压力得以均等。结果,混合气在分布管12的整周上确实被进行了均等化,来自火焰孔13、14的混合气的喷出量也在整周上被均等化。这样,将火焰的旋转中心维持于燃烧器中心,防止了被加热物产生加热火斑。
但是,即使如此地构成,在包括有第1流入部12a和其附近部分的规定范围120,有时混合气压力虽说只是些许但也会局部性地升高。因此,图中虽然没有明示,但是,使在规定范围120而连通于分布管12的火焰孔13、14的截面积缩小成小于在规定范围之外而连通于分布管12的火焰孔13、14的截面积。根据这样,则可以防止来自在规定范围120而连通于分布管12的火焰孔13、14的混合气的喷出量多于来自其它的火焰孔13、14的混合气的喷出量。
另外,即使在上述规定范围120,靠近第1流入部12a的第1范围121与从第1范围121离开于第1流入部12a的第2范围122相比,第1范围的混合气压力有时会多少高于第2范围的混合气压力。因此,使在第1范围121而连通于分布管12的火焰孔13、14的截面积缩小成小于在第2范围122而连通于分布管12的火焰孔13、14的截面积。由此,则可以实现来自在规定范围120而连通于分布管12的火焰孔13、14的混合气的喷出量的均等化。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中,确实可以使混合气的喷出量均等化,并确实可以防止火焰的旋转中心偏离燃烧器中心以至被加热物产生加热火斑的问题。
以上,虽然关于本实用新型适用在将火焰孔分离成上火焰孔13和下火焰孔14并以上下2列配置于圆周方向上的内焰式燃烧器上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同样也可以适用在将火焰孔以1列配置于圆周方向上的内焰式燃烧器上。

Claims (4)

1.一种内焰式燃烧器,具有:混合气的导入管、在大致接线方向连接有导入管的环状的分布管、以及在从分布管的内周侧朝上倾斜并且相对于分布管的径向而倾斜于圆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火焰孔,其特征在于,分布管以朝向来自导入管的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而截面积呈逐渐减少的形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内焰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将沿着朝向所述分布管的所述导入管的接续方向的圆周方向设为顺势方向,而将与此相反的圆周方向设为逆势方向,将混合气从导入管按顺势方向流入的分布管的部分设为第1流入部,而将混合气从导入管按逆势方向流入的分布管的部分设为第2流入部,在第1流入部处分布管的截面积最大,并将分布管的截面积为最小的最小面积部设置在距第1流入部和第2流入部间的中间部而偏向第2流入部一侧的位置,分布管的截面积从第1流入部到最小面积部按顺势方向逐渐减少,而且同时从第2流入部到最小面积部按逆势方向逐渐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内焰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将在包括有所述第1流入部和其附近部分的规定范围而连通于所述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截面积缩小成小于在所述规定范围之外而连通于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内焰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规定范围区分成靠近第1流入部的第1范围和从第1范围而离开于第1流入部的第2范围,将在第1范围而连通于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截面积缩小成小于在第2范围而连通于分布管的火焰孔的截面积。
CN 200420121105 2004-12-31 2004-12-31 内焰式燃烧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7678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121105 CN2767843Y (zh) 2004-12-31 2004-12-31 内焰式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121105 CN2767843Y (zh) 2004-12-31 2004-12-31 内焰式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67843Y true CN2767843Y (zh) 2006-03-29

Family

ID=36681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121105 Expired - Lifetime CN2767843Y (zh) 2004-12-31 2004-12-31 内焰式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67843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3424A (zh) * 2012-09-12 2013-01-02 福建省江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环保的燃烧器
CN102878559A (zh) * 2012-09-29 2013-01-16 福建省江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
CN111306540A (zh) * 2018-12-11 2020-06-19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炉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3424A (zh) * 2012-09-12 2013-01-02 福建省江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环保的燃烧器
CN102878559A (zh) * 2012-09-29 2013-01-16 福建省江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
CN102878559B (zh) * 2012-09-29 2015-04-22 福建省江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
CN111306540A (zh) * 2018-12-11 2020-06-19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炉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35544A1 (ja) 直噴式エンジンの燃焼室構造
CN2767843Y (zh) 内焰式燃烧器
CN106016688B (zh)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US6902373B1 (en) Sheet metal exhaust adapter for draft inducers
CN220119365U (zh) 稳燃器
CN108006619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2765067Y (zh) 金属薄板制内焰式燃烧器
CN102072488B (zh) 薄膜冷却式波纹壳体结构燃烧室高速烧嘴
KR101241124B1 (ko) 가스버너
JP2011085303A (ja) 内炎式バーナ
CN1580634A (zh) 炉具用主副燃烧器
CN1594975B (zh) 炉具用内焰式燃烧器
CN209944334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CN205579572U (zh) 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
CN2775492Y (zh) 嵌入式燃气灶燃烧器
CN208920058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4370179U (zh) 带增强型淡火孔结构的燃烧器
CN109000235B (zh) 燃烧器
CN116772199B (zh) 一种稳燃器
CN210004389U (zh) 煤气灶头
CN216744347U (zh)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0061838U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及灶具
CN206449640U (zh)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
CN220186892U (zh) 户外炉头及燃气设备
CN212377975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12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