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31153Y - 双向泵 - Google Patents

双向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31153Y
CN2731153Y CNU2004200963133U CN200420096313U CN2731153Y CN 2731153 Y CN2731153 Y CN 2731153Y CN U2004200963133 U CNU2004200963133 U CN U2004200963133U CN 200420096313 U CN200420096313 U CN 200420096313U CN 2731153 Y CN2731153 Y CN 273115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housing
wall
vent
flow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4200963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荣治
严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4200963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3115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3115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3115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6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 F04D29/50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for reversing fluid flow
    • F04D29/503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for reversing fluid flow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hand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泵,包含一壳体、一在壳体内的气流流向控制盖、一位在壳体内的鼓风件、一单向阀装置,及一带动鼓风件转动的驱动器,壳体形成有一通气孔、一排气孔及一进气孔,通气孔可与一充气体连通,单向阀装置可弹性复位地保持在通气孔上,气流流向控制盖容置鼓风件,并可转动地在一充气位置及一排气位置间变动,使气流流向控制盖形成有一在充气位置时与进气孔相通的第一开口、一在排气位置时与通气孔相通的第二开口、一在充气位置时与通气孔相通的第三开口,及一位在排气位置时与排气孔相通的第四开口,借转动气流流向控制盖以控制气体流动路径及单向阀装置的对应位置,达到不必拆卸即能进行充气或排气的作用。

Description

双向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同一风嘴对一充气体进行充气或排气的泵。
背景技术
在已知作为打气使用的泵构造上,其设计通常只有对一充气体单纯进行充气的作用,但对大型的充气体来说,因为充气后的内部气体量相当大,所以一旦不使用时而需要将内部气体排除时,仅依靠自然放气或人力挤压排气的方式将相当耗时,且排气也会无法完全,因此有少部份的泵具有排气(抽气)的作用,但是这种充气/排气两用的泵一般在设计上往往在气体充气路径与排气路径并不相同,所以在作为充气或排气使用时的安装方向通常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当充气及排气的使用相当频繁时,泵就必须对应地拆拆装装,使得使用过程相当不便与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其具有安装在充气体后不需要拆装即可选择对充气体进行充气或排气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泵,其特征在于:泵包含有一内部中空的壳体、一可转动地位在壳体内的气流流向控制盖、一可转动地定位在壳体内的鼓风件、一结合在壳体上的单向阀装置,及一固定在壳体上以带动鼓风件转动的驱动器。
壳体形成有连通外部与内部空间的一通气孔、一排气孔及一进气孔,通气孔可与一充气体相连通。
单向阀装置包括一覆盖在通气孔且只容许气体由壳体内通过的单向阀门部、一连接单向阀门部以伸入壳体内的致动部,及一使单向阀门部弹性复位地保持覆盖在通气孔上的弹性件。
气流流向控制盖是将鼓风件容置在内,并紧邻壳体可转动地在一充气位置及一排气位置间变动,而气流流向控制盖形成有一只在充气位置时与壳体的进气孔相通的第一开口、一只在排气位置时与壳体的通气孔相通的第二开口、一只在充气位置时与壳体的通气孔相通的第三开口,及一只在排气位置时与壳体的排气孔相通的第四开口,又气流流向控制盖还具有一位在排气位置时推抵单向阀装置的致动部而使单向阀门部脱离通气孔的推抵部。
在气流流向控制盖被转动至充气位置,外部气体将通过壳体的进气孔、气流流向控制盖的第一开口,由鼓风件加压后通过第三开口,且经过覆盖在通气孔上的单向阀门部而充入充气体内,达到充气作用;而在气流流向控制盖被转动至排气位置,并将单向阀门部顶离壳体的通气孔,使得充气体内的气体可进入通气孔及通过第二开口,而由鼓风件加压经第四开口并通过排气孔而排出,达到排气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不需拆装泵而能由使用者选择气体通路而达到充气或排气的效果,大幅度增进使用上的便利性,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泵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泵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组合后的外观;
图3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气流流向控制盖在一充气位置时相关构件的相对位置与气体流动路径;及
图4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气流流向控制盖在一排气位置时相关构件的相对位置与气体流动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双向泵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有一壳体1、一鼓风件2、一气流流向控制盖3、一单向阀装置4,及一带动鼓风件2转动的驱动器,本例中,驱动器是一具有一旋转轴51的马达5。
壳体1是一内部形成中空状的组件。在此一实施例当中,壳体1是以相互对接并以复数螺栓螺锁固定的一基座101及一侧盖102所构成,但实际上并不一定以此为限。
基座101具有一略呈圆形的第一平面壁11、一近乎环绕地连接在第一平面壁11边缘的外环壁12,及一自外环壁12下方一侧朝下凸伸的第一半管壁13。侧盖102具有一与第一平面壁11平行且轮廓配合外环壁12形状的第二平面壁14、一自第二平面壁14中央位置处以朝远离基座101的方向向外呈倒U形突出的围壁15、一连接在围壁15边缘而与第二平面壁14平行的第三平面壁16,及一自围壁15下方的一侧朝下凸伸的第二半管壁17。其中,基座101的第一半管壁13及侧盖102的第二半管壁17在基座101与侧盖102相互对合后构成一管形,用以接合一如充气床等充气体(图未示)。
壳体1并形成有连通外部与内部空间的一通气孔103、一排气孔104及至少一进气孔105(图中是使用两个进气孔105)。通气孔103是由基座101的第一半管壁13及侧盖102的第二半管壁17的下方对应边缘共同界定出来,排气孔104是贯穿外环壁12,而进气孔105则贯穿第三平面壁16。另外,第三平面壁16还设有一轴孔106。
又,第一平面壁11的外侧供马达5锁合固定,其上还设有一穿孔107,供马达5的旋转轴51通过而使其位在基座101与侧盖102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另外,壳体1还包含有一用来罩盖马达5并与基座101锁固的护盖19,护盖19上并供一开关装置6定位及一连接外部电力的电源线7穿置,在电源线7连接外部电力后,借开关装置6可以激活或停止马达5的旋转轴51转动。
鼓风件2包括有一圆形的盘体部21、一在盘体部21中心朝侧边外突伸的轴接部22,及复数以轴接部22为中心自盘体部21呈放射状朝外突出而用以鼓动及加压空气流动的扇叶23。轴接部22用以接合在马达5的旋转轴51上而随旋转轴51同步转动。
单向阀装置4包括一单向阀门部41、一连接单向阀门部41以伸入壳体1内呈柱状的致动部42,及一呈螺旋弹簧状而使单向阀门部41弹性复位地保持覆盖在通气孔103上的弹性件43。单向阀门部41具有一框架411及一中心连接固定在框架411并盖合在框架411下方的阀门片412,当单向阀门部41覆盖在通气孔103上时,阀门片412将只会被由壳体1通过通气孔103而朝外流动的气流所推开,而在通气孔103外的气体则会被阀门片412所阻挡而无法进入壳体1内,形成仅允许气体单向流动的作用。
气流流向控制盖3包括一围绕成圆环状的第一环形壁31、一连接第一环形壁31一侧边缘的第四平面壁32、一自第四平面壁32中央位置处朝远离第一环形壁31方向凸伸且围绕成圆环状但直径较第一环形壁31的直径小的第二环形壁33,及一连接第二环形壁33另一侧边缘且与第四平面壁32平行的第五平面壁34。其中,第五平面壁34贯穿地设有至少一第一开口301(图上是对应进气孔105的数目而设置有两个第一开口301),第二环形壁33也是贯穿地设有一第二开口302,第一环形壁31上则贯穿地设有一第三开口303及一第四开口304,又,第五平面壁34还设有一朝外突出的轴部35,用以对应地穿置在侧盖102的轴孔106内,使得气流流向控制盖3可转动地位在壳体1内,当气流流向控制盖3组合在壳体1内时,第一环形壁31是将鼓风件2容置在里侧并紧邻外环壁12,而第四平面壁32紧邻第二平面壁14,第二环形壁33则紧邻围壁15的弯曲部份,第五平面壁34则紧邻第三平面壁16。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使气流流向控制盖3可在壳体1内相对转动地在一充气位置及一排气位置间变动。当气流流向控制盖3被转动至充气位置(见图3所示),此时第一开口301的位置可与进气孔105相连通,第二开口302将被围壁15弯曲的部份遮蔽,所以不会与通气孔103连通,第三开口303则会与通气孔103对位连通,而第四开口304则与排气孔104相互错开而各自被遮挡而封闭。另一方面,当气流流向控制盖3被转动至排气位置(见图4所示),此时第三开口303的位置是受到外环壁12的遮挡而封闭,第四开口304则与排气孔104对位而连通,第二开口302则脱离围壁15弯曲的部份而与通气孔103相连通,但第一开口301的位置是与进气孔105错开,造成进气孔105因受到第五平面壁34的遮挡而封闭。
此外,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第一外环壁12接近第四平面壁32的边缘面处形成有一如切口状的凹陷部36,使凹陷部36的表面较为接近气流流向控制盖3转动的中心,而除凹陷部36以外的第一外环壁12表面则相对地形成一可用以抵接单向阀装置4的致动部42的推抵部37,即推抵部37是位在第一环形壁31的表面且相对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转动轴心具有相同距离的部份。当气流流向控制盖3位在排气位置时,推抵部37会推挤致动部42并压缩弹性件43,而单向阀门部41的框架411脱离通气孔103边缘而产生间隙,使通气孔103外的气体不需经由阀门片412即可经过通气孔103而进入壳体1内,而当气流流向控制盖3位在充气位置时,凹陷部36将对应地转动到致动部42的所在处,但因凹陷部36的表面是相对推抵部37朝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转动中心内缩,所以并不会对致动部42产生推挤的作用,使得弹性件43释放其弹性回复力,进而使单向阀门部41紧贴在通气孔103上,形成正常的单向通气的作用。
另外,基座101的第一平面壁11上还进一步连接有一与外环壁12保持一定间隙的内环壁18,外环壁12与内环壁18中间形成的间隙可供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第一环形壁31套入,具有导引气流流向控制盖3相对壳体1转动的作用,而内环壁18也设有相对排气孔104位置的一通孔108,及相对通气孔103位置的缺口109,以避免影响排气孔104与通气孔103的功能。但内环壁18是选择性的结构,并不是本实用新型功能上的必要构造。
而为了提供使用者方便转动气流流向控制盖3,双向泵还包含有一操作件8,用以接合在气流流向控制盖3穿出壳体1外的轴部35上,使用者可借由扳动操作件8而将气流流向控制盖3转动至充气位置或排气位置。但此一提供使用者转动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设计并不是一定,设计上可因需要而变更,也不应该成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条件。
应用时,先使泵的通气孔103与任何欲进行充气或排气的充气体(图未示)结合,如果是进行充气,使用者可利用操作件8将气流流向控制盖3转动至充气位置(参照图3),而如前述,侧盖102的进气孔105会与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第一开口301相通,但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第二开口302及第四开口304均封闭,第三开口303则与通气孔103相连通,同时,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凹陷部36也转动至致动部42的位置,使弹性件43不被压缩而使单向阀门部41保持贴合在通气孔103处,而具有单向通气的作用。接着,使用者激活开关装置6,使马达5运转而带动鼓风件2转动而产生空气压力差,泵外部的气体将通过壳体1的进气孔105、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第一开口301,由鼓风件2加压后通过第三开口303,且经过覆盖在通气孔103上的单向阀门部41而充入充气体内,达到充气作用。
相反地,如果要进行排气,使用者将不必拆卸泵重新安装,只要扳动操作件8将气流流向控制盖3转动至排气位置(参照图4),这时壳体1的进气孔105因与第一开口301错开位置而被第五平面壁34封闭,但第二开口302则与通气孔103相通,又,第四开口304与壳体1的排气孔104相通,第三开口303则被外环壁12遮挡而为封闭状态,同时,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推抵部37会将单向阀门部41顶离壳体1的通气孔103,所以当马达5运转时,充气体内的气体可不经单向阀门部41而直接通过通气孔103进入壳体1内,再经由第二开口302进入气流流向控制盖3里侧,并由鼓风件2加压经第四开口304而通过壳体1的排气孔104而排出,达到快速将充气体内气体抽离的排气作用。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泵,借着气流流向控制盖3的第一开口301、第二开口302、第三开口303及第四开口304位置与壳体1的进气孔105、排气孔104及通气孔103位置的配合设计,并同时兼具单向阀装置4的控制,可以达到不需拆装泵而能由使用者选择气体通路而达到充气或排气的效果,大幅度增进使用上的便利性,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5)

1、一种双向泵,用以连通一充气体而可对该充气体进行充气及放气的动作,该双向泵包含有一内部中空的壳体、一可转动地位在该壳体内的气流流向控制盖、一可转动地定位在该壳体内的鼓风件、一结合在该壳体上的单向阀装置,及一固定在该壳体上以带动该鼓风件转动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该壳体形成有连通外部与内部空间的一通气孔、一排气孔及一进气孔,该通气孔可与该充气体相连通;
该单向阀装置包括一覆盖在该通气孔且只容许气体由壳体内通过的单向阀门部、一连接该单向阀门部以伸入该壳体内的致动部,及一使该单向阀门部弹性复位地保持覆盖在该通气孔上的弹性件;及
该气流流向控制盖是将该鼓风件容置在内,并紧邻该壳体可转动地在一充气位置及一排气位置间变动,而该气流流向控制盖形成有一只在该充气位置时与该壳体的进气孔相通的第一开口、一只在该排气位置时与该壳体的通气孔相通的第二开口、一只在该充气位置时与该壳体的通气孔相通的第三开口,及一只在该排气位置时与该壳体的排气孔相通的第四开口,又该气流流向控制盖还具有一位在该排气位置时推抵该单向阀装置的致动部而使该单向阀门部脱离该通气孔的推抵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泵,其特征在于:
该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一基座及一侧盖,该基座具有一第一平面壁、一连接在该第一平面壁边缘的外环壁及一自该外环壁朝外凸伸的第一半管壁,而该侧盖则具有一第二平面壁、一自该第二平面壁朝远离该基座方向突出的围壁、一连接在该围壁边缘的第三平面壁及一自该围壁一侧朝外凸伸的第二半管壁,其中,该第一半管壁及该第二半管壁的对应边缘共同界定出该通气孔,该排气孔是贯穿该外环壁,而该进气孔则贯穿该第三平面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泵,其特征在于:
该气流流向控制盖包括一紧邻该基座的外环壁的第一环形壁、一连接该第一环形壁一侧边缘的第四平面壁、一自该第四平面壁朝远离该第一环形壁方向凸伸且紧邻该围壁的第二环形壁,及一连接该第二环形壁另一侧边缘且紧邻该第三平面壁的第五平面壁,其中,该第一开口则是贯穿该第五平面壁,该第二开口是贯穿该第二环形壁,而该第三开口及该第四开口是贯穿该第一环形壁;
在该气流流向控制盖位在该充气位置时,该第一开口与该进气孔对位连通,同时该第二开口被该围壁遮挡封闭,且该第四开口被该外环壁遮挡封闭,该第三开口则与该通气孔对位连通,在该气流流向控制盖位在该排气位置时,该第三开口被该外环壁遮挡封闭,该第四开口与该排气孔对位连通,该第二开口与该通气孔连通,同时该第一开口则被该第三平面壁所封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泵,其特征在于:
该气流流向控制盖的推抵部是位在该第一环形壁的表面且相对该气流流向控制盖的转动轴心具有相同距离的部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泵,其特征在于:
该双向泵还包含有一操作件,而该气流流向控制盖则设有一穿出该壳体外而供该操作件接合以带动该气流流向控制盖转动的轴部。
CNU2004200963133U 2004-09-22 2004-09-22 双向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115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4200963133U CN2731153Y (zh) 2004-09-22 2004-09-22 双向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4200963133U CN2731153Y (zh) 2004-09-22 2004-09-22 双向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31153Y true CN2731153Y (zh) 2005-10-05

Family

ID=35051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9631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1153Y (zh) 2004-09-22 2004-09-22 双向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31153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7136A1 (en) * 2006-09-28 2008-04-03 Xiaobo Chen A device for inflating air and releasing air
WO2011022898A1 (zh) * 2009-08-25 2011-03-03 东莞市浩瀚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可充气和排气的气泵
CN105134620A (zh) * 2015-09-01 2015-12-09 易先杰 涡扇干式真空泵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7136A1 (en) * 2006-09-28 2008-04-03 Xiaobo Chen A device for inflating air and releasing air
WO2011022898A1 (zh) * 2009-08-25 2011-03-03 东莞市浩瀚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可充气和排气的气泵
CN105134620A (zh) * 2015-09-01 2015-12-09 易先杰 涡扇干式真空泵
CN105134620B (zh) * 2015-09-01 2017-11-10 易先杰 涡扇干式真空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0842A (zh) 可变容积比涡旋压缩机
US7338256B2 (en) Blower
CN2779122Y (zh) 一种充气体的内置电动充排气泵
US7819636B2 (en) Air pump with improved air intake control structure
CN2731153Y (zh) 双向泵
JP2007044194A (ja) 気圧調整モジュール
US6832629B2 (en) Rapid inflation and venting air valve of airbed
CN103562647B (zh) 通风装置
CN102927601B (zh) 一种用于油烟机的出风装置
KR101101201B1 (ko) 양방향 송풍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환기장치
JP4419039B2 (ja) 燃料電池用スクロール式圧縮機
CN105650798A (zh) 具有新风功能的换气装置
CN102080843A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663756Y (zh) 充、排气控制阀装置
CN206583032U (zh) 带有通风结构的人防救护空间
CN209414115U (zh) 一种外接气泵
WO2023123967A1 (zh) 一种单向气阀及充气城堡
JP3120825U (ja) 吸気制御構造を改良したエアポンプ
CN107461858A (zh) 建筑体通风管
CN205403030U (zh) 具有新风功能的换气装置
KR200407907Y1 (ko) 환풍기 날개 결합구조
AU2004202687A1 (en) Pressure pulse communication in an engine intake manifold
KR20080006994A (ko) 차량용 송풍장치
KR102654445B1 (ko) 좌우 및 상하 회전동기식 송풍장치
US20080106071A1 (en) Air venting assembly of air pu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05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