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20629Y - 散热鳍片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鳍片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20629Y
CN2720629Y CN 200420066361 CN200420066361U CN2720629Y CN 2720629 Y CN2720629 Y CN 2720629Y CN 200420066361 CN200420066361 CN 200420066361 CN 200420066361 U CN200420066361 U CN 200420066361U CN 2720629 Y CN2720629 Y CN 272062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fin
fin
fin structure
improved according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663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邦俊
王炳麟
Original Assignee
林明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明义 filed Critical 林明义
Priority to CN 20042006636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2062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2062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2062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包括:一管体,其内端部及外端部各形成设有开口并相通;复数鳍片,是自该管体的内壁向该管体的中心方向呈辐射状突伸;以及复数导槽,形成设置于该等鳍片的各相邻鳍片之间。以该复数鳍片的辐射状环形安排,可增加该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且以管体将导槽外周予以封闭的设计,使得该等导槽形成一封闭导槽的结构,并具有导流作用,散热风扇所提供的冷却风量可在该散热鳍片内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循着该等导槽强迫且快速地将该散热鳍片所吸附的热能导流至该散热鳍片的外端部并带走,而具有快速又有效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鳍片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鳍片改良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增加散热面积及散热速度,进而可增进其散热效果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以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而言,该中央处理器在电脑运作当中必须处理甚多的资料,因此容易产生高温或过热,此时,必须予以有效散热冷却,才能使该中央处理器持续正常运作。因而,有必要在该中央处理器上方装设散热装置,以适时散热冷却该中央处理器运作时所产生的高温。
上述散热装置一般包括散热鳍片及散热风扇。该散热鳍片是装设于中央处理器的顶面,以吸附该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高温热能,再以该散热风扇吹向该散热鳍片而将该热能带走,而冷却该散热鳍片及该中央处理器的温度。
请参阅图1所示,是揭示一现有习知的散热鳍片结构并显示其与相关构件的结合关系的外观立体示意图。该现有习知的散热鳍片1,一般是包括一底板11,再在该底板11的顶面形成设有复数片鳍片12彼等自该顶面向上垂直突伸,各相临的鳍片12之间形成设有底端封闭但顶端及两端皆呈开口的凹槽13。该散热鳍片1是以其底板11装设于中央处理器3的顶面,以吸附该中央处理器3所产生的高温热能至底板11及其复数片鳍片12。一散热风扇2装设于该散热鳍片1的上方,以将该散热鳍片1所吸附的热能吹走。
然而上述现有习知的散热鳍片1在使用上存在有如下的缺憾:
1、其散热风扇2由上向下所提供的冷却风量(如箭头a所示),在碰抵各片鳍片12的顶面时,有部份的冷却风量会反弹形成反弹风量(如箭头b所示),该反弹风量b会形成背压,并对正常提供的冷却风量a形成阻碍而降低了其散热效果;
2、该散热鳍片1的各凹槽13是呈顶端及两端皆为开口的结构型态,因此,由上方散热风扇2所提供的冷却风量a,除了沿着凹槽13朝向散热鳍片1的外端部14将该散热鳍片1所吸附的热能向外吹离形成外吹风量(如箭头c所示)之外,部份的冷却风量a亦会沿着凹槽13朝向散热鳍片1的内端部15吹离形成内吹风量(如箭头d所示),该内吹风量d将使得散热鳍片1被吹离的热能仍积蓄于中央处理器3周遭的内部环境,并累积成为该中央处理器3温升的原因之一,而大大地减低了其散热效果。
有鉴于此,业界便又有另一种散热鳍片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是图1所示现有习知的散热鳍片结构的另一安装实施例示意图。有业者设计为将散热风扇2装设于散热鳍片1的内端部15,以期将散热鳍片1所吸附的热能由该散热鳍片1的外端部14吹离。但是上述现有习知的散热鳍片1的各凹槽13除了两端部为开口之外,其顶端亦为呈开口状,因此,由内端部散热风扇2所提供的冷却风量a,除了沿着凹槽13朝向散热鳍片1的外端部14将该散热鳍片1所吸附的热能向外吹离形成外吹风量(如箭头c所示)之外,部份的冷却风量a亦会经由凹槽13的上方开口向上溢散形成上吹风量(如箭头e所示),该上吹风量e所带走的热能仍积蓄于中央处理器2周遭的内部环境,并累积成为该中央处理器2温升的原因之一,因而其散热效果亦非良善。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散热鳍片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散热鳍片结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散热鳍片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散热鳍片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散热鳍片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增加散热面积,并可避免冷却风量不当溢散,而能完全将该散热鳍片所吸附的热能快速吹离,可提升其散热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鳍片改良结构,至少包括:一管体,其位于两端的内端部及外端部各形成设有开口并相通;复数鳍片,是自该管体的内壁向该管体的中心方向呈辐射状突伸;以及复数导槽,形成设置于该等鳍片的各相临鳍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管体及该复数鳍片是一体成型结构。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复数鳍片的各片鳍片是呈等间隔分布排列。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复数鳍片是沿着该管体的长度方向自该管体的内端部延伸至该管体的外端部。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复数鳍片的各片鳍片的里端部是呈弧形端部。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复数鳍片的各片鳍片在与各该导槽相临的表面,各形成设有凹凸表面。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各鳍片的凹凸表面是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而呈纵长延伸。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外表面包含矩形。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底面及顶面各设有至少一凹槽,该凹槽设有连通的导热管,且该导热管的底面及顶面分别设有底导热板及顶导热板彼等分别覆盖于该管体的底面及顶面。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内端部装设有一散热风扇。
前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外端部装设有一导风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包括:一管体,其内端部及外端部各形成设有开口并相通;复数鳍片,是自该管体的内壁向该管体的中心方向呈辐射状突伸;以及复数导槽,形成设置于该等鳍片的各相临鳍片之间。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以该复数鳍片的辐射状环形安排,可增加该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且以管体将导槽外周予以封闭的结构设计,使得该等导槽形成为一封闭导槽的结构,而具有导流作用,且气流无溢散之虞,因而,装设于该散热鳍片左端部的散热风扇所提供的冷却风量,是围在一定的空间内,而能在该散热鳍片内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循着该等导槽强迫且快速地将该散热鳍片所吸附的热能导流至该散热鳍片的外端部并带走,因而具有快速又有效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能增加散热面积,并可避免冷却风量不当溢散,而能够完全将该散热鳍片所吸附的热能快速吹离,而可提升其散热效果。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散热鳍片结构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习知的散热鳍片结构并显示其与相关构件的结合关系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现有习知的散热鳍片结构的另一安装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并显示其与相关构件的结合关系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的前视图。
图5是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A部份的放大图。
图6是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及其相关构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构造装设于一中央处理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安装上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11: 底板                      12: 鳍片
13: 凹槽                      14: 外端部
15: 内端部                    2:  散热风扇
3:  中央处理器                4:  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
41: 管体                      411:内端部
412:外端部                    413:凹槽
414:导热管                    415:底导热板
416:顶导热板                  42: 鳍片
421:弧形端部                  422:凹凸表面
43: 导槽                      5:  导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图4、图5、图6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并显示其与相关构件的结合关系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的前视图,图5是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中A部份的放大图,图6是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及其相关构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构造装设于一中央处理器的示意图。
如上述该等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的散热鳍片4,其包括有一管体41、复数鳍片42、以及复数导槽43,其中:
上述的管体41,其位于两端的内端部411及外端部412各形成设有开口并相通。该管体41的外表面不限定其形状,一般是配应被散热物件例如中央处理器3的表面形态而采用矩形形状。该管体41是以其底面装设于该中央处理器3的顶面。为使该中央处理器3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迅速平均地传达于该管体41的各部位,则在该管体的底面及顶面各设有至少一凹槽413,并在该等凹槽413设有连通的导热管414,且该导热管414的底面及顶面分别设有底导热板415及顶导热板416彼等分别覆盖于该管体41的底面及顶面,因此,中央处理器3所产生的热能即会经由该底导热板415、导热管414、以及顶导热板416迅速平均传导至该管体41及下述复数鳍片42的各部位。
上述的复数鳍片42,是自管体41的内壁向该管体41的中心方向呈辐射状突伸,该环形辐射状突伸的复数鳍片42在一有限空间内可创造出较大的散热面积。该复数鳍片42的各片鳍片最佳者是呈等间隔分布排列,且该复数鳍片42是沿着管体41的长度方向自该管体41的内端部411延伸至该管体41的外端部412,并可与该管体41一体成型制作,而各片鳍片42的里端部是呈弧形端部421,以增进气流的流畅性。另外,为进一步增加该等鳍片42的散热面积,该等鳍片42在与下述各导槽43相临的表面,则各形成设有凹凸表面422,该等凹凸表面422亦是沿着管体41的长度方向而呈纵长延伸。
上述的复数导槽43,是形成设置于上述各相临的鳍片42之间。该等导槽43依其外周受管体41封闭的设计,使得该等导槽43成为一封闭导槽的结构,而具有导流作用,并具有防止气流溢散的效果。
管体41的内端部411装设有散热风扇2,以提供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4所需要的冷却风量。
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4在使用时,该散热鳍片4内端部411散热风扇2所提供的冷却风量,是围在该散热鳍片4管体41所界定的一定的空间内,而能在该散热鳍片4内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循着封闭式导槽43强迫且快速地将该散热鳍片4所吸附中央处理器3的热能导流至该散热鳍片4的外端部412并带走,因而其散热效果既快速又有效。
请参阅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安装上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其是显示在散热鳍片4管体41的外端部412设有一导风管5接引至外部,可将上述自该外端部412所带走的热能直接引导至外部,而可更提升其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
一管体,其位于两端的内端部及外端部各形成设有开口并相通;
复数鳍片,是自该管体的内壁向该管体的中心方向呈辐射状突伸;以及
复数导槽,形成设置于该等鳍片的各相临鳍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管体及该复数鳍片是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数鳍片的各片鳍片是呈等间隔分布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数鳍片是沿着该管体的长度方向自该管体的内端部延伸至该管体的外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数鳍片的各片鳍片的里端部是呈弧形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复数鳍片的各片鳍片在与各该导槽相临的表面,各形成设有凹凸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各鳍片的凹凸表面是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而呈纵长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外表面包含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底面及顶面各设有至少一凹槽,该凹槽设有连通的导热管,且该导热管的底面及顶面分别设有底导热板及顶导热板彼等分别覆盖于该管体的底面及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内端部装设有一散热风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外端部装设有一导风管。
CN 200420066361 2004-06-30 2004-06-30 散热鳍片改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2062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66361 CN2720629Y (zh) 2004-06-30 2004-06-30 散热鳍片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66361 CN2720629Y (zh) 2004-06-30 2004-06-30 散热鳍片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20629Y true CN2720629Y (zh) 2005-08-24

Family

ID=3500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6636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20629Y (zh) 2004-06-30 2004-06-30 散热鳍片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2062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7961A (zh) * 2016-09-26 2017-01-04 东泽节能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带散热组件的导电排
CN107246597A (zh) * 2017-07-24 2017-10-13 中山雅大光电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灯具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7961A (zh) * 2016-09-26 2017-01-04 东泽节能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带散热组件的导电排
CN107246597A (zh) * 2017-07-24 2017-10-13 中山雅大光电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灯具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3273A (zh) 气体冷却装置
CN101031195A (zh) 具有离心式风扇的散热器
CN200969729Y (zh) 散热体的接合结构及以该散热体制成的散热器
CN1991570A (zh) 可携式投影器
CN201918825U (zh) 一种电机的散热结构
CN2720629Y (zh) 散热鳍片改良结构
CN2800356Y (zh) 散热模组
CN207610187U (zh) 基于烟囱效应的散热器
CN201018735Y (zh) 散热模组
CN2842546Y (zh) 散热结构
CN2678131Y (zh) 散热器
CN2882204Y (zh) 直立式风扇散热器结构
CN1690580A (zh) 空气调节器中的热交换器
CN2678133Y (zh) 具有回旋式流道的散热装置
CN102661589A (zh) 一种叠片式led光源散热器
CN2755781Y (zh) 整合型散热装置
CN217234194U (zh) 一种风冷散热制动鼓
CN207006982U (zh) 一种接触式铝合金散热器
CN201463671U (zh) 一种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
CN2493971Y (zh) 散热装置
CN2681335Y (zh) 散热装置
CN1790690A (zh) 散热装置
CN219492986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皮带轮
CN2765325Y (zh) 散热鳍片组
CN1870841A (zh) 散热装置及其扇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