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30409Y - 滑行逃生挂钩 - Google Patents

滑行逃生挂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30409Y
CN2730409Y CN 200420092992 CN200420092992U CN2730409Y CN 2730409 Y CN2730409 Y CN 2730409Y CN 200420092992 CN200420092992 CN 200420092992 CN 200420092992 U CN200420092992 U CN 200420092992U CN 2730409 Y CN2730409 Y CN 273040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ulley
hook
movable handl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929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英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2009299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3040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3040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3040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行逃生挂钩,包括有活动连接在一起而可以相对旋转的一固定握把与一活动握把,其中的固定握把设有一弯钩与第一滑轮;活动握把设有第二滑轮与固定装置,并且在活动握把的一端形成有弧形凹部;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可以使固定握把的弯钩内径与活动握把的弧形凹部适当地与一缆索相接触,同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将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相互固定,以避免活动握把和固定握把相对旋转。

Description

滑行逃生挂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行逃生挂钩,特别是一种可以手控操作,并且配合缆索滑行的挂钩,使得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或紧急状况时作为逃生使用的安全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目前的建筑法规已明确规定一栋建筑物的户数达到一定数量以上后便需要设置至少特定数量的缓降机,以备万一发生火灾时能让高楼上的人员逃生。
一般的逃生缓降设备包括有缓降机与吊挂装置两大部分;缓降机的结构是在一外壳内部收纳有卷轮,卷轮则卷绕缆索,且卷轮也结合了各种可能的机械结构,以使缓降机悬吊于该吊挂结构上,且将绳索系绑于人体而凭借人体的重量自然地往下移动时,利用该机械结构使绳索保持适当的速度往下移动,进而使人体安全地落到地面。
虽然目前的高层建筑大多配备有逃生缓降设备,但是使用操作的方式较为复杂,因此,除了政府的相关消防主管机关在定期举办演习及宣传时会实际操作一番外,一般民间甚少有机会举行逃生缓降设备的演练,以致于一旦真的发生火灾时往往慌乱不知所措,放弃现有的缓降设备而不敢使用,即便使用了也可能因为平时未曾练习而操作不当,致使逃生者从高处快速坠下而丧命,此在近来的高楼火灾新闻中时有所闻,令人为之感慨。
因此,公知的缓降机虽然有其一定的功能,但是仍然具有不少使用上的限制与安全上的顾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逃生缓降装置存在的在安装时会受限于楼层高度、下降时速度缓慢、操作过于繁复而不易快速熟练使用、属于垂直下降而容易受到下方楼层的火焰烧烫伤,且一部缓降机只能在一个时间提供一人使用,容易延误救人先机的缺限。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快速使用、安全性更高的滑行逃生挂钩;该挂钩为单一的组件,搭配用于系绑人体的逃生安全带后,可以直接夹持于架设成倾斜状态的缆索上,使逃生者能利用该挂钩沿着缆索滑行而下,而且适合逃生人员在短时间内从高楼依序快速地着陆到地面,在逃生的黄金时间内确保逃生者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滑行逃生挂钩,是利用一固定握把与一活动握把枢接在一起并可以相对地旋转,所述固定握把与活动握把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置一滑轮;固定握把与活动握把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弯钩与一弧形凹部;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可以使活动握把相对于固定握把旋转而展开,以使固定握把的弯钩开启;也可以使活动握把相对于固定握把旋转而靠合,以使固定握把的弯钩内径和活动握把的弧形凹部相对应而形成闭合,在弯钩闭合的状态下则可利用设在活动握把的固定装置予以固定,使得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无法相对旋转;所述弧形凹部与弯钩的内径相对应而闭合时,两者所围成的内径恰好可以适当地夹持住一缆索,但不会对缆索夹持得过紧。使用者欲从高楼逃生时,须将预先配备于高楼的缆索抛至地面,由地面的人员将缆索端部固定于地面上的任何适当物体上,使缆索呈适当角度的倾斜状态,且该缆索接近地面的适当位置可以设置缓冲弹簧或其它具备缓冲效果的组件,然后将逃生安全带系绑于身体后,再将逃生安全带的扣具连接于固定握把,而本实用新型的挂钩则夹持于缆索上,同时使被夹持处两侧的缆索分别绕过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逃生者便可握持该固定握把而从高处跳下,使得逃生者随着挂钩沿缆索滑行到地面。
本实用新型挂钩的另一项特征,是所述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相对地靠合后,仍保留一适当的间距,让逃生者握持挂钩沿着缆索滑行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控制手部对于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之间的握持力量大小,进而调整弯钩内径与弧形凹部对于缆索的接触力量而获得不同程度的摩擦力,以达到控制身体下滑的速度,维护逃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项特征,在于提供同时具备固定功能与调整下滑速度功能的固定装置,使得活动握把相对于固定握把靠合而夹持缆索后,可以利用该固定装置快速地将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固定,以避免两者相对旋转,造成缆索脱离挂钩的危险。所述固定装置同时具备调整下滑速度的功能,是基于不同的逃生设备,所配备的缆索直径可能不相同,或是要让逃生者下滑的速度更快或较慢时,均需要调整缆索被夹持得较紧、较松或恰好。因此,当活动握把相对于固定握把靠合时,通过该固定装置预先调整所述弧形凹部与弯钩内径之间的间隙,使该间隙能合适地配合缆索的外径,一旦发生火灾时,直接将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夹持于缆索即可使用,以避免在发生火灾时的慌乱状况下不知所措而延误逃生时机。
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有一通过弹簧片连接在活动握把的活动座,该活动座设有螺孔,并且在该螺孔螺接一螺栓,以及在螺栓头与活动座之间至少螺设一螺帽;另外在固定握把的侧面设有斜面与连接于该斜面高处的抵掣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弹簧片的弹力作用于该活动座而使得活动座保持有朝向该斜面的趋势,当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相互靠合的过程中,使该活动座接触于所述斜面,并且沿着斜面的低处往高处移动,一直到活动座移出斜面的高处之外后自动地落至高处端以下,使所述螺栓端部对应于该抵掣部,通过旋转螺栓而调整螺栓端部伸出于活动座的长度而接触于该抵掣部,便能调整所述弯钩内径与弧形凹部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和公知缓降设备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公知缓降设备的缺点
1.规划架设斜角空中滑行缆索,以滑行方式逃生,安全迅速可靠,不会受风吹雨打影响。 1.公知缓降设备的缆索是以机构的动作而缓慢下降,故逃生速度很差,而且容易受到风吹雨打的影响。
2.无论大楼的楼层有多高,只要配备有足够长度的缆索能延伸到地面,并且能将缆索固定成倾斜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挂钩均能配合该缆索使用,不会受到楼高限制。 2.公知缓降设备因为有楼高的限制,只能配置于九楼以下的楼层。
3.所述挂钩设计精巧,安全 3.公知缓降设备的机构较复
可靠,有滑行、调速、护送、刹车、救援等诸多功能。 杂,对于一般人而言操作不易,而且每次仅能提供一个人使用,更不具有滑行、调速、护送、刹车、救援等功能。
4.所述挂钩设计有大的扣环孔,可以同时加挂多组安全带,用来护送老弱妇孺及躺在担架上的病人。 4.并没有可以加挂多组安全带的设计,以致无法护送老弱妇孺及躺在担架上的病人。
5.本实用新型所配合的倾斜缆索末端具有分叉的设计,并且配置有缓冲组件,可以减低逃生者滑行着地时的速度,能与地面及周围物品保持适当距离,以避免受到强烈冲击力而受伤。 5.公知缓降设备的缆索末端并没有缓冲装置的设计,以致于逃生者落地时常常会因为冲击力过大而受伤。
6.本实用新型所配合的倾斜缆索可以预先规划架设,以避开地形地物的障碍而得到安全的逃生路线。 6.公知缓降设备的缆索无法预先规定架设,常常在使用时才发现要落地的位置有其它障碍物阻挡,于对逃生安全十分不利。
7.本实用新型的挂钩十分适合多数人在短时间内依序从高楼滑行至地面上,以争取紧急的黄金逃生时间。 7.公知的缓降设备每一次只能提供一位逃生人员使用,因此,在黄金逃生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兼顾大量逃生人员的安全,也因此往往造成逃生者的惊恐而发生危险。
8.本实用新型所配合的缆索是被架设成倾斜状态,逃生者从高处下滑时能与建筑物之间保持足够角度及距离,因而能避免受到各楼层火焰烧伤及触墙烫伤, 8.公知缓降设备是属于铅垂方式下降,所以速度缓慢,逃生人员比较容易遭受各楼层火焰烧伤及接触墙壁而烫伤,也经常会遭受各楼层的不明突出物撞
也能防止受到各楼层的不明突出物撞伤。 伤。
9.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挂钩操作十分简单,任何人只要几分钟的时间稍加解说便能熟练地使用,此对于平时缺乏防灾演习的一般民众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9.公知缓降设备的操作方式较复杂,一般人没有经过几次演练很难熟练地使用,此对于平时缺乏防灾演习的一般民众而言较为不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挂钩的组合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挂钩的活动握把相对于固定握把旋转而张开,并且将缆索置入弯钩内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挂钩的活动握把相对于固定握把旋转而闭合,以夹持住缆索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挂钩的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固定时的状态的侧视平面图;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挂钩的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固定时的状态的俯视平面图;
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各组件组合后的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挂钩配合逃生安全带使用的实施例图;
图9为显示逃生者将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结合于逃生安全带,并且挂钩于逃生缆索从高处滑行而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
1固定握把             12手指穿孔
10固定握把侧面        13弯钩
101侧边               130弯钩内径
11扣环孔              14滑轮座
15第一滑轮            312延伸臂
16枢接孔              313枢孔
17斜面            314枢轴
171抵掣部         32螺栓
2活动握把         33螺帽
20活动握把侧面    34弹簧片
21枢轴            35座体
22滑轮座          351贯穿孔
23第二滑轮        4缆索
24空间            41缓冲组件
25弧形凹部        42分叉索
26贯穿孔          43钩子
3固定装置         5逃生安全带
31活动座          51扣具
310倒角面         6逃生设备
311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结构及其它功能做更详细的说明,使能对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滑行逃生挂钩,包括有一固定握把1与一活动握把2,所述固定握把1的一端设有一弯钩13,使得该弯钩13具有一开口,并且在内侧形成弯钩内径130;固定握把1的相对另一端设有至少一贯通的扣环孔11,以及在固定握把1的两端之间适当位置至少设置一手指穿孔12,以便于手指穿过握持;位于弯钩13的固定握把1一侧面设有一可以自由旋转的第一滑轮15;所述第一滑轮15可以枢接在一断面呈ㄇ形的滑轮座14后,再将滑轮座14固定于固定握把1的侧面;其实施方式,可以采用螺丝、铆钉等机械组件将滑轮座14固定于固定握把1上,或是以焊接的方式将滑轮座14固定于固定握把1上。比较好的是,第一滑轮15组合于固定握把1后,最好使第一滑轮15的中心轴平行于固定握把1的侧面10,而且第一滑轮15的轮面最好对应于弯钩内径130的位置,以使缆索4绕过第一滑轮15后可以直接穿过弯钩内径130。在弯钩13的端部则设置一枢接孔16,以用来枢接活动握把2。
所述活动握把2的相反两侧面20分别设有第二滑轮23与固定装置3,以及在活动握把2的一端形成有弧形凹部25;所述第二滑轮23可以枢接在一断面呈ㄇ形的滑轮座22后,再将滑轮座22固定于活动握把2的侧面;其实施方式,可以采用螺丝、铆钉等机械组件将滑轮座22固定于活动握把2上,或是以焊接的方式将滑轮座22固定于活动握把2上。所述活动握把2的较佳实施例,是包括有彼此之间保持适当距离的两侧壁,使得两侧壁之间构成一空间24;接近该弧形凹部25的活动握把2上设有一贯穿孔26。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的连接方式,是将固定握把1的侧边101(亦即具有厚度的一侧)套入活动握把2的空间24,使所述枢接孔16与贯穿孔26对齐后,再将一枢轴21穿过枢接孔16与贯穿孔26,并将枢轴21的端部固定于活动握把2;所述枢轴21可以是螺栓或铆钉,当采用螺栓做为枢轴时,则可以配合螺帽锁于螺栓的一端而将螺栓固定于活动握把2。当活动握把2枢接于固定握把1后,可以使两者相对地旋转,进而使活动握把2的端部可以对弯钩13形成封闭或开启;当弯钩13被活动握把2封闭时,所述弧形凹部25与弯钩内径130恰好可以夹持住一缆索4,并且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将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相互固定(如图3、图4与图5所示),以避免活动握把2和固定握把1旋转。
所述固定装置3主要是当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相对地靠合而使弯钩13的开口被封闭后,用来将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固定,以避免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旋转而导致弯钩的开口开启。该固定装置3的实施例请同时参阅图1、图6与图7,其包括有一活动座31,以及一固定在活动握把2侧面的ㄇ形座体35,该ㄇ形的两端设有直线对应的贯穿孔351;所述活动座31的一端具有延伸臂312,延伸臂312的端部设有贯通两侧面的枢孔313;活动座31的底面两侧形成有倒角面310;活动座31的侧面则设有贯通的螺孔311,并且在该螺孔311锁入一螺栓32;比较好的是,在螺栓32未锁入螺孔311之前,先在螺栓32锁入一螺帽33,使得螺帽33位于螺栓头与活动座31之间。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一枢轴314穿过座体35的枢孔351与活动座31的贯穿孔313而将活动座31枢接于座体35,使得活动座31可以相对于座体35旋转。延伸臂312的上面则固定一弹簧片34;弹簧片34的一端则保持不受固定的自由端。所述固定握把1的两侧面则分别设置一斜面17,并且在斜面17的最高处位置以弯折方式形成一抵掣部171。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所述活动座31、座体35、弹簧片34与螺栓32等组件设在活动握把2的左侧或右侧,以配合所述固定握把1在两侧所预设的斜面17,以提供惯用右手或左手者逃生使用。
所述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枢接并且相互靠合后,弹簧片34的自由端是接触于活动握把2的表面,藉此使得活动座31的下端始终保持在活动握把2的表面位置以下,进而使螺栓32的端部始终保持对应于抵掣部171的位置;而拨动活动座31,使活动座31的下端与螺栓32端部均脱离抵掣部171的位置时,则可以将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相对旋转而展开,使得活动座31的下面接触于斜面17并且沿着斜面17的高处往低处移动;此时,弹簧片34的自由端受到活动握把2抵掣而产生变形,藉以储存弹力。当展开状态的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再相互靠合的过程中,活动座31受到弹簧片34的弹力作用而使其下面会接触于斜面17,并且沿着斜面17的低处往高处移动,一直到活动座31移出斜面17的高处之外后,经由弹簧片34的弹力作用于活动座31而落至斜面的高处端以下,使得螺栓32端部对应并且接触于该抵掣部171,因而让活动握把2无法和固定握把1相对地旋转;所述倒角面310则是提供活动座31在进入斜面17初始阶段的导引之用,以使机构的运作较为顺畅。在此种状态下,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的侧边之间,必须保持适当角度θ(如图5所示),以提供活动握把2具有靠向固定握把1的空间,以使弧形凹部25与弯钩内径130能夹持缆索4。当活动握把2需要再相对于固定握把1旋转时,则只要拨动活动座31,让活动座31移位至高于斜面17的最高位置,使得螺栓32脱离对固定握把1的抵掣部171的接触后,便能旋转活动握把2。
以下详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平时最好预先调整好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靠合后,其弯钩内径130与弧形凹部25之间的间隙几乎等于缆索4的直径,使得一旦发生火灾时,逃生者拿到本实用新型的挂钩后,只要将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夹持于缆索便能直接滑行使用,避免在发生火灾时因慌乱而不知所措。其调整的方式,是将缆索4放置弯钩内径130后,再将活动握把相对于固定握把完全靠合,使得弧形凹部25与弯钩内径130均适当地接触到缆索4,然后旋转螺栓32,使螺栓32的端部接触到抵掣部171,最后将螺帽33锁紧,便能将螺栓32固定在该位置,调整完毕后便可以随时备用。
请参阅图8与图9,本实用新型的挂钩在使用于逃生时,必须配合逃生安全带5及缆索4才能保障逃生的安全性;该挂钩、逃生安全带5与缆索4是配套地组成一逃生装置而提供贩售,使用者可以将缆索4配置于固定在高楼适当位置的逃生设备6,主要以逃生时容易将缆索抛至地面为原则。所述逃生安全带5是一种用于系绑于人体的公知装备,其同时设有扣具51,以供扣合于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的扣环孔11。为了提升高楼逃生的安全性,所述缆索4端部可以进一步设计为具有两条分叉索42,并且在两分叉索42的交点处设置缓冲组件41,例如弹簧、泡棉、橡胶、...等具备缓冲功能的软质物体,而两条分叉索42的端部则再设置钩子43。
使用者逃生时,必须先将配设于逃生装置的缆索4从高处抛至地面,并由地面上人员将分叉索42绕于固定的地面物后,将钩子43挂扣于分叉索42本身而将缆索4架设成倾斜状态;最好使缓冲弹簧41的位置与地面保持一适当的高度H,以及使缓冲弹簧41和被固定物体之间保持一适当的距离L,俾避免逃生者下滑后撞击地面或被固定物体;然后将逃生安全带5系牢于身体,并且将设在逃生安全带的扣具51扣于本实用新型挂钩的扣环孔11,再操作该挂钩的活动握把2相对于固定握把1展开,使固定握把1的弯钩13开口开启,然后将弯钩13钩于缆索4,再操作活动握把2相对于固定握把1靠合,使得弯钩13的开口被封闭,而利用弧形凹部25与弯钩内径130将缆索4夹持住,同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3将活动握把2与固定握把1固定;被夹持位置两侧的缆索4则分别绕过第一滑轮15与第二滑轮23,因而使从固定握把1一侧穿至另一侧的缆索4呈“S”形,此时使用者的手握持该挂钩后便可以往下跳,让挂钩沿着缆索4滑行而下,逃生者在接近地面时,挂钩会先碰触到缓冲弹簧41而获得缓冲作用,以避免逃生者受到过度撞击而受伤。在滑行过程中,由于缆索4与弧形凹部25及弯钩内径130之间会产生摩擦力,所以逃生者可以利用其本身的体重以适当的速度滑下;又,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手掌握持活动握把2的力量大小来调整其下滑的速度;亦即,握持的力量较大时,所述弧形凹部23与弯钩内径130对于缆索4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下滑的速度便较慢;反之,握持的力量较小时,所述弧形凹部23与弯钩内径130对于缆索4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小,下滑的速度便较快。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以,凡有在相同所设计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滑行逃生挂钩,其特征在于,该挂钩包括有:
一固定握把,其一端设置一弯钩,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扣环孔,该固定握把的一侧面设有第一滑轮;
一活动握把,其侧面设有第二滑轮与固定装置,一端部形成有弧形凹部,所述活动握把活动地连接于该固定握把而使两者可以相对地旋转,进而使该活动握把的端部可以对所述弯钩形成封闭或开启,所述弯钩被封闭时,该弧形凹部与弯钩的内径恰好可以夹持住一缆索,并且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将该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相互固定。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行逃生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握把进一步设有手指穿孔。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行逃生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的中心轴是平行于所述固定握把的侧面。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行逃生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轮的中心轴是平行于活动握把的侧面。
5.依据权利要求1、3或4项所述的滑行逃生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分别轴接于一断面为ㄇ形的滑轮座,再将该两滑轮座分别固定在固定握把与活动握把。
6.依据权利要求1、3或4项所述的滑行逃生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连接后,该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是位于互为相反的位置。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行逃生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一枢接在该活动握把的活动座,该活动座结合有一弹簧片,且该弹簧片的一端接触于所述活动握把,该活动座设有贯通的螺孔,该螺孔被锁入一螺栓,所述螺栓也螺设有一螺帽,使该螺帽位于该活动座与螺栓头之间,以及在所述固定握把的侧面设有一斜面,该斜面的最高位置形成有一抵掣部,所述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相对旋转的过程中,该活动座是接触于该斜面,并且沿着斜面移动。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行逃生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的一端设有一延伸臂,该活动握把则设置一座体,所述延伸臂是枢接于该座体,该延伸臂则固定于所述弹簧片的一端。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行逃生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端部设有两条分叉索,并且在两分叉索的交点处设置缓冲组件,该两条分叉索的端部则设有钩子。
CN 200420092992 2004-09-23 2004-09-23 滑行逃生挂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040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92992 CN2730409Y (zh) 2004-09-23 2004-09-23 滑行逃生挂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92992 CN2730409Y (zh) 2004-09-23 2004-09-23 滑行逃生挂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30409Y true CN2730409Y (zh) 2005-10-05

Family

ID=35050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9299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0409Y (zh) 2004-09-23 2004-09-23 滑行逃生挂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3040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5867A (zh) * 2012-11-28 2014-06-11 郭志诚 具有省时、省力且可快速向上攀升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91774A (zh) * 2017-06-20 2018-12-28 振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5867A (zh) * 2012-11-28 2014-06-11 郭志诚 具有省时、省力且可快速向上攀升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91774A (zh) * 2017-06-20 2018-12-28 振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65373A1 (en) Personal escape device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
CN201823176U (zh) 紧急逃生装置
CN2730409Y (zh) 滑行逃生挂钩
CN200966848Y (zh) 高楼逃生装置
CN200977337Y (zh) 便捷紧急逃生装置
CN1683026A (zh) 多功能多人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WO2006115468A1 (fr) Dispositif de descente
CN203253069U (zh) 楼房火灾地震救生器
CN2765639Y (zh) 多功能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CN217430688U (zh) 一种高层建筑自降逃生装置
CN200960367Y (zh) 滑钩结构改良
CN102409928B (zh) 逃生门窗
CN2524782Y (zh) 安全逃生装置
CN109173108A (zh) 一种多功能消防高层逃生器
CN202105381U (zh) 脚式上升器
CN201372718Y (zh) 楼宇快速救生梯
CN2761208Y (zh) 楼房逃生装置
CN102671316B (zh) 高楼应急索道
CN201283172Y (zh) 一种救援绳
CN104958840A (zh) 一种便携楼房逃生器
CN215585276U (zh) 一种新型高楼逃生速降装置
CN215387128U (zh) 一种可在水平向线轨上滑动的坠落防护锚点
JP3108751U (ja) 避難用滑行フック
CN2298823Y (zh) 滚爪卡式高空安全降落器
CN209714039U (zh) 一种用于高楼逃生装置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