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64570Y - 软质握柄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软质握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64570Y
CN2764570Y CN 200520000918 CN200520000918U CN2764570Y CN 2764570 Y CN2764570 Y CN 2764570Y CN 200520000918 CN200520000918 CN 200520000918 CN 200520000918 U CN200520000918 U CN 200520000918U CN 2764570 Y CN2764570 Y CN 276457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m cover
seat
holding rod
hole
hand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0009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秀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0009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6457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6457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6457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软质握柄结构,由塑性胶套包覆于双通管体外围所构成的握杆、一设于握杆顶端的上座、一设于握杆底端的下座、及一贯穿上座与握杆并入于底座内的中棒所组成;其中,胶套与管体之间形成空腔以供凝胶注入。通过上、下二座与握杆快速结合后再供中棒穿入并固定的结构,不但能提高中棒稳定度及防脱功能,也能避免空腔内的凝胶外渗,极为经济、又可快速结合,并提高中棒稳定度及防止凝胶外渗。

Description

软质握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质握柄结构,尤指一种在释压后不会立即恢复原状并能暂时保留变形形状的软质握柄。
背景技术
如下列专利文献1“软质握柄”,为一种在释压后能暂时具有记忆效果的握把,其构造是一核心150、及一形成在核心周遭的外鞘120,核心150与外鞘120之间形成空腔115,利用针孔灌胶方式将凝胶由核心150的内腔118注入后再由侧孔116流入空腔115内;或如专利文献2“软质握柄”,由核心150与外鞘180之上下两端凸缘所设的小孔816a、816b注入后再流入空腔内,之后再将注入口以栓塞125、126封闭以使凝胶被密封在空腔815内,如此便完成软质握柄制造。当外力施压在握柄时,握柄受力将会立即变形,当外力释除后,变形的握柄并不会立即还原,反而会短暂维持既有的形态直至内部凝胶流动后才渐渐还原,这种在释压后能短暂保持既有形态的握柄可称作为具有记忆效果般的握柄。
专利文献1:为公元2004年10月21日公开之美国专利US 2004/0205937 A1“PLIABLE HANDLE”,申请日期为2003年4月17日,申请人Shedrain Corporation(其图6、图7)。
专利文献2:为公元2004年10月21日公开之美国专利US 2004/0205938 A1“PLIABLE HANDLE”,申请日期为2003年10月23日,申请人Shedrain Corporation(其图11、图12)。
上述前案存在的缺点:
1.前案的中棒150是与核心110螺接结合后再以上座130与核心110螺合而封闭外鞘120开口以避免凝胶外渗(参专利文献1的图7),或者是以中棒150与上座1930螺接后后再以上座1930、下座1940同时固定在核心1920内并以底盖1970与下座1940螺合手段来避免凝胶外渗(参专利文献2的图20);由于中棒150底下的螺杆不长,所以中棒150受外力影响下,很容易由螺接部位产生松动或断裂,导致原本通过螺接而封闭外鞘120、1950开口以使凝胶不外漏的功能完全丧失。
2.专利文献1的下座140是螺合在核心110底下,而专利文献2的下座1930与上座1940是借螺丝1941螺接结合,再以底盖1970与下座1940螺合;由于螺合的方式很容易在长时间运作下产生松动,所以下座140或底盖1970一旦松弛就易导致外鞘120、1950开口封闭不全,造成凝胶外渗。
3.专利文献1的凝胶借针筒穿过核心与外鞘之注入孔86a、86b后再注入空腔内,在完成灌胶作业后再以栓塞125、126将注入孔封闭,此不但增加作业负担,更会提高生产费用。
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极为经济、又可快速结合、并提高中棒稳定度、及防止凝胶外渗的软质握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质握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握杆,由包覆在上下具突缘的双通管体外围的上下具挡缘的塑性软质胶套构成,使胶套内壁与管体外壁间具有空腔,又胶套上挡缘与管体上突缘具有呈上下对正配合的注入孔;
所述空腔中充填有由上述二注入孔注入并围绕在管体周围的凝胶;
一固定在握杆顶端的硬质上座,其中央具有贯孔,而顶板底下中央具有直径小于顶板且轴向出的可卡入管体之上孔槽内的倒钩状凸出卡榫,及顶板底下周边具有同轴向突出并将握杆之注入口密封的挡杆;
一固定在握杆底端的硬质下座,其中央具有未贯穿的凹孔,而底板顶上中央具有直径小于底板且轴向凸出的,可卡入管体之下孔槽内的倒钩状凸出卡榫;
一贯穿上座与握杆之管体,与插入底座内的中棒套合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具有下列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质握柄结构,该中棒是穿过上座、握杆而至下座后再固定组合,换言之,中棒的下端是与握杆上座、下座共同结合,并非与前述其中之一结合,所以中棒的下端完全被软质握柄包覆固定,此不但使中棒与软质握柄稳固结合,更在中棒受力后由握柄吸收外力,使中棒与握柄之间的结合不再是传统形式的局部组合而导致异动或断裂。
前述中棒的底端与下座是固定组合,其固定方式是中棒与下座间用螺丝或铆钉固定,而下座的凸出卡榫与管体卡合,上座的凸出卡榫又与管体卡合,因此四者不但固接在一起,也能将胶套的上下开口予以封闭,而且也易于组合及组合快速。
前述上座的顶板下具有突出挡杆,当上座压合在握杆上,突出挡杆就能将胶套与管杆上的注入孔封闭,尤其是在挡杆穿过注入孔并插入注入孔内时,最能达到封合效果,如此就能确实避免凝胶外渗。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立体组合图。
图3: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全剖视图。
图4:是图3的部份放大图,为管体、胶套与上座结合后封闭注入孔的剖面构造图。
图5:是管体、胶套与上座结合后封闭注入孔的另种实施例部份剖面构造图。
图6: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使用状态图。
图7: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受压后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另种实施形态的全剖面图。
图9: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与铲子配合的实施图。
图10: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与槌子配合的实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全剖视图;图4是图3的部份放大图,为管体、胶套与上座结合后封闭注入孔的剖面构造图;图5是管体、胶套与上座结合后封闭注入孔的另种实施例部份剖面构造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使用状态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受压后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的另种实施形态的全剖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与铲子配合的实施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软质握柄与槌子配合的实施图。
图1中揭示出一软质握柄10系包括一握杆1,由上下具挡缘110、110的塑性软质胶套11包覆于上下具突缘121、121的双通管体12外围,使胶套11内壁与管体12外壁间形成空腔,又胶套上挡缘110与管体上突缘121具有注入孔112、123,且注入口呈上下对正配合;一由上述二注入孔112、123注入空腔内的凝胶5(参图3),该凝胶5围绕在管体12的周遭侧;一固设于握杆1顶端的硬质上座2,为中央具有贯孔22,而顶板20底下中央具有直径小于顶板20且轴向出的倒钩状凸出卡榫21,及顶板20底下周边具有同轴向突出的挡杆23,前述凸出卡榫21卡入于管体12的上孔槽122内,而挡杆23则将握杆1的注入口112、123密封;一固设于握杆1底端的硬质下座3,为中央具有未贯穿的凹孔32,而底板30顶上中央具有直径小于底板30且轴向凸出的倒钩状凸出卡榫31,该凸出卡榫31能卡入于管体12的下孔槽122内;上述构造组合后,再供一贯穿上座2与握杆1的管体12、并入于底座3内的中棒4结合固定,组合后的外观如图2所示,剖面则如图3所示。
前述的胶套11为软质具有拉伸延展性的中空塑料筒套,上下两端具有朝胶套11中心横向延伸的挡缘110、110使其得以包覆上下两端具有突缘121、121的管体12,并使胶套11内壁与管体12外壁间形成空腔,该空腔能藉由突缘121已预设的注入孔123与胶套11上端挡缘110预设的注入孔112对正配合后,透过未揭示在图面上的外部针筒的针部穿过二注入孔112、123插入于空腔内,再将筒内凝胶5(如硅胶、混合胶或其它等同性质的胶体或油膏)注入前述空腔内,使得空腔内填满凝胶5,有如图3所示。
前述胶套11的上下二挡缘110、110中央设有开口111、111,以对应双通管体12的上下两端孔槽122、122,而管体12是硬质塑料制成,其中央穿孔120与上下二孔槽122、122相互贯通;又前述上下二孔槽122、122的孔径大于中心穿孔120及中棒4外径,而中央穿孔120的孔径则等于中棒4或孔形与中棒4断面形状相同,使得中棒4穿入双通管体12后得以通过中央穿孔120孔壁与中棒4外壁吻合以防止两者间产生异动;而前述上下二孔槽122、122主要是供上座2、下座3的凸出卡榫21、31容入,由于上座2的中央贯孔22、下座3的中央凹孔32孔径等于中棒4外径或孔形与中棒4断面形状相同,遂上下二座2、3供中棒4穿入后,贯孔22与凹孔32内壁会与中棒4外壁吻合以避免两者间产生异动。
又,前述中棒4与下座3是固定结合的,此结合手段可由图1及图3获知,当中棒4的底端插入于下座3的中央凹孔32后,再以螺丝33由下座3底板30预设的横向小孔34穿入,再螺入中棒4底端的侧孔41(可贯穿或非贯穿),使中棒4与软质握柄10结合固定;除了前述以螺丝33固定方式外,也能通过铆钉植入的手段来固定。
又图8则揭示出底板30的底端中央具有纵向小孔36以供螺丝33纵向穿入后再螺入中棒4底端的直孔42内,此不失为另一种牢固结合方式。
图3、图4中揭示出胶套11上下二挡缘110、110的内面具有轴向浮凸的定位点113、113以与管体12之上下二突缘121、121的定位孔124、124配合,此能使上下挡缘110、110与上下突缘121、121间增加摩擦阻力,避免胶套11受到外力挤压后使上下挡缘110、110产生滑移;前述胶套11之上挡缘110的定位点113中央具有注入孔112,而下挡缘110的定位点113却不具有注入孔;又管体12上突缘121的定位孔124内具有注入孔123,而下突缘121的定位孔124内却不具有注入孔;因此,在胶套11与管体12结合时,只要两者上端的浮凸定位点113嵌入定位孔124内,就能使注入孔112与123得以快速对正配合。
当制造者以未揭示于图面的针筒由胶套11与管体12之注入孔112、123插入并在空腔内注入凝胶5后,再以上座2压合在握杆1顶端,这时胶套11的上挡缘110被上座2的顶板20覆盖,而顶板20底下的突出挡杆23会穿过胶套11的注入孔112并插入管体12的注入孔123内,以将其封闭而防止凝胶5外渗。
另外,管体12的上下二孔槽122、122之槽底皆具有直径大于孔槽的卡沟125、125以容前述上下二座2、3的倒勾状凸出卡榫21、31卡入固定,为了使凸出卡榫21、31能易于嵌入管体12的孔槽122、122内,凸出卡榫21、31本身则具有切割缝以形成数片倒钩状的榫块,进而使其嵌入孔槽122、122容易但取出困难;当上座2卡合于握杆1顶端时,顶板20底面下的挡杆23就能将前述之凝胶注入孔112与123确实封闭;而下座3卡合于握杆1底部时,底板30上的小凸点35恰好对正胶套11下挡缘110之定位点113底部,而凹孔32则与管体12之中央穿孔120及上座2之贯孔22位于同一轴线上,因此中棒4由上座2穿入后能通过管体12再入于下座3的凹孔32内,最后以螺丝33螺入固定或铆接固定。
图5中则揭示制造者以未揭示于图面的针筒由胶套11与管体12之注入孔112、123插入并在空腔内注入凝胶5后,再以上座2压合在握杆1顶端,这时胶套11的上挡缘110被上座2的顶板20覆盖,而顶板20底下的突出挡杆23则压制在注入孔112上而未穿过,又注入孔112在针筒的针部脱离后可凭借胶套11本身的弹性恢复力而封闭在管体12的注入孔123上,由于封闭的注入孔112被突出挡杆23下压封合,所以可防止凝胶5外渗。
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对软质握柄10握持时,由于手部施压的关系而使胶套11与其内的凝胶5一同变形,使得胶套11表面产生人体工学之指形弧凹轮廓,有如图7所示,且在手部离开软质握柄10后仍能暂时保留变形轮廓的形态,直至凝胶缓慢流动后才会渐渐还原。
前述中棒4可为伞具中棒之外,更可为轻型手持工具的握杆,如图9及图10所示即分别为中棒4为铲子6或槌子7之凸出杆体时,中棒4结合的实施例,除此之外,软质握柄10更可与未出具在图式上的登山手杖、拐杖、螺丝起子等结合。
以上,系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案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由于符合新颖及进步性要素,遂依法提出实用新案专利申请。

Claims (6)

1.一种软质握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握杆,由包覆在上下具突缘的双通管体外围的上下具挡缘的塑性软质胶套构成,使胶套内壁与管体外壁间具有空腔,又胶套上挡缘与管体上突缘具有呈上下对正配合的注入孔;
所述空腔中充填有由上述二注入孔注入并围绕在管体周围的凝胶;
一固定在握杆顶端的硬质上座,其中央具有贯孔,而顶板底下中央具有直径小于顶板且轴向出的可卡入管体的上孔槽内的倒钩状凸出卡榫,及顶板底下周边具有同轴向突出并将握杆的注入口密封的挡杆;
一固定在握杆底端的硬质下座,其中央具有未贯穿的凹孔,而底板顶上中央具有直径小于底板且轴向凸出的,可卡入管体的下孔槽内的倒钩状凸出卡榫;
一贯穿上座与握杆的管体,与插入底座内的中棒套合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握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入下座凹孔的中棒底端具有一小孔,小孔内具有一穿过下座螺入的螺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握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入下座凹孔的中棒底端具有一小孔,小孔内具有一穿过下座并穿入的铆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握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座的挡杆穿过胶套的注入口插在管体的注入口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握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胶套具有以本身弹性作用自动收缩封闭的注入口,上座的挡杆下压在胶套的封闭状注入口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握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胶套上下二挡缘的内面具有轴向浮凸的,与管体的上下二突缘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点。
CN 200520000918 2005-01-17 2005-01-17 软质握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6457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00918 CN2764570Y (zh) 2005-01-17 2005-01-17 软质握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00918 CN2764570Y (zh) 2005-01-17 2005-01-17 软质握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64570Y true CN2764570Y (zh) 2006-03-15

Family

ID=36167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0009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64570Y (zh) 2005-01-17 2005-01-17 软质握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64570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491A (zh) * 2008-09-29 2010-12-22 伊顿公司 轻质握把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491A (zh) * 2008-09-29 2010-12-22 伊顿公司 轻质握把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20491B (zh) * 2008-09-29 2015-03-11 伊顿公司 轻质握把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64570Y (zh) 软质握柄结构
CN113235967B (zh) 一种老旧房屋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1105792Y (zh) 车把手
CN208939493U (zh) 新型电缆管道封堵器
CN213982250U (zh) 一种新型加固手柄
CN209026614U (zh) 一种装有旋转支架的投光灯
CN218933091U (zh) 一种桥梁桩基施工结构
CN202519666U (zh) 一种压注成型土石复合桩施工用的桩尖组件
CN1106267C (zh) 气垫组件
CN210636993U (zh) 一种门窗系统的内置式45度角角码
CN2812956Y (zh) 安全注射器(二)
CN217001259U (zh) 一种玻璃门拉手锁具隐藏结构
CN216859620U (zh) 一种轻质锤柄和应用此锤柄的锤子
CN214460281U (zh) 公路路基碎石桩
CN216948811U (zh) 一种处理女儿墙对拉螺栓墙体留置孔的套管组件
CN220667068U (zh) 一种后锚固植筋胶灌浆装置
JPS583111B2 (ja) コンクリ−ト構造物の漏水補修方法
CN212054504U (zh) 桩基础施工用减震钻头
CN2626628Y (zh) 两段式止阀的涂布油漆装置
CN218588642U (zh) 一种沙发的装饰框安装结构
CN212656594U (zh) 外墙对拉螺栓孔封堵结构
CN218519228U (zh) 组合式防护桩成型模具及利用其制备的组合式防护桩
CN218330436U (zh) 一种电机气密测试封堵工装
CN219548024U (zh) 凹凸结合连接件
CN217841315U (zh) 一种窗中梃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